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6166A -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6166A
CN115996166A CN202111217770.8A CN202111217770A CN115996166A CN 115996166 A CN115996166 A CN 115996166A CN 202111217770 A CN202111217770 A CN 202111217770A CN 115996166 A CN115996166 A CN 115996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nth
subcarrier
transmitte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77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瑜键
陈俊
吴毅凌
鲁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77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61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858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85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6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6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loop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2Scatter propagation systems, e.g. ionospheric, tropospheric or meteor sca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在小带宽、小子载波间隔系统中下行链路充电效率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将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K个子载波上,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其中,n、N、K为正整数,1≤n<N,N≥2,K≥2。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生成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发送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Description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反向散射通信系统,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无源射频设备利用来自有源射频设备的第一电磁波信号为自身供电,并向有源射频设备发送第二电磁波信号。第二电磁波信号为第一电磁波信号的响应信号,从而实现无源射频设备与有源射频设备之间的通信。其中,第一电磁波信号具备通信和供电两个功能,因此被称为数能同传波形。为满足无源射频设备的供电需求,需要第一电磁波信号具有较高的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提高充电效率。
目前,对于小带宽(bandwidth,BW)、小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场景,如带宽为180千赫兹(kilohertz,KHz),可以采用单载波和幅度调制的方式生成数能同传波形,但是基于该方法生成的数能同传波形的PAPR过小,充电效率低下,导致供电能力不足和通信距离过短。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采用多子载波和幅度调制的方式生成数能同传波形,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大带宽、大子载波间隔场景,如带宽为20兆赫兹(megahertz,MHz),子载波间隔为1MHz,无法适用于上述小带宽、小子载波间隔的场景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小带宽、小子载波间隔系统中下行链路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能同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K个子载波上,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其中,n、N、K为正整数,1≤n<N,N≥2,K≥2。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生成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发送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基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有源射频设备将同一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多个子载波上,生成该多个子载波对应的多个时域波形的时域叠加波形,该时域叠加波形具有比单个子载波对应的时域波形更高的PAPR,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和供电能力,进而提高通信距离。并且,有源射频设备还可以根据各组待发送信息的不同,对应生成主瓣时域位置不同的时域叠加波形,无源射频设备可以根据主瓣时域位置来区分不同组的待发送信息,从而提高译码率和通信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如此,根据各组待发送信息的不同,各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相位不同,可以确保不同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对应的主瓣时域位置各不相同,可用于区分不同组待发送信息,从而提高译码成功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如此,同一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多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可进一步提高时域叠加波形的PAPR,且便于处理,可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1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2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3
均为常数。如此,各子载波分量通过该公式进行移相生成,根据各组待发送信息的不同,生成的各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相位各不相同且为线性分布,相位各不相同可以确保不同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对应的主瓣时域位置各不相同,从而可以区分不同组待发送信息,且线性分布可以进一步提高PAPR,进而提高充电效率和译码成功率。
或者,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4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5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6
均为常数。由此可见,在对各子载波分量进行相位调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幅度调制,这样使得生成的时域叠加波形旁瓣幅度更低,主瓣幅度更高,且主瓣宽度更宽,以进一步提高PAPR和充电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译码成功率和有效通信距离。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任意两组相邻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其中,第一时偏阈值可以为:为有效区分不同的时域叠加波形,所能允许的相邻时域叠加波形之间的最小时间偏差,第二时间偏差可以为:为确保充电效率,相邻时域叠加波形之间可允许的最大时间偏差。如此,既可以确保无源射频设备有足够数量的时域叠加波形用于充电,从而确保充电效率和通信距离,又可以确保无源射频设备有效区分不同的时域叠加波形,从而提高译码成功率和通信可靠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能同传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n、N、K为正整数,1≤n<N,N≥2,K≥2,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解析,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7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8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9
均为常数。
或者,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10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11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212
均为常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任意两组相邻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还包括: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第n个子载波向量;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解映射。
此外,第二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能同传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处理模块,用于将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K个子载波上,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其中,n、N、K为正整数,1≤n<N,N≥2,K≥2。处理模块,还用于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生成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发送模块,用于发送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31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32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33
均为常数。
或者,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34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35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36
