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76178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76178A CN118076178A CN202410190018.6A CN202410190018A CN118076178A CN 118076178 A CN118076178 A CN 118076178A CN 202410190018 A CN202410190018 A CN 202410190018A CN 118076178 A CN118076178 A CN 1180761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adhesive layer
- display
- recess
- displa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7—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substrates, e.g. display comprising OLED array and TFT driving circuitr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粘接结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绑定部和弯折部,显示部与绑定部相对设置,弯折部连接在显示部与绑定部之间,第一背板设置在显示部面向绑定部的一侧,第二背板设置在绑定部面向显示部的一侧,粘接结构设置在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粘接结构包括沿第一背板朝向第二背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基底层和第二胶层,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本申请通过在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凹陷部,能够减小粘接结构整体的导热系数,降低热量向显示面板传递的效率,以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OLED由于赋予了屏幕柔性弯折的能力,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而逐渐受到青睐。但是,OLED显示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局部温度过高会造成烧屏、屏幕亮度不均等问题。尤其是当前高刷屏幕OLED显示模组中的驱动芯片等元器件,其功耗大、体积小,从而使得驱动芯片工作时的发热量巨大,目前的OLED显示模组中常采用填充胶带作为粘接结构将显示模组中的两个背板进行连接,而现有的粘接结构的导热系数较大,热量会直接通过粘接结构传导至显示面板,从而造成显示面板发生过热失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显示模组中热量易通过粘接结构传导至显示面板而导致显示面板发生过热失效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绑定部和弯折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连接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之间;
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部面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
第二背板,设置在所述绑定部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侧;
粘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第二背板之间,所述粘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基底层和第二胶层;
其中,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绑定部背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和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一子凹陷部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子凹陷部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驱动元件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胶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相互连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与多个所述第一连通部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胶层的其中一个侧边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胶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连通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相互连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与多个所述第二连通部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至少贯穿所述第二胶层的其中一个侧边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陷部,多个所述凹陷部呈阵列分布。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粘接结构之间,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支撑层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和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一胶层的面积的比值大于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二胶层的面积的比值。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背板、第二背板和粘接结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绑定部和弯折部,显示部与绑定部相对设置,弯折部连接在显示部与绑定部之间,第一背板设置在显示部面向绑定部的一侧,第二背板设置在绑定部面向显示部的一侧,粘接结构设置在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粘接结构包括沿第一背板朝向第二背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基底层和第二胶层;其中,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本申请通过在粘接结构的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凹陷部,使得凹陷部内能够以空气作为传导介质,从而能够减小粘接结构整体的导热系数,降低热量向显示面板传递的效率,以降低显示面板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装置;
100,显示模组;110,显示面板;111,显示部;112,绑定部;113,弯折部;120,第一背板;130,第二背板;140,粘接结构;141,第一胶层;142,基底层;143,第二胶层;144,凹陷部;1441,第一子凹陷部;1442,第二子凹陷部;145,第一连通部;146,第二连通部;147,第一空腔;148,第二空腔;150,支撑层;160,缓冲层;170,偏光片;180,盖板;190,驱动元件;200,保护层;
300,控制电路;
4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部111、绑定部112和弯折部113,显示部111与绑定部112相对设置,弯折部113连接在显示部111与绑定部112之间。其中,显示部111作为显示面板110的显示主体,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绑定部112背离显示部111的一侧用于绑定连接驱动元件190,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对显示部111的显示画面进行调控;弯折部113则连接在显示部111与绑定部112之间,用于将显示部111中的控制电路与绑定部112上的驱动元件190电连接,即弯折部113内设置有导电线路结构,以将显示面板110中显示部111的控制电路引至显示面板110的绑定部112,在减小显示面板110边框区域大小的同时便于对显示面板110的显示方式进行调控。
