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3785A -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3785A
CN117803785A CN202311742163.2A CN202311742163A CN117803785A CN 117803785 A CN117803785 A CN 117803785A CN 202311742163 A CN202311742163 A CN 202311742163A CN 117803785 A CN117803785 A CN 117803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utt joint
assembly body
hol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421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贵
程玉平
余学军
邓忠
刘海洋
李延
何清玲
李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ao Shanghai Biophar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ao Shanghai Biophar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ao Shanghai Biophar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ao Shanghai Biopharm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421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3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3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37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菌对接器,属于生物设备技术领域。无菌对接器包括:第一段装配体包括第一对接平面和经第一对接平面贯穿第一段装配体的第一腔体。第二段装配体包括第二对接平面和经第二对接平面贯穿第二段装配体的第二腔体,且第二腔体内设置的第一流通管路。第三段装配体设有贯穿第三段装配体的第二流通管路。第一段保护膜件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第二段保护膜件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二对接平面。其中,第一段装配体、第二段装配体和第三段装配体插合装配,且在装配状态下,第一对接平面对接所述第二对接平面,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本申请的无菌对接器通过三个装配体的配合插合连接,完成在有菌环境下实现无菌对接。

Description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输血、细胞培养、制备疫苗、生物反应等过程中,大多数操作步骤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液体之间通过管路来输送,通常选用塑料类软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两条管路对接;对接时,必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这给生产或使用带来诸多限制。如何在有菌环境下实现无菌对接,是目前生产或使用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目前,我们现有的无菌对接器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不易对接等缺点。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一次性无菌快速对接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通过三个装配体的配合插合连接,完成在有菌环境下实现无菌对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包括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菌对接器,所述无菌对接器包括:第一段装配体,包括第一对接平面和经第一对接平面贯穿第一段装配体的第一腔体;
第二段装配体,包括第二对接平面和经第二对接平面贯穿第二段装配体的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的第一流通管路;
第三段装配体,设有贯穿第三段装配体的第二流通管路;
第一段保护膜件,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
第二段保护膜件,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二对接平面;
其中,第一段装配体、第二段装配体和第三段装配体插合装配,且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对接平面对接所述第二对接平面,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段装配体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对接平面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圈突出所述第一凹槽0.1~1mm。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段装配体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对接平面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圈突出所述第二凹槽0.1~1mm。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安装位体,所述第二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倒扣,各所述安装倒扣与所述安装位体可拆卸连接或不可回逆式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位体设有贯穿所述安装位体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倒扣被设置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且所述安装倒扣的底部设有倒扣,用于卡合所述安装位体的底壁。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通孔包括竖直段孔和设于所述竖直段孔上侧的倾斜段孔,所述倾斜段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竖直段孔的孔径。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倒扣包括竖直段和设于所述竖直段底部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包括倾斜面和与所述倾斜面对称的竖直面,所述倒扣设于所述竖直面;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腔体的上平面的尺寸和第二腔体的下平面的尺寸相同。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流通管路的外部设有柔性套管,所述柔性套管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的间隙和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流通管路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滑动块,所述第一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滑动块匹配的镂空限位轨道;所述滑动块滑动设于所述镂空限位轨道。