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6994A - 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6994A
CN117916994A CN202280059246.9A CN202280059246A CN117916994A CN 117916994 A CN117916994 A CN 117916994A CN 202280059246 A CN202280059246 A CN 202280059246A CN 117916994 A CN117916994 A CN 117916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output voltage
output
value
eff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92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松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16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6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在互连运转时和独立运转时能够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的电力转换装置。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将所输入的电力转换为单相或三相的交流电力并进行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备:有效无效输出电流计算部,基于由电流检测器检测出的输出电流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无效输出电流值;有效无效输出电压值计算部,基于由电压检测器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压值及无效输出电压值;无效输出电压控制部,基于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以及有效输出电压控制部,基于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无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有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商用电力系统互连并且能够独立运转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下述的系统:与商用电力系统互连,并且在独立运转时通过多个电力转换装置而使多个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分散型电源并行地运转。
在这样的系统中,由于通过有效功率的频率下垂进行并行运转控制,因此频率根据输出电力而变化。因此,在工作频率范围被限定在特定的频率范围的负载中会产生不良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809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互连运转时以及独立运转时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的电力转换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是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将输入的电力转换为单相或三相的交流电力并进行输出,其特征在于,该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有效无效输出电流计算部,基于由电流检测器检测出的输出电流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无效输出电流值;
有效无效输出电压值计算部,基于由电压检测器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压值及无效输出电压值;
无效输出电压控制部,基于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以及
有效输出电压控制部,基于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无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有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
由此,基于检测出的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流目标值来调整输出电压目标值,通过基于这样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目标值而生成的输出电压指令值,能够控制单相或者三相的输出电力。通过将输出电流目标值以及输出电压目标值在互连运转时以及包括多台并行运转的独立运转时适当地设定,能够控制输出电力,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另外,由于能够在互连运转时和独立运转时共用控制系统,所以在互连运转时和独立运转时的转移时变更目标值的设定即可,不需要切换控制系统本身,因此能够进行无瞬断的切换。
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可以是具有将从蓄电池、PV面板等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为单相或三相的交流电力的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是构成为UPS(无停电电源装置)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
在将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互连而运转的互连运转时和与该商用电力系统解列而运转的独立运转时,变更所述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中的至少任一者。
