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8942A -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8942A
CN1378942A CN02107830A CN02107830A CN1378942A CN 1378942 A CN1378942 A CN 1378942A CN 02107830 A CN02107830 A CN 02107830A CN 02107830 A CN02107830 A CN 02107830A CN 1378942 A CN1378942 A CN 1378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ctiton inlet
air suctiton
motor bik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7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4100C (zh
Inventor
津久井浩明
三上孝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8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8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41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41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增加设在整流罩上的空气吸入口的开口面积,向发动机充分供给空气,并且对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整流的同时使其向后方流去。本发明提供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该机动两轮车10,在覆盖车身前部的前罩101上设置空气吸入口103,把从该空气吸入口103延伸的空气管的前端连接在空气滤清器上。空气吸入口103分别在设在前叉31的左右外侧位置。在前罩101上且与空气吸入口103外侧相邻地设置侧视为く字形的切入部104,使不进入空气吸入口103的空气沿着上述切入部104流动。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背景技术
机动两轮车的吸气系统构造,是在覆盖车身前部的整流罩上,设置空气吸入口,把从该空气吸入口延伸的空气管的前端连接在空气滤清器上。该机动两轮车的吸气系统构造,在日本特开平9-86463号公报“机动两轮车”(下面称为现有技术①)中揭示。
上述现有技术①的吸气构造,如该公报的图1至图3所示,在顶罩12(编号是引用原公报记载的编号,下同)前部的车宽中央位置设置一个空气吸入口17,从该空气吸入口17朝后方延伸分支管18,在分支管18的前端连接空气滤清器16。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①,在车宽中央位置只设有一个空气入口17,所以不容易增加空气入口17的开口面积。
另外,即使在前轮3最升高时,也要使空气入口17不与前轮3干扰。当为了不干扰而将空气入口17的高度提高时,从而导致机动两轮车1整体高度提高,不是很好的办法。
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日本特开2000-95168号公报“机动两轮车的行驶风管安装构造”(下面称为现有技术②)揭示的构造。
上述现有技术②的吸气系统构造,如该公报的图1和图2所示,在整流罩16的前部设有左右2个空气取入口17、17,从这些空气取入口17、17向后方延伸行驶风管18、18,在行驶风管18、18的前端连接空气滤清器7。把机动两轮车1行驶时在整流罩16前面产生的行驶风,从空气取入口17、17取入。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②,由于把空气取入口17、17配置在左右,所以,可增加空气取入口17、17的开口面积,并且空气取入口17、17不与前轮10干扰。
上述现有技术②中,不进入空气取入口17、17的行驶风沿着整流罩16向后方流动。但是,整流罩16整体是圆形的鼓出形状。不进入空气取入口17、17的行驶风,碰到整流罩16成为紊流,减少该紊流有利于提高机动两轮车1的行驶性能。
对于上述现有技术①也同样。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增加设在整流罩上的空气吸入口的开口面积,充分地向发动机供给空气。(2)同时对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整流,使其流向后方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该机动两轮车,在覆盖车身前部的整流罩上设置空气吸入口,把从该空气吸入口延伸的空气管的前端连接在空气滤清器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吸入口分别设在前叉的左右外侧位置,在上述整流罩上且与空气吸入口外侧相邻地设置侧面看为く字形的切入部,使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沿着上述切入部流动。
由于把空气吸入口分别设在前叉的左右外侧位置,所以,增加空气吸入口的开口面积,并且不受周围其它部件布置的限制。因此,可增加空气吸入口的开口面积,可向发动机充分供给空气。结果,更加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性能。
而且,由于相对于车宽中央的前轮,把空气吸入口设置在左右,所以,即使在前轮最升高时,空气吸入口也不会与前轮干扰。因此,不必提高空气吸入口的高度,机动两轮车的外观不受制约。
