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7911A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7911A
CN117917911A CN202211297967.1A CN202211297967A CN117917911A CN 117917911 A CN117917911 A CN 117917911A CN 202211297967 A CN202211297967 A CN 202211297967A CN 117917911 A CN117917911 A CN 117917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arrier
signal
terminal device
downlink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979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韦霖
吴毅凌
金哲
李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979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179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3777 priority patent/WO20240830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917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7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对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调度。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无源物联(pass ive IoT)/反向散射通信(backscatter)应运而生。在无源物联/反向散射通信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不包含供电电路或设备,仅依靠接收网络设备下行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滤波电路等一系列电路得到直流电压获得能量供应,以进行后续下行信号的解调,以及后续将上行信号反射至网络设备。
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它们可以发送相对于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不同频率偏移的上行信号,例如,有些终端设备只能在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有些终端设备可以在与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不同的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此外,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同还可以体现在,终端设备均可以产生双边带的上行信号,但有些终端设备因具备同相正交(in-phase quadrature,IQ)电路或者滤波电路,还可以产生单边带的上行信号。
若多个具备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接入同一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如何调度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以使该网络设备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具备不同能力的终端设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对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调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执行该通信方法的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该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该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的第一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符合第一终端设备能力的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在存在多个第一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灵活地调度用于传输多个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使得多个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之间不产生重叠,且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具备不同能力的第一终端设备,即使得上行传输容量最大化。另外,由于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因此,网络设备在解调第一上行信号时,可以避免因发送第一下行信号带来的同频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上行链路的覆盖范围。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域位置和该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的频域偏移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的该第一频域位置或该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在该方案中,由于第一下行信号与上行信号之间的有一定的频率间隔,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双工干扰问题,有利于提升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覆盖性能;此外,上行信号只占据一个频域位置,上行信号的频谱效率提升一倍,有利于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同时发送上行信号,提升系统容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为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取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者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一方面,该方案能够较好地避免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双工干扰问题,有利于提升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覆盖性能。另一方面,该方案能够有效利用上行的频谱资源,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同时发送上行信号,有助于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增加上行传输的系统容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的一个或者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在该方案中,第一下行信号与上行信号之间的频率间隔或频率偏移较大,为频带间的频率间隔。一方面,该方案能够在完全避免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双工干扰问题,有利于提升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覆盖性能。另一方面,该方案能够有效利用LTE或者NR蜂窝网络上行频段的频谱资源,满足上行信号发送符合蜂窝网络的相关协议。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的频带与该第一载波位于的频带为频分双工频段的两个频带。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携带在该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Msg1或Msg3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个数,该第一上行信号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在该方案中,第二信息中的包含的信息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即确定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资源。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携带在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广播消息的信号,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中。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上行信号在该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该第二信息包括: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的个数;其中,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的个数为1或者2;该MCS信息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频域位置和/或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和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MCS信息包括该第一上行信号的线路码或扩频码因子取值,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的调制符号长度。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该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该第二信息还包括: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其中,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或者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执行该通信方法的装置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第一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该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该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并在该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其中,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域位置和该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的频域偏移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的该第一频域位置或该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为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取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者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的一个或者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的频带与该第一载波位于的频带为频分双工频段的两个频带。