这样,通过变更所述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中的至少任一者,能够根据电力转换装置的运转状态稳定地供给电力。例如,能够在独立运转时将所述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设为0,在互连运转时通过输出电流而设定为适当的值。这样,通过在独立运转时将所述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设定为0,在将多台电力转换装置并列运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电力转换装置间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横流。另外,也可以根据电力变换装置的平衡而设定为除0以外的适当的值。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
在将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互连而运转的互连运转时和与该商用电力系统解列而运转的独立运转时,变更所述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中的至少任一者。
这样,通过变更所述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中的至少任一个,能够根据电力转换装置的运转状态稳定地供给电力。例如,也可以在互连运转时作为所述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而设定商用电力系统的电压值,设定用于自行的输出电压值。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
电力转换装置具备输出阻抗控制部,该输出阻抗控制部对输出所述电力时的输出阻抗进行控制。
这样,能够控制输出阻抗,实现系统的稳定化。另外,通过控制来调整输出阻抗,由此不需要为了变更阻抗而变更部件,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尺寸。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电流旋转坐标变换部,对所述输出电流值进行旋转坐标变换,计算出所述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流值;以及
电压旋转坐标变换部,对所述输出电压值进行旋转坐标变换,计算出所述有效输出电压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压值。
这样,通过旋转坐标变换,根据检测出的输出电流值计算出有效输出电流值和无效输出电流值,另外,能够根据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计算出有效输出电压值和无效输出电压值。例如,在三相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情况下,三相电流或三相电压能够在通过αβ变换而转换为二相电流或二相电压后应用作为旋转坐标变换的dq变换。另外,例如,在单相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情况下,单相电压或单相电流能够在通过希尔伯特变换而二维化后应用作为旋转坐标变换的dq变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互连运转时和独立运转时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的电力转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另一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逆变器模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流反馈控制的控制系统的图。
图5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虚拟阻抗控制的控制系统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虚拟阻抗控制的控制系统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虚拟阻抗控制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虚拟阻抗控制的模拟结果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虚拟阻抗控制的另一模拟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虚拟阻抗控制的另一模拟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例]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本发明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1的概略结构的图。
功率调节器1的主电路10包括与PV面板12连接的DC/DC转换器13、与蓄电池15连接的DC/DC转换器16、逆变器14,该功率调节器1的主电路10能够与商用电力系统11进行互连运转。
控制部20包括希尔伯特变换部23A、希尔伯特变换部24A、dqPLL25、αβ/dq变换部26A、αβ/dq变换部27A、调速器28、id/iq反馈控制部29、输出阻抗控制部30、非干扰化控制部31、开关32、电力指令生成部33、补偿器34、dq/αβ变换部35A。
在图4中示出了通过功率调节器1的虚线所示的区域40中包括的结构而实现的电流反馈控制的控制系统140。
在此,d轴输出电压eod通过由q轴逆变器输出电流inq和q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qref构成的电流环路来调整,q轴输出电压eoq通过由d轴逆变器输出电流ind和d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dref构成的电流环路来调整。通过使用这样的控制系统140,在功率调节器1中,能够共用独立运转时的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控制和互连运转时的电流控制的控制系统。由此,能够从互连运转动作无瞬断地将控制切换为独立运转动作,因此能够不区分独立运转和互连运转地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另外,由于能够设定d轴q轴的输出电流目标值,因此在并行运转时能够将一般设定为0的横流控制为任意的值。另外,在功率调节器1中,不使用基于频率的下垂控制而通过电流反馈控制来进行并行运转控制,因此没有频率变化。
