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4075A -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4075A
CN117984075A CN202410399013.4A CN202410399013A CN117984075A CN 117984075 A CN117984075 A CN 117984075A CN 202410399013 A CN202410399013 A CN 202410399013A CN 117984075 A CN117984075 A CN 117984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veying
assembly
assembled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990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莉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Longshe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990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4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4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4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属于连接器生产技术领域,该组装装置包括用于传输带组装连接器的输送组件、用于输送端盖的下料组件、用于压装端盖的压装组件以及用于承载压装完成后产品的集料盘;本申请技术方案中输送组件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组装位,下料组件将待压装的端盖输送至组装位,随后压装组件进行压装,压装完成后的成品放置于集料盘中,整个工序自动化进行,减少人工参与,保证了组装连接器的质量稳定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光纤耦合器)用于实现光信号的分路/合路,适用于电信网路、有线电视网路、用户回路系统、区域网路;光纤连接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端盖扣合在连接器的两端以起到防尘、防护连接器内部件以及增强连接器机械强度的作用。
端盖在安装的过程中一般是压合在连接器的两端,现有的端盖压合工序虽然引入了智能化设备,但是并未能真正的实现全自动的压合,在部分工序仍需要人工的操作,人工的介入难免会存在效率低下或者产品质量参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技术方案主要提供了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通过输送组件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工作台的组装位,通过下料组件将端盖输送至组装位,并通过压装机构将端盖压合在连接器的两端,实现了连接器端盖的自动组装,减少了人工参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包括:
工作台,其上设置有供组装连接器端盖的组装位;
输送组件,用于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组装位;
下料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组件的一侧,用于将端盖输送至组装位待组装连接器的两端;
压装机构,包括设置在组装位处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能够将待组装连接器两端的端盖压合在连接器对应端;
集料盘,设置在组装位的一端,用于承接组装完成的连接器。
优选为,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一端的料道,所述料道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待组装连接器适配;
所述料道的一侧设置有振动器以使待组装连接器沿所述滑槽滑动。
优选为,还包括:
第一检测机构,配置在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相对设置在输送组件的两侧,用于检测待组装连接器两端连接孔尺寸;
第一剔除机构,设置于第一检测机构一侧,且所述第一剔除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若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待组装连接器两连接孔中任一连接孔尺寸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则第一剔除机构将该待组装连接器剔除。
优选为,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第一输送轨,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输送轨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输送位,且所述第一输送位的顶端可拆卸设置有第一放置台,所述第一放置台与待组装的连接器相适配;
第一转运机构,设置于料道与第一输送轨之间,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第一吸盘;其中,料道靠近第一输送轨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吸盘受驱动能够将靠近挡板处的待组装连接器转运至第一放置台上。
优选为,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第二输送轨,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二输送轨设置于第一输送轨远离料道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轨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输送位,且所述第二输送位的顶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放置台,所述第二放置台与待组装的连接器相适配,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放置台受驱动能够移动至组装位;
第二转运机构,设置于第一输送轨与第二输送轨之间,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包括第二吸盘,所述第二吸盘受驱动能够将第一放置台处的待组装连接器转运至第二放置台上。
优选为,还包括:
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轨的顶端;当其中一个放置台移动至组装位时,所述压板受驱动朝向第二输送轨移动,以固定该第二放置台顶端的待组装连接器。
优选为,所述下料组件包括:
振动下料盘,设置于所述组装位两端;