另外,在整流罩上且与空气吸入口的外侧相邻地设置侧面看为く字形的切入部,使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沿着切入部流动,所以,可对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进行整流的同时使其朝后方流去。因此,可提高机动两轮车的行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吸、排气系统构造的要部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的俯视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周围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周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是按照从驾驶者的方向。附图是沿标记的朝向看的图。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表示机动两轮车10的外观。
机动两轮车10,备有通过前叉31安装在车架20前部的前轮32、通过摆动臂33安装在车架20后部的后轮34、安装在车架20长度方向中央下部的发动机40、安装在车架20长度方向中央上部的空气滤清器53、燃料箱55以及车座56。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前·后轮32、34之间配置着发动机40,在发动机40的下方配置着消音器70。消音器70安装在车架20或发动机40上。
另外,机动两轮车10的整流罩100由覆盖车身前部的上部的前罩101、覆盖车身前部的中部的左右中间罩111(该图中只表示右侧,下同)、覆盖车身下部及消音器70侧面的左右下罩121、包围车身后部的后罩131构成。
前罩101、左右中间罩111和左右下罩121用螺丝可分割地结合着。具体地说,整流罩100可将左右中间罩(前侧罩)111的上部前部与前罩101的下部分割,另外,在消音器70的前方位置,可将下罩(后侧罩)121的前端部与中间罩111的下部后端部分割。
前罩101,在上部备有风挡玻璃102,在前部备有左右一对空气吸入口103。
在中间罩(前侧罩)111的下部后端形成朝车身中心凹入的凹部112,在下罩(后侧罩)121的前端形成前面开口部122,将该前面开口部122与凹部112合起来,可形成用于冷却消音器70的大的导风口123。
另外,在该图中,把配置在后罩131下方的后挡泥板140安装在摆动臂33上。本发明的特征是,使后罩131的下缘132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后挡泥板140的上面141与后罩131的下缘132平行地朝后上方约直线地倾斜。
图中,47是发动机的曲轴,48是罩部件(曲轴罩),91是把手,92是后视镜,93是前灯,94是方向指示灯,95是前挡泥板,96是后缓冲单元、97是缓冲用连杆。上述消音器70的后部一直延伸到缓冲用连杆97的附近。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吸、排气构造的要部立体图。
机动两轮车10的吸气系统51由设在图1所示前罩101上的左右一对空气吸入口103、从该空气吸入口103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空气管(吸气管)52、52、与该空气管52、52的前面连接的空气滤清器53构成。空气滤清器53配置在车架20的左右一对主管21、21之间。22是头管。
发动机40是4气缸发动机,在其上部前部呈左右方向一排地配列着4个排气口41~44,在其下部后部备有油盘45。
机动两轮车10的排气系统58是通过从发动机40的排气口41~44延伸的排气管60以及与该排气管60连接的消音器70排放废气的装置。
消音器70是采用在气体入口73的附近设置气体出口74的形式。在使气体入口73面临后轮34侧的状态,将消音器70配置在发动机40的下方,同时,在把排气管60延伸到后轮34附近的状态下与消音器70的气体入口73连接。
这里,该4个排气口,从车身左侧(该图的右侧)到右侧依次称为第1排气口41、第2排气口42、第3排气口43、第4排气口44。
排气管60由4个管(第1管61、第2管62、第3管63和第4管64)和3个集合筒(第1集合筒65、第2集合筒66、第3集合筒67)构成。
一端与第1排气口41连接着的第1管61朝右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右侧向后方延伸。同样地,一端与第2排气42连接着的第2管62也朝右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右侧向后方延伸。将第1管61的另一端和第2管62的另一端与第1集合筒65连接,集合成为一个。第1集合筒65通过油盘45的右侧向后方延伸后,再向左延伸。
一端与第3排气口43连接着的第3管63朝左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左侧向后方延伸。同样地,一端与第4排气口44连接着的第4管64也朝左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左侧向后方延伸。将第3管63的另一端和第4管64的另一端与第2集合筒66连接,集合成为一个。第2集合筒66通过油盘45的左侧向后方延伸。
把第1集合筒65的另一端和第2集合筒66的另一端与第3集合筒67连接,集合成为一个。这样,可将4个管61~64集合到一个第3集合筒67。把第3集合筒67向后方延伸,与气体入口73连接。
图3是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的俯视断面图。
消音器70,由前后细长状并被封闭的筒状筒部71、设在筒部71后端部72的气体入口73及气体出口74、将筒部71内沿长度方向分割为3个膨胀室75~77的第1分割板78及第2分割板79构成。
这样,在筒部71内,从后端部72到前方(该图的右侧)依次设有第1膨胀室75、第2膨胀室76和第3膨胀室77。使第1膨胀室75与气体入口73连通,用第1连通管81使第3膨胀室77与第1膨胀室75连通,用第2连通管82使第2膨胀室76与第3膨胀室77连通,用第3连通管83使气体出口74与第2膨胀室76连通,将尾管84与气体出口74连接。
借助排气进入第1、第2、第3膨胀室75~77时的膨胀作用,可衰减其排气声。
下面,参照图2说明排气系统58的作用。
