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0068A -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0068A
CN117800068A CN202410233414.2A CN202410233414A CN117800068A CN 117800068 A CN117800068 A CN 117800068A CN 202410233414 A CN202410233414 A CN 202410233414A CN 117800068 A CN117800068 A CN 117800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l
empty
tray
conveying lin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334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福生
章曙明
左文涛
张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334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0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0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00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输送物流线包括空托盘输送线、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合流输送线、取工件工位及电气控制模组,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空托盘输送线,用于根据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控制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本申请提供的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简化结构且提高输送效率。

Description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另外,电池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储能领域等。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组成电池的各部件,例如裸电芯等,需要通过输送物流线进行输送,对于由多种不同结构的裸电芯组成的电池单体,在生产时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输送路线分别对多种裸电芯进行输送,为此,容易造成输送物流线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等问题,因此,如何简化此类输送物流线是业界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另外,裸电芯输送效率是关系着电池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简化电芯输送物流线结构的同时提高输送效率业界研究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得以简化且具有高输送效率的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输送物流线,包括:
空托盘输送线,沿着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所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向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
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合流输送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所述合流输送线构成为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
取工件工位,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用于根据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以在所述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所述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该输送物流线仅具有一条输送空托盘的空托盘输送线,减少了输送线的条数,简化了输送物流线的结构。该输送物流线应用于制造电池单体过程中,电气控制模组根据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来控制输送给每个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两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使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差距能够缩小,从而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设有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设有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所述电气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通讯连接,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检测的数据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出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上的实托盘的数量是少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多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还是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内,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检测出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上的实托盘的数量是少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多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还是处于第二设定范围内,从而获得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为电气控制模组对空托盘输送线的控制提供依据,使得空托盘输送线分配给两种工件制造机恰当数量的空托盘,从而调整两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速度,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和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依次设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
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依次设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在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在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
如此,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实现了对第一工件的实时数量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的检测,也即,检测出第一工件的实时数量是在第一设定范围内,还是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还是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实现了对第二工件的实时数量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的检测,也即,检测出第二工件的实时数量是在第二设定范围内,还是小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还是大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实时数量信息为电气控制模组对空托盘输送线的控制提供依据,使得空托盘输送线分配给两种工件制造机恰当数量的空托盘,从而调整两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速度,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和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所述第一控制模式还作为初始默认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根据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进行切换,使得处于失衡状态的输送物流线能够在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入设定数量的空托盘,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的所述空托盘用于在所述输送物流线由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时输入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内;
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的所述空托盘用于在所述输送物流线由所述第三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时输入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内。
以上是三种控制模式的具体运行方式,可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使得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数量包括3个。
将空托盘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是为了在切换控制模式后及时将这些空托盘输入工件制造机内,使得工件制造机及时运行,给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暂存3个空托盘,既可以满足工件制造机短时间内对空托盘的需求量,又可以给其他工件制造机余留足够多的空托盘,使得空托盘足够周转,从而使得输送物流线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从上向下依次分布,所述工件制造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同一侧方。
如此分布,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和空托盘输送线对空间的占用较小,而且,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和空托盘输送线三条输送线与工件制造机的距离均比较近,减小了输送物流线对空间的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和所述取工件工位的输送路径的位置高度相同;所述输送物流线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三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三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的位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输入端和底部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实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实托盘输送线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顶部输入端和底部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取工件工位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如此,完成了托盘的循环输送,从而实现了工件的运输。该输送物流线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包括裸电芯。
该输送物流线应用于输送裸电芯的方案,实现了对裸电芯的输送,并且,能够保持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托盘物流控制方法,应用到输送物流线,所述输送物流线包括:
空托盘输送线,沿着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所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向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
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合流输送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所述合流输送线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
取工件工位,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所述空托盘输送线,所述电气控制模组使用所述控制方法对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所述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实时数量信息获取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及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
空托盘分配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根据所述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在上述输送过程中,电气控制模组根据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信息来控制输送给每个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两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差距能够缩小,从而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作为初始默认模式,所述空托盘分配步骤包括: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和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根据实托盘的实时数量进行切换,使得处于失衡状态的输送物流线能够在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送设定数量的空托盘,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所述设定数量包括3个。
以上是三种控制模式的具体运行方法,可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使得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输送物流方法,使用输送物流线,所述输送物流线包括:
空托盘输送线,沿着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所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
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合流输送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
取工件工位,其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所述空托盘输送线;
所述输送物流方法包括:
电气控制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并根据所述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接工件步骤,所述工件制造机将空托盘输入到接料位置,并将制造成形的工件放入所述空托盘内,然后将承载有工件的实托盘输出给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其中,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分别将所述实托盘输出给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
合流步骤,所述合流输送线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
取工件步骤,所述取工件工位接收来自所述合流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所述实托盘内的所述工件被取走而在所述取工件工位的输出端剩余空托盘,所述空托盘被所述取工件工位输送到所述空托盘输送线;
所述输送物流线使用所述输送物流方法可在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所述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在上述输送过程中,电气控制模组根据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信息来控制输送给每个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两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差距能够缩小,从而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电气控制步骤包括:
初始分配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初始默认模式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向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
实时数量信息获取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及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
空托盘分配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根据所述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如此,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获取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实时数量信息,为电气控制模组对空托盘输送线的控制提供依据,使得空托盘输送线分配给两种工件制造机恰当数量的空托盘,从而调整两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速度,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作为所述初始默认模式,所述空托盘分配步骤包括: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和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根据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进行切换,使得处于失衡状态的输送物流线能够在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送设定数量的空托盘,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所述设定数量包括3个。
以上是三种控制模式的具体运行方式,可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使得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发明效果
通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得以简化且具有高输送效率的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在第一工件制造机处的侧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在第二工件制造机处的侧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按位置高度分为三层结构后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的空托盘输送线分别在三种控制模式下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物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物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工件制造机;2 第二工件制造机;3 第一实托盘输送线;4 第二实托盘输送线;5 空托盘输送线;61 第一升降机构;62 实托盘输送线;63 合流输送线;64 第二升降机构;7 取工件工位;8 空托盘;9 实托盘;11 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2 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3 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4 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操作或使用,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接触”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隔着中间媒介层的接触,可以是相接触的两者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接触,也可以是相接触的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的接触。
下面,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组成电池的各部件,例如裸电芯等,需要通过输送物流线进行输送。在电池单体的生产中,存在将例如多种不同结构(例如卷绕方式不同)的裸电芯配对入壳的情况。对于由多种不同结构的裸电芯组成的电池单体,在生产时通常使用并联的多条输送路线分别对多种裸电芯进行输送。不同结构的裸电芯可以是裸电芯的卷绕方式不一致。在此,以将两种卷绕方式不同的裸电芯配对入壳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两种卷绕方式不一致的裸电芯可以称为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在生产时需要一一配对使用,形成如ABAB、ABBA等形式再整体合装到一个壳体内,组成一个电池单体。
对于此类裸电芯的输送物流线,相关技术中,对每种裸电芯的卷绕机各设置一条用于向卷绕机输入空托盘的输入线和从卷绕机接收放置有裸电芯的实托盘并将实托盘输送走的输出线。如此配置,使得整个电芯输送物流线的结构繁琐复杂,设备成本较高,且占用空间大。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的情况,考虑将多种卷绕机配置的输入空托盘的输入线合并为一个,也就是说,每种卷绕机共用一条输入线,减少了输入线的数量,从而简化结构。但是,由于用于卷绕不同裸电芯的卷绕机因需要进行物料切换等无法连续地出料供应,因此存在各卷绕机间断式出料不匹配的情况。共用一条输入线,很容易导致分配给各种卷绕机的空托盘数量不合理,例如,A型卷绕机卷绕速度不变,而B型卷绕机在待料切换状态下,产出B型裸电芯的速度减小使得B型裸电芯的数量相对较少,而A型裸电芯的数量相对较多,如果继续以之前的比例给A卷绕机和B卷绕机分配空托盘,容易使得输出的A型裸电芯相对更多而输出的B型裸电芯相对更少,很容易造成B型裸电芯缺失而导致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的整合无法继续,从而影响到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为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可以根据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来调节分配给A型卷绕机和B型卷绕机的空托盘数量,使得实时数量较多的裸电芯以较慢的速度产出,而实时数量较少的裸电芯以相对较快的速度产出,以这种模式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确保裸电芯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裸电芯的生产效率。
