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5160B -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5160B
CN102395160B CN201110177445.3A CN201110177445A CN102395160B CN 102395160 B CN102395160 B CN 102395160B CN 201110177445 A CN201110177445 A CN 201110177445A CN 102395160 B CN102395160 B CN 102395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ontrol information
data
inform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74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5160A (zh
Inventor
戴博
李儒岳
袁弋非
吴栓栓
梁枫
张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774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516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3618 priority patent/WO2013000245A1/zh
Priority to US14/371,450 priority patent/US9629139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395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160A/zh
Priority to US15/400,021 priority patent/US1049219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5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有两种帧结构,帧结构类型1适用于全双工和半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每个无线帧长为10ms,由20个时隙(slot)组成,每个时隙0.5ms,编号从0到19。一个子帧(subframe)由两个连续的时隙组成,如子帧i由两个连续的时隙2i和2i+1组成。无论是半双工FDD还是全双工FDD,上下行都是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但是对于半双工FDD,UE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对于全双工FDD就没有这个限制,即在每10ms间隔内可以有10个下行和10个上行子帧。如图1所示;帧结构Type 2适用于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一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half-frame)组成。一个半帧由5个长度为1ms子帧组成。支持的上下行链路配置如表1所示,表中“D”表示该子帧为下行子帧,“U”表示该子帧为上行子帧,“S”表示该子帧为特殊子帧(special subframe)。特殊子帧由DwPTS,GP以及UpPTS组成,总长度为1ms。每个子帧i由两个长度为0.5ms(15360×Ts)的时隙2i和2i+1组成,如图2所示。
帧结构Type 2支持5ms和10ms两种下行-上行转换周期。在5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中,两个半帧都有特殊子帧。在10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中,只有第一个半帧有特殊子帧。子帧0、5和DwPTS总是预留为下行传输。UpPTS和紧接着特殊子帧的下一个子帧总是预留为上行传输。因此对5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UpPTS、子帧2和子帧7预留为上行传输;对10ms的上下行转换周期,UpPTS、子帧2预留为上行传输;
表1:上下行链路配置.
LTE中定义了如下三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物理下行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其中,PCFICH承载的信息用于指示在一个子帧里传输PDCCH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的数目,在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发送,所在频率位置由系统下行带宽与小区标识(ID,Identity)确定。
PHICH用于承载上行传输数据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反馈信息。PHICH的数目、时频位置可由PHICH所在的下行载波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中的系统消息和小区ID确定。
PDCCH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包括:上行PUSCH的调度信息、下行PDSCH的调度信息,以及上行功率控制信息。
DCI的格式(DCI format)分为以下几种:DCI format 0、DCI format 1、DCIformat 1A、DCI format 1B、DCI format 1C、DCI format 1D、DCI format 2、DCI format2A、DCI format 3和DCI format 3A等;其中:
DCI format 0用于指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USCH)的调度;
DCI format 1、DCI format 1A、DCI format 1B、DCI format 1C、DCI format1D用于一个PDSCH码字调度的不同模式;
DCI format 2、DCI format 2A、DCI format 2B用于空分复用的不同模式;
DCI format 3、DCI format 3A用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UC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指令的不同模式。
在LTE和LTE-A网络中,两个UE通过基站彼此进行通讯,然而,为了更有效的使用网络资源和对于新的服务模式的需求导致设备和设备(D2D)之间的通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D2D通讯、移动台到移动台、端到端、点到点通讯都将在移动通讯网络中应用。距离较近的设备之间D2D通讯代替了传统的源设备经过基站传递数据到目标设备的传输方式。在通讯网络中,D2D通讯使用无线资源进行通讯,共享设备与基站通讯的无线链路,这对于基站无限资源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对于原有网络中的通讯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备之间通讯方式,使得设备之间的通讯对原有通讯系统兼容,解决设备间的通讯和原有网络中通讯的干扰问题,提高频谱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讯。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基站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
当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时,所述控制信息中的RNT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
当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时,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为用户专有的无线网络标识或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无线网络标识。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控制信息承载在介质介入控制层(MAC)控制单元(CE)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或者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配置信令中。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物理资源位置、功率控制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进程号、预编码以及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特殊子帧为预先设置的专用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单元。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模式为应用了下行用户专有导频的传输模式。
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对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答信息所使用的PUCCH,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的,包括:
方式一:根据基站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得到;
方式二:根据承载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调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位置得到。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过基站信令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系统,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或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控制信息中的RNT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的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为用户专有的无线网络标识或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无线网络标识。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承载在介质介入控制层(MAC)控制单元(CE)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或者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配置信令中。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还包括物理资源位置、功率控制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进程号、预编码以及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系统,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发送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用于使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发送装置,用于通过上行子帧、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特殊子帧为预先设置的专用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单元。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发送装置,用于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所使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模式为应用了下行用户专有导频的传输模式。
