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8639A - 用于车门的把手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门的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8639A
CN117988639A CN202311473853.2A CN202311473853A CN117988639A CN 117988639 A CN117988639 A CN 117988639A CN 202311473853 A CN202311473853 A CN 202311473853A CN 117988639 A CN117988639 A CN 117988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ing member
handle
actuating mechanism
return means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738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盖琳
G·德斯普雷奥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 Tech Innovation Parts Ita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bei Zhilian Sci Tech Innovation Parts Ita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bei Zhilian Sci Tech Innovation Parts Ita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bei Zhilian Sci Tech Innovation Parts Ital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988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86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4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or dirt, e.g. against water ingre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7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1),包括:‑抓握构件(4),可在齐平位置、激活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致动机构(6),包括第一返回器件(8),第一返回器件配置为朝向停靠位置驱动第一致动机构(6),以便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第二致动机构(10),包括第二返回器件(12),第二返回器件配置为驱动第二致动机构(10),以便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把手(1)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返回器件(8)和第二返回器件(12)不足以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返回器件参与(18)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车门的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把手包括称为齐平把手的把手。
背景技术
用于车门的把手是对车辆的风格具有显著影响的部件。
在这方面,车辆制造商经常寻求将把手布置在车门的平面中,使得把手占据齐平位置,也称为齐平布置。齐平把手通常使把手尽可能不可见。这种齐平车门把手还具有降低车辆行驶时由气流引起的空气动力噪声的优点。
齐平把手通常包括致动器,致动器被配置为借助于杆将抓握构件推到展开位置,使得用户可以抓住抓握构件并拉动抓握构件以打开车门。
这种杆通常包括返回器件,返回器件具有足够的力以允许把手的抓握构件返回到齐平位置。
然而,在把手和车门之间形成了诸如冰或灰尘等障碍物的情况下,该力不足以允许把手缩回。例如,如果把手已展开了很长时间,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此外,在展开循环期间,每次使用致动器来推动杆以展开把手时,返回器件的力的任何增加将会损坏致动器。
文献EP3581742描述了在把手和车门之间形成障碍物的情况下,使用提供高缩回负载的机动缩回来允许把手缩回。然而,这种机动缩回只能使用几毫米,否则如果用户没有及时将其手从把手移开,高缩回负载可能伤害用户(夹伤的风险)。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在把手和车门之间形成障碍物的情况下,把手允许把手的完全缩回,同时避免在把手朝向齐平位置返回期间夹伤用户的手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包括:
抓握构件,抓握构件可在齐平位置、激活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齐平位置中,抓握构件被配置为与车门的外部面板齐平地延伸,在激活位置中,抓握构件被配置为相对于车门的外部面板突出并变得可抓握,在打开位置中,抓握构件使得把手能够与车门的闩锁配合以解锁车门。
把手包括第一致动机构,第一致动机构被配置为与抓握构件配合。
第一致动机构包括第一返回器件,第一返回器件配置为朝向第一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驱动第一致动机构,以便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把手包括第二致动机构,第二致动机构配置为与抓握构件配合。
第二致动机构包括第二返回器件,第二返回器件配置为朝向第二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驱动第二致动机构,从而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把手包括第三致动机构,第三致动机构可在激活位置和停靠位置之间移动,在激活位置中,第三致动机构被配置为与第一致动机构配合,并且朝向第一致动机构的激活位置推动第一致动机构,在停靠位置中,第三致动机构被配置为释放第一致动机构。
把手包括连接第一致动机构和第二致动机构的力传递棒。
