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9125A -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9125A
CN103139125A CN2011103947584A CN201110394758A CN103139125A CN 103139125 A CN103139125 A CN 103139125A CN 2011103947584 A CN2011103947584 A CN 2011103947584A CN 201110394758 A CN201110394758 A CN 201110394758A CN 103139125 A CN103139125 A CN 103139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stream signal
user terminal
ofdm
downstream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47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9125B (zh
Inventor
白伟
李洋
陈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947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91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5742 priority patent/WO2013079034A1/zh
Priority to EP12852510.2A priority patent/EP2779474A4/en
Priority to EP17169513.3A priority patent/EP3309991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139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125A/zh
Priority to US14/292,442 priority patent/US947937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9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9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其中发送方法包括: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使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基站包括:第一生成模块、第二生成模块和第一发送模块。本发明技术方案分别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调制方式来发送下行数据,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解决了下行数据受OFDM特性限制无法提高数据速率的问题,提高了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

Description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业务量的指数增长,无线资源日益成为非常紧缺的资源,而通过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成为无线通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支持的最高阶调制方式是64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为:QAM),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LTE系统需要支持更高阶的调制方式,例如256QAM、1024QAM等,特别是在室内小覆盖的场景下,信道质量比较好,用户可以获得较高的信噪比,这为256QAM、1024QAM等调制方式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256QAM、1024QA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依赖于发射信号的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简称为:EVM)指标,EVM越低,在接收端的解调性能就越好。
目前,LTE系统的下行数据都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调制方式来发送下行数据的,OFDM调制出的信号的峰均功率比(Peak Average Power Rate;简称为:PAPR)高,能达到的EVM指标也比较高,不适合支持256QAM、1024QAM等高阶调制方式,因此限制了数据速率的提高。另外,使用OFDM调制方式发送下行数据时也不能有效服务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用以解决现有LTE系统下行数据受OFDM信号特性限制无法提高数据速率的问题,提高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并提高对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的服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
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
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是基站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的;
在所述控制信息中的资源位置所标识的资源上,使用所述控制信息中的调制方式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生成的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生成的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是基站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的;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控制信息中的资源位置所标识的资源上,使用所述控制信息中的调制方式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同时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调制方式分别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复用方式将DFT-S-OFDM和OFDM分别调制出的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使得受OFDM限制无法提高数据速率的下行数据可以选择DFT-S-OFDM调制方式,解决了部分下行数据受OFDM限制无法提高数据速率的问题,提高了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基站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复用在同一子帧中传输时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1C为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传输时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帧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在多个子帧中对DFT-S-OFDM符号进行编号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LTE系统使用OFDM调制方式发送下行数据时,因OFDM本身特性导致数据速率无法提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基于OFDM和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ation-Spreading-OFDM简称为:DFT-S-OFDM)两种调制方式发送下行数据的方法,通过DFT-S-OFDM弥补OFDM在发送某些特定下行数据时其自身的各种缺陷,例如,解决使用OFDM发送由256QAM调制出的下行数据时,OFDM的PAPR较高,所能达到的EVM指标也比较高的缺陷,提高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或者,利用DFT-S-OFDM中的扩展模块,实现下行信号的覆盖扩展,提高对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的服务质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站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下发给用户终端的数据可以使用不同的数字调制方式,例如64QAM、256QAM等。对于一些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其要求的EVM指标较高,可以使用OFDM来调制发送。对于另一些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为了保证接收端具有较好的解调性能,其要求的EVM指标较低,而OFDM所能达到的EVM指标较高,故无法满足要求。由于DFT-S-OFDM的PAPR较低,所能达到的EVM指标较低,适合用于发送对EVM指标要求较低的下行数据。其中,要求EVM指标较低的数字调制方式主要是指256QAM和阶数高于256QAM的数字调制方式;而阶数低于256QAM的数字调制方式,例如64QAM、16QAM、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简称为:QPSK)等,EVM指标可以较高,以降低成本。
