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22162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22162A CN117922162A CN202311373156.XA CN202311373156A CN117922162A CN 117922162 A CN117922162 A CN 117922162A CN 202311373156 A CN202311373156 A CN 202311373156A CN 117922162 A CN117922162 A CN 1179221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 ink
- receiving port
- waste toner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877 Melami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DSHMPZPIAZGSV-UHFFFAOYSA-N me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NC1=NC(N)=NC(N)=N1 JDSHMPZPIAZG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07—Conditioning of the inside of ink supply circuits, e.g. flushing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5/00—Cleaning
- B41P2235/10—Clea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r devices
- B41P2235/27—S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废墨剂容器、以及从废墨剂容器抽吸气体的抽吸机构,废墨剂容器具有:连接于抽吸机构的抽吸口、接收墨剂的第一接收口、多孔质的吸收部件、以及第一风路,该第一风路由不存在吸收部件的空间形成,且连接第一接收口与抽吸口,废墨剂容器还具有透气性比吸收部件低的隔断部件,隔断部件配置于从第一接收口不经由第一风路而通过吸收部件的内部并到达抽吸口的路径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安装有废墨剂容器,该废墨剂容器贮存预定废弃的墨剂。就现有技术而言,在废墨剂容器内配置有吸收墨剂的多孔质的吸收部件。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例如有如下情况:在废墨剂容器上连接抽吸机构,并从记录头向废墨剂容器抽吸墨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废墨剂容器内的吸收部件是多孔质,则抽吸气流有可能通过吸收部件的内部(吸收部件中从原材料时就有的细孔)。
其结果为,有可能无法获得符合设计的抽吸力,产生墨剂的抽吸不充分这样的不良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墨剂在机内飞散,机内污染增大。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能够抑制从记录头向废墨剂容器的墨剂的抽吸不充分。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其通过排出墨剂而在片材上记录图像;废墨剂容器,其在内部具有贮存区域,在贮存区域中贮存虽然从记录头排出但是在图像的记录中没有使用的墨剂;以及抽吸机构,其从废墨剂容器抽吸气体。废墨剂容器具有:抽吸口,其连接于抽吸机构;第一接收口,其接收从记录头排出的墨剂;多孔质的吸收部件,其配置于贮存区域,吸收墨剂;以及第一风路,其由贮存区域中的不存在吸收部件的空间形成,连接第一接收口与抽吸口,使因抽吸机构的驱动而产生的抽吸气流通过。废墨剂容器还具有透气性比吸收部件低的隔断部件。隔断部件配置于从第一接收口不经由第一风路而通过吸收部件的内部并到达抽吸口的路径上。
(三)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能够抑制从记录头向废墨剂容器的墨剂的抽吸不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部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输送带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输送带周边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输送带周边的立体图(示出安装有全部的废墨剂容器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输送带周边的立体图(示出取下了一部分废墨剂容器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废墨剂容器的贮存区域的示意图。
图9是与沿图8的A-A线的剖面对应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从图8所示废墨剂容器中省略了隔断部件的情况的抽吸气流的路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以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上记录(印刷)图像的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作为片材,主要使用纸张。也能够使用OHP片材等其它的片材。
(打印机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相当于“喷墨记录装置”)具备第一输送部1和第二输送部2。第一输送部1对设置于供纸盒CA的片材S进行供纸,并朝向记录位置进行输送。在打印机100的印刷任务中,对通过记录位置的片材S进行图像的记录(印刷)。第二输送部2对完成记录的片材S进行输送。第二输送部2将完成记录的片材S向排出托盘ET排出。
