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8934U - 一种试剂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试剂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8934U
CN219608934U CN202320331114.9U CN202320331114U CN219608934U CN 219608934 U CN219608934 U CN 219608934U CN 202320331114 U CN202320331114 U CN 202320331114U CN 219608934 U CN219608934 U CN 219608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ample
reagent card
baffl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11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na Dakang Guang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11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8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8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8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免疫层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试剂卡,包括卡壳,卡壳内设有用于放置试纸条的试纸腔,卡壳上设有供待测样本进入试纸腔的加样口;卡壳上还设有用于观察试纸条测试情况的可视窗,还包括套筒;套筒设于加样口上;套筒与加样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可在加样时有效改善待测样本外溅溢出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试剂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免疫层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试剂卡。
背景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层析过程中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来达到检测目的的技术。因为操作简单、快速、人员不用培训、且不需要或仅需简单仪器等优点,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毒品检测、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多个领域。
免疫层析技术主要借助免疫层析试纸条完成,试纸条通常放置在试剂卡壳内进行操作,试纸条和试剂卡壳构成试剂卡,试剂卡作为一种检测待测液体内是否含有某种物质的装置,在生活和医疗行业中有诸多的应用,如通过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物样本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现有常用的试剂卡一般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试纸条,壳体上开设有加样孔及观测窗,其中壳体上的加样孔仅设计为一个略微向下凹陷的孔,在添加样本时容易出现样本外溅溢出的问题。另外,在添加样本时,吸收有生物样本的棉棒容易直接接触到试纸条,会使得生物样本大量冲向试纸条,出现“冲样”现象,影响检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在添加样本时容易出现样本外溅溢出,而且吸收有生物样本的棉棒容易直接接触到试纸条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添加样品时容易出现样本外溅溢出的情况的试剂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剂卡,包括卡壳,所述卡壳内设有用于放置试纸条的试纸腔,所述卡壳上设有供待测样本进入试纸腔的加样口;所述卡壳上还设有用于观察试纸条测试情况的可视窗,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于所述加样口上;所述套筒与所述加样口相连通。当需要对样本进行测试时,将试纸条放入在卡壳的试纸腔内,将吸取有待测样本的取样棒伸入至套筒内,通过套筒的设置可在加样时有效改善待测样本外溅溢出的情况,减少待测样本外溅溢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可保持整个操作台面的干净、整洁。
优选的,所述套筒垂直或倾斜于卡壳所在的平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轴线与所述卡壳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30~90°。套筒倾斜设置时,可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可帮助降低样本冲溅外溢的风险。
优选的,试剂卡还包括用于抵接吸收有待测样本的取样棒的挡件,所述挡件设于所述套筒内。
取样棒是用于收集、吸收待测样本的物件,通常地,取样棒一端设置有吸收材料;所述吸收材料指可吸收待测样本,且经挤压后可释放待测样本的材料,常用的吸收材料如医用棉花。
当需要对样本进行测试时,将试纸条放入在卡壳的试纸腔内,将吸取有待测样本的取样棒伸入至套筒内,利用套筒内部的挡件挤压取样棒,使取样棒中的待测样本自加样口流入试纸条的进样部上,待测样本沿着试纸条向吸水部扩散,使用者可通过可视窗看到待测样本在试纸条上的扩散情况和检测结果情况。挡件的设置可起到挤压取样棒的作用,充分、快速的挤出取样棒中的待测样本,提高加样的效率,缩短整体检测时间;同时,挡件也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使得取样棒不容易直接接触到加样口下方的试纸条,提高加样的平稳性,能够有效避免“冲样”而影响检测效果。
优选的,所述挡件为设置在套筒内部的环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件为设置在套筒底部的环件,所述环件的内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挡件为设置在套筒底部内壁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呈斜坡状,所述抵接块的横截面面积沿套筒的顶部端口向套筒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挡件与所述套筒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挡件为设置在套筒内的平板,所述平板至少设置一块,所述平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套筒的横截面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平板设置一块,且位于套筒底面所在圆的直径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挡件为设置在套筒内的筛网;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件为设置在套筒底部的筛网。
优选的,所述挡件设于所述套筒内远离所述可视窗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抵接块为实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挡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套筒空心区域横截面的面积减去待测样本顺利流过所述挡件所需的最小横截面面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套筒空心区域横截面的面积的1/4~3/4;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挡件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套筒空心区域横截面的面积的1/4~1/2。
