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88C - 板式散热管和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式散热管和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88C
CN1179188C CNB998005541A CN99800554A CN1179188C CN 1179188 C CN1179188 C CN 1179188C CN B998005541 A CNB998005541 A CN B998005541A CN 99800554 A CN99800554 A CN 99800554A CN 1179188 C CN1179188 C CN 117918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ype surface
radiating pipe
transmission block
in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0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3592A (zh
Inventor
山本雅章
池田匡视
植木达彦
尚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3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1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conduit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ann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2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selected or arranged to facilitate heating or cooling
    • H01L23/427Cooling by change of state, e.g. use of heat pi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53Bump and layer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板式散热管包括一密封容器,它具有相互面对的主表面部分A和主表面部分B,至少一个热传送块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容器内,热传送块既与主表面部分A的内壁连接,又与主表面部分B的内壁连接,芯设置在容器内热传送块的至少一部分上,工作流体密闭在容器内。

Description

板式散热管和冷却装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效冷却像半导体芯片之类电子元件的板式散热管和用于上述板式散热管的冷却装置。
发明背景
如半导体芯片等的电子元件安装在如电子动力设备的电子装置上,当使用时,各种装置如个人电脑等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当电子元件过热时,其效能由此降低,或寿命由此缩短。最近,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装置愈来愈小型化,因此研制安装在电子装置上的电子元件的冷却技术是重要的技术课题。
冷却需要被冷却的电子芯片(下文称为“发热零件”)的方法已知的有,例如空气冷却类型,即冷却方法是借助于装置内安装在电子装置箱体上的风扇来置换空气,以便冷却电子装置,使之防止发热零件的温度过高。这种冷却方法有效冷却电子装置的范围相当大。
除了上述空冷类型外,一种有效方法是借助于安装散热翼片或散热器,以便通过翼片或散热器消散热量。还有另一种冷却方法是在散热器或翼片和发热零件之间安装散热管。此外,另一种已知的技术是通过电机驱动风扇将空气送到散热器或翼片,以便获得较高的冷却性能。
散热管的机械结构在下面作简要描述。散热管包括一容器,它具有密封中空的部分,即其中的空腔,一种工作流体封装在该容器内。热量通过容纳在容器中空部分的工作流体的形态转换和移动传送。虽然部分热量通过容器的材料被传送,但是与通过容器内工作流体的形态转换和移动传送的热量比较,通过容器传送的热量相对较小。
下面简要描述应用中的散热管机械结构。在圆形管式散热管中,发热零件与散热管的一端连接,消散热量的翼片与散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散热管与发热零件连接的部分(下文称为“热吸收部分”或“热吸收端”),工作流体被通过容器材质沿它的厚度方向传送的热汽化,被汽化的工作流体迅速流到与翼片连接的部分(下文称为“热消散部分”或“热消散端”)。因此在热消散部分中流动的、汽化的工作流体被冷凝并返回到液体状态,而通过汽化的工作流体传送的热量因此从容器内通过翼片消散到散热管的外面。热量从而由热吸收部分传送到热消散部分。
为了持续实施上述热量的传送,在热消散端返回到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必需流回(循环)到热吸收端。在散热管中应用重力,热吸收端位于热消散端下面(这种形式称之为“底部散热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热消散端返回到液体状态的工作流体靠重力循环到热吸收端。但是,在热吸收端位于热消散端上面的情况下(这种形式称之为“上部散热模式”),工作流体到热吸收端的循环不能充分地实施,因此可能发生通常所说的干燥现象。
作为散热管的形状,圆形管是其形状的代表。此外,板式散热管近来受到重视。板式散热管可以称之为平面式散热管或平板式散热管。板式散热管由于它的形状,它所具有的优点是,像半导体芯片之类的发热零件可以与板式散热管大面积接触。
更特别地,在板式散热管中,发热零件可以与散热管的主要宽表面接触。甚至当应用板式散热管时,其散热管仍然优选地应用底部散热模式,以便维持更可靠的工作流体循环,正如圆形散热管所要求的一样。作为一种应用板式散热管的良好冷却装置,要考虑冷却装置中板式散热管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即散热管的主要表面之一向下,因此发热零件与板式散热管面向下的主要表面接触,而散热器固定在板式散热管面向上的主要表面上。根据上述的冷却装置,散热管下部的主表面成为热吸收端,而固定散热器的散热管上部主表面成为热消散端,因此热板式管是底部散热模式。