均为常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任意两组相邻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可选地,第三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三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的接收功能。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应用实现第三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的收发功能。
可选地,第三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数能同传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可以是有源射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有源射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有源射频设备的装置或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有源射频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此处不予限制。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能同传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其中,n、N、K为正整数,1≤n<N,N≥2,K≥2,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处理模块,用于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解析,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41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42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43
均为常数。
或者,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44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45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46
均为常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任意两组相邻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用于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第n个子载波向量;处理模块,还用于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解映射,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
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的发送功能。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应用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的收发功能。
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数能同传装置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可以是无源射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无源射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无源射频设备的装置或系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能同传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能同传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数能同传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收发器用于装置和其他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用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
此外,上述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载波幅度调制波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载波幅度调制波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域-时域转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域-时域转换波形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频域-时域转换波形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7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
1、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 modulation,MCM)技术。其核心是将信道分成若干个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窄带调制和传输,这样减少了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是平坦的,大大消除了符号间干扰。另外,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于是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在各个子信道中的这种正交调制和解调可以采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IF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方法来实现。
2、峰均功率比,简称峰均比,是输出信号的峰值与平均值的比值。由于OFDM符号是由多个独立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叠加而成的,当各个子载波相位相同或者相近时,叠加信号便会受到相同初始相位信号的调制,从而产生较大的瞬时功率峰值。
3、逆离散傅里叶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逆变换,用于将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
4、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是将OFDM符号尾部的信号复制到头部构成的。在OFDM符号保护间隔内填入循环前缀,以保证在FFT周期内OFDM符号的时延副本内包含的波形周期个数也是整数。这样,时延小于保护间隔的信号就不会在解调过程中产生符号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
5、射频识别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6、脉冲位置调制(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PPM),如果调制信号只使载波脉冲系列中每一个脉冲产生的时间发生改变,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幅度,且每一个脉冲产生时间的变化量比例于调制信号电压的幅度,与调制信号的频率无关。
下面结合附图对现有技术进行说明。
在RFID系统中,无源射频设备接收的电磁波信号,是采用单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得到。示例性地,图1示出的是单载波调制的波形图,包络线中为单载波信号,当发送数据0时,生成“高-低”包络线的波形;当发送数据1时,生成“高-高-低”包络线的波形。由此可见,发送数据1的高电平信号的持续时间比发送数据0的低电平信号的持续时间增加一倍,整个波形的PAPR过小,导致充电效率低下,供电能力不足,影响通信距离。
另外,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建设性的功率突破(constructive cower surges,CPS)波形作为无源射频设备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该CPS波形是利用多载波进行叠加得到时域波形,并对各多载波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幅度调制得到。
示例地,如图2所示为多载波调制的CPS波形,该CPS波形为21个子载波单音信号的时域叠加波形,子载波间隔为1MHz,共占用20MHz带宽,通过对21个子载波进行叠加,按照如下公式,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幅度调制承载信息: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61
其中,y(t)为t时间的CPS波形,a(t)为t时间对应的幅度调制,k为子载波序号,kf为第k个子载波频率。
如图2所示,包络线中为多载波信号,当发送数据0时,生成“高-低”包络线的波形;当发送数据1时,生成“高-高-低”包络线的波形。由此可见,相比于上述单载波生成的波形,多载波生成的波形信号PAPR足够高,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但是该波形生成方法只适用于大带宽、大子载波间隔的场景,如带宽为20MHz、子载波间隔为1MHz的场景,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使用的小带宽、小子载波间隔的场景,如带宽为180KHz、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场景。例如,在蜂窝系统中,用于反向散射通信的授权(licensed)带宽一般为180KHz,子载波间隔通常为KHz数量级,属于小带宽、小子载波间隔的场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射频识别系统,如反向散射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3中示出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示例性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所适用的一种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反向散射通信系统包括有源射频设备301和无源射频设备302。有源射频设备301向无源射频设备302发送第一电磁波信号,第一电磁波信号具备通信和供电两个功能,无源射频设备302利用第一电磁波信号为自身供电,并解析第一电磁波信号所携带的信息,根据解析出的信息向有源射频设备301发送携带有无源射频设备302的信息的第二电磁波信号,有源射频设备301根据第二电磁波信号解析得到无源射频设备302的信息。换言之,第二电磁波信号为第一电磁波信号的响应信号。
