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6395A -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6395A
CN117956395A CN202211339191.5A CN202211339191A CN117956395A CN 117956395 A CN117956395 A CN 117956395A CN 202211339191 A CN202211339191 A CN 202211339191A CN 117956395 A CN117956395 A CN 117956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result
signal
information
path
information ind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91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
黄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391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63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3560 priority patent/WO20240880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56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6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通过传输测量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的信息提高定位准确度。本申请中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一装置发送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测量结果、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由于关联度信息指示出多个测量结果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用于辅助第一装置的定位,从而提高第一装置的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3GPP标准中,支持下行到达时间差(down link-time of arrival,DL-TDOA)、下行离开角(down link-angle of departure,DL-AOD)、上行到达时间差(up link-time ofarrival,UL-TDOA)、上行到达角(up link-angle of arrival,UL-AOA)、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等多种定位技术。
一种基于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的定位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对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发送的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进行检测,得到多个波束对应的测量值。基于该多个波束对应的测量值以及基站的波束的信息计算出AP的无线信号离开AP的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AOD可被用于定位终端设备。
在实际环境中,复杂的地理环境如建筑物、隧道、树木、造成的信号遮挡、多径效应等会影响定位准确度。如何提高定位准确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通过传输测量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的信息提高定位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装置。本申请中第一装置可以是需要被定位的设备,或该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比如第一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该方法中,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二信号。第一装置发送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
其中,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第一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本申请中第一装置可以发送多个(两个或更多个)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指示信息(本申请中称为关联度信息),以便指示出第一装置上报的多个测量结果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用于辅助第三装置对第一装置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上报的关联度信息可以指示出该关联度信息对应的测量结果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指示出基于这些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可以提高对第一装置的定位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一个波束可以对应一个资源,因此本申请中可以以资源的标识(或者资源的索引)来唯一标识该资源对应的波束。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波束不同,或者理解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波束方向不同。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两个资源标识不同(或者波束方向不同)的信号,第一装置对该两个资源标识不同的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结合第二装置发送的资源标识不同的信号的波束方向图可以确定出第一装置的位置,比如可以确定出第二装置与第一装置对应的AOD。
本申请中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比如可以为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也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如此可以更好的与现有技术兼容。
第一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测量结果包括第一信号的参考信号路径接收功率(RSRP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等。第二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包括第二信号的RSRPP、RSRP等。如此可以更好的与现有技术兼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第一径和第二径越接近,则说明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越接近,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越接近,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越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信息。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越接近,则说明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越接近,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越接近,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越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和第二径的接近程度,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正相关。
比如,关联程度越大,则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越高。反正,关联程度越小,则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越低。该方案较为简单,易于推行。
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如此,第三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对应的两个径是否为同一条径来确定该两个径与该两个测量结果对应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误差,从而确定出基于该测量结果确定出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性。该方案较为简单易行。
在实际应用中,当两个信号在比较接近的时间内经过同一条径的传输时,该两个信号经过的信道条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可以近似认为两个信号可能经过了相同的信道条件的传输,因此该两个信号受到的影响也基本类似。基于此,第一装置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信号经过传输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来比较该两个信号是否经过了同一条径,或者比较该两个信号经过的径是否比较接近。比如,两个信号所受到的影响越接近,则说明该两个信号是通过同一条径进行传输的概率越高。再比如,两个信号所受到的影响相差越大,则说明该两个信号是通过同一条径进行传输的概率越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得到第一测量结果,第一信号序列为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得到第二测量结果,第二信号序列为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序列确定第一信道条件,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序列确定第二信道条件。第一装置根据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确定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如此,可以较为简单且较为准确的确定出第一径和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根据预设的相似度与概率信息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将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在关联关系中所关联的概率信息确定为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该关联关系可以根据经验值设置,该方案较为简单,且依据历史数据设置,较为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号序列对应的第一冲击响应,以及第二信号序列对应的第二冲击响应,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ynamic time wraping,DTW),确定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该方案可以更好的与现有技术兼容。
关联度信息可以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是否经过预设处理方式。本申请中的预设处理方式可以包括一些对测量结果和/或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具有影响的处理方式,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用于提高基于第一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用于提高基于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进一步,由于第一装置将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是否经过该预设处理方式的处理上报给第三装置,因此第三装置可以基于该信息确定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比如,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如此,第三装置可以基于该关联度信息确定该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和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小,该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和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小,从而可以确定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较高,可见该方案可以提高第一装置的定位的准确度。
又比如,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如此,第三装置可以基于该关联度信息确定该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和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大,该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和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大,从而可以确定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较低,继而可以丢弃基于该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可见该方案可以提高第一装置的定位的准确度。
本申请的预设处理方式包括时钟漂移补偿。比如,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的情况具有增大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当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都经过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则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较为接近,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较为接近,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也可以增大。