第一输送部1具备包含定位辊对11的多个输送辊部件。在图1中,仅对于多个输送辊部件中的定位辊对11标注附图标记。多个输送辊部件分别通过进行旋转来输送片材S。定位辊对11包含相互压接的一对辊。在该一对辊间形成有定位辊隙。从供纸盒CA供给的片材S进入定位辊隙。定位辊对11通过进行旋转而将进入定位辊隙的片材S朝向后述的带输送部3输送。
在片材S的前端到达定位辊隙的时刻,定位辊对11停止旋转。另一方面,比定位辊对11靠向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输送辊部件进行旋转。由此,可矫正片材S的斜行。
打印机100具备带输送部3。带输送部3从第一输送部1接收片材S并进行输送。带输送部3具备输送带30。输送带30是环状且被支撑为可旋转。另外,带输送部3具备多个架设辊301。多个架设辊301被支撑为可旋转。输送带30利用多个架设辊301进行架设、旋转。从第一输送部1输送来的片材S到达输送带30的外周面。
多个架设辊301中的一个连结于带马达(未图示),传递带马达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连结于带马达的架设辊301进行旋转,从而使输送带30从动而进行旋转。此时,其它的架设辊301也从动而进行旋转。
另外,带输送部3具备抽吸单元300。抽吸单元300配置于输送带30的内周侧。抽吸单元300对输送带30的外周面上的片材S进行抽吸。
具体而言,输送带30具有多个抽吸孔(未图示)。输送带30的抽吸孔在输送带3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抽吸单元300经由输送带30的抽吸孔对片材S进行抽吸。由此,可在输送带30的外周面吸附片材S。输送带30将片材S吸附保持于外周面并进行旋转。其结果为,片材S被输送。即,输送带30将片材S吸附于外周面进行输送。
打印机100具备记录部4。记录部4与输送带30的外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在片材S的输送过程中,输送带30的外周面上的片材S和记录部4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对置。由此,在片材S的输送过程中,片材S通过后述的记录头40的喷嘴面与输送带30的外周面之间。即,记录头40的喷嘴面与输送带30的外周面之间成为片材S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记录部4具备分别与青、品红、黄及黑各色对应的四个行头41。在图2中,在青的行头41上标注附图标记“C”,在品红的行头41上标注附图标记“M”,在黄的行头41上标注附图标记“Y”,在黑的行头41上标注附图标记“K”,进行区别。对于在后面的说明中参照的图5而言也同样如此。
各色的行头41包含多个(例如三个)记录头40。例如,各色的多个记录头40在与输送带30输送片材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交错状排列。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输送带30输送片材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宽度方向。
各记录头40相对于输送带30的外周面而言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换言之,各记录头40配置于与由输送带30输送的片材S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进而换言之,输送带30在各记录头40的下方对片材S进行吸附、输送。上下方向是与输送带30输送片材S的输送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各记录头40具有与输送带30的外周面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面,作为喷嘴面。各记录头40的喷嘴面具有多个喷嘴4N。各记录头40的多个喷嘴4N向下方排出对应色的墨剂。例如,各记录头40的喷嘴4N的个数是相同数量。各记录头40的多个喷嘴4N沿输送带30的宽度方向排列。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喷嘴4N。实际上在各记录头40设置有较多的喷嘴4N。为了方便,仅在一部分喷嘴4N上标注附图标记。
各记录头40在印刷任务中基于应该在片材S上记录的图像数据,从喷嘴4N朝向输送带30的外周面上的片材S排出墨剂。从各记录头40排出的墨剂附着于片材S。由此,可在片材S上记录图像。换言之,各记录头40与输送带30之间是记录位置,在该记录位置进行向片材S的图像记录。
在此,在多个喷嘴4N中,墨剂排出次数较少的喷嘴4N中残留的墨剂粘度会随着时间经过而升高。其结果为,发生堵塞,画质降低。为了抑制这样的不良情况,各记录头40进行冲洗处理。在各记录头40的冲洗处理中,使喷嘴4N中残留的墨剂排出。由此,抑制了堵塞。对于冲洗处理,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返回图1,打印机100具备干燥单元51和除皱器52。干燥单元51向除皱器52输送片材S,并且对输送中的片材S上附着的墨剂进行干燥。除皱器52矫正片材S的皱痕。除皱器52将皱痕矫正后的片材S向第二输送部2输送。
另外,如图3所示,打印机100具备控制部6。控制部6包含CPU及ASIC等的处理电路。控制部6控制印刷任务。换言之,控制部6对第一输送部1、第二输送部2、带输送部3、记录部4、干燥单元51和除皱器52的各动作进行控制。进而换言之,控制部6控制片材S的输送以及各记录头40的墨剂排出。另外,控制部6对各记录头40的冲洗处理进行控制。
在控制部6上连接有定位传感器61、片材传感器62以及带传感器63。控制部6基于定位传感器61、片材传感器62以及带传感器63的各输出,来控制片材S的输送以及向片材S的图像记录。
定位传感器61将比定位辊隙靠向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作为检测位置。定位传感器61是例如反射型或者透射型的光传感器。定位传感器61根据在对应的检测位置有无片材S而使输出值变化。
控制部6基于定位传感器61的输出值来检测:定位传感器61的检测位置上的片材S的前端到达以及后端通过。换言之,控制部6基于定位传感器61的输出值来检测:定位辊隙中的片材S的前端到达以及后端通过。控制部6基于从在定位传感器61的检测位置检出片材S的前端到达起的经过时间,来计测利用定位辊对11输送片材S的输送开始时刻(定位辊对11的旋转开始时刻)。
