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41663A - 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 Google Patents
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41663A CN117941663A CN202311437872.XA CN202311437872A CN117941663A CN 117941663 A CN117941663 A CN 117941663A CN 202311437872 A CN202311437872 A CN 202311437872A CN 117941663 A CN117941663 A CN 117941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aging
- shaft
- reel
- spool
- dr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56 stainless ste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78—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with unwinding indicators, e.g. a bell or a flashing ligh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抑制由于卡合部件的移动而止动轮偏离或破损。提供一种卷筒发声机构,构成为,具备:旋转部件(71),与卷筒(3)一起旋转,在外周面上沿着周向形成有凹凸部(71a);卡合部件(72),相对于摆动轴(75)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与旋转部件(71)的凹凸部(71a)弹性地卡合;施力部件(73),将卡合部件(72)向规定的摆动位置施力;以及限制部件(74),限制卡合部件(72)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中,作为在卷筒的旋转时发声的卷筒发声机构,已知以下结构的卷筒发声机构,即具备:环状的旋转部件,与卷筒一起旋转,在外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凹凸部;发声爪(卡合部件),相对于摆动轴能够摆动地被支承,通过与旋转部件的凹凸部弹性地卡合而发声;施力部件,将发声爪向规定的摆动位置施力;以及止动轮,限制卡合部件向前述摆动轴的轴向的拔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果增大施力部件的施力,则发声爪的乱动(晃动)变大,推压该发声爪的止动轮的负荷也变大,有止动轮偏离、破损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卡合部件的移动而止动轮偏离、破损的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有关本发明的卷筒发声机构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设置在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且在卷筒的旋转时发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部件,与前述卷筒一起旋转,在外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凹凸部;卡合部件,相对于摆动轴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与前述旋转部件的前述凹凸部弹性地卡合;施力部件,将前述卡合部件向规定的摆动位置施力;以及限制部件,限制前述卡合部件向前述摆动轴的轴向的移动。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卷筒发声机构的技术方案1,被施力部件施力以成为摆动中心位置的卡合部件在被限制部件限制了向摆动轴的轴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摆动的卡合部件的负荷不会对止动轮直接作用。这样,在本发明中,能够将对卡合部件施加的施力部件的施力抑制得较小,由限制部件减小了卡合部件以较大地乱动的方式摆动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如以往那样由于卡合部件向摆动轴的轴向的移动而止动轮偏离、破损的情况,能够提高作为卷筒发声机构的耐久性。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卷筒发声机构中,优选前述限制部件具有:第1限制部件,限制前述卡合部件向前述摆动轴的轴向的一方向的移动;以及第2限制部件,限制前述卡合部件向前述摆动轴的轴向的另一方向的移动。
在此情况下,卡合部件被限制部件从轴向两侧保持,所以能够由第1限制部件和第2限制部件更可靠地抑制卡合部件以较大地乱动的方式摆动。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卷筒发声机构中,优选前述卡合部件被设置为能够移动到与前述凹凸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不与前述凹凸部卡合的非卡合位置。