再比如,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情况不具有增大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当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未经过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则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偏差可能较大,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偏差可能较大,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也不再基于该情况额外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处理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时钟漂移的补偿。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得到第一测量结果。第一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信号序列为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且经过时钟漂移补偿的信号。第一装置确定第一信号序列的第一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第一装置根据第一TOA,确定出第二信号序列。第二信号序列为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径到达第一装置,且经过时钟漂移补偿的信号。第二信号序列的第二TOA与第一TOA具有关联关系。第二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得到第二测量结果。如此可以较为简单便捷的确定出每个信号的TOA,继而得到每个信号的测量结果,与现有技术更加兼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TOA与第一TOA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或,第二TOA与第一TOA的相同。如此与现有技术更加兼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如此,第一装置可以上报自身的能力,以使第三装置更全面的了解第一装置的能力,继而可以在后续接收到关联度信息之后可以基于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如此,第一装置可以通知第三装置自身所具备的具体是哪种能力,继而第三装置可以根据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如此,第一装置可以通知第三装置自身是否具备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继而第三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是否经过预设处理方式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接收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第一装置基于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发送第一信息。如此,第一装置可以在接收到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之后再上报自身的能力,从而可以使该方法流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接收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如此,第一装置可以根据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第二信号的配置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息进行测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第三装置。本申请中第三装置可以为LMF或该LMF内部的芯片(系统)。再比如,第三装置还可以为具备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接入网设备、该接入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终端设备,或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等。
该方法中,第三装置获取关联度信息,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第一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来自第二装置;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第三装置根据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本申请中第一装置可以发送多个(两个或更多个)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指示信息(本申请中称为关联度信息),以便指示出第一装置上报的多个测量结果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用于辅助第三装置对第一装置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上报的关联度信息可以指示出该关联度信息对应的测量结果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指示出基于这些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可以提高对第一装置的定位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第二信号包括PRS。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结果包括第一信号的参考信号径接收功率RSRPP,第二测量结果包括第二信号的RSRPP。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或,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和第二径的接近程度,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正相关。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是根据: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确定的。其中,第一冲击响应是基于第一信号序列确定的,第二冲击响应是基于第二信号序列确定的,第一信号序列为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一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二信号序列为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二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用于提高基于第一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用于提高基于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的情况具有增大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能力。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情况不具有增大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能力。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处理方式包括:时钟漂移补偿。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信号序列为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且经过时钟漂移补偿的信号。第二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二信号序列为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径到达第一装置,且经过时钟漂移补偿的信号;第二信号序列的第二TOA与第一信号序列的第一TOA具有关联关系。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TOA与第一TOA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或,第二TOA与第一TOA的相同。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装置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接收第一信息之前,第三装置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关联度信息之前,第三装置发送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相关描述以及有益效果参见前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为前述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通信单元用于执行与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功能。可选地,通信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在一种设计中,装置为通信芯片,处理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核心,通信单元可以为通信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端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通信单元可以为发射器和接收器,或者通信单元为发射机和接收机。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各个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为前述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选的,还包括收发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可选的,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的,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的,收发器中可以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为前述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为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时,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该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系统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第一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装置。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装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选地,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处理电路。接口电路可以包括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处理电路用于通过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被实现。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装置可以为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装置是网络设备、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接口电路可以为网络设备、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中的射频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可以为网络设备、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中的基带处理芯片。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中的部分器件,如系统芯片或通信芯片等集成电路产品。接口电路可以为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电路可以为该芯片上的逻辑电路。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信号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时钟漂移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漂移补偿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A和图1B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两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也可以适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如图1A所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站101可以通过多个波束方向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103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如图1A所示,基站101可以通过多个波束方向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103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该多个测量结果结合信号的波束方向可以确定出基站101和终端设备103之间的离开角(angle ofdeparture,AOD)。类似的,基站102可以通过多个波束方向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103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该多个测量结果结合信号的波束方向可以确定出基站102和终端设备103之间的AOD。该基站101和终端设备103之间的AOD,和/或基站102和终端设备103之间的AOD可以用于对终端设备103的定位。
上述结合图1A所描述的示例中以基于AOD确定终端设备103的位置为例进行示意,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确定终端设备103的位置,与上述示例的区别之处在于,终端设备103可以发送参考信号,基站101和/或基站102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基站101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也可以得到基站102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该基站101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和/或基站102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103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定位的角度的确定方案可以适用于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如图1B所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104可以通过多个波束方向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103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比如RSRPP)。该多个测量结果结合信号的波束方向可以确定出终端设备104与终端设备103对应的AOD。类似的,终端设备105可以通过多个波束方向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105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多个测量结果。该多个测量结果结合信号的波束方向可以确定出终端设备105与终端设备103对应的AOD。终端设备104与终端设备103对应的AOD和/或终端设备105与终端设备103对应的AOD可以用于对终端设备103的定位。
上述结合图1B所描述的示例中以基于AOD确定终端设备103的位置为例进行示意,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AOA确定终端设备103的位置,与上述示例的区别之处在于,终端设备103可以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104和/或终端设备105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终端设备104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也可以得到终端设备105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终端设备104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和/或终端设备105与终端设备103之间对应的AOA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103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两个终端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通信时,可以基于sidelink直连链路进行通信,sidelink是两个终端设备之间通过PC5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链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idelink还可以称为直连链路,或者也可以称为侧行链路。当基于sidelink对终端设备进行定位时,该定位方案也可以称为sidelink定位。