片材传感器62将多个行头41中的位于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行头41的记录位置与定位辊隙之间的位置作为检测位置。片材传感器62根据在对应的检测位置有无片材S而使输出值变化。作为片材传感器62而言,可以使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另外,作为片材传感器62,也可以使用反射型或者透射型的光传感器。例如,使用CIS作为片材传感器62。
控制部6基于片材传感器62的输出值来检测:片材传感器62的检测位置上的片材S的前端到达以及后端通过。控制部6基于片材传感器62的输出值来计测:墨剂向由输送带30输送的片材S的排出时刻。此外,也可以基于从开始利用定位辊对11输送片材S起的经过时间,来计测墨剂向由输送带30输送的片材S的排出时刻。
另外,控制部6计测:从片材S的前端到达片材传感器62的检测位置起到同一片材S的后端通过片材传感器62的检测位置为止的通纸时间。片材传感器62的检测位置上的通纸时间对应于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尺寸而变化。因此,控制部6基于通纸时间来识别:由输送带30输送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尺寸。由此,即使由输送带30输送的片材S是不定型尺寸,也能够使控制部6识别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尺寸。
带传感器63是用于检测输送带30的预先确定的基准位置(原始位置)的传感器。例如,在输送带30的基准位置上设置有规定的标记。由此,能够基于带传感器63的输出值来检测:输送带30的基准位置。作为带传感器63而言,可以使用CIS。另外,作为带传感器63,也可以使用透射型或者反射型的光传感器。
控制部6基于带传感器63的输出值来检测:输送带30的基准位置。换言之,控制部6基于带传感器63的输出值来检测:后述的冲洗区域31(冲洗孔30a)的位置。
另外,打印机100具备存储部601。存储部601包含ROM及RAM等存储器件。存储部601连接于控制部6。控制部6从存储部601读出信息。另外,控制部6向存储部601写入信息。
打印机100具备操作部602。操作部602例如包含触摸屏。触摸屏显示软件按钮及消息等,从用户接受触摸操作。另外,在操作部也设置有接受设定及指示等的硬件按钮。操作部602连接于控制部6。控制部6对操作部602(触摸屏)的显示动作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6检测针对操作部602进行的操作。
打印机100具备通信部603。通信部603包含通信电路等。通信部603经由网络NT与用户终端PC连接。用户终端PC是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控制部6使用通信部603与用户终端PC通信。例如,从用户终端PC向打印机100发送:包含在印刷任务中应该向片材S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印刷数据(PDL数据等)。换言之,从用户终端PC向打印机100发送:印刷任务的执行要求。印刷任务的印刷数据包含:在印刷任务中使用的片材S的尺寸等、与印刷相关的各种设定数据。
(冲洗处理的概要)
如图4所示,输送带30具有冲洗区域31。在图4中,用虚线包围冲洗区域31。冲洗区域31是包含在输送带3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即冲洗孔30a的区域。在输送带30上设置有多个冲洗区域31。多个冲洗区域31在输送带30的旋转方向(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配置。
各冲洗区域31分别包含多个冲洗孔30a。冲洗孔30a的开口形状(从输送带30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冲洗孔30a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状,可以是椭圆形状,可以是卵形形状,可以是矩形状。由于输送带30进行旋转,从而使多个喷嘴4N分别与至少任一的冲洗孔30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作为冲洗处理而言,进行从各记录头40的喷嘴4N排出墨剂的处理。当执行冲洗处理时,从各喷嘴4N在与冲洗孔30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时刻排出墨剂。并且,墨剂通过冲洗孔30a。由此,即使执行冲洗处理,也不会在输送带30上附着墨剂。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当执行冲洗处理时从各喷嘴4N排出的墨剂称为冲洗墨剂,与用于向片材S的图像记录的墨剂进行区别。不用于向片材S的图像记录的墨剂是冲洗墨剂。
在印刷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控制部6控制冲洗处理。具体而言,控制部6以冲洗区域31以恒定周期出现于纸间(在前的片材S的后端与后续的片材S的前端的间隔)的方式来计测:从定位辊对11到输送带30的片材S的输送开始时刻。并且,控制部6使墨剂从各喷嘴4N在不与片材S重叠而与冲洗孔30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时刻排出。换言之,控制部6使墨剂从各喷嘴4N在不同于向片材S的图像记录时刻的时刻排出。
(冲洗墨剂的贮存)
冲洗墨剂贮存于打印机100的主体(以下简称为装置主体)。并且,当冲洗墨剂的贮存量达到一定量时,则丢弃冲洗墨剂。
具体而言,如图5~图9所示,打印机100具备:废墨剂容器7、以及与废墨剂容器7连接的抽吸机构10。抽吸机构10通过从废墨剂容器7抽吸气体,从而使得废墨剂容器7中存在的墨剂的雾不易向废墨剂容器7外排出。另外,在冲洗处理中,冲洗墨剂通过输送带30的冲洗孔30a,利用抽吸机构10的功能来抽吸该冲洗墨剂,冲洗墨剂到达废墨剂容器7。废墨剂容器7在内部具有贮存区域。废墨剂容器7在贮存区域中贮存冲洗墨剂。
废墨剂容器7的设置数量是多个。废墨剂容器7针对各行头41分别分配一个。换言之,废墨剂容器7针对青、品红、黄及黑各色各分配一个。
各废墨剂容器7安装于装置主体中的输送带30的内周侧。各废墨剂容器7以安装于装置主体的状态,配置于排出对应色墨剂的记录头40的下方。各废墨剂容器7相对于对应的记录头40的喷嘴面而言夹着输送带30对置配置。由此,当执行冲洗处理时,冲洗墨剂通过冲洗孔30a,在各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中贮存冲洗墨剂。
