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42738A - 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42738A
CN117842738A CN202311238151.6A CN202311238151A CN117842738A CN 117842738 A CN117842738 A CN 117842738A CN 202311238151 A CN202311238151 A CN 202311238151A CN 117842738 A CN117842738 A CN 117842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edium
printing
unit
conveying
roller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81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工藤康喜
佐佐木崇史
德田秀一
江本勇气
石原秀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84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42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1Features of transport path
    • B65H2301/311Features of transport path for transport path in plane of handled material, e.g. geometry
    • B65H2301/31124U-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5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in or on special supports
    • B65H2301/42254Boxes; Cassettes;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2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acting on surface of outermost articles of the pile, e.g. in nip between pair of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3Guide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1/00Means for control to be used by operator; User interfaces
    • B65H2551/10Command input means
    • B65H2551/14Switches; Sel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设备,包括:第一路径,其将打印介质从手动进给堆叠单元传送到打印单元;第二路径,其在会聚部分与第一路径会聚并传送来自盒的打印介质;第一辊对,其设置在第一路径上的会聚部分的下游以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第一检测单元,其检测堆叠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上的打印介质;第二辊对,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路径上的第一辊对的下游以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第二检测单元,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辊对之间以检测打印介质;及控制单元,如果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打印介质但第二检测单元未检测到打印介质,则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开始通过第一辊对向打印单元进给打印介质。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以及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手动进给来进给和传送打印介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手动进给过程中,用户将打印介质设置到进给单元,并且从该状态执行到打印单元的进给。因此,根据用户如何设置,打印介质可能被设置成相对于打印介质的传送路径倾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29482描述了一种配置,在该配置中,在将打印介质设置到进给单元的情况下,打印介质的前端偏向传送辊,并且即使倾斜地设置打印介质,也能在通过偏压力解决倾斜问题的情况下执行进给。具体地,在倾斜设置的打印介质中,通过上述偏压力形成根据倾斜的弯曲。然后,利用由弯曲引起的反作用力,打印介质的前端在打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基本同时地被供应到传送辊的夹持单元。因此,在随后的传送中解决了打印介质的倾斜问题。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29482中公开的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弯曲以解决倾斜问题的配置中,例如,如果打印介质是具有高硬度的厚纸等,则有可能导致在打印介质上形成的弯曲不充分,并且可能导致传送故障。也就是说,因为未形成弯曲,所以整个打印介质在宽度方向上不能对齐并与传送辊的夹持单元接触。结果,不能获得足够的传送力,并且可能导致传送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在手动进给过程中不管打印介质的类型如何,其都能够执行进给而不会导致传送故障。