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7860A -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7860A
CN117797860A CN202410214650.XA CN202410214650A CN117797860A CN 117797860 A CN117797860 A CN 117797860A CN 202410214650 A CN202410214650 A CN 202410214650A CN 117797860 A CN117797860 A CN 117797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molecular sieve
stage catalyst
stag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146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97860B (zh
Inventor
李凯祥
李振国
邵元凯
任晓宁
刘亚涛
周冰洁
吴撼明
王懋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146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7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7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7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97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7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1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nitrous oxide (N2O)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前段催化剂以分子筛A为载体,将Cu离子和Fe离子嵌入分子筛A的分子笼内,Cu:Fe的摩尔比=1.0:0.1‑2.0,Cu的质量占比为0.5‑7.0%;后段催化剂将Rh负载在分子筛B表面,Rh的质量占比为0.1‑5.0%;前、后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0。制备前段催化剂时在分子筛形成过程中加入与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混合。该催化剂具备优异的NH3‑SCR催化性能,降低N2O的生成,提高N2O的低温转化率,前后两段催化剂协同作用,高效、便捷处理车辆尾气中N2O。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继CO2、CH4之后,N2O被视为第三大温室气体,其单分子增温潜势是CH4的14倍、CO2的298倍,能长期存在大气层中,持续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臭氧层。机动车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头之一,主要成因是排放后处理系统催化净化过程中发生副反应。随着排放法规日趋严格,N2O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标、欧标等排放标准提案中,N2O限值要求进一步加严。
消除N2O的主要方法有选择催化还原法、直接催化分解法、高温分解法和光催化法等,其中的技术核心为催化剂。中国专利(CN116906159A)公开由第一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氧化性催化器和第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组成的尾气处理设备,解决尾气中N2O排放超标的问题。中国专利(CN116618085A)公开一种多污染物协同消除的三元催化剂,通过直接分解和选择催化还原的两种途径消除氧化亚氮。中国专利(CN116809111A)公开一种汽油机N2O零排放的催化剂,以Rh为主催化剂、CeO2为助催化剂,以石墨烯对分子筛改性后的石墨烯/分子筛作为多层级结构的涂层、蜂窝状堇青石陶瓷为载体。中国专利(CN116689023A)公开一种复合锰基催化剂,抑制了N2O的生成。中国专利(CN116786147A)公开一种催化分解N2O的催化剂,由Co3O4和碱土金属碳酸盐复合而成的复合物。中国专利(CN116493018A)公开了分子通式为NixNbyCozOw复合氧化物的,用于催化分解高浓度N2O。中国专利(CN115739172A)公开一种协同脱除N2O和NO的催化剂,由分子筛为载体、Co、Fe和Cu为活性组分。
但是,在处理车辆尾气中N2O时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时,产生的副产物N2O较多,加重了N2O的处理任务;
2.分解N2O的反应条件苛刻,不利于在实际应用中实施。
因此,亟需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催化剂,用于高效、便捷的处理车辆尾气,减少N2O排放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对于车辆尾气中N2O的处理既高效又便捷。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包括气流进口方向的前段催化剂和气流出口方向的后段催化剂;
所述前段催化剂具有通式:Cu-Fe/分子筛A,以分子筛A为载体,将Cu离子和Fe离子嵌入分子筛A的分子笼内;
所述前段催化剂中Cu:Fe的摩尔比=1.0:0.1-2.0;
所述前段催化剂中Cu的质量占比为0.5-7.0%;
所述后段催化剂具有通式:Rh/分子筛B,将Rh负载在分子筛B表面;
所述后段催化剂中Rh的质量占比为0.1-5.0%;
所述前段催化剂与所述后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0。
优选的,所述前段催化剂中分子筛A为八元环分子筛。