但是,近来计算机或诸如此类的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尺寸趋小。此外,安装发热零件的各类电子装置从台站类型到轻便类型变化多端。尤其是,小型计算机或诸如此类的设备有时被用在倾斜的状态下。因此,人们期望提供一种板式散热管,这种板式散热管即使应用上部散热模式也能保持非常完好的效能。
发明摘要
本发明人已研制出彻底克服上述传统散热管缺点的发明。结果发现,当传送热的热传送块设置在容器内相互面对的主表面部分A和主表面部分B之间时,以便主表面部分A的内壁连接到主表面部分B的内壁,此外,一芯设置在热传送块的至少一部分上,可以使板式散热管有效地维持板式散热管的冷却效能,即使是应用在上部散热模式中,散热管处于倾斜的状态下。本发明是基于上述发现而产生。
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的第一实施例包括:
一紧密密封容器,它包括相互面对的主表面部分A和主表面部分B;
至少一个热传送块,它以这种方式设置在上述容器内部,即上述热传送块与上述主表面部分A的内壁和上述主表面部分B的内壁连接;
一个芯,它设置在上述容器内部的上述热传送块的至少一部分上;和
密闭在上述容器内部的工作流体。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二实施例中,每一上述主表面部分A和上述主表面部分B包括板材料件。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三实施例中,任一上述主表面部分A和上述主表面部分B包括至少一个向外伸出上述容器的凸出部分。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四实施例中,多个上述凸出部分具有不同的向外伸出上述容器的长度。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五实施例中,多个上述凸出部分以相同的向外伸出上述容器的长度。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六实施例中,设置上述热传送块以便连接上述至少一个的各凸出部分。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七实施例中,设置上述热传送块以便连接多个上述凸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八实施例中,上述热传送块包括圆柱形或方柱形热传送块,上述热传送块通过金属焊接与上述主表面部分A的内壁连接和上述主表面部分B的内壁连接。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九实施例中,上述芯设置在各上述主表面部分A内壁、上述主表面部分B内壁和上述热传送块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十实施例中,跨过上述主表面部分A的上述内壁的整个表面,且跨过上述主表面部分B的上述内壁的整个表面设置上述芯。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十一实施例中,跨过上述主表面部分A的上述内壁的整个表面,或跨过上述主表面部分B的上述内壁,且跨过上述热传送块侧壁的整个表面设置上述芯。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十二实施例中,上述芯沿通过上述热传送块侧壁的方向延伸到没有配置上述芯的其它主表面部分的内壁,并设置在上述其它主表面部分上。该芯在上述热传送块和上述其它主表面之间部分弯折。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十三实施例中,上述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它与上述主表面部分A的内壁、上述主表面部分B的内壁和上述热传送块的侧壁的至少一个连接或焊接。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十四实施例中,上述芯由上述热传送块的侧表面和上述凸出部分的内壁固定。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十五实施例中,发热零件固定在上述凸出部分的外表面,在该凸出部分连接有上述热传送块。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第十六实施例中,翼片设置在任一上述主表面部分A和上述主表面部分B上。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包括设置描述在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任一上述板式散热管,以便面对印刷线路板,在该线路板上,至少一个发热零件以这样的方式固定,至少一个上述发热零件与上述主表面的至少一个部分连接,在该部分连接有至少一个上述热传送块。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是显示本发明板式散热管实施例之一的说明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板式散热管另一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3是图2局部放大的说明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板式散热管就是在通常称之为上部散热模式中也保持良好的性能。
本发明板式散热管包括:(1)含有相互面对的主表面部分A(例如,上部表面)和主表面部分B(例如,下部表面)的密封容器,(2)至少一个热传送块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容器内部,即上述热传送块既与上述主表面部分A的内壁连接,又与上述主表面部分B的内壁连接,(3)芯设置在上述容器内部中上述热传送块的至少一部分上,和(4)工作流体密闭在上述容器内。