把手包括可在初始位置和变形位置之间变形的第三返回器件。
把手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返回器件和第二返回器件不足以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返回器件参与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允许把手在抓握构件和车门之间形成障碍物的情况下完全缩回,同时避免在把手朝向齐平位置返回期间夹伤用户的手的风险。
把手可包括以下特征,单独考虑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能的组合考虑:
把手被配置为使得在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借助于第三致动机构从第三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的机动超程(motorized over-run),以及在行程的第二部分期间,借助于第一返回器件、第二返回器件和第三返回器件,抓握构件可以被移向齐平位置。
第三返回器件被配置为借助于第三致动机构的机动超程从初始位置朝向变形位置被驱动,并且被配置为朝向初始位置返回,以便参与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把手包括将第三致动机构连接到力传递棒的备用设备,备用设备包括第三返回器件。
备用设备包括链接棒和滑动元件,滑动元件布置在力传递棒中,链接棒包括与第三致动机构配合的第一端和与滑动元件配合的第二端,以便驱动所述滑动元件,滑动元件包括第三返回器件。
滑动元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中,孔腔布置在力传递棒中,滑动元件配置为由链接棒的第二端驱动,以便在第三返回器件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三返回器件处于变形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滑动元件包括具有第一止动件的凹槽,链接棒的第二端被配置为在凹槽内部滑动,链接棒还被配置为当链接棒的第二端与第一止动件接触时,朝向孔的第一端驱动滑动元件。
第三返回器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中。
第三返回器件是压缩弹簧。
把手还包括障碍物检测系统,障碍物检测系统被配置为测量是否存在妨碍抓握构件被移向齐平位置的障碍物,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位于抓握构件上的传感器。
其中当检测到障碍物时,障碍物检测系统控制第三致动机构,使得第三返回器件参与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激活位置的把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激活位置的第三致动机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停靠位置的第三致动机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激活位置的抓握构件。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致动机构从停靠位置的超程的第一部分。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激活位置的抓握构件。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致动机构的超程的第二部分。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激活位置的抓握构件。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停靠位置的把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停靠位置的抓握构件。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打开位置的抓握构件。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把手的透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把手的第一致动机构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固定。
图1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把手的第二致动机构和抓握构件之间的固定。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把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把手。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门的把手1。
把手1包括可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的抓握构件4:
齐平位置(图10),其中抓握构件4齐平地延伸到车门的外部面板,
激活位置(图1),其中抓握构件4相对于车门的外部面板“A”突出,以及
打开位置(图11),其中抓握构件4使得把手能够与车门的闩锁杆配合,从而解锁车门。
在齐平位置中(图10),抓握构件4的外表面40基本上与车门的图10中虚线所表示的外部面板“A”对齐延伸。
在激活位置中(图1),抓握构件4变得可例如被用户的手抓握。
例如,抓握构件4可在齐平位置和激活位置范围之间移动。激活位置范围是指一组位置,在这组位置中用户可以抓住抓握构件4。范围可以是指在抓握构件4相对于外部面板“A”的外向位置周围的一组位置。
用户可以拉动抓握构件4,从而将抓握构件从激活位置(图1)朝向打开位置(图11)驱动。
在激活位置中,抓握构件4的外表面40可以平行于车门的外部面板“A”延伸。
例如,当抓握构件相对于车门的外部面板“A”向外突出时,抓握构件4相对于车门的外部面板“A”平行延伸。
例如,例如在激活位置中,抓握构件4可以相对于车门的外部面板“A”突出大约5至50毫米,例如20至45毫米,例如40毫米。
在打开位置中(图11),抓握构件4使得把手1能够与车门的闩锁2配合,使得用户可以打开车门。
例如,抓握构件4包括第一端部4’和第二端部4”。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抓握构件的端部”是指包括抓握构件的边缘、抓握构件的自由端的部分。
例如,把手1包括从抓握构件4的第一端部4’延伸的第一臂42,例如垂直于抓握构件4延伸,以及从抓握构件4的第二端部4”延伸的第二臂44,例如垂直于抓握构件4延伸。