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对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答信息所使用的PUCCH,包括:
方式一:根据基站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得到;
方式二:根据承载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调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位置得到。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发送装置是通过基站信令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站调度设备之间通讯的物理资源,解决了设备间的通讯和原有网络中通讯的干扰问题,实现了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讯,提高了频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F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T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利用上行子帧设备之间通讯的示意图1;
图4为利用下行子帧设备之间通讯的示意图;
图5为利用上行子帧设备之间通讯的示意图2;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基站包括NodeB、eNode B、Home eNodeB、pico eNodeB、Relay等设备中一种或多种。
对于基站:
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UE1)向第二用户设备(UE2)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当发送给UE1和UE2时,具体的发送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
第二种,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控制信息可以直接复用现有技术中用来控制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即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是用来控制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或者是用来控制两个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而区别该两种传输场景的方法具体如下:
所述基站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信令或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具体来说,由于基站能够控制用户设备与基站的通信,也能控制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为了达到区分控制信息是用来控制那两个设备之间的传输,本发明提出如下方案:
方案一:所述基站通过在所述控制信息使用不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来区分所述控制信息是用来控制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还是用来控制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
例如,对于一用户设备UE1而言,有两种场景的数据传输,分别是UE1与基站之间的通信,UE1和UE2之间的通信,可以预先配置为UE1配置两个RNTI,如RNTI-1和RNTI-2,设置RNTI-1是在基站控制UE1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RNTI,而RNTI-2是用来控制UE1与其他UE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RNTI。当进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基站发送给UE1的控制信息中RNTI为RNTI-2,UE1通过解析,就可以知道需要进行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案一中,如果基站向UE1和UE2发送同一条消息,则基站所使用的RNTI应是UE1和UE2共用的RNTI;如果基站向UE1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UE2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则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是UE专有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UE1和UE2共用的RNTI。
方案二:在所述控制信息中使用相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时,所述基站通过在控制信息中发送的不同的信令来区分所述控制信息是用来控制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还是用来控制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
此处,仍以上例进行说明,以UE1的两种传输场景均使用相同的RNTI为例进行说明。基站可以在控制信息中携带不同的信令信息来完成传输场景的区分,例如,在控制信息中携带不同的信息、专有信令标识。对UE1而言,专用信令标识A表示基站和UE1之间数据传输,专用信令标识B表示UE之间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案二中,如果基站向UE1和UE2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则基站所使用的RNTI应是UE1和UE2共用的RNTI;如果基站向UE1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UE2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则所述控制信息中的RNTI是UE专有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UE1和UE2共用的RNTI。
方案三:在所述控制信息中使用相同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时,所述基站通过发送不同控制信息格式类型来区分所述控制信息是用来控制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还是用来控制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
此处,仍以上例进行说明,以UE1的两种传输场景均使用相同的RNTI为例进行说明。基站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信息格式来区分,例如:DCI Format类型,DCI Format A表示基站和UE1之间数据传输,DCI Format B表示UE1之间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案三中,如果基站向UE1和UE2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则基站所使用的RNTI应是UE1和UE2共用的RNTI;如果基站向UE1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UE2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则所述控制信息中的RNTI是UE专有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UE1和UE2共用的RNTI。
其中UE专有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可以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等。
通过如上的内容可知,通过对控制信息的管理,解决了设备间的通讯和原有网络中通讯的干扰问题。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承载在介质介入控制层控制单元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或者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配置信令中。
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物理资源位置、功率控制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进程号、预编码以及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通过基站调度设备之间通讯的物理资源,触发了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实现了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对于第一用户设备: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从而保证以简单的方式实现UE1和UE2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加解扰。
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特殊子帧为预先设置的专用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单元。
其中,所述特殊子帧为预先设置的专用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单元,该特殊子帧可以是对预留的传输资源划分得到的,而该预留的传输资源也可以是从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中至少一个截取的部分资源。
其中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使用上行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也可以在下行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模式为应用了下行用户专有导频的传输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专有导频即为用户专有参考信号。
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接收控制信息,并根据控制信息的指示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讯。
对于第二用户设备:
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对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其中该状态信息可以是信道的质量信息、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指示信息)和RI(Rank Indication,秩指示信息)中至少一个。
对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答信息所使用的PUCCH,第二用户设备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的,包括:
方式一:根据基站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得到;
方式二:根据承载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调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位置得到。
而对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是通过基站信令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来发送的。
