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9279A -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9279A
CN117799279A CN202410156294.0A CN202410156294A CN117799279A CN 117799279 A CN117799279 A CN 117799279A CN 202410156294 A CN202410156294 A CN 202410156294A CN 117799279 A CN117799279 A CN 117799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rame
hot pressing
panel
convey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62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凯明
聂石刚
聂洪良
聂洪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xin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xin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xin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xin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62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9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9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9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包括机架、龙门架、热压机构、基板输送机构、面板输送机构和膜卷输送机构,龙门架安装于机架上;热压机构安装于龙门架上,热压机构用于压合面板和基板或表面膜和基板;基板输送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连接;基本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已涂胶基板;面板输送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连接;面板输送机构位于基板输送机构的上方,面板输送机构用于输送面板;膜卷输送机构安装于龙门架上,膜卷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表面膜。上述方案,能够改善现有生产基板与表面膜、基板与面板的两种复合板,需要设置两条生产线,以获得相应的复合板材,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板材是一种由两层或多层材料组合而成的板材。它通常由一层较厚的基板以及一层或多层较薄的面板组成。基板可以是木材、竹材、纤维板或刨花板等,而面板可以是木材、人造板、PVC和PET离型膜等。复合板材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热压、胶合、修边等工艺。
复合板材的一般加工原理: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木材、竹材、纤维板、刨花板等作为基板,以及木材、人造板、PVC、PET离型膜等作为面板或表面膜。
将准备好的基板和面板经过涂胶处理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压力进行胶合;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胶水和胶合机械设备,确保胶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板材表面,使板材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胶合完成后,将胶合好的板材放入热压机中,进行高温和高压的处理。这一过程中,热压机会对板材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以促使胶水充分固化和板材形成一定的强度。
经过热压处理后的复合板材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平整的边缘和表面,需要进行修边和打磨处理,使板材表面平整光滑。
现有胶合和热压基板与表面膜、基板与面板的两种复合板,需要设置两条生产线;虽两条生产线的部分主体一致,但两条生产线的输送结构、引导结构差异甚大,故需要分为两条生产线,以获得相应的复合板材,而这也相应地导致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包括:
机架;
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安装于机架上;
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安装于龙门架上,所述热压机构用于压合面板和基板或表面膜和基板;
基板输送机构,所述基板输送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连接;所述基板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已涂胶基板;
面板输送机构,所述面板输送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连接;所述面板输送机构位于基板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面板输送机构用于输送面板;