优选的,所述后段催化剂中分子筛B为十元环分子筛或十二元环分子筛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前段催化剂还包括助剂S1,所述助剂S1为锰、铈、镧、钐、钴、钇元素中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后段催化剂还包括助剂S2,所述助剂S2为钴、铈、钐、铌、镨、钯、铂、金、银元素中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前段催化剂:
将混合模板剂溶解到水中,加入铝源,搅拌至均匀分散,加入硅源,持续搅拌1h-5h,获得溶液A;
将溶液A与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混合,铝源:硅源:混合模板剂:铜络合物:铁络合物的摩尔比为1:10-30:2-12:0.5-7.5:0.5-5.0,继续搅拌1h-5h,溶液pH大于9,再转移至密闭环境升温至150℃-200℃下反应6h-24h,反应结束后,通过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得到固体产物A。
将固体产物A与助剂S1前体溶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均匀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超声分散、干燥、焙烧,制得所述前段催化剂;
制备后段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制备后段催化剂,具体包括:
将分子筛B溶于水溶液中,加入铑前体,在60℃-120℃下搅拌6h-12h,反应完成后通过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得到铑基分子筛;
将铑基分子筛与助剂S2前体溶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均匀混合,Rh与助剂S2的摩尔比为1.0:0.1-2.0,混合完成后,通过超声分散、干燥、焙烧,制得所述后段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铜络合物为铜元素与氨水、二乙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乙二胺四乙酸钠、乙醇胺、吡啶、乙烯亚胺中至少一种形成的络合物。
优选的,所述铁络合物为铁元素与乙二胺四乙酸、二乙烯三胺、乙二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至少一种形成的络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任一项所述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分段式催化剂在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应用,包括:
将所述前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进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10-50%,经干燥、焙烧制成整体式前段催化剂;
将所述后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出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10-50%,经干燥、焙烧制成整体式后段催化剂。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所述前段催化剂以分子筛A为载体,将Cu离子和Fe离子嵌入分子筛A的分子笼内,采用原位制备,在分子筛结构形成过程中,将活性组分“封装”到分子筛孔道内部,使其与离子交换位点形成有效结合。形成的活性中心具备优异的NH3-SCR催化性能,拓宽了反应温度窗口。将金属离子引入到分子筛笼内,与离子交换位点结合,以非氧化物态存在,避免出现强氧化性,又能够大大降低副产物N2O的生成。
2.本发明制备前段催化剂是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助剂元素S1引入到分子筛结构内部,助剂元素具有合金形式或价态调变形式,使活性组分Cu离子和Fe离子的状态更稳定的。此外,助剂元素的外层电子丰富,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更方便地通过电子转移,提升NOx的催化转化效率。
3.所述后段催化剂将Rh负载在分子筛B表面,利用贵金属Rh的本征活性,提高N2O的低温转化率,大大减少车辆低温冷启动阶段的N2O排放量。
4.本发明中将所述前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进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将所述后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出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前后两段催化剂联合使用,发挥选择催化还原与直接催化分解的协同作用,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同时,降低副产物N2O的生成,并且高效分解N2O,达到高效、便捷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12中前段催化剂的XRD谱;
图2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前段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3是实施例12中制备的前段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4是实施例4、5、6以及8中催化剂的氮氧化物NOx转化率曲线图;
图5是实施例3和对比例1、2中催化剂的氮氧化物NOx转化率曲线图;
图6是实施例11和对比例3、4中催化剂的氮氧化物NOx转化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N2O产生的温室效应愈发突出,车辆尾气中N2O是其重要贡献者,因此减少车辆N2O排放量至关重要。但是,在处理车辆尾气时,通过SCR选择性催化还原,产生的副产物N2O较多,加重了N2O的处理任务;其次,分解N2O的反应条件苛刻,不利于在实际应用中实施。
