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8990B -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8990B
CN108288990B CN201710014926.XA CN201710014926A CN108288990B CN 108288990 B CN108288990 B CN 108288990B CN 201710014926 A CN201710014926 A CN 201710014926A CN 108288990 B CN108288990 B CN 108288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ode
frequency divis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
orthogonal frequency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49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8990A (zh
Inventor
王瑜新
鲁照华
李儒岳
陈艺戬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149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89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5090 priority patent/WO20181268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8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8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8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8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并将所述发送方式通过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或者,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用于承载上、下行调度信息,以及上行功率控制信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格式(format)分为DCI format 0、1、1A、1B、1C、1D、2、2A、3,3A等,后面演进至LTE-A Release 12(LTE-A版本12)中又增加了DCI format 2B、2C、2D以支持多种不同的应用和传输模式。演进型基站(e-Node-B,简称为eNB)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配置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或者UE接受高层(higher layers)的配置,也称为通过高层信令来配置UE。用户设备又可以称之为终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业务需求量不断增加,可用的低频载波也已经非常稀缺,由此,基于还未充分利用的高频(30~300GHz)载波通信成为解决未来高速数据通信的重要通信手段之一。高频载波通信的可用带宽很大,可以提供有效的高速数据通信。但是,高频载波通信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技术挑战就是:相对低频信号,高频信号在空间的衰落非常大,虽然会导致高频信号在室外的通信出现了空间的衰落损耗问题,但是由于其波长的减小,通常可以使用更多的天线,从而可以基于波束进行通信以补偿在空间的衰落损耗。
但是,当天线数增多时,由于此时需要每个天线都有一套射频链路,基于数字波束成型也带来了增加成本和功率损耗的问题。因此,目前的研究中比较倾向于混合波束赋形,即射频波束和数字波束共同形成最终的波束。
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的研究中,高频通信系统除了第一通信节点会配置大量的天线形成下行传输波束以补偿高频通信的空间衰落,用户第二通信节点同样也会配置大量的天线形成上行传输波束。在现有的研究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传输波形,分别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和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这两种传输波实质上也是对应另种发送方式,然而两个通信节点之间如何确定采用哪种发送方式还是先有技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以简便确定发送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并将所述发送方式通过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
或者,
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或者,
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单元,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信令将所述发送方式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
或者,
第一预定义单元,用于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或者,
第二预定义单元,用于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方式确定方及装置,将简便的确定出发送方式,并使得通信双方的通信节点都获知,从而简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送方式无法确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一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第二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二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通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S110: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步骤S120:将所述发送方式通过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S200: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中,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宏小区的基站、小小区(small cell)的基站或传输节点、高频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节点、物联网系统中的发送节点等发送和控制终端的设备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用户终端(UE)、手机、便携设备、汽车等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节点。当然,所述基站、发送节点等设备节点可作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UE可称为第一通信节点。总之,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可为器发送指示发送方式信令的发送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为接收所述信令的接收节点。
对于传输波形或发送方式,可包括:DFT-S-OFDM及CP-OFDM;其中,所述DFT-S-OFDM又可称为单载波频分多址、单载波的传输波形;所述CP-OFDM又可称为正交频分多址、多载波的传输波形。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有一个为基站,另一个为UE时,所述发送方式为上行信息的发送方式。则所述上行信息包括上行业务数据和/或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在确定发送方式之前,双方通过信息协商或按照通信协议预先定义发送方式。
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
根据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这里的建议的发送方式,为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想要的发送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可以直接选择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作为第二通信节点的上行发送的最终发送方式。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也可以根据自身的PA的相关信息来确定。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则采用CP-OFDM,否则可以采用DFT-S-OFDM;或,当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采用CP-OFDM,否则可以采用DFT-S-OFDM。
这里的第一门槛值和所述第二门槛值都可为预设值,或根据预设函数关系计算得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槛值和第二门槛值,均可与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的数据发送的峰均比或数据发送功率的立方度量(Cubic Metric,CM)值相关。
在还有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电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
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
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
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
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若第二通信节点直接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的PA工作在静态工作点所对应的区间,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可以直接根据各个区间与发送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的发送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或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通过专用信令向第二通信节点至少确定的发送方式,也可以复用其他信令隐含指示所述发送方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令为上述指示其他信息的信令。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都预先定义了其他信息与发送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故第二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所述信令之后,解码所述信令,通过解码得到内容及所述对应关系,就知道当前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的发送方式。当然若这样的话,第一通信节点在发送所述信令之前,需要根据确定的发送方式,和所述对应关系,选择能够指示当前选择的发送方式的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200可包括:
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可包括:
1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即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可以随机选择一种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及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中的一种。
高阶的调制方式对一个信息编码调制之后,产生的数据量会更大,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平衡传输资源与数据量的关系,优先在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采用频谱资源利用率更高的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作为所述发送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与QAM的调制阶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参见如下表1。表1物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的编码调制方式、传输块尺寸索引和冗余版本表格
Figure BDA0001205879390000081
Figure BDA0001205879390000091
这里的编码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一定的,故编码调制方式的编码调制阶数与编码调制方式索引的对应关系,即为编码调制方式与编码调制方式索引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可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通常若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表明第二通信设备处于小区的边缘,优先采用正交性能更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作为所述发送方式,以确保UE传输信号的正交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可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可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u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这里的若第二通信节点为UE,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则所述参考序列类型为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类型。
一般情况下,若UE的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u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表明该UE对正交性要求比较高,故优先采用正交性更好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满足正交性需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步骤S200可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u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通常UE位于小区边缘时,则所述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PN序列时,通常要求交高的传输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传输性能,则优先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而采用Zadoffu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可以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还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时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符号、时隙、子帧、子帧集合。