除了上述图1A和图1B所示的两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场景,再比如,通过两个终端设备对应的AOD或AOA实现对基站的定位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遵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无线通信标准。比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应用于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5G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或应用于未来的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遵从其他无线通信标准,例如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802系列(如802.11,802.15,或者802.20)的无线通信标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蓝牙系统、WiFi系统、LoRa系统或车联网系统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其中,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与上述通信系统相融合。
为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图2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为例,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本申请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也称为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设备)和核心网(core network)三部分。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辆与其他装置的通讯(vehicle to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如图2所示,图2中以接入网包括gNB和Ng-eNB为例进行展示。Ng-eNB是LTE的基站,gNB是NR的基站。终端设备与服务基站可以通过Uu链路进行通信,比如可以通过LTE-Uu链路与Ng-eNB进行通信,可以通过NR-Uu链路与gNB进行通信。基站间可以通过Xn接口进行通信。
核心网内与定位相关的网元主要包括: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位置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function,LMF)网元等。还可以包括演进服务移动定位中心(evolutional server mobilelocation center,E-SMLC)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
基站与AMF网元之间可以通过NG-C接口进行通信,AMF网元可以相当于gNB与LMF通信的路由器。
LMF网元可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位置估计,AMF与LMF间通过NLs接口进行通信。
E-SMLC网元主要负责定位业务的定位请求处理,并为定位业务选择合适的AMF网元。
服务定位协议(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SLP)网元也可以与LMF网元通信,可以负责定位业务的定位请求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应用场景中还可以包括定位管理组件(locationmanagement component,LMC),LMC可以为LMF的部分功能组件,可以集成在NG-RAN测的gNB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位置管理网元、服务定位协议网元分别可以是图2中的AMF、LMF、E-SMLC和SLP,也可以是未来通信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网络中具有上述AMF、LMF、E-SMLC和SLP的功能的网元,本申请对此不限定。为方便说明,本申请以移动性管理网元、位置管理网元、服务定位协议网元分别为上述AMF、LMF、E-SMLC和SLP为例进行说明。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方案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名词和术语进行介绍。
(1)波束。
波束在协议中的体现可以是空域滤波器(spatial domain filter),或者称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等。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送波束(transmission beam,Tx beam),或者可以称为空域发送滤波器(spatialdomain transmission filter),或者可以称为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transmissionparameter)等。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Rx beam),或者可以称为空域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ive filter),或者可以称为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X parameter)等。
发送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
此外,波束可以是宽波束,窄波束,或者其他类型波束等。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他技术,不作限定。比如,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
可选地,可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
波束一般和资源对应,例如,进行波束测量时,对波束进行测量的装置(比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资源来测量不同的波束,测得的资源质量可以指示该资源对应的波束的质量。
在波束测量中,一个波束可以对应一个资源,因此可以以资源的索引来唯一标识该资源对应的波束。
(2)资源。
在波束测量中,可以通过资源的索引唯一标识该资源对应的波束。
资源可以是上行信号资源,也可以是下行信号资源。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下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 specific referencesignal,CS-RS)、UE专用参考信号(user equipment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U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以及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ystem/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PBCH block)。其中,SS/PBCH block可以简称为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
网络设备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资源。在配置结构上,一个资源是一个数据结构,包括其对应的上行/下行信号的相关参数,例如上行/下行信号的类型,承载上行/下行信号的资源粒,上行/下行信号的发送时间和周期,发送上行/下行信号所采用的端口数等。每一个上行/下行信号的资源具有唯一的索引,以标识该上行/下行信号的资源。可以理解的是,资源的索引也可以称为资源的标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3)定位完好性(Positioning Integrity),又称为定位完整性,用于衡量对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相关数据准确性的信任度,以及当定位系统不满足预期操作条件时能够向位置服务(location services,LCS)实体(或LCS客户端)提供及时有效警告的能力。相关的性能指标(又称为定位完好性参数)可以包括:告警边界(alert limit,AL)、告警时间(time-to-alert,TTA)、目标的完好性风险(target integrity risk,TIR)、系统可用性(integrity availability,IA),以及保护水平(protection level,PL)等。
告警边界(Alert Limit,AL):又称为告警限制/告警门限,定义为定位系统满足预期的应用要求所允许的最大定位误差,可用于判断定位系统是否可用。例如,如果实际定位误差超出AL,则表明定位系统不满足预期的应用要求,此时应判定为系统不可用。
告警时间(Time-to-Alert,TTA):定义为从定位误差超过告警限制(AL)到提供相应告警的最大允许时长。
目标的完好性风险(Target Integrity Risk,TIR):又称为目标的完整性风险,或完好性/完整性风险(IR),定义为定位误差超出告警限制(AL)而未在要求的警报时间(TTA)内通知用户的概率。值得注意的是,TIR通常定义为每个时间单位(例如,每小时、每秒或每个独立样本)的概率。
完好性可用性(Integrity Availability,IA):定义为PL低于所需告警限制(AL)的时间百分比。
保护水平(Protection Level,PL):定义为满足完好性条件下的定位误差的统计上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以是需要被定位的设备,或该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比如第一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终端设备)或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第二装置为可以向第一装置发送参考信号的设备或该设备内的芯片。比如第二装置可以为接入网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该接入网设备内的芯片(系统),第二装置还可以为终端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第三装置为能够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设备或设备内部的芯片。比如第三装置可以为LMF(比如前述图2中的LMF)或该LMF内部的芯片(系统)。再比如,第三装置还可以为具备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接入网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接入网设备)、该接入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终端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终端设备),或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等。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步骤301,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号,第二装置发送第二信号。
相对应的,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比如可以为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也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如此可以更好的与现有技术兼容。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一信号为PRS,第二信号为PRS。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一个或多个还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s,PTRS)、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signal,PRS)、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同步信号/物理层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PBCH block)。SS/PBCH block可以简称为SSB。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和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可以相同,比如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同一个PRS。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的信号序列和第二信号的信号序列也可以不同,比如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两个不同的PRS。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信号的波束与资源对应,例如,第一装置进行波束测量时,第一装置通过不同的资源来测量不同的波束,第一装置反馈测得的资源质量可以对应指示波束的质量。一个波束可以对应一个资源,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以资源的标识(或者资源的索引)来唯一标识该资源对应的波束。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波束不同,或者理解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波束方向不同,或者理解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空间分布不同。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波束的索引可以用资源标识(resource)标识(identifier,ID)和资源集标识(resource set ID)表示。这种情况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号的资源标识(resource ID)和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resource ID)不同,第一信号的资源集标识(resource set ID)和第二信号的资源集标识(resource set ID)不同。
步骤302,第一装置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发送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
在上述步骤302中,第一装置可以通过一条消息承载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也可以通过多条消息承载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
在上述步骤302中,第一装置可以将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发送给同一个装置,比如第三装置。相对应的,第三装置接收关联度信息、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该实施方式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可以为同一个装置,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装置。图3中以该实施方式为例进行展示。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可以将测量结果(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分别发送给两个装置,比如,第一装置可以将测量结果(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发送给第二装置,将关联度信息发送给第三装置。相对应的,第三装置接收关联度信息,第二装置接收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该实施方式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为两个不同的装置。