此外,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每一主表面部分A和主表面部分B包括一平板材料构件。此外,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主表面部分A和主表面部分B的任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从容器壳体向外延伸的凸出部分。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上述具有不同长度的凸出部分可以向容器外延伸。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上述具有相同长度的凸出部分可以向容器外延伸。
此外,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热传送块的配置可以与至少一个凸出部分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热传送块的配置可以与许多凸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热传送块包括圆柱形热传送块或方柱形热传送块,且热传送块可以通过金属焊接,既与主表面部分A的内壁连接,又与主表面部分B的内壁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芯设置在各主表面部分A内壁、主表面部分B内壁和热传送块侧壁的至少一个部分上。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芯的设置既跨过主表面部分A内壁的整个表面,又跨过主表面部分B内壁的整个表面。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芯的配置既跨过主表面部分A内壁的整个表面,又跨过主表面部分B内壁的整个表面,还跨过热传送块侧壁的整个表面。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芯沿通过热传送块侧壁的方向延伸到其它没有设置芯的其他主表面部分的内壁,并设置在其它主表面部分。该芯在热传送块和其它主表面部分之间的部分弯折。
此外,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它与主表面部分A内壁、主表面部分B内壁和热传送块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接触或粘接。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芯可以通过热传送块的侧表面和凸出部分的内壁固定。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发热零件可以与凸出部分的外表面连接,在该凸出部分连接有热传送块。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中,翼片可以配置在任一主表面部分A和主表面部分B的外表面。
此外,在本发明板式冷却装置中,设置如上文描述的板式散热管以面对印刷线路板,在该线路板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发热零件,和至少一个发热零件连接到散热管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在该散热管内部,至少设置一个热传送块。
上述位置可以是凸出部分或者是平面部分。
本发明板式散热管进一步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图1是显示本发明板式散热管实施例之一的说明图,其冷却装置使用本发明的板式散热管。基层30例如是印刷线路板或者诸如此类,像半导体或诸如此类的发热零件40安装在线路板上。参考数码31表示引线。
板式散热管1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容器主表面之一接触发热零件40上表面。散热管1可以直接与发热零件40接触,或通过热传送油脂或诸如此类的物质与发热零件接触。在某些情况下,散热管通过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式连接到发热零件上。构成板式散热管的容器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制。但是,当使用铜材或铝材这样有良好导热率的材料时,板式散热管能够获得良好的热效能,因此适宜应用。作为铜材,可列出JIS(日本工业标准) C1020型,C1100型或诸如此类,作为铝材,可列举JISA1100型,A3000型,A5000型,A6000型或诸如此类。
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的中空部分13内,容纳适量的工作流体(未显示)。作为工作流体有水、氟力昂代用品、铵、酒精、丙酮或诸如此类。
在发热零件40连接板式散热管1的部位,热传送块11设置在板式散热管1的容器内部的对应位置。在中空部分13中,热传送块11接触容器的上部主表面和下部主表面的内壁。热传送块可通过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式分别金属焊接到内壁上。当热传送块11通过金属焊接连接在内壁上时,热阻尼变得很小,因此适宜应用。
芯12配置在中空部分13之内。更特别地,芯12沿容器10上板构件内壁设置(即,容器10的上部主表面),随后再沿热传送块11的侧表面延伸到容器10下板构件的内壁。更特别地,芯顶端与下板构件内壁接触。在如图1显示的实施例中,芯12的设置是沿上板构件内壁,然后是热传送块11侧壁,到达下板构件内壁,以便使芯弯折的顶端与容器下板构件内壁接触。随着芯这样的设置,芯12能够以更小的热阻尼与下板构件内壁接触。芯的顶端可以被金属焊接到下板构件内壁。由于金属焊接,芯和内壁之间的热阻尼进一步变小。
当发热零件40温度上升时,由发热零件40产生的热通过散热管的作用传送到散热管1的上板构件,被传送的热因此通过翼片14消散到散热管外面,因此发热零件40被冷却。尽管所涉及的散热管作用在底部散热模式下,如图1所示,散热管内部的工作流体会通过重力循环(即,工作流体在下板构件上被汽化,然后到达上板构件并在那里冷凝,然后工作流体在液体状态下流回)。但是,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1的条件下,即使散热管大幅度倾斜成为上部散热模式,也能够借助于特别设置的芯12的毛细作用维持工作流体的循环。
