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5066A -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45066A
CN117945066A CN202311797517.3A CN202311797517A CN117945066A CN 117945066 A CN117945066 A CN 117945066A CN 202311797517 A CN202311797517 A CN 202311797517A CN 117945066 A CN117945066 A CN 117945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belt conveyor
sleeve
bear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975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蹇华
曾宗义
向何
聂高升
卿志明
施松展
龙高翔
马建良
马克
吕小君
吴博
梁鑑淼
孙万权
袁伟斌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975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450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45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450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该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包括托辊结构,所述托辊结构设置于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所述管带机本体的底部,所述托辊结构与其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尺寸,从托辊结构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变大,以使所述托辊结构的外周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管带机本体的周向外壁接触;本发明的托辊结构具有弧形面,该弧形面与管带机本体的周向外壁接触,从而有效增大与管带机本体的接触和包裹面积,有效防止管带机本体跑偏,不仅可以确保管带机本体的正常送料作业,而且还可以延长管带机本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管状带式输送机(如下简称管带机)是一种兼有管道输送和带式输送的新型输送机,主要用于输送煤炭、矿石、粮食、水泥、混凝土等各种块料与粉状物料。
管状带式输送机主要包括管带机本体以及设置于管带机本体侧面的平托辊,该平托辊为圆柱体结构,用于对管带机本体进行支撑。
但是由于管带机在安装时存在偏差问题、运输物料的种类以及平托辊磨损后没有及时更换等因素,都会导致管带机本体跑偏,从而影响到正常的送料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防止管带机本体跑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包括托辊结构,所述托辊结构设置于所述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管带机本体的底部,所述托辊结构与其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尺寸,从托辊结构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变大,以使所述托辊结构的外周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用于与所述管带机本体的周向外壁接触。
可选地,所述托辊结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转轴和两个托辊组件,两个所述托辊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转轴23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托辊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外,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周面为所述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托辊组件包括轴承和轴承座,所述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且与所述转轴过盈配合,所述轴承座套设于所述轴承外,且与所述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轴承座外。
可选地,所述托辊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排列并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与所述轴承的轴向两端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盘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密封槽结构和第一插接结构,所述密封槽结构与所述轴承的轴向端部连接,所述密封盘包括第一套管部和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部外,所述第一套管部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第二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适配插接;所述第三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部且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远离第二密封圈的端面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外挡圈,所述外挡圈包括第二套管部和第一环形部,所述第一环形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部外,所述第二套管部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第一套管部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二套管部和所述第一环形部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部与所述第三密封圈远离所述密封盘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挡圈还包括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外,所述第二环形部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连接处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剖面为V型结构,所述第三密封圈处于所述V型结构内;所述第二环形部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端部内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轴承座包括座本体和环形密封部,所述座本体套设于所述轴承外,所述座本体的沿轴向的一端部向远离所述转轴的方向折弯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形密封部,所述环形密封部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托辊组件还包括轴向限位结构,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挡板和卡簧,所述挡板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且处于所述密封结构沿轴向的一端,所述卡簧套设于所述转轴外且与所述挡板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纠偏装置主要包括托辊结构,通过在管带机本体的底部安装托辊结构,当管带机本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偏移时,由于托辊结构与其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尺寸从托辊结构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变大,以使得托辊结构的外周面为内凹的具有弧形面,该弧形面用于与管带机本体的周向外壁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增大与管带机本体的接触和包裹面积,有效防止管带机本体跑偏,不仅可以确保管带机本体的正常送料作业,而且还可以延长管带机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管带机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