各废墨剂容器7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各废墨剂容器7通过从打印机100的装置正面(宽度方向的前方)向近前(宽度方向的前方)抽出,从而能够从装置主体上取下。当在任一的废墨剂容器7中冲洗墨剂的贮存量达到一定量时,则将该废墨剂容器7从装置主体上取下,进行更换。
抽吸机构10产生抽吸气流。抽吸机构10针对各废墨剂容器7各分配一个。各抽吸机构10连接于对应的废墨剂容器7,从对应的记录头40朝向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抽吸冲洗墨剂。通过利用各抽吸机构10的功能来抽吸冲洗墨剂,从而能够抑制冲洗墨剂引起的机内污染。在图5中,用涂黑箭头表示冲洗墨剂的抽吸方向。空心箭头是抽吸单元300的抽吸方向。
此外,各废墨剂容器7贮存:冲洗墨剂等、预定废弃的墨剂。预定废弃的墨剂是虽然从记录头40排出但是在图像的记录中没有使用的墨剂。即,各废墨剂容器7贮存:未用于图像记录的墨剂。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包含冲洗墨剂的预定废弃的墨剂总称为冲洗墨剂。
(废墨剂容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8~图10,针对一废墨剂容器7来说明结构。各废墨剂容器7的结构彼此相同。因此,对于其他废墨剂容器7省略结构说明,并沿用以下的说明。
此外,与输送带30输送片材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输送带30的宽度方向相当于“第二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针对与输送带30输送片材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标注附图标记D1,并称为第一方向D1。针对输送带30的宽度方向标注附图标记D2,并称为第二方向D2。
废墨剂容器7是大致长方体的容器。废墨剂容器7例如为板金制。废墨剂容器7具有顶部7A,并且具有与顶部7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底部7B。另外,废墨剂容器7具有从侧方包围顶部7A与底部7B之间的区域的侧壁部(省略附图标记)。废墨剂容器7具有被顶部7A、底部7B、侧壁部包围的内部区域,作为冲洗墨剂的贮存区域。
废墨剂容器7具有吸收部件8。吸收部件8配置于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吸收部件8是吸收冲洗墨剂的多孔质部件。作为吸收部件8的构成材料而言,可使用密胺海绵等。吸收部件8吸收冲洗墨剂,并在其内部保持冲洗墨剂。
在此,废墨剂容器7在贮存区域中具有抽吸风路70,该抽吸风路70使因抽吸机构10的驱动而产生的抽吸气流通过。抽吸风路70由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中的不存在吸收部件8的空间(即贮存区域中存在的间隙)形成。例如,抽吸风路70是通过切除吸收部件8的一部分而得到的空间。换言之,抽吸风路70是被吸收部件8包围的空间。
顶部7A作为接收由抽吸机构10抽吸的冲洗墨剂的墨剂接收部发挥功能。具体而言,顶部7A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呈矩形状贯通的接收口710。对于接收口710而言,由于向上方向开口,因此在以下有时以上下方向来表示接收口710的开口方向。
接收口710针对各记录头40各分配一个。即,接收口710是三个。各接收口710夹着输送带30与对应的记录头40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各接收口710是用于将从对应的记录头40排出的冲洗墨剂向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回收的开口。各记录头40的冲洗墨剂通过对应的接收口710,并到达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
在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配置有圆筒状的管道73。管道73的筒轴与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管道73具有上下方向的一端侧的开口,作为抽吸口730。即,废墨剂容器7具有抽吸口730。
此外,底部7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连接口(省略附图标记)。管道73从底部7B的连接口的缘部向上方呈圆筒状延伸。抽吸机构10配置于废墨剂容器7的外部,连接于底部7B的连接口。即,抽吸机构10连接于管道73。也可以将沿上下方向对吸收部件8的一部分进行穿孔而得到的孔部作为管道73,也可以将配置于该孔部的管材作为管道73。
抽吸风路70分别分配于三个接收口710。即,废墨剂容器7具有多个抽吸风路70。多个抽吸风路70分别连结对应的接收口710与抽吸口730。在图8中,分别用虚线表示三个接收口710。
此外,从上下方向观察,三个接收口710中的一个接收口710相对于抽吸口730而言在第一方向D1上隔开间隔配置。该一个接收口710相当于“第一接收口”,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一个接收口710称为第一接收口711。第一接收口711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开口形状是以第二方向D2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
从上下方向观察,三个接收口710中的不同于第一接收口711的另两个接收口710夹着抽吸口730在第二方向D2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这两个接收口710分别相当于“第二接收口”,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两个接收口710分别称为第二接收口712。两个第二接收口712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各开口形状是以第二方向D2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