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数据可以包括:使用256QAM或更高阶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
另外,对于处于小于边缘的用户终端,其信号质量与处于小区中心的用户终端相比一般较差,为了能够更好地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数据,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所对应的下行数据需要增强接收信噪比。也就是说,基站同样可以使用DFT-S-OFDM向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数据也经过了数字调制,所使用的数字调制方式不做限定。
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数据还可以包括: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进行数字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综上可见,本实施例的第一下行数据包括:使用256QAM或更高阶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和/或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应的进行数字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其中,DFT-S-OFDM和OFDM是传输经数字调制后下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与数字调制方式不同。
基于上述,基站从所有下行数据中确定出第一下行数据,然后使用DFT-S-OFDM这种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形成第一下行信号。
步骤102、基站使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
基于第一下行数据,本实施例的第二下行数据主要是指处于小区中心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使用低于256QAM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对于第二下行数据来说,其所要求的PAPR允许较高,所要求的EVM指标也较高,使用OFDM这种调制方式来发送可以满足相关要求。
另外,为了实现后向兼容,对于某些下行数据仍需要采用OFDM这种调制方式来调制。故从后向兼容角度来看,本实施例的第二下行数据可以包括广播信道、同步信道、控制信道和小区公共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Signal;简称为:CRS)等。其中,控制信道可以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PCFICH)或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PHICH)等。
具体的,基站确定出第二下行数据,并使用OFDM这种调制方式对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形成第二下行信号。
步骤103、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对于使用DFT-S-OFDM调制出的第一下行信号和使用OFDM调制出的第二下行信号,基站通过复用方式使用时间、空间等资源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例如:基站可以将第一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和第二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承载于同一子帧的不同OFDM符号位置,将至少一个同一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即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通过相同的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
又例如:基站还可以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
其中,子帧是指一种时间资源,可以是LTE系统中定义的子帧。每个子帧为1毫秒(ms),一个子帧被划分为14个小时间段,每个小时间段被称为一个OFDM符号,一个OFDM符号长度大约为70微妙(us)。
图1B为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复用在同一子帧中传输时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如图1B所示,第1、2、3、8、9、10、11个OFDM符号被分配给第二下行信号,第4、5、6、7、12、13、14个OFDM符号被分配给第一下行信号。图1C为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传输时的一种资源分配示意图。如图1C所示,第1子帧分配给第二下行信号,第2子帧分配给第一下行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从下行数据中区分出要求EVM指标较低的第一下行数据和要求EVM指标较高的第二下行数据,然后分别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复用方式完成发送,在实现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同时,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使得用户终端能够得到较好的解调性能,从而使得可以提高下行数据的发送速率,解决了使用OFDM发送下行数据时,部分下行数据受OFDM本身特性影响无法提高发送速率,导致整个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受限的问题。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基站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
步骤202、基站使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
上述步骤201和步骤202可参见步骤101和步骤10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3、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分别发送给用户终端。
其中,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主要包括: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其中,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即调制出第一下行信号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亦即DFT-S-OFDM。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主要是指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OFDM符号的位置、个数等,例如:当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复用在同一子帧时,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主要是指在所复用的子帧内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OFDM符号号,例如第4、5、6、7、12、13、14个OFDM符号。又例如:当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占用不同子帧时,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主要是指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子帧位置,例如第二子帧的第1个-第14个OFDM符号。当然,这里的资源也可以是频域上的资源。
其中,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信令,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即RRC信令中包括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和/或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基站通常会通过PDCCH中传输的控制信令将下行数据所使用的数字调制方式,例如64QAM、16QAM等发送给用户终端,并将指定的资源位置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正确接收下行数据。对于使用256QAM这种数字调制方式的下行数据,用户终端可以根据控制信令通告的数字调制方式确定接收时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为DFT-S-OFDM。但是,对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下行数据,由于其所使用的数字调制方式不限,故用户终端无法根据控制信令通告的数字调制方式确定出使用哪种调制方式来接收。故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还可以通过扩展或修改PDCCH,通过扩展的或修改后的PDCCH(主要是指PDCCH中传输的控制信令)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例如:基站可以在PDCCH中扩展新的字段,通过新的字段携带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而对于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仍使用现有协议中的字段携带。又例如:基站可以修改现有PDCCH中的某个字段的定义,使该字段用来携带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而对于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仍使用现有协议中的字段携带。