膜卷输送机构,所述膜卷输送机构安装于龙门架上,所述膜卷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表面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制备膜与基板的复合板,将基板置于基板输送机构,再将表面膜的一端穿入热压机构;基板输送机构工作,基板进入热压机构,膜卷输送机构工作,表面膜和基板在热压机构的热压作用下组合形成复合板;需要制备基板和面板的复合板时,膜卷输送机构停止工作,将表面膜从热压机构中取出,将面板置于面板输送机构上,面板输送机构和基板输送机构同步工作,面板和基板的一端叠合后进入热压机构,面板和基板在热压机构的热压作用下组合形成复合板;上述方案,膜卷输送机构安装于龙门架上,面板输送机构安装于基板输送机构上方,通过控制相应的机构工作,能够制备表面膜和基板组合或面板和基板组合的复合板,从而改善现有生产基板与表面膜、基板与面板的两种复合板,需要设置两条生产线,以获得相应的复合板材,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基板输送机构包括:
输送框体,所述输送框体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输送框体一端与所述热压机构连接;
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安装于输送框体上,所述输送组件用于输送基板;
所述输送框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用于容纳碎屑;
所述输送组件具有通部,所述通部与所述空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面板和基板的组合时,基板输送机构在输送基板时,基板会产生部分碎屑,碎屑累积过多时,会对基板的表面造成一定的磨损,而通过在输送框体上设置空腔及配合输送组件上的通部,能够将碎屑收集于输送框体中,使得残留于输送组件上的碎屑大幅度减少,也减少碎屑掉落于工作场地的数量,使得工作场地保持较为整洁的环境。
可选的,所述面板输送机构包括:
分料组件,所述分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输送框体上方;所述分料组件用于阻挡面板滑移;
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倾斜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导向组件朝向分料组件倾斜;
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安装于导向组件上,且位于导向组件远离分料组件的一端上;所述推料组件用于推动面板;
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至少设置有四组,所述校正组件分别安装于导向组件的两侧上,且每侧至少安装两组校正组件;所述校正组件用于校正面板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输送面板时,将多块面板依次摆放于导向组件上,导向组件的两个侧边上的校正组件工作,对面板的位置进行校正,分料组件打开通道,供面板进入热压机构,推料组件开始向分料组件的方向推动多个面板,面板沿导向组件的斜面移动,且基板输送机构工作;最靠近分料组件的面板通过分料组件,其一端预先与基板叠合;然后,分料组件关闭通道,其余面板被阻拦,基板和面板逐渐地进入热压机构组合形成复合板;通过设置分料组件、推料组件和校正组件,校正组件校正面板的位置,推料组件再推面板,能够使得面板和基板完全的贴合在一块,减少因面板偏移,面板与基板贴合未到位,导致出现废板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校正组件通过调距组件与所述导向组件连接,所述调距组件一端与导向组件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校正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调距组件用于调节校正组件与校正组件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距组件,调距组件推动校正组件相对于机架纵向滑移,改变校正组件之间的间距,调距组件通过调节校正组件的位置,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面板,提高适用性。
可选的,所述热压机构包括:
第一热压组件,所述第一热压组件安装于龙门架上;
第二热压组件,所述第二热压组件安装于龙门架上;所述第一热压组件和第二热压组件用于配合压合面板和基板或表面膜和基板;
上移组件,所述上移组件安装于龙门架上,且第二热压组件与上移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上移组件用于调节第一热压组件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移组件工作,上移组件带动第一热压组件相对于龙门架上移或下移,第一热压组件与第二热压组件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组合厚度的表面膜和基板或面板和基板,加工不同规格的复合板,提高适用性,应对需要制备多条生产线适应加工不同规格的复合板的情况,减少费用的投入以及减少场地的占用面积。
可选的,所述上移组件包括:
上移座,所述上移座滑移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且所述第一热压组件两端分别与一个上移座转动连接;
上移驱动部件,所述上移驱动部件安装于上移座上,所述上移驱动部件用于调节第一热压组件与第二热压组件之间的间距;
微调部件,所述微调部件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且所述微调部件的一端与上移驱动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微调部件用于微调第一热压组件与第二热压组件之间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热压组件与第二热压组件之间的间距时,上移驱动部件带动上移座滑移,进而带动第一热压组件滑移至相应的位置,第一热压组件和第二热压组件之间的间距与需要热压的复合板材的规格有一定差距时,转动微调部件,微调部件带动上移驱动组部件移动,上移驱动部件带动上移座移动,上移座带动第一热压组件移动,实现微调,使得上移驱动部件带动第一热压组件移动的间距达到需热压的复合板的规格,减少因热压过度或热压力度过低带来的复合板材损坏的问题发生,从而实现高质量压合,提高合格率。
可选的,所述龙门架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张力组件和第二张力组件,所述第一张力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联动组件与一个上移座连接;
