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5709U -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5709U
CN220485709U CN202321714342.0U CN202321714342U CN220485709U CN 220485709 U CN220485709 U CN 220485709U CN 202321714342 U CN202321714342 U CN 202321714342U CN 220485709 U CN220485709 U CN 220485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storage box
sealing block
liquid
storag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43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43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5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5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5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储液器包括第一储液盒,其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储液盒本体和端盖;活动单元,其形成有第一密封块以对第一储液盒进行密封;第一密封块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顶推部。样本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和上述的储液器,检测器与第一储液盒可拆卸连接,检测器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顶推部相抵的第二顶推部;检测器在第二顶推部的外围设置有高于端盖与第一储液盒本体连接缝的挡板。本申请将第一储液盒本体、弹性套件、端盖的形状及组合方式进行了适配设计,有效降低了储液器的漏液风险,配合活动单元的独特形状设计可有效减少流体的流动阻碍;另外,即使第一储液盒中的液体渗出也能够被挡板隔离,密封性能进一步提升。

Description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体外诊断,尤其是分子检测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DNA或RNA的是否存在、结构是否变化、量的多少及表达功能是否异常,以确定受检者有无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对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分子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的调查、食品卫生检查、肿瘤和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及法医鉴定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现有的传统qPCR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且步骤繁琐的问题,需要对样本进行前处理(核酸提取),反应后阳性样本浓度高达10的六次方,容易造成检验环境、检验设备的污染,导致后续检测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造成假阳性。因此,检测过程中的移液、混合和检测都需要在密封环境中进行。对此,中国专利CN218404214 U提供了“一种推动式核酸扩增检测装置”,通过稀释部和扩增部进行检测前样液的处理,将稀释部安装至检测部时,检测部中的顶推部驱动活动单元上移,从而使得稀释部中的样液能够从检测进液孔流入检测部中,进行后续的样本检测工作。
但是,实际操作时发现,由于活动单元中的第一档板部对检测进液孔部分遮挡,其会阻碍样液的流出,样液流速过慢,难以满足高效检测工作的要求。而且稀释部本身为拼接结构,稀释部安装至检测部时,稀释部内的压力增大,样液容易在拼接处渗出,从而污染环境,存在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能够加快样液流入检测装置的速度,而且能提升储液器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器,包括:
第一储液盒,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储液盒本体和端盖,所述第一储液盒本体内设有第一储液空间,所述端盖内设有第一入口通道,所述第一储液空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盒的外径沿靠近端盖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小;
活动单元,所述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液空间内,所述活动单元形成有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穿设所述第一入口通道以对所述第一储液空间进行密封;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块的底部还凸设有第一顶推部,所述第一顶推部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块的径向截面积,以提供供所述第一储液空间内的液体流过的流动通道;所述第一顶推部受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密封块穿过所述第一入口通道,从而解除对所述第一储液空间的密封。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液盒还包括弹性套件,所述弹性套件套设在所述端盖内部,所述第一入口通道为所述弹性套件的贯通孔。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推部包括至少一个支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支脚的截面呈扇形或蝶形。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支脚的底部边缘设有圆弧倒角。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块为顶部封闭的空心结构,在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支脚围绕所述通孔设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单元还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密封块设置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顶推部之间;其中,所述限位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块,用于防止所述活动单元从所述第一储液空间中脱落。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二储液盒,所述第二储液盒与所述第一储液盒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盒内设有第二储液空间;