需要说明的,此处是以UE1向UE2通讯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对UE2向UE1通讯也同样适用。当然,也可以在UE1向UE2发送数据的同时,UE2向UE1发送数据。而UE1和UE2可以在发送数据时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子帧(例如:上行子帧,或,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也可以是使用不同类型的子帧,例如:UE1在上行子帧上向UE2发送数据,UE2在下行子帧上向UE1发送数据,或者,UE1在下行子帧上向UE2发送数据,UE2在上行子帧上向UE1发送数据。
第二用户设备通过接收控制信息,获知自身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实现了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讯。
实施例1
首先以用户设备(UE)1向UE2发送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从UE1接收到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请求,向UE1和UE2都发送下行控制信息1,UE1根据下行控制信息1在物理资源上给UE2发送数据,UE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1在相应物理资源上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其中,下行控制信息1表示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1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即,承载在DCI Format X中;
UE2利用PUCCH向UE1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1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1到UE2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所述反馈ACK/NACK的PUCCH资源,可以根据承载数据的调度信息的PDCCH位置确定,或者,根据基站向UE2发送的信令配置的;
所述反馈UE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PUCCH资源,根据信令配置;
UE1根据UE1和基站的时钟向UE2发送数据,即UE1向UE2发送数据的子帧起始位置与UE1向基站发送数据的子帧起始位置相同;
再以UE2向UE1发送数据进行说明:
基站从UE2接收到UE2向UE1发送数据的请求,向用户设备(UE)1和UE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3,UE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3在相应物理资源上给UE1发送数据,UE1根据下行控制信息3在相应物理资源上接收UE2发送的数据,其中,下行控制信息3表示UE2向UE1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3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即,承载在DCI Format X中;
UE1利用PUCCH向UE2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2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2到UE1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UE2根据UE2和基站的定时关系发送数据给UE1。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中: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物理资源位置(Resource field)、功率控制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冗余版本、新数据指示、进程号、预编码、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用来标识进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用户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E1的RNTI为UE1的C-RNTI或基站为UE1配置的RNTI;所述UE1的RNTI为UE1的C-RNTI或基站为UE1配置的RNTI。
在上实施例中,该下行控制信息1和2中均包括UE1和UE2的RNTI。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1是以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为例进行说明的,而实施例2是以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为例进行说明的。
首先以UE1向UE2发送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从UE2接收到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请求,向UE1发送下行控制信息1,UE1根据下行控制信息1在相应物理资源上给UE2发送数据,基站向UE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2,UE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2在相应物理资源上接收UE1发送的数据,其中,下行控制信息1和下行控制信息2均表示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1和下行控制信息2承载PDCCH上;
UE2利用PUCCH向UE1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1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1到UE2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再以UE2向UE1发送数据为了进行说明:
基站从UE1接收到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请求,向UE2发送下行控制信息4,UE2根据下行控制信息4在相应物理资源上给UE1发送数据,基站向UE1发送下行控制信息3,UE1根据下行控制信息3在相应物理资源上接收UE2发送的数据,其中,下行控制信息3和下行控制信息4表示UE2向UE1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3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即,承载在DCI Format X中;
UE1利用PUCCH向UE2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2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2到UE1之间信道的质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中: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物理资源位置(Resource field)、功率控制信息(TPC)、调制编码方式(MCS)、冗余版本、新数据指示、进程号、预编码以及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基站根据UE1的RNTI发送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1和下行控制信息3的PDCCH;
基站根据UE2的RNTI发送承载所述下行控制信息2和下行控制信息4的PDCCH;
其中,所述反馈ACK/NACK的PUCCH资源,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给UE承载数据的调度信息的PDCCH位置确定,或者,根据信令配置;
所述反馈UE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PUCCH资源,根据信令配置;
下文的实施例3和4与前2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这个信息不是发给特定终端,而是发给小区多个终端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以公有信息来进行说明的,其中公有信息是按照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对象的个数来划分的,如果除了UE1和UE2还有其他UE也能够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息,则该下行控制信息称为公有信息,如果仅限于UE1和UE2能接收到该下行控制信息,且该下行控制信息的安全性较高,则将该下行控制信息称为专用信息。
其中公有信息承载在公有物理信道上,专有信息承载在专有物理信道上;
首先以UE1向UE2发送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从UE1和UE2均接收到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请求,向UE1和UE2发送公有信息1,UE1接收到公有信息1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向UE2发送数据,UE2接收到公有信息1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接收UE1的数据,其中,公有信息1承载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介入控制层)CE(Control Element,控制单元)中或者RRC配置信令中,该信息表示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
UE2利用PUCCH向UE1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1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1到UE2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再以UE2向UE1发送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从UE1和UE2均接收到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请求,向UE1和UE2发送公有信息2,UE2接收到公有信息2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向UE1发送数据,UE1接收到公有信息2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接收UE2的数据,其中,公有信息2承载在MAC CE或者RRC配置信令中,该信息表示UE2向UE1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
UE1利用PUCCH向UE2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2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2到UE1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所述公用信息包括物理资源位置(Resource field)、功率控制信息(TPC)、调制编码方式(MCS)、冗余版本、新数据指示、进程号、预编码、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3中:
所述反馈ACK/NACK的PUCCH资源由基站信令配置;
所述反馈UE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PUCCH资源由基站信令配置。
实施例4