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镂空限位轨道沿所述第一段装配体的底面到顶面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镂空限位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轨道、第一移动轨道、第二移动轨道和定位轨道。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入口轨道、第一移动轨道、第二移动轨道和定位轨道依次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其中,当所述滑动块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时,所述第二流通管路的头端平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当所述滑动块卡入所述第四限位槽时,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入口轨道和所述二移动轨道均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垂直,所述第一移动轨道和所述定位轨道均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平行。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段保护膜件包括第一拉手和与所述第一拉手连接的第一热合膜;所述第一热合膜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所述第一拉手与所述第一段装配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拉手上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一销孔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段保护膜件包括第二拉手和与所述第二拉手连接的第二热合膜;所述第二热合膜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二对接平面,所述第二拉手与所述第二段装配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拉手上设有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第二销孔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拉手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拉手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一段保护膜件和第二段保护膜件在位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柱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柱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无菌对接器的主体呈圆柱体型;和/或,所述无菌对接器的材料为塑料,例如PP、PC或PE塑料。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段装配体顶面设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连接通孔,用于外接管路,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同轴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段装配体底面设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二连接通孔,用于外接管路,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通管路同轴设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和第二流通管路的内径均与外接管路的内径相同。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孔内径与外接管路的管外径相同;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孔内径与外接管路的管外径相同。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无菌对接器进行流体管路无菌连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装载第一段保护膜件的第一段装配体、装载第二段保护膜件的第二段装配体和第三段装配体;
2)推动第三段装配体插合于所述第一段装配体的第一腔体的第一位置,并装载第一段保护膜件的第一段装配体和装载第二段保护膜件的第二段装配体插合装配;
3)去除第一段保护膜件和第二段保护膜件,形成无菌屏障;
4)继续推动第三段装配体进入所述第一段装配体的第一腔体的第二位置,最终将第一流通管路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且第一对接平面对接所述第二对接平面;
5)将两段流体管路分别插入第一段装配体和第三段装配体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和第二流通管路对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二流通管路的头端平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的位置。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滑动块,所述第二段装配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滑动块匹配的镂空限位轨道;所述滑动块滑动设于所述镂空限位轨道;
所述镂空限位轨道沿所述第一段装配体的底面到顶面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镂空限位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轨道、第一移动轨道、第二移动轨道和定位轨道。
所述入口轨道、第一移动轨道、第二移动轨道和定位轨道依次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其中,当所述滑动块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时,所述第二流通管路的头端平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当所述滑动块卡入所述第四限位槽时,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无菌对接器通过三个装配体的配合插合连接,完成在有菌环境下实现无菌对接。
2)本申请的无菌对接器通过全新简易的锁紧结构,使得无菌对接器结合是方便快捷,实现无菌快速对接的功能。
3)本申请的无菌对接器整体圆润,小巧轻便,方便使用。
4)本申请的无菌对接器通过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设置,使得形成的流体通道(第一流通管路和二流通管路)的内径与外接管路的内径相同,减小了液体在管路中的剪切力,并且减少了液体残留。
5)通过第一段装配体和第二段装配体的具体构造结合构造的设置,形成不可回逆式连接,防止两段装配体被人为分离,起到保护作用。