另外,与第一接收口711相连的抽吸风路70相当于“第一风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第一接收口711相连的抽吸风路70称为第一风路71。与一个第二接收口712相连的一个抽吸风路70以及与另一个第二接收口712相连的另一个抽吸风路70分别相当于“第二风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一个第二接收口712相连的抽吸风路70以及与另一个第二接收口712相连的抽吸风路70分别称为第二风路72。
从上下方向观察,两个第二接收口712配置于相对于抽吸口730的中心而言彼此对称的位置。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两个第二风路72形成为相对于抽吸口730的中心而言彼此对称的形状。即,两个第二风路72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另一方面,第一风路71具有与两个第二风路72不同的形状。
要使多个接收口710的各抽吸力彼此相同,需要适当地设计第一风路71的形状。因此,抽吸风路70的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图8所示的形状。
具体而言,第一风路71包含一个风路和另一个风路,并绕开最短路径而形成。从上下方向观察,对于第一风路71的一个风路而言,由于绕开最短路径而从第一接收口711向第二方向D2的一侧延伸,并最终与抽吸口730相连。从上下方向观察,对于第一风路71的另一个风路而言,由于绕开最短路径而从第一接收口711向第二方向D2的另一侧延伸,并最终与抽吸口730相连。此外,从第一接收口711到抽吸口730的最短路径是:从第一接收口711沿第一方向D1直线地延伸并到达抽吸口730的路径。
从上下方向观察,两个第二风路72分别从对应的第二接收口712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在第二方向D2上弯折而朝向抽吸口730延伸,并与抽吸口730相连。此外,相对于抽吸口730而言位于第二方向D2的一侧的第二风路72的一部分与第一风路71的一个风路共用。相对于抽吸口730而言位于第二方向D2的另一侧的第二风路72的一部分与第一风路71的另一个风路共用。
在此,在将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中的被吸收部件8包围的空间作为抽吸风路70的情况下,由于吸收部件8是多孔质部件,因此在吸收部件8的内部从原材料时就有的细孔有可能成为抽吸气流的路径。即,抽吸气流有可能通过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中的不同于抽吸风路70的部位。假设当大量的抽吸气流通过吸收部件8的内部(即吸收部件8的细孔)时,即使对第一风路71的形状适当地进行了设计,在第一接收口711与各第二接收口712之间,抽吸力的差也会变大。
因此,废墨剂容器7还具有隔断部件9,该隔断部件9将在吸收部件8的内部产生的抽吸气流的路径隔断。隔断部件9是透气性比吸收部件8低的部件。即,对相同形状的吸收部件8和隔断部件9进行比较可知:气体通过吸收部件8的的阻力较低。隔断部件9是树脂制的板状部件。换言之,隔断部件9实质上是不吸收冲洗墨剂的部件,是不流通抽吸气流的部件。
隔断部件9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此外,作为隔断部件9的原材料而言,只要透气性比吸收部件8低即可。即,只要透气性比吸收部件8低,则也可以将多孔质部件用作隔断部件9。
隔断部件9配置于废墨剂容器7的贮存区域中的、从第一接收口711不经由第一风路71而通过吸收部件8的内部(即吸收部件8中从原材料时就有的细孔)并到达抽吸口730的路径上。换言之,隔断部件9配置于将从第一接收口711不经由第一风路71而通过吸收部件8的内部并到达抽吸口730的路径的至少一部分隔断的位置。隔断部件9配置于从第一接收口711沿第一方向D1到达抽吸口730的最短路径上。隔断部件9用于隔断该最短路径且埋入吸收部件8的内部。
在没有设置隔断部件9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从第一接收口711沿第一方向D1到达抽吸口730的最短路径(图10的箭头R所示的路径)成为抽吸气流的路径。另一方面,在设置有隔断部件9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能够抑制从第一接收口711沿第一方向D1到达抽吸口730的最短路径成为抽吸气流的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即使将多孔质部件用作吸收部件8,也会由于设置隔断部件9而不易在多个接收口710的各抽吸力之间产生较大的差。由此,能够抑制在多个接收口710之间产生抽吸力的较大偏差。换言之,能够抑制在多个接收口710中的一部分发生冲洗墨剂的抽吸不充分。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冲洗墨剂引起的机内污染。
另外,在该结构中,即使将多孔质部件用作吸收部件8,第一风路71的压力损失也与各第二风路72的压力损失相同(包括大致相同)。即,不易在多个接收口710的各抽吸力之间产生较大的差。
此外,通过设置隔断部件9,从而在抽吸风路70的设计中,可以不考虑抽吸气流通过吸收部件8的内部的情况。由此,容易设计抽吸风路70。
另外,通过将实质上不吸收冲洗墨剂的部件用作隔断部件9,从而能够容易地抑制抽吸气流通过吸收部件8的内部。
此外,从上下方向观察,两个第二风路72以抽吸口730为中心对称,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因此,一侧的第二接收口712及另一侧的第二接收口712的各抽吸力的差较小。因此,仅在从第一接收口711沿第一方向D1到达抽吸口730的最短路径上配置隔断部件9。由此,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即隔断部件9的成本)。