〔实施例1〕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该实施例所记载的装置及系统的结构应根据各种条件而适当变更。即,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1的主电路10以及控制部20的概略结构的图。功率调节器1具有将从PV面板12或蓄电池15输入的电力转换为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力而输出的功能,图1和图2是分别说明输出单相交流电力和三相交流电力的情况的图。以下,分别参照图1和图2,对从功率调节器1输出单相交流电力的情况和输出三相交流电力的情况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关于通用的结构,不区分图1和图2进行说明。
功率调节器1的主电路10包括与PV面板12连接的DC/DC转换器13、与蓄电池15连接的DC/DC转换器16、逆变器14,该功率调节器1的主电路10能够与商用电力系统11进行互连运转。
DC/DC转换器13对由PV面板12发出的直流电力的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到逆变器14。DC/DC转换器16对从蓄电池15放电的电力的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到逆变器14。另外,DC/DC转换器16将所输入的直流电力的电压进行转换后对蓄电池15进行充电。逆变器14将从DC/DC转换器13和/或DC/DC转换器16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输出到商用电力系统11和/或负载。
如图1所示,控制部20包括希尔伯特变换部23A、希尔伯特变换部24A、dqPLL25、αβ/dq变换部26A、αβ/dq变换部27A、调速器28、id/iq反馈控制部29、输出阻抗控制部30、非干扰化控制部31、开关32、电力指令生成部33、补偿器34、dq/αβ变换部35A。控制部能够构成为包括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各部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通过在硬件中执行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来实现。
图2所示的控制部20包括αβ变换部23B、αβ变换部24B、dqPLL25、αβ/dq变换部26B、αβ/dq变换部27B、调速器28、id/iq反馈控制部29、输出阻抗控制部30、非干扰化控制部31、开关32、电力指令生成部33、补偿器34、dq/αβ变换部35B。
首先,参照图1,对从逆变器14输出单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由设置在逆变器14的输出侧的电流检测器21检测出的输出电流值在希尔伯特变换部23A中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在希尔伯特变换部23A中通过希尔伯特变换而变换为二维矢量的单相电流的输出电流值被输出到αβ/dq变换部26A。
接着,参照图2,对从逆变器14输出三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0具有将三相交流电力转换为二相交流电力的αβ变换部23B来代替希尔伯特变换部23A。然后,由电流检测器21检测出的三相电流的输出电流值在αβ变换部23B中通过αβ变换而被转换为二维矢量,输出至αβ/dq变换部26B。
首先,参照图1,对从逆变器14输出单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由设置在逆变器14的输出侧的电压检测器22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在希尔伯特变换部24A中进行希尔伯特变换。
在24A中通过希尔伯特变换而变换为二维矢量的单相电压的输出电压值被输出至αβ/dq变换部27A。
接着,参照图2,对从逆变器14输出三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0具有将三相电压转换为二相电压的αβ变换部24B来代替希尔伯特变换部24A。并且,由电压检测器22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在αβ变换部24B中通过αβ变换而被转换为二维矢量,输出至αβ/dq变换部27B。
另外,由电压检测器22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输入到dqPLL25。该dqPLL25是基于dq的PLL(Phase Lock Loop:锁相环)。dqPLL25根据输出电压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相位θ,并且计算出输出电压的频率变化量Δf。在dqPLL25中计算出的相位θ输出至αβ/dq变换部26A(B)(代替分别记载αβ/dq变换部26A以及αβ/dq变换部26B而像这样进行缩写。以下也相同)、αβ/dq变换部27A(B)、dq/αβ变换部35A(B),频率变化量Δf输出至调速器28。
首先,参照图1,对从逆变器14输出单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αβ/dq变换部26A在被输入从希尔伯特变换部23A变换为二维矢量的输出电流值时,通过dq变换而变换为作为旋转坐标系的dq坐标系中的输出电流值。q轴对应于有效成分(这里为有效输出电流值),d轴对应于无效成分(这里为无效输出电流值)。此时,dq变换中使用从dqPLL25输入的相位θ。这里,dq变换相当于旋转坐标转换,αβ/dq变换部26A相当于电流旋转坐标转换部。希尔伯特变换部23A及αβ/dq变换部26A相当于本发明的有效无效电流计算部。
接下来,参照图2,对从逆变器14输出三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由电流检测器21检测出的三相电流值从αβ变换部23B转换为二相电流值后的输出电流值被输入时,αβ/dq变换部26B通过dq变换而转换为dq坐标系中的输出电流值。这里,dq变换相当于旋转坐标变换,αβ/dq变换部26B相当于电流旋转坐标变换部。αβ变换部23B以及αβ/dq变换部26B相当于本发明的有效无效电流计算部。
首先,参照图1,对从逆变器14输出单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αβ/dq变换部27A在被输入从希尔伯特变换部24A变换为二维矢量的输出电压值时,通过dq变换而变换为作为旋转坐标系的dq坐标系中的输出电压值。q轴对应于有效成分(在此为有效输出电压值),d轴对应于无效成分(在此为无效输出电压值)。此时,在dq变换中使用从dqPLL25输入的相位θ。在此,dq变换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坐标转换,αβ/dq变换部27A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压旋转坐标转换部。希尔伯特变换部24A以及αβ/dq变换部27A相当于本发明的有效无效电流计算部。