6)设置镂空限位轨道,配合三段转配体的安装,确保形成无菌屏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无菌对接器的三个装配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无菌对接器的三个装配体正视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无菌对接器的爆炸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无菌对接器的装配状态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4中A-A截面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无菌对接器的装配状态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图6中B-B截面图。
图8显示为图7中A部放大图。
图9显示为第一段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镂空轨道的正视图。
图11显示为第一段装配体和第一段保护膜件的爆炸图。
图12显示为第二段装配体和第二段保护膜件的爆炸图。
图13显示为第二段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3中附图标记如下:
1 第一段装配体
11 第一对接平面
12 第一密封圈
13 第一凹槽
14 安装位体
15 安装通孔
151 竖直段孔
152 竖直段孔
16 第一销孔
17 镂空限位轨道
171 入口轨道
1711 第一限位槽
172 第一移动轨道
1721 第二限位槽
173 第二移动轨道
1731 第三限位槽
174 定位轨道
1741 第四限位槽
18 抵持块
2 第二段装配体
21 第二对接平面
22 第一流通管路
23 第二密封圈
24 第二凹槽
25 安装倒扣
251 竖直段
252 倾斜段
2521 倾斜面
2522 竖直面
253 倒扣
27 第二销孔
28 第一连接段
29 第一连接通孔
3 第三段装配体
31 第二流通管路
32 滑动块
33 第二连接段
34 第二连接通孔
4 第一段保护膜件
41 第一拉手
411 第一通孔
412 第一定位柱
42 第一热合膜
5 第二段保护膜件
51 第二拉手
511 第二定位销
512 第二通孔
52 第二热合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述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1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底”、“顶”、“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更具体地,本文中的“上”、“下”、“底”、“顶”均旨在方便参阅附图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
参阅图1~13,本发明提供一无菌对接器,无菌对接器包括:第一段装配体1、第二段装配体2、第三段装配体3、第一段保护膜件4和第二段保护膜件5。具体参阅图1~5,第一段装配体1包括第一对接平面11和经第一对接平面11贯穿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第二段装配体2包括第二对接平面21和经第二对接平面21贯穿第二段装配体2的第二腔体,且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流通管路22。第三段装配体3设有贯穿第三段装配体3的第二流通管路31。第一段保护膜件4可去除的设于第一对接平面11。第二段保护膜件5可去除的设于第二对接平面21。其中,第一段装配体1、第二段装配体2和第三段装配体3插合装配,且在装配状态下,第一对接平面11对接第二对接平面21,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第二流通管路31。具体参阅图5,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为T型腔体,第三段装配体3的主体呈与第一腔体适配的T型结结构。使用过程中,第二段装配体2自上而下与第一段装配体1插接,并使得位于第二段装配体2底部第二对接平面21和位于第一段装配体1顶部的第一对接平面11对接,第三段装配体3的上部自第一段装配体1的底部穿入,并穿过第一对接平面11和第二对接平面21后,设于第二段装配体2的第二腔体,从而使得第三段装配体3的第二流通管路31的上端口与第二腔体内的第一流通管路22下端口无缝对接,而第二流通管路31的下端口与第一流通管路22上端口用于外接待对接的两段管路,第三段装配体的下部抵持且封闭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的下端口。综上,本实例无菌对接器通过三个装配体的配合插合连接,完成在有菌环境下实现无菌对接。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9,第一段装配体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2,第一对接平面11处设有第一凹槽13,第一密封圈12设于第一凹槽13内。优选地,安装状态下,第一密封圈12突出第一凹槽13的高度为0.1~1mm,更优选第一密封圈12突出第一凹槽的高度为0.5mm,即密封圈高出槽面一定距离以使第一对接平面11和第二对接平面21结合后确保密封。密封圈的材料选用常规,例如橡胶材料。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阅图12和13,第二段装配体2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3,第二对接平面21处设有第二凹槽24,第二密封圈23设于第二凹槽24内。安装状态下,第二密封圈23突出第二凹槽24的高度为0.1~1mm,更优选地,第二密封圈23突出第二凹槽24的高度为0.5mm,即密封圈高出槽面一定距离以使第一对接平面11和第二对接平面21结合后确保密封。密封圈的材料选用常规,例如橡胶材料。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阅图7,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安装位体14,第二段装配体2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倒扣25,各安装倒扣25与安装位体14可拆卸连接或不可回逆式连接。具体地,在本例中参阅图9,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两个对称的安装位体14,具体为在靠近第一段装配体1的上部设置耳型镂空安装位,而安装倒扣25请参阅12,在第二段装配体2的外壁对称设置两个安装倒扣25。另外,在本例中安装倒扣25与安装位体14优选采用不可回逆式连接,防止两段装配体被人为分离,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具体实例中,提供一种不可回逆式连接,具体参阅图7和图8,安装位体14设有贯穿安装位体14的安装通孔15,安装倒扣25被设置穿设于安装通孔15内,且安装倒扣25的底部设有倒扣253,用于卡合安装位体14的底壁。更具体地,参阅图8,安装通孔15包括竖直段孔151和设于竖直段孔151上侧的倾斜段孔152,倾斜段孔152的孔径大于等于竖直段孔151的孔径。安装倒扣25包括竖直段251和设于竖直段251底部的倾斜段252,倾斜段252包括倾斜面2521和与倾斜面2521相对设置的竖直面2522,倒扣253设于竖直面2522。如上,设置的倾斜段孔152起到方便安装倒扣25安装入安装通孔的目的,装入成功后倒扣253用于抵持卡合安装位体14的底壁,防止两段装配体被人为分离。更具体地,参阅图8,第一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抵持块18,用于抵持倾斜面2521。更具体地,抵持块18有一倾斜面,该倾斜面与倾斜面2521的倾斜方向一致,通过两个倾斜面的配合,既不阻挡安装倒扣25装入安装通孔15,并且抵持块18的倾斜面还用来抵持住安装倒扣25,使得其上的倒扣253与安装位体14的底壁贴合。更具体地,参阅图8,沿着安装倒扣25的插入方向,抵持块18的倾斜面逐渐远离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
