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40358A - 天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40358A CN118140358A CN202280070949.1A CN202280070949A CN118140358A CN 118140358 A CN118140358 A CN 118140358A CN 202280070949 A CN202280070949 A CN 202280070949A CN 118140358 A CN118140358 A CN 1181403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ondary coil
- terminal
- coil
- primary coil
- antenn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8 ge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01Q7/08—Ferrite rod or like elongated core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初级线圈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次级线圈具有经由电容器而与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三端以及与第二端电连接的第四端。第一端子与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端子与第二端电连接。电容器与初级线圈及第一次级线圈一起形成谐振器。从第四端朝向第三端观察时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环绕方向与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观察时的初级线圈的环绕方向相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与天线部件相关的发明,已知有磁场产生电路。该磁场产生电路具备变压器和谐振电容器。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谐振电容器与次级线圈并联地连接。由此,次级线圈及谐振电容器形成并联谐振电路。交流电压被施加到初级线圈。交流电压的频率与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因此,在并联谐振电路中发生谐振。由此,从次级天线高效地辐射磁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86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磁场产生电路中,具有想要使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更强地磁场耦合这样的期望。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磁场耦合的天线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天线部件具备:
磁性体芯;
初级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磁性体芯,并且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第一次级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磁性体芯,并且具有经由电容器而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的第四端;
第一端子,其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以及
第二端子,其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
经由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输入信号,
从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观察时的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环绕方向与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观察时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环绕方向相同,
所述天线部件具备(A)或(B)的构造,
(A)
所述天线部件还具备所述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初级线圈及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一起形成谐振器,
(B)
所述电容器设置在所述天线部件之外,并且与所述初级线圈及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一起形成谐振电路。
以下,对本说明书中的用语的定义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构件不一定仅表示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轴、构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构件是指相对于前后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构件。同样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构件是指相对于上下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构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构件是指相对于左右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构件。
以下,对本说明书中的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定义。X至Z是天线部件的构件或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X及Y表示以下的状态。是在沿着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X及Y时,X及Y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X及Y表示以下的状态。在沿上下方向观察X及Y时,X及Y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在该情况下,在从与上下方向不同的左右方向观察X及Y时,X及Y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不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的直线上。需要说明的是,X与Y也可以接触。X与Y也可以分离。在X与Y之间也可以存在Z。