优选的,所述卡壳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卡壳部和第二卡壳部;第一卡壳部和第二卡壳部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壳为一体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在加样时有效改善待测样本外溅溢出的情况,减少待测样本外溅溢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可保持整个操作台面的干净、整洁;
2)本实用新型中挡件的设置可起到挤压取样棒的作用,充分、快速的挤出取样棒中的待测样本,提高加样的效率,缩短整体检测时间;同时,挡件也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使得取样棒不容易直接接触到加样口下方的试纸条,提高加样的平稳性,能够有效避免“冲样”而影响检测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当挡件设置为抵接块时,抵接块不仅能够起到阻挡、挤压取样棒的作用,还可对待测样本起到导流作用,使得待测样本平稳流入至卡壳内;
4)本实用新型中套筒倾斜设置时,可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能够进一步有效降低样本冲溅外溢的风险,另外,对于荧光检测等需要借助仪器识别检测结果的检测方式来说,可以方便整个试剂卡更深入的插入检测仪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卡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1的第一卡壳部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5第一卡壳部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B-B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9第一卡壳部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C-C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18的第一卡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试剂卡的实施例18的第一卡壳部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D-D处的剖视图。
附图中:1-卡壳;11-试纸腔;12-第一卡壳部;121-插接柱;13-第二卡壳部;131-插接槽;14-支撑条;15-抵接条;2-加样口;3-可视窗;4-套筒;5-挡件;51-环件;52-抵接块;53-平板;54-筛网;6-限位结构;61-端部限位块;62-侧部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包括卡壳1、加样口2、可视窗3、套筒4及挡件5,其中卡壳1内设有试纸腔11,试纸腔11用于放置试纸条,本实施例中卡壳1包括第一卡壳部12和第二卡壳部13,第一卡壳部12和第二卡壳部13为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壳部12为卡壳1的上盖,第二卡壳部13为卡壳1的下盖,第一卡壳部12和第二卡壳部13相扣接,具体的,第一卡壳部12的边缘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插接柱121,第二卡壳部13的边缘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插接槽131,第二卡壳部13上的插接槽131的位置与第一卡壳部12上的插接柱121的位置一一对应,将第一卡壳部12扣合在第一卡壳部13上时,第一卡壳部12上的插接柱121插接至第二卡壳部13上的插接槽131内,实现第一卡壳部12和第二卡壳部13的扣合连接。
其中,第二卡壳部13上沿第二卡壳部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支撑条14,用于支撑试纸条,第一卡壳部12上沿第一卡壳部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抵接条15,当试纸条放置在第二卡壳部13内,并将第一卡壳部12扣合在第二卡壳部13上后,抵接条15可对试纸条进行进一步的抵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卡壳部13上还设有用于对试纸条的放置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6。具体的,限位结构6包括端部限位块61和侧部限位块62,其中端部限位块61共设置两个,两个端部限位块61相对设置,用于对试纸条的两端进行限位。其中侧部限位块62用于对试纸条的侧部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侧部限位块62共设置四个,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限位块62,其中一组侧部限位块62靠近其中一个端部限位块61设置,另一组侧部限位块62靠近另外一个端部限位块61设置。
通过端部限位块61和侧部限位块62的设置可试纸条进行限位,便于试纸条能够快速、准确的放置在卡壳1内的相应位置处,且试纸条放置后不易发生移动。
其中试纸条一般包括进样部和吸水部,卡壳1上设有加样口2和可视窗3,加样口2用于待测样本能够进入至卡壳1内,加样口2设置在卡壳1上对准试纸条进样部的位置处,可视窗3用于观察试纸条的扩散情况和测试情况,可视窗3的位置处可设置透明片,透明片的材质可为塑料或玻璃。
其中加样口2处设有套筒4,套筒4与加样口2相连通,套筒4的设置用于改善添加待测样本时出现待测样本外溅溢出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套筒4为空心圆柱状,需要强调的是,套筒4设置为空心圆柱状并未非为限制性规定,套筒4也可设置为方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套筒4垂直设置在卡壳1上,即套筒4的轴线与卡壳1所在平面的夹角θ为90°。
加样操作一般是通过取样棒吸收样本后,再将取样棒上的样本加入至试纸条上,取样棒为现有常规技术,采用通用式的取样棒即可(例如取样棉棒),本实施例中在将取样棒插入至套筒4内进行加样时,为了避免取样棒直接接触到试纸条而发生“冲样”现象,本实用新型在套筒4内设置了挡件5,挡件5的设置可对取样棒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取样棒与试纸条直接进行接触,同时挡件5也可起到挤压取样棒的作用,便于提高加样的速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挡件5为环件51,环件51设置在套筒4的底部,环件51的内径小于套筒4的内径,具体的,环件51的外壁与套筒4的底部的内壁相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环件51与套筒4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本实施例中环件5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空心区域横截面的面积的1/2,即环件5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2。
当取样棒伸入至套筒4内进行加样时,取样棒的底部抵接在环件51上,一方面可便于取样棒挤压出液,提高加样的效率,缩短整体检测时间,另一方面环件51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取样棒与试纸条进行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对样本进行测试时,样本可为血液、唾液、尿液等液体样本,将第一卡壳部12从第二卡壳部13上取下,将试纸条放入在第二卡壳部13内,试纸条为免疫层析试纸条,根据具体的待测样本选用合适的试纸条,调整放置在第二卡壳部13内的试纸腔的位置,将试纸条放置在端部限位块61和侧部限位块62围设的区域内,然后将第一卡壳部12扣合在第二卡壳部13上,完成对试纸条的放置操作。