进一步,基站通过RRC信令,将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或者基站通过PDCCH,将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对于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4、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对于使用DFT-S-OFDM调制出的第一下行信号和使用OFDM调制出的第二下行信号,基站通过复用方式使用时间、空间等资源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例如:基站可以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复用在同一子帧的不同的OFDM符号位置上发送给用户终端。
又例如:基站还可以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
其中,对于一个子帧中的第一下行信号可能会被多个用户终端同时接收,不同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可以使用时分复用或码分复用的方式复用在该子帧中。所述子帧可以是与第二下行信号复用的子帧,也可以是由第一下行信号单独占用的子帧。
不论是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同一子帧中的不同符号位置发送给用户终端,还是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对于使用DFT-S-OFDM调制的第一下行信号的一个用户终端来说,为其分配的时频资源,通常是系统中所有可用于传输第一下行信号的时频资源的一部分。在步骤203中,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即将系统中所有可用于传输DFT-S-OFDM调制的第一下行信号的时频资源发送给用户终端。以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TDD)系统为例,一个无线帧由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组成,每个子帧有14个OFDM符号组成。如图2B所示,第0、1、5、6子帧用于传输由OFDM调制的第二下行信号(图2B中用OFDM代表第二下行信号);第2、7子帧用于传输上行信号(图中用UL代表上行信号);第3子帧、第4子帧、第8子帧和第9子帧中除了第一个OFDM符号外的资源都可以用于传输DFT-S-OFDM调制的第一下行信号(图2B中用DFT代表第一下行信号)。第1子帧和第6子帧是TDD特殊子帧,其中分别有一个空闲OFDM符号(即图中斜线所示部分)和一个用于上行传输的OFDM符号。特殊子帧通常也被当作下行子帧看待。基于图2B所示资源使用,基站在步骤203中发送给用户终端可用于传输DFT-S-OFDM调制的第一下行信号的子帧为第3子帧、第4子帧、第8子帧和第9子帧,并会告知用户终端在上述子帧中除第一个OFDM符号传输OFDM调制的第二下行信号外、其余符号均传输DFT-S-OFDM调制的第一下行信号。
为描述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传输DFT-S-OFDM调制的第一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称为DFT-S-OFDM符号,将传输OFDM调制的第二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称为OFDM符号,为示区别,将子帧中的原来的OFDM符号简称为符号。对于一个用户终端来说,基站在向该用户终端发送传输第一下行信号的时频资源时,可以将该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符号(即所有DFT-S-OFDM符号)的位置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集中起来,通过一个子帧一次发送给该用户终端。例如,基站将所有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而不是在每个子帧中均进行一次指示。以图2B为例,即将第3子帧、第4子帧、第8子帧和第9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即通过RRC信令或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将第3子帧、第4子帧、第8子帧和第9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通过一个子帧通告给用户终端,同时也将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DFT-S-OFDM发送给用户终端。假设该用户终端对应的DFT-S-OFDM符号同时存在两个无线帧中,则基站将该用户终端对应于两个无线帧中的所有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通过一个子帧一次发送给用户终端。
对于一个用户终端来说,基站在向该用户终端发送传输第一下行信号的时频资源时,还可以以无线帧为基准,在每个无线帧中,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该无线帧中所占用的符号位置一次发送给用户终端,并在其中一个无线帧中将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图2B为例,即将该无线帧中的第3子帧、第4子帧、第8子帧和第9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即通过RRC信令或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将第3子帧、第4子帧、第8子帧和第9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在该无线帧中发送给用户终端,同时在该无线帧中也将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DFT-S-OFDM发送给用户终端。
对于一个用户终端来说,基站在向该用户终端发送传输第一下行信号的时频资源时,还可以预先指定联合指示的子帧个数,然后将该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符号位置一次发送给用户终端,并在该次发送过程中中将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一次发送给用户终端也就是说通过一条RRC信令或一个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将该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符号位置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所述指定个数个子帧可以是由每个无线帧中含有DFT-S-OFDM符号的所有下行子帧组成。所述指定个数个子帧还可以是由每半个无线帧中含有DFT-S-OFDM符号的所有下行子帧组成,以图2B为例,即将第3子帧和第4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将第8子帧和第9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所述指定个数个子帧还可以是由在相同子帧反馈上行应答信息的下行子帧中含DFT-S-OFDM符号的下行子帧组成,以图2B为例,在每半个无线帧中有4个下行子帧和1个上行子帧,假设第9子帧和第3子帧的上行应答信息在第7子帧反馈,第4子帧和第8子帧的上行应答信息在第2子帧反馈,于是将第9子帧和子第3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将第4子帧和第8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
由上述可见,基站在向该用户终端发送传输第一下行信号的时频资源的方式并不限于每个子帧进行一次通告,可以使用多种方式。
基站在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的过程中,具体可以指示为用户终端分配的DFT-S-OFDM符号的位置信息,或者指示为用户终端分配的起始DFT-S-OFDM符号和连续分配的DFT-S-OFDM符号数。其中,基站在将用户终端所占用的DFT-S-OFDM符号资源集中起来的过程中,可以将每个OFDM符号作为一个虚拟的DFT-S-OFDM符号统一进行编号,或者跳过OFDM符号、仅对DFT-S-OFDM符号统一进行编号。以图2C所示为例,假设要将4个子帧的DFT-S-OFDM符号集中起来进行联合指示,其中每个子帧由14个符号组成,每个子帧的第一个符号是OFDM符号(如图2C中的斜线部分所示),剩下的13个符号为DFT-S-OFDM符号。当将每个OFDM符号作为一个虚拟的DFT-S-OFDM符号统一进行编号时,可以将4个子帧中的符号分别编号为符号0~符号13、符号14~符号27、符号28~符号41、符号42~符号55,为第一用户终端指示分配符号1~符号7,为第2用户终端指示分配符号8~符号30,为第3用户终端指示分配符号31~符号55。此时,如果用户终端获知为其分配了符号中包含OFDM符号时,在将数据信息映射到分配到的符号时,可以跳过OFDM符号,只在DFT-S-OFDM符号上映射,例如第3用户终端获知为其分配了符号31~符号55时,第3用户终端知道符号42是OFDM符号,那么在将数据信息映射到分配的符号上时,跳过符号42、只在符号31~符号41以及符号43~符号55上进行映射。当跳过OFDM符号、仅对DFT-S-OFDM符号统一进行编号时,可以将4个子帧中的DFT-S-OFDM符号分别编号为符号0~符号12、符号13~符号25、符号26~符号38、符号39~符号51,为第1用户终端指示分配符号0~符号6,为第2用户终端指示分配符号7~符号27,为第3用户终端指示分配符号28~符号51。
在后续描述中仍将一个子帧中的一个小时间段称为一个OFDM符号。
