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2844A -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2844A
CN117752844A CN202311804286.4A CN202311804286A CN117752844A CN 117752844 A CN117752844 A CN 117752844A CN 202311804286 A CN202311804286 A CN 202311804286A CN 117752844 A CN117752844 A CN 117752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philic layer
sided
medical dressing
double
composite med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042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晧洋
徐爱华
龚齐瑞
张正文
刘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ouren Medic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ouren Medic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ouren Medic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ouren Medical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042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28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2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28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敷料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亲水层,所述第一亲水层一侧设置第二亲水层,第二亲水层内分布有磷酸锆纳银纳米颗粒,所述第一亲水层的另一侧设置抗菌疏水层,抗菌疏水层内分布有姜黄素颗粒。本申请的复合医用敷料具有两面两亲性,亲水抗菌伤口接触面可以有效缓解伤口渗出液较多、伤口易被细菌感染等问题,同时疏水抗菌空气接触面可以有效抵抗空气中的细菌并维持伤口所需的环境,对皮肤无刺激、无伤害,适用于各种创口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复合医用敷料。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敷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作为一个巨大的防护屏障,能有效地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当皮肤受伤时,可以通过激活一系列本能的自愈机制来再生。而良好的医用敷料可以覆盖在伤口表面,为其营造一个潮湿、透气的生长环境,并能够达到防止微生物入侵,避免肉芽长入、与皮肤发生粘连的屏障功能。因此,医用敷料一直是一类值得探究的热点问题。
聚氨酯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选择聚氨酯作为敷料的基材,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聚氨酯材料由软硬段组成,通过改变软硬段的种类和比例可以调节聚氨酯材料的性能;(2)聚氨酯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易于加工;(3)聚氨酯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
传统的聚氨酯医用敷料虽然拥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够营造良好的湿润环境。然而亲水的外表面也为外部细菌提供了一个肥沃的的环境来入侵和繁殖。而疏水的表面虽然能够防止外部细菌入侵,但难以吸收伤口渗出液,这导致聚氨酯医用敷料在应用中的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解决传统聚氨酯医用敷料在抗菌和渗出液吸收上的缺陷。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包括第一亲水层,所述第一亲水层一侧设置第二亲水层,第二亲水层内分布有磷酸锆纳银([Ag0.16Na0.84Zr(PO43])颗粒,所述第一亲水层的另一侧设置抗菌疏水层,抗菌疏水层内分布有姜黄素颗粒。
上述方案所提供的敷料具有两面两亲性,亲水抗菌伤口接触面可以有效缓解伤口渗出液较多、伤口易被细菌感染等问题,同时疏水抗菌空气接触面可以有效抵抗空气中的细菌并维持伤口所需的环境。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姜黄素颗粒在抗菌疏水层上的质量百分数为0.2~3.5%,并优选为1.5~1.8%。
所述第一亲水层厚度为3.2~3.8mm,抗菌疏水层厚度为0.8~1.2mm,第二亲水层厚度为1.0~1.3mm。
申请人第二方面目的,是提供了上述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备第一亲水层:分别称取质量份的聚酯多元醇30~40份、聚乙二醇10~12份、甘油(丙三醇)4~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70~80份、催化剂3~5份、海藻酸钠水溶液1~2份、硅表面活性剂1.5~2份、多巴胺5~8份,室温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发泡得到的泡沫在烘箱中固化,
步骤二,制备第二亲水层:将步骤一所得产品一侧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Tris-HCL缓冲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烘箱中烘干,在该侧形成分布有磷酸锆纳银纳米颗粒的第二亲水层,
步骤三,制备抗菌疏水层:将与第二亲水层相对的另一侧涂覆含姜黄素颗粒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后,挤出多余PDMS,在烘箱中固化抗菌疏水层后,得到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
上述方法先形成高亲水性的聚氨酯泡沫作为第一亲水层,再在第一亲水层的一侧浸泡含银纳米颗粒的Tris-HCL缓冲液,烘干使该侧分布有磷酸锆纳银纳米颗粒,其中分布有分布有磷酸锆纳银纳米颗粒的第一亲水层转化为第二亲水层,而后再在另一侧涂覆或浸泡含姜黄素颗粒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在该侧与高亲水聚氨酯混合形成抗菌疏水层。
其中:
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2000、4000、6000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并以聚乙二醇4000为最佳。
所述催化剂为A33催化剂(即三乙烯二胺催化剂)与辛酸亚锡的混合物,A33与辛酸亚锡的混合摩尔比为2~5:1。并以A33:辛酸亚锡为3:1为最佳。
所述硅表面活性剂为硅烷偶联剂KH-561。
发泡所用的发泡剂为0.5~1%海藻酸钠水溶液。
所述固化温度为55~65℃,固化时长为12~18h。
所述银纳米颗粒与Tris-HCL缓冲液的质量比为1:150~800,优选为1:400~5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有效解决了伤口止血、吸收渗出液、防止外部细菌入侵等一系列问题。不同于以往敷料,由于多巴胺在聚氨酯敷料基体内发生自聚合使得敷料具有极其优异的亲水性,同时聚乙二醇的添加使得敷料也拥有良好的保水能力。负载姜黄素的PDMS作为敷料外层使得外层同时拥有疏水性和抗菌性,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外部细菌附着。负载磷酸锆钠银的敷料内层能够为伤口营造良好的愈合环境且能够进行消炎抗菌促进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亲水层,2.抗菌疏水层,3.姜黄素颗粒,4.第二亲水层,5.