所述第一储液空间的第二端连通有第二入口通道,所述活动单元上还形成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套设于所述第二入口通道内以密封所述第一储液空间;
当需要对所述第一储液盒与所述第二储液盒中的液体进行混合时,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盒与所述第二储液盒,所述活动单元被推动,所述第二密封块穿过所述第二入口通道,所述第二储液空间与所述第一储液空间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通道实现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块外套设有弹性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块通过所述弹性密封套与所述第二入口通道抵接。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液盒本体插入所述检测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储液盒本体的外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变小以便操作时可将所述挡板微微撑开,便于所述第一储液盒插入挡板与第二顶推部的间隙中。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器和上述的储液器,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第一储液盒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器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顶推部相抵的第二顶推部,所述第二顶推部上开设有进液孔;
所述检测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包围所述第二顶推部,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顶推部之间留有供所述第一储液盒插入的间隙,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储液盒的侧面贴接,而且所述挡板高于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储液盒本体的连接缝。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申请将第一储液盒的设置成略向内收的形态,便于储液器插入检测器;同时将第一储液盒本体、弹性套件、端盖的形状及组合方式进行了适配设计,有效降低了储液器的漏液风险。另外,当活动单元被推动至第一入口通道时,活动单元的独特形状设计可有效减少流体的流动阻碍。本申请提供的样本检测装置,不仅具备前述储液器的优点,同时,由于检测器中的挡板高于端盖与第一储液盒本体的连接缝,从而即使第一储液盒中的液体渗出也能够被挡板隔离,进一步提升了样本检测装置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储液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储液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储液器中活动单元200的三维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储液器中各种形态的支脚221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样本检测装置的三维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样本检测装置中检测器400的三维图;
图7是将储液器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储液盒、110-第一储液盒本体、111-第一储液空间、112-第二入口通道、120-端盖、121-第一入口通道、130-弹性套件、200-活动单元、210-第一密封块、211-通孔、221-支脚、230-限位部、240-第二密封块、241-弹性密封套、300-第二储液盒、310-第二储液空间、320-密封圈、400-检测器、410-第二顶推部、411-进液孔、420-挡板、421-泄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申请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储液器,包括第一储液盒100、活动单元200和第二储液盒300。其中,第一储液盒100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储液盒本体110和端盖120。参照图2,第一储液盒本体110内设有第一储液空间111,用于盛装试剂并进行采样检测前的预处理,如摇匀混合、稀释、扩增等。端盖120内设有第一入口通道121,第一储液空间111的第一端与第一入口通道121连通,第一储液空间111中的样液可以通过第一入口通道121流出。
活动单元200设置于第一储液空间111内并可以沿其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参照图3,活动单元200形成有第一密封块210,其穿设于第一入口通道121并与其内壁贴接,从而对第一储液空间111进行密封,阻止第一储液空间111内的试剂流出。具体地,第一储液盒100还包括弹性套件130,其套设在端盖120内部,第一入口通道121为弹性套件130的贯通孔,第一密封块210的侧面与弹性套件130贯通孔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提升密封性能,减小液体渗出风险。
其中,第一密封块210的底部还凸设有第一顶推部,第一顶推部的径向截面积小于第一密封块210的径向截面积,以保证当第一顶推部被推至第一入口通道121中时,第一储液空间111内的液体能从第一顶推部与第一入口通道121的间隙中顺利流出。具体地,第一顶推部设置为包括至少一个支脚221。当设置为两个及以上数量的支腿时,相邻两个支脚221之间具有能够供液体流过的流动通道,其中流动通道可以指两个分体式支脚221间所形成的间隙;或者两个连成一体的支脚221,其侧面与第一入口通道121内壁所形成的间隙。实际操作中,样液在第一储液盒100中完成预处理后,第一顶推部受外力作用向第一储液空间111内移动,第一密封块210穿过第一入口通道121直至两者间产生可使样液流出的间隙,从而解除对第一储液空间111的密封,样液从第一入口通道121流出。
进一步地,活动单元200还设有限位部230,第一密封块210设置在限位部230和第一顶推部之间。其中,限位部230凸出于第一密封块210,从而当活动单元200有滑出第一储液空间111的趋势时,限位部230能够与弹性套件130(当设置有弹性套件130时)或者端盖120(不设置弹性套件130时)发生抵接,从而阻止活动单元200的滑出。