基于这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前段催化剂以分子筛A为载体,将Cu离子和Fe离子嵌入分子筛A的分子笼内,采用原位制备,在分子筛结构形成过程中,将活性组分“封装”到分子筛孔道内部,使其与离子交换位点形成有效结合。其次,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助剂元素引入到分子筛结构内部。具备优异的NH3-SCR催化性能,拓宽反应温度窗口,又能降低副产物N2O的生成。
后段催化剂将Rh负载在分子筛B表面,利用贵金属Rh的本征活性,提高N2O的低温转化率。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包括气流进口方向的前段催化剂和气流出口方向的后段催化剂。
所述前段催化剂具有通式:Cu-Fe/分子筛A,以分子筛A为载体,将Cu离子和Fe离子嵌入分子筛A的分子笼内。
所述前段催化剂中Cu:Fe的摩尔比=1.0:0.1-2.0。
所述前段催化剂中Cu的质量占比为0.5-7.0%。
所述后段催化剂具有通式:Rh/分子筛B,将Rh负载在分子筛B表面。
所述后段催化剂中Rh的质量占比为0.1-5.0%。
所述前段催化剂与所述后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0。
后段催化剂中Rh的质量占比为0.1-5.0%,优选为0.75-3.0%。
前段催化剂与后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0,优选为:1.0:0.3-0.5。
优选地,前段催化剂中分子筛A为八元环分子筛,小孔分子筛,前段催化剂中分子筛A的骨架结构为CHA结构、AEI结构、AFX结构、LTA结构中至少一种。
前段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减少副产物N2O的生成。选择小孔径分子筛可以发挥分子筛限域择形催化作用:一方面,阻挡分子大于分子筛孔道尺寸的气体进入分子筛内部,避免与催化剂活性组分接触,对催化剂活性组分有保护作用,比如长链碳氢化合物、碳颗粒等,很难进入内部,保护高效的催化剂活性组分进行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反应;另一方面,催化剂活性组分进行氮氧化物的催化还原反应,会发生副反应,生成副产物N2O,N2O分子无法穿过小孔径分子筛的孔道,进而导致分子筛内部的N2O浓度升高,使得副反应达到化学平衡,从而抑制副反应的发生,降低副产物N2O的生成。优选地,后段催化剂中分子筛B为十元环分子筛或十二元环分子筛中至少一种。
后端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铑基催化剂裂解催化N2O,将N2O的分子直接裂解,生成N2。选择十元环分子筛或十二元环分子筛这种大、大孔径分子筛,降低气体扩散阻力,有利于N2O进入分子筛内部与铑基接触,同时便于N2从分子筛内部扩散出来,降低分子筛内部N2浓度,提升铑基催化剂裂解催化N2O的效率。后段催化剂中分子筛B的骨架结构为AFI、BEA、CAN、CON、EUO、FAU、FER、GME、LAU、MFI、MOR、OFF、SFV、STW、TON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前段催化剂中还包括助剂S1,助剂S1为锰、铈、镧、钐、钴、钇元素中至少一种。
本发明制备前段催化剂是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助剂元素S1引入到分子筛结构内部,助剂元素具有合金形式或价态调变形式,使活性组分Cu离子和Fe离子的状态更稳定的。此外,助剂元素的外层电子丰富,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更方便地通过电子转移,提升NOx催化转化效率。
优选地,后段催化剂中还包括助剂S2,助剂S2为钴、铈、钐、铌、镨、钯、铂、金、银元素中至少一种。
Ce是一种重要的助催化剂,由于外层具备丰富的电子,在Ce3+/Ce4+氧化还原特性和充足的氧空位利于电子的转移以及氧气的存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催化剂性能。同为稀土元素的钐、镨,有类似作用。钴具备多种价态,特别是Co3+,在分解反应中催化作用明显。钯、铂、金、银贵金属,是常见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与铑结合亦能提高N2O催化剂性能,提升低温活性和耐久性。
铑是活性组分,自身具有好的催化分解氧化亚氮的作用。使用助剂S2提升耐久性,提升催化分解氧化亚氮的活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前段催化剂:
将混合模板剂溶解到水中,加入铝源,搅拌至均匀分散,加入硅源,持续搅拌1h-5h,获得溶液A。
制备前段催化剂中铝源为硝酸铝、硫酸铝、氯化铝、异丙醇铝、乙酸铝、铝酸钠、铝溶胶中至少一种。
制备前段催化剂中硅源为硅溶胶、白炭黑、硅酸钾、硅酸钠、氧化硅、硅铝酸钠中至少一种。
制备前段催化剂中混合模板剂包括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还包括四甲基氢氧化铵、四甲基乙二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氯化胆碱、氢氧化三甲基乙基铵、氢氧化二甲基二乙基铵、氢氧化甲基三乙基铵、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中至少一种。
通过一步制备方法生成前段催化剂,生成分子筛A需要强碱环境,常用的酸碱调节剂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会使得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沉淀。混合模板剂中所必需的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可提供强碱环境,且不会与铜络合物、铁络合物生成沉淀。
先溶解混合模板剂形成强碱环境,加入的铝源易形成胶状物,具有双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够溶解的比较好,以离子态存在,合成分子筛效果更佳。铝溶解以后,再加入硅源,使用的硅源很稳定,以硅胶团存在,在高温晶化过程中才会发生明显溶解。原料先发生解离,才能重构,才能合成目标分子筛。