校正轨道,设置于所述振动下料盘的下料端,所述校正轨道与所述端盖相适配,且所述校正轨道受驱动振动;
过渡轨道,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组装位一侧。
优选为,过渡轨道的一端设置有带动组件,所述带动组件能够将过渡轨道末端的端盖带动至组装位处直线模组的一端;
其中,所述带动组件包括:
固定框,固定设置于过渡轨道一端的工作台上,且所述固定框朝向过渡轨道的一侧与所述过渡轨道对应地开设有第一槽;所述固定框的两侧与所述直线模组对应地开设有第二槽;
带动轨,滑动设置于固定框内,且所述带动轨上开设有带动槽,且所述带动轨受驱动能使得带动槽由第一槽处移动至第二槽处。
优选为,还包括:
第二检测机构,配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相对设置在输送组件输送末端的两侧,用于检测组装完成后的连接器两侧是否均已组装端盖;
第二剔除机构,设置在第二检测机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剔除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若第二检测检测机构检测组装后连接器的任一端未组装有端盖,则第二剔除机构将该连接器剔除。
优选为,还包括:
第一盘架,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一侧,用于盛放未承接连接器的集料盘,第一盘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能够承托放置于第一盘架中的多个集料盘,且所述限位板受驱动能够朝向远离集料盘的一侧移动以解除对其顶部的一个集料盘的限制;
第二盘架,固定设置于第一盘架的一侧,用于盛放载满连接器的集料盘,且第二盘架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
载板,设置于第一盘架与第二盘架的底端,且所述载板受驱动能够在第一盘架与第二盘架间沿纵向移动;且,所述载板受驱动能够在第一盘架及第二盘架处沿纵向移动。
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记载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通过输送组件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工作台的组装位,通过下料组件将待压装的端盖输送至组装位连接器的两端,通过压装组件对连接器两端的端盖进行压装,并将压装完成后的连接器成品收集于集料盘中,提高了连接器端盖组装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参与,保证了组装连接器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中料道所在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中压装机构所在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中正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中第二剔除机构所在侧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0、工作台;110、第一放置架;120、第二放置架;130、压板;
200、输送组件;210、料道;211、滑槽;220、振动器;230、挡板;240、第一输送轨;241、第一输送位;242、第一放置台;250、第一转运机构;251、第一吸盘;252、转动臂;260、第二输送轨;261、第二输送位;262、第二放置台;270、第二转运机构;271、第二吸盘;
300、下料组件;310、振动下料盘;320、校正轨道;330、过渡轨道;340、带动组件;341、固定框;3411、第一槽;3412、第二槽;342、带动轨;3421、带动槽;
400、压装机构;410、直线模组;
500、集料组件;510、限位块;520、第一盘架;530、第二盘架;540、载板;550、限位板;560、支撑板;
600、第一检测机构;
700、第一剔除机构;710、第三吸盘;720、料盒一;
800、第二检测机构;
900、第二剔除机构;910、第四吸盘;920、料盒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为了将主要工作部件进行展示,部分视图中略去了工作台底部的部分结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阐释,按照说明书附图图1中的指示将各方向定义为X向(即横向)、Y向(即纵向)以及Z向(即竖向),此处的定义仅为了对实施例中的位置关系以及移动方向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实质性的限定。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包括:工作台100、输送组件200、下料组件300、压装机构400以及集料组件500。
其中输送组件200用于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工作台100的顶端进行组装,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工作台100顶端用于组装连接器端盖的位置定位为组装位,输送组件200能够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组装位处;且下料组件300设置在输送组件200的一侧,用于将待压合的端盖输送至组装位处;压装机构400同样设置在工作台100顶端的组装位处,压装机构400包括直线模组410,直线模组410设置有两组,两组直线模组410相对设置,用于将下料组件300输送至组装位处的端盖压装在连接器的两端;集料组件500设置在组装位的一端,用于收集组装完成的连接器,其中集料组件500包括集料盘,集料盘用于承接组装完成的连接器,集料盘的顶端设置有与连接器适配的集料位,组装完成的连接器可以放置于集料位中。
在以上的技术方案中,输送组件200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组装位,下料组件300将待压装的端盖输送至组装位,随后压装组件进行压装,压装完成后的成品放置于集料盘中,整个工序自动化进行,减少人工参与,保证了组装连接器的质量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技术方案中,直线模组410的设置是将端盖压装在连接器的两端,因此直线模组410为具有直线运动功能的机构即可,比如直线模组410可以选用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或者直线导轨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如附图4所示的气缸推杆。
在以上的技术方案中,输送组件200用于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组装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输送组件200可以采用输送带,输送带间歇运动,待运输至组装位时停止输送进行组装。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输送组件2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00一侧的料道210,料道210内开设有滑槽211,滑槽211与待组装的连接器外形适配,且料道210的一端设置有振动器220,使得料道210中的连接器能够以合适的姿态沿滑槽211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料道210是可拆卸设置在振动器220一侧的,使得当组装不同规格的连接器时可以更换合适的料道210。