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一背板120和第二背板130,第一背板120设置在显示部111面向绑定部112的一侧,第二背板130设置在绑定部112面向显示部111的一侧,即第一背板120与第二背板130相对设置。第一背板120和第二背板130作为显示模组100中的承载基板,用于承载显示模组100中的其他功能结构,保证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粘接结构140,粘接结构140设置在第一背板120与第二背板130之间,粘接结构140包括沿第一背板120朝向第二背板130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141、基底层142和第二胶层143。即粘接结构140为双面胶层结构,第一胶层141为面向第一背板120的一侧,第二胶层143为面向第二背板130的一侧,通过将粘接结构140连接在第一背板120和第二背板130之间,即可确保显示面板110中绑定部112、弯折部113和显示部111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显示模组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144,即第一胶层141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144,或者,第二胶层143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144,或者,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的表面均形成有凹陷部144。其中,第一胶层141的表面是指第一胶层141面向第一背板120的一侧和第一胶层141背离第一背板120的一侧,第二胶层143的表面则是指第二胶层143面向第二背板130的一侧和第二胶层143背离第二背板130的一侧。
当在第一胶层141和/或第二胶层143的表面形成凹陷部144时,第一胶层141和/或第二胶层143上对应凹陷部144的位置能够以空气作为传导介质,第一胶层141和/或第二胶层143上对应凹陷部144的位置的导热系数即为空气的导热系数,而空气为较好的隔热介质,其导热系数远小于粘接结构140自身材质的导热系数,从而能够减小粘接结构140整体的导热系数,降低热量经粘接结构140向显示面板110传递的效率,进而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凹陷部144是指在第一胶层141和/或第二胶层143的表面形成的凹陷区域,也即第一胶层141和/或第二胶层143上较薄的区域,其中,凹陷部144包含凹槽和通孔中的至少一种,即凹陷部144能够通过对第一胶层141和/或第二胶层143的表面进行部分减薄或者直接开孔而形成,此外,凹陷部144的轮廓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0、第一背板120、第二背板130和粘接结构140,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部111、绑定部112和弯折部113,显示部111与绑定部112相对设置,弯折部113连接在显示部111与绑定部112之间,第一背板120设置在显示部111面向绑定部112的一侧,第二背板130设置在绑定部112面向显示部111的一侧,粘接结构140设置在第一背板120与第二背板130之间,粘接结构140包括沿第一背板120朝向第二背板130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141、基底层142和第二胶层143;其中,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144。本申请通过在粘接结构140的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凹陷部144,使得凹陷部144内能够以空气作为传导介质,从而能够减小粘接结构140整体的导热系数,降低热量向显示面板110传递的效率,以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可选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驱动元件190,驱动元件190设置在绑定部112背离显示部111的一侧,即驱动元件190绑定连接在绑定部112上。凹陷部144包括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第二子凹陷部1442,第一胶层141上形成有第一子凹陷部1441,第二胶层143上形成有第二子凹陷部1442,第一子凹陷部1441在绑定部112上的正投影、第二子凹陷部1442在绑定部112上的正投影以及驱动元件190在绑定部11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在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驱动元件190、第一胶层141上的第一子凹陷部1441以及第二胶层143上的第二子凹陷部1442对应设置。
在显示模组100工作过程中,驱动元件190作为主要的发热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会经粘接结构140传递至显示面板110,从而导致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通过在第一胶层141上形成第一子凹陷部1441,在第二胶层143上形成第二子凹陷部1442,并使驱动元件190对应区域的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第二子凹陷部1442对应设置,使得驱动元件19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的热传导通道中的部分同时由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第二子凹陷部1442形成的空气通道隔断,从而有助于降低驱动元件19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进而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除驱动元件190对应的区域外,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相对的其他区域中,第一胶层141上的第一子凹陷部1441与第二胶层143上的第二子凹陷部1442能够错位设置。由于该部分区域的热量传递并不集中,通过将该部分区域的第一子凹陷部1441与第二子凹陷部1442错位设置,使得该部分区域对应的粘接结构140的热传导通道分别被第一子凹陷部1441或第二子凹陷部1442形成的空气通道隔断,从而也有助于降低驱动元件190产生的热量通过四周区域传递至显示面板110的效率,进而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可选的,如图3所示,凹陷部144包括第一子凹陷部1441,第一胶层141上形成有第一子凹陷部1441,第一子凹陷部1441沿第一背板120朝向第二背板130的方向贯穿第一胶层141,即第一子凹陷部1441沿第一胶层14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胶层141,以在第一胶层141上形成通孔,以进一步降低热量经粘接结构140向显示面板110传递的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此外,在将粘接结构140进行贴合时,由于贴合治具平整性的原因,可能会造成贴合气泡,从而形成贴合鼓包,最终可能使显示面板110线路产生应力而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通过在第一胶层141上形成贯穿第一胶层141的第一子凹陷部1441,还有助于粘接结构140的第一胶层141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能够沿着第一子凹陷部1441排出,从而降低在第一胶层141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凹陷部1441是指形成于第一胶层141上的凹陷部144,此处对第一子凹陷部1441进行定义只是为了将第一胶层141与第二胶层143上的凹陷部144进行区分,并无其他特殊含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144包括第一子凹陷部1441,第一胶层14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同时,第一胶层141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部145,至少部分第一子凹陷部1441通过第一连通部145相互连通。即第一胶层141上的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中,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45,以使对应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相互连通,以进一步有助于粘接结构140的第一胶层141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能够沿着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凹陷部1441排出,从而降低在第一胶层141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其中,第一胶层141上的部分第一子凹陷部1441贯穿第一胶层141的侧边面,即第一胶层141上的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中靠近第一胶层141侧边面的第一子凹陷部1441能够直接贯穿对应的侧边面,并在对应侧边面上形成开口,使该部分第一子凹陷部1441与外界连通。