基于这样的设计构思,本申请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输送物流线,输送物流线包括空托盘输送线、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合流输送线、取工件工位及电气控制模组,沿着空托盘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第一工件制造机和第二工件制造机用于分别制造第一型裸电芯(也称A型裸电芯)和第二型裸电芯(也称B型裸电芯),空托盘输送线与每台工件制造机的输入端连接,空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向每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合流输送线连接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合流输送线构成为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取工件工位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合流输送线的输出端和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空托盘输送线,用于根据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控制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该输送物流线应用于电池单体生产过程中输送裸电芯时,第一工件制造机用于卷绕A型裸电芯,第二工件制造机用于卷绕B型裸电芯,电气控制模组根据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来调节分配给A卷绕机和B卷绕机的空托盘数量,使得实时数量较多的裸电芯以较慢的速度产出,而实时数量较少的裸电芯以相对较快的速度产出,这种模式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输送物流线可以用于电池生产过程中,例如用于对电池用裸电芯进行输送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不仅仅用于对电池生产制造过程的裸电芯进行输送,也可以用于对其他需要进行输送的工件进行输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虽然未图示,但是电池单体一般包括电极组件(例如裸电芯)。电极组件包括正极、负极以及隔离件。在电池单体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离子(例如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隔离件设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可以起到防止正负极短路的作用,同时可以使活性离子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设有极耳(未图示),极耳可以将电流从电极组件导出。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外壳。外壳用于封装电极组件及电解质等部件。外壳可以为钢壳、铝壳、塑料壳(如聚丙烯)、复合金属壳(如铜铝复合外壳)或铝塑膜等。
作为示例,电池单体可以为圆柱形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软包电池单体或其它形状的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包括方壳电池单体、刀片形电池单体、多棱柱电池,多棱柱电池例如为六棱柱电池等,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设有开口,端盖封闭开口以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等物质的密闭空间。壳体可设有一个或多个开口。端盖也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端子,电极端子与极耳电连接。电极端子可以与极耳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转接部件与极耳间接连接。电极端子可以设置于端盖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上。
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在第一工件制造机处的侧向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在第二工件制造机处的侧向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按位置高度分为三层结构后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线的空托盘输送线分别在三种控制模式下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物流线,包括空托盘输送线5、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合流输送线63、取工件工位7及电气控制模组,沿着空托盘输送线5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空托盘输送线5与每台工件制造机的输入端连接,空托盘输送线5构成为能够向每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8;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与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9并进行输送;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与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9并进行输送;合流输送线63连接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合流输送线63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来自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取工件工位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合流输送线63的输出端和空托盘输送线5的输入端;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空托盘输送线5,用于根据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信息,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输送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空托盘8的数量,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该输送物流线应用于制造电池单体时,第一工件制造机1用于卷绕A型裸电芯,第二工件制造机2用于卷绕B型裸电芯,空托盘输送线5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空托盘8,送入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空托盘8接收第一工件制造机1卷绕成的A型裸电芯后送出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送入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空托盘8接收第二工件制造机2卷绕成的B型裸电芯后送出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按照预设次序逐一被输送到合流输送线63,使得合流输送线63上的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以电池单体内裸电芯的次序排列,排列好次序的裸电芯被依次取走并移动至配对整合装置中进行配对整合,合流输送线63上的裸电芯被取走后剩下空托盘8,空托盘8从合流输送线63回流到空托盘输送线5上,如此循环,实现了裸电芯的输送。
示例性地,在输送过程中,如果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数量相对均衡,则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以相对均衡的比例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空托盘8;如果某一种工件制造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待料切换状态时降低了该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会使得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数量相差较大,即,一个实托盘输送线上的裸电芯数量较多,另一个实托盘输送线上的裸电芯数量较少,此时,电气控制模组增大分配给数量较少的裸电芯对应的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数量,减少分配给数量较多的裸电芯对应的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数量,使得数量少的裸电芯以正常速度产出,而数量多的裸电芯以比正常速度慢的速度产出,这种模式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对于工件制造机、输送线、托盘这些构成元素本身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各自的基本功能即可,例如可以采用已知的技术。
电气控制模组可以通过电气控制硬件回路、在位传感器、PLC程序等来实现。
该输送物流线可以仅具有一条输送空托盘的空托盘输送线5,减少了输送线的条数,简化了输送物流线的结构。在上述输送过程中,电气控制模组根据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来控制输送给每个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两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差距能够缩小,从而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设有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设有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电气控制模组与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和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通讯连接,能够根据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和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检测的数据信息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输送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空托盘8的数量。
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出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上的裸电芯的数量是少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多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还是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内,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检测出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上的裸电芯的数量是少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多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还是处于第二设定范围内,从而获得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信息,为电气控制模组对空托盘输送线5的控制提供依据,使得空托盘输送线5分配给两种工件制造机恰当数量的空托盘8,从而调整两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速度,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和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和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依次设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输送路径,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被触发,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被触发;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依次设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输送路径,在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被触发,在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被触发。
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可以为光电式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激光测距仪等;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还可以压力式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等。
