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52C - 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及同轴多极插头 - Google Patents

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及同轴多极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52C
CN1179452C CNB001359614A CN00135961A CN1179452C CN 1179452 C CN1179452 C CN 1179452C CN B001359614 A CNB001359614 A CN B001359614A CN 00135961 A CN00135961 A CN 00135961A CN 1179452 C CN1179452 C CN 11794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leeve
binding post
mentioned
resin
centre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59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9444A (zh
Inventor
茂治英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309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4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5/00Thre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多极插头,形成有树脂成型体,该树脂成型体的中心部位有中心孔,以供中心销嵌插在其中;在该中心孔的周围有通孔,接线端子片嵌插在其中;外周面上具有外套筒可与之相嵌合的嵌合面。将中心销、多个接线端子片和外套筒等部件嵌装到该树脂成型体的中心孔、通孔和嵌合面上,将那些部件组装成预固定状态,并在该状态下放入金属铸模中,由树脂材料模铸成型。

Description

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及同轴多极插头
本发明涉及对下述形态的单头插头或同轴多极插头的改进,即:用金属制成的轴杆状插头体的前端设有第1极,该极构成插头的内极;在插头体的周围沿轴向排列着第2~n极的各个金属环,这些极形成插头的外极。
下面,以三极同轴插头为例描述上述形态的同轴多极插头。如图1和图2所示,该插头中,由金属制成的头部1构成第1极,在该头部1的后端上设有从其轴芯部向后延伸出的金属中心销10;在该中心销10的外周上同轴地嵌插着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套筒2,该外套筒构成第2极;在该外套筒2和上述头部1之间嵌插着金属环3,该金属环构成第3极;外套筒2的内周面与中心销10的外周面之间嵌插着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套筒4,该套筒的直径比外套筒2的直径小,并与上述中心销10同轴,该套筒的前端与上述构成第3极的金属环3制成一体或连接为一体;而在构成第2极的上述外套筒2的后端上嵌合有连接螺纹S,该螺纹由树脂材料制成,用于与手捏相旋合;使上述部件保持预定的状态安置到金属铸模内,然后在其中注入用作绝缘材料的树脂材料P,利用树脂材料P将构成第1极的内极和接地极以及构成第3极的金属环3绝缘,与此同时,通过上述树脂材料P使上述部件连结成型为一体,组装成图1所示的三极同轴插头,将连接引线用的接线片1a、2a、3a按图2中点划线所示进行连接组装。通过在接线片1a、2a、3a上焊接引线而加以使用。
但是,上述形态的同轴多极插头,当增加极数时会产生如下问题。例如,在上述三极插头上再增加一极而组装成四极同轴插头时,除了要在中心销10和外套筒2之间嵌插一个中间套筒4以外,还必须在该中间套筒4与中心销10之间,或中间套筒4和外套筒2之间嵌插另一个中间套筒,并将它们的前端与构成第3极的金属环3、构成第4极的另加的金属环制成一体或连接成一体;这样,由于在中心销10的外周面与外套筒2之间存在两个双重嵌套的中间套筒,使得树脂材料P注入时的流通路径变窄,注入的树脂材料P的流动性变差,因而给用树脂材料模铸成型造成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如图5所示的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手段,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特愿平11-151392。即,如图3所示,在上述三极同轴多极插头中,与构成第3极的金属环3制成或连为一体的中间套筒4由周向上的多个分开的接线端子片4a、4b构成;如图4所示,这些接线端子片4a、4b同轴地配置在中心销10的周围,构成第3极的金属环3、构成第4极的金属环5和构成第n极(图中省略)的金属环(图中省略)等分别在上述接线端子片的各个前端一侧制成一体或连接为一体,而且,这些分开的中间套筒状的接线端子片4a、4b的后端一侧与引线的芯线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那些接线端子片4a、4b的位置如下:在中心销10的外周面和外套筒2的内周面之间,从前后方向看去,在周向上以预定间隔呈环状整齐排列,将这些部件保持上述状态地放入金属铸模中,并向该模具中注入树脂材料P,形成图5所示的同轴多极插头。