所述第一张力组件具有弹性;
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具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推动第一张力组件变形;
所述第二张力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联动组件与一个上移座连接;
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具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带动第二张力组件滑移;
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之间通过第三联动组件提供动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改变表面膜的张力时,第三联动组件驱动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工作,第一联动组件的推动部推动第一张力组件变形,使得第一张力组件对表面膜施加的力增大或缩小;同时,第二联动组件的移动部带动第二张力组件滑移,第二张力组件的位置变化后,其对表面膜的压力增大或缩小,与第一张力组件配合改变对表面膜施加的压力的大小,从而提高表面膜与基板的贴合度,应对因表面膜张力不足,导致表面膜与基板贴合出现褶皱和气泡的情况,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复合板,提高合格率。
可选的,所述膜卷输送机构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膜卷或放置膜卷;
膜卷驱动组件,膜卷驱动组件安装于龙门架上,且所述膜卷驱动组件与支撑组件的一端拆卸连接;
所述膜卷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撑组件转动;
所述龙门架上设置有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滑移安装于龙门架上;
所述阻挡部件具有随动部,所述随动部可转动,所述随动部与支撑组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卷驱动组件驱动支撑组件转动,支撑组件上的表面膜逐渐地往热压组件输送,使表面膜与基板热压组合形成复合板;当表面膜使用完时,拉出阻挡部件,阻挡部件的随动部脱离支撑组件,沿支撑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一端脱离与膜卷驱动组件的连接,即可轻松取下支撑组件;然后,换取另一组已绕卷表面膜的支撑组件,使其一端穿入龙门架,另一端再与膜卷驱动组件连接,移动阻挡部件,使其随动部与支撑组件的一端抵接,完成表面膜更换;上述方案,能够快速更换表面膜卷,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搬运组件位于所述面板输送机构上方,所述搬运组件用于搬运面板;
搬运组件包括:
搬运架,所述搬运架位于所述导向组件的上方;
竖向驱动组件,所述竖向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且搬运架与竖向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竖向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搬运架相对于龙门架竖向方向上的升降;
纵向驱动组件,所述纵向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龙门架上,所述纵向驱动组件与竖向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纵向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竖向驱动组件相对于龙门架纵向方向上的滑移;
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安装于搬运架上,所述抓取组件具有负压,所述抓取组件用于吸取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面板和基板的热压成型时,纵向驱动组件驱动竖向驱动组件纵向移动,使得搬运架移动至堆叠面板的放置区,竖向驱动组件驱动搬运架相对于龙门架下移,抓取组件与多块面板同时抵接时,多块面板被吸住,竖向驱动组件复位,纵向驱动组件驱动竖向驱动组件复位,搬运架位移至导向组件的正上方,竖向驱动组件驱动搬运架下移,多块面板与导向组件上接触,抓取组件撤离吸力,多块面板落于导向组件上,完成面板的上料;通过设置竖向驱动组件、纵向驱动组件和抓取组件,能够快速地将多块面板置于导向组件上,实现面板的快速上料,能够保持较佳地加工效率、精准置放面板和稳定性高,减少面板置于导向组件上发生大幅度的偏移,使得校正组件难以校正面板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热压机构和所述基板输送机构之间;
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承接部件和负压部件,所述承接部件和负压部件分别固定安装于机架上,且所述负压部件与承载部件连接;
所述承接部件具有容纳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容纳腔连通,所述负压部件用于赋予容纳腔负压;
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热压机构和输送框体之间的缝隙;
所述第二开口朝向输送框体的底面;
所述承接部件的第二开口处设置有刮料部件,所述刮料部件安装于承接部件上,且与所述输送组件的表面抵接;所述刮料部件具有柔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部件用于容纳基板上的碎屑,负压部件通过赋予承接部件负压,能够将基板的碎屑吸走,减少附着于基板上的碎屑;另外,刮料部件再对输送组件上的碎屑进行刮取,刮下的碎屑从第二开口落入承接部件的容纳腔中,从而减少滞留于输送组件上的碎屑数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膜卷输送机构安装于龙门架上,面板输送机构安装于基板输送机构上方,通过控制相应的机构工作,能够制备表面膜和基板组合或面板和基板组合的复合板,从而改善现有生产基板与表面膜、基板与面板的两种复合板,需要设置两条生产线,以获得相应的复合板材,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
