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30C - 光学拾取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30C
CN1179330C CNB011030801A CN01103080A CN1179330C CN 1179330 C CN1179330 C CN 1179330C CN B011030801 A CNB011030801 A CN B011030801A CN 01103080 A CN01103080 A CN 01103080A CN 1179330 C CN1179330 C CN 11793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ignal
light beam
aberration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030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8326A (zh
Inventor
郑钟三
金泰敬
安荣万
徐偕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005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65725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005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65724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8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3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6Double or multiple prisms, i.e. having two or more prisms in coop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光学拾取器,能在光盘没倾斜时聚焦主光斑和副光斑,并用光检测器对主光斑和副光斑进行分析,以校正像差。该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光分割装置,用于将入射光分离成至少两个光束以在光盘上形成至少两个光斑;光程改变装置,用于改变入射的光束的传播路径;物镜,用于聚焦光束,以在光盘上分别形成主光斑和副光斑;光检测器,用于分别接收由光盘反射的并穿过光程改变装置的光束,并对所接收的光束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和检测电信号;和信号处理器,用于使用电信号校正由光盘倾斜引起的像差。

Description

光学拾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校正由光盘倾斜而引起像差的光学拾取器,具有改进的散焦特性,其中两个光斑,即一个主光斑和一个具有光学像差的副光斑,聚焦在光盘上,然后被光检测器接收并被分析处理以用于校正。
背景技术
通常,光学拾取器用于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上或再现光盘上的信息。随着光盘记录密度的增加,对发出短波长光的光源和具有较大数值孔径NA的物镜的需求也在增长。另一方面,使用光学拾取器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上或再现光盘上的信息时,如果光盘以一个相对于光轴的预定的角度安装,也就是说,如果光盘的记录表面相对于光轴倾斜,彗形像差就会由于光盘的倾斜而产生。对于采用发出短波长光的光源和具有较大NA的物镜的高密记录的光学拾取器来说,采用高密光盘时,球面像差就会由于光盘厚度和光波长的偏差在与低密光盘兼容的光学系统中产生。此外,由于物镜NA的增加,焦点深度减小以控制再现特性。因此,在调节光盘和物镜之间的工作距离时就需要精确控制由误差而产生的散焦。
彗形像差W31满足下面的条件(1)。如果光盘的倾斜角度是相同的,与较低的NA相比,彗形像差W31在较高的NA突然增大。
W31∝NA3       …(1)
光盘记录密度由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λ和物镜的NA确定,它用公式(2)表示:
由于光盘厚度偏差Δd而产生的球面像差W40d满足下面的公式(3):
W 40 d = n 2 - 1 8 n 3 ( NA ) 4 Δd λ - - - ( 3 )
这里n表示光盘衬底的折射率,d表示光盘衬底的厚度。为了将光盘的记录密度增加到每张光盘15千兆字节(GB)或更多,根据公式(2),就需要能够发出大约为410nm短波长光的光源和具有0.6或更大NA的物镜。然而,物镜的NA被增加以用于高密记录时,由于光盘厚度偏差而产生的并与NA的四次幂成正比的球面像差W40d也大大地增加了。
参考图1,一种设计用来校正彗形像差和球面像差的常规像差校正装置,它包括一用于聚焦入射光的物镜3和一用于聚焦更多入射光以便在光盘1上形成一光斑的聚光透镜5。
光盘1按预定方向倾斜的情况下,聚光透镜5被驱动以平行于该方向而倾斜,因此就能校正彗形像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常规像差校正装置中,物镜3和聚光透镜5按预定的角度被驱动以进行跟踪和聚焦控制,或仅仅按预定的角度驱动聚光透镜,这样这种装置的致动器的结构就变得复杂了。