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具有:第一传送路径,来自手动进给堆叠单元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沿传送方向被传送至打印单元;第二传送路径,其在会聚部分与第一传送路径会聚,并且来自盒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第一传送辊对,其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的传送方向上的会聚部分的下游,并且配置成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第一检测单元,其配置成检测堆叠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上的打印介质;第二传送辊对,其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上的第一传送辊对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配置成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第二检测单元,其布置在第一传送辊对和第二传送辊对之间,并且配置成检测打印介质;以及控制单元,其配置成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打印介质但第二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打印介质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开始通过第一传送辊对向打印单元进给打印介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打印设备具有:第一传送路径,来自手动进给堆叠单元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沿传送方向被传送至打印单元;第二传送路径,其在会聚部分与第一传送路径会聚,并且来自盒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第一传送辊对,其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的传送方向上的会聚部分的下游,并且配置成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第一检测单元,其配置成检测堆叠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上的打印介质;第二传送辊对,其设置在第一传送路径上的第一传送辊对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配置成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以及第二检测单元,其布置在第一传送辊对和第二传送辊对之间,并且配置成检测打印介质,其中,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打印介质但第二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打印介质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开始通过第一传送辊对向打印单元进给打印介质。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打印设备的透视图,其是从与图1中所在侧相反的一侧(设备的后侧)观察的;
图3是描述图1所示打印设备中的盒进给单元和手动进给单元中的每一者的打印介质传送路径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盒进给单元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手动进给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均描述了根据实施例的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的传送导向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传送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9A、图9B和图9C是描述传送单元中打印介质的传送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传送导向部分附近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所示打印设备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图12是示出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的盒进给期间的打印介质传送状态的检测特别相关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与手动进给期间打印介质传送状态的检测特别相关的控制的流程图;以及
图14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手动进给期间确认打印介质的设置位置的处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注意,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可以省略重复的描述。
应注意,“打印”不仅指形成诸如字符和图形等重要信息的情况,而且还指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包括被实际化使得人类能够视觉感知的东西的各种图像、设计和图案等的情况,或处理打印介质的情况。
此外,“打印介质(打印纸)”不仅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普通打印纸,还包括各种可传送的打印介质,诸如布、塑料膜(OHP)、金属板、玻璃、陶瓷、木质材料和皮革。
(打印介质传送的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透视图,并示出了在使用打印设备的情况下其中用户通常所在的一侧的视图。图2是图1所示打印设备的透视图,其是从与图1中所在侧相反的一侧(设备的后侧)观察的。图3是描述图1所示打印设备中的盒进给单元和手动进给单元中的每一者的打印介质传送路径的横截面视图,并且示出了该设备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打印设备1包括作为传送打印介质的机构的盒进给单元2和手动进给单元3、传送单元5和排出单元8。盒进给单元2通过逐一地分离层叠在盒20中的多个打印介质来执行进给。手动进给单元3在用户拿起一张打印介质并将其设置到手动进给单元3中的情况下执行进给。传送单元5包括沿着打印介质的传送路径设置的辊等并传送打印介质。排出单元8排出并堆叠打印介质,在该打印介质上,由设置在传送单元5中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上的打印单元7执行打印。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盒进给单元2包括其上堆叠有打印介质的盒20、拾取辊单元22和分离单元23,该分离单元将堆叠的打印介质中最上面的打印介质与其他打印介质分离,以便仅进给最上面的打印介质。堆叠在盒20上的层叠打印介质的顶部的一些打印介质通过附接到拾取辊单元22的拾取辊27的旋转而与分离单元23接触。因此,一些打印介质中顶部的一张打印介质被分离并进给到传送单元5中的传送路径。
手动进给单元3包括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打印介质放置在所述手动进给堆叠单元上以设置打印介质。打印介质在通过稍后描述的设置方法由中间辊对35(第一传送辊对)夹持的同时放置在包括位于端部部分的进给端口的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中形成的传送路径沿传送方向在中间辊对35的上游会聚到传送单元5中的传送路径,因此从手动进给单元3进给的打印介质被中间辊对35传送通过传送单元5中的传送路径。