2. 通过在输送框体上设置空腔及配合输送组件上的通部,能够将碎屑收集于输送框体中,使得残留于输送组件上的碎屑大幅度减少,也减少碎屑掉落于工作场地的数量,使得工作场地保持较为整洁的环境。
3. 通过设置分料组件、推料组件和校正组件,校正组件校正面板的位置,推料组件再推面板,能够使得面板和基板完全的贴合在一块,减少因面板偏移,面板与基板贴合未到位,导致出现废板的问题。
4. 通过设置上移组件,上移组件带动第一热压组件相对于龙门架上移或下移,第一热压组件与第二热压组件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组合厚度的表面膜和基板或面板和基板,加工不同规格的复合板,提高适用性,应对需要制备多条生产线适应加工不同规格的复合板的情况,减少费用的投入以及减少场地的占用面积。
5. 通过设置微调部件,当上移驱动部件带动第一热压组件移动的间距未达到需热压的复合板的规格;转动微调部件,微调部件带动上移驱动组部件移动,上移驱动部件带动上移座移动,上移座带动第一热压组件移动,实现微调,使得上移驱动部件带动第一热压组件移动的间距达到需热压的复合板的规格,减少因热压过度或热压力度过低带来的复合板材损坏的问题发生,从而实现高质量压合,提高合格率。
6. 通过设置第一张力组件、第二张力组件、第一联动组件、第二联动组件和第三联动组件,能够改变表面膜的张力;第三联动组件通过驱动第一联动组件和第二联动组件工作,第一联动组件的推动部推动第一张力组件变形,使得第一张力组件对表面膜施加的力增大或缩小;同时,第二联动组件的移动部带动第二张力组件滑移,第二张力组件的位置变化后,其对表面膜的压力增大或缩小,与第一张力组件配合改变对表面膜施加的压力的大小,从而提高表面膜与基板的贴合度,应对因表面膜张力不足,导致表面膜与基板贴合出现褶皱和气泡的情况,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复合板,提高合格率。
7. 通过设置承载部件和负压部件,负压部件通过赋予承接部件负压,能够将基板的碎屑吸走,减少附着于基板上的碎屑;另外,刮料部件再对输送组件上的碎屑进行刮取,刮下的碎屑从第二开口落入承接部件的容纳腔中,从而减少滞留于输送组件上的碎屑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8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9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10是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龙门架;21、第一张力组件;22、第二张力组件;23、第一联动组件;230、第一传动杆;231、第一齿轮;232、连接筒;233、推动部;24、第二联动组件;25、第三联动组件;250、第二齿轮;251、第三齿轮;252、第二传动杆;3、热压机构;31、第一热压组件;32、第二热压组件;33、上移组件;330、上移座;331、上移驱动部件;34、微调部件;340、基座;341、微调蜗轮;342、微调蜗杆;343、微调螺杆;4、基板输送机构;41、输送框体;410、空腔;42、输送组件;420、输送电机;421、通部;5、面板输送机构;51、分料组件;52、导向组件;520、导向气缸;53、推料组件;530、第一推料气缸;531、第二推料气缸;54、校正组件;55、调距组件;550、调距座;551、调距螺杆;6、膜卷输送机构;61、支撑组件;62、膜卷驱动组件;620、联动套筒;621、内六角凹槽;63、阻挡部件;630、阻挡板;631、随动部;7、搬运组件;71、搬运架;72、竖向驱动组件;73、纵向驱动组件;74、抓取组件;8、清理组件;81、承接部件;810、第一开口;811、第二开口;82、负压部件;83、刮料部件;9、过渡组件;91、过渡辊;92、过渡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参见图1,包括机架1、龙门架2、热压机构3、基板输送机构4、面板输送机构5和膜卷输送机构6,龙门架2安装于机架1上;热压机构3安装于龙门架2上,热压机构3用于压合面板和基板或表面膜和基板;基板输送机构4安装于机架1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3连接;基本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已涂胶基板;面板输送机构5安装于机架1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3连接;面板输送机构5位于基板输送机构4的上方,面板输送机构5用于输送面板;膜卷输送机构6安装于龙门架2上,膜卷输送机构6用于输送表面膜。
参见图2和图3,基板输送机构4包括输送框体41和输送组件42,输送框体41安装于机架1上,且输送框体41一端与热压机构3连接;输送组件42安装于输送框体41上,输送组件42用于输送基板;输送框体41具有半封闭的空腔410,空腔410用于容纳碎屑;输送组件42具有通部421,通部421与空腔410连通。
参见图2和图3,具体地,输送组件42包括输送带、输送电机420、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分别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且输送框体41位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输送带绕接于主动辊和从动辊;输送电机420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主动辊的一端与输送电机420的输出主轴固定连接。通部421具体为开设于输送带上的通孔。
参见图4和图5,热压机构3包括第一热压组件31、第二热压组件32和上移组件33,第一热压组件31安装于龙门架2上;第二热压组件32安装于龙门架2上;第一热压组件31和第二热压组件32用于配合压合面板和基板或表面膜和基板;上移组件33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第二热压组件32与上移组件33转动连接;上移组件33用于调节第一热压组件31的高度。
参见图4和图5,动作过程:上移组件33带动第一热压组件31相对于龙门架2上移或下移,第一热压组件31与第二热压组件32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组合厚度的表面膜和基板或面板和基板,加工不同规格的复合板,提高适用性,应对需要制备多条生产线适应加工不同规格的复合板的情况,减少费用的投入以及减少场地的占用面积。