例如,第一臂42和第二臂44固定到抓握构件4。
例如,第一臂42、第二臂44和抓握构件4形成为单件。
当抓握构件4处于激活位置(图1)时,第一臂42和第二臂44允许在抓握构件4和车门的外部面板“A”之间形成凹部200。该凹部旨在接收用户的手的至少一部分,使得抓握构件4变得可被用户的手抓握。
车门把手组件1可以包括第一致动机构6。
例如,第一致动机构可以与抓握构件4的第一端部4’配合。
例如,第一致动机构6可以通过第一臂42与抓握构件的第一端部4’配合。
例如,第一致动机构6可以固定到抓握构件4的第一臂42。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致动机构6和抓握构件4的第一臂42之间的固定。
例如,孔420布置在第一臂42内。孔420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致动机构6的一部分60’。
例如,第一致动机构6包括杆60。
例如,杆60的部分60’旨在被接收在第一臂42的孔420中。
例如,把手1可以包括保持器件62、422,保持器件62、422被配置为固定第一致动机构6和抓握构件4的第一臂42。
例如,保持器件62、422被配置为将第一致动机构6的部分60’固定在抓握构件4的第一臂42的孔420中。
例如,把手1包括棒62,棒62被配置为与布置在第一臂42中的至少一个狭槽422(图5和9)配合。
例如,棒62被配置为在布置在第一臂42中的至少一个狭槽422内滑动。
例如,杆60被配置为与棒62配合。
例如,杆被配置为与棒62配合,以便相对于抓握构件4旋转移动。
棒62可以具有螺纹部分和/或头部。头部可以通过棒62的颈部从棒62的其余部分分开。头部可以从狭槽422移除。颈部可以被配置为与具有减小宽度的狭槽422的相应部分配合,例如以便将棒62维持在狭槽内。头部和螺纹部分可以位于棒62的相对端。
第一致动机构6被配置为从第一致动机构6的停靠位置(图10)被驱动到第一致动机构6(图1)的激活位置(图1),从而将抓握构件4推向抓握构件4的激活位置。
第一致动机构6被配置为从第一致动机构6的激活位置(图1)被驱动到第一致动机构6的停靠位置(图10),从而将抓握构件4移向抓握构件4的齐平位置。
例如,第一致动机构6包括被称为第一返回器件8的返回器件8,其被配置为将第一致动机构6从第一致动机构6的激活位置朝向第一致动机构6的停靠位置驱动,使得第一致动机构6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
例如,返回器件8可以包括弹簧,例如扭簧。
把手1可以包括第二致动机构10。
例如,第二致动机构可以与抓握构件4的第二端部4”配合。
例如,第二致动机构10可以通过第二臂44与抓握构件4的第二端部4”配合。
例如,第二致动机构10可以固定到第二臂44。
图1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第二致动机构10和抓握构件的第二臂44之间的固定。
例如,孔440布置在第二臂44内。孔440被配置为接收第二致动机构10的部分100’。
例如,第二致动机构10包括杆100。
例如,杆100的部分100’旨在被接收在孔440中,孔440布置在抓握构件4的第二臂44中。
例如,把手1可以包括保持器件102、442,保持器件102、442被配置为固定第二致动机构10和抓握构件4的第二臂44。
例如,把手包括至少一个棒102,棒102配置为与布置在第二臂44中的至少一个开口442配合。
例如,棒102被配置为维持在至少一个开口442内,例如不滑动。
例如,杆100被配置为与棒102配合。
例如,杆100被配置为与棒102配合,以便相对于抓握构件4旋转移动。
棒102可以具有螺纹部分。螺纹部分可以位于棒102的一端。另一端可以是无颈的。
第二致动机构10被配置为从第二致动机构10的停靠位置(图10)被驱动到第二致动机构10的激活位置(图1),从而将抓握构件4推向抓握构件4的激活位置。
第二致动机构10被配置为从第二致动机构10的激活位置(图1)被驱动到第二致动机构10的停靠位置(图10),从而将抓握构件4移向抓握构件4的齐平位置。
例如,第二致动机构10包括称为第二返回器件的返回器件12,返回器件12被配置为朝向第二致动机构10的停靠位置驱动第二致动机构10,使得第二致动机构10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
例如,返回器件12可以包括弹簧,例如扭簧。
把手1可以包括第三致动机构16。
第三致动机构16被配置为在第三致动机构16与第一致动机构6配合的激活位置(图1)和第三致动机构释放第一致动机构6的停靠位置(图3)之间移动。
例如,第三致动机构16被配置为从停靠位置(图3)朝向激活位置(图1)移动,从而将第一致动机构6推向激活位置。
例如,当第三致动机构16从停靠位置(图3)朝向激活位置(图1)移动时,第三致动机构16与第一致动机构6接触,并推动第一致动机构6(图2),从而将第一致动机构6推向激活位置。
当第一致动机构6被推向其激活位置时,第一致动机构6进而将抓握构件4推向抓握构件4的激活位置。
例如,当第三致动机构16从其激活位置(图1)朝向其停靠位置(图3)移动时,第三致动机构16释放第一致动机构6,并允许第一致动机构6返回到第一致动机构6的停靠位置。
例如,当第一致动机构6从第三致动机构16释放时,第一致动机构6借助于返回器件8返回到停靠位置。
例如,当第一致动机构6返回到其停靠位置时,第一致动机构6朝向抓握构件的齐平位置驱动抓握构件4。
例如,第三致动机构16包括凸轮160。
例如,第三致动机构16是机动的。
例如,把手包括配置为激活机动凸轮的电致动器。
把手1可以包括力传递棒14。
例如,力传递棒14连接第一致动机构6和第二致动机构10。
力传递棒14被配置为将第一致动机构6的移动传递到第二致动机构10。
如图12所示,把手1可以包括第一力传递棒14和第二力传递棒140。
例如,第一和第二力传递棒14、140连接第一致动机构6和第二致动机构10。
例如,第一和第二力传递棒14、140彼此平行地延伸。
例如,第一力传递棒14包括固定到第一致动机构6的第一侧的第一端部14’和与第一端部14’相对的固定到第二致动机构10的第一侧的第二端部14”。
例如,第二力传递棒140包括固定到第一致动机构6的第二侧的第一端部140’和与第一端部140’相对的固定到第二致动机构10的第二侧的第二端部140”。
在操作中,当第三致动机构16从其停靠位置朝向其激活位置移动时,第三致动机构16与第一致动机构6配合,以便将第一致动机构6推向第一致动机构6的激活位置。
借助于力传递棒14,第一致动机构6朝向第一致动机构的激活位置的移位导致第二致动机构10朝向第二致动机构的激活位置的移位。
当第一致动机构6和第二致动机构10被推向它们的激活位置时,第一致动机构6和第二致动机构10进而将抓握构件4推向抓握构件4的激活位置。
抓握构件4变得可抓握,使得用户可以拉动抓握构件,并朝向允许打开车门的打开位置驱动抓握构件4。
例如,当抓握构件4处于其打开位置时,第二致动机构10被配置为与车门的闩锁杆2接触。
例如,当抓握构件4被推向其打开位置时,第二致动机构10被驱动,从而移位闩锁杆2以解锁车门。