传送单元5包括:中间辊对35;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夹送辊面向传送辊51;以及排出辊53和正齿轮54,正齿轮面向排出辊53。
具体地,中间辊对35由中间辊35b和关联辊35a形成,并且在中间辊35b旋转的同时,在将被关联辊35a夹持的打印介质压到中间辊35b上的情况下传送打印介质。在盒进给中,中间辊对35用作充当中继单元的中间辊,该中继单元在从盒进给单元2的拾取辊27到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第二传送辊对)的传送路径的中间传送打印介质。另外,在手动进给过程中,中间辊对35用作进给辊,其将夹持的打印介质传送到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因此,由于在盒进给中起到中继单元作用的中间辊在手动进给过程中也用作进给辊,所以不会由于设备尺寸的增加和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导致成本的增加。此外,设置在后侧的进给端口使得可以在打印之前开始手动进给的进给而无需繁琐的工作,并且可以实现具有高可操作性的打印介质进给和具有打印介质高处理性能的进给这两者。
排出单元8包括排出托盘81,由排出辊53排出的打印介质堆叠在排出托盘81上。
从盒进给单元2或手动进给单元3进给至传送单元5的打印介质被夹持在由夹送辊支架55枢转地保持的夹送辊52和传送辊51之间。由此,在夹送辊52向传送辊51施加偏压力并且传送辊51也旋转的情况下,打印介质被传送到打印单元7。根据打印数据,墨从未示出的打印头的喷嘴被喷射到传送到打印单元7的打印介质上,从而图像等被打印。在打印头沿图1中的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打印单元7可以在打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区域中执行打印。由打印单元7在其上执行打印的打印介质被排出辊53和正齿轮54夹持,并被排出到排出托盘81。
由作为驱动源的驱动电机(未示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齿轮系61传输至传送辊51、排出辊53、中间辊35b和拾取辊27,并且可以枢转每个辊。应注意,驱动电机在将打印介质传送到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向上旋转传送辊51的驱动方向被称为正向方向,并且驱动电机在将打印介质传送到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方向上旋转传送辊的驱动方向被称为反向方向。
在传送方向上在盒进给单元2和传送单元5之间,夹送辊支架55布置在图1的上侧,导向部分布置在下侧,使得夹送辊支架55和导向部分均引导传送的打印介质。另外,在传送方向上在传送辊51和排出辊53之间,压板58布置在图1中的下侧,并且压板58引导打印介质,以保持传送到打印单元7的打印介质和喷嘴之间的恒定距离。
(盒进给单元)
图4是示出盒进给单元2的细节的透视图。盒进给单元2包括基本上长方体盒形式的盒20,并且形成盒进给单元2的元件设置在盒20的内部。具体地,在盒20中,设置有盒堆叠单元21、拾取辊单元22和分离单元23,在盒堆叠单元中可以存储层叠的多张打印介质,拾取辊单元拾取打印介质,分离单元逐一地分离多张打印介质。
在盒堆叠单元21中,设置有成对的左右盒侧导向件(导向构件)24a和24b,其用于引导打印介质在宽度方向上的侧部部分,以对齐打印介质侧部的左右位置。盒侧导向件24a和24b的位置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宽度进行调节,并且盒侧导向件24a和24b形成为面向打印介质的两个侧部部分,在箭头A1和B1的方向上相互配合移动以彼此靠近,并且在箭头A2和B2的方向上相互配合移动以彼此远离。因此,打印介质布置成使得其在宽度方向(图4中的X方向)上的中心保持在给定位置。此外,盒20形成为使得盒20可以相对于打印设备1的主体在箭头Y1和Y2的方向上移动,因此用户可以安装和拉出盒20。打印介质被堆叠(放置)于在Y1方向上最大程度拉出的状态下。布置在盒堆叠单元21上方的拾取辊单元22包括拾取臂25和拾取轴26。根据堆叠在盒堆叠单元21上的打印介质的堆叠高度,拾取臂25可以围绕拾取轴26在箭头C1和C2的方向上旋转。进给最上面的打印介质的拾取辊27设置在拾取臂25的末端。来自未示出的驱动电机6的驱动力通过拾取轴26和未示出的惰齿轮传递到拾取辊27。在箭头C1方向上偏压拾取臂25的未示出的偏压构件设置到拾取臂25,并且在拾取辊单元22的待机状态下,拾取辊27被预定的偏压力压到打印介质上。拾取辊27定位在打印介质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以便与打印介质接触。
此外,在盒堆叠单元21中,将层叠在盒堆叠单元21上的多张打印介质逐一地分离的分离单元23布置在打印介质的进给方向的下游侧(箭头Y1侧)。在分离单元23中,设置倾斜表面构件28和分离带29。在倾斜表面构件28中,形成相对于打印介质的进给方向(箭头Y1方向)形成钝角的倾斜表面,以便向打印介质施加预定的分离阻力。
(手动进给单元)
图5是示出手动进给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手动进给单元3主要包括诸如其上可以堆叠打印介质的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背侧导向件36和包括中间辊对35的传送导向单元37的单元。
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中,设置有成对的左右手动进给侧导向件(导向构件)32a和32b,其引导打印介质在宽度方向上的侧部部分的位置,并且手动进给侧导向件32a和32b确定打印介质的左侧和右侧的位置。手动进给侧导向件32a和32b的位置可以根据打印介质的宽度进行调节,并且手动进给侧导向件32a和32b形成为面向打印介质的所述两个侧部部分,在箭头D1和E1的方向上相互配合移动以彼此靠近,并且在箭头D2和E2的方向上相互配合移动以彼此远离。因此,打印介质布置成使得其在宽度方向(图5中的X方向)上的中心保持在给定位置。另外,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包括主托盘单元33和副托盘34。副托盘34可以在F1和F2方向上枢转,并且在手动进给过程中,能够以F2方向上的枢转拉出副托盘34。另外,在副托盘34上,形成后端位置指示部分314,其是打印或压印的标志。这使得在将打印介质设置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的过程中,通过将打印介质的后端与后端位置指示部分314对准,可以将打印介质设置在适当的位置,如稍后参考图14所述。在不执行手动进给过程的情况下,副托盘34可以在F1方向上枢转,从而被储存在主托盘单元33中。此外,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本身也形成为在G1和G2方向上枢转,并且可以将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存储到设备主体中和从设备主体中拉出以使用。