由此,由于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故管状带式输送机至少具有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带机本体;2-托辊结构;21-第一套筒;211-弧形面;22-第二套筒;23-转轴;24-托辊组件;241-轴承;242-轴承座;2421-座本体;2422-环形密封部;243-第一密封圈;244-第二密封圈;2441-密封槽结构;2442-第一插接结构;245-密封盘;2451-第一套管部;2452-第二插接结构;246-第三密封圈;247-外挡圈;2471-第二套管部;2472-第一环形部;2473-第二环形部;248-轴向限位结构;2481-挡板;2482-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Z中,X轴正向代表的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包括托辊结构2,所述托辊结构2设置于所述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管带机本体1的底部,所述托辊结构2与其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尺寸,从所述托辊结构2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变大,以使所述托辊结构2的外周面为内凹的弧形面211,所述弧形面211与所述管带机本体1的周向外壁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管带机本体1的底部具有向下弯曲的弧面,而托辊结构2具有弧形面211,且两者的弧度相匹配,当托辊结构2安装于管带机本体1的底部时,托辊结构2的弧形面211与管带机本体1的底部接触,从而可以通过托辊结构2的弧形面对管带机本体1所处的位置进行限位,以有效防止管带机本体1跑偏,以可靠、快捷地解决管带机本体1的扭管问题。
其中,托辊结构2与其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尺寸是指托辊结构2在自身径向上的截面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的纠偏装置主要包括托辊结构2,通过在管带机本体1的底部安装托辊结构2,当管带机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偏移时,由于托辊结构2沿自身径向的剖面从托辊结构2的中部向端部的尺寸逐渐变大,以使得托辊结构2具有弧形面211,该弧形面211与管带机本体1的周向外壁接触连接,从而有效增大与管带机本体1的接触和包裹面积,有效防止管带机本体1跑偏,不仅可以确保管带机本体1的正常送料作业,而且还可以延长管带机本体1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托辊结构2包括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转轴23和两个托辊组件24,两个所述托辊组件24套设于所述转轴23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套筒22套设于所述转轴23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托辊组件24连接,所述第一套筒21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22外,所述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为所述弧形面211。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为对图2中的托辊结构2沿XZ所在平面进行剖面以形成的剖面图,第一套筒21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不仅可以满足对管带机本体1的纠偏目的,而且还可以减少管带机本体1在跑偏时的硬挤压力。结合图3所示,第一套筒21沿自身径向的剖面,从所述第一套筒21的中部向端部的尺寸逐渐变大,所述第一套筒21具有弧形面211,从而通过第一套筒21从下方对管带机本体1进行支撑。其中,第一套筒21沿自身径向的截面是指第一套筒21在图3中坐标系的XZ所在平面上的截面。
两个托辊组件24间隔分布且套设于转轴23的轴向两端,当所述第二套筒22套设于两个所述托辊组件24外时,两个托辊组件24用于对第二套筒22进行支撑,换言之,第二套筒22通过两个托辊组件24套设安装于转轴23外;其中,转轴23的轴向与图3中X轴方向平行。第二套筒22可以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托辊组件24包括轴承241和轴承座242,所述轴承241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与所述转轴23过盈配合,所述轴承座242套设于所述轴承241外,且与所述轴承241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套筒22套设于所述轴承座242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套筒22套设于两个托辊组件24中所述轴承座242外,故两个轴承座242可以从转轴23的轴向两端对第二套筒22进行支撑;由于所述轴承241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以及所述轴承座242套设于所述轴承241外,且与所述轴承241的外圈连接,从而使得第二套筒22可以通过轴承座242和轴承241绕转轴23进行转动,当第一套筒21与管带机本体1连接的部位出现磨损或变形时,可通过操作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和托辊组件24相对转轴23进行转动,以改变第一套筒21与管带机本体1的接触位置,从而进一步延长托辊结构2的使用寿命。
该轴承241可以为滚珠轴承24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托辊组件2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242内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243和第二密封圈244,所述第一密封圈24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244沿所述转轴23的轴向排列并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24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244分别与所述轴承241的轴向两端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密封结构至少用于对轴承241进行密封,以防止轴承241内的油脂溢出和外界粉尘进入轴承241内;其中,第一密封圈243和第二密封圈244沿转轴23的轴向间隔排列,并套设于轴承241外,由于第一密封圈243和第二密封圈244分别与所述轴承241的轴向两端密封连接,例如第一密封圈243可处于轴承241的内侧,以防止轴承241内的油脂向转轴23的中部方向溢出,以及防止转轴23中部的灰尘进入该轴承241内;而第二密封圈244可处于轴承241的外侧,以防止轴承241内的油脂向转轴23的端部方向溢出,以及防止转轴23端部的灰尘进入该轴承241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盘245和第三密封圈246,所述第二密封圈244包括沿所述转轴23的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密封槽结构2441和第一插接结构2442,所述密封槽结构2441与所述轴承241的轴向端部连接,所述密封盘245包括第一套管部2451和第二插接结构2452,所述第二插接结构2452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外,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所述第二插接结构2452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442适配插接;所述第三密封圈246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且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2452远离第二密封圈244的端面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槽结构2441和第一插接结构244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密封圈244的强度,以相应地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第二密封圈244的密封槽结构2441与轴承241的轴向端部例如外端密封连接,从而通过增大与轴承241的轴向端部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对轴承241的密封效果;密封盘245的第一套管部245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从而通过增大与转轴23的套接的轴向长度和面积,相应地提高安装于转轴23上的稳定性;而密封盘245的第二插接结构2452与第二密封圈244的第一插接结构2442适配插接,从而不仅提高密封盘245与第二密封圈244的连接牢固性,而且还可以从第二密封圈244的外侧(远离轴承241的一侧)对第二密封圈244进行轴向限位,以防止第二密封圈244脱离轴承241,相应地延长整个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