另外,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时,还会将解调该第一下行信号的解调导频信号(即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保证用户终端能够正确解调第一下行信号。其中,解调导频信号可以包括:CRS和/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DMRS)。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调制到与第一下行信号不同的OFDM符号位置上。以图1B所示资源分配结构为例,其中,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可以位于第1、2、3、8、9、10、11个OFDM符号中其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位置上。以图1C所示资源分配结构为例,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可以位于第一子帧中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位置上。
进一步,当第一下行信号同时被多个用户终端接收时,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就会包括多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导频信号,则在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中,将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导频信号通过以下复用方式复用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位置上:
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或上述复用方式的混合复用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从下行数据中区分出要求EVM指标较低的第一下行数据和允许EVM指标较高的第二下行数据,然后分别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进行调制,并通过复用方式完成发送,在实现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同时,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使得用户终端能够得到较好的解调性能,从而使得可以提高下行数据的发送速率,解决了使用OFDM发送下行数据时,部分下行数据受OFDM本身特性影响无法提高发送速率,导致整个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受限的问题。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向用户终端通告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使用户终端获知接收第一下行信号的资源位置以及接收第一下行信号所使用的解调方式,为用户终端成功接收第一下行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完成对第一下行信号的解调译码打下了基础。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用户终端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行信号是基站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并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包括:使用256QAM或更高阶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和/或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进行数字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具体的,基站从下行数据中确定出第一下行数据,然后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第一下行信号。
同时,基站从下行数据中确定出第二下行数据,然后使用OFDM调制方式对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第二下行信号。
然后,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发送给用户终端。
在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发送给用户终端之前,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即为基站调制出第一下行信号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即DFT-S-OFDM,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包括第一信号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个数等。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包括第二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第二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
对基站来说,可以通过RRC信令,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相应地,用户终端通过接收RRC信令,从RRC信令中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
另外,基站还可以通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相应地,用户终端通过接收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从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
针对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传输第一下行信号的时频资源的几种方式,相应地,用户终端可以在一个子帧上,从RRC信令或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传输的控制信令中获取其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OFDM符号位置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其中,所述一个子帧可以预先约定。或者,用户终端可以在每个无线帧上,从RRC信令或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其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该无线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或者,用户终端可以从一条RRC信令或一个经过修改的或扩展后的PDCCH中一次获取其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和/或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其中,基站还可以通过RRC信令或PDCCH,将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由于第二下行信号是使用OFDM调制出的信号,其传输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302、用户终端在控制信息中的资源位置所标识的资源上,使用控制信息中的调制方式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号。
当用户终端获取到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后,就可以根据获取的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号。具体的,用户终端在控制信息中的资源位置所标识的OFDM符号上,并使用控制信息中的调制方式,即DFT-S-OFDM对应的接收机或接收方式来接收第一下行信号。然后,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完成对第一下行信号的解调译码。
其中,用户终端还会接收第二下行信号,接收第二下行信号的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用户终端与基站相配合,通过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根据所获取的控制信息完成对第一下行信号的接收,使基站可以同时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调制方式来发送下行数据,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提高了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基站从下行数据中确定出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并分别使用DFT-S-OFDM和OFDM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
步骤402、基站为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指定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个数,并将第一下行信号的和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调制方式、指定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个数等。