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携带在该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Msg1或Msg3中。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个数,该第一上行信号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携带在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广播消息的信号,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中。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上行信号在该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该第二信息包括: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的个数;其中,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的个数为1或者2;该MCS信息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频域位置和/或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和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MCS信息包括该第一上行信号的线路码或扩频码因子取值,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的调制符号长度。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该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该第二信息还包括: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其中,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或者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该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该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域位置和该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的频域偏移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的该第一频域位置或该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为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取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者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的一个或者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的频带与该第一载波位于的频带为频分双工频段的两个频带。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携带在该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Msg1或Msg3中。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线路码码率,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个数,该第一上行信号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携带在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广播消息的信号,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中。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上行信号在该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该第二信息包括: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的个数;其中,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的个数为1或者2;该MCS信息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频域位置和/或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和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MCS信息包括该第一上行信号的线路码或扩频码因子取值,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的调制符号长度。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该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该第二信息还包括: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其中,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或者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该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该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并在该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为该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域位置和该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的频域偏移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的该第一频域位置或该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为该第一载波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取值相同,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者第二频率偏移上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载波为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该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或者,该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的一个或者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的该第一载波内发送该上行信号的能力。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的频带与该第一载波位于的频带为频分双工频段的两个频带。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携带在该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Msg1或Msg3中。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个数,该第一上行信号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携带在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广播消息的信号,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中。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上行信号在该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该第二信息包括: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的个数;其中,该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的个数为1或者2;该MCS信息用于该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频域位置和/或第二频域位置与该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和该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MCS信息包括该第一上行信号的线路码或扩频码因子取值,和/或该第一上行信号的调制符号长度。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该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该第二信息还包括: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其中,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或者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和小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该第一频率偏移和该第二频率偏移,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或者,该第一载波位于相对于该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网络设备,以及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第一终端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之后,根据该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该通信接口可以为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其中,当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该通信装置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其中,第五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双边带OOK/ASK调制信号的频谱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双边带OOK/ASK调制信号的时域波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在不同配置下上行双边带OOK/ASK调制信号的频谱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一;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二;
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三;
图6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四;
图6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五;