参见图4和图5,上移组件33包括上移座330、上移驱动部件331和微调部件34,上移座330滑移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第一热压组件31两端分别与一个上移座330转动连接;上移驱动部件331安装于上移座330上,上移驱动部件331用于调节第一热压组件31与第二热压组件32之间的间距;微调部件34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微调部件34的一端与上移驱动部件331转动连接;微调部件34用于微调第一热压组件31与第二热压组件32之间的间距。
参见图4和图5,微调部件34通过带动上移驱动部件331进行短距离移动,使得上移驱动部件331带动第一热压组件31移动的间距达到需热压的复合板的规格,减少因第一热压组件31和第二热压组件32之间的间距过小或过大,导致热压过度或热压力度过低带来的复合板材损坏的问题发生,从而实现高质量压合,提高合格率。
参见图4和图5,具体地,第一热压组件31包括第一热压筒和第一热压电机,第一热压筒的两端分别与一个上移座330转动连接,第一热压电机固定安装于上移座330上,第一热压筒的一端与第一热压电机的输出主轴固定连接;第二热压组件32包括第二热压筒,第二热压筒的两端分别与龙门架2转动连接;第二热压电机固定安装龙门架2上,第二热压筒与第二热压电机的输出主轴固定连接。第一热压筒和第二热压筒并列设置,第一热压筒位于第二热压筒上方。
参见图3和图4,机架1上安装有过渡组件9,过渡组件9包括过渡辊91和过渡电机92,过渡辊91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过渡电机92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过渡辊91的一端通过同步带和同步轮与过渡电机92的输出主轴连接;过渡电机92驱动过渡辊91转动,能够使面板和基板稳定且匀速进入第一热压筒和第二热压筒之间。
参见图5和图6,上移驱动部件331包括上移液压缸、液压泵和油箱,上移液压缸固定安装于上移座330上,微调部件34与上移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轴承连接;液压泵和油箱分别固定安装于龙门架2上;上移液压缸与液压泵连接;液压泵与油箱连接。
参见图5和图6,每组微调部件34包括基座340、微调蜗轮341、微调蜗杆342和微调螺杆343,基座340固定安装于龙门架2上,微调蜗轮341和微调蜗杆342分别转动安装于基座340内,微调蜗轮341与微调蜗杆342啮合,微调螺杆343一端依次穿设于基座340和微调蜗轮341,且与微调蜗轮341螺纹连接;微调螺杆343的另一端与上移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轴承连接;微调部件34与另一组微调部件34的微调蜗杆342之间通过同步杆连接;通过转动其中一组微调部件34的微调蜗杆342,能够同时带动第一热压筒同步上移或下移。
参见图2和图3,面板输送机构5包括分料组件51、导向组件52、推料组件53和校正组件54,分料组件51安装于机架1上,且位于输送框体41上方;分料组件51用于阻挡面板滑移;导向组件52倾斜安装于机架1上,且导向组件52朝向分料组件51倾斜;推料组件53安装于导向组件52上,且位于导向组件52远离分料组件51的一端上;推料组件53用于推动面板。
参见图2和图3,校正组件54至少设置有四组,校正组件54分别安装于导向组件52的两侧上,且每侧至少安装两组校正组件54;校正组件54用于校正面板的位置。进一步地,每组校正组件54均通过调距组件55与导向组件52连接,调距组件55一端与导向组件5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校正组件54转动连接;调距组件55用于调节校正组件54与校正组件54之间的间距。
参见图2和图3,具体地,分料组件51包括分料气缸和分料板,分料板滑移安装于机架1上,且一端与导向组件52抵接;分料气缸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且分料板的端面与分料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分料板的一端与导向组件52抵接;分料气缸通过控制分料板与导向组件52的接触状态,从而限制面板的滑移。
参见图2和图3,分料板上分别安装有两根导向杆,导向杆一端穿设于机架1,另一端与分料板固定连接;导向杆上套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用于缓冲分料板于导向组件52之间的冲击力,减少阻拦面板时,因冲击力过大导致面板破损。
参见图2和图3,导向组件52包括导向板,导向板倾斜安装于机架1上,且导向板的最低端位于分料板一端;导向板用于引导面板向第一热压筒和第二热压筒滑移。
参见图2和图3,每组校正组件54包括校正气缸和校正板,校正气缸滑移安装于导向板上,校正板与校正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校正气缸围绕导向板的四个角落分布,且分别朝向置于导向板上的面板。
参见图2和图3,每组调距组件55包括调距座550和调距螺杆551,调距座550固定安装于导向板上,校正气缸滑移安装于调距座550上,校正气缸通过滑块与导向板上的滑轨连接;调距螺杆551穿设于调距座550,且与调距座550螺纹连接;调距螺杆551的一端与校正气缸通过轴承进行转动连接。
参见图2和图3,调距过程:转动调距螺杆551,调距螺杆551推动校正气缸沿调距座550滑移,校正气缸与校正气缸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校正不同规格的面板。
参见图2和图3,进一步地,输送组件42的两侧也分别安装有两组校正组件54,用于校正基板的位置。
参见图2和图3,导向板的两个侧边分别通过两组导向气缸520与机架1连接,导向板与导向气缸520的活塞杆铰接;且导向气缸520通过一组调距组件55与机架1连接;调距组件55用于调节导向气缸520的位置,从而调节导向板的倾斜度,以适应不同重量的面板,使得面板能够稳定地、顺畅地与基板叠合。
参见图2,推料组件53包括第一推料气缸530、第二推料气缸531和推板,第一推料气缸530固定安装于导向板上;第二推料气缸531滑移安装于导向板上,且第一推料气缸530的活塞杆于第二推料气缸531的本体固定连接;第一推料气缸530和第二推料气缸531均朝向分料组件51设置;推板与第二推料气缸5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进行推料时,第一推料气缸530预先推动第二推料气缸531本体滑移,第二推料气缸531驱动推板滑移,从而推动导向板上多块面板滑移,最靠近分料组件51的单片面板逐渐地送入第一热压筒和第二热压筒中。