此外,在从轨道再现信息时,对15GB或更高的高密记录的需要就会由于相邻轨道的干扰而产生串音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改进再现信号特性的光学拾取器,其中由光盘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和散焦特性通过使用至少两个聚焦在光盘上的光斑而能被校正。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这样的一种光学拾取器得到实现,该光学拾取器包括:一光源,用于发射光;一全息照相光学元件,用于将入射光分离成至少包括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两个光束,以能在光盘上形成至少两个光斑;一光程改变装置,用于改变入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一物镜,用于聚焦第一和第二光束以分别在光盘上形成一主光斑和一副光斑;一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的光检测器,用于接收由光盘反射的、并分别穿过光程改变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光束,并对所接收的光束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电信号;和一信号处理器,假设已被第一光接收部接收并经过光电转换的主光斑的主再现信号是Sm,已被第二光接收部接收并经过光电转换的副光斑的子再现信号是Ssub,k是增益系数,信号处理器使用下面的公式通过操作产生一再现信号,以此校正由光盘倾斜而引起的像差:
                   再现信号=Sm+k(Sm-Ssub),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器还包括一k值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校正的光学像差量调节增益系数k以最优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它包括:一光源,用于发射光;一光分割装置,用于将入射光分离成至少包括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两个光束,以能在光盘上形成至少两个光斑,其中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包括光学像差;一光程改变装置,用于改变入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一物镜,用于聚焦第一和第二光束以分别在光盘上形成一主光斑和一副光斑;一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的光检测器,用于接收由光盘反射的并分别穿过光程改变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光束,每个包括数个光接收区的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分别用于接收和光电转换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中心光和外围光以检测电信号;和一信号处理器,用于校正串音和由光盘倾斜和厚度偏差而引起的像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通过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优选实施例将会变得更清楚。
图1是常规像差校正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光学布置的示意图;
图3表示聚焦在光盘上的主光斑SPm和副光斑SPs
图4表示光盘相对于光轴没有倾斜时的主光斑SPm和副光斑SPs的形状;
图5表示光盘倾斜0.5°时的主光斑SPm和副光斑SPs的形状;
图6表示图2全息照相光学元件(HOE)的剖面图;
图7表示图2的HOE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图2的光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倾斜角度为0.25°时相对于增益系数k的校正抖动量的曲线图;
图10表示在光盘切线和径向上均变形的副光斑;
图11表示图2光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2表示图11光检测器第一光接收部的一个改进的示意图;
图13表示倾斜角度为0.25°时相对于不同的增益系数α,β和γ抖动的校正量的曲线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光学拾取器的光学布置的示意图;
图15和16是分别相对于倾斜角度和不同倾斜角度的最佳增益系数k的校正前后抖动偏差的曲线图;
图17和18是分别相对于光盘厚度和不同厚度的最佳增益系数k的校正前后抖动偏差的曲线图;
图19和20是分别相对于散焦度和不同散焦度的增益系数k的校正前后抖动偏差的曲线图;
图21表示图14中光学拾取器采用图11中的光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时的切线倾斜校正结果的曲线图;
图22表示图14中光学拾取器采用图11中的光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时的径向倾斜校正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光学拾取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图2中表示。如图2所示,光学拾取器包括一光源11,一光分割装置,将入射光分离以允许在光盘1上至少两个光斑的形式,一光程改变装置,用于改变入射光的传播路径,一物镜21,用于将入射光聚焦在光盘1上,一光检测器25(125),用于接收光盘1上反射的光束,和一信号处理器30(130),用于校正光盘1的倾斜偏差。
为了增加光盘1记录密度以保持大约15千兆字节(GBs),采用发射大约为410nm短波长光的光源作为光源11,采用数值孔径(NA)为0.6或更大的物镜作为物镜21。
一准直透镜13将光源11的发散光束准直为一平行光束。光源11发射的光束通过光分割装置分为至少两个光束,一第一光束I和一第二光束II,并在光盘1上形成一主光斑SPm和一副光斑SPs,如图3所示。副光斑SPs包括彗形像差,它是有意形成的以在光盘1校正倾斜中使用。光盘1相对于光轴没有倾斜时,第一光束I入射到垂直于光轴的光盘1上,而第二光束II以预定的角度入射在光盘1上。因此,第一光束I形成没有像差的主光斑SPm,而第二光束II在光盘1上形成包括一预定量的彗形像差的副光斑SPs
光盘1以一预定的角度相对于光轴倾斜时,主光斑SPm和副光斑SPs都会失真,对于副光斑SPs来说,失真度在光盘1的倾斜方向上增加或减少。特别是,图5表示了光盘1在与副光斑SPs的彗形像差相同的方向以倾斜度0.5°设置的情况。因此,副光斑SPs的失真就会增加。与此同时,如果光盘1以相反的方向倾斜时,副光斑SPs的失真度就会降低。