首先以UE1向UE2发送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主动向UE1发送专有信息1,UE1接收到专有信息1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向UE2发送数据,基站主动向UE2发送专有信息2,UE2接收到专有信息2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接收UE1的数据,其中,所述专有信息1和所述专有信息2承载在MAC CE或者RRC配置信令中,该信息表示UE1向UE2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
UE2利用PUCCH向UE1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1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1到UE2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再以UE2向UE1发送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主动向UE2发送专有信息4,UE2接收到专有信息4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向UE1发送数据,基站主动UE1发送专有信息3,UE1接收到专有信息3后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接收UE2的数据,其中,所述专有信息3和所述专有信息4承载在MAC CE或者RRC配置信令中,该信息表示UE2向UE1发送数据的调度信息;
UE1利用PUCCH向UE2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
对接收到UE2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UE2到UE1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4中:
所述专有信息包括物理资源位置(Resource field)、功率控制信息(TPC)、调制编码方式(MCS)、冗余版本、新数据指示、进程号、预编码、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UE1利用PUCCH反馈接收到UE2数据的ACK/NACK和/或UE2到UE1信道质量信息;
UE2利用PUCCH反馈接收到UE1数据的ACK/NACK和/或UE2到UE1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反馈ACK/NACK的PUCCH资源由基站信令配置;
所述反馈UE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PUCCH资源由基站信令配置。
在实施例1至4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即上述实施例中需要发送数据的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或下行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即上述实施例中需要接收数据的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谱模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频谱模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下行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频谱模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频谱模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以实施例5至7对使用子帧资源所使用的频谱模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以用户设备使用上行子帧的资源以PUSCH的频谱模式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在上行子帧n中发送PUSCH0给UE0,UE1根据基站配置在上行子帧n中发送PUSCH1给UE2,UE3根据基站配置在上行子帧n中发送PUSCH2给UE4,其中多组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各用于发送数据的用户终端所使用的PUSCH的频域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本例中,PUSCH1和PUSCH0、PUSCH2频域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3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以用户设备使用下行子帧的资源以PDSCH的频谱模式向另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UE1根据基站配置在下行子帧n中发送PDSCH1给UE2,UE3根据基站配置在下行子帧n中发送PDSCH2给UE4,其中多组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各用于发送数据的用户终端所使用的PDSCH的频域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本例中,PDSCH1和PDSCH2频域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4所示。
实施例7
与实施例5和6不同的是,用户设备在使用上行子帧时采用的是PDSCH的频谱模式,在使用下行子帧的资源时使用的是PUSCH的频谱模式,举例来说:
基站在上行子帧n中发送PUSCH0给UE0;UE1根据基站配置在上行子帧n中发送PDSCH1给UE2;UE3根据基站配置在上行子帧n中发送PDSCH2给UE4;其中多组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各用于发送数据的用户终端所使用的信道的频谱模式的频域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本例中,PDSCH1和PUSCH0、PDSCH2频域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PDSCH1和PDSCH2采用专有导频的传输模式,如图5所示。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系统,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信令或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或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控制信息中的RNT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的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为用户专有的无线网络标识或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无线网络标识。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承载在介质介入控制层(MAC)控制单元(CE)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或者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配置信令中。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还包括物理资源位置、功率控制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进程号、预编码以及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通过基站调度设备之间通讯的物理资源,触发了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实现了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上述实施例,图6所示系统实施例,包括:
接收装置601,用于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发送装置60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用于使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用于通过上行子帧、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特殊子帧为预先设置的专用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单元。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用于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所使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模式为应用了下行用户专有导频的传输模式。
第一用户设备通过接收控制信息,并根据控制信息的指示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讯。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结合上述实施例,图7所示的系统实施例,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701,用于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
第二接收装置702,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对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答信息所使用的PUCCH,包括:
方式一:根据基站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得到;
方式二:根据承载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调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位置得到。
其中,所述发送装置是通过基站信令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第二用户设备通过接收控制信息,获知自身与第一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实现了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所述基站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时,所述控制信息中的RNT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
当所述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时,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为用户专有的无线网络标识或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无线网络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承载在介质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单元CE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或者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配置信令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物理资源位置、功率控制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进程号、预编码以及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6.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的;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使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过上行子帧、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特殊子帧为预先设置的专用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模式为应用了下行用户专有导频的传输模式。