图6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六;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七;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八;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九;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所具备的能力的示意图十;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本申请相关技术或名词的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反向散射通信。
随着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中机器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技术以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发展,IoT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降低IoT设备的功耗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早在第四代(4thgeneration,4G)移动通信时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组织就已经提出了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 IoT,NB-IoT)系统。然而,由于NB-IoT终端设备需要从外界,例如电池的供电设备或供电电路,获得能量供应,并且需要具有产生本地高频本振载波的能力,因此,NB-IoT终端设备的功耗只能达到毫瓦级。为了践行5G IoT技术中万物物联的宗旨,无源终端设备或半无源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并在5G网络中进行有效通信,即3GPP版本18(release-18)中提及的无源物联或者反向散射通信,成为当前5G或第五点五代(5.5th generation,5.5G)及以上通信系统的重点研究方向。其中,无源或半无源终端设备无需外界一直提供能量,可以将被动接收的来自外界的射频信号作为本地能量供应,或者也可以配合其他能量收割的方式。无源终端设备和半无源终端设备可以被统称为反向散射通信终端设备或无源物联终端设备,无源终端设备也可以被称为无源反向散射通信终端设备。在无源物联/反向散射通信中,“终端设备”也可以被称为“标签”。
相较于NB-IoT终端设备,反向散射通信终端设备的功耗可以达到百微瓦级,甚至小于100微瓦。鉴于功耗的限制,反向散射通信终端设备很可能不具有产生本地高频本振载波的能力,也就是说,反向散射通信终端设备不具有产生与下行射频信号对应的本地载波的能力。因此,对下行射频信号进行解调时,反向散射通信终端无法采用相干解调的方式,而只能依靠于非相干解调的方式。在通信领域,最常用的非相干解调通常是包络检波(envelope detection)。进一步地,接收端设备首先可以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通过整流二极管,以实现自混频或自相乘,再将整流二极管输出的信号通过基带低通电阻电容(resistance capacitance,RC)滤波器,以过滤掉高频分量,从而得到有效的基带调制信号。之后,接收端设备可以对基带调制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后的数字信号输入信号能量或幅度比较器,以实现信息的判决。
第二,通断键控(on-off keying,OOK)/幅移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调制信号。
1、传统的OOK/ASK调制信号,或者,双边带OOK/ASK调制信号。
OOK/ASK调制属于幅度调制方式,解调时可以使用包络检波。不同于NR系统中频繁使用的相移键控(phase-shift keying,PSK)或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QAM)等存在同相正交(in-phase quadrature,IQ)两路正交信号的调制方式,OOK/ASK调制只存在一路调制信号。以OOK/2ASK调制为例,发送端装置将原始比特序列中的“0”和“1”分别调制成两种幅度的信号,例如,发送端装置将“0”和“1”分别调制成幅度0和幅度1的矩形或者方波信号,或者接近于矩形或者方波波形的信号。由于OOK/ASK调制只存在一路调制信号,因此,经过OOK/ASK调制后的信号,即OOK/ASK调制信号的频谱函数是关于中心频率共轭对称的,功率谱函数是关于中心频率轴对称的。所以,传统的OOK/ASK调制信号是双边带调制信号。
通常,双边带调制信号存在的问题是频谱效率低。例如,若OOK/ASK调制信号的符号速率为R,即有效信号带宽为R,那么,频域上的主瓣带宽或实际传输带宽为2W,从而可以计算出有效的频谱效率为:有效信号带宽/实际传输带宽=W/2W=0.5。如图1A所示,在频域上,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幅度。OOK/ASK调制信号的实际传输带宽为180kHz,相当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但有效信号带宽仅为90kHz。图1B示出了与图1A对应的时域波形。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幅度。每个OOK/ASK调制符号的持续时间为:1/有效信号带宽=1/90kHz≈11.1μs。以5G NR系统为例,子载波间隔为15kHz,在未添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之前,1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1/15kHz≈66.7μs。也就是说,1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下最多只能承载(66.7μs/11.1μs≈)6个OOK/ASK符号。
综上所述,OOK/ASK调制信号的双边带频域特性会影响信号的传输效率。在无源物联或反向散射通信场景下,如果基站采用OOK/ASK对下行信号进行调制,那么,下行信号的传输效率也会受到影响。结合上述示例,若想要1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下承载的OOK/ASK符号数翻倍,则每个OOK/ASK调制符号的持续时间需为:1/180kHz≈5.55μs,也就是说,需要180kHz的实际带宽,360kHz的实际传输带宽,相当于5G NR系统中的2个RB。
2、单边带OOK/ASK调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边带(upper sideband,USB)”也可以被称为“右边带”,或者“正边带”。类似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下边带(lower sideband,LSB)”也可以被称为“左边带”,或者“负边带”。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为了提升频谱效率,可以消除双边带OOK/ASK调制信号的上半边带或者下半边带频域信号。示例性地,OOK/ASK基带信号为s(t),s(t)对应的频域信号为S(f),s(t)的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为其中,希尔伯特变换是指信号频域响应的模值不变,但相位移动90°,也就是说,/>对应的频域信号为-jsgn(f)S(f)。如果产生的基带信号为那么,m(t)对应的频域信号为S(f)±sgn(f)S(f),即在频域上,相对于s(t),m(t)只保留了上边带或者下边带。因此,m(t)可以被称为单边带信号,上述从s(t)到m(t)的变换可以被称为IQ变换。
在符号速率为R的情况下,由于单边带OOK/ASK调制信号只保留上边带或者下边带,即实际传输带宽也为R,因此,单边带OOK/ASK调制信号的频谱效率可以提升为1.0。例如,单边带OOK/ASK调制信号的有效信号带宽和实际传输带宽均为180kHz,每个单边带OOK/ASK调制符号的持续时间为:1/有效信号带宽=1/180kHz≈5.55μs,是双边带OOK/ASK调制符号的持续时间的一半。以5G NR系统为例,子载波间隔为15kHz,在未添加CP之前,1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为:1/15kHz≈66.7μs。也就是说,1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下最多能承载(66.7μs/5.55μs≈)12个单边带OOK/ASK符号,该符号数量是双边带OOK/ASK符号数量的两倍。
第三,具备不同频移能力的终端设备。
如背景技术所述,具备不同频移能力的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相对于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不同频率偏移的上行信号。按照频移能力的大小,终端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具备载波内频移能力的终端设备。
基站通过调整线路码码率M和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T,可以动态地调整终端设备在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的上行信号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其中,线路码可以是线路编码所采用的码型,例如曼切斯特编码或者米勒编码,线路编码通常是指将信源信号或编码器输出的信号呈现周期性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线路编码的变换使得信息传输更适合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示例性地,基站可以配置如表1所示的不同的线路码码率M和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T。以曼切斯特编码为例,单位信息比特编码变为2M个码元,2M个码元中码元呈现0和1周期交替的特征,例如,M=2时,信息比特1编码变为码元高电平和低电平的交替{1010};信息比特0编码变为码元低电平和高电平的交替{0101};其中码元的持续时间和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相等。其中,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T由R*单位符号时间长度来表征,这里单位符号时间长度为3.125μs。
表1
R M
64 1
16 4
8 8
4 16
如上所述,在频域上,传统的OOK/ASK调制信号对应于关于中心频率对称的两个边带,即上边带和下边带。结合表1,图2示出了在不同配置下上行信号的频谱示意图。其中,不同配置下的上行信号均位于同一载波内,并且具有关于中心频率对称的两个边带。不同配置下的上行信号的频域位置不同。例如,相较于R=64且M=1对应的上行信号,R=16且M=4对应的上行信号偏移了5kHz;相较于R=16且M=4对应的上行信号,R=8且M=8对应的上行信号偏移了10kHz。然而,由于调制符号长度和线路码码率的乘积为64,保持不变,因此,不同配置下的上行信号的频域带宽相同。
如果终端设备具有IQ调制电路或者抑制上行信号上半边带或者下半边带的电路,就可以具有实现发送单边带的上行信号的能力。其中,Q路信号为对I路信号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后得到的信号。单边带上行信号只保留上边带信号或下边带信号,可以位于中心频率与频率偏移之和的频域位置,也可以位于中心频率与频率偏移之差的频域位置。相应地,单边带上行信号的频域带宽为上边带或者下边带信号的频域带宽,相比于双边带上行信号频域带宽缩减了一倍。
只具备载波内频移能力的终端设备的局限性在于,只实现在一个载波内的频率偏移的发送上行信号,发送上行信号能使用的频率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有效地利用全部的上行频域资源,导致上行信号的传输容量有限。
2、具备频带内载波间频移能力的终端设备。
这类终端设备可以产生频率为fm的中频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将中频时钟信号与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一定偏移量的上行信号。示例性地,中频时钟信号的频率为2.16MHz,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分频器将中频时钟分频产生一定频率的本地信号,例如包括180kHz,360kHz或540kHz。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将分频器分频产生的信号与接收的下行信号进行混频,将基带信号的载波中心频率移动180kHz,360kHz或540kHz。