可选地,无源射频设备30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无源射频设备302可以设置为一个组。类似地,有源射频设备301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有源射频设备301可以是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其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用户装置、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本申请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
可选地,有源射频设备301也可以是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RSU)等。
可选地,有源射频设备301也可以是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分开部署的设备,例如,有源射频设备301包括激励器和接收器,激励器、接收器分开部署,或者,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单独作为接收或发送的设备分开部署。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其中,激励器也可以称为激励源、射频源、询问器(interrogator)、或读写器(reader)等,接收器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设备等。
无源射频设备302,可以称为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无源射频设备302可以是超低功耗、廉价的设备。终端设备为接入上述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无源射频设备302也可以称为反射器、反向散射终端(back scatter terminal)、反射终端、半有源设备(semi-passive device)、散射信号设备(ambient signal device)、标签(tag)或标签设备等。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无源射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无源射频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无源射频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于实现无源射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无源射频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可以适用于图3所示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应理解,图3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无源射频设备,图3中未予以画出。
示例性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数能同传方法可以适用于图3所示的有源射频设备与无源射频设备之间的通信。
如图4所示,该数能同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有源射频设备将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K个子载波上,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
其中,n、N、K为正整数,1≤n<N,N≥2,K≥2。
具体地,待发送信息可以是单个比特(bit)信息,也可以是多比特信息,如2比特信息,00、01、11、10,可以增加数据传输容量以及数据传输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多载波调制的方式,可以基于OFDM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具体地,将待发送信息映射到多个子载波可以经过编码、交织、调制、加扰等处理得到。其中,调制的方式可以是幅度移位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调制、相移键控(phase shiftkeying,PSK)调制、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π/2的二进制相移键控(π/2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π/2-BPSK)调制或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等。具体采用何种调制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子载波的个数根据通信系统的BW以及子载波间隔SCS确定,即K=BW/SCS。其中,BW对应的实际含义是无线信道中可以利用的带宽资源,要考虑资源的多少来决定最后的带宽。在OFDM中,在K个子载波上同时传输的数据符号叠加成一个OFDM符号。其中,子载波间隔和OFDM符号周期成反比。因此,子载波间隔可以对应OFDM符号周期。例如,图3所示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系统可利用的带宽为180KHz,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OFDM符号周期为66.67微秒(microsecond,us)(不包括CP),子载波个数为12。
示例性地,N组待发送信息为多组1比特信息,其中,N组待发送信息中可以包括相同的待发送信息,也可以包括不同的待发送信息,各组待发送信息的按顺序输出,如7组待发送信息为[0,0,0,1,0,1,1],将7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3组待发送信息0映射到12个子载波上,生成第3个子载波向量,将第4组待发送信息1映射到12个子载波上,生成第4个子载波向量。类似地,可将剩余5组待发送信息映射生成对应的子载波向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S402、有源射频设备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生成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
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
具体地,将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第n个子载波向量包括K个子载波分量,每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91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92
均为常数。
值得说明的是,常数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93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确定。例如,蜂窝系统的子载波间隔、子载波偏移、调制方式以及脉冲位置调制方式等。
示例性地,在图3所示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按照如下规则生成: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94
其中,0≤k≤11,a=π,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95
例如,第3组待发送信息x[3]=0时,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为: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96
第4组待发送信息x[4]=1时,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为: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097
具体地,上述待发送信息0或1生成的12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相位均调整变换为-π≤θ≤π。
进一步地,有源射频设备将上述第3组待发送信息0生成的12个子载波分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其转换过程如图5所示。将第3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Y[3,0]~Y[3,11]构成的串行数据流,依次通过串并转换模块输出12路并行数据流,12路并行数据流经过IDFT模块进行频域到时域的变换,输出对应的12个时域信号s[3,0]~s[3,11],12个时域信号经过并串转换模块后,合并输出叠加后的时域波形s[3]。类似地,上述第4组待发送信息1生成的12个子载波分量的频域-时域转换过程与第3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待发送信息为二进制数0时,对应子载波向量中的12个子载波分量进行频域-时域转换前、后的波形。类似地,图7为待发送信息为二进制数1时,对应子载波向量中的12个子载波分量进行频域-时域转换前、后的波形。
根据图6和图7可知,同一子载波向量中12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幅值相同,但相位各不相同且为线性分布,其对应生成的时域叠加波形峰值更高,且主瓣宽度更大。
进一步可知的是,不同子载波向量根据待发送信息的不同对应的各子载波相位也不相同。各子载波向量相位的不同使得各自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时域位置不同,也就是说,不同待发送信息对应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时域位置,在一个时间单位内的时域偏移量不同。如图6中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位置在20-40us之间,图7中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位置在10-30us之间,对应的两个时域叠加波形的峰值时域位置不同。
由此可知,由于同一组待发送信息中各子载波向量相位线性分布,各子载波分量幅值相同且为最大值,表示利用了所有的发射能量,并且,在各子载波分量对应的时域波形叠加时,主瓣同向叠加,旁瓣反向叠加,从而生成的时域叠加波形具有高峰值,主瓣宽度大的特点,整个波形的PAPR大于PAPR阈值,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和供电能力。其中,多个子载波分量频域-时域转换后生成的波形可以为sinc(t)函数。
其中,PAPR阈值根据无源射频设备的充电需求确定,PAPR阈值可以为能够满足无源射频设备能够反向散射通信的最小值。无源射频设备的充电结构一般采用二极管+电容结构进行充电,PAPR阈值能够满足电容的充电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得到的时域叠加波形能够满足无源射频设备的充电需求。
进一步地,不同组待发送信息因待发送信息的不同,各自对应的各子载波相位也不同,各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子载波分量通过不同的相位组合,对频域-时域转换后得到的波形产生了不同的延迟,使得各自对应生成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时域位置不同,进而峰值的时域位置也不同,从而可根据峰值位置区分不同组的待发送信息,可以提高译码成功率和通信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同一子载波向量中的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是线性分布的,能够进一步提高时域叠加波形的PAPR,也可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可选地,为避免符号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可以在OFDM符号之间插入CP。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第n个子载波向量包括K个子载波分量,每个子载波分量可以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01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02