步骤303,第三装置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和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比如可以为对第一装置进行定位得到的定位结果。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角度(比如AOD和/或AOA等)/方向、经纬度、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地理位置坐标(例如以全球坐标系或本地坐标系为参考的地理位置坐标)、姿态信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可以为同一个装置,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装置。比如第三装置和第二装置可以为同一个接入网设备或同一个终端设备;再比如,第三装置为LMF,第二装置为接入网设备。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装置可以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和关联度信息,第三装置根据该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和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比如,第三装置可以依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计算出AOD,继而结合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该实施方式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可以为同一个装置,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装置。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示例以AOD为例进行介绍,实际应用中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还可以用于确定其他参数,比如AOA等)/方向、经纬度、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地理位置坐标(例如以全球坐标系或本地坐标系为参考的地理位置坐标)、姿态信息等。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为两个不同的装置。该实施方式中,第三装置可以从第一装置接收关联度信息,也可以从第二装置获取关联度信息(比如第二装置先从第一装置获取到关联度信息,继而再发送给第三装置)。第三装置可以从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这种情况下,第三装置可以依据该测量结果计算出AOD,继而结合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可以从第一装置获取到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继而第二装置确定出AOD,并将该AOD发送给第三装置,以便第三装置结合AOD和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以发送多个(两个或更多个)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为关联度信息),以便指示出第一装置上报的多个测量结果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用于辅助第三装置对第一装置进行定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上报的关联度信息可以指示出该关联度信息对应的测量结果的一些特征,继而第三装置可以结合这些特征确定出基于这些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信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信度可以理解为可靠性、置信度等),从而可以提高对第一装置的定位的准确度,继而改善定位完好性,继而可以使定位方案适用于对定位完好性有明确需要的应用,如自动驾驶车道级别定位、紧急制动辅助等安全关键型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A1和信息A2,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A3和/或信息A4。
信息A1,测量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介绍方便,以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中所包括的两个测量结果,分别称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为例进行介绍。实际应用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测量结果,比如可以包括八个、十二个、二十四个测量结果。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所包括的测量结果的数量可以配置,比如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进行配置。
第一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测量结果比如可以包括第一装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接收功率、相位、时延或角度等信息。比如第一信号的参考信号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ath power,RSRPP)。第一测量结果比如还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相位、时延或角度等。类似的,第二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比如可以包括第二信号的RSRPP,还可以包括第二信号的RSRP、相位、时延或角度等。如此可以更好的与现有技术兼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装置发送的信号(比如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可以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通过视距(line of sight,LOS)径进行直线传输,也可以通过非视距(non-line of sight,NLOS)径经过墙面等物体进行反射传输或衍射传输。示例性的,第二装置发送的信号(比如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对应的径的类型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多种:首径(first path)、最强径或反射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首径可以是指LOS径。
比如,当第一装置对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进行测量时,第一装置可以选取第一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对应的信号进行接收功率、相位、时延或角度等的测量。比如,第一径可以为第一信号对应的径中最早到达第一装置的径,或者第一径可以为接收方接收第一信号时第一个检测到的径,或者第一径为第一信号的首径。再比如,第一径可以为第一信号对应的径中的任一条反射径。再比如,第一径可以为第一信号对应的径中能量(或者说信号强度)最强的径,也可以称为第一信号的最强径。举个例子,第一装置可以根据第一信号的信道数据生成的信道条件(比如信道冲击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进行峰值检测,峰值可以确定信号强度,当存在多个峰值时,每个峰值对应一条第一信号的径。第一装置还可以通过第一信号多条径对应的RSRPP确定第一信号的多个径的信号强度,继而可以选择出第一信号的最强径。
再比如,当第一装置对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二信号进行测量时,第一装置可以选取第二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对应的信号进行接收功率、相位、时延或角度等的测量。比如,第二径可以为第二信号对应的径中最早到达第一装置的径,或者第二径可以为接收方接收第二信号时第一个检测到的径,或者第二径为第二信号的首径。再比如,第二径可以为第二信号对应的径中的任一条反射径。再比如,第二径可以为第二信号对应的径中能量(或者说信号强度)最强的径,也可以称为第二信号的最强径。第二信号的最强径的确定方案可以参见前述第一信号的最强径的相关示例,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可以是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实际值,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中包括的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可以是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实际值。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可以是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实际值,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中包括的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可以是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的测量结果的实际值,其他信号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差值的方式上报,从而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举个例子,比如,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多个信号(比如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进行测量,得到第一信号的第一测量结果包括第一RSRPP,得到第二信号的第二测量结果包括的第二RSRPP。第一RSRPP大于第二RSRPP,第一装置可以上报:第一RSRPP,以及第二RSRPP与第一RSRPP的差值。其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中携带的第一RSRPP可以视为第一测量结果,第二RSRPP与第一RSRPP的差值(或者第二RSRPP与第一RSRPP的差值和第一RSRPP)可以视为第二信号的第二测量结果,或者理解为能够指示出第二测量结果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还包括更多的测量结果,该其他的测量结果的上报形式可以是上报的实际值,也可以是该测量结果的实际值与第一RSRPP的差值(可以参见第二测量结果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RSRPP大于第二RSRPP,第一装置选择第一RSRPP作为参考仅仅是一种可能的示例,实际应用中,第一装置可以选择其他测量结果包括的RSRPP作为参考进行上报,比如选择第二RSRPP的实际值携带于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且在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携带第一RSRPP与第二RSRPP的差值作为用于指示第一测量结果的信息。
信息A2,关联度信息。
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度信息,一个关联度信息指示多个(两个或更多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关联度信息可以指示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为例进行介绍,该关联度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关联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可以与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与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正相关,这种情况下,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指示的关联度越高,则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越高。反之,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指示的关联度越小,则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越低。该方案较为简单,易于推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关联度信息包括信息A2-1、信息A2-2或信息A2-3中的一项或多项。
信息A2-1,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径和第二径的接近程度是指在物理空间上第一径和第二径的接近程度。第一径和第二径越接近,则说明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小,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小,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越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径和第二径的接近程度,与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正相关。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和第二径的接近程度,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正相关。
比如,第一径和第二径越接近,关联度信息指示的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越强。再比如,第一径和第二径离的越远,关联度信息指示的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越弱。
再比如,第一径和第二径之间的接近程度和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可以有对应关系,一个接近程度的范围可以对应一个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高,该关联程度对应的接近程度的范围中的最大值可以越大。关联程度越低,该关联程度对应的接近程度的范围中的最小值可以越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如此,第三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测量结果对应的两个径是否为同一条径来确定该两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径与该两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两个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从而确定出基于该测量结果确定出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性。该方案较为简单易行。
在实际应用中,当两个信号在比较接近的时间内经过同一条径的传输时,该两个信号经过的信道条件基本上相同,因此可以近似认为两个信号可能经过了相同的信道条件的传输,因此该两个信号受到的影响也基本类似。基于此,第一装置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信号经过的信道的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比较该两个信号是否经过了同一条径,或者比较该两个信号经过的径是否比较接近。比如,两个信号所经过的信道的信道条件越接近,则说明该两个信号是通过同一条径进行传输的概率越高。再比如,两个信号经过的信道的信道条件相差越大,则说明该两个信号是通过同一条径进行传输的概率越低。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信道条件(比如第一信道条件和/或第二信道条件)可以包括指示出信道的特征的一些信息。比如,信道的信道条件(比如第一信道条件和/或第二信道条件)可以包括该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和/或信道频率响应。再比如,信道的信道条件(比如第一信道条件和/或第二信道条件)可以包括基于该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和/或信道频率响应得到的一些信息。
举个例子,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序列确定第一信道条件。第一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信号序列为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序列确定第二信道条件。第二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二信号序列为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的相似度,确定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如此,可以较为简单且较为准确的确定出第一径和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路径的概率信息是根据: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的相似度。