由于用于混频的时钟信号通常为单路信号,例如,生成的用于混频的时钟信号为cos(2πfmt),因此,时钟信号在频率+fm和-fm上均有频率分量。如果终端设备不具有IQ电路,那么,混频后得到的上行信号为载波中心频率在fc+fm和fc-fm的双边带信号,其中,fc为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如果终端设备具备消除一边边带信号的电路,那么,混频后得到的上行信号为中心频率在fc+fm或fc-fm的基带信号。
3、具备频带间频移能力的终端设备。
这类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环形振荡器或者晶振电路产生频率为fb的中高频时钟信号,因而能够实现频带间的频率偏移。示例性地,针对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频段中的n8频段,下行频段为925MHz-960MHz,上行频段为880MHz-915MHz,上行频段与下行频段之间的频率间隔为-45MHz。具备频带间频移能力的终端设备可以在FDD的下行频段内发送下行信号,在FDD的上行频段内发送上行信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30。该通信系统30包括可以相互通信的网络设备301和第一终端设备302。其中,第一终端设备302,用于向网络设备301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302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网络设备3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302的第一信息。网络设备301,还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向第一终端设备302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302发送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第一终端设备3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301的第二信息,并在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301发送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第一上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包括无源物联网,半无源物联网,有源标签,反向散射技术的物联网,环境物联网,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宏站,杆站,微站,小站,激励源(helper),读写器(reader),终端设备,或者其他具备激励无源终端设备或半无源终端设备功能的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无源终端设备,具有包络检波接收机的无源终端设备,无源IoT终端设备,半无源终端设备,半无源IoT终端设备,被动式终端设备,半被动式终端设备,主动式终端设备,具有反向散射能力的终端设备,具有反向载波能力的终端设备,具有主动载波发射能力的终端设备,或者标签。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关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由一个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图4中的通信装置400来实现。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通信线路4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4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404,以及一个处理器401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03。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402可包括通路,用于连接不同组件之间。
通信接口404,可以是收发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WLAN等。例如,所述收发模块可以是收发器、收发机一类的装置。可选的,所述通信接口404也可以是位于处理器401内的收发电路,用以实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
存储器403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4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方法。
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4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通信接口404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4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4中的处理器401和处理器4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4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405和输入设备406。输出设备405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
上述的通信装置400可以是一个通用装置或者是一个专用装置。例如通信装置4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装置、车载终端装置、嵌入式设备或具有图4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400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图1A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第一载波可以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其中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和频域偏移值相同;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域位置或者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在该方案中,由于第一下行信号与上行信号之间的有一定的频率间隔,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双工干扰问题,有利于提升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覆盖性能;此外,上行信号只占据一个频域位置,上行信号的频谱效率提升一倍,有利于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同时发送上行信号,提升系统容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与以下表述方式的含义一致: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双边带移频信号的能力;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上边带和下边带上行信号的能力;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频谱效率为0.5的调制信号的能力;或者,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双边带或者在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线路码或扩频码调制信号的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位于大于或者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或者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与以下表述方式的含义一致: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单边带移频信号的能力;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只发送大于或者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上边带或者下边带上行信号的能力;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频谱效率为1.0的调制信号的能力;或者,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发送单边带或者只在第一频域位置上发送线路码或扩频码调制信号的能力。
示例性地,图6A示出了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一。其中,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只向下偏移,并在偏移后的第一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
示例性地,图6B示出了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二。其中,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只向上偏移,并在偏移后的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
示例性地,图6C示出了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三。其中,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分别向下和向上偏移,并在偏移后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给出上述示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结合图6A,图6D示出了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四。其中,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相对于下行信号不进行移频时的上行信号的下边带向下偏移,并在偏移后的第一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
结合图6B,图6E示出了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五。其中,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相对于下行信号不进行移频时的上行信号的上边带向上偏移,并在偏移后的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
结合图6B,图6F示出了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六。其中,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使相对于下行信号不进行移频时的上行信号的上边带和下边带分别向上和向下偏移,并在偏移后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上行信号。
