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27906B -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27906B
CN117927906B CN202410340509.4A CN202410340509A CN117927906B CN 117927906 B CN117927906 B CN 117927906B CN 202410340509 A CN202410340509 A CN 202410340509A CN 117927906 B CN117927906 B CN 117927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riving structure
rotating shaft
driv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40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27906A (zh
Inventor
朱广虎
陈小波
马红星
张淳
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angq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angq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angq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angq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40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27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27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27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27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27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补光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包括壳体,其具有一容置腔;发光组件,设于容置腔内与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且发光组件与壳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控制组件,其包括可拆卸地设于容置腔内的固定座,和设于固定座上的集成芯片;驱动组件,其包括分别可转动地设于固定座上,与集成芯片电连接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该二者分别与发光组件连接,用以驱动发光组件同步或异步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当第一驱动结构或第二驱动结构驱动发光组件移动时,相应的另一个驱动结构会沿自身轴线旋转,以实现对发光组件的多角度调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且操作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补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图像监控补光装置通常安装在约六米高的横杆之上,其主要作用是为摄像机提供补光,确保摄像机能全天候对过往的机动车辆进行有效的图像抓拍和视频监控。为了更好地满足摄像机的补光需求,必须确保补光装置的光板照射中心点与摄像机的监控中心点精确对齐。然而,传统的调节补光装置照射位置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进行,这种方法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而且在调节之后容易出现较大偏差,往往需要反复人工校正。另外,一旦补光装置因外部震动等因素造成角度变化,就需要再次进行高空作业进行调整,这无疑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现状,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在补光装置上增设大型云平台或类似云台的自制设备,通过远程操控这类设备的上下左右转动来精准调整补光装置的照射角度。尽管该方案确实能满足现场的调试需求,但它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大型云台的造价较高,实际应用推广难度较大;同时,因其质量较重,要求固定云台的杆件具备更强的承载力,这间接导致了杆件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这种方案实施时,需要先将云台安装在杆件上,然后再将补光装置安装在云台上,这一过程无形中延长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成本,并且鉴于云台本身的重量,通常情况下安装工作需要两个人共同配合完成。此外,采用此类方案还会使补光装置的整体结构尺寸增大,因此不适合在狭小空间环境下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操作便捷的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腔;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且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具有供所述发光组件移动的间隙;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固定座,和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用以远程控制所述发光组件进行调节角度的集成芯片;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并与所述集成芯片形成电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发光组件同步或异步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发光组件移动时,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相应沿自身轴线旋转,以实现对所述发光组件的多角度调节。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均包括与所述发光组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和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以及输出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的驱动件,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绕所述第二转轴轴线转动;
当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长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轴沿自身轴线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呈交叉设置,且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转轴至少有一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支架连接,且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转轴移动时,所述支架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朝一侧倾斜,以使所述发光组件呈倾斜状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二转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的活动件,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并与所述活动件可转动连接的定位件。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的灯罩,和一端与所述灯罩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支撑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并伸入所述灯罩内的发光件。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灯罩通过调节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结构处于所述灯罩和所述壳体的轴线上,以对所述灯罩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并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进行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灯罩顶部的第二支撑架,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的联轴器。