示例性的,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输出端起始进行排队,在所排的队列经过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的对射区域的情况下,说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在所排的队列未经过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的对射区域的情况下,说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在此情况下,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被触发,向电气控制模组发出触发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会陆续接收第一工件制造机1输出的实托盘9,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的对射区域会间断性地经过实托盘9,因此,为了区分经过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的对射区域的实托盘9是已经排入队列的还是瞬时经过的,设定了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感应到实托盘9的时长临界值,如果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感应到实托盘9存在的时间较短,例如,设定经过5秒后实托盘9便流走,该种情况即为实托盘9临时经过,则判定所排的队的长度较短,未经过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的对射区域,此时实托盘9数量太少,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被触发;如果,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感应到实托盘9存在的时间较长,例如,感应到实托盘9存在的时间达到5秒以上,则说明实托盘9所排的队列已进入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的对射区域,实托盘9的队列较长,此时说明实托盘9数量比较多,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不被触发。相应的,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输出端起始进行排队,在所排的队列未经过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的对射区域的情况下,说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在所排的队列经过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的对射区域的情况下,说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在此情况下,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被触发,向电气控制模组发出触发信号。相应的,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和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的触发原理相似,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和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的触发原理相似,在此不再对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的触发原理进行介绍。
如此,当四个检测传感器均未被触发时,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此时,输送物流线处于稳定输送的状态,需要采用数量均衡的分配方式给两种工件制造机分配空托盘;当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被触发且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被触发时,输送物流线处于A型裸电芯远少于B型裸电芯的失衡状态,当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被触发且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被触发时,输送物流线处于A型裸电芯远多于B型裸电芯的失衡状态,需要以数量差距较大的分配方式给两种工件制造机分配空托盘;当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和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均被触发,或者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均被触发时,说明分配给两种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的数量比较均衡,输送物流线处于均衡输送的状态,所以需要采用均衡的分配方式。
如果输送物流线处于稳定输送的状态或均衡输送的状态,则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以相对均衡的比例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空托盘8;如果输送物流线处于A型裸电芯远少于B型裸电芯的失衡状态,则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以多分配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少分配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空托盘8的方式进行分配,如果输送物流线处于A型裸电芯远多于B型裸电芯的失衡状态,则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以少分配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多分配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空托盘8的方式进行分配,如此,使得数量少的裸电芯以正常速度产出,而数量多的裸电芯以较慢的速度产出,输送物流线以这种模式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如此,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11和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12相配合,可以检测出A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是在第一设定范围内,还是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还是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也即,检测到A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信息;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13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14相配合,可以检测出B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是在第二设定范围内,还是小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还是大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也即,检测到B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信息;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的实时数量信息为电气控制模组对空托盘输送线5的控制提供依据,使得空托盘输送线分配给两种工件制造机恰当数量的空托盘,从而调整两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速度,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和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一控制模式,第一控制模式还作为初始默认模式;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二控制模式;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三控制模式。
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包括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等于该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等于该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以及介于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的任意数值。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处于第二设定范围包括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等于该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等于该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以及介于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的任意数值。也即,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或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或均介于各自的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一控制模式。
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根据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信息进行切换,使得处于失衡状态的输送物流线能够在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中(a),在第一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送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8,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参见图6中(b),在第二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优先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输入空托盘8,保持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至少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并将这些空托盘8暂存于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入口外,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入口外的所述空托盘8用于在所述输送物流线由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时输入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2内。
参见图6中(c),在第三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优先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入空托盘8,保持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输送至少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并将这些空托盘8暂存于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入口外,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入口外的所述空托盘8用于在所述输送物流线由所述第三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时输入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1内。
可以理解的是,最大允许缓存量是指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处能够同时容纳空托盘8的数量的最大值,由于空托盘8的尺寸会根据裸电芯尺寸的不同而不同,可见,在工件制造机不改变的情况下,对于不同尺寸的空托盘8,最大允许缓存量是不同的,也即,最大允许缓存量会随着裸电芯的尺寸的改变为改变,最大允许缓存量根据工件制造机的输送路线的尺寸及适配裸电芯的空托盘8的尺寸来确定,具体数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向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8是指将空托盘8送进工件制造机内,空托盘8会随着工件制造机的运行接收卷绕成的裸电芯,使得工件制造机持续运行。空托盘8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是指将空托盘8输送到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而不进入工件制造机内,在此种情况下,工件制造机会因为没有接收裸电芯的空托盘8而暂停运行,因此,该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电芯的速度降低,而另外一种工件制造机由于空托盘8的正常输入而持续稳定的运行,而使得该另外一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电芯的速度不变,为此,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能够达到平衡,即,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在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平衡状态后,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的空托盘8被输入工件制造机内,使得工件制造机开始运行,开始以正常的速度产出裸电芯。将空托盘8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是为了在切换控制模式后及时将这些空托盘8输入工件制造机内,使得工件制造机及时运行,防止了由于空托盘8输入不及时而影响到该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