此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热量能够通过该部分第一子凹陷部1441直接向外界流通,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同时,将部分第一子凹陷部1441与外界连通,也有助于第一胶层141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通过该部分第一子凹陷部1441排出至外界,以进一步降低在第一胶层141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141上的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与多个第一连通部145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一空腔147,第一空腔147至少贯穿第一胶层141的其中一个侧边面,即第一胶层141上的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多个第一连通部145整体构成连续的第一空腔147,且第一空腔147通过第一胶层141的至少一个侧边面与外界连通,从而有助于热量能够通过第一空腔147直接向外界流通,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第一胶层141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能够通过第一空腔147直接排出至外界,以降低在第一胶层141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其中,第一空腔147能够通过位于外围区域的第一连通部145贯穿第一胶层141对应的侧边面,并在对应侧边面上形成开口,以使第一空腔147整体与外界连通,从而有助于热量向外界的流通以及贴合过程中气泡的排出。
对应的,第一胶层141上第一连通部145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子凹陷部1441的开口面积,即第一子凹陷部1441为第一胶层141中用于热量流通和气泡排出的主要区域,而第一连通部145主要起到连通的作用,通过将第一连通部145的开口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一子凹陷部1441的开口面积,在确保第一胶层141排出热量和气泡的作用的同时,还能够确保第一胶层141具有足够的粘接面积,从而保证第一胶层141的粘接效果。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141上的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能够呈阵列分布,即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呈多行多列分布;当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多个第一连通部145相互连通形成第一空腔147时,第一空腔147能够呈网格状,此种开孔方式能够使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多个第一连通部145在第一胶层141上均匀分布,从而有助于热量在粘接结构140上的均匀传导,降低显示面板110因局部过热而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胶层141上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第一连通部145的形状、尺寸以及分布方式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调整,只需保证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第一连通部145的形成能够在有效降低热量向显示面板110传递的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的同时,确保第一胶层141的粘接效果即可,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可选的,如图4所示,凹陷部144包括第二子凹陷部1442,第二胶层143上形成有第二子凹陷部1442,第二子凹陷部1442沿第一背板120朝向第二背板130的方向贯穿第二胶层143,即第二子凹陷部1442沿第二胶层143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胶层143,以在第二胶层143上形成通孔,以进一步降低热量经粘接结构140向显示面板110传递的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此外,在将粘接结构140进行贴合时,由于贴合治具平整性的原因,可能会造成贴合气泡,从而形成贴合鼓包,最终可能使显示面板110线路产生应力而出现功能性不良的问题,通过在第二胶层143上形成贯穿第二胶层143的第二子凹陷部1442,还有助于粘接结构140的第二胶层143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能够沿着第二子凹陷部1442排出,从而降低在第二胶层143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凹陷部1442是指形成于第二胶层143上的凹陷部144,此处对第二子凹陷部1442进行定义只是为了将第一胶层141与第二胶层143上的凹陷部144进行区分,并无其他特殊含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144包括第二子凹陷部1442,第二胶层143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同时,第二胶层143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连通部146,至少部分第二子凹陷部1442通过第二连通部146相互连通。即第二胶层143上的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中,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部146,以使对应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相互连通,以进一步有助于粘接结构140的第二胶层143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能够沿着相互连通的第二子凹陷部1442排出,从而降低在第二胶层143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其中,第二胶层143上的部分第二子凹陷部1442贯穿第二胶层143的侧边面,即第二胶层143上的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中靠近第二胶层143侧边面的第二子凹陷部1442能够直接贯穿对应的侧边面,并在对应侧边面上形成开口,使该部分第二子凹陷部1442与外界连通。此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热量能够通过该部分第二子凹陷部1442直接向外界流通,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同时,将部分第二子凹陷部1442与外界连通,也有助于第二胶层143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通过该部分第二子凹陷部1442排出至外界,以进一步降低在第二胶层143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层143上的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与多个第二连通部146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二空腔148,第二空腔148至少贯穿第二胶层143的其中一个侧边面,即第二胶层143上的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和多个第二连通部146整体构成连续的第二空腔148,且第二空腔148通过第二胶层143的至少一个侧边面与外界连通,从而有助于热量能够通过第二空腔148直接向外界流通,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第二胶层143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能够通过第二空腔148直接排出至外界,以降低在第二胶层143所在侧形成贴合鼓包的风险。
其中,第二空腔148能够通过位于外围区域的第二连通部146贯穿第二胶层143对应的侧边面,并在对应侧边面上形成开口,以使第二空腔148整体与外界连通,从而有助于热量向外界的流通以及贴合过程中气泡的排出。