同轴多极插头存在着如下问题:为了增加极数,相对于配设在头部的后面与外套筒的前面之间的金属环,将外径小于外套筒内径的中间套筒同轴地嵌插在与头部的后端相连接的中心销的外周面与嵌插在该中心销的外周上的外套筒的内周面之间;以其作为与上述外套筒的前面与头部之间配设的金属环相连接的接线端子片,这样,增加极数要受到插头外径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中心销外径的制约,从而会由于外套筒和中心销之间嵌插有多重中间套筒而导致树脂材料的流通路径变得非常窄,从而使树脂材料模铸成型非常困难。
与为增加极数而设置的金属环相连接的接线端子片,以将中间套筒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形状形成,并围绕在中心销的周围,从前后方向看呈环状排列,以此来增加极数的方法实际上只能在中心销和外套筒之间安装一个中间套筒,而要增加到4极、5极、6极等所希望的极数,则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通过树脂材料压注形成模铸成型并不困难;但要将把中间套筒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接线端子片以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状态放入金属铸模内也很困难等。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方法产生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形成同轴多极插头的手段。为使树脂材料在压注时模铸成型更容易,采用如下方法增加极数:将与形成增加的极的金属环相连接的接线端子片制成将中间套筒在周向上的分割成多个的形状,并使其在前后方向上呈环状整齐排列,同时,呈将中间套筒在周向上进行分割的形状的多个接线端子片与中心销及外套筒一起以保持在各自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进行预固定后放置到金属铸模中。
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下述同轴多极插头,即:在与构成第1极的前端的头部的后端上有相连续的中心销的外周上同轴地嵌装着构成第2极的外套筒,在上述头部的后端面与该外套筒的前端面之间前后并列地设置着构成第3、第4…第n极的金属环,在上述中心销的外周面和外套筒的内周面之间有呈将同轴配置的中间套筒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形状形成的分别与这些金属环制成或连接成一体的连接端子片,从前后方向上看,上述接线端子片在周向上有间隔地呈环状排列在上述中心销和外套筒之间,并用树脂材料模铸成型这样一种同轴多极插头,先形成一种树脂成型体,该树脂成型体的中心部位开有一个用于嵌插中心销的中心孔,该中心孔周围有通孔,用于嵌插接线端子片,此外该树脂成型体的外周面上还具有外套筒可与之嵌合的嵌合面;在该树脂成型体的中心孔、通孔以及嵌合面处嵌装中心销、多个接线端子片以及外套筒等,将上述零部件组装成预固定状态,并在该状态下放置到金属铸模中,然后用树脂材料模铸成型。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同轴多极插头,该插头具有由树脂材料成型的树脂成型体,该树脂成型体具有:设在轴心部位的中心孔,用于嵌插与头部后端相连续的中心销;设在外周面上的嵌合面,外套筒可与其嵌合;在该嵌合面与中心孔之间的径向的中间部位具有通孔,用于将多个接线端子片分别嵌插其中,这些接线端子片与位于上述外套筒的前端面与头部的后端面之间的多个金属环相连接,从后面看去,所说通孔在周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呈环状整齐地排列,与上述头部相连续的中心销的后端、外套筒的内周面和多个接线端子片的后端嵌装在该树脂成型体上,将上述零部件组装成预固定状态,并在该状态下放置到金属铸模中,然后用树脂材料模铸形成型为同轴多极插头。
如上所述,用本发明的手段制造的同轴多极插头,在构成第1极的头部和构成第2极的外套筒之间,形成有分别与构成第3、第4...第n个外极的多个金属环相连的接线端子片,这些接线端子片呈将位于与头部相连续的中心销和外套筒的径向上的中间位置上的中间套筒,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形状形成,将上述接线端子片从前后方向上看按预定的间隔整齐地排列在中心销和外套筒之间,在该状态下放入金属铸模内进行模铸成型时,只要将那些接线端子片与和头部相连续的中心销以及外套筒等一同呈预固定状态组装在另外制成的树脂成型体上,以该树脂成型体为一个单位放入金属铸模中即可,因此,使得将各部件定位在金属铸模中的预定位置上的操作作业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放置的精确度也更高了。
图1是现有技术的3极同轴多极插头的局剖侧视图。