在此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将卡合部件的位置选择为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因此,能够将卡合部件设为卡合位置而使其与旋转部件的凹凸部卡合而发声、或在不需要发声时使卡合部件移动到非卡合位置而设为无声。此外,通过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将卡合部件配置在适当的位置,能够对凹凸部和卡合部件的卡合状态(碰抵状态)进行调整。即,能够对基于卡合部件的发声量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将卡合部件对于凹凸部的卡合状态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使卡合部件的摆动减小来使用,所以能够提高作为卷筒发声机构的耐久性。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卷筒发声机构中,优选前述限制部件具有前述摆动轴能够贯通、对前述卡合部件对前述卡合位置和前述非卡合位置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孔。
在此情况下,通过使摆动轴被引导孔引导而移动,能够使卡合部件与摆动轴一起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摆动轴沿着引导孔移动,所以不会横摆而成为稳定的移动,能够使卡合部件的摆动也稳定。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2的卷筒发声机构中,优选前述第1限制部件及前述第2限制部件被一体地设置。
在此情况下,由于一对第1限制部件和第2限制部件被一体化,所以能够对限制部件整体提高刚性,所以能够将卡合部件更牢固地保持。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的卷筒发声机构中,优选前述卡合部件具有在处于前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与前述施力部件卡止的卡止部。
在此情况下,在施力部件的施力作用于卡止部的状态下将卡合部件保持。由此,卡合部件总是被施力部件施力而能够抑制较大地摆动的情况。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的任一项的卷筒发声机构中,优选前述施力部件和前述限制部件被一体地设置。
在此情况下,相对于保持卡合部件的限制部件将施力部件一体化,由施力部件将卡合部件以稳定的姿势施力,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卡合部件的乱动(晃动)。
此外,即使卷筒的径向尺寸变化,仅将旋转部件的凹凸部的间距变更即可,不需要将施力部件做成与卷筒的径向尺寸匹配的其他部件,有能够进一步减少零件件数的优点。
(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7的任一项的卷筒发声机构中,优选具备与前述摆动轴的一端卡止、将前述限制部件保持的保持部件。
在此情况下,能够由保持部件对限制部件向摆动轴的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这样,卡合部件被限制部件和保持部件更可靠地限制向轴向的移动。
(9)有关本发明的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的技术方案9的特征在于,具备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8的任一项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上述的卷筒发声机构的效果的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发明效果
有关本发明的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能够抑制由于卡合部件的移动而止动轮偏离、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手柄侧观察图1所示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卷筒发声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卷筒发声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卷筒发声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卷筒发声机构的要部剖视图。
图8是卡合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卡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卷筒发声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有时为了使各构成部件成为能够目视的大小而根据需要将各构成部件的比例尺适当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而举双轴承绕线轮为例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以下称作双轴承绕线轮1)是能够卷取钓线的中型的操杆曳力式绕线轮。