当第三致动机构16从其激活位置朝向其停靠位置移动时,第三致动机构释放第一致动机构6,从而允许第一致动机构借助于返回器件8返回到停靠位置。
借助于力传递棒14,第一致动机构6朝向第一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的移位导致第二致动机构10朝向第二致动机构的停靠位置的移位。
当第一致动机构6和第二致动机构10返回到它们的停靠位置时,第一致动机构6和第二致动机构10进而朝向抓握构件4的齐平位置驱动抓握构件4。
当抓握构件处于激活位置时,如果有例如冰或灰尘的障碍物积聚在抓握构件4和抓握构件的外部面板“A”之间的凹部200中,第一和第二致动机构的返回器件8、10可能不足以允许抓握构件4返回到齐平位置。
为此,把手1可以包括第三返回器件18。
把手1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返回器件8和第二返回器件12不足以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的情况下,第三返回器件18参与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
例如,第三返回器件18可在初始位置和变形位置之间变形。
把手1被配置为使得当第一返回器件8和第二返回器件12不足以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时,第三返回器件18可以变形,并且当第三返回器件18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图10)时可以参与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
例如,把手1包括备用设备20,备用设备20包括第三返回器件18。
例如,备用设备20将第三致动机构16连接到力传递棒14。
例如,备用设备20包括链接棒22和滑动元件24。
例如,滑动元件24布置在力传递棒14中。
例如,链接棒14包括与第三致动机构16配合的第一端26和与滑动元件24配合的第二端28,以便驱动所述滑动元件24。
例如,滑动元件24包括第三返回器件18。
例如,滑动元件24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30中。
例如,孔腔30布置在力传递棒14中,例如第一力传递棒14中。
例如,滑动元件24配置为由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驱动,以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第一位置中第三返回器件18处于初始位置,在第二位置中第三返回器件处于变形位置。
例如,在初始位置中,第三返回器件未被压缩。
例如,在变形位置中,第三返回器件18被压缩。
例如,第三返回器件18是弹簧,例如压缩弹簧。
例如,滑动元件24包括具有第一止动件34的凹槽32。
例如,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被配置为在凹槽32内部滑动。
例如,当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与第一止动件34接触时,链接棒22还被配置为朝向孔30的第一端36驱动滑动元件24。
例如,第三返回器件18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30中。
在操作中,当第三致动机构16从其激活位置(图2)移动到其停靠位置(图3)时,第三致动机构驱动链接棒22,使得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与滑动构件24的第一止动件34接触(图4)。
在其停靠位置中,第三致动机构16释放第一致动机构6(图3),从而允许抓握构件4借助于第一和第二致动机构6、10的第一和第二返回器件8、10返回到其齐平位置。
在返回器件8、10足够的情况下,抓握构件4返回到其齐平位置。应当理解,第一和第二返回器件8、10的力(缩回负载)足以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在第一和第二致动机构的返回器件8、10不足以允许抓握构件4返回到其齐平位置的情况下,把手可以被配置为使得第三返回器件18参与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
例如,把手1可以包括障碍物检测系统,障碍物检测系统被配置为测量是否存在阻碍将抓握构件4移向齐平位置的障碍物,例如障碍物检测系统被配置为测量是否存在阻碍抓握构件被移向齐平位置的障碍物。
例如,当检测到障碍物时,障碍物检测系统控制第三致动机构,使得第三返回器件参与将抓握构件移向齐平位置。
例如,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位于抓握构件4上的传感器90。
例如,抓握构件的传感器90布置在抓握构件的内表面上,例如与抓握构件的外表面40相对(图15)。例如,当把手附接到车门时,抓握构件的内表面朝向车门定向。
替代地或额外地,抓握构件的传感器90布置在抓握构件的第一或第二臂42、44上。
替代地或额外地,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第三致动机构的传感器95。
例如,把手可以包括支架98(图16),并且第三致动机构的传感器95布置在支架98上,靠近第三致动机构。
例如,障碍物检测系统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当第三致动机构的传感器检测到第三致动机构处于停靠位置而抓握构件的传感器检测到抓握构件被阻塞在打开位置时,检测到障碍物。
替代地或额外地,障碍物检测系统可以包括传感器96,其被配置为检测力传递棒的位置。例如,传感器96布置在力传递棒上。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链接到抓握构件4的力传递棒的位置和/或移动(图17)。传感器96可以是霍尔传感器。
在这种情况下,障碍物检测系统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第三致动机构,例如通过在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启动第三致动机构的超程。
把手1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在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借助于第三致动机构16从其停靠位置(图3)的机动超程(图5和7),以及在行程的第二部分期间,借助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返回器件,抓握构件4可以被移向齐平位置。
例如,第三致动机构16的机动超程可以分成两部分。
在第三致动机构(图5)的机动超程(图5)的第一部分期间,第三返回器件从其初始位置(图4)变形到其变形位置(图6)。