图2是图1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用本发明人的在先技术制成的4极同轴多极插头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图3的纵剖后视图。
图5是图3的侧视图。
图6是用本发明的方法组装而成型的4极同轴多极插头的侧视图。
图7是上述插头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上述插头的头部和中心销的局剖侧视图。
图9是上述插头的外套筒的纵剖侧视图。
图10是上述插头的外套筒的后视图。
图11是上述插头的外套筒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剖侧视图。
图12是上述插头的构成第3极的金属环和与其相连续的接线端子片的俯视图。
图13是上述插头的上述金属环及接线端子片的纵剖侧视图。
图14是上述金属环和接线端子片的主视图。
图15是上述金属环和接线端子片的后视图。
图16是上述金属环和接线端子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剖侧视图。
图17是上述中插头的构成第4极的金属环和与其相连续的接线端子片的俯视图。
图18是上述金属环及接线端子片的纵剖侧视图。
图19是上述金属环和接线端子片的主视图。
图20是上述金属环和接线端子片的后视图。
图21是上述金属环和接线端子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剖侧视图。
图22是上述中插头的树脂成型体的俯视图。
图23是上述插头的纵剖侧视图。
图24是上述插头的仰视图。
图25是上述插头的主视图。
图26是上述插头的后视图。
图27是上述插头的各部件组装在树脂成型体上并放置到金属铸模中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8是上述插头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9是上述插头在上述状态下向树脂成型体中加压注入树脂时的说明图。
图30是上述插头再组装第5极的实施例的纵剖侧视图。
图31是将图30中实施例放置到金属铸模中的状态下的纵剖侧视图。
图32是上述实施例的用树脂材料模铸成型后的纵剖侧视图。
图33是追加到上述实施例上作为第5极的外极的俯视图。
图34是上述外极局剖时的侧面图。
图35是上述外极的仰视图。
图36是上述外极的纵剖后视图。
图37是组装有上述外极的5极同轴多极插头的纵剖后视图。
本发明的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方法在如下方面与本发明申请人以前申请的在先技术相同,即:包括一个螺纹接头状头部,其后端侧与中心销制成一体或连为一体;同轴地嵌插在上述中心销外周上的外套筒;该外套筒的前面与上述头部的后面之间配设的多个金属环,同轴地嵌插在上述中心销的外周上,并呈前后并列排列;以及与所说金属环制成一体或连为一体的多个接线端子片,这些零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以占据预定位置的状态组装放置到金属铸模型腔中,通过金属铸模中设有的浇道加压注入熔融的树脂材料模铸成型为一体而组装成同轴多极插头。
然而,头部及与其相连的中心销、外套筒、多个金属环及与其制成一体或连为一体的多个接线端子片是在被组装到金属铸模中之前,与另外的用树脂材料制成的树脂成型体嵌合在一起,组装成预固定状态,并在该状态下与树脂成型体一同组装放置到金属铸模中去,然后在该状态下加压注入树脂材料,包括树脂成型体在内一同模铸成型。
作为用于上述用途的树脂成型体,外套筒通过内周面与之外周嵌合形成轴杆状,在中心部位具有与头部相连续的中心销的后端可嵌插的前后方向的中心孔在该中心孔和外周面之间的径向的中间部位处形成有多个前后方向的通孔,多个接线端子片的各自的后端侧分别嵌插在其中,以从前后方向看这些通孔在周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并呈环状整齐排列地用树脂材料预制成型。
与头部的后端相连续的中心销后端嵌插在该树脂成型体的中心孔中,分别与预先嵌插到上述中心销上的多个金属环相连的多个接线端子片的各个后端分别嵌插在通孔中,外套筒与外周面相嵌合,将上述零部件通过上述树脂成型体实现预固定,并在该组装状态下放置到金属铸模中。
此时,在该金属铸模下模内形成的模腔的内周面上,在所组装的同轴多极插头的规格尺寸允许的公差范围内,形成有可使在中心销外周前后并列地嵌插的多个金属环与之接合,从而使得那些金属环被定位在轴向的预定位置上的微小的台阶。
此外,金属铸模下模内形成的模腔的内周面上形成可与外套筒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凸缘部接合从而使该外套筒在轴向上得到定位的台阶。在该外套筒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部,该台阶部用于限定该外套筒嵌合到树脂成型体的外周上时的轴向嵌合深度。
将树脂成型体呈柱塞状嵌插到外套筒的内腔中时,在上述树脂成型体和上述外套筒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供加压注入的树脂材料流过的流通路径。通过在树脂成型体周面上沿轴向形成被切除部,便足以形成该流通路径。