实际应用中,确定两个序列的相似的方案有多种,比如第一装置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序列对应的第一冲击响应,以及第二信号序列对应的第二冲击响应,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ynamic time wraping,DTW),确定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DTW是一种计算两个信号序列尤其是不同长度序列相似度的一种动态规划算法,第一装置可以利用DTW算法计算得到两个信号序列基于DTW算法的“距离”,该“距离”可以视为该两个信号序列的相似度。该方案可以更好的与现有技术兼容。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可以获取或预先设置相似度(比如冲击响应之间的相似度)与概率信息的关联关系。如此,第一装置可以根据相似度与概率信息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将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在关联关系中所关联的概率信息确定为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该关联关系可以根据经验值设置,该方案较为简单,且依据历史数据设置,较为准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可以将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作为关联度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可以获取或预先设置概率信息(比如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与关联度信息的关联关系。如此,第一装置可以根据概率信息与关联度信息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将第一径与第二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在关联关系中所关联的关联度信息确定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信号传输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举个例子,如图4所示,第二装置发送五个信号,分别为PRS#0、PRS#1、PRS#2、PRS#3和PRS#4。
第一装置分别对该五个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该五个信号中每个信号的首径(也可以是最强径、反射径等,该示例中以首径为例进行介绍)的RSRPP。第一装置测得的PRS#0的首径的RSRPP标识为RSRPP#0,第一装置测得的PRS#1的首径的RSRPP标识为RSRPP#1,第一装置测得的PRS#2的首径的RSRPP标识为RSRPP#2,第一装置测得的PRS#3的首径的RSRPP标识为RSRPP#3,第一装置测得的PRS#4的首径的RSRPP标识为RSRPP#4。该五个RSRPP的值从大到小依次排为:RSRPP#2、RSRPP#1、RSRPP#3、RSRPP#0和RSRPP#4。
第一装置将RSRPP#2对应的PRS#2作为参考,比对PRS#0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比如第一装置可以比较PRS#0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和PRS#2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之间的相似度,继而根据该相似度确定出该概率,继而上报指示该概率的概率信息。类似的,第一装置比对PRS#1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比如第一装置可以比较PRS#1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和PRS#2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之间的相似度,继而根据该相似度确定出该概率,继而上报指示该概率的概率信息。第一装置比对PRS#3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比如第一装置可以比较PRS#3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和PRS#2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之间的相似度,继而根据该相似度确定出该概率,继而上报指示该概率的概率信息。第一装置比对PRS#4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比如第一装置可以比较PRS#4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和PRS#2的首径对应的信号序列的信道条件(比如CIR)之间的相似度,继而根据该相似度确定出该概率,继而上报指示该概率的概率信息。
上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为该示例中的任意两个信号,比如第一信号为PRS#2,第二信号为PRS#0。该示例中,第一装置可以上报作为参考的PRS#2的资源标识(或者资源标识和资源集标识,或者称波束索引),接收方的接收波束索引,PRS#2的首径的RSRPP#2。
该示例中,第一装置还可以上报PRS#0的资源标识(或者资源标识和资源集标识,或者称波束索引),接收方的接收波束索引,PRS#0的首径的RSRPP#0(比如可以上报为RSRPP#0与RSRPP#2的差值,如此可以节省测量结果占用的比特的数量,从而降低信令开销),以及指示PRS#0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的信息。
类似的,第一装置还可以上报PRS#1的资源标识(或者资源标识和资源集标识,或者称波束索引),接收方的接收波束索引,PRS#1的首径的RSRPP#1(比如可以上报为RSRPP#1与RSRPP#2的差值),以及指示PRS#1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的信息。第一装置还可以上报PRS#3的资源标识(或者资源标识和资源集标识,或者称波束索引),接收方的接收波束索引,PRS#3的首径的RSRPP#3(比如可以上报为RSRPP#3与RSRPP#2的差值),以及指示PRS#3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的信息。第一装置还可以上报PRS#4的资源标识(或者资源标识和资源集标识,或者称波束索引),接收方的接收波束索引,PRS#4的首径的RSRPP#4(比如可以上报为RSRPP#4与RSRPP#2的差值),以及指示PRS#4的首径与PRS#2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的信息。
下面举个例子,用于展示第一装置计算两个波束的两个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的示例。该示例以第一装置计算PRS#2的首径与PRS#0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为例进行示意。
第一装置将PRS#2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归一化信道条件(比如CIR)表示为/>第一装置将PRS#0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归一化信道条件(比如CIR)表示为其中M表示信道条件(比如CIR)的序列长度。
针对接收到的信号,用fir,sec分别表示该接收到的信号的首径与次径的索引,截取该接收到的信号的前sec个信道条件(比如CIR)序列采样值,即截取范围为[0,sec-1],将该截取范围定义为首径截断信道条件(比如CIR),表示为则有/> PRS#2的首径截断信道条件(比如CIR)序列表示为/>PRS#0的首径截断信道条件(比如CIR)序列表示为/>第一装置可以利用DTW算法计算得到两个信号序列基于DTW算法的“距离”,该“距离”d12表示为:/>其中fdtw(·)表示DTW算法,d12表示该两个首径截断的信道条件之间的相似度(或者称相似度距离)。
基于历史数据建立先验信道条件(比如CIR)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包括首径截断的信道条件序列之间的相似度(或者称相似度距离)到两个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的映射函数g(·),则有p12=g(d12),P12为PRS#2的首径和PRS#0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
第三装置在获取到不同信号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之后,第三装置还可以结合第二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发送波束方向图计算出AOD,进一步第三装置可以根据第一装置上报的概率信息计算该AOD的准确概率,从而确定出依据该AOD确定出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信概率,该可信概率可以指示依据该AOD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是否可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定位完好性服务。该示例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装置。当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为两个不同的装置的情况下,第二装置可以将发送的信号的发送波束方向图发送给第三装置。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为两个不同的装置的情况下,第二装置可以获取到测量结果继而计算出AOD,第二装置将AOD发送给第三装置,由第三装置结合AOD计算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信息A2-2,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越接近,则说明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小,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小,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越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与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可信度)正相关。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正相关。
比如,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越接近,关联度信息指示的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越强。再比如,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离的越远,关联度信息指示的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越弱。
再比如,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之间的接近程度和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可以有对应关系,一个接近程度的范围可以对应一个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高,该关联程度对应的接近程度的范围中的最大值可以越大。关联程度越低,该关联程度对应的接近程度的范围中的最小值可以越小。
举个例子,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序列确定第一信道条件。第一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信号序列为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一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序列确定第二信道条件。第二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二信号序列为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的信号。第一装置确定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的相似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可以将第一信道条件和第二信道条件的相似度确定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可以获取或预先设置相似度(比如冲击响应之间的相似度)与关联度信息的关联关系。如此,第一装置可以根据相似度与关联度信息的关联关系以及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将第一冲击响应和第二冲击响应的相似度在关联关系中所关联的关联度信息确定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
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前述信息A2-2中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信息A2-3,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处理方式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测量结果经历的某些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基于该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关联度信息可以指示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经历的处理方式,从而第三装置可以基于该关联度信息确定出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
比如,关联度信息可以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是否经过预设处理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处理方式可以包括一些对测量结果和/或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具有影响的处理方式,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用于提高基于第一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用于提高基于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进一步,由于第一装置将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是否经过该预设处理方式的处理上报给第三装置,因此第三装置可以基于该信息确定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关联度信息比如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如此,第三装置可以基于该关联度信息确定该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和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小,该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和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小,从而可以确定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较高,可见该方案可以提高第一装置的定位的准确度。
又比如,关联度信息包括指示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如此,第三装置可以基于该关联度信息确定该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和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大,该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和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大,从而可以确定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较低,继而可以丢弃基于该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可见该方案可以提高第一装置的定位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关联程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可以和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正相关。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越大,关联程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越强。再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越小,关联程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越弱。