根据主光斑SPm和副光斑SPs之间的关系,由光盘1倾斜而产生的彗形像差通过下面描述的信号处理器30校正。
光盘1垂直于光轴设置,即没有倾斜时,光分割装置仅使副光斑SPs产生彗形像差,而不会使主光斑SPm产生任何彗形像差。为此,使用全息照相光学元件(HOE)15作为光分割装置。HOE15将入射光分为第一光束I和第二光束II,平行于光轴传递第一光束I和相对于光轴以一预定的角度传递第二光束II,因此仅使第二光束II产生一预定量的彗形像差。因而,主光斑SPm和副光斑SPs沿光盘1相同的轨道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上。
HOE15由具有全息照相图案15a的各向同性衬底制成。全息照相图案15a的例子如图6和7所示。参考图6和7,全息照相图案15a包括一系列具有预定曲率的弯曲条,这些弯曲条在第一光束I穿过的中心区比在外围区分隔得要宽许多。
光程改变装置沿HOE15和物镜21之间的光程放置,以改变入射光的传播路径。特别是,光程改变装置将光源11的入射光传递给物镜21,并将光盘1反射的入射光经过物镜21传递给光检测器25(125)。最好是,一光束分离器17用作光程改变装置,该光束分离器根据光量,以预定的比例通过透射或反射每个入射光来分离入射光,以此改变入射光的传播路径。
物镜21将经过HOE15已分离的第一光束I和第二光束II聚焦在光盘1的相同的轨道上。换句话说,第二光束II聚焦与第一光束I聚焦在光盘1上的相同轨道上。
经过光盘1反射后,第一和第二光束I和II由聚光透镜23聚光,经过物镜21和光束分离器17,然后由光检测器25(125)接收。
参考图2和8,光检测器25的一个例子包括一第一光接收部26和一第二光接收部27,它们分别接收第一光束I和第二光束II,并进行光电转换。而且,信号处理器30的一个例子用经过第一光接收部26和第二光接收部27光电转换而获得的电信号校正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
参考图8,信号处理器30根据下面的公式(4)校正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因此产生一再现信号:
           再现信号=Sm+k(Sm-Ssub)             …(4)
这里Sm表示由主光斑产生的主再现信号,该主光斑由第一光接收部26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Ssub表示由副光斑产生的子再现信号,副光斑由第二光接收部27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k表示增益系数。增益系数k随光盘的倾斜度而变化,根据倾斜方向具有正值或负值。增益系数k通过k值控制电路正比于由检测光盘1倾斜度的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信号的幅值,或根据抖动量而变化,该抖动量已经过监测从而使再现信号的抖动最小化。
如果由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26和27接收的光学信号具有一个相差,信号处理器30的一延迟31就延迟引导信号的相位以使两个信号的相位匹配。因此,如果由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26和27接收的两个信号之间没有相差,延迟31就可以从信号处理器30中去除。
由信号处理器30对再现信号抖动的校正将参考图9作描述。图9表示光盘切线倾斜角度为0.25°时相对于增益系数k的校正抖动量的曲线图。为此,物镜的NA是0.6,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是400nm,轨道间距是0.37μm,最小标志长度是0.25μm,使用调制码EFM+
如图9所示,抖动量从校正前(k=0)的11.4%降低到校正后(k=2)的8.7%,这接近于光盘没有倾斜时的抖动8.3%。
同时,光盘径向倾斜的校正能够通过在HOE上形成图案来实现以便将彗形像差在径向引入到副光斑。如果在HOE上形成图案使得在切线方向和径向方向上都对副光斑SPs产生彗形像差,如图10所示,就可能同时在切线方向和径向方向校正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
光检测器125的另一个例子如图11所示。参考图11,图11所示的光检测器125也包括一第一和一第二光接收部126和127,它们分别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束I和II。在此情况下,第一光接收部126具有数个分离地接收第一光束I的外围光和中心光的子光接收区。第二光接收部127也具有数个分离地接收第二光束II的外围光和中心光的子光接收区。
第一光接收部126可包括第一光接收区126a,用于接收和检测第一光束I的中心光的信号,以及第二和第三光接收区126b和126c在光盘1的径向上位于第一光接收区126a的两侧,用于接收和检测第一光束I外围光的信号。“外围光”的信号是指从在光盘1的径向上的中心光周围的光中检测到的信号。
第二光接收部127包括一第四光接收区127a,用于接收和检测第二光束II中心光的信号,第五和第六光接收区127b和127c在光盘1的径向上位于第四光接收区127a的两侧,用于接收和检测第二光束II外围光的信号。
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126和127接收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和电信号的串音通过信号处理器130校正。
另一种情况,第一光接收部126的分开结构可修改为如图12所示,它能够检测循迹误差信号。参考图12,一第一光接收部126’具有以4*2阵列的a1至a8的8个区。更具体地说,第一光接收部126’在光盘1的径向分为四个区,在光盘1的切线方向分为两个区。位于第一光接收部126’中部的四个区a2、a3、a6和a7接收第一光束I的中心光,而其余的四个区a1、a4、a5和a8接收第一光束I的外围光。
准备检测循迹误差信号时,第一光接收部126’用四个区(a1+a2)、(a3+a4)、(a5+a6)和(a7+a8),即将a1至a8的八个区合并为两个为一组来检测,这些组大致与仅包括四个区的通用光检测器相同。准备减少串音时,八个区就合并为三个区,(a1+a5)、(a2+a6+a3+a7)和(a4+a8),通过三个区接收到的信号由图11所示的信号处理器130处理。这将在下面作描述。