作为设在树脂成型体上的通孔,为了防止在自该通孔穿出的接线端子片上焊接引线的芯线时选错极,采取了识别措施,即,这些通孔具有各不相同的断面形状,例如使其在周向上的宽度各不相同,并将嵌插到通孔中的接线端子片也制成后端仅与一个通孔相对应的形状。
此外,为了更容易识别从上述树脂成型体的通孔中突出来的接线端子片与前后并列的金属环中的哪一个相连接,在树脂成型体的从外套筒向后方突出的后端侧设置了作为基准的极性标记。
金属铸模上模的内周面这样形成,即当如前所述将已组装并预固定有各部件的树脂成型体放置到金属铸模的下模中,在该下模上将金属铸模的上模与之相对接拼合时,使得中心销、树脂成型体以及外套筒等的各后端与上模相接合,从而使上述各部件定位在轴向的预定位置上。
作为这样组装成型的同轴多极插头,当为了增加其极数而在头部和外套筒之间配设的金属环增加时,使分别与之制成一体或连为一体的接线端子片呈将中间套筒在周向上分割的形状形成,并与中心销和外套筒一同在预先成型的树脂成型体上组装为预固定状态,放入金属铸模中,再注入树脂材料模铸成型,因此使得放置到金属铸模内的操作变得更加容易,而且使得组装更加精确。
此外,当增加极数是通过在外套筒的外周上嵌装大直径的外极来实现时,则在将在树脂成型体上已组装好的各部件放入金属铸模进行模铸成型时,嵌合在该树脂成型体外周上的外套筒的外周侧上预先成型出以树脂材料成型的嵌合部,用于嵌装大直径的外极,在同轴多极插头模铸成型完成之后,再追加组装大直径的外极。
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与现有组装手段中作用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编号表示。
图6是采用本发明手段组装成型而成的4极同轴多极插头的侧视图,图7是上述插头的纵剖侧视图。图中1表示头部,充当第1极;10表示中心销,设在该头部1后端面的轴芯部,从该轴芯部向后突出;2表示外套筒,同轴地嵌插在该中心销10的外周上,充当第2极;3表示充当第3极的金属环,安装在上述外套筒2的前端和上述头部1的后端之间,并同轴地嵌插在中心销10的外周上;4a表示与上述金属环3相连接的接线端子片;5表示充当第4极的金属环,并列地排列在上述金属环3的后面;4b表示与上述构成第4极的金属环5相连接的接线端子片;6表示用来将上述头部1、中心销10、外套筒2、金属环3、5、接线端子片4a、4b等组装成预固定状态的树脂成型体,P表示树脂材料。
头部1用金属材料制成螺纹接头状,而在其轴芯部处形成有开口于后端面的嵌合孔11,如图8所示。金属材料制成的中心销10的前端部通过加压而嵌插在该嵌合孔11中,从而使得头部1与该中心销10连成一体。该头部1和中心销10也可用金属材料切削加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外套筒2由金属材料制成筒状,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其外周面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设有向外周延伸的凸缘20,外套筒2在该凸缘20的后半部分形成了大直径部21。当外套筒2嵌合到树脂成型体6的外周上时,通过该大直径部21来限制嵌合到该树脂成型体6上的深度。此外,在该大直径部21的外周面上还形成有多个在周向上连续的凹槽22、22。在大直径部21的内周面上还形成有用于限制与树脂成型体6相嵌合的深度的对接面23。
图11示出在外套筒2的外周上追加安装大直径筒状外极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外套筒2的外周面上没有凹槽22...,仅在周向上形成有连续的1个突条24。
如图12至图15所示,构成第3外极的金属环3,其周边的一部分向后延伸形成接线端子片4a,二者连为一体,该接线端子片4a后视时为圆弧状的板条形,如图15所示。
也可以如图16所示,该金属环3与接线端子片4a分别形成,在该金属环3的内周侧嵌装接线端子片4a的环状部40,从而使其与该接线端子片4a连为一体,而上述环状部40由接线片弯曲而成,设置在用弹性金属板制成的接线端子片4a的前端。
如图17至图20所示,构成第4个外极的金属环5与上述金属环3同样,也与截面弯曲成圆弧状的带状接线端子片4b连为一体,该接线端子片4b比与上述金属环3相连的接线端子片4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要短。
金属环5也可以如图21所示与接线端子片4b分别形成,该金属环5中嵌装接线端子片4b的环状部41,从而使其与该续端子片4b连为一体。上述环状部41设置在用弹性金属板制成的接线端子片4b的前端。
如图23至图26所示,树脂成型体6的前半部分形成了轴状的大直径部6a,该大直径部6a插入到外套筒2的内腔中,形成柱塞状嵌合,其左右两侧如图25和26所示,均切成平面,当其嵌装到外套筒2内时,该被切除部就形成了树脂材料流动的流通路径Z。
树脂成型体6的后半部分,以上述前半部分大直径部6a的两侧面上形成的切除面为外切线的小直径部6b向后方长长地突出,其上下两面上分别形成有浅凹槽60、61,用于使上述接线端子片4a、4b的后端分别嵌入其中。此外,在左右侧面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还设有一个凹槽状的极性标识62,用于识别上述接线端子片4a、4b极性。
树脂成型体6的前端还形成有比上述小直径部6b直径更小的轴部6c,该轴部6c可从大直径部6a向前方突出一个较短的距离。
63是设在树脂成型体6的轴芯部位的中心孔,从前端的小直径轴部6c起贯通至大直径部6a和小直径部6b。