步骤403、用户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号的和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
步骤404、基站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发送给用户终端。
步骤405、用户终端分别根据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和第二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
其中,上述步骤401、步骤402、步骤404可参见图1A或图2A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403和步骤405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从下行数据中区分出要求EVM指标较低的第一下行数据和允许EVM指标较高的第二下行数据,然后分别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复用方式完成发送,在实现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同时,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使得用户终端能够得到较好的解调性能,从而使得可以提高下行数据的发送速率,解决了使用OFDM发送下行数据时,部分下行数据受OFDM本身特性影响无法提高发送速率,导致整个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受限的问题。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包括:第一生成模块51、第二生成模块52和第一发送模块53。
第一生成模块51,用于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第二生成模块52,用于使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第一发送模块53,分别与第一生成模块51、第二生成模块52和用户终端连接,用于将第一生成模块51调制成的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生成模块52调制成的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其中,第一下行数据可以包括:使用256QAM或更高阶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和/或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使用数字调制后的下行数据。第二下行数据可以包括:处于小区中心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使用低于256QAM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基站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A所示下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第一生成模块和第二生成模块分别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第一发送模块使用复用方式完成发送,在实现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同时,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使得用户终端能够得到较好的解调性能,从而使得可以提高下行数据的发送速率,解决了使用OFDM发送下行数据时,部分下行数据受OFDM本身特性影响无法提高发送速率,导致整个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受限的问题。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实现,如图6所示,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3,与用户终端连接,还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之前,通过RRC信令,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或者通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将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试方式和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
进一步,第一发送模块53具体用于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OFDM符号位置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通过一个子帧发送给该用户终端。或者,第一发送模块53具体用于通过一个无线帧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该无线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发送给该用户终端;或者,第一发送模块53具体用于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通过一条RRC信令或一个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发送给该用户终端。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基站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62。第三发送模块62,与第一生成模块51连接,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调制到与第一下行信号不同的OFDM符号位置上。其中,解调导频信号可以是CRS或DMRS。
第三发送模块62具体用于在第一下行信号被多个用户终端接收时,将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导频信号通过以下复用方式复用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位置上:
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或下述复用方式的混合复用方式:
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发送模块53具体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和第二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承载于同一子帧的不同OFDM符号位置,将至少一个所述同一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
第一发送模块53还可以具体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发送给用户终端。
更为具体的,第一发送模块53用于使用时分复用或码分复用的方式将同一子帧中不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下行信号复用在所对应的OFDM符号位置上发送给用户终端。
上述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A或图2A所示下行数据发送方法中的相应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分别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不同的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进行调制,并通过第一发送模块使用复用方式完成发送,在实现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同时,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使得用户终端能够得到较好的解调性能,从而使得可以提高下行数据的发送速率,解决了使用OFDM发送下行数据时,部分下行数据受OFDM本身特性影响无法提高发送速率,导致整个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受限的问题。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终端包括:获取模块71和接收模块72。
其中,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是基站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并发送的。接收模块72,与获取模块71和基站连接,用于在获取模块71获取的控制信息中的资源位置所标识的资源上,使用控制信息中的调制方式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信号。
另外,本实施例的接收模块72还可以用于接收其他下行信号,例如使用OFDM调制的第二下行信号。更为具体的举例说明,接收模块72还可用于接收解调第一下行信号的解调导频信号,例如CRS或DMRS。
其中,获取模块71具体用于接收RRC信令,从RRC信令中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或者具体用于接收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从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中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