双轴承绕线轮1具备筒状的绕线轮主体10、不能旋转且轴向移动自如地被装配在绕线轮主体10的中心部的卷筒轴2、旋转自如且在轴向上不能移动地被卷筒轴2支承的卷筒3和配置在绕线轮主体10的侧方的手柄4。此外,双轴承绕线轮1如图3所示,在绕线轮主体10的内部具备将手柄4的旋转传递给卷筒3的旋转传递机构5和将卷筒3的线抽出方向的旋转制动的曳力机构6。
(绕线轮主体)
绕线轮主体10具备金属制的左右一对的盘状的右侧板10A及左侧板10B、将右侧板10A及左侧板10B在前后及下部连结的多个连结部11、将右侧板10A的外方覆盖的右罩部件12A、以及以将左侧板10B的外方覆盖的方式与左侧板10B一体形成的左罩部件12B。
在连结部11,一体形成有用来将双轴承绕线轮1装配于钓竿的竿装配部13。右侧板10A、左侧板10B、连结部11及左罩部件12B通过金属的切削加工而一体成形。
右罩部件12A如图1所示,为金属制,将右侧板10A的外方覆盖。此外,右侧板10A及左侧板10B具有卷筒3能够穿过的开口。在左罩部件12B的内部,形成有将卷筒轴2的左端轴向移动自如且不能旋转地支承的凸台部(图示省略)。在左罩部件12B的内部,如图3所示,设置有对应于卷筒3的旋转而发声的卷筒发声机构7(参照图4~图9)。
在手柄4侧的右罩部件12A,如图1及图2所示,形成有向径向及轴向外方突出的隆起部122。在隆起部122,如图3所示,设置有旋转传递机构5。在隆起部122,形成有用来支承手柄4的手柄轴40的第1支承筒部123和用来支承曳力操杆80的第2支承筒部124。第1支承筒部123及第2支承筒部124分别向轴向外方突出而形成。
(卷筒轴)
卷筒轴2如图3所示,被左罩部件12B的凸台部(图示省略)和右罩部件12A轴向移动自如且不能旋转地被支承。卷筒轴2通过配置在外周面的2个第1轴承221、第2轴承222旋转自如地支承卷筒3。第1轴承221及第2轴承222的轴向内侧面被卷筒3及卷筒轴2限制向内侧的移动。由此,卷筒轴2和卷筒3能够在轴向上一体地移动。卷筒轴2通过曳力机构6在轴向上与卷筒3一起移动。
(卷筒)
卷筒3如图3所示,具有线卷绕体部31和一体形成在线卷绕体部31的两端的凸缘部32。在右侧的凸缘部32A的端面,由螺纹件固定着构成曳力机构6的曳力盘61。
(手柄)
手柄4如图1所示,被固定在与卷筒轴2平行地配置在卷筒轴2的下方的筒状的手柄轴40的突出端。手柄轴40被绕线轮主体10旋转自如地支承。手柄4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在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孔(图示省略)的手柄臂41和旋转自如地被装配在手柄臂41的尖端部的手柄把手42。手柄臂41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形成于基端部的非圆形的前述贯通孔中能够一体旋转地装配着手柄轴40。
(旋转传递机构)
旋转传递机构5如图3所示,具备能够切换为高低两个速度的变速操作机构50。变速操作机构50具有:被手柄4的手柄轴40旋转自如地支承的高速卷取用的第1主齿轮51及低速卷取用的第2主齿轮52;以与第1主齿轮51及第2主齿轮52分别啮合的状态旋转自如地被装配于卷筒轴2的第1小齿轮53及第2小齿轮54;将第1主齿轮51及第2主齿轮52的某一方与手柄轴40结合而传递旋转的卡合片(图示省略);以及将卡合片的位置设定在与第1主齿轮51卡合的高速位置或与第2主齿轮52卡合的低速位置的一方的操作轴55。操作轴55被未图示的弹簧部件经由卡合片向轴向外侧和第2主齿轮52侧施力。
第1小齿轮53是例如非磁性的不锈钢合金等的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制的筒状部件。第1小齿轮53其右端在卷筒轴2的外侧被装配于隆起部122的第4轴承531旋转自如地支承。此外,第1小齿轮53的左端与曳力机构6的小齿轮轴环62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第2小齿轮54是与第1小齿轮53同样的材质的筒状部件,左端与曳力盘61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卡合片不能旋转地配置在手柄轴40的狭缝内。
操作轴55如图1所示,被插通在手柄轴40的贯通孔。操作轴55的图3右侧的端部向手柄臂41的轴向外方(图3右侧)突出,能够将操作轴55向图3左方推入。操作轴55被未图示的螺母部件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承,所述螺母部件用来将被拧入在手柄轴40的突出端的手柄4固定于手柄轴40。
(曳力机构)
曳力机构6如图3所示,具备:曳力盘61,不能旋转地被装配于卷筒3;小齿轮轴环62,被传递来自手柄4的旋转,与曳力盘61的手柄4侧的第1面对置而配置,不能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曳力承接件63,被传递来自手柄4的旋转,与曳力盘61的与手柄4相反侧的第2面对置而配置,能够与卷筒轴2连动而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施力部件64,将曳力盘61和曳力承接件63向离开的方向施力;以及移动机构65,用来使卷筒轴2在轴向上往复移动。
曳力盘61是不锈钢制的圆盘状的制动盘,与卷筒3一起旋转。曳力盘61从卷筒3的手柄侧(右侧)的凸缘部32A的外周部朝向卷筒轴2的径向内侧延伸。在卷筒3的右侧的凸缘部32A与曳力盘61之间,夹装着使曳力盘61在与右侧的凸缘部32A之间离开的螺旋弹簧23。螺旋弹簧23为,曳力操杆80从离开位置直到成为与夹持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向卷筒3的右侧的移动,并且将曳力盘61向右侧推压。此时,曳力盘61与小齿轮轴环62的第1摩擦板621(后述)接触从而产生摩擦力而产生曳力。