再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和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可以有对应关系,一个提升能力的范围可以对应一个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高,该关联程度对应的提升能力的范围中的最大值可以越大。关联程度越低,该关联程度对应的提升能力的范围中的最小值可以越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可以和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比如AOD或者空间坐标值)的准确度正相关。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越强,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小,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小,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比如AOD或者空间坐标值)的准确度(可靠性)越高。再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该两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越弱,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大,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越大,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比如AOD或者空间坐标值)的准确度(可靠性)越低。
再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经历过的处理方式对基于该两个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的提升能力和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可以有对应关系,一个提升能力的范围可以对应一个准确度,提升能力越强,该提升能力对应的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范围中的最大值可以越大。提升能力越弱,该提升能力对应的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范围中的最小值可以越小。
本申请实施例的预设处理方式包括时钟漂移补偿、频率偏移补偿、噪声估计补偿,或非PRS信号干扰消除等中的一项或多项。比如,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的预设处理方式的情况具有增大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当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都经过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则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小,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小,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也可以增大。
再比如,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情况不具有增大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当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未经过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则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一径与第一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大,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第二径与第二信号的真实的首径之间的偏差较大,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也不再基于该情况额外增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处理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时钟漂移的补偿。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得到第一测量结果。第一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一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信号序列为第一信号经过第一径的传输到达第一装置,且经过时钟漂移补偿的信号。第一装置确定第一信号序列的第一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第一装置根据第一TOA,确定出第二信号序列。第二信号序列为第二信号经过第二径到达第一装置,且经过时钟漂移补偿的信号。第二信号序列的第二TOA与第一TOA具有关联关系。第二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根据第二信号序列的测量结果得到第二测量结果。如此可以较为简单便捷的确定出每个信号的TOA,继而得到每个信号的测量结果,与现有技术更加兼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TOA与第一TOA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或者,第二TOA与第一TOA的相同。如此与现有技术更加兼容。
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时钟漂移后的效果示意图,如图5中的(a)所示,第一装置接收PRS#2、PRS#3和PRS#1,第一装置以PRS#2作为参考(第一装置可以随机选择一个PRS作为参考,或者选择RSRP(或RSRPP)的值有可能是最大的PRS作为参考),第一装置确定PRS#2的首径,并确定出PRS#2的TOA#2。在图5中的(a)和(b)中,PRS#2对应的信号中白色圆点表示上报的PRS#2的首径的RSRPP(即RSRPP#2),黑色圆点表示实际的PRS#2的首径的RSRPP。第一装置将TOA#2对应的时间作为PRS#3的TOA#3,继而第一装置将TOA#3接收到的PRS#3的信号序列的径作为PRS#3的首径,将TOA#3测的PRS#3的RSRPP#3作为PRS#3的首径的RSRPP。类似的,第一装置将TOA#2对应的时间作为PRS#1的TOA#1,继而第一装置将TOA#1接收到的PRS#1的信号序列的径作为PRS#1的首径,将TOA#1测的PRS#1的RSRPP#1作为PRS#1的首径的RSRPP。图5中的(a)和(b)中将PRS#2、PRS#3和PRS#1的起始点在时间轴上进行了对齐处理,实际应用中,PRS#2、PRS#3和PRS#1是可以分时段接收的,即PRS#2、PRS#3和PRS#1的信号的起始接收点可以并非同一个时间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TOA#2是指上报的PRS#2的首径的到达时间与PRS#2的信号接收起始点之间的时间差,类似的,TOA#3是指上报的PRS#3的首径的到达时间与PRS#3的信号接收起始点之间的时间差,TOA#2是指上报的PRS#1的首径的到达时间与PRS#1的信号接收起始点之间的时间差。
通过图5中的(a)可以看出,PRS#2、PRS#3和PRS#1未经过时钟漂移补偿,由于首径旁瓣过大、测量不同波束时的时钟漂移等问题,以TOA#2确定的TOA#3的径与PRS#3的真实的首径相差较大,TOA#3处测得的PRS#3的RSRPP#3(RSRPP#3作为上报的PRS#3的RSRPP)与PRS#3的实际的首径的RSRPP相差较大(图5中的(a)中PRS#3的信号中白色圆点表示上报的PRS#3的首径的RSRPP(即RSRPP#3),黑色圆点表示实际的PRS#3的首径的RSRPP),导致第一装置确定出的PRS#3的首径RSRPP(即RSRPP#3)置信度较低。类似的,以TOA#2确定的TOA#1的径与PRS#1的真实的首径相差较大,TOA#1处测得的PRS#1的RSRPP#1(RSRPP#1作为上报的PRS#1的RSRPP)与PRS#1的实际的首径的RSRPP相差较大(图5中的(a)中PRS#1的信号中白色圆点表示上报的PRS#1的首径的RSRPP(即RSRPP#1),黑色圆点表示实际的PRS#1的首径的RSRPP),导致第一装置确定出的PRS#1的首径RSRPP(即RSRPP#1)置信度较低。
通过图5中的(b)可以看出,PRS#2、PRS#3和PRS#1经过时钟漂移补偿,以TOA#2确定的TOA#3的径与PRS#3的真实的首径相差不大,TOA#3处测得的PRS#3的RSRPP#3(RSRPP#3作为上报的PRS#3的RSRPP)与PRS#3的实际的首径的RSRPP相差不大(图5中的(b)中PRS#3的信号中白色圆点表示上报的PRS#3的首径的RSRPP(即RSRPP#3),黑色圆点表示实际的PRS#3的首径的RSRPP),因此第一装置确定出的PRS#3的首径RSRPP(即RSRPP#3)置信度较高。类似的,以TOA#2确定的TOA#1的径与PRS#1的真实的首径相差不大,TOA#1处测得的PRS#1的RSRPP#1(RSRPP#1作为上报的PRS#1的RSRPP)与PRS#1的实际的首径的RSRPP相差不大(图5中的(b)中PRS#1的信号中白色圆点表示上报的PRS#1的首径的RSRPP(即RSRPP#1),黑色圆点表示实际的PRS#1的首径的RSRPP),因此第一装置确定出的PRS#1的首径RSRPP(即RSRPP#1)置信度较高。
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漂移补偿的流程示意图。第二装置的时钟内部可以内置高精度授时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其时钟源可认为与GPS无线接近,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强的特性。因此,第一装置可以通过报文将自己的时钟与第二装置进行同步,从而达到时钟偏移补偿的目的。如图6所示,以1588v1同步协议为例,具体流程如下:
第二装置与用户通过三次信令交互,实现精准同步。T1,T2,T3,T4分别为对应图6所示的报文a1(比如为同步报文,可以写为sync报文)的发送时间、报文a1的接收时间、报文a3(比如为延期请求,可以写为delay_req报文)的发送时间、报文a3的接收时间。通过报文交互(比如精准的T1可以携带于报文a2(比如为follow_up报文)中由第二装置发送给第一装置,T4可以携带于报文a4(比如延期响应报文,可以写为delay_resp报文)中由第二装置发送给第一装置),第一装置侧可以获取此四项时间戳,假设第二装置与第一装置间的传播时延为Td,第一装置的时钟与第二装置的时钟间的偏移差值为To,即同一时刻,第一装置时钟比第二装置时钟慢To,则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基于上述内容,第一装置可以得到时钟偏移量To。第一装置基于时钟偏移量To对第一装置的时钟进行校准,实现时钟偏移补偿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A2中的相关内容是以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与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之间正相关为例进行介绍的,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与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之间的其他关系,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与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之间也可以反相关,这种情况下,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指示的关联度越低,则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越高。反之,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指示的关联度越高,则基于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越低。
信息A3,信号的资源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所包括的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一信号得到的,因此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信号的资源标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号的波束索引。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的波束索引可以包括第一信号的资源标识(resource ID)和资源集标识(resource set ID)。
类似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所包括的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是根据第二信号得到的,因此第一装置上报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第二信号的波束索引。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的波束索引可以包括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resource ID)和资源集标识(resource set ID)。
信息A4,时间戳(timestamp)。
一个测量结果可以对应一个时间戳,该时间戳可以标识该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到达第一装置的时间。比如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时间戳可以标识该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到达第一装置的时间。再比如,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时间戳可以标识该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到达第二装置的时间。
基于上述图1A、图1B、图2、图3、图4、图5和图6以及上述其他内容,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图3的内容,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第三装置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
相对应的,第一装置接收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
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可以承载于长期演进定位协议(long termevolution positioning protocol,LPP)消息,比如可以承载于能力请求消息,英文可以写为request capability。
步骤702,第一装置发送第一信息。
相对应的,第三装置接收第一信息。
在步骤702中,第一装置可以基于用于请求获取第一装置的能力的信息,发送第一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701和步骤702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可以为同一个装置,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装置。
第一信息可以承载于LPP消息,比如可以承载于能力请求消息,英文可以写为provide capability。
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装置通过第一信息进行能力上报。如此,第一装置可以上报自身的能力,以使第三装置更全面的了解第一装置的能力,继而可以在后续接收到关联度信息之后可以基于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第一信息可以包括多种形式,比如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B1-1和信息C1-1中的一项或多项。再比如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B1-1和信息C1-2中的一项或多项。再比如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B1-2和信息C1-1中的一项或多项。再比如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B1-2和信息C1-2中的一项或多项。如此,第一装置可以通知第三装置自身所具备的具体是哪种能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基于接收到的关联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准确度。
信息B1-1,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信息B1-1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信息B1-1指示第一装置支持不同信号的首径的同径的概率上报,或者理解为信息B1-1指示第一装置有能力上报不同信号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当第一装置有能力上报不同信号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的情况下,第一装置可以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可以将多个信号的测量结果之间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进行上报。