在一优选实例中,参阅图3和图5,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外部设有柔性套管311,柔性套管311用于密封第二流通管路31与第一腔体之间的间隙和用于密封第二流通管路31与第二腔体之间的间隙。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漏液并形成良好的防菌屏障。
在一优选实例中,参阅图3和图6,第三段装配体3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滑动块32,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与滑动块32匹配的镂空限位轨道17,滑动块32滑动设于镂空限位轨道17。第三段装配体3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滑动块32,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镂空限位轨道17,两个滑动块32分别滑动设于两个镂空限位轨道17。具体地,参阅图9和图10,镂空限位轨道17沿第一段装配体1的底面到顶面的方向上延伸,且镂空限位轨道17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轨道171、第一移动轨道172、第二移动轨道173和定位轨道174。即通过滑动块32和镂空限位轨道17配合,辅助第三段装配体3进入第一段装配体1的进程。
在一具体实例中,参阅图9和图10,入口轨道171、第一移动轨道172、第二移动轨道173和定位轨道174依次设有第一限位槽1711、第二限位槽1721、第三限位槽1731和第四限位槽1741。其中,当滑动块32卡入第一限位槽1711时,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头端平面与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防止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头端穿透第一段保护膜件4。当滑动块32卡入第四限位槽1741时,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第二流通管路31,完成整个接头的对接。通过在镂空限位轨道17设置多个限位槽,精确辅助第三段装配体3进入第一段装配体1的进程。更具体地,入口轨道171和第二移动轨道173均与第一对接平面11垂直,第一移动轨道172和定位轨道174均与第一对接平面11平行。水平和垂直的轨道设置,方便操作。
在一优选实例中,参阅图1、2和图3,第一段保护膜件4包括第一拉手41和与第一拉手41连接的第一热合膜42。第一热合膜42可去除的设于第一对接平面11,第一拉手41与第一段装配体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还参阅图3,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第一销孔16,第一拉手41上设有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销与第一销孔16可拆卸连接。更具体地,参阅图11,在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置两个相对的凸块,两个凸块之间形成贯穿的第一销孔16,第一销孔16内设有凸棱,更好的固定定位销。其中,第一热合膜42与第一对接平面11的连接方式为通过常规的热合连接,通过热合磨具进行操作。第一热合膜42从第一对接平面11去除的方式为直接握住拉手抽掉即可
在一优选实例中,参阅图1、2和图3,第二段保护膜件5包括第二拉手51和与第二拉手51连接的第二热合膜52。第二热合膜52可去除的设于第二对接平面21,第二拉手51与第二段装配体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还参阅图12,第二段装配体2的外壁设有第二销孔27,第二拉手上51设有第二定位销511,第二定位销511与第二销孔27可拆卸连接。第二销孔27的设置方式与第一销孔16相同。其中,第二热合膜52与第二对接平面21的连接方式为通过常规的热合连接,通过热合磨具进行操作。第二热合膜52从第二对接平面21去除的方式为直接握住拉手抽掉即可。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阅图11和图12,第一拉手41设有第一通孔411和第一定位柱412。第二拉手51设有第二通孔512和第二定位柱。第一段保护膜件4和第二段保护膜件5在位状态下,第一定位柱412可拆卸设于第二通孔512,第二定位柱可拆卸设于第一通孔411。通过上述设置固定两个拉手,方便握持。
在一些具体实例中,参阅图5:1)第一腔体的上平面的尺寸和第二腔体的下平面的尺寸相同,已完成两段管路的精确对接。2)无菌对接器的主体呈圆柱体型,整体圆润,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小巧轻便,整体重量小。3)无菌对接器的材料为塑料,例如PP、PC或PE,可一次性使用,确保无菌。4)第二段装配体2顶面设有第一连接段28,第一连接段28设有贯穿第一连接段28的第一连接通孔29,用于外接管路,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9与第一流通管路22同轴设置,所述第三段装配体3底面设有第二连接段33,所述第二连接段33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段33的第二连接通孔34,用于外接管路,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4与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和第二流通管路31的内径均与外接管路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9的孔内径与外接管路的管外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4的孔内径与外接管路的管外径相同。即对接后的无菌快速对接器形成的通道与外接管路直径相同,减小了液体在管路中剪切力,同时减少液体残留。
实施例2
无菌对接器进行流体管路无菌连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装载第一段保护膜件4的第一段装配体1、装载第二段保护膜件5的第二段装配体2和第三段装配体3。
2)推动第三段装配体3插合于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的第一位置,并装载第一段保护膜件4的第一段装配体1和装载第二段保护膜件5的第二段装配体2插合装配。其中,当滑动块32卡入第一限位槽1711时,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头端平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此时为第一位置。
3)去除第一段保护膜件4和第二段保护膜件5,使第一段装配体1和第二段装配体2的内部形成无菌屏障。
4)继续推动第三段装配体3进入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的第二位置,最终将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第二流通管路31且第一对接平面11对接第二对接平面21。其中,当所述滑动块32卡入所述第四限位槽1741时,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第二流通管路31,此时为第二位置。
5)将两段流体管路分别插入第一段装配体和第三段装配体中,并分别与第一流通管路22和第二流通管路31对接。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对接器包括:
第一段装配体(1),包括第一对接平面(11)和经第一对接平面(11)贯穿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
第二段装配体(2),包括第二对接平面(21)和经第二对接平面(21)贯穿第二段装配体(2)的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的第一流通管路(22);