以上是三种控制模式的具体运行方式,可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使得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定数量包括3个。
给工件制造机暂时输送3个空托盘8,既可以满足工件制造机短时间内对空托盘8的需求量,又可以给其他工件制造机余留足够多的空托盘8,使得空托盘8足够周转,从而使得输送物流线正常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定数量可以为2个、4个、5个或6个,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输送路径、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输送路径和空托盘输送线5的输送路径从上向下依次分布,工件制造机设置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和空托盘输送线5的同一侧方。
如此分布,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和空托盘输送线5对空间的占用较小,而且,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和空托盘输送线5三条输送线与工件制造机的距离均比较近,减小了输送物流线对空间的占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输送路径、合流输送线63的输送路径和取工件工位7的输送路径的位置高度相同;输送物流线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61、第三实托盘输送线62和第二升降机构64,第三实托盘输送线62的输送路径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输送路径的位置高度相同,第一升降机构61的顶部输入端和底部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输出端和第三实托盘输送线62的输入端,第三实托盘输送线62的输出端连接于合流输送线63的输入端,第二升降机构64的顶部输入端和底部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取工件工位7的输出端和空托盘输送线5的输入端。
承载第一工件的实托盘9经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输送给第一升降机构61,经第一升降机构61下降并输送给第三实托盘输送线62,第三实托盘输送线62上的实托盘9和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根据预设次序输送给合流输送线63,合流输送线63上的排好次序的实托盘9输送到取工件工位7,取工件工位7上的实托盘9内的裸电芯被取走,在取工件工位7剩余空托盘8,空托盘8从取工件工位7进入第二升降机构64,并经第二升降机构64下降并输送到空托盘输送线5,之后通过空托盘输送线5对各个工件制造机分配空托盘8。
如此,完成了托盘的循环输送,从而实现了工件的运输。该输送物流线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件包括裸电芯。
该输送物流线应用于输送裸电芯的方案,实现了对裸电芯的输送,并且,能够保持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图7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物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物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托盘物流控制方法,应用到输送物流线,输送物流线包括空托盘输送线5、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合流输送线63、取工件工位7及电气控制模组,沿着空托盘输送线5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空托盘输送线5与每台工件制造机的输入端连接,空托盘输送线5构成为能够向每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8;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与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9并进行输送;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与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9并进行输送;合流输送线63连接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合流输送线63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取工件工位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合流输送线63的输出端和空托盘输送线5的输入端;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空托盘输送线5,电气控制模组使用控制方法对空托盘输送线5进行控制,以使得输送物流线在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如图7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S12、实时数量信息获取步骤: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及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
S13、空托盘分配步骤:电气控制模组根据实时数量信息控制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在电池单体制造过程中,该托盘物流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输送裸电芯的托盘转运时,第一工件制造机1用于卷绕A型裸电芯,第二工件制造机2用于卷绕B型裸电芯,空托盘输送线5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空托盘8,送入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空托盘8接收第一工件制造机1卷绕成的A型裸电芯后送出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送入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空托盘8接收第二工件制造机2卷绕成的B型裸电芯后送出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按照预设次序逐一被输送到合流输送线63,使得合流输送线63上的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以电池单体内裸电芯的次序排列,排列好次序的裸电芯被依次取走并移动至整合装置中进行整合,合流输送线63上的裸电芯被取走后剩下空托盘8,空托盘8从合流输送线63回流到空托盘输送线5上,如此循环,实现了裸电芯的输送。
示例性地,如果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相对均衡,则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以相对均衡的比例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空托盘8;如果某一种工件制造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待料切换状态时降低了该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会使得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数量相差较大,即,一个上的裸电芯数量较多,另一个上的裸电芯数量较少,此时,电气控制模组增大分配给数量较少的裸电芯对应的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数量,减少分配给数量较多的裸电芯对应的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数量,使得数量少的裸电芯以正常速度产出,而数量多的裸电芯以较慢的速度产出,这种模式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输送过程中,电气控制模组根据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来控制输送给每个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两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差距能够缩小,从而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第一控制模式作为初始默认模式,如图8所示,空托盘分配步骤包括:
S131、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和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一控制模式。
S132、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二控制模式。
S133、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三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31、步骤S132和步骤S133三个步骤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先后次序,三个步骤的执行顺序根据步骤S12获取到的结果进行选择。
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根据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进行切换,使得处于失衡状态的输送物流线能够在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送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8,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在第二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优先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输入空托盘8,保持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至少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并将这些空托盘8暂存于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入口外;在第三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优先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入空托盘8,保持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输送至少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并将这些空托盘8暂存于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入口外;设定数量包括3个。
向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8是指将空托盘8送进工件制造机内,空托盘8会随着工件制造机的运行接收卷绕成的裸电芯,使得工件制造机持续运行。空托盘8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是指将空托盘8输送到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而不进入工件制造机内,在此种情况下,工件制造机会因为没有接收裸电芯的空托盘8而暂停运行,因此,该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电芯的速度降低,而另外一种工件制造机由于空托盘8的正常输入而持续稳定的运行,而使得该另外一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电芯的速度不变,为此,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能够达到平衡,即,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在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平衡状态后,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的空托盘8被输入工件制造机内,使得工件制造机开始运行,开始以正常的速度产出裸电芯。将空托盘8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是为了在切换控制模式后及时将这些空托盘8输入工件制造机内,使得工件制造机及时运行,防止了由于空托盘8输入不及时而影响到该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