对应的,第二胶层143上第二连通部146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子凹陷部1442的开口面积,即第二子凹陷部1442为第二胶层143中用于热量流通和气泡排出的主要区域,而第二连通部146主要起到连通的作用,通过将第二连通部146的开口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二子凹陷部1442的开口面积,在确保第二胶层143排出热量和气泡的作用的同时,还能够确保第二胶层143具有足够的粘接面积,从而保证第二胶层143的粘接效果。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层143上的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能够呈阵列分布,即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呈多行多列分布;当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和多个第二连通部146相互连通形成第二空腔148时,第二空腔148能够呈网格状,此种开孔方式能够使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和多个第二连通部146在第二胶层143上均匀分布,从而有助于热量在粘接结构140上的均匀传导,降低显示面板110因局部过热而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胶层143上第二子凹陷部1442和第二连通部146的形状、尺寸以及分布方式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调整,只需保证第二子凹陷部1442和第二连通部146的形成能够在有效降低热量向显示面板110传递的效率,从而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的同时,确保第二胶层143的粘接效果即可,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可选的,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支撑层150,支撑层150设置在第一背板120与粘接结构140之间,第一胶层141与支撑层150连接,即粘接结构140通过第一胶层141与支撑层150连接来实现与第一背板120的连接。其中,支撑层150能够为不锈钢材质等刚性结构,用于对现实模组的整体结构进行支撑,以确保显示模组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144包括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第二子凹陷部1442,第一胶层14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第二胶层143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一胶层141的面积的比值大于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二胶层143的面积的比值,即第一胶层141上的开口面积占比大于第二胶层143上的开口面积占比。
由于第一胶层141与支撑层150连接,第二胶层143与第二背板130连接,而支撑层150为不锈钢等刚性材质,第二背板130为有机材质,使得第二胶层143与第二背板130的粘接效果低于第一胶层141与支撑层150的粘接效果;同时,随着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上开口面积的增大,粘接结构140整体的导热系数减小,对热量的传导效率也减小,从而有助于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一胶层141的面积的比值设置为大于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二胶层143的面积的比值,在利用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上的凹陷部144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的同时,还能够确保粘接结构140在第二背板130与支撑层150之间的粘接效果,从而确保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胶层14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部145,第二胶层143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连通部146时,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和多个第一连通部145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一胶层141的面积的比值同样大于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和多个第二连通部146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二胶层143的面积的比值,而多个第一子凹陷部1441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一胶层141的面积的比值、多个第二子凹陷部1442的开口面积之和与第二胶层143的面积的比值、以及两个比值之间的差异大小能够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选择调整,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缓冲层160,缓冲层160设置在支撑层150与第一背板120之间,缓冲层160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如泡棉等缓冲结构。当显示模组100受到外部冲击等作用力时,缓冲层160能够吸收相关作用力,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显示模组100在外部冲击等作用力的作用下发生损坏。
可选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偏光片170,偏光片17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部111背离第一背板120的一侧,即偏光片170贴附在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通过在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部111上贴附偏光片170,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10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110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模组100的整体显示效果。
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盖板180,盖板18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且覆盖整个显示面板110,以对显示面板110进行保护,防止外界水分或氧气对显示面板110产生侵蚀,从而确保显示面板110的正常显示。由于盖板180位于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在制作盖板180时,选用透光率较大的材质,如玻璃材质等,以使盖板180在对显示面板110进行保护的同时确保显示面板110具有足够的出光量,从而保证显示面板110的整体显示效果。
其中,盖板180通过设置在偏光片170上的光学胶层粘贴在偏光片170上,所用光学胶层也具有较大的透光率,在保证盖板180与偏光片170粘贴稳定性的同时避免对显示面板110的出光量产生影响,从而保证显示模组100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100中的盖板180能够为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其具体结构类型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调整,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保护层200,保护层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上,且保护层200至少覆盖显示面板110的弯折部113,以对显示面板110进行保护,防止外界水分或氧气对显示面板110产生侵蚀,同时保护层200的设置还能够缓解弯折部113弯折时产生的应力,避免弯折部113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弯折部113内的导电线路结构发生损坏,从而确保显示面板110的正常显示。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模组100、控制电路300及壳体400。其中,壳体400与显示模组100连接以对显示模组100进行支撑和固定,控制电路300设置在壳体400内,且控制电路300与显示模组100电连接,以控制显示模组100进行画面显示。
具体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0、第一背板120、第二背板130和粘接结构140,显示面板110包括显示部111、绑定部112和弯折部113,显示部111与绑定部112相对设置,弯折部113连接在显示部111与绑定部112之间,第一背板120设置在显示部111面向绑定部112的一侧,第二背板130设置在绑定部112面向显示部111的一侧,粘接结构140设置在第一背板120与第二背板130之间,粘接结构140包括沿第一背板120朝向第二背板130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141、基底层142和第二胶层143;其中,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144。本申请通过在粘接结构140的第一胶层141和第二胶层143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凹陷部144,使得凹陷部144内能够以空气作为传导介质,从而能够减小粘接结构140整体的导热系数,降低热量向显示面板110传递的效率,以降低显示面板110发生过热失效的风险。