该定义也应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X配置在Y上是指以下的状态。X的至少一部分位于Y的正上方。因此,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X与Y重叠。该定义也应用于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X配置在Y之上包括X的至少一部分位于Y的正上方的情况、以及X不位于Y的正上方而是X位于Y的斜上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X也可以与Y不重叠。斜上方例如是左上、右上。该定义也应用于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如以下那样定义X的各部。X的前部是指X的前半部分。X的后部是指X的后半部分。X的左部是指X的左半部分。X的右部是指X的右半部分。X的上部是指X的上半部分。X的下部是指X的下半部分。X的前端是指X的前方向的端。X的后端是指X的后方向的端。X的左端是指X的左方向的端。X的右端是指X的右方向的端。X的上端是指X的上方向的端。X的下端是指X的下方向的端。X的前端部是指X的前端及其附近。X的后端部是指X的后端及其附近。X的左端部是指X的左端及其附近。X的右端部是指X的右端及其附近。X的上端部是指X的上端及其附近。X的下端部是指X的下端及其附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使天线部件的构造复杂化,并且增强初级线圈与包括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的谐振线圈的磁场耦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天线部件10的电路图。
图2是天线部件10的俯视图。
图3是比较例的天线部件110的电路图。
图4是比较例的天线部件110的俯视图。
图5是将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的频率的高频信号输入到天线部件110时的谐振电流12的波形。
图6是将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的频率的高频信号输入到天线部件10时的谐振电流I2的波形。
图7是天线部件10a的俯视图。
图8是天线部件10b的电路图。
图9是天线部件10b的俯视图。
图10是天线部件10c的电路图。
图11是天线部件10c的俯视图。
图12是天线部件10d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天线部件10的构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部件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天线部件10的电路图。图2是天线部件10的俯视图。
以下,如图2所示,将初级线圈L1及第一次级线圈L2-1排列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另外,磁性体芯14具有包括上主面及下主面的平板形状。将磁性体芯14的上主面及下主面的法线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另外,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是为了方便而定义的方向,无需与天线部件10的实际使用时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一致。
天线部件10是VLF频带(3kHz~30kHz)、LF频带(30kHz~300kHz)等的近距离通信系统的发送用的天线部件。天线部件10主要用于对车门的上锁解锁进行远程操作的无钥匙进入系统。另外,天线部件10也可以用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也可以用于磁场共振方式无线供电系统。
如图1及图2所示,天线部件10具备主体12、磁性体芯14、第一端子T1、第二端子T2、初级线圈L1、第一次级线圈L2-1及电容器C。
如图2所示,主体12包括框部12a及安装部12b。框部12a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具有包括长方形状的外缘的框形状。框部12a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延伸。框部12a的短边沿左右方向延伸。安装部12b具有板形状。因此,安装部12b具有上主面及下主面。安装部12b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具有长方形状。安装部12b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延伸。安装部12b的短边沿左右方向延伸。安装部12b的前短边与框部12a的后短边相接。这样的框部12a及安装部12b被一体成型,是单一的构件。主体12的材料是绝缘材料。主体12的材料例如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树脂。
磁性体芯14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形状。更详细而言,磁性体芯14具有板形状。因此,磁性体芯14具有上主面及下主面。磁性体芯14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具有长方形状。磁性体芯14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延伸。磁性体芯14的短边沿左右方向延伸。磁性体芯14被安装于框部12a。磁性体芯14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被框部12a包围。磁性体芯14的材料是磁性体材料。磁性体芯14的材料例如是Mn-Zn系铁氧体、除此以外的非晶系磁性体。
初级线圈L1卷绕于磁性体芯14。在本实施方式中,初级线圈L1卷绕于磁性体芯14及框部12a。另外,初级线圈L1具有第一端t1及第二端t2。第一端t1位于比第二端t2靠后的位置。因此,第一端t1是初级线圈L1的后端。第二端t2是初级线圈L1的前端。初级线圈L1在向前方向观察时,具有一边绕顺时针方向环绕一边向前方向行进的螺旋形状。因此,初级线圈L1在从第一端t1朝向第二端t2观察时绕顺时针方向环绕。初级线圈L1是由铜等导电性材料制作的导线。
第一次级线圈L2-1位于初级线圈L1之前。即,第一次级线圈L2-1及初级线圈L1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第一次级线圈L2-1卷绕于磁性体芯14。第一次级线圈L2-1卷绕于磁性体芯14及框部12a。第一次级线圈L2-1具有第三端t3及第四端t4。第三端t3位于比第四端t4靠前的位置。因此,第三端t3是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前端。第四端t4是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后端。第三端t3经由后述的电容器C与第一端t1电连接。第四端t4与第二端t2电连接。第一次级线圈L2-1在向前方向观察时,具有一边绕顺时针方向环绕一边向前方向行进的螺旋形状。因此,第一次级线圈L2-1在从第四端t4朝向第三端t3观察时,绕顺时针方向环绕。由此,从第四端t4朝向第三端t3观察时的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环绕方向与从第一端t1朝向第二端t2观察时的初级线圈L1的环绕方向相同。另外,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匝数比初级线圈L1的匝数多。第一次级线圈L2-1是由铜等导电性材料制作的导线。