参见图6和图7,膜卷输送机构6包括支撑组件61和膜卷驱动组件62,支撑组件61转动安装于龙门架2上,支撑组件61用于支撑膜卷或放置膜卷;膜卷驱动组件62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膜卷驱动组件62与支撑组件61的一端拆卸连接;膜卷驱动组件62用于驱动支撑组件61转动。
参见图6和图7,支撑组件61包括支撑筒,支撑筒转动安装于龙门架2上;膜卷驱动组件62包括膜卷电机和联动套筒620,膜卷电机固定安装于龙门架2上;联动套筒620的一端与膜卷电机的输出主轴固定连接;支撑筒的中心转轴的一端插接于联动套筒620,且支撑筒的中心转轴的另一端穿设于龙门架2;联动套筒620上开设有内六角型凹槽,支撑筒的中心转轴与内六角凹槽621适配;设置内六角凹槽621用于限制支撑筒的中心转轴的转动,使得膜卷电机能够通过联动套筒620带动支撑筒转动,实现表面膜的送料。
参见图6和图7,进一步地,龙门架2上设置有阻挡部件63,阻挡部件63滑移安装于龙门架2上;阻挡部件63具有随动部631,随动部631可转动,随动部631与支撑组件61抵接。
参见图6和图7,具体地,阻挡部件63包括阻挡板630,阻挡板630滑移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龙门架2上安装有U型形状的限位导轨,阻挡板630与限位导轨滑移连接;随动部631具体为圆盘,圆盘转动安装于阻挡板630上。
参见图6和图8,进一步地,龙门架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张力组件21和第二张力组件22,第一张力组件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联动组件23与一个上移座330连接;第一张力组件21具有弹性;第一联动组件23具有推动部233,推动部233用于推动第一张力组件21变形;第二张力组件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联动组件24与一个上移座330连接;第二联动组件24具有移动部,移动部用于带动第二张力组件22滑移;第一联动组件23和第二联动组件24之间通过第三联动组件25提供动力
参见图8和图9,具体地,第一张力组件21包括胶筒;每组第一联动组件23包括第一传动杆230、第一齿轮231和连接筒232,第一传动杆230转动安装于上移座330上,且通过轴承与上移座330连接;第一齿轮231固定套接于第一传动杆230;连接筒232的一端插接于胶筒,且与胶筒转动连接;推动部233具体为3,推动螺杆一端通过轴承与连接筒232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设于上移座330,且与上移座330螺纹连接;具体地,推动螺杆的一端插接于第一传动杆230,且与第一传动杆230滑移连接;第一传动杆230端部上开设有限制凹槽,推动螺杆与限制凹槽适配,限制凹槽用于实现推动螺杆和第一传动杆230的键连接,使得第一传动杆230带动推动螺杆转动。
参见图8和图9,第二张力组件22包括张力筒,张力筒滑移安装于上移座330上;第二联动组件24包括齿条,齿条滑移安装于上移座330,齿条的一端与张力筒的中心轴固定连接;第三联动组件25包括第二齿轮250、第三齿轮251和第二传动杆252,第二传动杆25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上移座330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50和第二齿轮250间隔套接于第二传动杆252上,第一齿轮231与第二齿轮250啮合,第三齿轮251与齿条啮合。
参见图8和图9,动作过程:正向或反向转动第二传动杆252,第二传动杆252带动第二齿轮250和第三齿轮251转动,第二齿轮250带动第一齿轮231转动,第一齿轮231带动第一传动杆230转动,第一传动杆230带动推动螺杆转动,推料螺杆沿自身轴向方向移动,进而推动连接筒232移动,连接筒232对胶筒施加压力或缩小压力,胶筒变形度增加或缩小;同时,第三齿轮251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张力筒靠近胶筒或远离胶筒,张力筒对表面膜的压力缩小或增加。从而提高表面膜与基板的贴合度,应对因表面膜张力不足,导致表面膜与基板贴合出现褶皱和气泡的情况,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复合板,提高合格率。
参见图10,机架1上设置有搬运组件7,搬运组件7安装于机架1上,搬运组件7位于面板输送机构5上方,搬运组件7用于搬运面板;
参见图10,搬运组件7包括搬运架71、竖向驱动组件72、纵向驱动组件73和抓取组件74,搬运架71位于导向组件52的上方;竖向驱动组件72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搬运架71与竖向驱动组件72连接;竖向驱动组件72用于驱动搬运架71相对于龙门架2竖向方向上的升降;纵向驱动组件73安装于龙门架2上,纵向驱动组件73与竖向驱动组件72连接,纵向驱动组件73用于驱动竖向驱动组件72相对于龙门架2纵向方向上的滑移;抓取组件74安装于搬运架71上,抓取组件74具有负压,抓取组件74用于吸取面板。
参见图10,具体地,纵向驱动组件73包括纵向电机和纵向螺杆,纵向电机固定安装于龙门架2上,纵向螺杆转动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纵向螺杆的一端与纵向电机固定连接。
参见图10,竖向驱动组件72包括竖向框、竖向电机和竖向螺杆,竖向框一端与纵向螺杆螺纹连接,竖向电机固定安装于远离纵向螺杆一端的竖向框上;竖向螺杆转动安装于竖向框中,竖向螺杆的一端与竖向电机的输出主轴固定连接;抓取组件74的一端与竖向螺杆螺纹连接。
参见图10,抓取组件74包括抓取架和多个吸盘,抓取架的一端与竖向螺杆螺纹连接,多个吸盘间隔安装于抓取架上。
参见图4和图5,进一步地,机架1上设置有清理组件8,清理组件8安装于机架1上,且位于热压机构3和输送框体41之间。
参见图4和图5,清理组件8包括承接部件81和负压部件82,承接部件81和负压部件82分别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且负压部件82与承载部件连接。
参见图4和图5,承接部件81具有容纳腔、第一开口810和第二开口811,第一开口810和第二开口811分别与容纳腔连通,负压部件82用于赋予容纳腔负压;第一开口810朝向热压机构3和输送框体41之间的缝隙;第二开口811朝向输送框体41的底面;