此外,所述步骤S200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在上述实施例中不仅会确定出发送方式,还会确定出使用对应发送方式的时频资源。所述时域资源可以包括时域符号、时隙、子帧或子帧集合。这里的频域资源可包括频域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包括一个或多个频域资源块的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等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相邻小区发送指示所述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覆盖成一个小区A,则所述相邻小区为小区A的相邻小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会将指示其选中的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信息,发送给相邻小区。这里的发送给相邻小区,至少发送给相邻小区的第一通信节点,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是第二通信节点,以方便相邻小区知道对应的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例如,上行信息,所采用的发送方式。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式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波束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S300: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S400: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这两种发送方式都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中,这里的第二通信节点可为各种类型的用户终端等。这里的而用户终端可包括人载用户终端,车载用户终端等终端。当然,这里的第二通信节点不局限于用户终端,还可以是物理网中的机器到机器(Machine 2Machine,M2M)设备。
上述两种方式中,一种方式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令,通过信令解析获得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的发送方式。在后续通信过程中,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时,则采用确定的发送方式来发送。在另一种方式中,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预先定义发送方式,这样的话,第二通信节点也可以简便确定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息的发送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这样的话,第二通信节点可以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或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的一种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根据PA的相关信息或上行编码调制方式等各种依据参数,自行提出一种简易的发送方式,告知给第一通信节点,由第一通信节点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建议,进入确定是否采用建议的发送方式进行通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将自身的PA的相关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节点,这样的话,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根据第二通信节点的PA的相关信息,选择出适合当前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功率特点的发送方式供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发送,从而避免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功率不能满足某一种发送方式所需功耗产生的信号质量差等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电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
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
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
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
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在本实施例中,将功率放大器PA的线性发当区分为了3个区,然后PA的静态工作电所处的区间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发送方式。具体如,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指示发送方式的信令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信令进行复合指示或隐含指示。所述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上述信令携带的信息内容或信令本身与发送方式具有映射关系,当第一通信节点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对应的信令或信令内容时,第二通信节点就可以根据这种映射关系确定出当前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出的发送方式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还是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通信双方构建专用信令进行指示,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与已有的信令的复用,实现隐含指示,具有可以减少信令开销,减少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信令交互次数优点。
在有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双方预定义发送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几种可选方式,但是不局限于以下任意一种:
可选方式一:所述步骤400可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可选方式二:所述步骤S400可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可选方式三:所述步骤S400可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C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可选方式四:
所述步骤S400可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ZadoffChu序列或所述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00还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时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符号、时隙、子帧、子帧集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0还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单元110,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第一发送单元120,用于通过信令将所述发送方式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
这里的第一通信节点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110可为基站等各种通信节点中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可包括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或可编程阵列等。所述处理电路还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所述处理器或处理电路可以通过预定代码执行实现发送方式的确定。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第一预定义单元200,用于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类型同样可如前述,在此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可包括处理器或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用于和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信息交互,同时所述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连接,用于处理交互中的各种信息,例如,解析交互的信息和/或将信息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如图8所示,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30,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确定单元11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可选地,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电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可选地,所述确定单元120,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者,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或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20发送的信令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还用于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还用于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在还有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此外,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Zadoff Chu序列或所述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200,具体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在还有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20,还用于向相邻小区发送指示所述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信息。
可选地,所述发送方式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波束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310,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这里的第二接收单元300可对应于通信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都可以对应于天线,可以从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信令。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还可包括存储介质,存储所述信令;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还包括处理器或处理电路,可以解析所述信令,基于信令或信令内容与发送方式的映射关系,或单独基于信令内容本身得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的发送方式。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预定义单元400,用于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这里的第二预定单元400同样可对应于通信接口,可以和第一通信节点进行信息交互,预定义出所述发送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还包括存储介质等,该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所述预定义的发送方式,后续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通过查询预定义的预定义内容,采用预定义的发送方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信息。
前述两个第二通信节点的实施例种种提到的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320,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320同样可包括发送天线,可以用于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电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这样的话,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此外,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或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310接收到的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可选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用于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可选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用于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还可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所述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此外,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C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Zadoff Chu序列或所述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具体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时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符号、时隙、子帧、子帧集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400,具体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综合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各种技术方案,不管是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并向第二通信节点下发指示发送方式的信令,还是双发预定义的方式,上述发送方式都具有以下特点:
获取依据参数,这里的依据参数可包括前述的PA的相关信息、编码调制方式或编码调制方式的索引、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参考信号序列类型等各种可以确定发送方式的依据信息;
基于所述依据信息,确定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离散傅里叶变化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这里的获取依据参数包括:从通信对端的通信设备接收,也可以在本地数据库查询得到所述依据参数,例如,执行上述操作的通信设备为UE,则UE可以查询自身的PA的相关信息,采用前述实施例中各种与第一门槛值或第二门槛值或区间的划分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一个通信设备确定了发送方式之后,还可以将确定的发送方式告知通信对端,方便通信对端在不自行确定的情况下,获得其确定的通信方式。当通信双方都自行确定发送方式时,则可以通过各种信令告知对端,进行各自发送方式确认的核对,以免各自确定的方式的不统一导致的冲突问题。
以下结合上述实施例提供几个具体示例:
示例一:
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或截止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或截止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差值。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当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或截止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差值小于某个门槛值K1时,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或截止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差值小于某个门槛值K2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信令配置第二通信节点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其他情况下,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信令配置第二通信节点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
或者,当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或截止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差值大于某个门槛值K1时,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或截止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差值大于某个门槛值K2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信令配置第二通信节点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其他情况下,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信令配置第二通信节点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
其中,K1和K2的取值与上行发送数据的峰均比PAPR或CM(Cubic Metric)值有关,可以为预定义的某个确定值。
示例二:
第二通信节点向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为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范围或区间。
将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线性放大区间划分为3个区间,假定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为E,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大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为F,则中心点的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为E+(F-E)/2,定义区间1为[E,E+(F-E)/2-delta),区间2为[E+(F-E)/2-delta,E+(F-E)/2+delta],区间3为(E+(F-E)/2+delta,F],其中delta为小于(F-E)/2的某一数值。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范围或区间为区间1或区间3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信令配置第二通信节点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范围或区间为区间2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信令配置第二通信节点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
示例三: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并通过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其中,所述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
例如,利用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索引隐含指示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或者预定义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隐含指示第二通信节点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C为11或21,或者为2至30之间除了11和21以外的某一整数。MCS为其他取值时,则隐含指示第二通信节点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示例四: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并通过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其中,所述信令为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的信令。
例如,利用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来隐含指示或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QAM或64QAM或256QAM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比16QAM或64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则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隐含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或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其中,C为11或21,或者为2至30之间除了11和21以外的某一整数。MCS为其他取值时,则隐含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或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
示例五: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并通过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或者,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其中,所述信令为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例如,利用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来隐含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或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的发送方式或传输波形,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C(Zadoff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隐含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或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隐含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或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上行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示例六:
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时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上信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符号、时隙、子帧、子帧集合。
例如,将所有的上行子帧划分为子帧集合1和子帧集合2,预定义在子帧集合1上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在子帧集合2上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示例七:
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上行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频域资源块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例如,将UE的频域带宽划分为带宽1和带宽2,预定义在带宽1上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在带宽2上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示例八:
第一通信节点向其他相邻小区的第一通信节点交互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所配置的发送方式信息,所述发送方式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波束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7)

1.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并将所述发送方式通过信令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
或者,
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
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
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
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
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或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
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或者,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ZadoffChu序列或所述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时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符号、时隙、子帧、子帧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向相邻小区发送指示所述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波束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14.一种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或者,
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
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
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
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
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或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
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或者,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ZadoffChu序列或所述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23.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时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符号、时隙、子帧、子帧集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25.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单元,确定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信令将所述发送方式指示给第二通信节点;
或者,
第一预定义单元,用于和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控制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
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
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
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
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或,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或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30.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还用于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