为此,在机动超程的第一部分期间,第三致动机构16可以拉动链接棒22,使得链接棒22将滑动元件24朝向其第二位置驱动,从而使第三返回器件18变形(图6)。
例如,链接棒22驱动滑动元件24,直到滑动元件与孔30的第一端36接触。
在第三致动机构的机动超程(图7)的第二部分期间,链接棒22进一步配置为拉动力传递棒至少几毫米。
力传递棒的移位允许将第一致动机构6和第二致动机构10朝向它们的停靠位置移动几毫米,使得抓握构件进而被朝向齐平位置驱动几毫米。
抓握构件4的行程的第一部分是机动的。行程的机动的第一部分允许提供足够的力,以允许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将抓握构件朝向齐平位置驱动至少几毫米。
例如,在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的力在50至200N之间,例如在100至150N之间,例如大约50至200N,例如100至150N
预计在行程的第一部分之后,障碍物已被克服。
行程的第一部分被限制在几毫米,例如5至40毫米,例如5至10毫米,例如8毫米。
把手1还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在行程的第二部分期间,仅借助于第一返回器件8、第二返回器件12和第三返回器件18,抓握构件4可以被移向齐平位置。
把手配置为使得在行程的第一部分结束时,第三返回器件配置为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便参与将抓握构件4移向抓握构件的齐平位置。
例如,抓握构件4朝向齐平位置的行程的第二部分是机械的,并且是由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返回器件而实现的。例如,在行程的第二部分期间的力小于或等于60N最大值,例如小于或等于50N。行程的第二部分的力对应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返回器件的力的总和。第三返回器件允许在行程的第二部分期间提供足够的力,以允许把手朝向齐平位置的完全返回,同时避免在抓握构件朝向齐平位置返回期间夹伤用户的手的风险。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1),包括:
抓握构件(4),能够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齐平位置,其中所述抓握构件(4)被配置为齐平地延伸到所述车门的外部面板(A),
激活位置,其中所述抓握构件(4)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车门的外部面板突出并且变为可抓握,以及
打开位置,其中所述抓握构件(4)使得所述把手(1)能够与车门的闩锁配合以解锁车门,
第一致动机构(6),被配置为与所述抓握构件(4)配合,
所述第一致动机构(6)包括第一返回器件(8),所述第一返回器件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致动机构(6)的停靠位置驱动所述第一致动机构(6),从而将所述抓握构件(4)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第二致动机构(10),被配置为与所述抓握构件(4)配合,
所述第二致动机构(10)包括第二返回器件(12),所述第二返回器件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二致动机构(10)的停靠位置驱动所述第二致动机构(10),从而将所述抓握构件(4)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第三致动机构(16),能够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激活位置,其中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致动机构(6)配合,并且朝向所述第一致动机构(16)的激活位置推动所述第一致动机构(16),以及
停靠位置,其中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被配置为释放所述第一致动机构(6),
力传递棒(14),连接所述第一致动机构(6)和所述第二致动机构(10),第三返回器件(18),能够在初始位置和变形位置之间变形,
所述把手(1)被配置为使得在所述第一返回器件(8)和第二返回器件(12)不足以将所述抓握构件(4)移向所述齐平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参与将所述抓握构件(4)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把手(1)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抓握构件(4)能够被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在行程的第一部分期间,借助于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从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的停靠位置的机动超程,
在行程的第二部分期间,借助于所述第一返回器件(8)、第二返回器件(12)和第三返回器件(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被配置为借助于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的机动超程从所述初始位置被驱动朝向所述变形位置,并且被配置为朝向所述初始位置返回,以便参与将所述抓握构件(4)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把手(1)包括备用设备(20),所述备用设备(20)将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连接到所述力传递棒(14),所述备用设备(20)包括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备用设备(20)包括链接棒(22)和滑动元件(24),所述滑动元件(24)布置在所述力传递棒(14)中,所述链接棒(14)包括与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配合的第一端(26)和与所述滑动元件(24)配合的第二端(28),以便驱动所述滑动元件(24),所述滑动元件(24)包括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滑动元件(24)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孔腔(30)中,所述孔腔(30)布置在所述力传递棒(14)中,所述滑动元件(24)配置为由所述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驱动,以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处于所述变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滑动元件(24)包括具有第一止动件(34)的凹槽(32),所述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被配置为在所述凹槽(32)内部滑动,所述链接棒(22)还被配置为当所述链接棒(22)的第二端(28)与所述第一止动件(34)接触时,朝向所述孔(30)的第一端(36)驱动所述滑动元件(24)。