将溶液A与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混合,铝源:硅源:混合模板剂:铜络合物:铁络合物的摩尔比为1:10-30:2-12:0.5-7.5:0.5-5.0,继续搅拌1h-5h,溶液pH大于9,再转移至密闭环境升温至150℃-200℃下反应6h-24h,反应结束后,通过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得到固体产物A。
混合模板剂中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的摩尔占比为50%-95%。
制备前段催化剂中铜络合物为铜元素与氨水、二乙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乙二胺四乙酸钠、乙醇胺、吡啶、乙烯亚胺中至少一种形成的络合物。
制备前段催化剂中铁络合物为铁元素与乙二胺四乙酸、二乙烯三胺、乙二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至少一种形成的络合物。
将溶液A与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混合,继续搅拌1h-5h,溶液pH大于9,再转移至密闭环境升温至150℃-200℃下反应6h-24h,反应结束后,通过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得到固体产物A。
前段催化剂以分子筛A为载体,将Cu离子和Fe离子嵌入分子筛A的分子笼内,采用原位制备,在分子筛结构形成过程中,将活性组分“封装”到分子筛孔道内部,使其与离子交换位点形成有效结合。形成的活性中心具备优异的NH3-SCR催化性能,拓宽了反应温度窗口。将金属离子引入到分子筛笼内,与离子交换位点结合,以非氧化物态存在,避免出现强氧化性,又能够大大降低副产物N2O的生成。
将固体产物A与助剂S1前体溶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均匀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超声分散、干燥,450℃-650℃下焙烧3h-10h,制得前段催化剂。
制备前段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助剂元素S1引入到分子筛结构内部,助剂元素具有合金形式或价态调变形式,使活性组分Cu离子和Fe离子的状态更稳定的。此外,助剂元素的外层电子丰富,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更方便地通过电子转移,提升对NOx的催化转化效率。
制备前段催化剂中助剂S1前体溶液为助剂S1溶于硝酸盐、乙酸盐、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中至少一种所形成的溶液。
制备后段催化剂,具体包括:
将分子筛B溶于水溶液中,加入铑前体,在60℃-120℃下搅拌6h-12h,反应完成后通过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得到铑基分子筛;
后段催化剂将Rh负载在分子筛B表面,利用贵金属Rh的本征活性,提高N2O的低温转化率,大大减少车辆低温冷启动阶段的N2O排放量。
将铑基分子筛与助剂S2前体溶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均匀混合,Rh:助剂S2的摩尔比为1.0:0.25:-1.0。
铑与助剂S2的摩尔比为1.0:0.1-2.0,混合完成后,通过超声分散、干燥,450℃-650℃下焙烧3h-10h,制得后段催化剂。
本申请还提供上述任一项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分段式催化剂在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应用,包括:
将前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进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10-50%,经干燥、焙烧制成整体式前段催化剂;
将后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出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10-50%,经干燥、焙烧制成整体式后段催化剂。
蜂窝载体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将催化剂涂覆在具有蜂窝结构的载体上,再封装形成净化装置,安装在尾气排气管上,处理车辆尾气中N2O。
将所述前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进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将所述后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出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前后两段催化剂联合使用,发挥选择催化还原与直接催化分解的协同作用,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同时,降低副产物N2O的生成,并且高效分解N2O,达到高效、便捷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目的。
为了更加详细的阐述本申请,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前段催化剂制备:
取 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和四乙基氢氧化铵组成的混合模板剂,其中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的占比为75%,均匀溶解至去离子水中,加入铝溶胶(30%固含量),搅拌分散。随后加入硅溶胶(30% 固含量),持续搅拌2 h。
进一步,加入双氢氧化乙二胺铜和乙二胺铁,继续搅拌反应3h。将溶液转移至密闭环境内,170 ℃恒温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经过过滤获得滤饼,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120℃干燥,550 ℃焙烧6h,得到Cu-Fe/SSZ-13催化剂。