在打印设备背面的盒进给期间,背侧导向件36形成U-转弯形传送路径,以通过会聚部分将打印介质引导至传送单元5。此外,背侧导向件36的顶面形成在手动进给期间将打印介质引导至传送单元5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背侧导向件36可以附接到打印设备1主体和从打印设备1主体拆卸。在打印介质在传送期间被卡住的情况下,背侧导向件36可以从打印设备1上拆下,并允许用户接近卡住的打印介质。在形成于背侧导向件36的顶面上的传送路径上,设置有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和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第一检测单元),以检测背侧导向件36相对于设备主体的附接状态以及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是否存在打印介质(第一检测)。枢转地附接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并且如稍后参考图6所述,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遮光状态根据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的三个枢转位置而不同。
中间辊对35设置在传送导向单元37上。中间辊对35包括中间辊35b和关联辊35a,驱动力通过未示出的驱动传递机构从驱动电机传递到中间辊,关联辊由弹簧轴枢转地支撑并且与中间辊35b的旋转相关联地旋转。此外,传送导向单元37形成盒进给、手动进给和双面打印中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
图6A、图6B和图6C是分别描述了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的横截面视图。在图6A、图6B和图6C中,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由未示出的机构沿逆时针方向持续偏压。
图6A示出了未安装背侧导向件36的状态。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的一个端部通过上述偏压力与基座构件310接触,并且不阻挡照射到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上的光(检测关闭状态)。图6B示出了安装了背侧导向件36并且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没有打印介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在随着背侧导向件36的安装而与背侧导向件36接触的同时沿H1(顺时针)方向枢转。然后,随着背侧导向件36的安装完成,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与背侧导向件36接触(通过偏压力),并且位置被保持。在该位置,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阻挡了照射到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上的光(检测开启状态)。图6C示出了安装了背侧导向件36并且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有打印介质P的状态。随着打印介质的插入,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在与打印介质接触的同时,从图6B中的位置沿H1方向进一步枢转。然后,随着打印介质设置的完成,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与打印介质接触(通过偏压力),并且位置被保持。在该位置,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不阻挡照射到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上的光(检测关闭状态)。在图6C所示的状态下,打印介质处于被中间辊对35夹持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用中间辊对35夹持打印介质来实现不阻挡照射到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光的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的枢转量。
图7是示出传送导向单元37的配置的透视图。中间辊对35枢转地支撑在摇臂311的端部部分。驱动力通过未示出的驱动传递机构和轴单元312从驱动电机传递到中间辊35b。轴单元312包括驱动力中断机构313,并且仅在图7中的I1方向上传递来自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但是不在图7中的I2方向上传递驱动力。另外,驱动力中断机构313中断中间辊35b在I1方向上的枢转到轴单元312的传递,并且允许中间辊35b在I1方向上枢转。因此,在手动进给过程中,在将打印介质插入并设置到中间辊对35的夹持单元中的情况下,可以用较小的力将打印介质插入到中间辊对35中。
摇臂311可以绕轴单元312枢转,并沿图7中的I2方向偏置,以使中间辊35b和关联辊35a通过压力相互接触。在将驱动力传递到中间辊35b的情况下,摇臂311在I2方向上枢转。换句话说,中间辊35b在挖入关联辊35a的方向上旋转,并且传送力增加。另一方面,在手动进给过程的设置中,在将打印介质插入中间辊对35的情况下,摇臂311在I1方向上枢转。由于中间辊35b沿与挖入关联辊35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换句话说,沿由中间辊对产生的夹持力减小的方向旋转,因此传送力没有增加。如上所述,在由枢转摇臂311保持中间辊35b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在打印介质被插入到中间辊对35中的情况下产生的阻力,同时确保中间辊对35的进给和传送期间的传送力。结果,可以提高在手动进给过程中设置打印介质的性能。
如上所述,通过提供握持中间辊35b的驱动力中断机构313和摇臂311,可以抑制在将打印介质插入彼此接触的中间辊对35的辊之间的情况下产生的阻力。因此,在未导致由于提供使该对辊彼此远离并使它们再次彼此接触的机构而造成的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在使打印介质与辊接触以执行进给的配置中实现抑制传送故障和设备的复杂性的手动进给过程。
(传送单元和传送路径)