均为常数。
值得说明的是,常数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03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确定。例如,蜂窝系统的子载波间隔、子载波偏移、调制方式以及脉冲位置调制方式等。
可选地,A[k]可以是矩形窗、三角形窗、汉宁(hanning)窗、汉明(hamming)窗、布莱克曼(blackman)窗、凯泽(kaiser)窗等。
示例性地,在图3所示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按照如下规则生成: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04
其中,0≤k≤11,a=π,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05
A[k]为汉明(hamming)窗。
类似地,第3组待发送信息x[1]=0时,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为: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06
第4组待发送信息x[4]=1时,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为: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11
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有源射频设备分别将第3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第4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12个子载波分量,进行如图5所示的频域-时域转换,得到各自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各子载波分量进行相位调制的基础上,还利用窗函数进行幅度调制,这样使得生成的时域叠加波形的旁瓣幅度更低、主瓣幅度更高,且主瓣宽度更大,可以进一步提高PAPR和充电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译码成功率和有效通信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两组相邻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其中,第一时偏阈值可以为:为有效区分不同的时域叠加波形,所能允许的相邻时域叠加波形之间的最小时间偏差,如0.25个OFDM符号周期。第二时间偏差可以为:为确保充电效率,相邻时域叠加波形之间可允许的最大时间偏差,如2个OFDM符号周期。这样,既可以确保无源射频设备有足够数量的时域叠加波形用于充电,从而确保充电效率和通信距离,又可以确保无源射频设备有效区分不同的时域叠加波形,从而提高译码成功率和通信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示例,7组待发送信息中的其余5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生成时域叠加波形的过程,参照第3组和第4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S403、有源射频设备发送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无源射频设备接收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
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相对位置为主瓣时域位置,一个时间单元可以是一个OFDM符号周期,如图6和图7所示,待发送信息的取值不同,对应的主瓣时域位置在一个OFDM符号周期内不同。
示例性地,图8所示为7组待发送信息依次发送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图,有源射频设备将7组待发送信息[0,0,0,1,0,1,1]各自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以第一电磁波信号的形式向无源射频设备发送。由于待发送信息的不同使得各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时域位置不同,因此,无源射频设备可以将各组中的待发送信息区分出来,且各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均具有较高的PAPR,从而保障了无源射频设备的供电能力。
由于无源射频设备接收的7组时域叠加波形均具有高PAPR,充电效率高,使得无源射频设备有足够的充电功率,从而使得无源射频设备具备数据解析和反向散射通信的能力,如执行步骤S404。
以LTE系统为例,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由频域上的12个子载波和1个时隙(slot)构成,其中,1个时隙等于7个OFDM符号。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述示例中的7组待发送信息对应输出的7个时域波形,其实际对应为7个OFDM符号,即为1个时隙。也就是说,图3示出的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的资源调度为1个RB。
S404、无源射频设备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解析,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
示例性地,无源射频设备接收如图8所示的7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由于各时域叠加波形根据各组待发送信息的不同,对应主瓣位置在一个时间单元内不同。如图8所示的7组待发送信息中,第1、2、3和5组的待发送信息均为0,4组各自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位置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相同,第4、6和7组的待发送信息均为1,3组各自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位置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相同。因此,无源射频设备可以根据各时域叠加波形的主瓣位置解析出各组待发送信息。
另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无源射频设备可以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第n个子载波向量,再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解映射,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
示例性地,无源射频设备接收7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对第3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形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第3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第3个子载波向量。其过程为图5所示过程的逆过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上述转换得到的第3个子载波向量包括12个子载波分量,无源射频设备对12个子载波分量进行解映射,得到第3组待发送信息0。其中,解映射过程可以包括信道矫正、解调、解交织和解码等,此处不予限制。
类似地,接收的其余6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时域叠加波的处理,参考步骤S404,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无源射频设备根据得到的待发送信息,将自身信息承载到时域波形上,以第二电磁波信号的形式反向散射通信,向有源射频设备发送。
值得说明的是,步骤S403中的第一电磁波信号和步骤S404中的第二电磁波信号不同,第一电磁波信号具备充电和通信能力,第二电磁波信号只需要具备通信能力,第二电磁波信号可以视为第一电磁波信号的响应信号。
另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N组待发送信息为多组2比特信息时,如4组待发送信息为[00,01,10,11],对应的x[n]为[0,1,2,3],其数能同传方法的过程参照上述步骤S401-S404,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图4-图8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以下结合图9-图11详细说明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方法的装置。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xx单元”也可以称为“xx模块”,如下述的处理模块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在此不做限定。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该数能同传装置900可适用于图3示出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4中示出的数能同传方法中的有源射频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9仅示出了该数能同传装置900的主要部件。
如图9所示,数能同传装置900包括:处理模块901和发送模块902。
其中,处理模块901,用于将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K个子载波上,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其中,n、N、K为正整数,1≤n<N,N≥2,K≥2。
处理模块901,还用于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生成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
发送模块902,用于发送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21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31
为常数。
或者,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32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33
均为常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任意两组相邻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可选地,数能同传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903,该接收模块903用于执行数能同传装置900的接收功能。