将吸取有待测样本的取样棒伸入至套筒4内,利用套筒4内部的挡件5挤压取样棒,使取样棒中的待测样本自加样口2流入试纸条的进样部上,待测样本沿着试纸条向吸水部扩散,使用者可通过可视窗3看到待测样本在试纸条上的扩散情况和检测结果情况。若是荧光免疫层析则需借助相关仪器分析检测,以得出测试结果。
本实用新型套筒4的设置可在加样时有效改善待测样本外溅溢出的情况,减少待测样本外溅溢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可保持整个操作台面的干净、整洁;挡件5的设置可起到挤压取样棒的作用,充分、快速的挤出取样棒中的待测样本,提高加样的效率,缩短整体检测时间;同时,挡件5也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使得取样棒不容易直接接触到加样口2下方的试纸条,提高加样的平稳性,能够有效避免“冲样”而影响检测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环件5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环件5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环件51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3/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挡件5为抵接块52,抵接块52设置在套筒4的底部内壁上,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呈斜坡状,即抵接块52的横截面面积沿套筒4的顶部端口向套筒4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3/4。抵接块52可设置为空心结构,也可设置为实心结构,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设置为实心结构,实心结构更为结实。不特别限定抵接块52在套筒内壁的具体方位,既可设置于靠近可视窗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远离可视窗的一侧,还可设置于靠近试剂卡壳侧面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设置于远离可视窗的一侧。
当取样棒伸入至套筒4内进行时,取样棒的底部可抵接在抵接块52上,一方面抵接块52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取样棒与试纸条进行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可便于取样棒挤压出液,提高加样的效率,同时抵接块52的坡度可对样本起到导流作用,便于样本顺着抵接块52平稳的流入至试纸条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4。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3。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3/4。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了环件51和抵接块52,其中环件51设置在套筒4的底部,环件51的内径小于套筒4的内径,具体的,环件51的外壁与套筒4的底部的内壁相连接,其中,抵接块52设置在套筒4的底部内壁上,抵接块52呈斜坡状,即抵接块52的横截面面积沿套筒4的顶部端口向套筒4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2。抵接块52设置为实心结构,实心结构更为结实。本实施例中环件51、抵接件52及套筒4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当取样棒伸入至套筒4内进行时,抵接块52和环件51均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取样棒与试纸条进行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可便于取样棒挤压出液,提高加样的效率,同时抵接块52的坡度可对样本起到导流作用,便于样本顺着抵接块52平稳的流入至试纸条上。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挡件5为平板53,平板53为条形板,平板53设置在套筒4的底部,平板53所在的平面与套筒4的横截面相平行,平板53的两端均与套筒4的内壁固定连接。
平板53至少设置一个,本实施例中平板53设置一个,且位于套筒4底面所在圆面的直径位置处。平板53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2。
当取样棒伸入至套筒4内进行时,取样棒的底部可抵接在平板53上,一方面平板53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取样棒与试纸条进行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可便于取样棒挤压出液,提高加样的效率。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平板53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4。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平板53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3。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平板53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3/4。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挡件5为筛网54,筛网54设置为圆形,且设置在套筒4的底部,筛网54的外环壁与套筒4的内壁相连接,筛网54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2。
取样棒伸入至套筒4内进行时,取样棒的底部可抵接在筛网54上,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取样棒与试纸条进行直接接触,同时筛网54的设置可使得取样棒与筛网54的接触更加均匀,便于取样棒挤压出液,可极大程度的提高加样的效率。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筛网54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4。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筛网54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1/3。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筛网54的横截面的面积为套筒4底部内径所在圆的面积的3/4。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筒4倾斜设置在卡壳1上,具体的,套筒4的轴线与卡壳1所在平面的夹角θ为30°,套筒的倾斜方向为远离可视窗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倾斜设置的套筒4,可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同时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样本冲溅外溢的风险,另外,对于荧光检测等需要借助仪器识别检测结果的检测方式来说,可以方便整个试剂卡更深入的插入检测仪器内。
本实施例中挡件5设置为抵接块52,抵接块52设置在套筒4的底部的内壁上,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抵接块52的纵截面呈三角形,具体的,抵接块52的纵截面的斜边倾斜度与套筒4的倾斜度相同,抵接块52的纵截面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卡壳1所在平面相垂直。