图8是示出传送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传送辊51和排出辊53通过驱动电机6和齿轮系61彼此驱动地联接。在驱动电机6沿图8中箭头J1的方向驱动传送辊51的情况下,传送辊51和排出辊53沿传送辊51和排出辊53各自将打印介质传送到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在驱动电机6沿图8中箭头J2的方向驱动传送辊51的情况下,传送辊51和排出辊53沿传送辊51和排出辊53各自将打印介质传送到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方向旋转。传送辊51和盒进给单元2的驱动力输入齿轮通过未示出的齿轮系彼此驱动地联接。在传送辊51沿箭头J1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盒进给单元2的驱动力输入齿轮(未示出)沿图8中的J1方向(即沿执行进给操作的方向)旋转。在传送辊51沿箭头J2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盒进给单元2的驱动力输入齿轮沿图8中的J2方向(即沿执行进给准备操作的方向)旋转。驱动电机6的驱动量由未示出的编码器检测,并且可以通过执行诸如PID控制的各种类型的控制来控制驱动电机6的速度和驱动量。
图9A、图9B和图9C是描述传送单元中打印介质的传送的示意图。
图9A示出了盒进给情况下的传送。由盒进给单元2的拾取辊27进给的打印介质经过如图9A中虚线箭头所示的传送路径。首先,由拾取辊27分离和进给的打印介质由倾斜表面构件28和背侧导向件36引导,并被传送到中间辊对35。接下来,打印介质由中间辊对35传送,由夹送辊支架55和传送导向部分56引导,并被进给到传送辊51。
图9B示出了手动进给情况下的传送。如稍后参考图14等所述,打印介质在由中间辊对35夹持的同时设置到手动进给单元3。从该状态开始,打印介质由中间辊对35通过如图9B中虚线箭头所示的传送路径进给到传送辊51。
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杆57设置在夹送辊支架55上,并基于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杆57处于阻挡或不阻挡照射到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图9中未示出,见图11)上的光的状态来检测打印介质(第二检测)。具体地,在打印介质通过传送路径的情况下,随着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杆57枢转,根据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杆57的枢转位置,按照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遮光状态,检测打印介质的前端和后端的位置,并检测传送路径上是否有打印介质。通过在进给操作中检测打印介质的前端位置以及在打印操作或排出操作中检测后端位置,可以基于检测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所需的驱动电机6的驱动量来测量打印介质的实际长度。具体地,在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杆57阻挡光照射到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上的情况下(检测开启状态),控制单元802(图11)检测到在传送路径上没有打印介质。另一方面,在照射到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上的光未被阻挡的情况下(检测关闭状态),控制单元802检测到在传送路径上存在打印介质。此外,控制单元802根据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在开启和关闭之间的变化而如上所述地检测打印介质的前端位置和后端位置并检测是否存在打印介质。
在根据需要执行预定的歪斜解决操作之后,将进给到传送辊51的打印介质传送到打印单元7,并且由打印头在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公知的操作可以用作歪斜解决操作,并且省略了其详细描述。随着打印操作,从传送辊51传送的打印介质由压板58和齿轮基座59引导,然后到达排出辊53。在打印介质打印操作期间,传送辊51、排出辊53或者传送辊51和排出辊53两者执行传送操作,并且在打印操作完成之后,打印介质由排出辊53排出到排出托盘81。
图9C示出了双面打印情况下的传送。在双面打印中,排出辊53和传送辊51被驱动以在由图9C中的虚线箭头指示的传送路径上在正面和背面之间翻转打印介质,并将打印介质传送到中间辊对35。此后,通过中间辊对35将打印介质进给到传送辊51,并且与以上描述一样,在执行歪斜解决操作等之后执行打印和排出。
(传送导向部分)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图9A至图9C所示传送导向部分56附近的横截面视图。传送导向部分56包括导向基部510和枢转地设置的导向挡板511。导向挡板511在图10A中箭头K1的方向上被偏压,并且通过偏压力而与夹送辊支架55接触。也就是说,在从中间辊对35向传送辊51传送打印介质的过程中,导向挡板511处于阻挡传送路径的位置。在从中间辊对35通过盒进给或手动进给传送打印介质的情况下,打印介质P的前端与导向挡板511接触。此后,随着打印介质的传送,导向挡板沿图10B中箭头K2的方向枢转。也就是说,在K1方向上对导向挡板511的偏压力被设定为支撑导向挡板511自身的自重,并且使得导向挡板511随着打印介质的传送而枢转。
在双面打印中,传送辊51沿方向J2旋转(见图8),并且打印介质穿过图10A中虚线箭头所示的传送路线,并被传送至中间辊对35。在该过程中,导向挡板511被偏压向夹送辊支架55,并且导向挡板511的下表面形成传送路径。利用上述构造,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和简单的控制实现全部盒进给、手动进给和自动双面打印,而无需通过另一机构和复杂的控制来操作导向挡板511。
(控制单元和用户操作)
图11是示出图1所示打印设备的控制配置的框图。在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中,CPU形式的控制单元802控制每个单元的操作。存储单元803存储控制每个单元的操作的处理程序,其包括稍后参考图12和图13描述的处理,并且易失性存储单元804用作上述控制处理的工作区域。操作单元805允许用户在打印设备1上执行所需的输入等,并且显示单元806向用户显示设备的操作状态和通知。
控制单元802通过驱动电机6的驱动控制来旋转并驱动盒进给单元2、手动进给单元3、传送单元5和排出单元8中每一者的驱动辊。另外,控制单元802特别基于来自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和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结果来执行上述单元中的每个单元中的辊的驱动控制。此外,控制单元802基于从输入装置801传输的打印数据等控制从打印单元7的打印头的墨喷射,并且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等。此外,来自编码器813的关于驱动电机6的位置信息也用于控制打印单元7。
在上述配置中,用户通过输入装置801或操作单元805(诸如PC或智能手机)指示打印和复印。接收到该指令的控制单元802将根据指令的打印作业信息和目标尺寸信息存储到存储单元803中。
图12是示出与打印设备的盒进给中的打印介质传送状态的检测特别相关的控制的流程图。通过控制单元802将存储在存储单元803中的程序代码部署到易失性存储单元804以执行,来执行图12中的流程图中所示的一系列处理。或者,图12中的步骤的一部分或所有功能可以由诸如ASIC或电路的硬件来执行。应注意,在处理的每个描述中,参考标记“S”表示它是流程图中的步骤。在下文中,这同样适用于本说明书。