特别是,由于芯12与容器内壁接触或连接,在发热零件40固定于容器的那一侧,工作流体确实得到循环。此外,当芯12的设置是与热传送块11接触或连接时,工作流体的循环确实进一步得到保持。特别是,在如图1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热传送块11配置在容器下板构件上,其位置与发热零件40连接于容器的位置相对应,由发热零件40产生的热通过容器10的材料被直接传送到热传送块11。传送到热传送块11的热量在热传送块宽的侧表面通过工作流体(以液体状态)沿芯的循环而冷却。
本发明板式散热管另一实施例参照图2和3描述。本发明板式散热管2具有容器20,它在主表面之一包括多个凸出部分(本条件下是三个凸出部分)。三个凸出部分的每一个具有对应于各自的发热零件41至43的高度,这些发热零件通过引线31安装在印刷线路板30上。另一方面,当三个凸出部分与各自的发热零件连接时,容器的下板构件(即主表面之一)大体平行于印刷线路板。在这一实施例中,容器20通过连接上板构件201和下板构件202形成。如图2所示,三个凸出部分预先在下板构件202压制成型。适量的工作流体(未显示)密闭在容器20的中空部分22内部。散热器50连接在容器上板构件的外表面。该散热器包括,例如热消散块或由铝材制成的诸如此类的构件。
热传送块23至25分别设置在三个凸出部分之内。热传送块可以设置在至少一个凸出部分上。在此条件下,热传送块设置在所有三个凸出部分的每个中。芯21设置在中空部分22中。设置芯21以使其与容器上板构件的内壁接触,然后与热传送块23至25的侧表面接触,再与容器下板构件中凸出部分的底部接触或连接。
例如,芯21可以通过金属焊接连接到凸出部分的底部。在如图2显示的实施例中,三个凸出部分在容器20的下板构件202中形成,各热传送块23至25分别设置在凸出部分中。在这一实施例中,芯21被紧压在热传送块的侧面和凸出部分的内壁之间。这是有效固定芯的方式。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说明图,它显示热传送块24附近的情况。如图3所示,芯21被紧压在热传送块24的侧表面和下板构件202凸出部分的内壁之间。按照如上描述的这种固定芯的方式,芯可以较小的热阻尼与内壁和热传送块接触,不需要应用金属焊接或诸如此类的工序,因此它是有效的和实用的。
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板式散热管2即使在上部散热模式中也保持工作流体可靠的循环,正如上述本发明板式散热管1(如图1所示)一样。此外,由于板式散热管2具有凸出部分,其高度对应于发热零件23至25的高度,即,凸出部分和发热零件的总高度大体相等,许多安装在相同印刷线路板上的具有不同高度的发热零件能够通过单个的板式散热管冷却,因此它是有效的和实用的。
实例
本发明板式散热管通过实例详细描述。
实例1
如图1所示板式散热管的容器是使用1mm厚的铝平板材制成,容器的尺寸是100mm长,70mm宽,6mm高。铝制热传送块是25mm长,25mm宽,4mm高,即方柱形状,它设置在制成的容器内部,其位置与发热零件连接在容器上的位置相对应。发热零件的每个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被金属焊接到容器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上。
此外,如图1所示,芯设置在容器上部内壁的整个表面、热传送块的整个侧表面和容器下部内壁的一部分。发热零件连接在容器下部外表面上。容器内部是抽空的并充满作为工作流体的水,以便制成本发明的板式散热管。
于是本发明配备好的板式散热管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作为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的发热零件的微处理器(MPU)被设置成通过热传送油脂与散热管紧密接触。上述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用在与水平面倾斜60度的条件下。结果是,MPU被有效冷却而不会产生通常所说的干燥现象。
例2
如图2所示的板式散热管容器是通过连接1mm厚铝板材的上板构件和1mm厚铝板材的下板构件制成,下板构件具有三个压制形成的凸出部分。三个凸出部分的高度的设置使得其对应于发热零件各自的高度。更特别地,在中心位置的凸出部分高,而在两边的凸出部分较低。容器的尺寸是100mm长,70mm宽,6mm高。在中心凸出部分的容器高度是9mm,在两边凸出部分的容器高度是8mm。
铝制热传送块长25mm,宽25mm,高7mm。即方柱形状,它设置在制成的容器内部的中心凸出部分内。各铝制热传送块长25mm,宽25mm,高6mm,即方柱形状,它们设置在制成的容器内部两侧各自的凸出部分中。每个热传送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由金属焊接到容器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上。
此外,如图2所示,芯设置在上部内壁的整个表面和热传送块的整个侧表面。此外,如图3所示,每个芯的顶端被紧压在热传送块的侧表面和凸出部分的内壁之间。
此外,容器内部被抽空并充满作为工作流体的水,以便制成本发明的板式散热管。
本发明配备好的板式散热管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作为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的发热零件且具有不同高度的MPU被设置成通过热传送油脂与散热管的凸出部分紧密接触。本发明上述板式散热管用于与水平面倾斜60度的条件之下。结果是,MPU被有效的冷却而没有产生通常所说的干燥现象。
如上文的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通常所说的上部散热模式下,该板式散热管也能保持良好的冷却效能。相应地,使用本发明板式散热管的冷却装置即使在上部散热模式下也保持良好的冷却效能。例如,当本发明板式散热管应用在安装有像半导体芯片之类发热零件的电子装置上时,即使该装置应用在倾斜的条件下,该电子装置也能够被有效的冷却。

Claims (17)

1、板式散热管包括:
具有相互面对的一主表面部分和另一主表面部分的密封容器;
至少一个热传送块,它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容器内部,即上述热传送块与上述一主表面部分的内壁和上述另一主表面部分的内壁连接;
芯设置在上述容器内部的上述热传送块的至少一部分上;和
密闭在上述容器内部的工作流体。
2、按权利要求1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一主表面部分和上另一述主表面部分是平板材料构件。