接着,参照图2,对从逆变器14输出三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当将由电压检测器检测出的三相电压值从αβ变换部24B转换为二相电压值后的输出电压值被输入时,αβ/dq变换部27B通过dq变换而变换为dq坐标系中的输出电压值。q轴对应于有效成分(在此为有效输出电压值),d轴对应于无效成分(在此为无效输出电压值)。此时,在dq变换中使用从dqPLL25输入的相位θ。在此,dq变换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坐标转换,αβ/dq变换部27B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压旋转坐标变换部。αβ变换部24B以及αβ/dq变换部27B相当于本发明的有效无效电流计算部。
调速器28在根据由dqPLL25检测出的频率变换Δf而进行在频率降低/上升的情况下,使逆变器14的输出电力增加/减少的调速器控制。
id/iq反馈控制部29进行后述的id/iq电流反馈控制。
输出阻抗控制部30进行后述的输出阻抗控制。
非干扰化控制部31通过基于前馈控制的非干扰化而使d轴分量和q轴分量非干扰化。
电力指令生成部33由于能够计算出来自商用电力系统11的电力使用量,因此生成与应该从DC/DC转换器13、DC/DC转换器16输出的电力有关的指令,并将该指令输出到DC/DC转换器13、DC/DC转换器16。
在功率调节器1与商用电力系统进行互连运转的情况下,开关32将αβ/dq变换部27A(B)与输出阻抗控制部30和非干扰化控制部31的输入连接。另外,在使功率调节器1与商用电力系统解列并独立运转的情况下,切换开关32而向输出阻抗控制部30和非干扰化控制部31输入所设定的输出电压目标值。
首先,参照图1,对从逆变器14输出单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补偿器34和dq/αβ变换部35A构成逆变器控制部。补偿器34生成dq坐标系中的输出电压指令,dq/αβ变换部35A使用从dqPLL25输入的相位θ,向单相的电压值进行逆变换,并输出到逆变器14。
接着,参照图2,对从逆变器14输出三相交流电力的情况进行说明。补偿器34和dq/αβ变换部35B构成逆变器控制部。补偿器34生成dq坐标系中的输出电压指令,dq/αβ变换部35B使用从dqPLL25输入的相位θ,向三相的电压值进行逆变换,并输出到逆变器14。
(id/dq电流反馈控制)
在图1中,对通过由包括id/dq反馈控制部29的虚线所示的区域40中包括的结构来实现的电流反馈控制进行说明。
以往,关于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时的控制,输出的有效功率能够通过相位差来控制,无效功率能够利用振幅来控制,所以通过基于有效功率的频率下垂、基于无效功率的振幅下垂来实现并行运转控制。
图2是表示N台逆变器并行运转的系统中的每一台逆变器的模型。en表示逆变器的电压,r表示电阻,L表示电感,in表示逆变器的输出电流,C表示电容器,ic表示流过电容器的电流,eo表示输出电压,icrn表示横流。ZLN是将全部系统的负载ZL换算成每一台的负载,因此设为
[数学式1]
ZLN=N·ZL
在此,若将流过ZL的电流设为io,则为
[数学式2]
并且,in
[数学式3]
即,逆变器输出电流in是流过负载的电流ion与横流icrn之和。
此时,横流icrn存在电感L,因此,相对于en
icrn的有效电流为en的无效电压成分,
icrn的无效电流为en的有效电压成分。
因此,考虑只要检测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有效电流来进行无效电压(q轴)下垂,并检测无效电流来进行有效电压(d轴)下垂即可。
在此,如果换个看法,则逆变器的并行运转与商用电力系统和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等价,因此能够以与实现逆变器的并行运转控制相同的方案,实现功率调节器的互连运转控制。例如,作为在基于上述的有效电流、无效电流的下垂控制中设定输出电流目标值,并构成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考虑图4所示的控制系统140。
从输入到相加点的q轴逆变器输出电流inq中减去q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qref,将增益要素kqr相乘后输入到相加点,与同样输入到相加点的d轴系统电压eod相加,在相加点上减去d轴系统电压eod,输入到补偿器。另外,从输入到相加点的d轴逆变器输出电流ind减去d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dref,将增益要素kdr相乘后输入到相加点,与同样输入到相加点的q轴系统电压eoq相加,在相加点减去q轴系统电压eoq,输入到补偿器。这里,q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qref和d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dref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和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
在此,由于是互连运转时,所以在相加点上分别输入d轴系统电压eod和q轴系统电压eoq,但在独立运转时的并行运转中,输入d轴输出电压目标值eodref和q轴输出电压目标值eoqref。在此,d轴输出电压目标值eodref和q轴输出电压目标值eoqref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和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控制系统140相当于本发明的无效输出电压控制部和有效输出电压控制部。
在此,通过作为无效成分的q轴输出电流,调整作为有效成分的d轴输出电压目标值,通过作为有效成分的d轴输出电流,调整作为无效成分的q轴输出电压目标值。
这样,通过对下垂控制进行电流环路化,能够共用独立运转时的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控制和互连运转时的电流控制的控制系统。
另外,在控制系统140中,能够设定d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dref和q轴输出电流目标值Inqref,因此能够将在并行运转时通常被设定为0的横流控制为任意的值。并行运转一般在同种装置之间进行,但在容量不同的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中,若将横流设为0,则大容量功率调节器成为与小容量功率调节器相同的输出功率,存在无法有效地利用大容量的功率调节器的问题。另外,在蓄电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中,若将横流设为0,则与蓄电池的充电量无关地成为相同的输出功率,还存在由较少的充电量的蓄电池限制动作时间的问题。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140中,能够针对并行运转的各个功率调节器设定输出电流目标值,因此能够将横流控制为任意的值。因此,在上述的容量不同的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中,能够有效利用大容量的功率调节器,即使在蓄电功率调节器的并行运转中,也不会对充电量少的蓄电池限制动作时间。