64、65为树脂成型体6上的通孔,这些通孔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大直径部6a,与上述小直径部6b的上下两面上的凹槽60、61的位置相对应,其中分别嵌插有上述接线端子片4a、4b的各个后端;这些通孔的底面与上述凹槽60、61的底面相连续。并且,如图26所示,通孔64、65的断面仿照上述接线端子片4a、4b的断面形状也制成圆弧状,而且,通孔64、65的周向宽度也制作得各不相同,以便只能使与其相对应的接线端子片4a或者4b插入其中。
当大直径部6a的前端上形成有接合面66,成外套筒2嵌装到外周上时,其该接合面与外套筒2大直径部21的内周面的前端形成的接合面23相对接。
下面,图27为在上述树脂成型体6上组装各部件成预固定状态并安置在金属铸模W内时的剖视图,所说各部件包括:与头部1相连的中心销10、外套筒2、金属环3及与其相连的接线端子片4a、金属环5及与其相连的接线端子片4b。  该图中w是金属铸模W的下模,y是该金属铸模W的上模。
在下模w的型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台阶a和台阶b,这两个台阶均在被组装同轴多极插头的尺寸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之内,且分别位于与金属环3和金属环5各自的前端缘相对应的位置上。接线端子片4a、4b分别嵌插到树脂成型体6的通孔64、65中,从而使其径向位置得到限制,与上述接线端子片4a、4b相连接的金属环3和金属环5的轴向位置则通过上述金属环3和金属环5分别与台阶a和台阶b相接合而限定在预定的位置上。
此外,外套筒2嵌合在树脂成型体6的外周上,并通过其前端侧的凸缘20与下模w的内周面上的台阶部c相接合以及其后端侧与上模y的内面相接合而位于预定位置上。
中心销10及与其相连的头部1嵌合在树脂成型体6的中心孔63中,并通过其前后两端与下模w的型腔和上模y的型腔的内周面相接合而将其限定在预定位置。
如图28所示,该接线端子片4a、4b的各自的后端部分也可延伸至树脂成型体6的后端部分,通过与上模y的型腔内周面相接合来限定其轴向位置。
因此,如图29所示,将树脂材料P加压注入金属铸模W中时,树脂材料P通过树脂成型体6左右两侧形成的流通路径z注入金属铸模的各部分中,成型组装成图7中所示的4极同轴多极插头。
图30示出另一个实施例,该例为在上述4极同轴多极插头上再增加一极而组装成的同轴多极插头,即,在上述4极同轴多极插头的外套筒2的外周上又嵌装了预制的大直径套筒状外极7,使得极数增加了1极。
如前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在将点固在树脂成型体6上的各部件在该状态下安置在金属铸模W内时,该金属铸模W下模w的型腔内周面上形成有型腔cv,以便用树脂材料P成型出嵌合部8,该嵌合部8用于嵌装另外制成的大直径筒状外极7。由此,当将点固着各部件的树脂成型体6放置到金属铸模中去,并加压注入树脂材料P而模铸成型为同轴多极插头时,由树脂材料P在其外套筒2的外周面上形成了上述大直径的筒状外极7与之相嵌合的嵌合部8,如图32所示。模铸成型完成之后,将上述大直径外极7嵌合到已成型的嵌合部8上,形成追加的第5极,由此组装完成上述图30中的同轴多极插头。
模铸成型之后,嵌装到外套筒2外周侧上的上述大直径外极7由金属板冲裁成预定板条状,再将其弯曲成圆筒状,该外极7的后端侧,在外极7嵌插在上述外套筒2外周侧所成型的嵌合部8的外周上的状态下,通过向嵌合部8上的凹部80、80弯曲而形成一对弯曲片70、70,从而可将外极7铆接到嵌合部8上。
由此,同轴多极插头模铸成型以后,再将另外制成的外极7嵌装到其上而制成如上述图30所示的极数增加一极的同轴多极插头。

Claims (4)

1.一种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下述同轴多极插头,即:在与构成第1极的头部后端相连续的中心销的外周上同轴地嵌装着外套筒,以构成第2极,在头部的后端面和外套筒的前端面之间,前后并列地安装着构成第3、第4...第n极的金属环,在上述中心销的外周面与外套筒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呈将同轴地安装着的中间套筒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形状形成的接线端子片,这些接线端子片分别与上述金属环制成一体或连为一体,从前后方向看,这些接线端子片在周向上有间隔地呈环状排列在上述中心销和外套筒之间,用树脂材料模铸成型这样一种同轴多极插头,先形成树脂成型体,该树脂成型体具有:设在中心部位的中心孔,其中心孔中可嵌插中心销,围绕着该中心孔设置的通孔,其中可嵌插接线端子片,设在外周面上的嵌合面,外套筒可嵌合在该嵌合面上;在该树脂成型体的中心孔、通孔中以及嵌合面上嵌装中心销、多个接线端子片和外套筒等部件,将这些部件组装成预固定状态,并在该状态下放置到金属铸模中,用树脂材料模铸成型。