小齿轮轴环62形成有从与手柄4的旋转一起旋转的齿轮部(第1小齿轮53)朝向卷筒轴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盘状的圆盘部。小齿轮轴环62具有与曳力盘61的第1面61a对置的第1摩擦板621。在小齿轮轴环62,具有在卷筒轴方向中朝向曳力承接件63延伸的凸部(图示省略)。
曳力承接件63能够与卷筒轴2一起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形成有朝向卷筒轴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盘状的圆盘部。曳力承接件63被设置为,能够经由第3轴承632相对于卷筒轴2旋转。曳力承接件63具有与曳力盘61对置的第2摩擦板631。在曳力承接件63,具有能够沿着小齿轮轴环62的凸部移动地卡合的孔部(图示省略),与小齿轮轴环62一起旋转。
小齿轮轴环62的第1摩擦板621及曳力承接件63的第2摩擦板631是例如石墨、纤维强化树脂等的耐磨损性材料制的垫圈状的圆板部件,被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根安装螺栓固定在外侧面。
施力部件64采用多层卷绕型的波型圆环状螺旋弹簧,其与盘簧相比具有在高负荷下有线性、能得到稳定的曳力曲线的特性。
施力部件64通过将曳力操杆80从离开位置与夹持位置的中间位置朝向夹持位置摆动操作,由施力部件64的施力将曳力承接件63向右侧推压。由此,曳力承接件63的第2摩擦板631相对于先与小齿轮轴环62的第1摩擦板621接触的曳力盘61从左侧接触。即,曳力盘61被第1摩擦板621和第2摩擦板631夹持而产生摩擦力,产生更大的曳力。
另外,螺旋弹簧23的施力比施力部件64小,在施力部件64的施力作用之前(从离开位置到中间位置之间)作用。因此,在曳力机构6中,成为以下的结构:在从离开位置到中间位置之间,以仅螺旋弹簧23的施力而作用曳力;在从中间位置到夹持位置之间,除了螺旋弹簧23的施力以外还以施力部件64的施力而作用曳力。
移动机构65如图3所示,对应于曳力操杆80的从夹持位置侧向离开位置侧的移动,使卷筒轴2向与手柄相反侧(左侧)移动,以使曳力盘61、小齿轮轴环62及曳力承接件63分别在卷筒轴方向上离开;对应于曳力操杆80的从离开位置侧向夹持位置侧的移动,使卷筒轴2向手柄4侧(右侧)移动,以用小齿轮轴环62及曳力承接件63将曳力盘61夹持。
这样,在曳力机构6中,对应于曳力操杆80的从离开位置向夹持位置侧的移动,以由小齿轮轴环62及曳力承接件63将曳力盘61夹持的方式,使卷筒轴2向手柄4侧(右侧)移动,将卷筒3的向线抽出方向的旋转制动。
具体而言,移动机构65如图1所示,具有:曳力操杆80,在右罩部件12A的第2支承筒部124摆动自如地设置;牵拉机构(图示省略),对应于曳力操杆80的图2所示的顺时针的摆动,将卷筒轴2牵拉而使其向右方移动;前述施力部件64,用来将卷筒轴2向左方施力并对应于曳力操杆80的逆时针的移动而使卷筒轴2向左方移动;以及曳力调整把手83,被装配在被第2支承筒部124支承的卷筒轴2的端部,用来调整曳力操杆80的制动力。
(曳力操杆)
曳力操杆80如图1及图2所示,在离开位置和最大位置(夹持位置)之间摆动自如地被装配在右罩部件12A的第2支承筒部124的外周部,摆动范围被限制以在自由位置与最大位置之间摆动,所述离开位置与卷筒3能够自由旋转的曳力自由状态对应,所述最大位置(夹持位置)与曳力机构的最大曳力状态对应。
曳力操杆80具有:装配部81,摆动自如(旋转自如)被装配在第2支承筒部124的外周部,所述第2支承筒部124向卷筒轴2的径向外方延伸并突出到右罩部件12A的侧面;以及操作部82,从装配部81的上表面朝向尖端部(径向外方)延伸,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摆动操作。
装配部81与构成移动机构65的未图示的凸轮部件不能旋转地卡止,对应于操作部82的摆动操作,使卷筒轴2及卷筒3在卷筒轴方向上移动。装配部81是外形为大致圆形的筒状的部分。在装配部81的侧面中央部装配着卷筒轴2,在卷筒轴2的端部装配着帽状的曳力调整把手83。在装配部81一体成形有操作部82。
这里,第2支承筒部124以从右罩部件12A的隆起部122的侧面突出的方式配置。通过使操作部82的一部分与第2支承筒部124接触,将曳力操杆80在规定的曳力制动位置(这里是夹持位置)处定位。
操作部82从装配部81的上表面朝向尖端部延伸,能够在前后方向(前方向在图1中是顺时针的方向,后方向在图1中是逆时针的方向)上摆动操作地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双轴承绕线轮1中,在对曳力机构6的曳力进行强弱调整的情况下,使曳力操杆80摆动。如果将曳力操杆80在图1中配置在作为最靠跟前侧的摆动位置的曳力释放位置,则在曳力机构6中,小齿轮轴环62及曳力承接件63摩擦板621、631从曳力盘61离开而成为曳力开放状态,卷筒3变为能够自由旋转。由此,能够进行抛投。从这里如果在图2中顺时针地摆动操作曳力操杆80,则逐渐向卷筒轴方向外方(图3的右侧)移动,卷筒轴2及卷筒3逐渐向右侧移动。结果,小齿轮轴环62及曳力承接件63向曳力盘61的压接力变强,曳力变强。
(卷筒发声机构)