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呈Y字型,并由透光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分别垂直设于所述支撑板两面的两组第一连接件和两组第二连接件,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灯罩可拆卸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旋转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中,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用以监测所述发光件运动姿态的感应器,且所述集成芯片内包括与所述感应器形成电连接的感应器处理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发光组件与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并在壳体内置形成电连接的控制组件和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包括分别与发光组件连接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用以驱动所述发光组件同步或异步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并使第一驱动结构或第二驱动结构驱动发光组件移动时,第二驱动结构或第一驱动结构相应沿自身轴线旋转,从而实现发光组件多维度的角度远程调节;有效解决传统补光装置照射角度不便调节,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昂的人工维护成本问题;另外,通过使驱动组件直接作用于发光组件本身,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调节发光组件所需的动力,还在另一方面显著减小了补光装置的整体结构体积,进而增强了补光装置的操作灵活性与应用场景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件和支撑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00、壳体;110、容置腔;200、发光组件;210、灯罩;220、支撑结构;221、支撑板;222、第一连接件;223、第二连接件;224、旋转件;230、发光件;300、控制组件;310、固定座;311、竖板;312、横板;313、定位件;320、集成芯片;400、第一驱动结构;410、第一转轴;420、第二转轴;421、第一连接部;422、第二连接部;423、转动轴;424、活动件;430、驱动件;440、支架;441、连接孔;500、第二驱动结构;600、调节结构;610、第一支撑架;620、第二支撑架;630、联轴器;700、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包括壳体100、发光组件200、控制组件300、第一驱动结构400、第二驱动结构500、调节结构600和感应器700。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包括:
壳体100,该壳体100具有一容置腔110;
发光组件200,该发光组件200设于容置腔110内,并与壳体100内壁可移动连接,且该发光组件200与壳体100内壁之间具有供发光组件200移动的间隙;
控制组件300,该控制组件300包括可拆卸地设于容置腔110内的固定座310,和设于固定座310上用以远程控制发光组件200进行调节角度的集成芯片320;
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310上的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该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分别与发光组件200连接,并与集成芯片320形成电连接,用以驱动发光组件200同步或异步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当第一驱动结构400或第二驱动结构500驱动发光组件200移动时,第二驱动结构500或第一驱动结构400相应沿自身轴线旋转,以实现对发光组件200的多角度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实现了发光组件200多维度的角度远程调节,有效解决了传统补光装置照射角度难以调节及高昂的人工维护成本问题;而且通过简化驱动组件的结构使其内置到补光装置中,直接作用于发光组件200,从而在降低调节发光组件200所需动力的同时,也有效减小了补光装置的整体体积,增强了其操作灵活性和适应性。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00为中空结构,形状为两端具有直径差的圆柱型,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容置腔110,用以容纳发光组件200、控制组件300和驱动组件,并对它们提供防护。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组件200内置于容置腔110的上端,并与壳体100内壁可移动连接,且该发光组件200与壳体100内壁之间具有供发光组件200移动的间隙,以使发光组件200可进行角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光组件200包括与壳体100内壁可移动连接的灯罩210,和一端与灯罩210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的第一转轴410连接的支撑结构220,以及设于支撑结构220上并伸入灯罩210内的发光件230,以使补光装置在实现补光功能的同时,还能在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的驱动下进行远程调节角度,极大的提高了补光装置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灯罩210通过调节结构600与壳体100内壁可移动连接,该调节结构600处于灯罩210和壳体100的轴线上,用于限制灯罩210的运动行程并使以其轴线为中心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发光组件200的精细化角度调节,有效提升了补光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和光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该调节结构600包括与壳体100内壁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610,和可拆卸地设于灯罩210顶部的第二支撑架620,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610和第二支撑架620连接的联轴器630,便于调节结构600的便捷安装和维护,并借助联轴器630确保灯罩210旋转时的灵活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610和第二支撑架620均设计成Y字型,以增强灯罩210与壳体100连接的稳定性,且两者均由透光材料制成,避免对发光件230的补光效果产生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结构220包括支撑板221,和分别垂直设于支撑板221两面,呈圆柱型的两组第一连接件222和第二连接件223,用以实现驱动组件与发光组件200的连接,以使驱动组件可直接作用于发光组件200上,有效减少了驱动组件所需的驱动力,并确保了灯罩210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和限位准确性,还使得补光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第一连接件222与灯罩210可拆卸连接,两组第二连接件223通过旋转件224分别与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的第一转轴410可转动连接,有效加强了发光组件200与驱动组件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整个补光装置在远程调节过程中结构的强度和功能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件224为内置螺纹孔的球体。
为实现发光组件200的自动调整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还该支撑板221上还设有用以监测发光件230运动姿态的感应器700,且该集成芯片320内包括与该感应器700形成电连接的感应器处理模块。使得用户可在完成发光件230的角度调节后,通过集成芯片320的感应器处理模块记录该调整后的姿态数据,并将其设定为预设姿态,再通过感应件700对发光件230的运动姿态进行监测,当感应器700监测到发光件230的运动姿态数据偏离预设姿态的数据时,集成芯片320自动控制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运动,将发光件230调节至预设姿态,实现发光组件200的自动调节。避免了补光装置因设备断电或环境振动导致角度偏移后需要重新调试的问题,有效减少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及调试成本。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感应器700为角度传感器。
为实现对发光组件200的远程调节,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容置腔110内的控制组件300,该控制组件300包括与壳体100内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座310,和设于固定座310靠近驱动组件一端的集成芯片320,该固定座310用以实现第一发光组件200和驱动组件的支撑,该集成芯片320与驱动组件形成电连接,用以远程控制驱动组件,并通过驱动组件控制发光组件200进行角度调节,使得补光装置可根据实际环境需求灵活调整补光位置和交底,减少了人工操作和维护的成本,有效提高了补光装置调节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集成芯片320与外部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形成通讯连接,以便用户远程操控。
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310呈竖直布置,与壳体100内壁形成卡接,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横板312和竖板311,该集成芯片320设于竖板311上,该驱动组件垂直设于横板312,且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的第二转轴420与横板312可转动连接,以使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形成调节配合。