2.一种同轴多极插头,其特征在于:具有用树脂材料成型的树脂成型体,作为该成型体,其轴心部具有中心孔,用于嵌插与构成多极插头第1极的头部后端相连续的中心销,构成第1极的头部后端相连续的中心销的外周面上同轴地嵌装着外套筒,形成有该外套筒相嵌合的嵌合面,在该嵌合面与中心孔之间的径向的中间位置上形成有一些通孔,从背面所视为这些通孔在周向上按预定的间隔呈环状整齐地排列,它们用于分别嵌插与位于上述外套筒的前端面和头部的后端面之间的多个金属环相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片,该接线端子片是在与上述头部相连续的中心销的外周面与外套筒内周面之间的同轴地安装着的中间套筒在周向上分割成多个的形状而形成的,多个接线端子片的后端嵌装在该树脂成型体上,将它们组装成预固定状态,并在该状态下放置到金属铸模中去,再用树脂材料模铸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多极插头,其特征在于:设在树脂成型体径向上的中间部位的嵌插接线端子片的通孔其断面形状各不相同,而嵌插到其中的接线端子片的形状分别与其相应通孔的形状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头部相连续的中心销、外套筒和与金属环相连接的接线端子片等呈预固定状态组装到树脂成型体上,并放入金属铸模中,注入树脂材料模铸成型为一体时,在外套筒的外周侧用树脂材料成型出嵌装另外制成的筒状外极的嵌合部。
CNB001359614A 2000-02-18 2000-12-19 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及同轴多极插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4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1683/2000 2000-02-18
JP2000041683A JP3569658B2 (ja) 2000-02-18 2000-02-18 同軸多極プラグの組立成形方法および同軸多極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9444A CN1309444A (zh) 2001-08-22
CN1179452C true CN1179452C (zh) 2004-12-08

Family

ID=1856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596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452C (zh) 2000-02-18 2000-12-19 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及同轴多极插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439933B1 (zh)
JP (1) JP3569658B2 (zh)
CN (1) CN1179452C (zh)
FI (1) FI2000135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562C (zh) * 2005-05-18 2009-01-14 莫列斯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8028503A (zh) * 2016-06-16 2018-05-11 日本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多极插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10994B (de) * 2001-08-24 2003-09-25 Akg Acoustics Gmbh Stecker
DE20118958U1 (de) 2001-11-21 2002-03-28 Harting Automotive Gmbh & Co Steckerteil für einen Koaxialstecker
TW583792B (en) * 2002-12-25 2004-04-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253216B (en) * 2005-04-21 2006-04-11 Molex Taiwan Ltd Combination of the plug and socket electric connector
TWI415347B (zh) * 2005-09-08 2013-11-11 Apple Inc 小型插塞及用於裝配其之方法
US7950967B2 (en) * 2008-01-18 2011-05-31 Apple Inc. Low profile plugs
TWM300910U (en) * 2006-06-02 2006-11-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Socket connector
JP2008066175A (ja) * 2006-09-08 2008-03-21 Sony Corp プラグ
JP5151100B2 (ja) * 2006-09-08 2013-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ラグ、音声入出力装置及びノイズキャンセルシステム
CN101212109A (zh) * 2006-12-29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插头
CN101212107A (zh) * 2006-12-29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插头