返回图11,信号处理器130使用由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126和127接收并经历过光电转换的电信号校正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光学像差和串音。
信号处理器30使用公式(5)处理电信号以产生再现信号,以此校正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
           再现信号=sm+α(sm-ssub)          …(5)
这里sm表示主光斑产生的主再现信号,它已被第一光接收部126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ssub表示副光斑产生的子再现信号,它已被第二光接收部127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α表示增益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接收部126检测的主再现信号Sm是一个由第一光接收区126a检测的第一光束I的中心光的信号,及第二与第三光接收区126b和126c检测的第一光束I外围光的信号与变化的能使由光盘1相邻轨道引起的串音最小化的增益系数β的乘积的和信号。
第二光接收部127检测的子再现信号Ssub是一个由第四光接收区127a检测的第二光束II的中心光的信号,及第五与第六光接收区127b、127c检测的第二光束II的外围光的信号积与变化的能使由光盘1的相邻轨道引起的串音最小化的增益系数δ的乘积的和信号。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126和127分别地检测中心光和外围光的信号,然后将外围光信号乘以预定的增益系数β或δ,因此就能降低由具有窄轨道间距的光盘1的相邻轨道的串音的影响。
如图11所示,如果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126和127检测的信号具有相差,信号处理器130的延迟131就延迟引导信号的相位以使两个信号的相位匹配。因此,如果由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126和127接收的两个信号之间没有相差,延迟131就可以从信号处理器130中去除。
信号处理器130对再现信号抖动的校正将参考图13作描述。图13表示光盘的切线倾斜角度为0.25时相对于增益系数α的校正抖动量的曲线图。为此,物镜的NA是0.6,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是400nm,轨道间距是0.37μm,最小标志长度是0.25μm,使用调制码EFM+。其它的增益系数β和δ设定为2.0。
如图13所示,将β=1.0和δ=1.0(没有校正)的情况与β=2.0和δ=2.0的情况作比较,抖动量从校正前的15.5%下降到校正后的10.3%。此外,增益系数α最佳值为2.0时,抖动量从13.5%改进为8.8%。串音仅相对于第一光接收部126接收到的光,而不是第二光接收部127接收到的光校正时(β=2.0和δ=1.0),增益系数α是0.5时,抖动量就降低为10.2%。
与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光盘径向倾斜的校正也能够通过在HOE上形成图案以便将彗形像差在径向引入到副光斑而实现。如果在HOE上形成图案以在切线和径向都对副光斑SPs产生彗形像差,就能同时在切线和径向校正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参考图14,光学拾取器包括一光源51,一光分割装置,用于将入射光分离,以允许在光盘1上至少两个光斑的形式,一光程改变装置,用于改变入射光的传播路径,一物镜61,用于将入射光聚焦在光盘1上,一光检测器70,用于接收光盘1上反射的光束,和一信号处理器80,用于校正光盘1的厚度偏差。在本实施例中,光源51和物镜61分别与参考图3分别描述的光源11和物镜21基本相同,因此对其所作的描述就省略了。
光源51发射出的发散光通过光分割装置分为至少两个光束,第一光束I′和第二光束II′。第一和第二光束I′和II′通过物镜61聚焦以分别在光盘1上形成没有像差的主光斑和包括一预定量的彗形像差的副光斑。第一和第二光束I′和II′聚焦在光盘1上的相同的位置内,但是能够通过极化方向相互区分。
对于此情况,最好是光分割装置包括一极化HOE57,用于仅对具有极化分量(polarization component)的第二光束II′,而不对具有另一极化分量的第一光束I′产生一预定量的彗形像差。极化HOE57具有全息照相图案,它基本上与参考图6和7所描述的HOE15相同,因此就省略了对极化HOE57的全息照相图案的描述。
光程改变装置包括一光束分离器59,用于通过以预定的比例透射或反射入射光来改变入射光的传播路径,它沿位于极化HOE57和物镜61之间的光学路径设置,一极化光束分离器65,用于根据它们的极化分量通过透射或反射入射光来改变入射光的传播路径,它沿位于光束分离器59和光检测器70之间的光学路径设置。在此情况下,可进一步将一聚光入射光的聚光镜63设置于光束分离器59和极化光束分离器65之间。
光检测器70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71和73,如图14所示,它们相互分离,能够接收经过极化光束分离器65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光束I′和II′。具有一个极化分量的第一光束I被第一光接收部71接收,而具有另一个极化分量的第二光束II′被第二光接收部73接收。
信号处理器80使用电信号校正由光盘1倾斜而引起的像差,该电信号是从由光检测器70的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71和73接收的光信号转换而来的。
光检测器70和信号处理器80分别与参考图8所描述的光检测器25和信号处理器30,或与参考图11和12所描述的光检测器125和信号处理器130基本相同,因此,就省略了对光检测器70和信号处理器80的描述。
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拾取器在校正像差和改进聚焦的影响将参考图15至22作出描述。