进一步,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取 Cu-Fe/SSZ-13催化剂,按照0.25 %的质量占比配制Ce溶液,完全浸润Cu-Fe/SSZ-13催化剂后,经过超声处理(40kHz)20min,微波干燥后,550℃焙烧6h,制得前段催化剂。
其中,铝溶胶:硅溶胶:混合模板剂:双氢氧化乙二胺铜:乙二胺铁的摩尔比为1:10:2:0.5:0.5。
实施例2
后段催化剂制备:
取十元Beta分子筛搅拌分散于500 ml去离子水中,按照铑占比0.5%计量,加入硝酸铑,升温至80℃,恒温搅拌6 h;反应完毕后,过滤得到固体滤饼,反复洗涤滤饼至中性,120℃干燥处理,550℃恒温焙烧6h,得到铑基分子筛。
取铑基分子筛,按照后段催化剂中Rh/Ce摩尔比1:1计量,配制Ce溶液。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Ce溶液均匀浸润于铑基分子筛内,经过超声处理(40kHz)20min,微波干燥后,550℃焙烧6h,制得后段催化剂。
其中铑与助剂Ce溶液的摩尔比为1.0:0.1。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的前段催化剂涂覆在蜂窝载体表面,上载率为30%,550 ℃恒温焙烧制成整体式前段催化剂;
将实施例2中的后段催化剂涂覆在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30%,550 ℃恒温焙烧制成整体式前段催化剂。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的前段催化剂涂覆在蜂窝载体进气口端,上载率为15%,出气口端涂覆实施例2中的后段催化剂,上载率为15%,前段催化剂和后段催化剂质量比为1:0.1。
实施例5
同实施例4中条件,区别在于前段催化剂和后段催化剂质量比为1:2.0。
实施例6
同实施例4中条件,区别在于后段催化剂中Rh的质量占比为0.1%。
实施例7
前段催化剂制备:
取 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和四乙基氢氧化铵组成的混合模板剂,其中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的占比为75%,均匀溶解至去离子水中,加入铝溶胶(30%固含量),搅拌分散。随后加入硅溶胶(30% 固含量),持续搅拌2 h。
进一步,加入双氢氧化乙二胺铜和乙二胺铁,继续搅拌反应3h。将溶液转移至密闭环境内,170℃恒温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经过过滤获得滤饼,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120 ℃干燥,550℃焙烧6h,得到Cu-Fe/SSZ-13催化剂。
进一步,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取 Cu-Fe/SSZ-13催化剂,按照0.25 %的质量占比配制Ce溶液,完全浸润Cu-Fe/SSZ-13催化剂后,经过超声处理(40kHz)20min,微波干燥后,550℃焙烧6h,制得前段催化剂。
其中,制得的前段催化剂中Cu的质量占比为0.5%。
实施例8
同实施例4中条件,区别在于后段催化剂中Rh的质量占比为5.0%。
实施例9
同实施例1中条件,区别在于制得的前段催化剂中Cu的质量占比为3.5%。
实施例10
同实施例1中条件,区别在于制得的前段催化剂中Cu的质量占比为7.0%。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中的前段催化剂涂覆在蜂窝载体表面,上载率为15%,550℃恒温焙烧制成整体式前段催化剂;
将实施例2中的后段催化剂涂覆在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15%,550℃恒温焙烧制成整体式前段催化剂。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中条件一致,区别一是于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和四乙基氢氧化铵组成的混合模板剂中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的占比为50%;区别二是铝溶胶:硅溶胶:混合模板剂:双氢氧化乙二胺铜:乙二胺铁的摩尔比为1:30:12:7.5:50。
实施例13
后段催化剂制备:
与实施例2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铑与助剂Ce溶液的摩尔比为1.0:2.0。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2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其中铑与助剂Ce溶液的摩尔比为1.0:2.0。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2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选取十二元Beta分子筛。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前段催化剂中Cu:Fe:助剂S1的摩尔比=1.0:0.1:0.01。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前段催化剂中Cu:Fe:助剂S1的摩尔比=1.0:2.0:0.5。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将前段催化剂和后段催化剂均匀混合制浆,涂覆制备成整体式催化剂。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将前段催化剂和后段催化剂涂覆位置相反,后段催化剂位于进气口端,前段催化剂位于出气口端。
对比例3
同实施例11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后端催化剂中Rh替换为钯(Pd)。
对比例4
同实施例11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后端催化剂中Rh替换为钌(Ru)。
对比例5