可选地,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为第一载波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取值相同,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者第二频率偏移上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其中,第一频率偏移为X个RB,第二频率偏移为-X个RB。在该方案中,第一下行信号与上行信号之间的频率间隔或频率偏移较大,大于一个载波的宽度但小于一个频带的宽度。一方面,该方案能够较好地避免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双工干扰问题,有利于提升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覆盖性能。另一方面,该方案能够有效利用上行的频谱资源,支持更多的终端设备同时发送上行信号,有助于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增加上行传输的系统容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时,存在以下可以相互替换的表述: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可以替换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经过频率偏移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上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可以替换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单侧或单边频率偏移的第一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位于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可以替换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两侧或双边频率偏移的第一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条件下,1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即1个RB的带宽为180kHz。
示例性地,图7A示出了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小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一。其中,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小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偏移为第一频率偏移,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第一频率偏移取值为-180kHz,即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相对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偏移-1个RB。也就是说,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c,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c-180kHz。
示例性地,图7B示出了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大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二。其中,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大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为第二频率偏移,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第二频率偏移取值为+180kHz,即上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相对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偏移+1个RB。也就是说,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c,上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c+180kHz。
示例性地,图7C示出了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三。其中,频率偏移量为±180kHz,即上行信号所在的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率相对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分别偏移+1个RB和偏移-1个RB。也就是说,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c,其中一个上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c-180kHz,另外一个上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c+180kHz。
尽管图7A、图7B和图7C中示出的上行信号为双边带信号,但是,上行信号也可以为单边带信号。此外,尽管图7A、图7B和图7C中示出的载波的频率偏移量为1个RB,但是,频率偏移量还可以为RB或者RB/2的正整数倍,即,频率偏移量是以RB或者RB/2为粒度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终端设备自身产生的中低频时钟信号的频率存在限制,因此,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相对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偏移值可能存在上限,即第一阈值。例如,上限为XRB,其中,X为正整数。可选地,第一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阈值。可选地,X取值可以为2到4之间的正整数。
可选地,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相对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的一个或者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在该方案中,第一下行信号与上行信号之间的频率间隔或频率偏移较大,为频带间的频率间隔。一方面,该方案能够在完全避免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过程中产生的双工干扰问题,有利于提升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覆盖性能。另一方面,该方案能够有效利用LTE或者NR蜂窝网络上行频段的频谱资源,满足上行信号发送符合蜂窝网络的相关协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可以替换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经过频带级频率偏移的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
可选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的频带与第一载波位于的频带为频分双工FDD频段的下行频带和上行频带。
示例性地,图8示出了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其中,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为fc,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FDD下行频段。经过频带间的频率偏移后,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可以为fc-45MHz,上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可以位于FDD上行频段。
尽管图8中示出的上行信号为双边带信号,但是,上行信号也可以为单边带信号。此外,尽管图8中示出的上行信号所在频带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频带的频率间隔为45MHz,但是,该频率间隔还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取值,比如在n8 FDD频段中,上行信号所在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频带频率间隔为45MHz;在n20 FDD频段中,上行信号所在频带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频带频率间隔为-41MHz;在n28 FDD频段中,上行信号所在频带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频带间隔为55MHz,该频带间隔可以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中心频率的偏移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利用NR系统中的FDD频段进行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在上行FDD频段内传输上行信号,在下行FDD频段内传输下行信号。进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能够增加与LTE或者NR系统的兼容性。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Msg1或Msg3中。
步骤S502、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其中,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即,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信号在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
可选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调制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信息,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个数,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在该方案中,第二信息中的包含的信息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即确定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资源。其中占用的频域位置的个数为1或者2。
可选地,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可以替换为第一上行信号的频谱效率或者第一上行信号的单双边带信息。其中,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为1时对应第一上行信号的频谱效率为1或者第一上行信号为单边带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为2时对应第一上行信号的频谱效率为0.5或者第一上行信号为双边带信号。
其中,MCS信息可以包括线路码或扩频码因子和/或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可选地,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还可以描述为单位码片的时间长度,线路码码片的时间长度,码元的时间长度或者参考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的倍数;可选地,线路码因子可以描述为线路码码率,扩频码因子,扩频码码率,编码因子或者编码码率。
示例性地,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时,第二信息可以为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信息。第二信息包括的信息可以为表2,表3或表4中的任一行:
表2
R M 边带/频谱效率
64 1 双边带/0.5
64 1 上边带/1.0
64 1 下边带/1.0
32 2 双边带/0.5
32 2 上边带/1.0
32 2 下边带/1.0
表3
R M 频率偏移
64 1 ±7.5kHz
64 1 +7.5kHz
64 1 -7.5kHz
32 2 ±22.5kHz
32 2 +22.5kHz
32 2 -22.5kHz
表4
R M 频率偏移值
64 1 7.5kHz
32 2 22.5kHz
16 4 52.5kHz