另外,隔断部件9以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为板厚方向。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隔断部件9配置于第一接收口711与抽吸口730的第一方向D1之间。此外,从上下方向观察,隔断部件9以沿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2延伸的方式配置。对于隔开第一接收口711与抽吸口730的方向即第一方向D1、与隔断部件9延伸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2所成的角度而言,优选为45度以上,更优选为60度以上,特别优选为大致直角。
并且,隔断部件9的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第二方向D2的一侧的端部91a比第一接收口711的所述一侧的端部更向所述一侧突出。另外,隔断部件9的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第二方向D2的另一侧的端部91b比第一接收口711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更向所述另一侧突出。
由此,从上下方向观察,能够抑制抽吸气流通过从第一接收口711绕开隔断部件9的设置位置并到达抽吸口730的路径。即,能够进一步抑制抽吸气流通过吸收部件8的内部。
另外,隔断部件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到包含第一风路71的范围。此外,隔断部件9从第一风路71的上端部的上方越过第一风路71的下端部延伸到下方。即,隔断部件9具有比第一风路71的上端部靠向上方的上端部92a,并具有比第一风路71的下端部靠向下方的下端部92b(参照图9)。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吸收部件8包含:下部部件81,其在废墨剂容器7的底面(即在贮存区域中朝向上方的面)上与该底面抵接配置;以及上部部件82,其配置于下部部件81的上方。并且,抽吸风路70比下部部件81靠向上方形成。换言之,抽吸风路70形成于下部部件81与上部部件82之间。
因此,隔断部件9的上端部92a配置于上部部件82的内部,隔断部件9的下端部92b配置于下部部件81的内部。换言之,隔断部件9从下部部件81的内部向上方立起设置,并到达上部部件82。由此成为如下状态:隔断部件9的上端部92a配置为比抽吸风路7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更靠上方,隔断部件9的下端部92b配置为比抽吸风路7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更靠下方。
由此,能够抑制抽吸气流通过隔断部件9的上方及下方。即,能够进一步抑制抽吸气流通过吸收部件8的内部。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各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且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同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7)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其通过排出墨剂而在片材上记录图像;
废墨剂容器,其在内部具有贮存区域,在所述贮存区域中贮存虽然从所述记录头排出但是在所述图像的记录中没有使用的所述墨剂;以及
抽吸机构,其从所述废墨剂容器抽吸气体,
所述废墨剂容器具有:
抽吸口,其连接于所述抽吸机构;
第一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所述墨剂;
多孔质的吸收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贮存区域,吸收所述墨剂;以及
第一风路,其由所述贮存区域中的不存在所述吸收部件的空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一接收口与所述抽吸口,使因所述抽吸机构的驱动而产生的抽吸气流通过,
所述废墨剂容器还具有透气性比所述吸收部件低的隔断部件,
所述隔断部件配置于从所述第一接收口不经由所述第一风路而通过所述吸收部件的内部并到达所述抽吸口的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接收口的开口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接收口及所述抽吸口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
所述隔断部件配置于从所述第一接收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到达所述抽吸口的最短路径上,
所述第一风路绕开所述最短路径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开口方向观察,所述隔断部件在所述第一接收口与所述抽吸口的所述第一方向之间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所述隔断部件的从所述开口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比所述第一接收口的所述一侧的端部更向所述一侧突出,
所述隔断部件的从所述开口方向观察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比所述第一接收口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更向所述另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断部件在所述第一接收口的开口方向上延伸到包含所述第一风路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墨剂容器还具有:
多个第二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所述墨剂;以及
多个第二风路,其由所述贮存区域中的不存在所述吸收部件的空间形成,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接收口的每一个与所述抽吸口,使因所述抽吸机构的驱动而产生的抽吸气流通过,
所述第一风路具有不同于所述多个第二风路的形状,
所述多个第二风路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墨剂容器还具有:
第二接收口,其接收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所述墨剂;以及
第二风路,其由所述贮存区域中的不存在所述吸收部件的空间形成,连接所述第二接收口与所述抽吸口,使因所述抽吸机构的驱动而产生的抽吸气流通过,
所述第一风路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二风路的形状,
所述第一风路的压力损失与所述第二风路的压力损失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断部件是不吸收所述墨剂的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169658 | 2022-10-23 | ||
JP2022169658A JP2024061972A (ja) | 2022-10-24 | 2022-10-24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22162A true CN117922162A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49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373156.XA Pending CN117922162A (zh) | 2022-10-24 | 2023-10-23 | 喷墨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27404A9 (zh) |
JP (1) | JP2024061972A (zh) |
CN (1) | CN117922162A (zh) |
-
2022
- 2022-10-24 JP JP2022169658A patent/JP2024061972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0-20 US US18/491,466 patent/US20240227404A9/en active Pending
- 2023-10-23 CN CN202311373156.XA patent/CN117922162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4061972A (ja) | 2024-05-09 |
US20240227404A9 (en) | 2024-07-11 |
US20240131849A1 (en) | 2024-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9759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182081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903913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spira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pirate dust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7229950A (ja)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処理液ミスト回収方法 | |
JP669175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
US10201986B2 (en) |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323717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2644175B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US11390084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images by ejecting ink on recording media | |
JP201512364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H05319666A (ja) | 印刷装置の排紙台 | |
JP2003285487A (ja) |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CN117922162A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JP39655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23189916A1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318892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08247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
US20240227400A9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2403529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11981122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20240227401A9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20240227402A9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2402480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吸引ファンの制御方法 | |
JP202414498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205127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