10.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的;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接收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发送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对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答信息所使用的PUCCH,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的,包括:
方式一:根据基站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得到;
方式二:根据承载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调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位置得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过基站信令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14.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所述发送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同一条控制信息;或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一条控制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另一条控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控制信息中的RNT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发送的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为用户专有的无线网络标识或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无线网络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承载在介质接入控制层MAC控制单元CE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或者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配置信令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还包括物理资源位置、功率控制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CS、进程号、预编码以及数据解调导频循环移位量中一种或多种信息。
19.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的;
发送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形式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用于使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共用的RNTI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装置,用于通过上行子帧、下行子帧或特殊子帧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特殊子帧为预先设置的专用于用户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传输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所使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模式为应用了下行用户专有导频的传输模式。
23.一种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信令或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来指示的;
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接收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形式发送的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如下至少一种信息,包括:对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应答信息ACK/NACK以及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是通过如下任一方式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答信息所使用的PUCCH,包括:
方式一:根据基站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信令得到;
方式二:根据承载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的调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位置得到。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装置是通过基站信令配置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
CN201110177445.3A 2011-06-28 2011-06-28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395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7445.3A CN102395160B (zh) 2011-06-28 2011-06-28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PCT/CN2011/083618 WO2013000245A1 (zh) 2011-06-28 2011-12-07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US14/371,450 US9629139B2 (en) 2011-06-28 2011-12-07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equipment
US15/400,021 US10492191B2 (en) 2011-06-28 2017-01-06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7445.3A CN102395160B (zh) 2011-06-28 2011-06-28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5160A CN102395160A (zh) 2012-03-28
CN102395160B true CN102395160B (zh) 2017-04-12

Family

ID=45862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7445.3A Active CN102395160B (zh) 2011-06-28 2011-06-28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629139B2 (zh)
CN (1) CN102395160B (zh)
WO (1) WO20130002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160B (zh) * 2011-06-28 2017-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139764B (zh) 2011-12-01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3122384A1 (ko) * 2012-02-14 2013-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WO2013157870A1 (ko) * 2012-04-19 2013-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517421B (zh) * 2012-06-15 2017-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3533531B (zh) 2012-07-06 2016-12-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用于接近感知功能的配置方法、网络与终端设备及系统
CN103546970A (zh) * 2012-07-09 2014-01-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装置间通信的控制方法、中控装置与移动装置
US9451604B2 (en) * 2012-08-03 2016-09-20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and channel desig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EP2880782B8 (en) 2012-08-03 2021-01-13 Apple Inc. Device trigger recall/replace feature for 3gpp/m2m systems
US8913518B2 (en) 2012-08-03 2014-12-16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node B,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4022776A1 (en) 2012-08-03 2014-02-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036603B2 (en) 2012-08-03 2015-05-19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ance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CN103874048A (zh) * 2012-12-14 2014-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之间的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635657B2 (en) 2012-12-21 2017-04-25 Blackberry Limited Resource scheduling in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271302B2 (en) 2012-12-21 2016-02-23 Blackberry Limited Network-managed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699589B2 (en) 2012-12-21 2017-07-04 Blackberry Limited Managing sessions for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3974434B (zh) * 2013-02-01 2017-09-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4066194B (zh) * 2013-03-19 2018-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调度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125039B (zh) 2013-04-28 2017-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5042784A1 (zh) * 2013-09-24 2015-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D2d通信的调度方法、调度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519465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广播消息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5062020A1 (en) * 2013-10-31 2015-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JP2017516361A (ja) 2014-03-30 2017-06-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端末間通信を支援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WO2015168908A1 (zh) * 2014-05-08 2015-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01045B (zh) * 2014-05-11 2019-02-0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设备到设备的广播通信的方法