如图4~图9所示,卷筒发声机构7是能够对应于卷筒3的旋转而发声的机构。卷筒发声机构7具备:旋转部件71,与卷筒3一起旋转,在外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凹凸部71a;卡合部件72,相对于摆动轴75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与旋转部件71的凹凸部71a弹性地卡合;施力部件73,将卡合部件72向规定的摆动位置施力;以及限制部件74,限制卡合部件72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移动。
旋转部件71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使旋转中心与卷筒轴2同轴,与被固定在卷筒3的圆板状的装配板(这里是卷筒3的左凸缘32B)一体形成,与卷筒3一起旋转。旋转部件71具有在外周形成有齿轮齿形状的多个凹凸的凹凸部71a。
摆动轴75的轴向平行于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向即卷筒轴2的轴向地设置。摆动轴75相对于限制部件74以插通的状态下被支承。摆动轴75是将图7所示的卡合部件72移动操作到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的部件。摆动轴75具备轴部751、设在轴部751的轴向的一端(左端部)并位于左罩部件12B的外侧的把手部件752、以及与轴部751的另一端(右端部)卡止并保持限制部件74的止动轮753(保持部件)。
把手部件752是形成为比轴部751大径的部件。止动轮753如图9所示,被设置为能够与沿着轴部751的尖端外周部形成的周槽754嵌合。止动轮753夹着垫圈756被限制部件74支承。轴部751被贯通形成于限制部件74的一对长孔74a、74b(后述)引导。而且,在轴部751,摆动自如地连结着夹装在限制部件74的后述的第1限制部件74A与第2限制部件74B之间的卡合部件72。通过使用者操作把手部件752,摆动轴75被限制部件74的长孔74a、74b引导,能够使支承于被引导的轴部751的卡合部件72移动到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
卡合部件72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具有被摆动轴75摆动自如地支承的基端部721、击打部722以及形成在基端部721与击打部722之间的缩颈部723(卡止部),所述击打部722从基端部721延伸且尖端被形成为尖端变细形状,与旋转部件71的凹凸部71a反复碰撞。卡合部件72被设置为,能够移动到与凹凸部71a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不与凹凸部71a卡合的非卡合位置。在卡合部件72处于卡合位置的状态下,施力部件73的对置部73a从两侧卡止于缩颈部723。
在卡合部件72的基端部721,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轴孔72a。卡合部件72的轴孔72a被摆动轴75插通而被支承。由此,卡合部件72成为能够进行以摆动轴75为中心的摆动的结构。
施力部件73例如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具有:将圆周的一部分切去那样的形状的具有对置部73a的C字筒状的弹簧部731、以及以板状形成在弹簧部731的中间部分的安装部732。在弹簧部731的缺口部分,一对对置部73a相互对置。弹簧部731被向缺口部分的对置部73a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力。弹簧部731设置为,在击打部722在卡合位置进出的状态下,对置部73a间能够与卡合部件72的缩颈部723接触。安装部732在被螺纹部件733固定的固定板734与装配板33之间被固定。
限制部件74具有限制卡合部件72的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左侧(一方向)的移动的第1限制部件74A和限制卡合部件72的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右侧(另一方向)的移动的第2限制部件74B。
第1限制部件74A呈板状,被配置在卡合部件72的一方(左侧)。第2限制部件74B呈板状,被配置在卡合部件72的另一方(右侧)。第1限制部件74A和第2限制部件74B相互隔开间隔平行地配置,与连结部741一起一体地设置。在第1限制部件74A与第2限制部件74B之间配置卡合部件72。第1限制部件74A和第2限制部件74B的离开与卡合部件72的厚度大致等同。第1限制部件74A及第2限制部件74B分别与卡合部件72接近或接触。在第1限制部件74A及第2限制部件74B,分别在摆动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长孔74a、74b(引导孔)。在长孔74a、74b插通而支承摆动轴75。
在第1限制部件74A,一体地设置有在板面方向上突出的一对固定部742。一对固定部742被配置在夹着第1限制部件74A的两侧,在各自的中央形成有固定孔742a。在固定孔742a拧入未图示的螺栓,被固定在左侧板10B。
接着,基于附图对这样构成的卷筒发声机构7及双轴承绕线轮1的作用详细地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卷筒发声机构7被设置在双轴承绕线轮1,在卷筒3的旋转时发声。卷筒发声机构7具备:旋转部件71,与卷筒3一起旋转,在外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凹凸部71a;卡合部件72,相对于摆动轴75能够摆动地被支承,通过与旋转部件71的凹凸部71a弹性地卡合而发声;施力部件73,将卡合部件72向规定的摆动位置施力;以及限制部件74,限制卡合部件72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移动。