另外,料道210的布置是按照如图1和图6所示的倾斜状设置,使得连接器能够顺畅地朝向组装位侧滑动;并且料道210靠近组装位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30,连接器由滑槽211中滑动至挡板230处受挡板230限制。
输送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00上的第一输送轨240,第一输送轨240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输送位241,且第一输送位241的顶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放置台242,且第一放置台242的形状与待组装的连接器相适配。
另外,在料道210和第一输送轨240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运机构250,该第一转运机构250包括第一吸盘251,第一吸盘251连接于转动臂252的一端,转动臂252受驱动能够带动第一吸盘251将限制在挡板230出的待组装连接器转运至第一放置台242上。
在以上的技术方案中,待组装的连接器在料道210中调整姿态后停留在挡板230处,通过第一吸盘251将靠近挡板230的一个连接器转运至第一放置台242上。其中为了保证第一吸盘251对连接器的吸附能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如图2所示的气嘴式第一吸盘251;另外转动臂252的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多自由度的机械手,也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导轨式驱动机构,通过设置合适的X向、Y向以及Z向导轨,实现转动臂252带动第一吸盘251的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选用第一输送轨240作为输送组件200的一部分是方便对组装钱的连接器进行检测以判断该连接器的质量。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600,其中第一检测机构600配置在工作台100上,且所述第一检测机构600相对设置在输送组件200的两侧,用于检测待组装连接器两端连接孔尺寸;在本实施实施例中,由于输送组件200采用第一输送轨240,第一输送轨240同样采用间歇输送的方式,因而第一检测机构600相对设置在第一输送轨240的一侧,当第一输送轨240停止运动的间隙,第一检测机构600对准第一放置台242以检测其上的连接器。
其中第一检测机构600主要是用来检测连接器两端的连接孔的尺寸以判断该尺寸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因此第一检测机构600可以选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或者光电式传感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机构600采用的是图像处理传感器,采用工业相机采集连接孔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判断该连接孔是否符合需求。
对于连接孔不符合要求的连接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一剔除机构700,该第一剔除设置于第一检测机构600一侧,且所述第一剔除机构700响应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600,一般来说,第一剔除机构700和第一检测结构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电性连接方式;若第一检测机构600检测待组装连接器两连接孔中任一连接孔尺寸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则第一剔除机构700将该待组装连接器剔除。
对于有些质量较小的连接器,第一剔除机构700可以选用设置在第一输送轨240一侧的吹气机构,如若第一检测机构600检测到该连接器不符合要求,通过吹气机构将该连接器从第一输送轨240上吹下;在有的实施例中,第一剔除机构700也可以选用直线推杆,例如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或者气动推杆,直线推杆响应于第一检测机构600将不合格的连接器从第一输送轨240上吹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述记载第一输送轨240顶端设置有与连接器相适配的第一放置台242,对于部分连接器可能是卡设在第一放置台242内的第一放置槽中,此时通过吹气机构或者直线推杆的方式难以将该连接器从第一放置台242上剔除下来。对于这种情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剔除机构700包括第三吸盘710,第三吸盘710受驱动能够移动至待剔除的连接器的一侧,随后将该连连接器从第一放置台242上取下;与第一吸盘251类似地,第三吸盘710的驱动方式也可以为多自由度的机械手或者多直线导轨组合的方式。
在一种更优的实施例中,工作台100的一侧放置有料盒一720,从第一放置台242上吸附的不合格件可以放置于料盒一720中进行收集。
更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组件200还包括第二输送轨260,其中第二输送轨260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上,且所述第二输送轨260设置于第一输送轨240远离料道210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轨260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输送位261,且所述第二输送位261的顶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放置台262,所述第二放置台262与待组装的连接器相适配,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放置台262受驱动能够移动至组装位;
类似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运机构270,其设置于第一输送轨240与第二输送轨260之间,所述第二转运机构270包括第二吸盘271,所述第二吸盘271受驱动能够将第一放置台242处的待组装连接器转运至第二放置台262上。