可选地,接收模块903和发送模块902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执行数能同传装置900的收发功能。
可选地,数能同传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9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901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数能同传装置900可以执行图4所示的数能同传方法中有源射频设备的功能。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数能同传装置900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数能同传装置9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4所示出的数能同传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装置结构示意图二,该数能同传装置1000适用于图3所示的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4所示的数能同传方法的无源射频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该数能同传装置1000的主要部件。
如图10所示,数能同传装置1000包括:处理模块1001和接收模块1002。
其中,接收模块1002,用于接收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其中,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其中,n、N、K为正整数,1≤n<N,N≥2,K≥2,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处理模块1001,用于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解析,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34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35
均为常数。
或者,可选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41
其中,Y[n,k]为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BDA0003311380980000142
均为常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任意两组相邻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1001,还用于,
对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第n个子载波向量;
对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解映射,得到第n组待发送信息。
可选地,数能同传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003,该发送模块1003用于执行数能同传装置1000的发送功能。
可选地,接收模块1002和发送模块1003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执行数能同传装置1000的收发功能。
可选地,数能同传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0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1001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数能同传装置1000可以执行图4所示的数能同传方法中无源射频设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数能同传装置1000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上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数能同传装置10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4所示出的数能同传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能同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该数能同传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
如图11所示,数能同传装置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可选地,数能同传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02和/或收发器1103。其中,处理器1101与存储器1102和收发器1103耦合,如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下面结合图11对数能同传装置11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1101是数能同传装置11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11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11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02内的数据,执行数能同传装置1100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1中所示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数能同传装置11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1中所示的处理器1101和处理器1104。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其中,所述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1101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11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102可以和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数能同传装置1100的接口电路(图11中未示出)与处理器11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1103,用于与其他数能同传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数能同传装置1100为终端设备,收发器1103可以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终端设备通信。又例如,数能同传装置1100为网络设备,收发器1103可以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网络设备通信。
可选地,收发器11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11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可选地,收发器1103可以和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1100的接口电路(图11中未示出)与处理器11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示出的数能同传装置1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数能同传装置的限定,实际的数能同传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数能同传装置11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数能同传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能同传系统。该数能同传系统包括上述有源射频设备和无源射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图4所示的数能同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图4所示的数能同传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数能同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K个子载波上,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n、N、K为正整数,1≤n<N,N≥2,K≥2;
对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生成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所述K个时域波形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
发送所述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11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12
均为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13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所述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14
均为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组相邻的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7.一种数能同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所述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所述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n、N、K为正整数,1≤n<N,N≥2,K≥2;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对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解析,得到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21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22
均为常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23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所述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27
均为常数。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组相邻的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还包括:
对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
对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解映射。