其中,结合图6所示,第二密封圈244中的第二插接结构2452为套设于转轴23外,且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环结构;而密封盘245的第二插接结构2452为套设于第一套管部2451外,且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圆环结构,且第一插接结构2442与第二插接结构2452相对设置。
由于所述第三密封圈246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外,从而通过第三密封圈246不仅可以密封盘245压紧于转轴23上,以防止密封盘245产生轴向位移以及径向晃动,而且与密封盘245配合,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轴承241的密封效果,防止轴承241内的油脂向转轴23的端部方向溢出和外界粉尘进入轴承241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外挡圈247,所述外挡圈247包括第二套管部2471和第一环形部2472,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外,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和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与所述第三密封圈246远离所述密封盘245的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套管部2471和第一环形部247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提高外挡圈247的强度,相应地延长外挡圈247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从而使得外挡圈247通过第二套管部2471安装于转轴23上;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和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之间,换言之,第一套管部2451的部分将外挡圈247的第二套管部2471压紧于转轴23外,不仅防止外挡圈247产生轴向位移,而且还可以避免外挡圈247产生径向晃动;另外,由于外挡圈247的第一环形部2472与所述第三密封圈246远离所述密封盘245的一端连接,可与第三密封圈246相抵,从而还可以起到对第三密封圈246的固定作用,以防止第三密封圈246产生轴向位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7所示,所述外挡圈247还包括第二环形部2473,所述第二环形部2473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外,所述第二环形部2473与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的连接处沿所述转轴23的径向剖面为V型结构,所述第三密封圈246处于所述V型结构内;所述第二环形部2473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圈244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442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环形部2473、第一环形部2472和第二套管部247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以提高外挡圈247的机械强度,相应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中,第二环形部2473的直径大于第一环形部2472的直径。由于所述第三密封圈246处于第二环形部2473与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之间的所述V型结构内,从而使得第三密封圈246可在第二环形部2473与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余地,以防止第二环形部2473始终与第三密封圈246抵接而减弱第三密封圈246的弹性,使得第三密封圈246在保证对轴承241的密封效果的基础上,始终保持一定的弹性效果,相应地延长第三密封圈246的使用寿命;在第二密封圈244的第一插接结构2442的端部(即远离轴承241的一端)开设环形槽,外挡圈247中第二环形部2473的端部套设于该环形槽内,从而不仅加强第二密封圈244与轴承座242之间的密封性,而且还可以从外侧对第二密封圈244进行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以有效提高对第二密封圈244的定位效果,保证第二密封圈244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套筒22的内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轴承座242包括座本体2421和环形密封部2422,所述座本体2421套设于所述轴承241外,所述座本体2421的沿轴向的一端部向远离转轴23的方向折弯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形密封部2422,所述环形密封部2422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座本体2421和环形密封部242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增加轴承座242的机械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座本体2421套设于轴承241外,由于座本体2421的轴向长度较长,使得座本体2421同时还可套设于第一密封圈243、第二密封圈244、第三密封圈246和外挡圈247的外部,在座本体2421的轴向端部向远离转轴23的方向(或轴承241或转轴23的径向端部)方向折弯延伸以形成环形密封部2422,可在第二套筒22的轴向端部内壁设有环形凹槽,可以使得环形密封部2422的径向端部卡入环形凹槽内,从而使得该轴承座242不仅对托辊组件24进行封装,以起到对托辊组件24的保护作用,而且第二套筒22还可以起到对轴承座242的径向限位作用,以防止轴承座242产生径向晃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托辊组件24还包括轴向限位结构248,所述轴向限位结构248包括挡板2481和卡簧2482,所述挡板248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处于所述密封结构沿轴向的一端,所述卡簧2482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与所述挡板2481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挡板2481的中心部位开设圆孔,以便于挡板2481可套设于转轴23外,挡板2481处于密封结构沿轴向的一端,从而可以从外侧对密封结构进行轴向限位,且该挡板2481可与轴承241套配合,将密封结构中的其他密封圈以及轴承241进行封装固定,以有效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轴承241内。在转轴23的端部开设有卡槽,卡簧2482可套设于转轴23外的卡槽处,有效防止卡簧2482在转轴23外产生轴向位移,以提高对卡簧2482的安装稳定性,而卡簧2482与挡板2481抵接,以通过挡板2481将密封结构固定于轴承241套内,从而实现托辊组件24的稳定安装。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管带机本体1以及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管带机本体1的周向可设置平托辊,该平托辊用于对管带机本体1进行支撑,而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与处于管带机本体1底部的平托辊沿管带机本体1的轴向间隔分布,从而使得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可以对管带机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跑偏时进行纠偏,进而确保管带机本体1的正常工作。其中,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还包括连接架,托辊结构2可通过连接架安装于管带机本体的底部。