(输出阻抗控制)
接着,在图1和图2中,对通过由包括输出阻抗控制部30的虚线包围的区域50来实现的输出阻抗控制进行说明。
对在并行运转时在控制系统中使输出阻抗假想地变化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5的结构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在图5所示的控制系统中,反馈的输出电流io被输入到用于使阻抗变化的补偿器Zps。然后,在相加点61,从输出电压目标值eorf减去补偿器Zps的输出。在相加点62处,从这样获得的edrp减去所反馈的输出电压eo,并将其输入到补偿器34。然后,补偿器34的输出被输入到设备(在此为逆变器14)。由此,edrp由下式表示,对电压控制系统的目标值赋予下垂特性。
[数学式4]
edrp=eoref-Zps·io
在存在电压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将设备和补偿器的传递函数分别设为Gdv和Cmp。在此,Gdv由下式表示。
[数学式5]
此时,控制系统150的框图为图6。在此,从输入到相加点的Δeoref减去反馈的Δeo,输入到表示补偿器的传递函数Cmp、表示设备的传递函数Gdv。在传递函数Gdv的输出侧的相加点,输出从传递函数Gdv的输出减去乘以增益要素Zvr的Δio后的Δeo
根据图6得到
[数学式6]
[数学式7]
Tvrv=Gdv·Cmp
因此,有控制系统的虚拟阻抗控制的输出阻抗Zvrc为如下这样。
[数学式8]
在图7表示进行了虚拟阻抗控制的情况和不进行虚拟阻抗控制的情况下的输出阻抗的模拟结果。可知,通过虚拟阻抗控制,输出阻抗增加。通过对dq轴应用该虚拟阻抗控制,能够提高下垂控制的增益,使系统稳定化。
如上所述,在功率调节器1中,不使用下垂控制而通过电流反馈控制来进行并行运转控制,因此没有频率变化。另外,由于使用电流反馈控制,因此能够通过共同的控制系统来实现互连运转时的输出电流控制和独立运转时的并行运转控制。这样,通过在互连运转时的输出电流控制和独立运转时的并行运转控制中共用控制系统,能够从互连运转动作向独立运转动作无瞬断地切换控制,并能够不区分独立运转和互连运转地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
在图8表示一台时从输出电流控制以无瞬断切换为独立运转的倍的模拟结果。停电1.5sec而无瞬断切换为单独独立运转,停电前设为以峰值10A的滞后功率因数0.8的电流目标值进行控制,停电后设为成为峰值20A的电阻负载。另外,停电前设为系统频率50.2Hz,停电后以游走频率使其动作。根据图8可知,在无瞬断切换后也正常地进行动作。
在图9表示在向两台并行运转的无瞬断切换中电阻负载的情况下的模拟结果。在图10表示在向两台并行运转的无瞬断切换中整流器负载的情况下的模拟结果。可知,在任一情况下,在切换后,都存在认为依赖于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的、相同的期间内的波形的紊乱,但不依赖于负载,在无瞬断切换后也正常地进行动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功率调节器1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控制部20中的包括电流反馈控制以及虚拟反馈控制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在作为电力转换装置的UPS中也能够同样地应用,在从商用电力系统向负载供电的通常运转起商用电力系统发生停电等故障的情况下,能够无瞬断地切换为从蓄电池15等供电的备用运转,能够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
<附注1>
一种电力转换装置(1),将输入的电力转换为单相或三相的交流电力并输出,其特征在于,电力转换装置(1)具备:
有效无效输出电流计算部(23A、26A),基于由电流检测器(21)检测出的输出电流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无效输出电流值;
有效无效输出电压值计算部(24A、27A),基于由电压检测器(22)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压值及无效输出电压值;
无效输出电压控制部(140),基于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以及
有效输出电压控制部(140),基于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无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有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
附图标记说明
1:功率调节器、21:电力检测器、22:电压检测器、23A、24A:希尔伯特转换部、23B、24B:αβ转换部、26A、26B、27A、27B:αβ/dq转换部。

Claims (5)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将所输入的电力转换为单相或三相的交流电力并进行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有效无效输出电流计算部,基于由电流检测器检测出的输出电流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无效输出电流值;
有效无效输出电压值计算部,基于由电压检测器检测出的输出电压值来计算出有效输出电压值及无效输出电压值;
无效输出电压控制部,基于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以及
有效输出电压控制部,基于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所述无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有效输出电压值来调整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互连而运转的互连运转时和与该商用电力系统解列而运转的独立运转时,变更所述有效输出电流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流目标值中的至少任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电力转换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互连而运转的互连运转时和与该商用电力系统解列而运转的独立运转时,变更所述有效输出电压目标值和所述无效输出电压目标值中的至少任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备输出阻抗控制部,所述输出阻抗控制部对输出所述电力时的输出阻抗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备:
电流旋转坐标变换部,对所述输出电流值进行旋转坐标变换,计算出所述有效输出电流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流值;以及
电压旋转坐标变换部,对所述输出电压值进行旋转坐标变换,计算出所述有效输出电压值及所述无效输出电压值。
CN202280059246.9A 2021-09-03 2022-03-23 电力转换装置 Pending CN1179169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4355A JP2023037533A (ja) 2021-09-03 2021-09-03 電力変換装置
JP2021-144355 2021-09-03
PCT/JP2022/013579 WO2023032322A1 (ja) 2021-09-03 2022-03-23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6994A true CN117916994A (zh) 2024-04-19

Family

ID=8541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9246.9A Pending CN117916994A (zh) 2021-09-03 2022-03-23 电力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7533A (zh)
CN (1) CN117916994A (zh)
WO (1) WO20230323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8416B2 (ja) * 2013-05-20 2017-02-08 田淵電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WO2017217013A1 (ja) * 2016-06-13 2017-12-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809753B2 (ja) 2016-12-28 2021-01-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発電システム
JP6730946B2 (ja) * 2017-02-09 2020-07-2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7533A (ja) 2023-03-15
WO2023032322A1 (ja)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1577B2 (en) Inverter parallel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3133386B2 (ja) 交流母線に供給するための電流源変換装置用制御装置
JP2526992B2 (ja) 交流出力変換器の並列運転システム
US5257180A (en) Controlling system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AC output inverters with restrained cross currents
CN108575107B (zh) 电力变换装置以及电力变换系统
WO2007038887A2 (en) Systems of parallel operating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AU2019204315A1 (en) DC Voltage Control In Renewable Energy Based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
WO2016074191A1 (en) Power controller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Singh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in-loop filter based DSC-FLL control approach for pow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isolated microgrid
US11128245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Gonzatt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grid-forming converter based on modified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TWI505597B (zh) 智慧型微電網電力品質管理的操作系統
JP2010110120A (ja) 交流電源システム
CN117916994A (zh) 电力转换装置
US10581338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JPH0515069A (ja) 3相交流出力変換器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2023002994A (ja) 自励式無効電力補償装置を用いた力率制御方法
JP2023002993A (ja) 自励式無効電力補償装置を用いた力率制御方法
JPH0698469A (ja) 電圧検出形無効電力補償装置の制御方式
JPH04273504A (ja) 瞬時無効電力補償装置
JP6987317B1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3655058B2 (ja) 自励式交直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3238024B2 (ja) 自励式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Araujo et al. Heterogeneous microgrids: Centralized control strategy with distributed grid-forming converters
Gupta et al. A novel scheme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hybrid microgrid with active filtering cap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