具体地,对于支脚221的具体形状,本申请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实施例,参照图4,支脚221绕第一密封块210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从而当受外力驱动时第一顶推部受力更为均匀。支脚221的截面呈扇形或蝶形,从而适配第一密封块210的形状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面以进行受力。支脚221的底部边缘设有圆弧倒角,从而保证人手操作时可以减少支腿边缘对手指表面的剐蹭,同时圆弧设计也能为液体流动提供引导作用。支脚221的侧面可以与第一密封块210的侧面相平(参照图4中a、c、d和f),或支脚221向内收缩以使得其侧面与第一密封块210的侧面留有间距(参照图4中b和e),从而进一步减少对样液流出的干涉和阻碍。各支脚221之间可以不相接(参照图4中a、d、e和f),或相接以连接成一个整体(参照图4中b和c)。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块210为空心结构且在其底部开设有通孔211,通孔211与第一密封块210的内部空腔连通,支脚221围绕通孔211设置(参照图4中d、e和f)。从而当样液流量过大时,样液可被挤入空腔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随着液量减少,又可起到引导液体沿着支腿221流出的作用。
容易理解地,本申请仅提出了支脚221的部分可能的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达到相似效果的支脚221形态,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储液盒300与第一储液盒100可拆卸连接,具体可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插销连接的连接方式。第二储液盒300内设有第二储液空间310以盛装另一种液体,从而当第一储液盒100与第二储液盒300连接后,可以将各自盛装的液体进行混合以形成混合液。而且,为了防止液体从两者的接缝处渗出,在第二储液盒300与第一储液盒100之间设置密封圈320。
具体地,第一储液空间111的第二端连通有第二入口通道112,活动单元200上还形成有第二密封块240,第二密封块240套设在第二入口通道112内以密封第一储液空间111。为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也可以在第二入口通道112处增设一层密封膜,其受外力作用时可被破坏以解除密封状态。
当需要对第一储液盒100与第二储液盒300中的液体进行混合时,连接第一储液盒100与第二储液盒300,推动活动单元200并使其向第二储液盒300移动。第二密封块240穿过第二入口通道112以使得两者之间产生能够使液体通过的间隙,从而第二储液空间310与第一储液空间111通过第二入口通道112实现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密封块240外套设有弹性密封套241,第二密封块240通过该弹性密封套241与第二入口通道112的内壁抵接,从而提升密封性能,减少液体的渗出。
进一步地,第二储液盒300的内壁设有挡块以限制第二密封块240的伸入距离。而且在第二储液盒300的内壁设有刻度线以便于使用者确定需加入的溶液体积。
参照图5,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样本检测装置,其包括检测器400与上述的储液器。检测器400用于对样液进行检测工作,其与第一储液盒100可拆卸连接,在检测器400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一顶推部相抵的第二顶推部410,且第二顶推部410上开设有进液孔411,样液能够从进液孔411流入至检测器400内部以进行样本检测。
检测器400在第二顶推部410的外围设置有挡板420,挡板420对第二顶推部410进行包围。挡板420与第二顶推部410之间留有供第一储液盒100插入的间隙。当第一储液盒100插入后,挡板420与第一储液盒100的侧面贴接,从而挡板420能够对第一储液盒100的插入起引导作用。而且,挡板420高于端盖120与第一储液盒本体110的连接缝,从而即使第一储液盒100内的样液受压而从连接缝处外溢,也能够被挡板420阻挡,减少样液的外泄风险。挡板420上还设有泄压槽421,在第一储液盒100插入时,第二顶推部41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泄压槽421外泄,从而减少第二顶推部410中的气压,方便第一储液盒100的插入。
进一步地,第一储液盒100插入检测器40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参照图2,第一储液盒100的外径沿第一方向x逐渐变小,第一储液盒100外壁的倾斜角度为θ,θ为锐角。第一储液盒100插入时能够将挡板420撑开,从而可解决储液器或检测器400因生产误差而导致两者结合时存在间隙、也可解决直筒状的第一储液盒100不容易插入检测器的问题,确保挡板420能够紧贴第一储液盒100的外壁,提升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挡板420与端盖120可通过卡扣进行卡扣连接,或通过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从而提升两者间的连接稳定性。
下面,介绍本储液器以及样本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
S100.使用者通过采样拭子进行样本的收集,并将样本添加至第二储液盒300中;
S200.参照图7中的a,将第一储液盒100与第二储液盒300进行连接;
S300.参照图7中的b,使用者用手抵住第一顶推部并推动,第二密封块240移出第二入口通道112并进入至第二储液空间310中,第二储液空间310中的样本通过第二入口通道112流入至第一储液空间111中;
S400.样本与第一储液空间111中的液体进行混合并进行检测前的预处理,第一储液空间111中的液体可以是稀释液或其他检测辅助用液体,预处理可以是摇匀混合、稀释、扩增或加热;
S500.将第一储液盒100插入至检测器400,第二顶推部410与第一顶推部抵接并继续推动活动单元200;
S600.参照图7中的c,第一密封块210移出第一入口通道121,第一储液空间111中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入口通道121流入进液孔411,完成样本的上样和检测。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储液盒(100),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储液盒本体(110)和端盖(120),所述第一储液盒本体(110)内设有第一储液空间(111),所述端盖(120)内设有第一入口通道(121),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入口通道(121)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盒(100)的外径沿靠近端盖(120)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小;