其中,R用于表征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参考调制符号的时间的倍数,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可以定义为R*Tari,Tari表示参考调制符号时间长度,例如Tari等于3.125μs。M用于表示线路码因子,线路码码率等于1/2M。R和M的MCS参数配置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和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是单边信号还是双边信号可以通过指示信息中的专有字段直接指示,或者,通过MCS信息中联合频谱效率或频率偏移值来指示。例如,MCS信息中频谱效率为1.0表示第一上行信号是单边带信号或者只位于一个频域位置的上行信号,MCS信息中频谱效率为0.5表示第一上行信号是双边带信号或者位于两个频率的上行信号;频率偏移的符号为正可以表示第一上行信号是双边信号的上边带信号或者大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频域位置,频率偏移的符号为负可以表示第一上行信号是双边信号的下边带信号或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频域位置,频率偏移的符号既有正,也有负表示第一上行信号是双边信号或者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的两个频域位置,并且这两个频域位置中和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相等。
可选地,当第一载波和NR上行信号的载波之间保护间隔小于X个RB时,或者,第一载波和NR上行调度信号之间保护间隔小于X个RB时,其中X为正整数,不配置MCS信息中最接近第一载波边界的频域位置对应M值的MCS参数给第一终端设备,或者只配置MCS信息中可配置的最小M值对应的MCS索引或参数给第一终端设备,比如只配置MCS信息中M=1的MCS索引给第一终端设备。可选地,此时第一终端设备和发送NR上行信号的终端处于同站,同覆盖区域,或同寻呼区域下。
可选地,网络设备确定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息。其中,第三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线路码码率和第二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线路码码率取值不同,可选地,第三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线路码码率取值和第二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线路码码率取值之间大于一定间隔,即第二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的参数和第三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的参数对应的载波内频域位置大于一定频域间隔,例如,第二信息包括的MCS信息对应线路码码率取值M=1的MCS参数,如表4第一行,第三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对应线路码码率取值M=4的MCS参数,如表4第三行,此时第三信息包括的MCS信息中无法配置对应线路码码率取值M=2的MCS参数,如表4第二行。
示例性地,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时,第二信息可以通过指示相对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偏移值指示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例如第二信息包括的信息可以如表5中的任一行:
表5
中心频率偏移
fc±180kHz
fc+180kHz
fc-180kHz
其中,表5中的fc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中心频率偏移是指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第一频率偏移和/或第二频率偏移,这里以频率偏移量1RB为例。可选地,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可以通过指示信息中的专有字段指示,然后第一上行信号在在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可以参照第一载波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上行信号频域位置的指示方式,如表3;可选地,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可以通过指示信息联合指示,状态信息既指示第一载波的位置又同时指示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如表5所示;频域位置此时载波内频率偏移的数值是相对于第一载波中心频率确定的。
通常,第二信息中包括的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阈值为XRB,第二信息中包括的频率偏移的取值位于区间[-XRB,XRB]中。其中X取值为正整数,可选地,X取值等于2或者3。
结合表4,第二信息包括的信息还可以为表6中的任一行:
表6
载波频率偏移 R M
fc±180kHz 64 1
fc+180kHz 64 1
fc-180kHz 64 1
其中,R和M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上行信号在第一载波内的频率位置和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当第一载波为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时,第二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上行信号所在的频带或者第一载波中心频率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之间的频率间隔。第二信息除了可以独立指示第一上行信号所在的频带,还可以联合指示位于该频带上的第一载波的信息,以及第一上行信号在第一载波内频率偏移的信息。
步骤S503、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息。
可选地,第二信息携带在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Msg4,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承载广播消息的信号,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中。
示例性地,第二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ink sharedchannel,PDSCH)上。进一步地,下行信息可以承载在PDSCH上的寻呼消息,或者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中。
示例性地,第二信息可以承载在DCI上,该DCI可以用于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或者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也可以用于同时调度PDSCH和PUSCH。进一步地,该DCI可以用于调度Msg4或者寻呼消息。
示例性地,第二信息可以承载在PDSCH对应的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上。进一步地,第二信息可以承载在前导信号的时域掩码(cover code)上,或者,第二信息可以通过前导信号的基信号的时域重复次数,时域不同的前导信号的组合,基信号和基信号的取反信号的组合来表征。或者,第二信息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或校准信号中不同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或者高低电平的单位长度来表征。
步骤S504、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第一上行信号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第一上行信号为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上行信号。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三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上行信号。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三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上行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反射接收到的第一下行信号,即,第一终端设备使用调制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并进行反射,反射的调制后的第一下行信号即为第一上行信号。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不通过反射主动地生成第一上行信号,该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信号无关联。
可选地,第二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上行信号在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其中,第二信息可以包括MCS信息,其中MCS信息可以包括线路码因子和/或单位调制符号的时间长度。第二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的个数或者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边带信息;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位置为大于或者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或者第二频域位置,或者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位置为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其中,MCS信息用于隐式的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第一上行信号的在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第一终端设备根据MCS信息确定第一频域位置或者第二频域位置与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以及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其中,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还可以替换为第一上行信号的频谱效率。当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为1时,第一上行信号的频谱效率为1.0;当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为2时,第一上行信号频谱效率为0.5。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还可以替换为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当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为1时,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为正数或负数;当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个数为2时,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为正数和负数。