CN101212108A (zh) * 2006-12-29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插头
DE102007006089A1 (de) * 2007-02-07 2008-08-14 Biotronik Crm Patent Ag Elektrodenleitung und Anschlussstück für einen implantierbaren Herzstimulator
JP4134247B1 (ja) 2007-06-20 2008-08-20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多極ジャック及び多極プラグ
US20100279553A1 (en) * 2007-12-06 2010-11-04 Ex Company Limited Multiconductor Jack and Multiconductor Plug
DE102007060349B3 (de) * 2007-12-14 2009-09-10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Audio-Steck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1599605B (zh) * 2008-06-04 2012-05-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端子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US7670192B2 (en) * 2008-06-06 2010-03-0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Audio plug
US7614918B1 (en) * 2008-06-06 2009-11-10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0049838A (ja) * 2008-08-19 2010-03-04 Excel Denshi:Kk 多極単頭プラグ
US7927151B2 (en) * 2009-06-05 2011-04-19 Apple Inc. Audio plug with core structural member
US7901247B2 (en) * 2009-06-10 2011-03-08 Kemlon Products & Development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sensors for use in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oil and gas wells
CN101997246B (zh) * 2009-08-19 2014-01-15 青岛茂治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JP5083636B2 (ja) * 2009-12-08 2012-11-28 Smk株式会社 プラグ
US8655006B2 (en) 2010-01-25 2014-02-18 Apple Inc. Multi-segment cable structures
US8556664B2 (en) * 2010-04-20 2013-10-15 Apple Inc. Plug assembly with core structural member
SE534960C2 (sv) * 2010-04-30 2012-02-28 St Jude Medical Systems Ab En långsträckt hankontakt för en medicinsk anordning samt metod för att tillverka nämnda hankontakt
US8831267B2 (en) 2011-07-05 2014-09-09 William R. Annacone Audio jack system
JP6288708B2 (ja) * 2013-05-08 2018-03-07 株式会社日の出光機製作所 フォーン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US9774152B2 (en) 2014-02-24 2017-09-26 Oleg Los Forward and backward compatible 5 pole audio plug and jack system
KR102291026B1 (ko) * 2015-02-26 2021-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변 플러그 및 이를 구비한 오디오 컨넥터
CN104733891B (zh) * 2015-03-16 2018-09-25 东莞富饶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六级插头