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孔腔(30)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是压缩弹簧。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所述把手(1)还包括障碍物检测系统,所述障碍物检测系统被配置为测量是否存在妨碍所述抓握构件被移向所述齐平位置的障碍物,所述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位于所述抓握构件上的传感器(90)。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1),其中当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障碍物检测系统控制所述第三致动机构(16),使得所述第三返回器件(18)参与将所述抓握构件移向所述齐平位置。
CN202311473853.2A 2022-11-04 2023-11-03 用于车门的把手 Pending CN1179886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2205649.1A EP4365391A1 (en) 2022-11-04 2022-11-04 Handle for a vehicle door
EP22205649.1 2022-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8639A true CN117988639A (zh) 2024-05-07

Family

ID=84245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3853.2A Pending CN117988639A (zh) 2022-11-04 2023-11-03 用于车门的把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1079A1 (zh)
EP (1) EP4365391A1 (zh)
CN (1) CN11798863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81742B1 (fr) 2018-06-11 2020-05-27 U-Shin Italia S.p.A. Poignée de porte affleurante et son procédé de fonctionnement
US11680432B2 (en) * 2018-10-02 2023-06-20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Flush door handle for vehicle
DE102019100311A1 (de) * 2019-01-08 2020-07-09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GB2595914B (en) * 2020-06-11 2023-02-15 Jaguar Land Rover Ltd Controller for a retrac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1079A1 (en) 2024-05-09
EP4365391A1 (en) 202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6015B (zh) 车辆发动机罩闩锁和使车辆发动机罩解除闩锁的方法
US11454052B2 (en) Handle for a vehicle door
CN111236771B (zh) 车辆的门把手
CN109312584B (zh) 具有表面平齐的把手的把手装置
JP7229046B2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る自動車用開制御装置
JP7139425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リーフの部分的開扉システム
CN112313388B (zh) 平开门把手的马达驱动控制及其操作方法
US10806255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US20210363793A1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US11519204B2 (en) Opening control with a linear actu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1794614B (zh) 具有安全装置的手柄系统
JP6759254B2 (ja) 自動車用ラッチ
CN117988639A (zh) 用于车门的把手
EP3922790A1 (en)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CN112943010A (zh) 一种可辅助开门的车门锁
SE526166C2 (sv) Styranordning för låskolv i ett dörrlås
US11814880B2 (en) Emergency access device for vehicle opening panel having a retention lever and a pull wire
EP4299866A1 (en) Improved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CN114000790A (zh) 用于车门的改进的电子把手
CN117306970A (zh) 把手装置
CN117868610A (zh) 一种不可逆的安全装置、车门把手及其操作方法
JP4260144B2 (ja)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