首先,图15至20表示光检测器70和信号处理器80分别与参考图8所描述的光检测器25和信号处理器30相似的方式设计的情况。更具体地说,图15表示相对于光盘在径向的倾斜角度的像差前后的抖动偏差。如图5所示,抖动量在像差校正后急剧地降低了。在每个倾斜角度通过调节增益系数k使像差校正被最优化。图16表示在光盘的不同倾斜角度的像差校正的最佳增益系数k。虽然未说明,但当光盘在切线方向或在切线和径向之间的对角方向倾斜时,彗形像差也能通过调节增益系数k而校正,因此能够急剧地降低抖动量。
图17表示相对于光盘厚度偏差的像差校正前后的抖动偏差,图18表示光盘在不同厚度时像差校正的最佳增益系数k。如图17和18所示,抖动性能根据光盘厚度的偏差通过调节增益系数k而得到大大地改进。
图19表示相对于光盘上的散焦度的像差校正前后的抖动偏差,图20表示相对于光盘上的散焦度的像差校正的最佳增益系数k。如图19和20所示,抖动性能根据散焦度通过调节增益系数k而得到大大地改进。
另一方面,图21和22表示光检测器70和信号处理器80分别与参考图11和12所描述的光检测器125和信号处理器130相似的方式设计的,以能校正串音以及像差的情况。更具体地说,图21和22分别表示光盘在切线和径向倾斜时像差和/或串音校正后的抖动偏差。在图21和22中,曲线A表示仅有主光斑形成的情况,曲线B表示使用副光斑校正由光盘倾斜而引起的像差和没有由信号处理器校正的串音的情况,曲线C表示使用副光斑校正像差和串音校正相对于仅由第一光接收部接收到的信号而不是第二光接收部接收到的信号而实现的情况。曲线D表示使用副光斑进行像差校正和相对于由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接收到的信号实现串音校正的情况。
如图21和22所示,使用两个光斑校正像差时,通过采用分为数个光接收区的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对应于曲线D的情况,分别考虑中心光和外围光的预定增益系数,光盘在切线方向和径向方向都倾斜时,抖动就急剧地降低了。
如上所述,不包括像差的第一光束和包括彗形像差的第二光束分别地在光盘上聚焦形成一主光斑和一副光斑,然后分别被光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检测。接着,所检测的信号用公式(4)处理以产生一再现信号。结果,由光盘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和由光盘厚度偏差而引起的球面像差就能被校正,因此降低了抖动并改进了再现信号的聚焦。
此外,再现信号通过校正串音、和由光盘倾斜而引起的彗形像差以及由光盘厚度偏差而引起的球面像差,利用其两个光接收部被进一步分为光接收区因此进一步地导致降低抖动的光检测器使用公式(5)而能够获得一个重放信号。
虽然本发明参考其优选实施例已作出详细地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后面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时,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修改。

Claims (11)

1、一种光学拾取器,它包括:
一光源,用于发射光;
一全息照相光学元件,用于将入射光分离成包括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两个光束以能在光盘上形成两个光斑,其中第一和第二光束中的一个包括光学像差;
一光程改变装置,用于改变入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
一物镜,用于聚焦第一和第二光束,以在光盘上分别形成一主光斑和一副光斑;
一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的光检测器,用于分别接收由光盘反射的并穿过光程改变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光束,并对所接收的光束进行光电转换以产生电信号;和
一信号处理器,假设已被第一光接收部接收并经过光电转换的主光斑的主再现信号是Sm,已被第二光接收部接收并经过光电转换的副光斑的子再现信号是Ssub,k是增益系数,信号处理器使用下面的公式通过操作产生一再现信号,以此校正由光盘倾斜而引起的像差:
                   再现信号=Sm+k(Sm-Ssub),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器还包括一k值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要校正的光学像差量调节增益系数k以最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照相光学元件能够仅使第二光束,而不是第一光束产生一预定的彗形像差量,这样当光盘没有倾斜时,就会聚焦没有像差的主光斑和包括彗形像差的副光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照相光学元件是极化全息照相光学元件,它能够仅使第二光束,而不是第一光束产生一预定的彗形像差量,这样第一光束具有一个不含像差的极化分量,第二光束具有另一个包含彗形像差的极化分量,和
光程改变装置,包括一光束分离器,用于根据光量、以设定比例透射或反射每个第一和第二光束以此改变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一极化光束分离器,沿光学路径位于光束分离器和光检测器之间,用于透射或反射从光盘反射并根据极化穿过光束分离器的入射第一和第二光束,其中光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相互分离设置以分别地接收穿过极化光束分离器的第一和第二光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器还包括一延迟电路,用于如果主光斑和副光斑之间存在相差,就使主光斑和副光斑的相位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每个包括数个光接收区,用于分别地接收和光电转换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中心光和外围光以检测电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接收部检测的主再现信号Sm是一个由一光接收区检测的第一光束的中心光的信号,及其它接收区检测的第一光束的外围光产生的信号与认为能使由光盘相邻轨道的串音最小化的增益系数β的乘积的和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接收部包括第一光接收区,用于检测第一光束的中心光的信号,和在光盘径向内在第一光接收区的每一侧形成的第二和第三光接收区,用于检测第一光束的外围光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光接收部检测的子再现信号Ssub是一个由子光接收区检测的第二光束的中心光的信号,和其它光接收区检测的第二光束的外围光产生的信号与被认为能使由光盘相邻轨道的串音最小化的增益系数δ的乘积的和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光接收部包括第四光接收区,用于检测第二光束的中心光的信号,和在光盘径向内在第四光接收区的每一侧形成的第五和第六光接收区,用于检测第二光束的外围光的信号。