以上是三种控制模式的具体运行方法,可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使得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件包括裸电芯。
该输送物流线应用于输送裸电芯的方案,实现了对裸电芯的输送,并且,能够保持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图9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物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物流方法,使用于输送物流线,输送物流线使用输送物流方法可在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输送物流线包括空托盘输送线5、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合流输送线63、取工件工位7及电气控制模组,空托盘输送线5沿着空托盘输送线5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与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9并进行输送;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与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9并进行输送;合流输送线63连接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取工件工位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于合流输送线63的输出端和空托盘输送线5的输入端;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空托盘输送线5。
如图9所示,工件输送物流方法包括:
S1、电气控制步骤: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并根据实时数量信息控制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S2、接工件步骤:工件制造机将空托盘输入到接料位置,并将制造成形的工件放入空托盘内,然后将承载有工件的实托盘输出给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其中,第一工件制造机和第二工件制造机分别将实托盘输出给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
S3、合流步骤:合流输送线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
S4、取工件步骤:取工件工位接收来自合流输送线的实托盘,实托盘内的工件被取走而在取工件工位的输出端剩余空托盘,空托盘被取工件工位输送到空托盘输送线。
该工件输送物流方法用于制造电池单体时,第一工件制造机1用于卷绕A型裸电芯,第二工件制造机2用于卷绕B型裸电芯,空托盘输送线5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空托盘8,送入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空托盘8接收第一工件制造机1卷绕成的A型裸电芯后送出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送入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空托盘8接收第二工件制造机2卷绕成的B型裸电芯后送出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上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按照预设次序逐一被输送到合流输送线63,使得合流输送线63上的A型裸电芯和B型裸电芯以电池单体内裸电芯的次序排列,排列好次序的裸电芯被依次取走并移动至整合装置中进行整合,合流输送线63上的裸电芯被取走后剩下空托盘8,空托盘8从合流输送线63回流到空托盘输送线5上,如此循环,实现了裸电芯的输送。
示例性地,在输送过程中,如果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数量相对均衡,则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以相对均衡的比例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空托盘8;如果某一种工件制造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处于待料切换状态时降低了该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会使得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上的实托盘9的数量相差较大,即,一个上的裸电芯数量较多,另一个上的裸电芯数量较少,此时,电气控制模组增大分配给数量较少的裸电芯对应的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数量,减少分配给数量较多的裸电芯对应的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数量,使得数量少的裸电芯以正常速度产出,而数量多的裸电芯以较慢的速度产出,这种模式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输送过程中,电气控制模组根据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来控制输送给每个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8的数量,从而影响到两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差距能够缩小,从而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气控制步骤包括:
S11、初始分配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初始默认模式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向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
S12、实时数量信息获取步骤: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及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
S13、空托盘分配步骤:电气控制模组根据实时数量信息控制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如此,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获取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实时数量的范围,为电气控制模组对空托盘输送线的控制提供依据,使得空托盘输送线分配给两种工件制造机恰当数量的空托盘,从而调整两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速度,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如此,能够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第一控制模式作为初始默认模式,如图11所示,空托盘分配步骤包括:
S131、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和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一控制模式;
S132、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二控制模式;
S133、在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大于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小于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电气控制模组采用第三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31、步骤S132和步骤S133三个步骤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先后次序,三个步骤的执行顺序根据步骤S12获取到的结果进行选择。
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根据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的范围进行切换,使得处于失衡状态的输送物流线能够在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送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8,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在第二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优先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输入空托盘8,保持每台第一工件制造机1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送至少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并将这些空托盘8暂存于第二工件制造机2的入口外。
在第三控制模式下,电气控制模组控制空托盘输送线5优先给第二工件制造机2输入空托盘8,保持每台第二工件制造机2缓存空托盘8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第一工件制造机1输送至少设定数量的空托盘8并将这些空托盘8暂存于第一工件制造机1的入口外。设定数量包括3个。
向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8是指将空托盘8送进工件制造机内,空托盘8会随着工件制造机的运行接收卷绕成的裸电芯,使得工件制造机持续运行。空托盘8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是指将空托盘8输送到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而不进入工件制造机内,在此种情况下,工件制造机会因为没有接收裸电芯的空托盘8而暂停运行,因此,该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电芯的速度降低,而另外一种工件制造机由于空托盘8的正常输入而持续稳定的运行,而使得该另外一种工件制造机的产出电芯的速度不变,为此,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能够达到平衡,即,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在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达到平衡状态后,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的空托盘8被输入工件制造机内,使得工件制造机开始运行,开始以正常的速度产出裸电芯。将空托盘8暂存于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是为了在切换控制模式后及时将这些空托盘8输入工件制造机内,使得工件制造机及时运行,防止了由于空托盘8输入不及时而影响到该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
以上是三种控制模式的具体运行方式,可以在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使得处于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的实托盘9和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的实托盘9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给工件制造机暂时输送3个空托盘8,既可以满足工件制造机短时间内对空托盘8的需求量,又可以给其他工件制造机余留足够多的空托盘8,使得空托盘8足够周转,从而使得输送物流线正常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定数量可以为2个、4个、5个或6个,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件包括裸电芯。
该输送物流线应用于输送裸电芯的方案,实现了对裸电芯的输送,并且,能够保持电池单体生产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具体例子。