第一端子T1与第一端t1电连接。第一端子T1被固定于安装部12b的上主面的右部。第一端子T1从安装部12b向后方向突出。第二端子T2与第二端t2电连接。第二端子T2被固定于安装部12b的上主面的左部。第二端子T2从安装部12b向后方向突出。第一端子T1是单一的金属构件。第二端子T2是单一的金属构件。第一端子T1的材料及第二端子T2的材料是铜等导电性材料。
电容器C与初级线圈L1及第一次级线圈L2-1一起形成谐振器。将初级线圈L1及第一次级线圈L2-1定义为谐振线圈L0。因此,电容器C与谐振线圈L0一起形成谐振器。电容器C例如是片型电子部件。如图2所示,电容器C安装在安装部12b的上主面。电容器C包括第一电容器电极C1及第二电容器电极C2。第一电容器电极C1与第三端t3电连接。第二电容器电极C2与第一端t1电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二电容器电极C2通过与第一端子T1电连接,从而经由第一端子T1而与第一端t1电连接。
在具有如上构造的天线部件10中,通过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相互磁场耦合而形成变压器。更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T1及第二端子T2与信号源100连接。信号源100产生高频信号。高频信号的频率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在本说明书中,两个频率相等是指容许几Hz左右的偏移。由此,经由第一端子T1及第二端子T2输入高频信号(信号)。而且,在初级线圈L1中从第一端t1向第二端t2流动了输入电流I1的情况下,初级线圈L1与第一次级线圈L2-1磁场耦合,使得在谐振线圈L0中从第一端t1经由第二端t2和第四端t4向第三端t3流动谐振电流I2。
具体而言,当从第一端t1向第二端t2对初级线圈L1施加输入电压V1且流动输入电流I1时,初级线圈L1在后方向产生磁场。由于磁场通过第一次级线圈L2-1内,因此,在第三端t3产生基于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的电压变换比(由匝数和耦合系数决定)的互感电动势V2。通过该互感电动势,在电容器C流动成为2πfCV2的电流。在谐振状态的情况下,在谐振线圈L0与电容器C之间流动并联谐振电流。并联教师电流的值是I2=V2/2πfL=2πfCV2,输入阻抗变得极大。其结果是,天线部件10能够通过较少的输入电流I1得到较大的谐振电流I2。而且,天线部件10能够将较强的磁场辐射到空中。需要说明的是,天线部件10也能够接收磁场。
[效果]
在天线部件10中,初级线圈L1作为输入线圈及谐振线圈被共用。因此,能够将输入线圈与谐振线圈配置得非常接近。其结果是,在天线部件10中,能够增强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的磁场耦合。
另外,根据天线部件10,也能够通过以下的原因来增强初级线圈L1与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磁场耦合。更详细而言,从第四端t4朝向第三端t3观察时的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环绕方向与从第一端t1朝向第二端t2观察时的初级线圈L1的环绕方向相同。由此,通过流动谐振电流I2,在初级线圈L1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在第一次级线圈L2-1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一致。由此,初级线圈L1与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磁场耦合变强。
当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的磁场耦合变强时,抑制在谐振线圈L0辐射的磁通密度的波形发生失真。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3是比较例的天线部件110的电路图。图4是比较例的天线部件110的俯视图。
在天线部件110中,次级线圈L12和电容器C形成谐振电路。具有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的频率的高频信号被输入到初级线圈L1。初级线圈L11与次级线圈L12磁场耦合。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L12流动电流。这里,由于高频信号的频率与谐振电路的频率相等,因此,在谐振电路中发生谐振。其结果是,次级线圈L12将磁场辐射到空中。但是,在天线部件110中,通常,初级线圈L11与次级线圈L12的磁场耦合弱。
另一方面,在天线部件10中,谐振线圈L0和电容器C形成谐振电路。谐振线圈的一部分与初级线圈L1共享,在该共享部中,双方的线圈完全磁场耦合。并且,谐振电流I2在初级线圈L1流动的方向与谐振电流I2在第一次级线圈L2-1流动的方向一致。由此,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的耦合度变得非常高。当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的磁场耦合变强时,在天线部件10中,抑制了产生无用的电感分量。即,在天线部件10中,与天线部件110相比难以产生无用的电感分量。其结果是,在天线部件10中,与天线部件110相比难以产生异常振荡。因此,在天线部件10中,抑制了在第一次级线圈L2-1辐射的磁场的强度的波形发生失真。
这里,本申请发明人为了使天线部件10起到的效果变得更加明确,进行了基于实际设备的测定。具体而言,向天线部件110、10输入高频信号,测定了谐振电流I2。其中,所辐射的磁通密度与谐振电流I2成比例。此时,向天线部件110、10分别输入了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的频率的高频信号。需要说明的是,高频信号是具有高(Hi)期间和低(Low)期间的矩形波。
图5是将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的频率的高频信号输入到天线部件110时的谐振电流I2的波形。图6是将与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相等的频率的高频信号输入到天线部件10时的谐振电流I2的波形。在图5及图6中,纵轴表示电流值,横轴表示时刻。
如图5所示,可知在天线部件110中,在谐振电流的输出模式中发生异常的失真。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天线部件10中,在谐振电流的输出模式中未发现异常的失真。这样,可知通过初级线圈L1与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磁场耦合变强,抑制了在第一次级线圈L2-1向空中辐射的磁场的强度的波形发生失真。