参见图4和图5,进一步地,承接部件81的第二开口811处设置有刮料部件83,刮料部件83安装于承接部件81上,且与输送组件42的表面抵接;刮料部件83具有柔性。
参见图4和图5,具体地,承载部件包括承载箱,承载箱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承载箱中空设置,第一开口810和第二开口811分别开设于承载箱上。刮料部件83包括毛刷,毛刷安装于靠近第二开口811的承载箱上。
参见图4和图5,负压部件82包括负压泵和过滤网组,过滤网组固定安装于承载箱内,负压泵固定安装于承载箱上,负压泵的输出端与承载箱连通,且过滤网组将负压泵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口810和第二开口811分离开,使得碎屑沉积于承载箱内。
本申请的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需要制备膜与基板的复合板,将基板置于基板输送机构4,再将表面膜的一端穿入热压机构3;基板输送机构4工作,基板进入热压机构3,膜卷输送机构6工作,表面膜和基板在热压机构3的热压作用下组合形成复合板。
需要制备基板和面板的复合板时,膜卷输送机构6停止工作,将表面膜从热压机构3中取出。
纵向驱动组件73驱动竖向驱动组件72纵向移动,使得搬运架71移动至堆叠面板的放置区,竖向驱动组件72驱动搬运架71相对于龙门架2下移,抓取组件74与多块面板同时抵接时,多块面板被吸住,竖向驱动组件72复位,纵向驱动组件73驱动竖向驱动组件72复位,搬运架71位移至导向组件52的正上方,竖向驱动组件72驱动搬运架71下移,多块面板与导向组件52上接触,抓取组件74撤离吸力,多块面板落于导向组件52上,完成面板的上料。
面板输送机构5和基板输送机构4同步工作;导向组件52的两个侧边上的校正组件54工作,对面板的位置进行校正,分料组件51打开通道,供面板进入热压机构3,推料组件53开始向分料组件51的方向推动多个面板,面板沿导向组件52的斜面移动,且基板输送机构4工作;最靠近分料组件51的面板通过分料组件51,其一端预先与基板叠合;然后,分料组件51关闭通道,其余面板被阻拦,基板和面板逐渐地进入热压机构3组合形成复合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龙门架(2),所述龙门架(2)安装于机架(1)上;
热压机构(3),所述热压机构(3)安装于龙门架(2)上,所述热压机构(3)用于压合面板和基板或表面膜和基板;
基板输送机构(4),所述基板输送机构(4)安装于机架(1)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3)连接;所述基板输送机构(4)用于输送已涂胶基板;
面板输送机构(5),所述面板输送机构(5)安装于机架(1)上,且一端与热压机构(3)连接;所述面板输送机构(5)位于基板输送机构(4)的上方,所述面板输送机构(5)用于输送面板;
膜卷输送机构(6),所述膜卷输送机构(6)安装于龙门架(2)上,所述膜卷输送机构(6)用于输送表面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输送机构(4)包括:
输送框体(41),所述输送框体(41)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输送框体(41)一端与所述热压机构(3)连接;
输送组件(42),所述输送组件(42)安装于输送框体(41)上,所述输送组件(42)用于输送基板;
所述输送框体(41)具有空腔(410),所述空腔(410)用于容纳碎屑;
所述输送组件(42)具有通部(421),所述通部(421)与所述空腔(4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输送机构(5)包括:
分料组件(51),所述分料组件(51)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输送框体(41)上方;所述分料组件(51)用于阻挡面板滑移;
导向组件(52),所述导向组件(52)倾斜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导向组件(52)朝向分料组件(51)倾斜;
推料组件(53),所述推料组件(53)安装于导向组件(52)上,且位于导向组件(52)远离分料组件(51)的一端上;所述推料组件(53)用于推动面板;
校正组件(54),所述校正组件(54)至少设置有四组,所述校正组件(54)分别安装于导向组件(52)的两侧上,且每侧至少安装两组校正组件(54);所述校正组件(54)用于校正面板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组件(54)通过调距组件(55)与所述导向组件(52)连接,所述调距组件(55)一端与导向组件(52)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校正组件(54)转动连接;所述调距组件(55)用于调节校正组件(54)与校正组件(54)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3)包括:
第一热压组件(31),所述第一热压组件(31)安装于龙门架(2)上;
第二热压组件(32),所述第二热压组件(32)安装于龙门架(2)上;所述第一热压组件(31)和第二热压组件(32)用于配合压合面板和基板或表面膜和基板;
上移组件(33),所述上移组件(33)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第二热压组件(32)与上移组件(33)转动连接;所述上移组件(33)用于调节第一热压组件(3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组件(33)包括:
上移座(330),所述上移座(330)滑移安装于所述龙门架(2)上,且所述第一热压组件(31)两端分别与一个上移座(330)转动连接;
上移驱动部件(331),所述上移驱动部件(331)安装于上移座(330)上,所述上移驱动部件(331)用于调节第一热压组件(31)与第二热压组件(32)之间的间距;
微调部件(34),所述微调部件(34)安装于所述龙门架(2)上,且所述微调部件(34)的一端与上移驱动部件(331)转动连接;所述微调部件(34)用于微调第一热压组件(31)与第二热压组件(32)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张力组件(21)和第二张力组件(22),所述第一张力组件(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联动组件(23)与一个上移座(330)连接;