取样棒沿着套筒4的倾斜方向伸入至套筒4内进行时,取样棒的底部可抵接在抵接块52上,可对取样棒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取样棒伸入过度而与试纸条进行直接接触,同时可便于取样棒挤压出液,提高加样的效率。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8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套筒4的轴线与卡壳1所在平面的夹角θ为45°,套筒的倾斜方向为靠近可视窗的方向。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2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8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套筒4的轴线与卡壳1所在平面的夹角θ为60°,套筒的倾斜方向为远离可视窗的方向。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2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8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套筒4的轴线与卡壳1所在平面的夹角θ为75°,套筒的倾斜方向为靠近可视窗的方向。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为一种试剂卡的实施例2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卡壳1为一体设置,卡壳1的一端设有开口,试纸条可通过开口放入至卡壳1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开口处设有可盖合在开口处的盖子,盖子可选用橡胶塞。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试剂卡,包括卡壳(1),所述卡壳(1)内设有用于放置试纸条的试纸腔(11),所述卡壳(1)上设有供待测样本进入试纸腔(11)的加样口(2);所述卡壳(1)上还设有用于观察试纸条测试情况的可视窗(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4);所述套筒(4)设于所述加样口(2)上,所述套筒(4)与所述加样口(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垂直或倾斜于卡壳(1)所在的平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的轴线与所述卡壳(1)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3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抵接吸收含有待测样本的取样棒的挡件(5),所述挡件(5)设于所述套筒(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5)为设置在套筒(4)内的环件(51),所述环件(51)的内径小于所述套筒(4)的内径;和/或,所述挡件(5)为设置在套筒(4)内壁的抵接块(52),所述抵接块(52)呈斜坡状,所述抵接块(52)的横截面面积沿套筒(4)的顶部端口向套筒(4)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5)与所述套筒(4)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5)为设置在套筒(4)内的平板(53),所述平板(53)至少设置一块,所述平板(5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套筒(4)的横截面相平行;
和/或,所述挡件(5)为设置在套筒(4)内的筛网(54),所述筛网(54)为圆形,所述筛网(54)的外环壁与套筒(4)的内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52)设于所述套筒(4)内远离所述可视窗(3)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52)为实心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件(5)的最大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套筒(4)空心区域横截面的面积的1/4~3/4。
CN202320331114.9U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试剂卡 Active CN219608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14.9U CN219608934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试剂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14.9U CN219608934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试剂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8934U true CN219608934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1114.9U Active CN219608934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试剂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8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37568B2 (ja) 自己計測式流体分析器具
US5366902A (en) Collection and display device
JP4889743B2 (ja) 流体サンプル中のアナライトを検出するための装置
US5100620A (en) Capillary tube/gap reagent format
US3814522A (en) Specimen tube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WO2018188458A1 (zh) 一种样本收集器及样本收集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US3768978A (en) Disposable pipette
JP6474347B2 (ja) 検体調製用容器
US7318359B2 (en) Sampling means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 sample liquid
CN201476980U (zh) 样本采集化验的装置
CN219608934U (zh) 一种试剂卡
US20050009203A1 (en) Multi-drug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EP3533521B1 (en) Pipette tip and pipette system
JP2008157723A (ja) 血液定量器
CN113686107A (zh) 一种检测杯清洗用干燥装置
CN207667672U (zh) 一种移液枪头
CN207798479U (zh) 一种采样装置
CN211061556U (zh) 一种试剂卡
CN219590330U (zh) 一种可准确加样的试剂卡
CN216594752U (zh) 一种样品计数池
CN220419346U (zh) 试剂条
CN218496476U (zh) 取样及检测一体化装置
CN220485709U (zh) 储液器及样本检测装置
CN106388868B (zh) 一种液体样本收集装置
CN219122048U (zh) 一种自测采样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