第三段装配体(3),设有贯穿第三段装配体(3)的第二流通管路(31);
第一段保护膜件(4),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11);
第二段保护膜件(5),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二对接平面(21);
其中,第一段装配体(1)、第二段装配体(2)和第三段装配体(3)插合装配,且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对接平面(11)对接所述第二对接平面(21),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a)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2),所述第一对接平面(11)处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密封圈(12)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内;
b)所述第二段装配体(2)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3),所述第二对接平面(21)处设有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密封圈(23)设于所述第二凹槽(24)内;
c)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安装位体(14),所述第二段装配体(2)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倒扣(25),各所述安装倒扣(25)与所述安装位体(14)可拆卸连接或不可回逆式连接;
d)第一腔体的上平面的尺寸和第二腔体的下平面的尺寸相同;
e)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外部设有柔性套管(311),所述柔性套管(311)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的间隙和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间隙;
f)所述第三段装配体(3)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滑动块(32),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滑动块(32)匹配的镂空限位轨道(17);所述滑动块(32)滑动设于所述镂空限位轨道(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a1)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圈(12)突出所述第一凹槽(13)0.1~1mm;
b1)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圈(23)突出所述第二凹槽(24)0.1~1mm;
c1)所述安装位体(14)设有贯穿所述安装位体(14)的安装通孔(15),所述安装倒扣(25)被设置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5)内,且所述安装倒扣(25)的底部设有倒扣(253),用于卡合所述安装位体(14)的底壁;
f1)所述镂空限位轨道(17)沿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底面到顶面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镂空限位轨道(17)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轨道(171)、第一移动轨道(172)、第二移动轨道(173)和定位轨道(17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c11)所述安装通孔(15)包括竖直段孔(151)和设于所述竖直段孔(151)上侧的倾斜段孔(152),所述倾斜段孔(152)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竖直段孔(151)的孔径;
c12)所述安装倒扣(25)包括竖直段(251)和设于所述竖直段(251)底部的倾斜段(252),所述倾斜段(252)包括倾斜面(2521)和与所述倾斜面(2521)对称的竖直面(2522),所述倒扣(253)设于所述竖直面(2522);优选地,所述第一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抵持块(18),用于抵持所述倾斜面(2521);
f11)所述入口轨道(171)、第一移动轨道(172)、第二移动轨道(173)和定位轨道(174)依次设有第一限位槽(1711)、第二限位槽(1721)、第三限位槽(1731)和第四限位槽(1741);其中,当所述滑动块(32)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711)时,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头端平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当所述滑动块(32)卡入所述第四限位槽(1741)时,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
f12)所述入口轨道(171)和所述第二移动轨道(173)均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11)垂直,所述第一移动轨道(172)和所述定位轨道(174)均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11)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保护膜件(4)包括第一拉手(41)和与所述第一拉手(41)连接的第一热合膜(42);所述第一热合膜(42)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一对接平面(11),所述第一拉手(41)与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段保护膜件(5)包括第二拉手(51)和与所述第二拉手(51)连接的第二热合膜(52);所述第二热合膜(52)可去除的设于所述第二对接平面(21),所述第二拉手(51)与所述第二段装配体(2)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外壁设有第一销孔(16),所述第一拉手(41)上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一销孔(16)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段装配体(2)的外壁设有第二销孔(27),所述第二拉手上(51)设有第二定位销(511),所述第二定位销(511)与所述第二销孔(27)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手(41)设有第一通孔(411)和第一定位柱(412);所述第二拉手(51)设有第二通孔(512)和第二定位柱;
所述第一段保护膜件(4)和第二段保护膜件(5)在位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柱(412)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二通孔(512),所述第二定位柱可拆卸设于所述第一通孔(4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A)所述无菌对接器的主体呈圆柱体型;和/或,所述无菌对接器的材料为塑料;
B)所述第二段装配体(2)顶面设有第一连接段(28),所述第一连接段(28)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段(28)的第一连接通孔(29),用于外接管路,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9)与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同轴设置;