以第二信息为表2中的第二行为例,即以R=32,M=2,频谱效率为1.0为例,在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发送上边带信号的能力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R=32,M=2确定第一上行信号在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内的具体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具体确定方法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一上行信号,其中,第一上行信号为上边带信号。以上仅以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一下行信号位于同一载波内为例进行说明,该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实际上,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R=32,M=2确定第一上行信号在第一载波内的具体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
可选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第二信息还包括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其中,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或者小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或者,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和小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或者,第一载波位于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或者,第一载波位于相对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在该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以及第二信息中包括的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频率间隔,确定第一上行信号所在的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载波内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以第二信息为表4中的第二行为例,即以载波频率偏移为+180kHz为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以及载波频率偏移为+180kHz,确定第一上行信号所在的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载波内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以第二信息为表5中的第二行为例,即以载波频率偏移为+180kHz,R=32,M=2为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以及载波频率偏移为+180kHz,确定第一上行信号所在的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并且根据R=32,M=2确定第一上行信号在第一载波内的具体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载波内发送第一上行信号。
以上仅示例性地给出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方式,但由于第二信息还可以包括与以上示例不同的其他信息,因此,以上示例并不对此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的第一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符合第一终端设备能力的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在存在多个第一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灵活地调度用于传输多个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使得多个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之间不产生重叠,且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具备不同能力的第一终端设备,即使得上行传输容量最大化。另外,由于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因此,网络设备在解调第一上行信号时,可以避免因发送第一下行信号带来的同频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上行链路的覆盖范围。
其中,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均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的架构,因此,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网络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第一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第二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9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包括收发模块901,收发模块90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收发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收发机或者通信接口。
以通信装置90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为例,则:该通信装置90还包括处理模块902。收发模块9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第一上行信号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第一上行信号为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收发模块9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以通信装置90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为例,则:收发模块901,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收发模块9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并在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第一上行信号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第一上行信号为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9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当通信装置90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90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的形式。
比如,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中的处理器401或407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4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具体的,图9中的处理模块90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400中的处理器401或407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9中的收发模块90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经由图4中的通信接口404连接的通信模块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可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的,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所述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二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载波中心频率的频域偏移值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的所述第一频域位置或所述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为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大于和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为所述第一载波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取值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者第二频率偏移上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为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的一个或者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的频带与所述第一载波位于的频带为频分双工频段的两个频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Msg1或Msg3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个数,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广播消息的信号,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在所述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的个数;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的个数为1或者2;所述MCS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频域位置和/或第二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和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S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线路码或扩频码因子取值,和/或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调制符号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