这样,在具有变压器构造的天线中,要求增强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磁场耦合。作为通常的方法,例如,举出向次级线圈卷绕初级线圈使得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重叠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在天线部件中需要在次级线圈上卷绕初级线圈的构造。因此,需要用于使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绝缘的部件、用于将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距离保持为规定值的部件等,天线部件的部件个数增加。另外,需要将初级线圈均匀地卷绕于次级线圈,天线部件的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其结果是,天线部件的制造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即便如图8那样将初级线圈L1与第一次级线圈L2-1不重叠地配置,在天线部件10中,也能够增强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的磁场耦合,因此,无需在第一次级线圈L2-1卷绕初级线圈L1。因此,抑制了天线部件10的部件个数的增加,并且,天线部件10的制造工序变得简单。其结果是,天线部件10的制造变得容易。由此,实现了天线部件10的成本降低及品质提高。
(第一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变形例的天线部件10a进行说明。图7是天线部件10a的俯视图。
天线部件10a与天线部件1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级线圈L2-1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L21、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L22及第一次级线圈第三部分L23。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L21、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L22及第一次级线圈第三部分L23串联连接,并且,在相互隔开了间隔的状态下从前向后依次排列。天线部件10a的其他构造与天线部件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天线部件10a能够起到与天线部件10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天线部件10a中,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L21、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L22及第一次级线圈第三部分L23串联连接,并且在相互隔开了间隔的状态下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由此,通过调整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L21与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L22的间隔或者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L22与第一次级线圈第三部分L23的间隔,能够调整初级线圈L1与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磁场耦合的强度。
(第二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二变形例的天线部件10b进行说明。图8是天线部件10b的电路图。图9是天线部件10b的俯视图。
天线部件10b与天线部件10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具备第二次级线圈L2-2。更详细而言,第二次级线圈L2-2卷绕于磁性体芯14。第二次级线圈L2-2、第一次级线圈L2-1及初级线圈L1从前向后依次排列。另外,电容器C位于第一次级线圈L2-1与第二次级线圈L2-2之间。
第二次级线圈L2-2与电容器C串联连接。第三端t3经由电容器C及第二次级线圈L2-2而与第一端t1电连接。第二次级线圈L2-2具有第五端t5及第六端t6。第五端t5经由电容器C而与第三端t3电连接。第六端t6与第一端t1电连接。从第六端t6朝向第五端t5观察时的第二次级线圈L2-2的环绕方向与从第一端t1朝向第二端t2观察时的初级线圈L1的环绕方向相同。
在如上的天线部件10b中,在初级线圈L1中从第一端t1向第二端t2流动了输入电流I1的情况下,初级线圈L1与谐振线圈L0(初级线圈L1、第一次级线圈L2-1及第二次级线圈L2-2)磁场耦合,使得在初级线圈L1、第一次级线圈L2-1及第二次级线圈L2-2中从第一端t1向第六端t6流动谐振电流I2。天线部件10b的其他构造与天线部件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天线部件10b中,电容器C位于第一次级线圈L2-1与第二次级线圈L2-2之间。由此,能够使第一次级线圈L2-1及第二次级线圈L2-2位于磁性体芯14的整体中。因此,能够不使磁场的辐射效率下降而抑制天线部件10b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第三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三变形例的天线部件10c进行说明。图10是天线部件10c的电路图。图11是天线部件10c的俯视图。
天线部件10c与天线部件10b的不同之处在于初级线圈L1的位置。更详细而言,第二次级线圈L2-2、初级线圈L1及第一次级线圈L2-1从前向后依次排列。另外,电容器C安装在安装部12b的上主面。而且,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第三端t3与电容器C电连接。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第四端t4与初级线圈L1的第一端t1及第一端子T1电连接。第二次级线圈L2-2的第五端t5与电容器C电连接。第二次级线圈L2-2的第六端t6与初级线圈L1的第二端t2及第二端子T2电连接。天线部件10c的其他构造与天线部件10b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天线部件10c能够起到与天线部件10b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天线部件10c中,第二次级线圈L2-2、初级线圈L1及第一次级线圈L2-1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由此,第一次级线圈L2-1及第二次级线圈L2-2与初级线圈L1相邻。其结果是,第一次级线圈L2-1及第二次级线圈L2-2与初级线圈L1更强地磁场耦合。
(第四变形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四变形例的天线部件10d进行说明。图12是天线部件10d的电路图。
天线部件10d与天线部件10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具备电容器C。更详细而言,电容器C设置在天线部件10d之外。天线部件10d还具备第三端子T3。第三端子T3与次级线圈的第三端t3电连接。而且,电容器C与第一端子T1及第三端子T3连接。第一电容器电极C1与第三端子T3电连接。第二电容器电极C2与第一端子T1电连接。由此,电容器C与初级线圈L1及第一次级线圈L2-1一起形成谐振电路。天线部件10d的其他构造与天线部件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天线部件10d能够起到与天线部件10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天线部件不限于天线部件10、10a~10d,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任意地组合天线部件10、10a~10d的构造。