为配合控制组件300驱动发光组件200进行调度调节,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固定座310上的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该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分别与发光组件200连接,并与集成芯片320形成电连接,用以驱动发光组件200同步或异步沿X走和Y轴方向移动,实现发光组件200多角度的调节,其中,当第一驱动结构400或第二驱动结构500驱动发光组件200移动时,相应的另一个驱动结构会沿自身轴线旋转,以使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形成调节配合,从而实现对发光组件200的多角度调节,极大地提升了补光装置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减少了人工干预和高空作业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与发光组件200的第二连接件223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410,和与固定座310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420,以及输出端于第一转轴410连接的驱动件430,且该驱动件430与第二转轴420连接,以使第二转轴420转动时带动第一转轴410绕第二转轴420轴线转动;当发光组件200沿第一驱动结构400或第二驱动结构500的第一转轴410长度方向移动时,第二驱动结构500或第一驱动结构400的第二转轴420沿自身轴线转动,以避免发光组件200沿第一驱动结构400或第二驱动结构500的第一转轴410运动时,第二驱动结构500或第一驱动结构400的第二转轴420与其发生干涉,保证了第一转轴410运动的有效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的第一转轴410沿长度方向设有螺纹,并呈垂直交叉设置,且与其对应的两个第二转轴420至少有一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与现有技术中将两组驱动结构叠加的方式相比,有效节省了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结构500所占用的纵向空间,使得补光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小巧,从而扩大了补光装置的适用场景。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转轴420与固定座310连接的一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另一端具有高度差,以在保证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运动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第一驱动结构400与第二驱动结构500布置的紧凑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430与第二转轴420通过支架440连接,该支架440一端与第二转轴420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件430可拆卸连接;当发光组件200沿第一转轴410移动时,该支架440绕第二转轴420转动,并带动第一转轴410朝一侧倾斜,以使发光组件200呈倾斜状移动,使得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以较小的行程可实现发光组件200较大角度的调节。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440呈T字型,且该支架440与第二转轴420连接端上具有供转动轴423穿过的连接孔441,且该连接孔441与转动轴423可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转轴420包括第一连接部421和第二连接部422,该第一连接部421上设有与支架440可转动连接的转动轴423,该第二连接部422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与固定座310可转动连接的活动件424,且该固定座310上设有与第二转轴420同轴,并与活动件424可转动连接的定位件313,以使第二转轴420可在发光组件200沿第一转轴410移动的同时绕自身轴向旋转,以配合第一转轴410的运动。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转轴420既可作为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运动时的高度限位,又通过活动件424与定位件313的旋转配合,实现第一驱动结构400和第二驱动结构500的联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430为旋转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置腔;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且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具有供所述发光组件移动的间隙;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固定座,和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用以远程控制所述发光组件进行调节角度的集成芯片;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连接,并与所述集成芯片形成电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发光组件同步或异步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发光组件移动时,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相应沿自身轴线旋转,以实现对所述发光组件的多角度调节;
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均包括与所述发光组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和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以及输出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的驱动件,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绕所述第二转轴轴线转动;
当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长度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轴沿自身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呈交叉设置,且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转轴至少有一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通过支架连接,且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转轴移动时,所述支架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朝一侧倾斜,以使所述发光组件呈倾斜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连接的活动件,且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并与所述活动件可转动连接的定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的灯罩,和一端与所述灯罩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支撑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并伸入所述灯罩内的发光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通过调节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可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结构处于所述灯罩和所述壳体的轴线上,以对所述灯罩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并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进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灯罩顶部的第二支撑架,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的联轴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呈Y字型,并由透光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分别垂直设于所述支撑板两面的两组第一连接件和两组第二连接件,两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灯罩可拆卸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旋转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连。
CN202410340509.4A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Active CN117927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0509.4A CN117927906B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0509.4A CN117927906B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27906A CN117927906A (zh) 2024-04-26
CN117927906B true CN117927906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768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40509.4A Active CN117927906B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27906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7296A (en) * 1975-01-17 1976-10-19 Danforth, Div. Of Eastern Co. Searchlight
US4729077A (en) * 1986-03-10 1988-03-01 Mycro Group Co. Variable beam width lighting device