同实施例1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制备前段催化剂时不添加助剂Ce溶液。
对比例6
同实施例3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采用实施例2中方法制备后段催化剂时不添加助剂Ce溶液。
催化性能验证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催化剂性能测试采用如下条件:
1)待测样品:2ml催化剂,催化剂两侧用石英棉封堵固定;
2)预处理条件:在含10%O2的N2中550℃恒温处理30min,随后降至100℃且稳定后开始活性测试;
3)测试温度:升温速率5℃/min,温度范围100-600 ℃;
4)反应气氛条件:[O2]=10%,[NO]=500 ppm,[CO]=500 ppm,[H2O]=5%,N2平衡气,总流量1000 ml/min。
图1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12中前段催化剂的XRD谱,从图1可知二者的特征衍射峰均归属于CHA结构分子筛。图2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前段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前段催化剂的颗粒尺寸为立方体块状形貌,尺寸约3微米。图3是实施例12中制备的前段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前段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约500nm,明显大于实施例1,这表明本发明不同的混合模板剂组合,合成的目标产物是相同晶相结构,但理化指标会有差异,相应催化性能也存在差异。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暴露出来的活性位点越多,参与催化反应的几率越大,催化效率越高。
将整体式前段催化剂靠近进气端,后段催化剂靠近出气端,实现N2O生成量降低,结果见图5和表1。
图5是实施例3和对比例1、2中催化剂的氮氧化物NOx转化率曲线。参见图5,对比例1和2中,铑催化剂优先接触到氨气,在高温阶段发生副反应,导致氮氧化物转化率明显下降。对比例1将前后段催化剂均匀混合,其氮氧化物转化率在T=398后显著下降;对比例2将前后段催化剂位置倒置,其氮氧化物转化率在T=377急剧下降。由此可知,将所述前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进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将所述后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出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这样的涂覆顺序有利于对氮氧化物催化还原,且前后两段催化剂协同作用,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同时,降低副产物N2O的生成,并且高效分解N2O,达到高效、便捷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目的。
对比例2中,后段催化剂放置在进气端,当温度超过350℃后,表现出强的催化氧化能力,导致还原剂氨气被大量消耗,从而氮氧化物高温转化率下降,温度窗口收窄,详见表1:
表1 不同涂覆方式的前后段催化剂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对比表
由图4和表2可知,使用实施例4、5、6以及8中催化剂的N2O生成量趋势一致,且差异不大,对于N2O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
表2 不同比例催化剂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对比表
起燃温度/℃ 活性温度窗口/℃
实施例4 152 179-411
实施例5 154 182-425
实施例6 154 183-423
实施例8 156 186-409
参见图6和表3,使用实施例11和对比例3、4中催化剂的N2O生成量有明显区别,实施例11对应N2O生成量明显低于对比例3、4,在300-500 ℃高温区间内,催化剂过度氧化形成N2O。实施例11选择Rh作为活性组分,Ce作为助剂,在该高温区间内N2O生成量仅有68mg,远低于对比例3的164 mg和对比例4的104 mg。由此可知,后端催化剂中Rh对于的N2O催化性能优于钯和钌。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技术优势和环保效益明显,其催化材料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表3 不同活性组分对N2O催化性能对比表
前段催化剂内铜质量占比为2%、2.4%、2.6%、2.8%、3.2%、3.4%、3.6%,氮氧化物转化的活性温度窗口T90相似。铜含量占比增加,活性温度窗口T90趋向低温移动。当铜含量铜占比高,就转变为氧化铜,对催化净化氮氧化物不利,而且容易产生负产物。将前段催化剂内铜质量占比控制在7%以下,可确保铜嵌入在分子筛笼内,结合在离子交换位上。
实施例1中制备的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中,前段催化剂添加助剂S1,即Ce溶液;对比例5中制备的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中,前段催化剂添加未添加助剂S1。由表4的对比结果可知,前段催化剂添加助剂S1后,对NOx的催化转化效率高于未添加助剂S1。
助剂元素S1引入到分子筛结构内部,助剂元素具有合金形式或价态调变形式,使活性组分Cu离子和Fe离子的状态更稳定的。此外,助剂元素的外层电子丰富,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更方便地通过电子转移,提升NOx催化转化效率。
表4 助剂S1对前段催化剂的NOx催化性能影响对比表
同实施例3中条件一致,区别在于采用实施例1中方法制备前段催化剂时不添加助剂Ce溶液。
实施例3中制备的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中,后段催化剂添加助剂S2,即Ce溶液;对比例6中制备的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中,后段催化剂添加未添加助剂S2。由表5的对比结果可知,后段催化剂添加助剂S2后,对N2O的催化转化效率高于未添加助剂S2。