由此,被施力部件73施力以成为摆动中心位置的卡合部件72在被限制部件74限制了沿摆动轴75的轴向的移动的状态下被保持。因此,摆动的卡合部件72的负荷不再对止动轮753直接作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对卡合部件72赋予的施力部件73的施力抑制得较小,由限制部件74减小卡合部件72以较大地乱动的方式摆动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如以往那样的由于卡合部件72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移动而止动轮偏离或破损的情况,能够使作为卷筒发声机构7的耐久性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74具有限制卡合部件72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一方向的移动的第1限制部件74A和限制卡合部件72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另一方向的移动的第2限制部件74B。
因此,卡合部件72被限制部件74从轴向两侧保持,所以能够由第1限制部件74A和第2限制部件74B更可靠地抑制卡合部件72以较大地乱动的方式摆动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件72设置为,能够移动到与凹凸部71a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不与凹凸部71a卡合的非卡合位置。
在此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将卡合部件72的位置选择为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因此,能够将卡合部件72设为卡合位置而使其与旋转部件71的凹凸部71a卡合而发声,或在不需要发声时使卡合部件72移动到非卡合位置而设为无声。此外,通过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将卡合部件72配置在适当的位置,能够调整凹凸部71a和卡合部件72的卡合状态(碰抵状态)。即,能够调基于整卡合部件72的发声量。这样,能够将卡合部件72对于凹凸部71a的卡合状态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使卡合部件72的摆动减小而使用,所以能够提高作为卷筒发声机构7的耐久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74具有摆动轴75能够贯通、对于卡合部件72对于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的移动进行引导的长孔74a、74b。
因此,通过使摆动轴75在长孔74a、74b引导并移动,能够使卡合部件72与摆动轴75一起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摆动轴75沿着长孔74a、74b移动,所以不会进行横摆而成为稳定的移动,能够使卡合部件72的摆动也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限制部件74A及第2限制部件74B优选一体地设置。
因此,由于一对第1限制部件74A和第2限制部件74B被一体化,所以能够对限制部件74整体提高刚性,所以能够将卡合部件72更牢固地保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件72具有在处于卡合位置的状态下与施力部件73卡止的缩颈部723。
因此,在施力部件73的施力作用于缩颈部753的状态下将卡合部件72保持。由此,卡合部件72总是被施力部件73施力而能够抑制较大地摆动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与摆动轴75的一端卡止并保持限制部件74的止动轮753。
因此,能够由止动轮753对限制部件74向摆动轴75的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这样,卡合部件72能够被限制部件74和止动轮753更可靠地限制向轴向的移动。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卷筒发声机构7及双轴承绕线轮1中,能够抑制由于卡合部件72的移动而止动轮753偏离、破损。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包含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形态、实质上相同的形态、均等的范围的形态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中型的操杆曳力式绕线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卷筒发声机构7的双轴承绕线轮1,对于所有的双轴承绕线轮都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也能够采用基于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卷筒发声机构7A。变形例的卷筒发声机构7A一体地设置有施力部件73A和限制部件74。卡合部件72、限制部件74及摆动轴75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基于变形例的施力部件73A为,将环对半分割而成的一对的对半分割环部735以相互形成环状的方式相互面对的状态被固定在限制部件74。具体而言,一对的对半分割环部735为,延伸方向的一端(固定端73b)与限制部件74的连结部741连接。对半分割环部735的另一端的对置部73a与卡合部件72的缩颈部723(卡止部)卡止。