C)所述第三段装配体(3)底面设有第二连接段(33),所述第二连接段(33)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段(33)的第二连接通孔(34),用于外接管路,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4)与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同轴设置;
D)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和第二流通管路(31)的内径均与外接管路的内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菌对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29)的孔内径与外接管路的管外径相同;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4)的孔内径与外接管路的管外径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无菌对接器进行流体管路无菌连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装载第一段保护膜件(4)的第一段装配体(1)、装载第二段保护膜件(5)的第二段装配体(2)和第三段装配体(3);
2)推动第三段装配体(3)插合于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的第一位置,并装载第一段保护膜件(4)的第一段装配体(1)和装载第二段保护膜件(5)的第二段装配体(2)插合装配;
3)去除第一段保护膜件(4)和第二段保护膜件(5),使第一段装配体(1)和第二段装配体(2)的内部形成无菌屏障;
4)继续推动第三段装配体(3)进入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第一腔体的第二位置,最终将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且第一对接平面(11)对接所述第二对接平面(21);
5)将两段流体管路分别插入第一段装配体和第三段装配体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和第二流通管路(31)对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无菌对接器进行流体管路无菌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A)为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头端平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B)为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无菌对接器进行流体管路无菌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装配体(3)的外壁设有至少两个滑动块(32),所述第二段装配体(2)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滑动块(32)匹配的镂空限位轨道(17);所述滑动块(32)滑动设于所述镂空限位轨道(17);
所述镂空限位轨道(17)沿所述第一段装配体(1)的底面到顶面的方向上延伸,且所述镂空限位轨道(17)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轨道(171)、第一移动轨道(172)、第二移动轨道(173)和定位轨道(174)。
所述入口轨道(171)、第一移动轨道(172)、第二移动轨道(173)和定位轨道(174)依次设有第一限位槽(1711)、第二限位槽(1721)、第三限位槽(1731)和第四限位槽(1741);其中,当所述滑动块(32)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711)时,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的头端平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上平面齐平;当所述滑动块(32)卡入所述第四限位槽(1741)时,所述第一流通管路(22)对接所述第二流通管路(31)。
CN202311742163.2A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78037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2163.2A CN117803785A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2163.2A CN117803785A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3785A true CN117803785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42163.2A Pending CN117803785A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37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5503650A (ja) 医療用管の外面に選択的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ロッキングyコネクター
EP1863560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amination-free and/or sterile sealing between at least two interconnectable connecting means
US20070044858A1 (en) Pipe seal assembly and method
CA2666726A1 (en) Valve assembly and system
JP2002005378A (ja) 極低温配管の結合装置
US4253684A (en) Quick connect coupler with air shield
CN117803785A (zh) 一种无菌对接器和使用方法
ES2718080T3 (es) Circuito de fluido y procedimiento de realización de tal circuito
CN210145296U (zh) 无菌对接器
CN218510395U (zh) 管道接头
CN210135337U (zh) 一种管道密封连接装置
CN211447632U (zh) 一种金属风管预制封口装置
CN209398968U (zh) 一种管道连接组件及管道
ATE458959T1 (de) Mehrfach-kupplung für medienleitungen
JP2021139491A (ja) 配管用接続具及びこれを含む配管用接続装置
CN217795075U (zh) 一种快速退拔可调节喷吹管
US5524675A (en) Pig safety device
CN220851115U (zh) 一种管道密封连接装置
CN220623059U (zh) 一种卡压式管件
CN220727438U (zh) 一种配气设备管道连接组件
CN219215992U (zh) 一种一次性生物工艺袋
CN219064808U (zh) 测漏检测装置及内窥镜
CN220485709U (zh)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CN216823372U (zh)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内窥镜及手术器械
CN218719519U (zh) 一种管线快速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