多个信号的测量结果之间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可以参见前述相关描述,比如可以参见前述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信息B1-2,指示第一装置不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信息B1-2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信息B1-2指示第一装置不支持不同信号的首径的同径的概率上报,或者理解为信息B1-2指示第一装置没有能力上报不同信号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当第一装置没有能力上报不同信号的首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的情况下,第一装置可以不再上报多个信号的测量结果之间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信息C1-1,指示第一装置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
信息C1-1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信息C1-1可以为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是否是基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后得到的信息的能力。
当第一信息包括信息C1-1,在后续若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信号实施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则第一装置可以向第三装置指示测量结果是针对进行了预设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信号实施的,从而第三装置可以依据该信息确定该基于该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信息包括信息C1-1,在后续若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信号未实施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第一装置可以向第三装置指示测量结果是针对未进行预设处理方式处理的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或者,第一装置可以只上报测量结果,可以不再向第三装置发送指示以下内容的信息:指示该测量结果是针对未进行预设处理方式处理的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
信息C1-2,指示第一装置不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
信息C1-2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信息C1-2可以为指示第一装置不具备上报测量结果是否基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后得到的信息的能力。
当第一信息包括信息C1-2,在后续若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信号未实施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则第一装置可以向第三装置指示测量结果是针对未进行预设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信号实施的,从而第三装置可以依据该信息确定基于该测量结果确定的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可靠性并未得到提高。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信息包括信息C1-2,在后续若第一装置对接收到的信号未实施预设处理方式(比如时钟漂移补偿),则第一装置可以只上报测量结果,可以不再向第三装置发送指示以下内容的信息:指示该测量结果是针对未进行预设处理方式处理的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
步骤703,第三装置发送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
第一装置接收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
第一信号的配置信息和第二信号的配置信息中的任一个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不限于该信号对应的如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小区物理标志、小区全球标志、PRS信号绝对频域信道编号、PRS资源ID、PRS波束角度、PRS资源优先级表格、服务小区与候选小区定时同步差、候选小区的PRS资源配置等。该信号的配置信息可以使第一装置清楚第二装置所发送的该信号的资源的信息,使得第一装置能够准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该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可以为同一个装置,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装置。当第三装置与第二装置为不同的两个装置,步骤703可以由第三装置执行,也可以由第二装置执行,图7中以步骤703由第三装置执行为例进行示例。
步骤704,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号,第二装置发送第二信号。
相对应的,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二信号。
步骤704的相关内容更可以参见前述步骤301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步骤705,第一装置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和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发送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
步骤705的相关内容更可以参见前述步骤302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步骤706,第三装置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步骤706的相关内容更可以参见前述步骤303的相关内容,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消息的名称仅仅是作为示例,随着通信技术的演变,上述任意消息均可能改变其名称,但不管其名称如何发生变化,只要其含义与本申请上述消息的含义相同,则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向第一装置发送信息可以理解为该信息的目的地是第一装置。例如,模块A向第一装置发送信息包括:模块A通过空口向第一装置发送该信息,可选的,模块A可以对该信息进行基带和/或中射频操作;或,模块A将该信息递交至模块B,由模块B向第一装置发送该信息。其中,模块B向第一装置发送该信息时,可以是透传该信息、将该信息分段后发送该信息、将该信息与其他信息复用后发送该信息。可选地,模块B可以对该信息进行基带和/或中射频操作后发送该信息等。可选的,模块B可以将该信息封装在数据包中。可选的,模块B还可以为该数据包添加包头和/或填充比特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从第一装置接收信息可以理解为该信息的发源地是第一装置。例如,模块A从第一装置接收信息包括:模块A通过空口从第一装置接收该信息,可选的,模块A可以对该信息进行基带和/或中射频操作;或,模块B通过空口从第一装置接收该信息,并将该信息递交至模块A。其中,模块B将该信息递交至模块A,包括:将接收到的该信息透明地递交至模块A、将接收到的多个分段组合成该信息后递交至模块A、或从复用信息中提取出该信息后递交至模块A。可选地,模块B可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基带和/或中射频操作后发送该信息等。可选的,模块B接收到的该信息被封装在数据包中。可选的,该数据包包括包头和/或填充比特等。
上述模块B可以是一个模块,或者是依次耦合的多个模块,不予限制。例如,模块A是DU模块,模块B是RU模块;再例如,模块A是CU-CP模块,模块B是DU模块和RU模块。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现各网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根据前述图1A、图1B、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其他内容,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8,提供了一种装置1301的简化示意图。该装置1301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网元的功能,例如该网元可以是基站、终端、DU、CU、CU-CP、CU-UP或RU。该装置1301可以是该网元、或者是能够安装在该网元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该网元匹配使用的装置,不予限制,例如该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装置1301包括接口1303和处理器1302。可选的,处理器1302用于执行程序1305。处理器1302可以存储程序1305,或者从其他器件或其他设备(例如从存储器1304或者从第三方网站下载等)获取程序1305。可选的,装置1301包括存储器1304。存储器1304用于存储程序1306。程序1306可以是预先存储,也可以是后续加载。可选的,存储器1304还可以用于存储必要的数据。这些组件一起工作以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功能。
处理器1302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作为计算设备的组合。处理器1302可以分别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evice,DSPD),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门控逻辑、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电路、处理电路或其他合适的硬件、固件,和/或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处理器13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302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处理通信协议和通信数据。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软件程序,并处理软件程序中的数据。
接口1303可以包括用于使能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设备(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网元)通信的任何合适硬件或软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1303可以包括用于耦合有线连接的电线或耦合无线连接的无线接口的端子和/或引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1303可以包括发射器、接收器、接口和/或天线。该接口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任何可用的协议(例如3GPP标准协议)使能计算机设备(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网元)之间的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程序是指广泛意义上的软件。软件可以是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指令集、代码、代码段、软件模块、应用程序、软件应用程序等。该程序可以在处理器和/或计算机中运行,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功能和/或过程。
存储器1304可以存储在处理器1302执行软件时所需的必要数据。存储器1304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存储技术来实现。例如,存储器1304可以是处理器和/或计算机可以访问的任何可用存储介质。存储介质的非限制性示例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可移动介质、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介质、磁存储设备、闪存、寄存器、状态存储器、远程安装存储器、本地或远程存储器组件,或任何其他可以携带或存储软件、数据或信息并可由处理器/计算机访问的介质。
存储器1304和处理器1302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处理器1302可以从存储器1304读取信息,存储和/或写入存储器中的信息。存储器1304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302中。处理器1302和存储器1304可以设置在集成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集成电路可以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元或其他网络节点中。图中存储器1304为虚线是进一步标识存储器为可选地意思。
进一步的,该装置13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总线系统,其中,处理器1302、存储器1304、接口1303可以通过总线系统相连。
如图8所示,该装置1301可以为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以是需要被定位的设备,或该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比如第一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终端设备)或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第三装置为能够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设备或设备内部的芯片。比如第三装置可以为LMF(比如前述图2中的LMF)或该LMF内部的芯片(系统)。再比如,第三装置还可以为具备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的接入网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接入网设备)、该接入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终端设备(比如前述图1A、图1B或图2中的终端设备),或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系统)等。
在装置1301用于实现第一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302用于通过接口1303: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二信号,发送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其中,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第一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在装置1301用于实现第一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302,还用于通过接口1303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该装置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装置1301用于实现第三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302用于通过接口1303:获取关联度信息,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第一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来自第二装置;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处理器1302用于根据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在装置1301用于实现第三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302用于通过接口1303: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该装置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根据前述方法,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装置1401可以包括收发器1403和处理器1402。进一步的,该装置1401可以包括有存储器1404。图中存储器1404为虚线是进一步标识存储器为可选地意思。收发器1403,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处理器140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装置1401实现上述图3或图7的相关方案中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1403可以实现上述图8的接口1303所实现的方案,处理器1402可以实现上述图8的处理器1302所实现的方案,存储器1404可以实现上述图8的存储器1304所实现的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及相同构思,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1501可以为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第一装置或第三装置的相关描述参见前述图8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该装置1501包括处理单元1502和通信单元1503。进一步的,该装置1501可以包括有存储单元1504,也可以不包括存储单元1504。图中存储单元1504为虚线是进一步标识存储器为可选地意思。