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00采用料道210、第一转运机构250、第一输送轨240、第二转运机构270及第二输送轨260的组合方式,其中第一/第二输送轨260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第二输送位261,方便对连接器的输送,并且第一输送轨240和第二输送轨26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放置架110和第二放置架120,第一输送轨240和第二输送轨260分别连接有横向驱动和竖向驱动,使得第一输送轨240和第二输送轨260分别能够将一个连接器放置在对应的第一放置架110和第二放置架120的顶端,随后受驱动移动去承接来自第一转运机构250或者第二转运机构270的另一个连接器。这种方式可以提供多个操作工位,便于连接器的检测、剔除、压装以及成品检测等工序。
可以理解地是,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轨260顶端的压板130,压板130受驱动能够朝向第二输送轨260移动,以将该压装的连接器固定在对应的第二放置台262的顶端,便于两侧端盖的压装。
类似地,压板130一端连接的驱动是为了带动压板130朝向第二输送轨260移动,因此可以先用诸如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或者直线导轨的直线推杆,也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对应附图中所示的气动推杆。
一种更优的方案中,该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800和第二剔除机构900;其中,第二检测机构800配置在所述工作台100上,具体来说,所述第二检测机构800相对设置在输送组件200输送末端的两侧用于检测组装完成后的连接器两侧是否均已组装端盖;第二剔除机构900设置在第二检测机构80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剔除机构900响应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800,若第二检测检测机构检测组装后连接器的任一端未组装有端盖,则第二剔除机构900将该连接器剔除。
在以上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检测机构800以及第二剔除机构900检测连接器是否组装合格,当组装不合适时通过第二剔除机构900将该不合格品进行剔除,保证了最终产品的合格率。
其中,第二检测机构800是为了检测连接器两端的端盖是否均已压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机构800仍可采用如第一检测机构600相同的图像处理传感器,如工业相机等;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光纤传感器,通过光的变化强度来判断端盖是否压装成功。
其中,与第一剔除机构700类似地,第二剔除机构900包括第四吸盘910,第四吸盘910受驱动能够将第二放置台262顶端被检测不合格的成品剔除;且工作台10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料盒二920,检测不合格的成品在第四吸盘910的吸附下转移至料盒二920中。
一种具体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下料组件300包括振动下料盘310、校正轨道320以及过渡轨道330;其中振动下料盘310设置于所述组装位两端,用于同步供应连接器两端的端盖;校正轨道320设置于所述振动下料盘310的下料端,且所述校正轨道320与所述端盖相适配,且所述校正轨道320受驱动振动;过渡轨道330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00的组装位一侧。
在以上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振动下料盘310初步调整待压装端盖的姿态,随后端盖进入到校正轨道320中姿态得以进一步调整,以压装要求姿态进入到过渡轨道330中。
过渡轨道330的一端设置有带动组件340,所述带动组件340能够将过渡轨道330末端的端盖带动至组装位处直线模组410的一端;具体来说,所述带动组件340包括固定框341和带动轨342;其中固定框341固定设置于过渡轨道330一端的工作台100上,且所述固定框341朝向过渡轨道330的一侧与所述过渡轨道330对应地开设有第一槽3411;所述固定框341的两侧与所述直线模组410对应地开设有第二槽3412;带动轨342滑动设置于固定框341内,且所述带动轨342上开设有带动槽3421,且所述带动轨342受驱动能使得带动槽3421由第一槽3411处移动至第二槽3412处。
也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带动槽3421首先与第一槽3411对齐,此时通过压装姿态运动至过渡轨道330末端的连接器首先进入第一槽3411并随后进入到带动槽3421,随后带动槽3421受驱动移动至第二槽3412处,由于第二槽3412与待压装的连接器所在第二放置台262连通,此时直线模组410推动带动槽3421中的端盖至连接器的一侧完成压装。
本申请的一个具体方案中,集料组件500还包括第一盘架520、第二盘架530以及载板540。
其中,第一盘架520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00的一侧,用于盛放未承接连接器的集料盘,第一盘架52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550,所述限位板550能够承托放置于第一盘架520中的多个集料盘,且所述限位板550受驱动能够朝向远离集料盘的一侧移动以解除对其顶部的一个集料盘的限制。
其中,第二盘架530固定设置于第一盘架520的一侧,用于盛放载满连接器的集料盘,且第二盘架530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支撑板560,且所述支撑板560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510,限位块510用于限制支撑板560的转动角度。
其中,载板540设置于第一盘架520与第二盘架530的底端,且所述载板540受驱动能够在第一盘架520与第二盘架530间沿纵向移动;且,所述载板540受驱动能够在第一盘架520及第二盘架530处沿纵向移动。
在以上的技术方案中,空的集料盘码放在第一盘架520中,当需要承接压装完成的连接器,载板540受驱动沿纵向移动至第一盘架520的底端,随后载板540沿竖向移动直至承托住第一盘架520内的集料盘;随后限位板550受驱动远离集料盘以解除其对集料盘的承托,使得集料盘完全由载板540承托;随后载板540带动多个集料盘沿纵向向下移动一个集料盘厚度的距离,限位板550再次受驱动朝向集料盘侧移动承托住其上方集料盘,此时载板540上仅留有一个集料盘,载板540带动该集料盘移动至输送组件200的末端以承接连接器。
需要说明地是,如果将检测合格的连接器从第二放置台262上转运至集料盘顶端的集料位中,可以在工作台100的顶端设置第三转运机构,第三转运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转运机构250、第二转运机构270类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剔除机构900充当第三转运机构,也即第二剔除机构900响应于第二检测机构800,当第二检测机构800检测组装后的连接器为次品时,第二吸盘271带动该连接器转运至料盒二920中;当第二检测机构800检测组装后的连接器为良品时,第二吸盘271带动该连接器转运至集料盘处。