14.一种数能同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映射到K个子载波上,生成第n个子载波向量:n、N、K为正整数,1≤n<N,N≥2,K≥2;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进行频域到时域的转换,生成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所述K个时域波形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24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25
均为常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26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所述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35
均为常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组相邻的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20.一种数能同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N组待发送信息各自对应的叠加波形;所述N组待发送信息中的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由K个时域波形叠加而成,所述K个时域波形与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各自对应,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峰均比大于峰均比阈值;n、N、K为正整数,1≤n<N,N≥2,K≥2;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与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取值对应;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相对位置解析,得到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根据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的相位线性分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31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32
均为常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33
其中,Y[n,k]为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第k个子载波分量,A[k]为所述第k个子载波分量对应的窗函数,x[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k为子载波序号,0≤k≤K-1,K为子载波个数,n为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的组号,a、b、
Figure FDA0003311380970000034
均为常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组相邻的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的主瓣之间的时间偏差大于或等于第一时偏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偏阈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0-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对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叠加波形进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得到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
对所述第n个子载波向量中的K个子载波分量解映射,得到所述第n组待发送信息。
27.一种数能同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数能同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数能同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所述装置和其他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用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17770.8A 2021-10-19 2021-10-19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9961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7770.8A CN115996166A (zh) 2021-10-19 2021-10-19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16858 WO2023065856A1 (zh) 2021-10-19 2022-09-02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7770.8A CN115996166A (zh) 2021-10-19 2021-10-19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6166A true CN115996166A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4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7770.8A Pending CN115996166A (zh) 2021-10-19 2021-10-19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6166A (zh)
WO (1) WO20230658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6765B (zh) * 2015-03-25 2018-10-02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多载波宽带信息能量同传发送系统及接收系统
CN111886806B (zh) * 2018-03-23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向散射通信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KR102141717B1 (ko) * 2018-10-01 2020-08-05 성균관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듀얼 모드로 동작하는 무선전력/정보 동시전송을 위한 적응적 모드 전환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CN111132342B (zh) * 2019-12-26 2022-06-10 中能浦慧(上海)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供电反向散射通信网络的多载波资源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856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984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cod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73250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CN105981424B (zh) 一种利用保护频带进行同步和异步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RU2436252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управляющих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40872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556842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反射器以及接收器
CN107925536A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数据传送的资源分配
CN115001923B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64820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낮은 papr 시퀀스를 생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565458B (zh)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US2010017772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cell identification with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202942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998247A (zh)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US20230353435A1 (en) Ofdm-bas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reading and transmitting compressed data
CN108111271B (zh) 参考信号的信令指示、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633053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996166A (zh) 数能同传方法及装置
US117702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30612B (zh) 一种ue、基站中的支持发射功率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US104545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ization of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ystem
CN116170270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16613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16878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4052704B (zh) 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WO202314283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