CN1182027A - 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027A
CN1182027A CN 97120606 CN97120606A CN1182027A CN 1182027 A CN1182027 A CN 1182027A CN 97120606 CN97120606 CN 97120606 CN 97120606 A CN97120606 A CN 97120606A CN 1182027 A CN1182027 A CN 1182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screen
handle cover
bar handle
mentioned
mot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206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50C (zh
Inventor
小川正明
高见规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2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在两轮摩托车上的挡风装置,它能提高骑手上半身的挡风效果。它设有成一体地覆盖操纵手柄2和车速表的操纵手柄罩7,在这操纵手柄2的中央部设有上述的车速表,它是把上述操纵手柄罩7的上表面做成从这操纵手柄罩7的前中央部到上述车速表的前方部向后上方的倾斜面,用小型的风挡10覆盖该倾斜面的上方,而且在该风挡10上设置外气导入口10a。

Description

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本发明涉及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特别是涉及提高了骑手上半身的挡风效果的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作为先有技术的两轮摩车的挡风装置,有日本专利第252718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参照图15和图16)。其中,两轮摩托车01的风挡010由上半部010e和下半部010f组成。上半部010e从前叉05的上部前方覆盖操纵手柄02的前方和上方,上部设有合成树脂的挡风玻璃010g。而且,在围住该挡风玻璃010g的左右的上半部010e的左右外框部010h的下部,分别设有外风导入口010a,从该外风导入口010a导入的外风在设于左右外框部010h的内表面上的导气管010i(参照图16)内流动,从其喷出口010j高速流出,借此把沿风挡010的上表面流向后方的外风向上方赶走,对仅被限制成风挡010形状的流动引起的外风的风压进行补偿,以便缓和骑手感受到的风压感。此外,该风挡010,其上半部010e和下半部010f都被固定、支持在车架上。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两轮摩托车01是比较大型的,因而可以把风挡010固定地支持在操纵手柄02以外的车身上,但是在没有配备用来支持风挡的车身结构的小型两轮摩托车、特别是小轮摩托车中,则无法配备这样的风挡,因此,希望通过减轻对骑手的风压来改善驾乘环境(乘车的舒适性)。此外,由于特别设置了导气管010I,所以结构变得复杂。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7所示,把风挡的上半部(以下简单地说成风挡时是指风挡的上半部)010减小到必要的最小限度。当把它设置成安装在前操纵手柄罩08上、以便覆盖前操纵手柄罩08的前上表面的向后上方倾斜的面、并保护配备在操纵手柄02的中央部的车速表(图中未画出)时,就可以把风挡用于小型两轮摩托车上,能得到挡风效果,而且风挡所受的风压小,但是,由于没有设置对仅受风挡010的形状限制的流动引起的外风的风压进行补偿的机构,所以流过风挡010上表面的外风,吹到骑手腹部的局部A,就产生了风压感。这里,09是后操纵手柄罩,该后操纵手柄罩09与上述前操纵手柄罩08组成操纵手柄罩07。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改善驾乘环境的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该装置设有成一体地覆盖操纵手柄和车速表的操纵手柄罩,在上述操纵手柄的中央部设有车速表,其特征在于,把上述操纵手柄罩的上表面做成从这操纵手柄罩的前中央部到上述车速表的前方部向后上方的倾斜面,用小型的风挡覆盖该倾斜面的上方,而且在该风挡上设置外气导入口。
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是按上述这样构成的,所以能将风挡缩小到必要的最小限度,能固定、支持在操纵手柄罩上,因而能用于小型两轮摩托车上,不再感到局部的风压,而且由于用设在风挡上的外气导入口所导入的外风,在风挡与操纵手柄罩上表面的向后上方倾斜面之间流动,一边把沿着风挡的上表面向后方流动的外风向下方引入、一边与之合流、形成比较大的流束,分散地吹到骑手腹部的较大的区域,所以能对仅被限制成风挡形状的流动引起的外风的风压进行补偿,使骑手感受到的局部风压感得到缓和,能改善驾乘环境。
此外,由于在风挡上不特别需要设置对由外气导入口所导入的外风进行导向的导气管,所以能将结构简化,而且这外风还可以起到防止风挡内侧结雾的作用。
由于将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做成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那样,所以能更好地取得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述效果。