当载板540顶端的集料盘盛满连接器后,载板540受纵向驱动移动至第二盘架530处,随后带动该集料盘沿竖向向上移动直至承托住其他载满连接器的集料盘;随后载板540继续向上移动,支撑板560受集料盘的推动发生转动,直至载板540移动至支撑板560的上方;随后支撑板56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载板540受驱动沿竖向向下移动直至载板540上方的集料盘承载在支撑板560上,支撑板560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受限位块510的限制不再发生转动,对盛满连接器的载料盘形成支撑。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其上设置有供组装连接器端盖的组装位;
输送组件,用于将待组装的连接器输送至组装位;其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一端的料道,所述料道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待组装连接器适配;所述料道的一侧设置有振动器以使待组装连接器沿所述滑槽滑动;
下料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组件的一侧,用于将端盖输送至组装位待组装连接器的两端;
压装机构,包括设置在组装位处的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能够将待组装连接器两端的端盖压合在连接器对应端;
集料盘,设置在组装位的一端,用于承接组装完成的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机构,配置在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相对设置在输送组件的两侧,用于检测待组装连接器两端连接孔尺寸;
第一剔除机构,设置于第一检测机构一侧,且所述第一剔除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若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待组装连接器两连接孔中任一连接孔尺寸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则第一剔除机构将该待组装连接器剔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 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第一输送轨,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输送轨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输送位,且所述第一输送位的顶端可拆卸设置有第一放置台,所述第一放置台与待组装的连接器相适配;
第一转运机构,设置于料道与第一输送轨之间,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第一吸盘;其中,料道靠近第一输送轨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吸盘受驱动能够将靠近挡板处的待组装连接器转运至第一放置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第二输送轨,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二输送轨设置于第一输送轨远离料道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轨的顶端开设有第二输送位,且所述第二输送位的顶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二放置台,所述第二放置台与待组装的连接器相适配,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放置台受驱动能够移动至组装位;
第二转运机构,设置于第一输送轨与第二输送轨之间,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包括第二吸盘,所述第二吸盘受驱动能够将第一放置台处的待组装连接器转运至第二放置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轨的顶端;当其中一个放置台移动至组装位时,所述压板受驱动朝向第二输送轨移动,以固定该第二放置台顶端的待组装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包括:
振动下料盘,设置于所述组装位两端;
校正轨道,设置于所述振动下料盘的下料端,所述校正轨道与所述端盖相适配,且所述校正轨道受驱动振动;
过渡轨道,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组装位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轨道的一端设置有带动组件,所述带动组件能够将过渡轨道末端的端盖带动至组装位处直线模组的一端;
其中,所述带动组件包括:
固定框,固定设置于过渡轨道一端的工作台上,且所述固定框朝向过渡轨道的一侧与所述过渡轨道对应地开设有第一槽;所述固定框的两侧与所述直线模组对应地开设有第二槽;
带动轨,滑动设置于固定框内,且所述带动轨上开设有带动槽,且所述带动轨受驱动能使得带动槽由第一槽处移动至第二槽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机构,配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相对设置在输送组件输送末端的两侧,用于检测组装完成后的连接器两侧是否均已组装端盖;
第二剔除机构,设置在第二检测机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剔除机构响应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若第二检测机构检测组装后连接器的任一端未组装有端盖,则第二剔除机构将该连接器剔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盘架,固定设置于工作台的一侧,用于盛放未承接连接器的集料盘,第一盘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能够承托放置于第一盘架中的多个集料盘,且所述限位板受驱动能够朝向远离集料盘的一侧移动以解除对其顶部的一个集料盘的限制;
第二盘架,固定设置于第一盘架的一侧,用于盛放载满连接器的集料盘,且第二盘架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
载板,设置于第一盘架与第二盘架的底端,且所述载板受驱动能够在第一盘架与第二盘架间沿纵向移动;且,所述载板受驱动能够在第一盘架及第二盘架处沿纵向移动。