助剂S2是一类外层具备丰富的电子的金属离子,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e3+/Ce4+,氧化还原特性和充足的氧空位利于电子的转移以及氧气的存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催化剂性能,在分解反应中催化作用明显,与铑结合亦能提高N2O催化剂性能,提升低温活性和耐久性。
表5 助剂S2对后段催化剂的NO2催化性能影响对比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范围。如本发明说明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进口方向的前段催化剂和气流出口方向的后段催化剂;
所述前段催化剂具有通式:Cu-Fe/分子筛A,以分子筛A为载体,将Cu离子和Fe离子嵌入分子筛A的分子笼内;
所述前段催化剂中Cu:Fe的摩尔比=1.0:0.1-2.0;
所述前段催化剂中Cu的质量占比为0.5-7.0%;
所述后段催化剂具有通式:Rh/分子筛B,将Rh负载在分子筛B表面;
所述后段催化剂中Rh的质量占比为0.1-5.0%;
所述前段催化剂与所述后段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催化剂中分子筛A为八元环分子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催化剂中分子筛B为十元环分子筛或十二元环分子筛中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催化剂还包括助剂S1,Cu:Fe:助剂S1的摩尔比=1.0:0.1-2.0:0.01-0.5;
所述助剂S1为锰、铈、镧、钐、钴、钇元素中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催化剂还包括助剂S2,Rh与助剂S2的摩尔比为1.0:0.1-2.0;
所述助剂S2为钴、铈、钐、铌、镨、钯、铂、金、银元素中至少一种。
6.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前段催化剂:
将混合模板剂溶解到水中,加入铝源,搅拌至均匀分散,加入硅源,持续搅拌1h-5h,获得溶液A;
将溶液A与铜络合物和铁络合物混合,铝源:硅源:混合模板剂:铜络合物:铁络合物的摩尔比为1:10-30:2-12:0.5-7.5:0.5-5.0,继续搅拌1h-5h,溶液pH大于9,再转移至密闭环境升温至150 ℃-200 ℃下反应6h-24h,反应结束后,通过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得到固体产物A;
将固体产物A与助剂S1前体溶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均匀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超声分散、干燥、焙烧,制得所述前段催化剂;
制备后段催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后段催化剂,包括:
将分子筛B溶于水溶液中,加入铑前体,在60℃-120℃下搅拌6h-12h,反应完成后通过固液分离、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得到铑基分子筛;
将铑基分子筛与助剂S2前体溶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均匀混合,Rh与助剂S2的摩尔比为1.0:0.1-2.0,混合完成后,通过超声分散、干燥、焙烧,制得所述后段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络合物为铜元素与氨水、二乙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乙二胺四乙酸钠、乙醇胺、吡啶、乙烯亚胺中至少一种形成的络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络合物为铁元素与乙二胺四乙酸、二乙烯三胺、乙二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至少一种形成的络合物。
10.如上述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分段式催化剂在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应用,包括:
将所述前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进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10-50%,经干燥、焙烧制成整体式前段催化剂;
将所述后段催化剂涂覆在气流出口方向的蜂窝载体表面,控制上载率10-50%,经干燥、焙烧制成整体式后段催化剂。
CN202410214650.XA 2024-02-27 2024-02-27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7797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4650.XA CN117797860B (zh) 2024-02-27 2024-02-27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14650.XA CN117797860B (zh) 2024-02-27 2024-02-27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7860A true CN117797860A (zh) 2024-04-02
CN117797860B CN117797860B (zh) 2024-05-03

Family