又由于将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发明做成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那样,所以能扩大骑手的前方视野,可以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图1是设有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挡风装置的两轮摩托车的局部概略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中,包含操纵手柄在内的前方部分的局部概略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中,从车座看到的以操纵手柄和操纵手柄罩为中心的车身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前操纵手柄罩的局部主视图。
图5是上述前操纵手柄罩的左侧视图。
图6是上述前操纵手柄罩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车座看到的后操纵手柄罩的主视图。
图8是上述后操纵手柄罩的左侧视图。
图9是上述后操纵手柄罩的局部俯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风挡的局部主视图。
图11是上述风挡的局部剖切左侧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说明挡风装置的作用的概略透视图。
图13是说明挡风装置的作用的概略左侧视图
图14是说明挡风装置的作用的概略左侧视图,附带表示了风吹到骑手上的状况。
图15是设有先有技术的挡风装置的两轮摩托车的透视图。
图16是附设在图15所示的挡风装置上的导气管的透视图。
图17是说明先有技术的挡风装置的作用的概略左侧视图,是与图14同样的图。
图中符号说明:
1-两轮摩托车,2-操纵手柄,3-操纵手柄转轴,4-车架前管,5-前叉,6-前轮,7-操纵手柄罩,8-前操纵手柄罩,9-后操纵手柄罩,10-风挡,10a-外气导入口,11-前大灯,12-车速表。
下面就着图1至图14中所图示的对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是从前方看到的设有本实施方式中的挡风装置的两轮摩托车的局部概略主视图,图2是该前部的局部概略侧视图,图3是从车座看到的以操纵手柄和操纵手柄罩为中心的车身部分的主视图。
在这些图中,两轮摩托车1的操纵手柄2成一体地固定在操纵手柄转轴3的顶部上,该操纵手柄转轴3能转动自如而不能轴向移动地轴支承在车架的前管部4上,其下端连接在左右一对前叉5上,使前轮6可以转向。再者,11是前大灯。
操纵手柄2的周围,除了握持部分之外的大部分由操纵手柄罩7所覆盖,该操纵手柄罩7由前操纵手柄罩8和后操纵手柄罩9构成。而且这操纵手柄罩7,是用螺栓等把后操纵手柄罩9螺纹固定在被固定在操纵手柄2上的安装机构上(图中未画出),由螺栓等把前操纵手柄罩8螺纹固定在后操纵手柄罩9上,由凸部与凹部的嵌合关系来固定,作成整体地固定、支持在操纵手柄2上。
这里,图4至图6画出上述前操纵手柄罩8的细节,而图7至图9画出上述后操纵手柄罩9的细节。
在这些图中,前操纵手柄罩8的两侧面8a的后缘8b,搭在后操纵手柄罩9的上表面9a的左右端部的前缘9b之上,螺钉穿过在前缘9b上形成的孔9c被插入在后缘8b上所形成的螺孔8c中,把后缘8b与前缘9b螺钉连接着。此外,前操纵手柄罩8的向后上方倾斜的中央面8d的后缘8e,搭在后操纵手柄罩9的上表面9a的中央部的前缘9d之下,突出设置在前缘9d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正后方的上表面9a的内侧的突起9e嵌入后缘8e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的孔8f中,使后缘8e与前缘9d连接着。这样一来,前操纵手柄罩8的上方部与后操纵手柄罩9的上方部相连接,形成操纵手柄罩7的顶部7a。
这里,上述后操纵手柄罩9的上表面9a,如图9所示,整个做成细长的带状,其中央部向前方突出,其两端部向后方后退,而且,形成稍微指向斜下方的形状。
另外,把前操纵手柄8的向后上方倾斜的中央表面8d的下端(向后上方倾斜的起端)作为操纵手柄7侧视的略靠前的中央部(参照图2)。
此外,上述操纵手柄罩7的顶部7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被凹陷成细长的盆地状,其开口部由后操纵手柄罩9的上表面9a及中央面9f所包围,其底部被挖成大致呈细长的梯形,形成开口9g,在该开口9g中安装着覆盖车速表12(参照图3)的透明罩。而且,在该开口9g的下部空间里,收容着被固定在操纵手柄2上的车速表本体(图中未画出)。
包围着如上所述地形成的盆地状凹陷的倾斜面9h,其前后面被形成细长的带状,其左右面被形成宽幅状,结果,上述前操纵手柄罩8的向后上方倾斜的中央面8d,其后端部在将上述倾斜面9h的细长带状的前面与同样细长的带状的上表面9a合起来隔开的很小距离内,达到上述车速表12的前方部分。
此外,向斜后方敞开的U字形的细长倾斜面8h,把前操纵手柄罩8的两侧面8a与被夹在这两个侧面8a中的下部中央面8g连接于中央面8d,在该倾斜面8h上设有多个用来螺纹固定后述的风挡10的螺孔8I。
上述前操纵手柄罩8的中央面8d的下方中央部分,侧面看大体L字形地凹陷,其角部被填补,形成细长的带状壁面8j。而且,在壁面8i上挨靠着与后述风挡10的外气导入口10a连设的加强肋10b的下部壁面的前端。借此,使外气从该加强肋10b,沿着与壁面8j连续的倾斜面8k、中央面8d的上表面流动,并顺利地向后流出。