10.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照相光学元件能够仅使第二光束,而不是第一光束产生一预定的彗形像差量,这样当光盘没有倾斜时,就会聚焦没有像差的主光斑和包括彗形像差的副光斑。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照相光学元件是极化全息照相光学元件,它能够仅使第二光束,而不是第一光束产生一预定的彗形像差量,这样第一光束具有一个不含像差的极化分量,第二光束具有另一个包含彗形像差的极化分量,和
其中光程改变装置,包括一光束分离器,用于根据光量以设定比例透射或反射每个第一和第二光束以此改变第一和第二光束的传播路径,一极化光束分离器,沿光学路径位于光束分离器和光检测器之间,用于透射或反射从光盘反射并根据极化穿过光束分离器的入射第一和第二光束,其中光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相互分离设置以分别地接收穿过极化光束分离器的第一和第二光束。
CNB011030801A 2000-01-06 2001-01-06 光学拾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3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00000521A KR100657250B1 (ko) 2000-01-06 2000-01-06 광픽업장치
KR521/2000 2000-01-06
KR1020000000520A KR100657249B1 (ko) 2000-01-06 2000-01-06 광픽업장치
KR520/2000 2000-0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8326A CN1308326A (zh) 2001-08-15
CN1179330C true CN1179330C (zh) 2004-12-08

Family

ID=26636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30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330C (zh) 2000-01-06 2001-01-06 光学拾取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85209B2 (zh)
EP (1) EP1115111B1 (zh)
JP (1) JP3696092B2 (zh)
CN (1) CN1179330C (zh)
DE (1) DE60106987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2952A (ja) * 2001-05-15 2002-11-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358677A (ja) 2001-05-28 2002-12-13 Hitachi Ltd 光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061853B2 (en) * 2001-12-18 2006-06-13 Discovision Associates High-density optical pickup for rotating media
JP4879324B2 (ja) * 2007-09-20 2012-02-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方法、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9146529A (ja) * 2007-12-17 2009-07-02 Sharp Corp サーボパラメータ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404181B2 (ja) * 2009-05-25 2014-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086337A (ja) * 2009-10-15 2011-04-28 Panasonic Corp 光ヘッド装置、光情報処理装置及び信号検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9502B2 (ja) 1988-06-14 1998-12-16 株式会社東芝 光情報再生装置
JPH0758559B2 (ja) * 1988-09-02 1995-06-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5513164A (en) * 1992-09-11 1996-04-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07121876A (ja) 1993-10-25 1995-05-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
JPH07320295A (ja) 1994-03-29 199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解像光ヘッド装置
JP2883549B2 (ja) 1994-11-17 1999-04-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ーの信号再生回路