在盒进给的情况下,首先,确定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是开启还是关闭(S901)。如果检测状态是关闭,则确定没有安装背侧导向件36,并且在输入设备801或显示单元806上显示通知确定结果的错误信息,以提示用户安装背侧导向件(S902)。
另一方面,如果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是开启(无打印介质),则确定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状态是开启还是关闭(S903)。如果检测状态是关闭,也就是说,在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检测到存在打印介质的情况下,在输入装置801或显示单元806上显示通知打印介质留在传送路径上(卡住)的错误信息(S904)。因此,提示用户取出打印介质(S904)。如果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状态是开启,则确定安装了背侧导向件36,并且没有打印介质留在打印设备中,换句话说,其是可进给状态。因此,执行进给操作(S905)。另外,执行打印和排出操作(S906),并且处理流程结束(S907)。
图13A和13B是示出了与手动进给过程中的打印介质传送状态的检测特别相关的控制的流程图。通过控制单元802将存储在存储单元803中的程序代码部署到易失性存储单元804以执行,来执行图13A和图13B中的流程图所示的一系列处理。或者,图13A和图13B中的步骤的一部分或所有功能可以由诸如ASIC或电路的硬件来执行。
在手动进给的情况下,一旦在手动进给模式下从用户接收到打印命令,如图13A所示,确定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处于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S1001)。如果控制单元802确定检测状态为关闭,则在输入设备801或显示单元806上显示通知在手动进给托盘上有纸的错误,以提示用户取出打印介质(S1002)。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在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关闭的情况下不可能确认安装了背侧导向件36,所以确定为错误,并且执行上面所述的处理(S1002)而不进行到下一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为开启,则确定手动进给单元3中没有打印介质,并显示提示用户设置打印介质的通知(S1003)。由此,在设置之后,在输入设备801或显示单元806上显示按下显示在输入设备801或显示单元806上的“确认”按钮(未示出)的指令(S1003)。响应于此,一旦用户将打印介质设置到手动进给单元3并按下显示单元806上显示的“确认”按钮,就开始下一个处理(S1004)。
如图13B所示,在该处理中,首先,确定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是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S1005)。如果检测状态是开启,则确定在手动进给单元3中没有打印介质,并且在输入设备801或显示单元806上显示通知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没有打印介质的错误(S1006),以提示用户设置打印介质。
另一方面,如果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为关闭,则确定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状态为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S1007)。在该处理中,如果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状态为关闭,则显示通知打印介质插入过深的卡纸错误,以提示用户再次设置打印介质(S1008)。
如果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状态为开启,则可以确定打印介质正确设置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换句话说,确定打印介质由中间辊对35夹持,但是未被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夹持,并且没有与这对辊接触。也就是说,确定其处于打印介质可进给状态,执行进给操作(S1009)以及打印和排出操作(S1010),并且处理流程结束(S1011)。
利用上述传送路径配置和控制处理,仅利用一对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杆38和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就可以检测背侧导向件36的附接状态以及打印介质是否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因此,可以确定是否可以执行来自频繁使用的盒的进给,并且还可以确定是否可以执行来自手动进给过程的进给,而不会导致成本增加。
图14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手动进给期间确认打印介质的设置位置的处理的示意图,并且图14对应于图13B所示的处理。
在图14中,从后端位置指令部分314到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距离为L1,从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由中间辊对35夹持的位置)到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由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夹持的位置)的距离为L2。另外,打印介质(A)、(B)、(C)和(D)是具有不同长度的打印介质,并且各自的长度是LA、LB、LC和LD。打印介质(A)和(B)均具有大于L1且小于L1+L2的打印介质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在设置打印介质的同时,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为关闭(由中间辊对35夹持的状态),并且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状态为开启(未由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夹持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用于打印的进给中,打印介质(A)和(B)由中间辊对35夹持,但是没有到达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的夹持单元。因此,可以在进给期间向打印介质施加足够的传送力,并抑制传送故障。该状态对应于如上所述在图13B的步骤S1007中控制单元802作出的检测为开启。