风挡10,如图10和图11详细所示的那样,大体呈梯形的平板的长边侧在中央部分留出大体与短边侧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做成左右端部向下方弯曲的形状。在其下方中央部分,在与上述前操纵手柄罩8的中央面8d的下方中央部分大体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正面看大体呈细长的口状的外气导入口10a。而且,在该外气导入口10a处,在其后方,连续地设置着围绕这外气导入口10a全周的短筒状的加强肋10b。加强肋10b的下部壁面比另一壁面长,以便把外气向上方引导。其前端如上所述,与前操纵手柄罩8的中央面8d的下方中央部分形成的细长的壁面8i相接触。
在上述风挡10的左右端部的前后,与被设置在上述前操纵手柄罩8的倾斜面8h上的螺孔8i相对应地,形成螺钉插入用的孔10c。而且,该风挡10由合成树脂制造,使其能起到轻质的挡风玻璃的作用。
如上所述构成的风挡10,与上述前操纵手柄罩8的中央面8d、倾斜面8k和U字形倾斜面8h的上方紧靠着,借助通过孔10c、把螺钉旋入U字形倾斜面8h的螺孔8i,如图1和图2所示地被安装固定在操纵手柄罩7上。借此,前操纵手柄罩8的向后上方倾斜的中央面8d和倾斜面8k的上方由风挡10覆盖着。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地被安装固定在操纵手柄罩7上的风挡10的作用。
在图12至图14中,在两轮摩托车行进时,外风Wo沿着风挡10的上表面流动并向后方流出,吹到骑手的腹部上。同时,外风Wi从风挡10的外气导入口10a被导入到风挡10内,如上所述,从与外气导入口10a连续地设置的加强肋10b,沿着倾斜面8k、中央面8d的上表面流动,一边受风挡10的内壁面限制,一边描着弯曲的流线顺利地向后方流出而吹到骑手的腹部。这时,向后方流出的外风Wi,一边把同样从风挡10向后方流出的外风Wo稍微向下方拉入,一边形成作为整体的较大流线束,分散缓和地吹到骑手腹部的较广的区域B上。
由于风挡10具有上述的这种作用,本实施方式中的挡风装置,与不具备外气导入口10a的先有技术的挡风装置(参照图17)相比,能对被限制成风挡10形状的流动引起的外风的风压进行补偿,骑手感受到的风压感被良好地缓和。由此,改善了驾乘环境,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此外,由于风挡10被缩小到必要的最小限度,所以能很容易地固定、支持在操纵手柄7上,因而,可以用于小轮摩托车等小型两轮摩托车上,而且骑手还不会局部地感受到风压。
此外,由于在风挡10上不特别需要设置对由外气导入口10a所导入的外风进行导向的导气管,所以能将结构简化。另外,该外风Wi还能起到防止风挡10内侧结雾的作用。
还由于风挡10由合成树脂制造,能起到轻质的挡风玻璃的作用,所以能扩大骑手的前方视野,能提高运行的安全。

Claims (3)

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该装置设有成一体地覆盖操纵手柄和车速表的操纵手柄罩,在该操纵手柄的中央部设有上述的车速表,其特征在于:把上述操纵手柄罩的上表面做成从该操纵手柄罩的前中央部到上述车速表的前方部向后上方的倾斜面,用小型的风挡覆盖该倾斜面的上方,而且在该风挡上设置外气导入口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轮摩托车是骑手的腹部位于相对于上述风挡正后方的小轮摩托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挡被做成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挡风玻璃。
CN97120606A 1996-11-07 1997-10-17 踏板式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0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4946/96 1996-11-07
JP29494696A JP3476049B2 (ja) 1996-11-07 1996-11-07 自動2輪車の風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027A true CN1182027A (zh) 1998-05-20
CN1091050C CN1091050C (zh) 2002-09-18

Family

ID=1781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0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050C (zh) 1996-11-07 1997-10-17 踏板式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476049B2 (zh)
CN (1) CN109105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20C (zh) * 1999-06-25 2004-04-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144719C (zh) * 1999-08-31 2004-04-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防风装置
CN100404361C (zh) * 2001-03-28 2008-07-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1423088B (zh) * 2007-10-31 2011-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座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CN101468685B (zh) * 2007-12-28 2011-09-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0609B2 (ja) * 2004-07-28 2009-10-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風防装置