3、按权利要求1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主表面部分和上述另一主表面部分的任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伸出上述容器外的凸出部分。
4、按权利要求3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凸出部分具有不同的向外伸出上述容器的长度。
5、按权利要求3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多个凸出部分具有相同的向外伸出上述容器的长度。
6、按权利要求3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上述热传送块以使其与上述至少一个的各凸出部分连接。
7、按权利要求3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上述热传送块以使其与多个上述凸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8、按权利要求2或3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传送块包括圆柱形或方柱形热传送块,上述热传送块通过金属焊接既与上述一主表面部分的内壁连接,又与上述另一主表面部分的内壁连接。
9、按权利要求1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芯设置在各上述一主表面部分内壁、上述另一主表面部分内壁和上述热传送块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
10、按权利要求9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跨过上述一主表面部分的上述内壁的整个表面或跨过上述另一主表面部分的上述内壁的整个表面,设置上述芯。
11、按权利要求9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芯的配置既跨过上述一主表面部分的上述内壁或上述另一主表面部分的上述内壁的整个表面,且跨过上述热传送块侧壁的整个表面。
12、按权利要求10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沿通过上述热传送块的侧壁延伸到所述一主表面都分或没有设置上述芯的所述另一主表面部分的内壁,并设置在所述热传送块和所述一主表面部分或没有设置上述芯的所述另一主表面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上,该芯的端部弯折并固定于其上。
13、按权利要求9至12的任一权利要求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其与上述主表面部分A内壁、上述主表面部分B内壁和上述热传送块侧壁的至少之一接触或焊接。
14、按权利要求10或11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芯通过上述热传送块的侧表面和上述凸出部分的内壁固定。
15、按权利要求6或7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发热零件连接到上述凸出部分的外表面,在该凸出部分连接有上述热传送块。
16、按权利要求1的板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翼片设置在任一上述一主表面部分和上述另一主表面部分的外表面。
17、一种冷却装置,它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散热管,所述板式散热管设置成面对一印刷线路板,在该线路板上有至少一个发热零件以这样的方式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发热零件连接到上述主表面部分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至少一个所述热传送块与所述主表面部分连接。
CNB998005541A 1998-04-15 1999-04-07 板式散热管和冷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791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4530/1998 1998-04-15
JP10453098 1998-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3592A CN1263592A (zh) 2000-08-16
CN1179188C true CN1179188C (zh) 2004-12-08

Family

ID=14383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055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9188C (zh) 1998-04-15 1999-04-07 板式散热管和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278720B2 (zh)
CN (1) CN1179188C (zh)
DE (1) DE19980819T1 (zh)
GB (1) GB2342152B (zh)
TW (1) TW414854B (zh)
WO (1) WO19990532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4860C (zh) * 2005-08-19 2008-10-08 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型覆晶封装结构
US7447029B2 (en) 2006-03-14 2008-11-04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Vapor chamber for dissipation heat generated by electronic compon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3080A (ja) * 1999-12-24 2001-07-0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圧縮メッシュウイッ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縮メッシュウイックを備えた平面型ヒートパイプ