在装置1501用于实现第一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502用于通过通信单元1503: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二信号,发送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其中,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第一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是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在装置1501用于实现第一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通过通信单元1503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该装置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装置1501用于实现第三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502用于通过通信单元1503:获取关联度信息,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第一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二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来自第二装置;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处理单元1502用于根据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在装置1501用于实现第三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502用于通过通信单元1503: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该装置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1501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503可以由上述图8的接口1303实现,处理单元1502可以由上述图8的处理器1302实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3或图7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3或图7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图3或图7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可选地,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图3或图7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装置。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表示:包括A;包括B;包括C;包括A和B;包括A和C;包括B和C;包括A、B和C。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34)

1.一种定位方法,应用于第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装置的第二信号;
发送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
其中,所述关联度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是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信息;或,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或,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所述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5.如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处理方式包括:时钟漂移补偿。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和/或,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
8.一种定位方法,应用于第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关联度信息,所述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装置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来自第二装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
10.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信息;或,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或,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所述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处理方式包括:时钟漂移补偿。
13.如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和/或,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
15.一种装置,所述装置为第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号,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装置的第二信号;发送第一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以及关联度信息;
其中,所述关联度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是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是基于所述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信息;或,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或,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所述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处理方式包括:时钟漂移补偿。
20.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和/或,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
22.一种装置,所述装置为第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获取关联度信息,所述关联度信息指示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的关联程度,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是第一装置基于第一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一装置基于第二信号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来自第二装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关联度信息用于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度信息确定第一装置的位置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资源标识不同。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二径的第二信道条件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所述第一径的第一信道条件的接近程度的信息;或,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经历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或,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和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序列未经历所述预设处理方式的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二径与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第一径为同一条径的概率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2-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处理方式包括:时钟漂移补偿。
27.如权利要求22-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测量结果的关联度信息的能力的信息包括: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上报多个测量结果对应的信号所途经的多个径的接近程度的信息;和/或,
指示所述第一装置具备对信号进行预设处理方式的能力的信息。
29.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
所述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令或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使得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0.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得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39191.5A 2022-10-28 2022-10-28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7956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9191.5A CN117956395A (zh) 2022-10-28 2022-10-28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CT/CN2023/123560 WO2024088052A1 (zh) 2022-10-28 2023-10-09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9191.5A CN117956395A (zh) 2022-10-28 2022-10-28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6395A true CN117956395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798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9191.5A Pending CN117956395A (zh) 2022-10-28 2022-10-28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6395A (zh)
WO (1) WO20240880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624A (zh) * 2019-07-16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160434A1 (en) * 2020-02-13 2021-08-1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positioning of a wireless device, a related wireless device and a related network node
BR112023005480A2 (pt) * 2020-10-05 2023-05-09 Qualcomm Inc Sinal de referência de posicionamento (prs) de múltiplas portas para estimação do ângulo de partida (aod) de downlink
CN114697903A (zh) * 2020-12-30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sl上的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828205A (zh) * 2021-01-18 2022-07-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8052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08914A1 (en) Positioning signal prioritization
CN116982360A (zh) 用于联合定位的定位参考信息测量
KR20230049625A (ko) 반복적인 신호 성능에 기반한 포지셔닝 기준 신호 조정
TW202135542A (zh) 多通訊埠測量回饋
KR20230087465A (ko) 계층적 ue 포지셔닝
CN115443620A (zh) Ue接收-发送时间差测量报告
JP2023528242A (ja) Srs送信遅延シフト報告
US20240178971A1 (en)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reporting
CN117280232A (zh) 发信号通知用于定位的定时误差群更新
CN116686323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240064644A (ko) 초점 섭동을 사용한 각도 관계 결정
CN117956395A (zh) 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095855A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KR102669986B1 (ko) 포지셔닝을 위한 신호 타이밍 에러 그룹 업데이트들
WO2023273681A1 (en)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server,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indoor positioning
WO2023206168A1 (zh)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71938B2 (en) Device positioning for multi-SIM user equipment
WO2024026684A1 (zh) 基于载波相位的定位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163404A (ko) 포지셔닝을 위한 기준 신호들에서의 타이밍 그룹 정보 임베딩
CN118102207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KR20240038719A (ko) 포지셔닝 신호들을 측정하기 위한 측정 갭들
CN116419156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6800391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939391A (zh) 相对定位方法及通信装置
JP2023541101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関連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