进一步,获取模块71更为具体用于在一个子帧上,从RRC信令或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中获取该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OFDM符号位置和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或者,获取模块71更为具体的用于在每个无线帧上,从RRC信令或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中获取该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该无线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或者,获取模块71具体用于从一条RRC信令或一个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中获取该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本实施例用户终端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3所示下行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相配合,首先获取基站使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的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控制信息在所标识的资源上使用DFT-S-OFDM成功接收第一下行信号,使基站可以同时使用DFT-S-OFDM和OFDM两种调制方式来发送下行数据,满足不同下行数据对EVM指标的要求,提高了下行数据的数据速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
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
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使用25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更高阶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和/或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进行数字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处于小区中心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使用低于256QAM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
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承载于同一子帧的不同OFDM符号位置,将至少一个所述同一子帧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包括:
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信令,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和/或
通过扩展的或修改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OFDM符号位置和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通过一个子帧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或者
通过一个无线帧,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所述无线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或者
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通过一条RRC信令或一个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位于不同的OFDM符号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被多个用户终端接收时,将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导频信号通过以下复用方式复用在至少一个OFDM符号位置上:
时分复用、或码分复用、或频分复用或下述复用方式的混合复用方式:
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9.一种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是基站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的;
在所述控制信息中的资源位置所标识的资源上,使用所述控制信息中的调制方式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包括:
接收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信令,从所述RRC信令中获取所述控制信息;或者
接收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从所述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中获取所述控制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行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RRC信令中或从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控制信息,包括:
在一个子帧上,从所述RRC信令或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和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或者
在每个无线帧上,从所述RRC信令或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在所述无线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或者
从一条所述RRC信令或一个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将第一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一下行信号;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将第二下行数据调制成第二下行信号;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生成的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生成的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使用25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更高阶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出的下行数据,和/或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进行数字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处于小区中心的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使用低于256QAM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后的下行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的OFDM符号承载于同一子帧的不同OFDM符号位置,将至少一个所述同一子帧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分别通过不同子帧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下行信号以复用方式形成下行发射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之前,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信令,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或者通过扩展的或修改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试方式和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OFDM符号位置和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通过一个子帧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或者具体用于通过一个无线帧,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所述无线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或者具体用于将同一用户终端需要接收的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通过一条RRC信令或一个扩展的或修改的PDCCH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解调导频信号调制到与所述第一下行信号不同的OFDM符号位置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被多个用户终端接收时,将至少一个用户终端的解调导频信号通过以下复用方式复用在不同的OFDM符号位置上:
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或下述复用方式的混合复用方式:
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20.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下行信号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对应的调制方式和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用资源的资源位置,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是基站使用离散傅里叶变化-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调制方式对第一下行数据进行调制生成的;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控制信息中的资源位置所标识的资源上,使用所述控制信息中的调制方式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信令,从所述RRC信令中获取所述控制信息;或者具体用于接收经过扩展的或修改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从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控制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一个子帧上,从所述RRC信令或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占用的所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位置和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或者具体的用于在每个无线帧上,从所述RRC信令或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在所述无线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或者具体用于从一条所述RRC信令或一个所述经过修改的或扩展的PDCCH中获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在指定个数个子帧中所占用的OFDM符号位置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号所对应的调制方式。
CN201110394758.4A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Active CN103139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4758.4A CN103139125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PCT/CN2012/085742 WO2013079034A1 (zh) 2011-12-02 2012-12-03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EP12852510.2A EP2779474A4 (en) 2011-12-02 2012-12-03 DESCENDING 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EP17169513.3A EP3309991B1 (en) 2011-12-02 2012-12-03 Method for sending downlink data,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US14/292,442 US9479378B2 (en) 2011-12-02 2014-05-30 Method for sending downlink data,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4758.4A CN103139125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9125A true CN103139125A (zh) 2013-06-05
CN103139125B CN103139125B (zh) 2016-04-13

Family

ID=48498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4758.4A Active CN103139125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79378B2 (zh)
EP (2) EP3309991B1 (zh)
CN (1) CN103139125B (zh)
WO (1) WO201307903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7202A1 (zh) * 2017-01-09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288990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CN108737304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通信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9037788A1 (zh) * 2017-08-25 2019-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039812A (zh) * 2020-07-17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03614B2 (en) 2015-12-29 2022-1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6490B1 (en) * 2012-12-03 2019-02-06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to reduced bandwidth terminals
US9973362B2 (en) * 2014-03-07 2018-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on broadcast channel low PAPR signaling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US11510094B2 (en) * 2015-08-13 2022-11-22 Apple Inc. Lightweight S-1 lite protocol design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WO2017096131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Idac Holdings, Inc. Use of both cyclic prefix and zero tail in dft-spread-ofdm
US10848264B2 (en) * 2016-09-23 2020-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data from a first to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wo different modulation/coding schemes
CN109804579A (zh) * 2016-09-28 2019-05-24 Idac控股公司 用于多波形数据传输的公共控制信道和参考符号
JP6719645B2 (ja) * 2017-03-09 2020-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方法
US10925048B2 (en) * 2017-03-30 2021-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resource set for single-carrier waveform
US11418379B2 (en) * 2017-06-09 2022-08-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JP6657371B2 (ja) * 2018-12-28 2020-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制御回路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72196B2 (ja) * 2018-12-28 2021-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送信方法
CN113302860B (zh) 2019-01-17 2023-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差分编码的基于竞争的有效载荷传输
US11716711B2 (en) 2021-03-11 202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time domain wavefor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7602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hannel estimation
CN101170346A (zh) * 2006-10-26 2008-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WO2010143926A2 (ko) * 2009-06-12 2010-12-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ft spread ofdm 시스템을 위한 레퍼런스 심볼 구조
CN102065047A (zh) * 2009-11-11 2011-05-18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发射天线ofdm信号的发射方法及其发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637B8 (en) * 2000-02-16 2012-02-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frame by using pilot pattern in compressed mode