所述第一张力组件(21)具有弹性;
所述第一联动组件(23)具有推动部(233),所述推动部(233)用于推动第一张力组件(21)变形;
所述第二张力组件(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联动组件(24)与一个上移座(330)连接;
所述第二联动组件(24)具有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带动第二张力组件(22)滑移;
所述第一联动组件(23)和第二联动组件(24)之间通过第三联动组件(25)提供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卷输送机构(6)包括:
支撑组件(61),所述支撑组件(61)转动安装于所述龙门架(2)上,所述支撑组件(61)用于支撑膜卷或放置膜卷;
膜卷驱动组件(62),膜卷驱动组件(62)安装于龙门架(2)上,且所述膜卷驱动组件(62)与支撑组件(61)的一端拆卸连接;
所述膜卷驱动组件(62)用于驱动支撑组件(61)转动;
所述龙门架(2)上设置有阻挡部件(63),所述阻挡部件(63)滑移安装于龙门架(2)上;
所述阻挡部件(63)具有随动部(631),所述随动部(631)可转动,所述随动部(631)与支撑组件(6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搬运组件(7),所述搬运组件(7)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搬运组件(7)位于所述面板输送机构(5)上方,所述搬运组件(7)用于搬运面板;
搬运组件(7)包括:
搬运架(71),所述搬运架(71)位于所述导向组件(52)的上方;
竖向驱动组件(72),所述竖向驱动组件(72)安装于所述龙门架(2)上,且搬运架(71)与竖向驱动组件(72)连接;所述竖向驱动组件(72)用于驱动搬运架(71)相对于龙门架(2)竖向方向上的升降;
纵向驱动组件(73),所述纵向驱动组件(73)安装于所述龙门架(2)上,所述纵向驱动组件(73)与竖向驱动组件(72)连接,所述纵向驱动组件(73)用于驱动竖向驱动组件(72)相对于龙门架(2)纵向方向上的滑移;
抓取组件(74),所述抓取组件(74)安装于搬运架(71)上,所述抓取组件(74)具有负压,所述抓取组件(74)用于吸取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材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清理组件(8),所述清理组件(8)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热压机构(3)和所述基板输送机构(4)之间;
所述清理组件(8)包括承接部件(81)和负压部件(82),所述承接部件(81)和负压部件(82)分别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且所述负压部件(82)与承载部件连接;
所述承接部件(81)具有容纳腔、第一开口(810)和第二开口(811),所述第一开口(810)和第二开口(811)分别与容纳腔连通,所述负压部件(82)用于赋予容纳腔负压;
所述第一开口(810)朝向所述热压机构(3)和输送框体(41)之间的缝隙;
所述第二开口(811)朝向输送框体(41)的底面;
所述承接部件(81)的第二开口(811)处设置有刮料部件(83),所述刮料部件(83)安装于承接部件(81)上,且与所述输送组件(42)的表面抵接;所述刮料部件(83)具有柔性。
CN202410156294.0A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Pending CN117799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6294.0A CN117799279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6294.0A CN117799279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9279A true CN117799279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6294.0A Pending CN117799279A (zh) 2024-02-02 2024-02-02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92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4556B (zh) 自动贴面机
CN107160891B (zh) 一种自动配页包背一体机
CN113619131B (zh) 一种吸纸覆膜生产线设备
CN113001688B (zh) 一种自动进料粘接的木工板生产设备
CN108275894A (zh) 改进的夹胶特种玻璃的合片机
CN113601629B (zh) 板式部件自动粘接装置及其板材加工方法
CN109304773B (zh) 一种拼接木板生产线
CN109049958B (zh) 一种自动化导光板热压转印及覆膜一体设备
CN111376043A (zh) Fpc中框底板自动组装机
CN117799279A (zh) 一种复合板材加工装置
CN117207511A (zh) 一种家具板材双面覆膜装置及压膜组件
CN210706230U (zh) 一种过胶机构
CN209478402U (zh) 一种板材加工粉尘清除机
CN112405168A (zh) 夹胶玻璃生产线
CN215551043U (zh) 板式部件自动粘接装置
CN107097553B (zh) 一种自动配页装置
CN115890861A (zh) 多层板加工用自动封边设备及其封边方法
CN115534030A (zh) 用于胶合板加工的压合装置和工艺
KR102254519B1 (ko) 합판 합지제조 자동시스템
CN210419765U (zh) 一种高效夹胶调光玻璃生产线
JP7094514B2 (ja) フィルタ製造装置
CN208872975U (zh) 一种背光源组装设备
CN111805649A (zh) 一种胶合板加工用木板自动涂胶装置
CN213832332U (zh) 一种镍片自动装盘设备
CN219132648U (zh) 一种用于家具板材的封边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