磷酸锆纳银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8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g、聚乙二醇4000 2g、甘油(丙三醇)1g、A33催化剂0.2g、辛酸亚锡0.07g、多巴胺1.6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海藻酸钠)0.3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得到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4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2烘干后的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1.5%)中进行涂敷,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由此完成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制备,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9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8g,聚乙二醇4000 1.8g、甘油(丙三醇)0.7g、A33催化剂0.25g、辛酸亚锡0.09g、多巴胺0.2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海藻酸钠)0.3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4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2烘干后的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1.5%)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由此完成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低亲水性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制备,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7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g,聚乙二醇4000 0.4g、甘油(丙三醇)0.1g、A33催化剂0.2g、辛酸亚锡0.08g、多巴胺1.2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0.8%海藻酸钠)0.2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4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2烘干好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1.5%)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由此得到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保水性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8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g,聚乙二醇4000 1.5g、甘油(丙三醇)0.6g、A33催化剂0.3g、辛酸亚锡0.11g、多巴胺1.6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海藻酸钠)0.3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4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2烘干好的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1.5%)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得到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保水性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10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8g,聚乙二醇4000 3.6g、甘油(丙三醇)1.6g、A33催化剂0.3g、辛酸亚锡0.12g、多巴胺2.1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5%海藻酸钠)0.4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4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1烘干好的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1.5%)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得到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保水性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8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g,聚乙二醇4000 2g、甘油(丙三醇)1g、A33催化剂0.2g、辛酸亚锡0.07g、多巴胺1.6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海藻酸钠)0.3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8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1烘干好的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0.2%)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由此完成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制备,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8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g,聚乙二醇4000 2g、甘油(丙三醇)1g、A33催化剂0.2g、辛酸亚锡0.07g、多巴胺1.6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海藻酸钠)0.3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6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2烘干好的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0.6%)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由此完成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制备,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9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g,聚乙二醇4000 2.2g、甘油(丙三醇)1.1g、A33催化剂0.2g、辛酸亚锡0.08g、多巴胺1.6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海藻酸钠)0.3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50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2烘干好的亲水含银抗菌的聚氨酯泡沫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1.2%)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由此完成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制备,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制备聚氨酯敷料基体:
取聚酯多元醇(YSH-908)9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g,聚乙二醇4000 2.2g、甘油(丙三醇)1.1g、A33催化剂0.2g、辛酸亚锡0.08g、多巴胺1.6g、硅烷偶联剂KH-561 0.3g在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混合均匀。取水(含1%海藻酸钠)0.3g加入至混合液中在常温下1000r/min高速搅拌15s,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发泡。将制备好的泡沫放置在65℃烘箱中进行固化24h。
步骤2、第二亲水层成型:
将步骤1固化好的泡沫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PH为8的Tris-HCL缓冲液(磷酸锆钠银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150)中避光浸泡24h,取出进行烘干,基体该面形成亲水含银抗菌第二亲水层4。
步骤3、抗菌疏水层成型:
将步骤2烘干好的亲水含银抗菌的聚氨酯泡沫敷料另一面浸泡在含姜黄素的PDMS混合液(姜黄素浓度为3.5%)中进行涂敷,最后取出泡沫挤出多余PDMS后放入烘箱固化形成抗菌疏水层2,由此完成一面亲水一面疏水的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制备,其中间部位为第一亲水层5。
对上述实施例1-9所制得的敷料进行下述性能测试:
(1)亲水性能:在聚氨酯医用敷料附硅内层使用接触角测量仪DataphysicsDCAT21进行接触角测试。