需要说明的是,在天线部件10、10a中,在向前方向观察时,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环绕方向也可以是与初级线圈L1的环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前端(图8中的t3端的位置)与第二端子T2电连接。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后端与电容器C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天线部件10b中,在向前方向观察时,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环绕方向也可以是与初级线圈L1的环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第二次级线圈L2-2的前端与第二端子T2电连接。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后端与第一端子T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天线部件10c中,在向前方向观察时,第一次级线圈L2-1的环绕方向也可以是与初级线圈L1的环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后端与第二端子T2电连接。第一次级线圈L2-1的前端与电容器C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磁性体芯14的形状不限于棒形状。磁性体芯14的形状也可以是圆筒形状、剖面为椭圆的筒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天线部件10b中,电容器C也可以不位于第一次级线圈L2-1与第二次级线圈L2-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天线部件10a中,第一次级线圈L2-1至少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L21及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L22即可。另外,第一次级线圈L2-1也可以包括四个以上的次级线圈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源100通常具有输出端和接地端。但是,也可以是,输出端与第一端子T1连接,接地端与第二端子T2连接,也可以是,接地端与第一端子T1连接,输出端与第二端子T2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d:天线部件;
12:主体;
12a:框部;
12b:安装部;
14:磁性体芯;
100:信号源;
C:电容器;
C1:第一电容器电极;
C2:第二电容器电极;
I1:输入电流;
I2:谐振电流;
L1:初级线圈;
L2-1:第一次级线圈;
L2-2:第二次级线圈;
L0:谐振线圈;
L21: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
L22: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
L23:第一次级线圈第三部分;
T1:第一端子;
T2:第二端子;
T3:第三端子;
t1:第一端;
t2:第二端;
t3:第三端;
t4:第四端;
t5:第五端;
t6:第六端。
Claims (6)
1.一种天线部件,具备:
磁性体芯;
初级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磁性体芯,并且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第一次级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磁性体芯,并且具有经由电容器而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的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的第四端;
第一端子,其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以及
第二端子,其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
经由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输入信号,
从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三端观察时的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环绕方向与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观察时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环绕方向相同,
所述天线部件具备(A)或(B)的构造,
(A)
所述天线部件还具备所述电容器,所述电容器与所述初级线圈及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一起形成谐振器,
(B)
所述电容器设置在所述天线部件之外,并且与所述初级线圈及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一起形成谐振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部件,其中,
所述磁性体芯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形状,
所述第一次级线圈及所述初级线圈从前向后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次级线圈包括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第二部分串联连接,并且在相互隔开了间隔的状态下从前向后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部件,其中,
所述天线部件还具备第二次级线圈,该第二次级线圈卷绕于所述磁性体芯,并且具有第五端及第六端,
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与所述电容器串联连接,
所述第三端经由所述电容器及所述第二次级线圈而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五端经由所述电容器而与所述第三端电连接,
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
从所述第六端朝向所述第五端观察时的所述第二次级线圈的环绕方向与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观察时的所述初级线圈的环绕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部件,其中,
所述磁性体芯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形状,