ID=9042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14650.XA Active CN117797860B (zh) 2024-02-27 2024-02-27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786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3912A (zh) * 2017-06-23 2017-10-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柴油车尾气处理的两段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1736A (zh) * 2019-10-25 2020-01-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抗硫的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脱除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0073666A1 (zh) * 2018-10-08 2020-04-16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295594A (zh) * 2020-11-11 2021-02-0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封装型分子筛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532253A (zh) * 2022-09-28 2022-12-3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3912A (zh) * 2017-06-23 2017-10-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柴油车尾气处理的两段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073666A1 (zh) * 2018-10-08 2020-04-16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尾气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721736A (zh) * 2019-10-25 2020-01-2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抗硫的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脱除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295594A (zh) * 2020-11-11 2021-02-0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封装型分子筛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532253A (zh) * 2022-09-28 2022-12-3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7860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5942B2 (ja) 選択接触還元のためのバナジウム不含の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816246B (zh) 一种高分散抗烧结柴油车asc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US5141906A (en) Catalyst for purifying exhaust gas
CN107233895B (zh) 一种机动车尾气净化用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84304A1 (zh) 锰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751023B (zh) 一种用于低温高选择性催化氧化氨的双金属基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86177A (zh) 一种对NOx和甲苯具有高效协同去除的核壳结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10747B (zh) 三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97860B (zh) 一种处理车辆尾气中n2o的分段式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JPH0483516A (ja) 窒素酸化物の除去方法
WO2008066274A1 (en) Potassium oxide-incorporated alumina catalysts with enganced storage capacities of nitrogen oxide and a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JPH11221466A (ja) 排気ガス浄化用触媒及び排気ガス浄化方法
WO2015152613A1 (ko) 혼합금속산화물 촉매 제조방법
CN115532253A (zh) 一种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JPH04122447A (ja) 排気浄化用触媒
CN114471695A (zh) 可高效降解含氰废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1058130A (ja) 窒素酸化物分解用触媒
JP2851444B2 (ja) 排気ガス浄化方法
KR100569084B1 (ko) 이중촉매층을 이용한 질소산화물의 정화방법
JP3302036B2 (ja) 窒素酸化物除去方法
WO2024007611A1 (zh) 一种选择性还原催化剂以及含NOx的气体的处理系统与处理方法
JP3221706B2 (ja) 窒素酸化物除去用触媒及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排ガス浄化方法
JP3311370B2 (ja) 排気浄化用触媒システム
JP3995122B2 (ja) 窒素酸化物除去触媒
JP3320431B2 (ja) 窒素酸化物除去用触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