CN1159911C (zh) * 2002-02-01 2004-07-28 清华大学 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法
JP4592523B2 (ja) * 2004-07-29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装置
EP1734714B1 (en) * 2005-06-17 2012-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87286A (zh) * 2006-06-05 2007-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法
US20070291635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ofdm communication modes
JP4935896B2 (ja) * 2007-03-15 2012-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及び方法
US20100061474A1 (en) 2007-05-04 2010-03-11 Nxp B.V. Fft spreading among selected ofdm sub-carriers
JP4777480B2 (ja) * 2008-04-22 2011-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US8761074B2 (en) * 2009-08-27 2014-06-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lay backhau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379536B2 (en) * 2009-10-08 2013-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efficient decoding
WO2012018228A2 (en) * 2010-08-03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039291A1 (en) * 2011-08-12 2013-02-1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sign o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7602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hannel estimation
CN101170346A (zh) * 2006-10-26 2008-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WO2010143926A2 (ko) * 2009-06-12 2010-12-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ft spread ofdm 시스템을 위한 레퍼런스 심볼 구조
WO2010143926A3 (ko) * 2009-06-12 2011-03-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Dft spread ofdm 시스템을 위한 레퍼런스 심볼 구조
CN102065047A (zh) * 2009-11-11 2011-05-18 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发射天线ofdm信号的发射方法及其发射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03614B2 (en) 2015-12-29 2022-1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245563B2 (en) 2017-01-09 2022-0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CN108288990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CN108289018A (zh) * 2017-01-09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设备
WO2018127202A1 (zh) * 2017-01-09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289018B (zh) * 2017-01-09 2023-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10401518A (zh) * 2017-01-09 2019-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288990B (zh) * 2017-01-09 2023-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CN108737304A (zh) * 2017-04-21 2018-11-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通信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8737304B (zh) * 2017-04-21 2021-0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通信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US11095492B2 (en) 2017-08-25 2021-08-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9037788A1 (zh) * 2017-08-25 2019-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039812A (zh) * 2020-07-17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09991B1 (en) 2020-10-21
EP3309991A1 (en) 2018-04-18
EP2779474A1 (en) 2014-09-17
US9479378B2 (en) 2016-10-25
CN103139125B (zh) 2016-04-13
WO2013079034A1 (zh) 2013-06-06
US20140269249A1 (en) 2014-09-18
EP2779474A4 (en)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9125B (zh) 下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JP6121587B2 (ja) Lteアドバンストにおける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pucch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CN103222224B (zh) 用于识别pucch格式3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CN102845099B (zh) 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266841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25318B (zh) 用于异构通信系统之间的业务互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9737B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858014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2057613B (zh) Ofdma通信系统中用于粘性区域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50070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02640445B (zh) 用于重新配置载波指示符字段到分量载波的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38690B (zh) 应答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02077504B (zh) 支持遗留无线传输协议的帧结构
WO2016147994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220077A (zh) 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416011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灵活时分双工方法及装置
CN102740477A (zh) 时分双工系统中子帧配置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4812086A (zh) 用于进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04012121A (zh) 用于数据信道传输和接收的系统和方法
CN110430619B (zh) 一种基于蜂窝网的窄带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82643B (zh) 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541544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1541018B (zh) 一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539357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413505A (zh) 下行ack/nack反馈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