在基于这样的变形例的卷筒发声机构7A中,施力部件73A相对于保持卡合部件72的限制部件74被一体化,能够由施力部件73A将卡合部件72通过稳定的姿势施力,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卡合部件72的乱动(晃动)。
此外,即使卷筒3的径向尺寸变化,也仅将旋转部件71的凹凸部71a(参照图6)的间距变更即可,不需要令施力部件73A为与卷筒3的径向尺寸匹配的其他部件,有能够进一步减少零件件数的优点。
此外,作为限制部件74,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在卡合部件72的轴向的两侧具有第1限制部件74A和第2限制部件74B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设置这样的一对限制部件74A、74B的结构。此外,也可以不是将第1限制部件74A及第2限制部件74B一体地设置的结构,也可以分体地设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摆动轴75及卡合部件72能够在与旋转部件71的凹凸部71a卡合的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移动,但并不限定于这样地能够移动到非卡合位置的方式。即,也可以将卡合部件72固定在总是与凹凸部71a卡合的卡合位置。在此情况下,在限制部件74中,能够省略对摆动轴75的轴部751进行引导的长孔(引导孔)。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部件72设置有施力部件73的对置部73a卡止的缩颈部723(卡止部),但卡止部也可以是其他部位,也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中间变细形状。例如,也可以在施力部件73的对置部73a与卡合部件72的击打部722卡止。
附图标记说明1双轴承绕线轮(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2卷筒轴
3卷筒
4手柄
6曳力机构
7卷筒发声机构
71旋转部件
71a凹凸部
72卡合部件
721基端部
722击打部
723缩颈部(卡止部)
73施力部件
74限制部件
74A第1限制部件
74B第2限制部件
75摆动轴
753止动轮(保持部件)
80曳力操杆。
Claims (9)
1.一种卷筒发声机构,设置在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在卷筒的旋转时发声,其特征在于,
具备:
旋转部件,与前述卷筒一起旋转,在外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凹凸部;
卡合部件,相对于摆动轴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与前述旋转部件的前述凹凸部弹性地卡合;
施力部件,将前述卡合部件向规定的摆动位置施力;以及
限制部件,限制前述卡合部件向前述摆动轴的轴向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限制部件具有:
第1限制部件,限制前述卡合部件向前述摆动轴的轴向的一方向的移动;以及
第2限制部件,限制前述卡合部件向前述摆动轴的轴向的另一方向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卡合部件被设置为,能够移动到与前述凹凸部卡合的卡合位置以及不与前述凹凸部卡合的非卡合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限制部件具有前述摆动轴能够贯通且对前述卡合部件对前述卡合位置和前述非卡合位置间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限制部件及前述第2限制部件被一体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卡合部件具有在处于前述卡合位置的状态下与前述施力部件卡止的卡止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施力部件和前述限制部件被一体地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前述摆动轴的一端卡止、保持前述限制部件的保持部件。
9.一种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筒发声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174566A JP2024065612A (ja) | 2022-10-31 | 2022-10-31 | スプール発音機構および魚釣用両軸受リール |
JP2022-174566 | 2022-10-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41663A true CN117941663A (zh) | 2024-04-30 |