JP4322289B2 (ja) 2007-07-25 2009-08-26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の取付構造
JP2013035305A (ja) 2011-08-03 2013-02-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16802112A (zh) * 2021-01-28 2023-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9720B2 (ja) * 1993-09-22 2003-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防風装置
CN2182775Y (zh) * 1994-02-02 1994-11-16 赵广才 摩托车手风挡
CN2292746Y (zh) * 1996-10-03 1998-09-30 黄明修 挡风罩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20C (zh) * 1999-06-25 2004-04-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N1144719C (zh) * 1999-08-31 2004-04-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防风装置
CN100404361C (zh) * 2001-03-28 2008-07-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1423088B (zh) * 2007-10-31 2011-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座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CN101468685B (zh) * 2007-12-28 2011-09-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476049B2 (ja) 2003-12-10
CN1091050C (zh) 2002-09-18
JPH10138976A (ja) 1998-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7024B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JP3723792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US8899668B2 (en) Air guide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US20060283647A1 (en) Cowl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CN1091050C (zh) 踏板式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CN1821001A (zh) 摩托车
EP2042415B1 (en) Motorcycle having a cowl structure
CN1891559A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CN101037123A (zh) 摩托车
EP2949555B1 (en) Motorcycle
CN1754749A (zh) 二轮摩托车的车把罩装置
JP662366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EP2042414B1 (en) Motorcycle comprising an air intake port structure
EP3059149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JP452525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ビューミラー支持構造
CN1927637A (zh)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和鞍乘型车辆
CN1212949C (zh) 自动二轮车的后座踏板架结构
CN1378942A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CN102001388B (zh) 机动二轮车
JP2007113565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ブリーザ装置
JP2009029213A (ja) 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の取付構造
JP202115502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4555740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空気取入装置
JPH10203453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CN1861470A (zh) 跨乘式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