活动单元(200),所述活动单元(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内,所述活动单元(200)形成有第一密封块(210),所述第一密封块(210)穿设所述第一入口通道(121)以对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进行密封;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块(210)的底部还凸设有第一顶推部,所述第一顶推部的径向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密封块(210)的径向截面积,以提供供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内的液体流过的流动通道;所述第一顶推部受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密封块(210)穿过所述第一入口通道(121),从而解除对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的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盒(100)还包括弹性套件(130),所述弹性套件(130)套设在所述端盖(120)内部,所述第一入口通道(121)为所述弹性套件(130)的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推部包括至少一个支脚(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21)的截面呈扇形或蝶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21)的底部边缘设有圆弧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210)为空心结构且在底部开设有通孔(211),所述支脚(221)围绕所述通孔(21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单元(200)还设有限位部(230),所述第一密封块(210)设置于所述限位部(230)和所述第一顶推部之间;其中,所述限位部(230)凸出于所述第一密封块(210),用于防止所述活动单元(200)从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中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二储液盒(300),所述第二储液盒(300)与所述第一储液盒(10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盒(300)内设有第二储液空间(310);
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的第二端连通有第二入口通道(112),所述活动单元(200)上还形成有第二密封块(240),所述第二密封块(240)套设于所述第二入口通道(112)内以密封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
当需要对所述第一储液盒(100)与所述第二储液盒(300)中的液体进行混合时,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盒(100)与所述第二储液盒(300),所述活动单元(200)被推动,所述第二密封块(240)穿过所述第二入口通道(112),所述第二储液空间(310)与所述第一储液空间(111)通过所述第二入口通道(112)实现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块(240)外套设有弹性密封套(241),所述第二密封块(240)通过所述弹性密封套(241)与所述第二入口通道(112)抵接。
10.样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器(400)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储液器,所述检测器(400)与所述第一储液盒(100)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器(400)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顶推部相抵的第二顶推部(410),所述第二顶推部(410)上开设有进液孔(411);
所述检测器(400)设置有挡板(420),所述挡板(420)包围所述第二顶推部(410),所述挡板(420)与所述第二顶推部(410)之间留有供所述第一储液盒(100)插入的间隙,所述挡板(420)与所述第一储液盒(100)的侧面贴接,而且所述挡板(420)高于所述端盖(120)与所述第一储液盒本体(110)的连接缝。
CN202321714342.0U 2023-06-30 2023-06-30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485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4342.0U CN220485709U (zh) 2023-06-30 2023-06-30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4342.0U CN220485709U (zh) 2023-06-30 2023-06-30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5709U true CN220485709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4342.0U Active CN220485709U (zh) 2023-06-30 2023-06-30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5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2325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biologic fluid samples
AU2007208334B2 (en) Rapid test apparatus
EP2376918B1 (en) Detection device with a collection chamber for a liquid sample and a detektion chamber in a lid
IL130807A0 (en) Fluidic device for medical diagnostics
EP1069427A3 (en) Initiation of a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blood
WO1999046591A3 (en) Integrated assay device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
US20150168244A1 (en) Fluid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
WO2002022266A3 (en) Fluid cartridge and method
JP3068810B2 (ja) 試験試料カード及び該カードに輸送管を固定する方法
CN220485709U (zh)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CN210875398U (zh) 微流控芯片以及微流控芯片组件
CN218404216U (zh) 一种核酸检测连接件及核酸扩增检测组件
CN116445269B (zh) 基于旋扭隔离阀的核酸检测卡及检测方法
CN112795470B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4735781U (zh) 一种密闭式核酸检测用具
CN212476749U (zh) 一种层析试纸检测装置
CN219348877U (zh) 通过位置切换实现反应试剂转移的粪便即时检测装置
CN219608934U (zh) 一种试剂卡
CN207894908U (zh) 检测设备及计量管、计量装置
CN220999638U (zh) 一种顶芯刺膜移液系统
CN215162693U (zh) 一体化试纸条型采样扩增管
CN219871354U (zh) 一种液体标本检测装置
CN215162692U (zh) 一体化液体型采样扩增管
CN217180938U (zh) 检测管
CN217180936U (zh) 采集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