其中,显示模组100可以固定到壳体400上,与壳体400形成一个整体,显示模组100和壳体400形成密闭空间,用以容纳控制电路300。控制电路300可以为显示装置10的主板,同时,控制电路300上还可以集成有电池、天线结构、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受话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显示装置10能适应于各种应用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10并不限于以上内容,其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比如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天线结构、指纹解锁模块等,以扩大其使用范围,此处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电视机、电脑、移动电话、可折叠以及可卷曲显示屏等柔性显示及照明,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所属应用领域范围内。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绑定部和弯折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连接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之间;
第一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部面向所述绑定部的一侧;
第二背板,设置在所述绑定部面向所述显示部的一侧;
粘接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第二背板之间,所述粘接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基底层和第二胶层;
其中,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绑定部背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和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一子凹陷部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子凹陷部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驱动元件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与多个所述第一连通部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胶层的其中一个侧边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沿所述第一背板朝向所述第二背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连通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与多个所述第二连通部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至少贯穿所述第二胶层的其中一个侧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陷部,多个所述凹陷部呈阵列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粘接结构之间,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支撑层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第一子凹陷部和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一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所述第二胶层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一胶层的面积的比值大于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的开口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二胶层的面积的比值。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90018.6A CN118076178A (zh) | 2024-02-20 | 2024-02-20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90018.6A CN118076178A (zh) | 2024-02-20 | 2024-02-20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76178A true CN118076178A (zh) | 2024-05-24 |
Family
ID=91106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90018.6A Pending CN118076178A (zh) | 2024-02-20 | 2024-02-20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76178A (zh) |
-
2024
- 2024-02-20 CN CN202410190018.6A patent/CN11807617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28682B (zh) | 柔性显示装置 | |
KR102534189B1 (ko)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방열 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기기 | |
US1070014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 |
EP2778773B1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KR20200049329A (ko)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 |
TW201919227A (zh) | 一種顯示器件 | |
KR20200048205A (ko) | 플렉서블 회로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 |
US20200272205A1 (en) |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940779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iasing structure | |
CN113168210B (zh) | 具有粘接结构的电子装置 | |
US9658479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ssembly | |
CN112967606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646457A (zh) |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11856741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540388B2 (en) |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omponent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21227668A1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2365798A (zh) |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 |
KR20160090986A (ko) | 스피커 및 마이크 일체형 표시패널 | |
KR20200124483A (ko) | 방열 부재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 |
CN112071193A (zh) |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208110199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4109054A1 (zh) |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8076178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7880696U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7281421U (zh)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