CN1493813A (zh) * 2003-09-13 2004-05-05 朱乐平 移动式升降照明灯
CN206563192U (zh) * 2017-03-15 2017-10-17 郭永祥 一种智能led发光装置
CN207070389U (zh) * 2017-06-07 2018-03-02 台州市椒光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远程控制的智能灯具
CN108561809A (zh) * 2018-06-05 2018-09-21 东莞市绿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角度可调的壁灯
WO2019128935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目摄像机及多目摄像机的补光装置
CN111623276A (zh) * 2020-06-18 2020-09-04 上海贝丽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设计艺术品展示用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112432090A (zh) * 2020-12-10 2021-03-02 深圳市永诺摄影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跟焦设备
CN212992403U (zh) * 2020-07-07 2021-04-16 台州市公安局 一种户外监控补光装置
CN113091009A (zh) * 2021-03-12 2021-07-0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舞台表演现场补光照明设备
CN114526459A (zh) * 2022-03-01 2022-05-24 中山市荣烁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led射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88505A (zh) * 2022-04-02 2022-07-01 深圳市尚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便携智能跟踪定位照明灯具
CN217113348U (zh) * 2022-04-29 2022-08-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补光机构
CN115370977A (zh) * 2022-07-25 2022-11-22 安徽一路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可调节的led灯
WO2023085227A1 (ja) * 2021-11-15 2023-05-1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CN219222280U (zh) * 2023-02-02 2023-06-2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装置及具有其的交通监控设备
CN220152631U (zh) * 2023-01-04 2023-12-08 浙江摩根集团有限公司 射灯
CN117539108A (zh) * 2023-04-05 2024-02-09 杭州方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寿命氙气爆闪补光装置
CN220629446U (zh) * 2023-08-29 2024-03-19 浙江华感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式补光装置、摄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4292B2 (en) * 2016-06-22 2018-05-08 Self Electronics Co., Ltd. Angle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LED bar lighting
CN215807979U (zh) * 2021-08-10 2022-02-11 深圳博浪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灯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7296A (en) * 1975-01-17 1976-10-19 Danforth, Div. Of Eastern Co. Searchlight
US4729077A (en) * 1986-03-10 1988-03-01 Mycro Group Co. Variable beam width lighting device
CN1493813A (zh) * 2003-09-13 2004-05-05 朱乐平 移动式升降照明灯
CN206563192U (zh) * 2017-03-15 2017-10-17 郭永祥 一种智能led发光装置
CN207070389U (zh) * 2017-06-07 2018-03-02 台州市椒光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远程控制的智能灯具
WO2019128935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目摄像机及多目摄像机的补光装置
CN108561809A (zh) * 2018-06-05 2018-09-21 东莞市绿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角度可调的壁灯
CN111623276A (zh) * 2020-06-18 2020-09-04 上海贝丽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设计艺术品展示用角度可调节的补光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212992403U (zh) * 2020-07-07 2021-04-16 台州市公安局 一种户外监控补光装置
CN112432090A (zh) * 2020-12-10 2021-03-02 深圳市永诺摄影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跟焦设备
CN113091009A (zh) * 2021-03-12 2021-07-0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舞台表演现场补光照明设备
WO2023085227A1 (ja) * 2021-11-15 2023-05-1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CN114526459A (zh) * 2022-03-01 2022-05-24 中山市荣烁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led射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88505A (zh) * 2022-04-02 2022-07-01 深圳市尚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便携智能跟踪定位照明灯具
CN217113348U (zh) * 2022-04-29 2022-08-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补光机构
CN115370977A (zh) * 2022-07-25 2022-11-22 安徽一路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可调节的led灯
CN220152631U (zh) * 2023-01-04 2023-12-08 浙江摩根集团有限公司 射灯
CN219222280U (zh) * 2023-02-02 2023-06-2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补光装置及具有其的交通监控设备
CN117539108A (zh) * 2023-04-05 2024-02-09 杭州方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寿命氙气爆闪补光装置
CN220629446U (zh) * 2023-08-29 2024-03-19 浙江华感科技有限公司 调节式补光装置、摄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27906A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01903U (zh) 一种无人机测控的摄像头调节装置
CN117927906B (zh) 一种可远程调节的补光装置
CN100567893C (zh) 自平衡旋转激光仪
CN213535103U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
CN110855860B (zh) 一种企业办公用的智能摄像头
CN214119467U (zh) 一种安防监控设备
CN114745486A (zh) 前后位置可调式带电设备可视化抄读器
CN212273501U (zh) 一种数字航空全景摄影测量装置的拆卸固定机构
CN114745485A (zh) 抄读带电设备铭牌参数的装置
CN108747121A (zh) 一种光模块自动焊接耦合机
CN210567059U (zh) 一种摄像头用调节支架
CN113741452A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激光导航系统及方法
CN216700127U (zh) 一种用电检查探视装置
CN112591126A (zh) 一种可以多方位装运和固定航摄仪的可调节式无人机
JP3244326U (ja) 可視赤外光多源画像融合一体型配置制御装置
CN216952362U (zh) 一种旋转式道路摄像机支架
CN220428356U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
CN208546700U (zh) 一种可控角度转台装置
CN212099381U (zh) 倾斜摄影测量自动旋转装置
CN220261068U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底座
CN213535133U (zh)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巡检的无人机云台
CN213485029U (zh) 多角度同时监控装置
CN210623963U (zh) 一种电动调节机构及装有该调节机构的投影仪定位系统
CN217466001U (zh) 一种云台自动校准机构
CN220421906U (zh) 一种云台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