CN105338637B (zh) 2014-08-07 2019-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通信处理方法、装置、d2d通信设备及基站
CN117222049A (zh) * 2015-04-08 2023-12-12 苹果公司 用于增强的设备到设备(d2d)的控制信令机制
CN106470064B (zh) * 2015-08-21 2021-07-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分集方法及设备
JPWO2017038509A1 (ja) * 2015-09-01 2018-07-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8141324A (zh) * 2015-09-30 2018-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7135543B (zh) * 2016-02-29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管理rrm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288990B (zh) * 2017-01-09 2023-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方式确定方法及通信节点
CN108471345B (zh) 2017-02-23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信道探测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N110087340B (zh) * 2018-01-25 2024-04-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SG11201911772VA (en) 2017-08-10 2020-01-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868755B (zh) * 2017-09-30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2087364A2 (en) 2020-10-22 2022-04-28 Ofinno, Llc Harq feedback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993A (zh) * 2003-11-21 2005-05-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控制的终端间直接通信的方法
CN101166195A (zh) * 2006-10-16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因特网服务系统和方法
WO2010049801A1 (en) * 2008-10-29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84719A (zh) * 2010-11-17 2011-03-09 华中科技大学 M2m的下行控制信息资源复用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617B (zh) 2006-08-24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点对点对等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2820B (zh) * 2007-01-09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EP2122861B1 (en) * 2007-03-12 2011-11-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ynchronization in a packet 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98499A1 (en) * 2007-05-31 2008-12-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olling for peer-to-peer traffic
JP2011142532A (ja) * 2010-01-08 2011-07-21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819501B1 (ko) * 2010-02-04 2018-0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컴포넌트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204476B2 (en) * 2010-04-23 2015-12-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73991A4 (en) * 2010-05-18 2017-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in which a group of terminals receives a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method in which the terminals make requests for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same stid or c-rnti is allocated to the group of terminals
US8744458B2 (en) * 2010-11-19 2014-06-03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ing mixed resource allocatio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CN102395160B (zh) * 2011-06-28 2017-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993A (zh) * 2003-11-21 2005-05-2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控制的终端间直接通信的方法
CN101166195A (zh) * 2006-10-16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因特网服务系统和方法
WO2010049801A1 (en) * 2008-10-29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84719A (zh) * 2010-11-17 2011-03-09 华中科技大学 M2m的下行控制信息资源复用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92191B2 (en) 2019-11-26
US9629139B2 (en) 2017-04-18
CN102395160A (zh) 2012-03-28
WO2013000245A1 (zh) 2013-01-03
US20150016368A1 (en) 2015-01-15
US20170142697A1 (en)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5160B (zh) 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EP340497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028235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540997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JP646377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3733586B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RU2563249C2 (ru)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1808408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CN102076098B (zh) 获取mbsfn子帧中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7652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25456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和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179811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EP3182767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122932A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8923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ased on enhanced phich
CN109417808A (zh)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与s-pucch冲突的情况下丢弃pucch的用户设备、基站以及方法
KR2019003419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602491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13427B1 (en) Transmission of harq-ack in combined fdd and td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368709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885398A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8554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85554A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参考信号测量
CN101631374A (zh) 一种下行传输方式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507515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设备对设备通信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