Family
ID=90793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37872.XA Pending CN117941663A (zh) | 2022-10-31 | 2023-10-31 | 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38387A1 (zh) |
JP (1) | JP2024065612A (zh) |
KR (1) | KR20240061574A (zh) |
CN (1) | CN117941663A (zh) |
TW (1) | TW202418991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35091B2 (ja) | 2008-07-08 | 2013-01-3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機構 |
-
2022
- 2022-10-31 JP JP2022174566A patent/JP2024065612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7-14 KR KR1020230091831A patent/KR20240061574A/ko unknown
- 2023-08-09 TW TW112129962A patent/TW202418991A/zh unknown
- 2023-09-29 US US18/478,164 patent/US2024013838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10-31 CN CN202311437872.XA patent/CN11794166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38387A1 (en) | 2024-05-02 |
TW202418991A (zh) | 2024-05-16 |
KR20240061574A (ko) | 2024-05-08 |
JP2024065612A (ja) | 2024-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58688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発音装置 | |
US7234661B2 (en) | Drag adjustment device for a dual-bearing reel | |
EP2119349B1 (en) | Reverse prevention mechanism for lever drag reel | |
US9295243B2 (en) | Ratchet wheel for fishing reel | |
US8113456B2 (en) | Dual-bearing reel speed-change operation mechanism | |
JP5961378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装置 | |
JP2011019427A5 (zh) | ||
JP5242353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調整装置 | |
JP2009044990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キャストコントロール機構 | |
KR20140128223A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CN117941663A (zh) | 卷筒发声机构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 |
JP2006025763A (ja) |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 | |
US20240138388A1 (en) | Dual-Bearing Reel for Fishing | |
US10609917B2 (en) | Dual-bearing reel | |
CN117941662A (zh) | 曳力操杆及钓鱼用双轴承绕线轮 | |
KR20210153519A (ko) | 스피닝 릴 | |
JP2004222559A (ja) | 魚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装置 | |
JP6489885B2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JP2016174543A5 (zh) | ||
JP2017038565A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JP2018161139A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JP2021061805A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JP2001299166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戻し装置 | |
JP2016174544A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