在使气体入口73面临后轮34的状态下,把消音器70配置在发动机40的下方,在把排气管60延伸到后轮34附近的状态下与气体入口73连接,这样,可加长从发动机40延伸到气体入口73的排气管60。由于采用长的排气管60,所以,即使安装着高功率的发动机40时,也能充分发挥该发动机40的性能。
而且,由于在配置在前、后轮32、34间的发动机40的下方配置着作为重物的消音器70,所以,可降低车身重心,减小起伏的惯性,并且有利于车身前后的重量平衡。
图4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周围的正视图。在前叉31的左右外侧位置分别设有左右的空气吸入口103、103,并且在前罩101上且与空气吸入口103、103的外侧相邻地设有左右的切入部104、104。空气吸入口103、103备有防止异物侵入用的网105、105。
这样,由于把空气吸入口103、103分别设在前叉31的左右外侧位置,所以增加空气吸入口103、103的开口面积,不受周围其它部件布置的限制。因此,可增加空气吸入口103、103的开口面积,可向发动机40充分供给空气(行驶风)。结果,可更加充分发挥发动机40的性能。
而且,由于相对于处于车宽中央的前轮把空气吸入口103、103设在左右,所以,即使在前轮32最升高时,空气吸入口103、103也不与前轮32干扰。因此,不必提高空气吸入口103、103的高度,机动两轮车10的外观不受制约。
图5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周围的立体图。一体地形成在前罩101上的切入部104从侧面看是“く”字形,并且,使不进入空气吸入口103的空气Wi沿着切入部104流动。
切入部104由下侧倾斜面106和上侧倾斜面107构成。该下、上侧倾斜面106、107的侧部角是比较大的曲面。
在前罩101上且与空气吸入口103外侧相邻地设置侧面看呈く字形的切入部104,使不进入空气吸入口103的空气(行驶风)Wi沿着切入部104流动,所以,可以将不进入空气吸入口103的空气Wi整流并使其向后方流去。因此,有利于提高机动两轮车10的行驶性能。
下侧倾斜面106是从正面朝后方往上倾斜的倾斜面。由于是这样倾斜的下侧倾斜面106,所以,空气Wi通过时,使机动两轮车10产生往下方推压的向下力,具有空气阻流板的作用。
空气(行驶风)Wi沿着下侧倾斜面106向后上方流动,经过侧部角朝后方通过。这样,由于空气Wi通过下侧倾斜面106,机动两轮车10产生朝下方推压的向下力Fd。结果,可用向下力Fd减轻行驶时产生的上扬力Fu。因此,保持前轮32(见图1)的轮胎的夹紧力,可得到舒适的高速行驶性能。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权利要求1中,把空气吸入口分别设在前叉的左右外侧位置,所以,增加了空气吸入口的面积,且不受周围其它部件布置的限制。因此,可增加空气吸入口的开口面积,向发动机充分供给空气。结果,可更加充分发挥发动机性能。
而且,由于相对于车宽中央的前轮把空气吸入口设置在左右,所以,即使前轮最升高时,空气吸入口也不与前轮干扰。因此,不必提高空气吸入口的高度,机动两轮车的外观不受制约。
另外,在整流罩上且与空气吸入口的外侧相邻地、设置侧面看为く字形的切入部,使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沿着切入部流动,所以,可对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进行整流的同时使其朝后方流去。因此,可提高机动两轮车的行驶性能。

Claims (1)

1.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该机动两轮车,在覆盖车身前部的整流罩上设置空气吸入口,把从该空气吸入口延伸的空气管的前端连接在空气滤清器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吸入口分别在设在前叉的左右外侧位置,在上述整流罩上且与上述空气吸入口外侧相邻地设置侧视为く字形的切入部,使不进入空气吸入口的空气沿着上述切入部流动。
CNB021078300A 2001-04-04 2002-03-22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41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5698/2001 2001-04-04
JP2001105698A JP3970543B2 (ja) 2001-04-04 2001-04-04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吸入口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8942A true CN1378942A (zh) 2002-11-13
CN1184100C CN1184100C (zh) 2005-01-12

Family

ID=18958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78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4100C (zh) 2001-04-04 2002-03-22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70543B2 (zh)
CN (1) CN118410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4336C (zh) * 2005-03-31 2008-1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进气管道构造
CN101104427B (zh) * 2006-07-10 2011-06-2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可方便进行不同造型风格组配的摩托车