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输送物流线主要由硬件设备和电气控制组成。硬件设备包含卷绕机A(第一工件制造机1)、卷绕机B (第二工件制造机2)、第一实托盘A物流线(第一实托盘输送线3)、实托盘B物流线(第二实托盘输送线4)、空托盘回流物流线(空托盘输送线5)、实托盘A升降机(第一升降机构61)、第二实托盘A物流线(实托盘输送线62)、实托盘合流物流线(合流输送线63)、空托盘回流升降机(第二升降机构64)、没装裸电芯的托盘(空托盘8)、取电芯工位(取工件工位7)、装有裸电芯的托盘(实托盘9)等设备。电气控制模块(电气控制模组)包含整套电气控制硬件回路和PLC程序,空托盘回流物流线位于最底层,实托盘B物流线和第二实托盘A物流线位于第二层,第一实托盘A物流线位于第三层。
没装裸电芯的空托盘由空托盘回流物流线回流到卷绕机A、卷绕机B内,通过卷绕机内部的升降机构提升到第一实托盘A物流线和实托盘B物流线。装有A电芯的实托盘在第一实托盘A物流线上通过实托盘A升降机从第三层降到位于第二层的第二实托盘A物流线上,装有B电芯的实托盘输出到位于第二层的实托盘B物流线,电气控制模块控制A电芯和B电芯进入实托盘合流物流线的次序,使得A电芯和B电芯以电池单体内裸电芯的次序排列,在后道工序的取电芯工位将托盘内的电芯取出,并腾出空托盘。
空托盘进入空托盘回流升降机,回流到空托盘回流物流线,在回流的过程中电气控制模块根据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来控制输送给每个卷绕机A和每个卷绕机B的空托盘的数量,来影响到两种裸电芯的产出速度,使得两种裸电芯的实时数量差距能够缩小,从而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Claims (16)

1.一种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托盘输送线,沿着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所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向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
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合流输送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所述合流输送线构成为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和来自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
取工件工位,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用于根据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以在所述输送物流线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所述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和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设有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
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设有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关系;
所述电气控制模组与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通讯连接,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检测的数据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和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依次设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缺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满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
所述第二托盘数量检测组件包括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依次设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
在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缺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在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满料检测传感器被触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和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所述第一控制模式还作为初始默认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入设定数量的空托盘,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的所述空托盘用于在所述输送物流线由所述第二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时输入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内;
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的所述空托盘用于在所述输送物流线由所述第三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式时输入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数量包括3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从上向下依次分布,所述工件制造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同一侧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和所述取工件工位的输送路径的位置高度相同;
所述输送物流线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三实托盘输送线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三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输送路径的位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顶部输入端和底部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实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实托盘输送线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顶部输入端和底部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取工件工位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包括裸电芯。
10.一种托盘物流控制方法,应用到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物流线包括:
空托盘输送线,沿着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所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空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向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
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合流输送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所述合流输送线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来自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
取工件工位,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所述空托盘输送线,所述电气控制模组使用所述控制方法对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输送物流线在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所述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实时数量信息获取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及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
空托盘分配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根据所述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托盘物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作为初始默认模式,所述空托盘分配步骤包括: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和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托盘物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送设定数量的空托盘,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所述设定数量包括3个。
13.一种输送物流方法,使用于输送物流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物流线包括:
空托盘输送线,沿着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有多台工件制造机,多台所述工件制造机包括交替分布的至少一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至少一台第二工件制造机;
第一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一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第二实托盘输送线,与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构成为能够接收来自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承载有第二工件的实托盘并进行输送;
合流输送线,连接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
取工件工位,其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合流输送线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托盘输送线的输入端;
电气控制模组,通讯连接于所述空托盘输送线;
所述输送物流方法包括:
电气控制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并根据所述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接工件步骤,所述工件制造机将空托盘输入到接料位置,并将制造成形的工件放入所述空托盘内,然后将承载有工件的实托盘输出给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其中,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分别将所述实托盘输出给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
合流步骤,所述合流输送线根据预设次序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
取工件步骤,所述取工件工位接收来自所述合流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所述实托盘内的所述工件被取走而在所述取工件工位的输出端剩余空托盘,所述空托盘被所述取工件工位输送到所述空托盘输送线;
所述输送物流线使用所述输送物流方法可在工作设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输送的状态,所述稳定输送的状态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第一设定范围和第二设定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控制步骤包括:
初始分配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初始默认模式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向每台所述工件制造机输送未承载工件的空托盘;
实时数量信息获取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及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信息;