US10334880B2 (en) * 2016-03-25 2019-07-02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including connector comprising extension and recepta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7369A (en) * 1951-12-06 1953-10-27 Jr John J Ziemianin Switchboard plug
GB1291229A (en) * 1968-12-09 1972-10-04 Rendar Instr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5290179A (en) * 1991-08-23 1994-03-01 Neutrik Aktiengesellschaft Jack plug
US5820416A (en) * 1996-01-04 1998-10-13 Carmichael; Alan L. Multiple contact wet connector
JP3110335B2 (ja) 1997-01-08 2000-11-20 英朗 茂治 カープラグ
US6126465A (en) * 1999-01-25 2000-10-03 Franks, Jr.; George J.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dual purpose jack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2562C (zh) * 2005-05-18 2009-01-14 莫列斯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8028503A (zh) * 2016-06-16 2018-05-11 日本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多极插头
CN108028503B (zh) * 2016-06-16 2019-09-03 日本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多极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569658B2 (ja) 2004-09-22
US6439933B1 (en) 2002-08-27
JP2001230031A (ja) 2001-08-24
CN1309444A (zh) 2001-08-22
FI20001353A0 (fi) 2000-06-06
FI20001353A (fi) 200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9452C (zh) 同轴多极插头的组装成型方法及同轴多极插头
US5898989A (en) Planar carbon segment commutator
CN1091967C (zh) 电动机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020C (zh) 树脂模制插件产品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的产品
US9742130B2 (en) Lead connector with distal frame
CN1741347A (zh) 电机定子
CN1146647A (zh) 多极插头
US5124609A (en) Commu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4811472A (en) Method of making a steering wheel
CN111619653A (zh) 汽车转向机用蜗轮及其制造方法
JP4314523B2 (ja) 合成樹脂製ギヤの製造方法
DE10152722A1 (de) Magnetgenerato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nd Harzgussformanordnung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CN104285313B (zh) 用于蓄电池的连接极,蓄电池壳体和用于制造连接极的机器
CN1078842C (zh) 注塑成型用模具
CN1146648A (zh) 多极插孔
JP3361014B2 (ja) 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3317683B2 (ja) 同軸多極プラグおよび同軸多極プラグの組立て成形方法
CN210101901U (zh) 一种自行车用头管型材
JP3689618B2 (ja) 同軸多極プラグ
JPS5840904B2 (ja) 回転軸にスリツプリングを結合する方法
JP2001145307A (ja) 整流子の製造方法
JPS63194839A (ja) 一体ろう模型の製造方法
CN105098558B (zh) 碳刷架制造方法
CN218880646U (zh) 一种具有双重锁扣连接结构的路锥
CN216134334U (zh) 用于极爪式电机的骨架组件和极爪式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56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