所述第二次级线圈、所述第一次级线圈及所述初级线圈从前向后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部件,其中,
所述电容器位于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与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部件,其中,
所述磁性体芯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形状,
所述第二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及所述第一次级线圈从前向后依次排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75457 | 2021-10-27 | ||
JP2021175457 | 2021-10-27 | ||
PCT/JP2022/032360 WO2023074108A1 (ja) | 2021-10-27 | 2022-08-29 | アンテナ部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40358A true CN118140358A (zh) | 2024-06-04 |
Family
ID=8615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70949.1A Pending CN118140358A (zh) | 2021-10-27 | 2022-08-29 | 天线部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75050A1 (zh) |
JP (1) | JP7529167B2 (zh) |
CN (1) | CN118140358A (zh) |
WO (1) | WO202307410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43588A (ja) | 2005-08-05 | 2007-02-15 | Murata Mfg Co Ltd | コイルアンテナ |
WO2012153691A1 (ja) * | 2011-05-09 | 2012-11-1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インピーダンス変換回路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
WO2018186408A1 (ja) | 2017-04-06 | 2018-10-1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磁界発生回路 |
-
2022
- 2022-08-29 CN CN202280070949.1A patent/CN11814035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29 WO PCT/JP2022/032360 patent/WO20230741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8-29 JP JP2023556146A patent/JP7529167B2/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4-22 US US18/641,768 patent/US20240275050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275050A1 (en) | 2024-08-15 |
JPWO2023074108A1 (zh) | 2023-05-04 |
JP7529167B2 (ja) | 2024-08-06 |
WO2023074108A1 (ja) | 2023-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69336B2 (en) | Inductive charging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 |
US8125208B2 (en) | Transformer device utilizing an air gap for non-contact energy transmission from the primary side to the secondary side | |
US6163305A (en) | Loop antenna device | |
EP2894764B1 (en) |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actless extension plug | |
US9892849B2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shield openings | |
WO2015182677A1 (ja) | マルチ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無線装置 | |
US10038242B2 (en) | Antenna component | |
KR102402279B1 (ko) | 자동차의 보드 상에 있는 휴대용 요소와 근거리 무선 주파수 통신을 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 |
JP6229814B2 (ja) | 通信端末装置 | |
JP2018011475A (ja) | 受信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 |
JP7529167B2 (ja) | アンテナ部品 | |
JP2008022056A (ja) | 送信用アンテナ及び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 |
US9524602B2 (en) | Compact antenna structure with a coupling device | |
KR102670579B1 (ko) |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 |
JP4514814B2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JP3941323B2 (ja) | ループアンテナ装置 | |
JP3986701B2 (ja) | 無線カード用通信装置 | |
US11280861B2 (en) | Sheath wave barrier for magnetic resonance (MR) applications | |
JP6774894B2 (ja) | 電磁界共鳴型カップラ | |
JP6444510B2 (ja) |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
CN116417794B (zh) | 一种高隔离度mimo天线 | |
JP2007043245A (ja) | アンテナ、及びリーダライタ | |
JP6968391B1 (ja) | 非接触給電用コイルユニット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 |
CN116864985B (zh) | 一种mimo天线 | |
JPH0514040A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