EP1432295B1 (de) * 2002-12-20 2005-04-13 Innowert GmbH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und/oder elektronische Einheit
CN100447989C (zh) * 2005-05-18 2008-12-31 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09929B (zh) * 2008-11-03 2012-05-30 赵耀华 一种板状热管及其加工工艺
CN101403578A (zh) * 2008-11-03 2009-04-08 赵耀华 一种板状热管及其加工工艺
CN105338784A (zh) * 2014-08-08 2016-02-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513427B2 (ja) * 2015-02-27 2019-05-15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液冷式冷却装置
CN204707386U (zh) * 2015-04-30 2015-10-14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水冷式散热组件及散热系统
CN108458613A (zh) * 2017-02-21 2018-08-28 Ibt株式会社 用于户外的板型真空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8884A (ja) * 1994-01-19 1995-08-11 Fujikura Ltd 平板型ヒートパイプ
JP3403307B2 (ja) * 1997-02-13 2003-05-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スプレッダ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却器
JP3106429B2 (ja) * 1997-04-11 2000-11-0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板型ヒートパイプ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却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4860C (zh) * 2005-08-19 2008-10-08 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型覆晶封装结构
US7447029B2 (en) 2006-03-14 2008-11-04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Vapor chamber for dissipation heat generated by electronic compon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342152A (en) 2000-04-05
DE19980819T1 (de) 2000-05-31
TW414854B (en) 2000-12-11
JP4278720B2 (ja) 2009-06-17
CN1263592A (zh) 2000-08-16
WO1999053256A1 (en) 1999-10-21
GB9928393D0 (en) 2000-01-26
GB2342152B (en) 2002-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671C (zh) 传热装置和电子装置
US6256201B1 (en) Plate type heat pip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cooling apparatus using plate type heat pipe
US6490160B2 (en) Vapor chamber with integrated pin array
JP4391366B2 (ja) ヒートパイプを備えた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241806A1 (en) Radiator plate rapid cooling apparatus
CN1179188C (zh) 板式散热管和冷却装置
CN1573651A (zh) 移动装置的散热结构
CN1821701A (zh) 热管冷却系统及其热传递连接器
JP2007059917A (ja) 複合型放熱装置
CN1573653A (zh) 用于便携式电脑的冷却系统
CN1263591A (zh) 板式热管及采用热管的冷却装置
JP2001223308A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1314112C (zh) 发热电子元件的热管散热器
US20100243207A1 (en) Thermal module
CN1321337A (zh) 受热表面上带有突出部分的散热器
JP2002198675A (ja) 電子機器
CN1305131C (zh) 用于高密度封装应用的高性能的散热器结构
JP2004340404A (ja) 電子冷蔵庫の放熱装置
CN1933713A (zh) 散热模组及其热管
JPH11101585A (ja) 板型ヒートパイプとその実装構造
CN1783466A (zh) 沸腾腔式散热装置
CN2829087Y (zh) 液冷式热管散热器
CN100433960C (zh) 液冷式柱形热管散热器
JP3332858B2 (ja) 板型ヒートパイプ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却構造
US20090223651A1 (en) Panel heat-dissipa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