JP3447135B2 (ja) * 1995-02-02 2003-09-1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
US6026065A (en) * 1995-03-04 2000-02-15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capable of reading data irrespective of disc type
JP3176544B2 (ja) * 1995-12-13 2001-06-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110769A (ja) * 1997-10-03 1999-04-23 Pioneer Electron Corp 収差補正装置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3687943B2 (ja) * 1997-12-08 2005-08-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情報再生装置及び記録情報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ティルト検出方法
JPH11250475A (ja) 1997-12-24 1999-09-1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545958B1 (en) * 1998-08-31 2003-04-08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pickup device and tilt-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JP4186295B2 (ja) 1999-03-16 2008-1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100716938B1 (ko) * 1999-08-09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장치
EP1085509A3 (en) * 1999-09-16 2007-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rror signal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reproduction signal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15111A2 (en) 2001-07-11
JP2001216679A (ja) 2001-08-10
EP1115111A3 (en) 2003-04-16
US20010021150A1 (en) 2001-09-13
DE60106987D1 (de) 2004-12-16
EP1115111B1 (en) 2004-11-10
JP3696092B2 (ja) 2005-09-14
CN1308326A (zh) 2001-08-15
US6785209B2 (en) 2004-08-31
DE60106987T2 (de) 200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94C (zh) 发光模件及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
CN1231900C (zh) 光拾取装置以及光盘的记录以及/或者再生装置
CN1725327A (zh) 光学拾取设备、记录器和/或复制器
CN1158476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194343C (zh) 用于高密度记录/再现的兼容的光学头
CN1244920C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186770C (zh) 兼容光盘播放器和数据记录与再现方法
CN1182521C (zh) 能够检测稳定的误差信号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179330C (zh) 光学拾取器
CN1107312C (zh) 用于信息记录介质重放的光学拾波器
CN1249695C (zh) 使用两个波长光源组件的光学拾取器和校正位置差的方法
CN1084016C (zh) 光检测装置
CN1214365C (zh) 用于光记录/再现系统的误差信号检测装置
CN1499501A (zh) 光拾取器及使用它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83524C (zh)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CN1181477C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CN100350479C (zh)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波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685410A (zh) 光拾取器和盘驱动装置
CN1841531A (zh) 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及循轨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183523C (zh) 能够降低相邻轨道串扰的光学头
CN1702744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092831C (zh) 由单轴晶体和非轴晶体材料的组合棱镜构成的光学拾取器
CN1130704C (zh) 采用全息光栅的光学头的误差信号检测装置
CN1282176C (zh) 具有球面象差补偿器的光学拾取器及补偿球面象差的方法
CN1815582A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80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