打印介质(C)的打印介质长度大于L1+L2;因此,端部部分检测传感器512的检测状态为关闭(由传送辊51和夹送辊52夹持的状态),并且确定打印介质插入过深。该状态对应于如上所述在图13B的步骤S1007中控制单元802作出的检测为关闭。
打印介质(D)的打印介质长度小于L1;因此,手动进给检测传感器39的检测状态为开启(未由中间辊对35夹持的状态),并且确定打印介质未设置在手动进给堆叠单元31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手动进给过程中以适当尺寸进给打印介质时,例如,即使打印介质为厚纸,也可以向打印介质施加足够的传送力,并因此可以抑制进给中的传送故障。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可以由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以被更完全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来实现,并且通过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实现,例如,通过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和/或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各独立计算机或独立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和存储卡等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根据上述配置,在打印设备的手动进给过程中,无论打印介质的类型如何,都可以执行进给而不会导致传送故障。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被赋予最宽泛解释,以便涵盖所有此类修改以及等效机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第一传送路径,来自手动进给堆叠单元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沿传送方向被传送到打印单元;
第二传送路径,其在会聚部分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会聚,并且来自盒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被传送;
第一传送辊对,其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会聚部分的下游并且配置成夹持并输送打印介质;
第一检测单元,其配置成检测堆叠在所述手动进给堆叠单元上的打印介质;
第二传送辊对,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配置成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
第二检测单元,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和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之间并且配置成检测打印介质;以及
控制单元,其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打印介质但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打印介质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开始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向所述打印单元进给打印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打印介质U形翻转并被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将打印介质从所述盒传送到所述第一传送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
导向部分,其形成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其中
所述导向部分能够附接到所述打印设备的主体并且能从所述打印设备的主体被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
驱动力中断单元,其配置成仅在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辊对沿所述传送方向传送打印介质的情况下,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所述第一传送辊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传送辊对被支撑在可枢转臂的端部部分,并且在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情况下,所述臂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夹持打印介质的力减小的方向上枢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
第三传送路径,打印介质沿与所述第二传送辊对将打印介质传送到所述打印单元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所述第三传送路径上被传送,并且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三传送路径上在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会聚的所述第三传送路径上的传送中在正面和背面之间翻转;以及
挡板,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传送路径之间切换传送路径,其中所述第二传送辊对在该传送路径上执行传送,其中
所述挡板被偏压,使得所述第三传送路径上的传送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执行,并且所述挡板枢转,使得所述第二传送辊对通过与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打印介质接触来执行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的传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堆叠单元包括指示打印介质的后端位置的标志。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能够在检测到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没有打印介质并且还安装了所述导向部分的第一检测状态和检测到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有打印介质或者没有安装所述导向部分的第二检测状态下执行检测,并且在所述第二检测状态中检测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进给的打印介质由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能够在检测到在第一传送路径上没有打印介质的第三检测状态和检测到在第一传送路径上有打印介质的第四检测状态下执行检测,并且在所述第四检测状态中检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到打印介质由所述第二传送辊对夹持。