其中,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或者,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和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位于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所述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并在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大于和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的第一频域位置和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和所述第二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载波中心频率的频域偏移值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的所述第一频域位置或所述第二频域位置上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为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大于和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和第二频率偏移上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为所述第一载波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取值相同,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频率偏移或者第二频率偏移上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为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一个或者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的一个或者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的所述第一载波内发送所述上行信号的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的频带与所述第一载波位于的频带为频分双工频段的两个频带。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Msg1或Msg3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个数,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寻呼消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下行控制信息DCI,承载广播消息的信号,前导信号,参考信号或者校准信号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在所述第一载波内的频域位置和频域带宽,所述第二信息包括:调制编码策略MCS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占用频域位置的个数;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占用的频域位置的个数为1或者2;所述MCS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频域位置和/或第二频域位置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值和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带宽。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CS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线路码或扩频码因子取值,和/或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调制符号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的频域位置,所述第二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移;
其中,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第一频率偏移或第二频率偏移,或者,所述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为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内大于和小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所述第一频率偏移和所述第二频率偏移,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位于一个或多个频段的上行频带内,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所在频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间隔的频带内。
2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所述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26.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载波内发送上行信号的能力,所述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与第一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不同,所述第一载波为以下载波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同一频带内且中心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载波的中心频率的载波;或者,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在的载波位于不同频带内的载波;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并在所述第二信息指示的频域资源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进行调制的信号,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的信号。
2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3-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3-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211297967.1A 2022-10-21 2022-10-21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7917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7967.1A CN117917911A (zh) 2022-10-21 2022-10-21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3/123777 WO2024083000A1 (zh) 2022-10-21 2023-10-10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97967.1A CN117917911A (zh) 2022-10-21 2022-10-21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7911A true CN117917911A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9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97967.1A Pending CN117917911A (zh) 2022-10-21 2022-10-21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17911A (zh)
WO (1) WO20240830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3971A1 (zh) * 2020-02-20 2021-08-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散射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368439A1 (en) * 2020-05-19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lan wake up radio with backscattering
CN113207174A (zh) * 2021-03-19 2021-08-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反向散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22937B (zh) * 2021-09-01 2023-04-2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无线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3000A1 (zh) 2024-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3250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WO202116958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492703A (zh) 用于ss/pbch块频率位置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56842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反射器以及接收器
CN115001924B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80309533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419838B1 (en) Low 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OFDM backchannels
US202000766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073965A (zh) 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28496A1 (zh) 一种指示方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038970A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7917911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67175A (zh) 发送上行信息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5706968A (zh) Pdcch监测方法、相关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73971A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6719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4283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3241407A1 (zh) 同步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36995A1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97317A1 (zh) 唤醒信号的接收方法、发送方法、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996166A (zh)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WO202409840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216878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3024731A1 (zh) 一种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08288990B (zh)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