(2)吸水性能:将制得的敷料制成5cm × 5cm试样,置于蒸馏水中室温浸没12h;取出后称量重量,重复上述操作至试样恒重,计算试样吸水前后的质量变化率,记为吸水率(%)。
(3)抗菌性能:采用振荡法,将干燥试样加入液体培养基中溶胀至溶胀平衡,转入50mL 新鲜牛肉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接入菌液,置于37℃恒温培养24h;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 测实验组和空白组(不加试样的菌液)的吸光度,计算抑菌率=(试样吸光度-空白组吸光度)/空白组吸光度×100%。
(4)伤口愈合性能:设计小鼠创面模型,取小鼠背部,在全身麻醉下,用无菌手术刀在每只小鼠脊柱外侧取全层伤口(d = 5 mm)。然后在创面表面使用本发明医用敷料,14天后观察是否愈合。
上述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不同聚氨酯医用敷料的各项性能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低亲水性对照组的实施例2(多巴胺含量低)外,本案各实施例制备的所有医用敷料接触角均为0°,证明本发明具有超亲水性。
对比实施例3-5可以得出:通过调节聚乙二醇和盐酸多巴胺的比例,可以有效控制本发明的吸水倍率。
对比实施例6-9可以得出:通过调节姜黄素和磷酸锆钠银的浓度,可以有效控制本发明的抑菌率。
上述实施例6-7设置了较低浓度的姜黄素与磷酸锆钠银,经过实验发现,小鼠背部与医用敷料有少许粘连,而其余例并未发现此类情况。当敷料与皮肤发生粘连时,伤口在14天内未愈合。虽然高浓度的姜黄素和磷酸锆钠银拥有更良好的抑菌效果,但过高的姜黄素和磷酸锆钠银浓度(如实施例9)会使敷料颜色变深,细胞毒性增加,作为医用敷料最佳姜黄素浓度推荐在1.5-1.8%,银与缓冲液的比例推荐为1:400-500。以上证明双面两亲性复合抗菌医用敷料的制备达到预想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最佳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置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亲水层,所述第一亲水层一侧设置第二亲水层,第二亲水层内分布有磷酸锆纳银颗粒,所述第一亲水层的另一侧设置抗菌疏水层,抗菌疏水层内分布有姜黄素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颗粒在抗菌疏水层上的质量百分数为0.2~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水层厚度为3.2~3.8mm,抗菌疏水层厚度为0.8~1.2mm,第二亲水层厚度为1.0~1.3mm。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备第一亲水层:分别称取质量份的聚酯多元醇30~40份、聚乙二醇10~12份、甘油4~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70~80份、催化剂3~5份、海藻酸钠水溶液1~2份、硅表面活性剂1.5~2份、多巴胺5~8份,室温搅拌均匀后,发泡、固化,
步骤二,第二亲水层成型:将步骤一固化所得产品一侧浸泡在含银纳米颗粒的Tris-HCL缓冲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烘干,在该侧形成分布有磷酸锆纳银颗粒的第二亲水层,
步骤三,抗菌疏水层成型:将与第二亲水层相对的另一侧涂覆含姜黄素颗粒的PDMS后,挤出多余PDMS,固化,该侧形成抗菌疏水层,抗菌疏水层与第二亲水层之间为第一亲水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2000、4000、6000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A33与辛酸亚锡的混合物,A33与辛酸亚锡的混合摩尔比为2~5: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表面活性剂为硅烷偶联剂KH-56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泡所用的发泡剂为0.5~1%海藻酸钠水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温度为55~65℃,固化时长为12~18h。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纳米颗粒与Tris-HCL缓冲液的质量比为1:150~800。
CN202311804286.4A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7528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4286.4A CN117752844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04286.4A CN117752844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2844A true CN117752844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3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04286.4A Pending CN117752844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28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314267B2 (en) Medical dressing
AU2008221041B2 (en) Silver-containing foam structure
KR101787192B1 (ko) 항균 드레싱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RU2535013C2 (ru) Антимикробные гели
US20040018227A1 (en) Multilayered microporous foam dress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1992019194A1 (en) Wound covering material
KR101648083B1 (ko) 항균 폴리우레탄 폼 드레싱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574728B (zh) 一种抗菌聚氨酯水凝胶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4097A (zh) 用于包扎伤口的含水水凝胶
KR100345034B1 (ko) 상처치료용드레싱제의제조방법
Thomas A review of the physical,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perties of a bacterial cellulose wound
CN113456877B (zh) 有机硅泡沫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750285A (zh) 一种复合气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Singh et al. Chitin membrane for wound dressing application–preparation, characterisation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CN117752844A (zh) 一种双面两亲复合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562382A (zh) 含有聚氨酯水乳液的水凝胶型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404140B1 (ko) 다층구조의 폼 드레싱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359864B1 (ko) 미세다공성 폴리우레탄 필름이 형성된 창상피복용 드레싱재
KR100340981B1 (ko) 친수성 폴리우레탄 폼 드레싱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585473A (zh) 含有新型抗菌剂的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13163A (zh) 亲水性聚氨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Gorshkova et al.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alginate-chitosan materials on the kinetics of usnic acid release
CN114306721B (zh) 一种防水透气的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0185721Y1 (ko) 미세다공성 표피 구조의 폼 드레싱재
CN110917339A (zh) 一种溶葡萄球菌酶凝胶剂及其在mrsa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