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31.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32.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者,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Zadoff Chu序列或所述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34.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35.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相邻小区发送指示所述发送方式的发送方式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波束域资源上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37.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信令,所述信令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
或者,
第二预定义单元,用于和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信息所使用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信息包括业务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之前,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上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功率放大器PA的相关信息,所述相关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压与静态工作点的电压之间的第一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饱和区起始电流与静态工作点的电流之间的第二差值、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
所述建议的发送方式或所述PA的相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确定所述发送方式。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的最小工作信号为E,最大工作信号为F;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压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压;当所述最小工作信号为最小工作电流时,所述最大工作信号为最大工作电流;
所述功率放大器在线性放大区间分为3个区间,分别是区间1、区间2和区间3;
所述区间1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E+(F-E)/2-delta];
所述区间2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E+(F-E)/2+delta];
所述区间3对应的工作信号范围为(E+(F-E)/2+delta,F];
其中,所述delta为小于(F-E)/2的正实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1或所述区间3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处的区间为所述区间2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当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门槛值时或所述第二差值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则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41.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信令、指示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信令、指示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信令、指示冗余版本的取值信令、配置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序列类型的信令。
42.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第二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大于或等于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C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或者,
当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不是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或256QAM或比256QAM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时、或者当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所述C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或所述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43.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秩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1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1为2至30的整数。
44.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该传输块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时,或者当上行空间复用的传输块数量为1且上行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小于或等于M2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否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其中,所述M2为2至30的整数。
45.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Zadoff Chu序列或恒模零自相关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伪随机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
或者,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ZadoffChu序列或所述CAZAC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当所述第一通信节点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参考信号序列类型为所述PN序列时,则双方预定义所述发送方式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
46.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时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时域符号、时隙、子帧、子帧集合。
47.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预定义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双方预定义第二通信节点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使用不同的发送方式发送所述信息,其中,所述频域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频域资源块RB、RB集合、子载波、分量载波、频域带宽、频域子带。
CN201710014926.XA 2017-01-09 2017-01-09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Active CN108288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4926.XA CN108288990B (zh) 2017-01-09 2017-01-09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PCT/CN2017/115090 WO2018126843A1 (zh) 2017-01-09 2017-12-07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通信节点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4926.XA CN108288990B (zh) 2017-01-09 2017-01-09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8990A CN108288990A (zh) 2018-07-17
CN108288990B true CN108288990B (zh) 2023-04-14

Family

ID=62789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4926.XA Active CN108288990B (zh) 2017-01-09 2017-01-09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88990B (zh)
WO (1) WO2018126843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125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160B (zh) * 2011-06-28 2017-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KR20160017113A (ko) * 2011-07-27 2016-02-15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제어 시그널링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34826B (zh) * 2013-12-20 202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超大带宽数据发送控制方法及超大带宽数据发送设备
CN105338549A (zh) * 2014-08-11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多媒体数据发送方式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125A (zh) * 2011-12-02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04851 "Transmit diversity for CA PUCCH for UE supporting more than 4 A/N bits";Ericsson等;《3GPP tsg_ran\WG1_RL1》;20100817;全文 *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TT DOCOMO, INC 等;《3GPP TSG RAN meeting #74》;20161208;参见第2.1.1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8990A (zh) 2018-07-17
WO2018126843A1 (zh)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2703B (zh) 用于ss/pbch块频率位置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30970A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440671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329761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246898B1 (ko) 무선 통신 기지국 장치 및 제어 채널 배치 방법
US20190013912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196735B (zh) 确定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59820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 링크 신호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KR20180131585A (ko) 전송 방법, 기기 및 시스템
RU2711234C1 (ru) Аппарат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на основе множества каналов
KR20200120620A (ko) 짧은 물리적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구조
US111656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779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cch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7683624B (zh) 指示资源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5866783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973578B2 (e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equen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56784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物理控制信道的方法及使用其的设备
CN110061818B (zh) 信号模式的确定、信号模式的获得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20220337461A1 (en) Reference Signal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38625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GB2558586A (en) Resource block waveform transmission structures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EP4120645A1 (en) Ofdm-bas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reading and transmitting compressed data
US2018014585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39424A1 (en) Single carrier pdcch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8631835B (zh) 一种传输方式的信令指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