CN202410399013.4A 2024-04-03 2024-04-03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Pending CN1179840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99013.4A CN117984075A (zh) 2024-04-03 2024-04-03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99013.4A CN117984075A (zh) 2024-04-03 2024-04-03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4075A true CN117984075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8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99013.4A Pending CN117984075A (zh) 2024-04-03 2024-04-03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407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4995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cover assembling system
CN102832527A (zh) * 2012-08-30 2012-12-19 青岛友结意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外盖自动组立机
CN207566401U (zh) * 2017-12-13 2018-07-03 詹崇超 一种纽扣的整理输送装置
US20190341713A1 (en) * 2018-05-05 2019-11-07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tomatic terminal fitting device for a four-pi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077572A (zh) * 2020-08-18 2020-12-15 张俊 一种电子连接器叉形连接件铆钉组合件压装装置和方法
CN212923658U (zh) * 2020-07-14 2021-04-09 珠海市协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料盘存储及供料机构
CN113245237A (zh) * 2021-05-11 2021-08-13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pc连接器自动生产设备
CN113644521A (zh) * 2021-08-16 2021-11-12 江西欧梯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装置
US20220143765A1 (en) * 2019-09-01 2022-05-12 Hengdian Group Innuovo Electric Co., Ltd. Stepped pin loading mechanism
CN115008184A (zh) * 2022-06-18 2022-09-06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单圆盘的背光源半成品组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4995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cover assembling system
CN102832527A (zh) * 2012-08-30 2012-12-19 青岛友结意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外盖自动组立机
CN207566401U (zh) * 2017-12-13 2018-07-03 詹崇超 一种纽扣的整理输送装置
US20190341713A1 (en) * 2018-05-05 2019-11-07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tomatic terminal fitting device for a four-pi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20143765A1 (en) * 2019-09-01 2022-05-12 Hengdian Group Innuovo Electric Co., Ltd. Stepped pin loading mechanism
CN212923658U (zh) * 2020-07-14 2021-04-09 珠海市协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料盘存储及供料机构
CN112077572A (zh) * 2020-08-18 2020-12-15 张俊 一种电子连接器叉形连接件铆钉组合件压装装置和方法
CN113245237A (zh) * 2021-05-11 2021-08-13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pc连接器自动生产设备
CN113644521A (zh) * 2021-08-16 2021-11-12 江西欧梯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装置
CN115008184A (zh) * 2022-06-18 2022-09-06 深圳市兆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单圆盘的背光源半成品组装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0531B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装网贴棉设备
CN111665448A (zh) 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设备
CN212494014U (zh) 一种cell自动点灯检测机
CN212944180U (zh) 电子元件自动测试设备
CN113290381B (zh) 旋转取料的组装设备
CN212502807U (zh) 一种屏下摄像头贴合组装设备
CN110834931A (zh) 一种网络终端的自动装配线
CN213435752U (zh) 来料外观自动检测、分料装置
CN117984075A (zh) 连接器端盖自动组装装置
CN219620288U (zh) 上下料机构及产品双面检测装置
CN218191095U (zh) 一种卡扣外观检测设备
CN113681288B (zh) 一次性烟弹自动组装生产线
CN213149190U (zh) 一种电池自动检测设备
CN210735269U (zh) 轴承拍照检测设备
CN209946035U (zh) 一种全自动双通道外观检查机
CN221063570U (zh) 一种电容检测设备
CN210209066U (zh) 一种二极管焊接分选机
CN217043522U (zh) 一种交替式fpca、pcba自动测试装置设备
CN217913889U (zh) 多零部件自动组装设备
CN220542805U (zh) 一种检测除尘设备
CN220239309U (zh) 一种陶瓷产品表面检测设备
CN220164348U (zh) 一种自动化电子元器件检测和包装新型一体机
CN219025042U (zh) 检测设备以及手机中框生产线
CN218743321U (zh) 一种气泡自动检测装置
CN214865334U (zh) Smd分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