CN102143882A (zh) * 2008-08-08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05836006A (zh) * 2015-01-29 2016-08-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08357A (ja) 2005-06-30 2007-01-1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空気吸入構造
JP2007261537A (ja) * 2006-03-29 2007-10-1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9083679A (ja) * 2007-09-28 2009-04-2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ル構造
JP5555586B2 (ja) * 2010-09-29 2014-07-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ェアリング構造
JP5922641B2 (ja) * 2013-12-26 201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JP6447383B2 (ja) * 2015-06-17 2019-01-09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JP6894696B2 (ja) * 2016-12-08 2021-06-3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GB2564091A (en) * 2017-06-13 2019-01-09 Tunley Eng Variable down force motorcycle fairing devic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4336C (zh) * 2005-03-31 2008-1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进气管道构造
CN101104427B (zh) * 2006-07-10 2011-06-29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可方便进行不同造型风格组配的摩托车
CN102143882A (zh) * 2008-08-08 2011-08-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02143882B (zh) * 2008-08-08 2014-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05836006A (zh) * 2015-01-29 2016-08-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CN105836006B (zh) * 2015-01-29 2018-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70543B2 (ja) 2007-09-05
CN1184100C (zh) 2005-01-12
JP2002302083A (ja) 2002-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8461B2 (en) Cowl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715622A (zh) 消音器装置
CN1184100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CN1272540C (zh) 机动两轮车
CN1220604C (zh)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CN1379169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系统结构
CN1085164C (zh) 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行走风整流装置
CN1908396A (zh) 具有排气净化功能的跨骑型车辆
CN1269682C (zh) 机动二轮车中的前罩安装构造
CN1194164C (zh) 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CN101804848B (zh) 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
CN1167571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罩构造
CN1939800A (zh) 两轮机动车
CN1167574C (zh)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支承结构
CN1212949C (zh) 自动二轮车的后座踏板架结构
CN1080222C (zh) 小型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CN1754747A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CN1265995C (zh) 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CN1091050C (zh) 踏板式摩托车的挡风装置
CN1200843C (zh) 带内燃机自行车
CN1959074A (zh) 二轮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N1298582C (zh) 机动二轮车
CN1990335A (zh) 两轮摩托车
CN212473796U (zh) 制动系布置结构及摩托车
JP2686965B2 (ja) 自動二輪車用水冷式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排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