11.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
第一传送路径,来自手动进给堆叠单元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沿传送方向被传送到打印单元;
第二传送路径,其在会聚部分与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会聚,并且来自盒的打印介质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被传送;
第一传送辊对,其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所述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会聚部分的下游并且配置成夹持并输送打印介质;
第一检测单元,其配置成检测堆叠在所述手动进给堆叠单元上的打印介质;
第二传送辊对,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传送辊对的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配置成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以及
第二检测单元,其布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和所述第二传送辊对之间,并且配置成检测打印介质;其中
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打印介质但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没有检测到打印介质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开始通过所述第一传送辊对向所述打印单元进给打印介质。
CN202311238151.6A 2022-10-06 2023-09-25 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Pending CN1178427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61420A JP2024054941A (ja) 2022-10-06 2022-10-06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2-161420 2022-10-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42738A true CN117842738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8151.6A Pending CN117842738A (zh) 2022-10-06 2023-09-25 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6727A1 (zh)
JP (1) JP2024054941A (zh)
CN (1) CN11784273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54941A (ja) 2024-04-18
US20240116727A1 (en)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8668B1 (en)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the feeding device
US20130043643A1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20015915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0001864A (ja) 媒体処理装置
US20090206546A1 (en) Sheet Ejecting Device
KR101035808B1 (ko) 매체 송출 장치 및 매체 처리 장치
US8794622B2 (en)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313927B2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7346829B2 (ja) 記録装置
JP2008132628A (ja) 搬送機構、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搬送機構の制御方法
JP2008080649A (ja) 搬送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US20120104684A1 (en) Sheet Media Feeding Device, Sheet Media Separation Method, and Sheet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JP2007084224A (ja)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7842738A (zh) 打印设备和控制打印设备的方法
JP4315031B2 (ja) 給紙カセット
JP545502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78712A (ja) 記録装置
US11383943B2 (en) Feeding apparatus
US20230256726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H11227978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8214088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シートの供給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53864A (ja)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31432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80463A (ja) 給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55862B2 (ja) 自動用紙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