管状带式输送机具有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辊结构(2),所述托辊结构(2)设置于所述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管带机本体(1)的底部,所述托辊结构(2)与其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尺寸从所述托辊结构(2)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变大,以使所述托辊结构(2)的外周面为内凹的弧形面(211),所述弧形面(211)用于与所述管带机本体(1)的周向外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结构(2)包括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转轴(23)和两个托辊组件(24),两个所述托辊组件(24)套设于所述转轴(23)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二套筒(22)套设于所述转轴(23)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托辊组件(24)连接,所述第一套筒(21)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22)外,所述第一套筒(21)的外周面为所述弧形面(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件(24)包括轴承(241)和轴承座(242),所述轴承(241)的内圈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与所述转轴(23)过盈配合,所述轴承座(242)套设于所述轴承(241)外,且与所述轴承(241)的外圈连接;所述第二套筒(22)套设于所述轴承座(242)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件(2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承座(242)内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243)和第二密封圈(244),所述第一密封圈(24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244)沿所述转轴(23)的轴向排列并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所述第一密封圈(24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244)分别与所述轴承(241)的轴向两端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密封盘(245)和第三密封圈(246),所述第二密封圈(244)包括沿所述转轴(23)的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密封槽结构(2441)和第一插接结构(2442),所述密封槽结构(2441)与所述轴承(241)的轴向端部连接,所述密封盘(245)包括第一套管部(2451)和第二插接结构(2452),所述第二插接结构(2452)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外,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所述第二插接结构(2452)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442)适配插接;所述第三密封圈(246)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且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2452)远离第二密封圈(244)的端面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外挡圈(247),所述外挡圈(247)包括第二套管部(2471)和第一环形部(2472),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外,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所述第一套管部(2451)的部分处于所述第二套管部(2471)和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与所述第三密封圈(246)远离所述密封盘(245)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圈(247)还包括第二环形部(2473),所述第二环形部(2473)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外,所述第二环形部(2473)与所述第一环形部(2472)的连接处沿所述转轴(23)的径向剖面为V型结构,所述第三密封圈(246)处于所述V型结构内;所述第二环形部(2473)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圈(244)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442)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22)的内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轴承座(242)包括座本体(2421)和环形密封部(2422),所述座本体(2421)套设于所述轴承(241)外,所述座本体(2421)的沿轴向的一端部向远离所述转轴(23)的方向折弯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形密封部(2422),所述环形密封部(2422)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组件(24)还包括轴向限位结构(248),所述轴向限位结构(248)包括挡板(2481)和卡簧(2482),所述挡板(2481)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处于所述密封结构沿轴向的一端,所述卡簧(2482)套设于所述转轴(23)外且与所述挡板(2481)抵接。
10.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带机本体(1)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
CN202311797517.3A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Pending CN1179450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7517.3A CN117945066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7517.3A CN117945066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45066A true CN117945066A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0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97517.3A Pending CN117945066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50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6381B (zh) 真空吸盘
US7276828B2 (en)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CN107339322B (zh) 密封型推力球轴承
CN102734321A (zh) 弹簧垫圈以及包括弹簧垫圈的轴承座
CN102413676A (zh) 农用的密封式轮毂轴承组件
KR20120010786A (ko) 컨베이어용 롤러
CN117945066A (zh)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纠偏装置及管状带式输送机
CN104565021A (zh) 圆锥滚子轴承
JP2011037576A (ja) テーパ状スリーブ、並びに、搬送用ローラ
CN219362303U (zh) 一种高密封输送带托辊
JPWO2019194219A1 (ja) 密封装置
CN101720290A (zh) 套管组件
CN103787035A (zh) 一种螺旋输送器中间轴承装置
CN215796588U (zh) 一种多级缓冲仿形高分子托辊
CN216835735U (zh) 一种输送线滚轮接地除静电装置
CN2889976Y (zh) 输送机上调心托辊
CN106030168A (zh) 动态密封件
CN210084189U (zh) 新型自调偏托辊
CN206754152U (zh) 双列调心滚子轴承及其保持架
US9121445B2 (en) Bearing device for screw conveyor shafts
CN215556736U (zh) 一种梳形托辊及带式输送机
CN217002744U (zh) 高速轴连轴承
CN214988255U (zh) 一种托辊密封装置
CN214699201U (zh) 一种双向端面密封装置
CN216444358U (zh) 一种皮带机防跑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