空托盘分配步骤,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根据所述实时数量信息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输送给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和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空托盘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模组具有第一控制模式、第二控制模式和第三控制模式,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作为所述初始默认模式,所述空托盘分配步骤包括: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和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分别处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或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和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下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
在处于所述第一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且处于所述第二实托盘输送线的所述实托盘的实时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的下限值的情况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采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送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依次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每台输送设定数量的空托盘,所有工件制造机均满足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后,再从首台到尾台工件制造机依次循环增加一个空托盘,直到每台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在所述第三控制模式下,所述电气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空托盘输送线优先给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输入空托盘,保持每台所述第二工件制造机缓存空托盘的数量达到最大允许缓存量,并且给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输送至少所述设定数量的空托盘并将这些空托盘暂存于所述第一工件制造机的入口外;
所述设定数量包括3个。
CN202410233414.2A 2024-03-01 2024-03-01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8000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414.2A CN117800068A (zh) 2024-03-01 2024-03-01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33414.2A CN117800068A (zh) 2024-03-01 2024-03-01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0068A true CN117800068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6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33414.2A Pending CN117800068A (zh) 2024-03-01 2024-03-01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0068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66910A1 (de) * 1992-04-24 1993-10-27 Sms Schloemann-Siemag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zu Ringen gewickeltem Walzgut im Haspelbereich
JP2007189147A (ja) * 2006-01-16 2007-07-26 Murata Mach Ltd 搬送システム
CN107640603A (zh) * 2016-07-22 2018-01-30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用于在托盘装载物品的码垛系统
CN107640543A (zh) * 2017-10-09 2018-01-30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配对设备
US20180111765A1 (en) * 2016-10-20 2018-04-26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Conveyor Screening During Robotic Article Unloading
CN208471015U (zh) * 2018-06-25 2019-02-0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下料机构
CN111762555A (zh) * 2020-06-28 2020-10-13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拆码垛及扫码功能的倍速链输送装置
CN112707142A (zh) * 2020-12-30 2021-04-27 萨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胎胚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N113195385A (zh) * 2018-11-08 2021-07-30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对容器进行分组的装置
CN113231825A (zh) * 2021-05-13 2021-08-1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箱齿轮加工流水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4494746U (zh) * 2020-12-14 2021-10-26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车间跨连廊输送装置
CN217971267U (zh) * 2022-09-19 2022-12-06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托盘运转系统
CN218930905U (zh) * 2022-12-01 2023-04-28 苏州齐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动化输送装置
CN116176939A (zh) * 2023-02-09 2023-05-30 江苏九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铝块码垛输送设备及其输送工艺
CN116588669A (zh) * 2023-06-13 2023-08-15 东莞市兆丰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电芯输送设备、上料方法及检测设备
CN116674950A (zh) * 2023-04-26 2023-09-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芯装配线的物流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66910A1 (de) * 1992-04-24 1993-10-27 Sms Schloemann-Siemag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zu Ringen gewickeltem Walzgut im Haspelbereich
JP2007189147A (ja) * 2006-01-16 2007-07-26 Murata Mach Ltd 搬送システム
CN107640603A (zh) * 2016-07-22 2018-01-30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用于在托盘装载物品的码垛系统
US20180111765A1 (en) * 2016-10-20 2018-04-26 Intelligrated Headquarters, Llc Conveyor Screening During Robotic Article Unloading
CN107640543A (zh) * 2017-10-09 2018-01-30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配对设备
CN208471015U (zh) * 2018-06-25 2019-02-05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下料机构
CN113195385A (zh) * 2018-11-08 2021-07-30 克朗斯股份公司 用于对容器进行分组的装置
CN111762555A (zh) * 2020-06-28 2020-10-13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拆码垛及扫码功能的倍速链输送装置
CN214494746U (zh) * 2020-12-14 2021-10-26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车间跨连廊输送装置
CN112707142A (zh) * 2020-12-30 2021-04-27 萨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胎胚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N113231825A (zh) * 2021-05-13 2021-08-1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箱齿轮加工流水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7971267U (zh) * 2022-09-19 2022-12-06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托盘运转系统
CN218930905U (zh) * 2022-12-01 2023-04-28 苏州齐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动化输送装置
CN116176939A (zh) * 2023-02-09 2023-05-30 江苏九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铝块码垛输送设备及其输送工艺
CN116674950A (zh) * 2023-04-26 2023-09-0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芯装配线的物流输送装置
CN116588669A (zh) * 2023-06-13 2023-08-15 东莞市兆丰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电芯输送设备、上料方法及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6647B (zh) 一种自动叉车机器人搬运货箱的控制方法
CN104842964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更换设备
CN103298572A (zh) 连续式方形电池叠片系统和方法
JP2002315218A (ja) 無人搬送車用二次電池の充電制御方法
CN113650999B (zh) 搬运机器人换电方法
CN218917228U (zh) 用于电芯的检测设备
CN117080528B (zh) 电池堆叠方法及系统
CN111934418B (zh) 延长蓄电池使用时间的ups系统
CN117800068A (zh) 输送物流线及方法、托盘物流控制方法
CN117160885B (zh) 检测设备
TWI534749B (zh) 載盤輸送之最佳化方法及使用其之系統
CN211768166U (zh) 一种具有补料机构的输送装置
JP2001266954A (ja) 電池充電販売装置及び電池充電販売方法
CN212950242U (zh) 一种电池包转运系统及换电站
KR102536549B1 (ko)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디게싱장치
CN204659697U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更换设备
CN114683942A (zh) 换电站的电池仓内电池拿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1329783U (zh) 一种用于废旧电池带电破碎设备的自动给料装置
KR101381772B1 (ko) 이차 전지용 포메이션 장치
CN113353339A (zh) 钢壳排列插壳机
CN111682610A (zh) 一种机器人配送方法
CN219123937U (zh) 一种电池充电系统
CN117600700B (zh) 一种电芯顶盖补焊回流系统、方法及电池生产线
CN118054172A (zh) 注液系统及注液方法
CN117023055B (zh) 上料装置、上料方法及电池装配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