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2777A -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2777A
CN117752777A CN202311484979.XA CN202311484979A CN117752777A CN 117752777 A CN117752777 A CN 117752777A CN 202311484979 A CN202311484979 A CN 202311484979A CN 117752777 A CN117752777 A CN 117752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in
recombinant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recombinant hum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849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agen Biomedic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agen Biomedic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agen Biomedical Inc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agen Biomedical Inc
Priority to CN2023114849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27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2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2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含有重组纤溶酶的组合物在皮肤的色斑部位经无创或微创局部导入后,消除或者淡化色斑。所述重组纤溶酶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其氨基序列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b)与(a)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首次发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可以抑制HEMa细胞和B16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抑制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表达和HACAT细胞吸收黑色素。

Description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黑色素细胞是皮肤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存在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具有形成和分泌黑色素的功能。黑色素细胞属于腺细胞,呈树突状突起,并通过树突状突起与角质细胞以1:15-30左右的比例构成一个表皮黑素单位。在表皮黑素单位中,黑色素细胞与角质细胞之间相互影响,尤其是角质细胞,可通过接触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黑色素为高分子生物色素,主要有两种醌型聚合物:优黑素(真黑素)和褐黑素组成。优黑素主要由5,6-二羟基吲哚和少量5,6-二羟基吲哚-2羧酸通过不同类型的C-C键构成的聚合物。褐黑素是由不同结构和色素构成的聚合物,呈黄色、红色或胡萝卜色。优黑素与褐黑素转换机制主要与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关,高水平的酪氨酸酶活性导致优黑素的产生。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包括黑色素细胞的迁移、黑色素细胞的分裂成熟、黑素小体的形成、黑色素颗粒的转运以及黑色素的排泄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黑素小体的形成过程分为五期,简要描述如下:第一期,酪氨酸酶在胞浆的内质网中合成,同时高尔基体空泡增大,合成蛋白质;第二期,称为前黑色素颗粒期;第三期,称黑色素颗粒成熟期,黑色素主要在这一期合成;第四期,成熟的黑色素颗粒堆积在胞浆内,通过细胞的树枝状突起向角质形成细胞转运;第五期,黑素颗粒的释放,转移到角质形成细胞的黑素颗粒随着表皮细胞上行至角质层,并随角质层脱落而排泄。黑色素的形成必须有三种基本物质:酪氨酸为制造黑色素的主要原料;酪氨酸酶是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主要限速酶,为铜及蛋白质的组合物;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产生黑色素,此种作用为氧化过程,必须与氧结合才能转变为黑色素。目前公认的黑色素形成途径为:酪氨酸→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酮式吲哚→黑色素,形成的黑色素叫优黑素或真黑素,皮肤的色素主要由其组成。
皮肤色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真正病因复杂,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出现色斑的概率也明显增加,其组织学特点表现为表皮中黑素小体数增加,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目前认为内分泌变化为色斑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与遗传、肝脏疾病、某些药物、化妆品、紫外线、情绪等因素有关。
皮肤内色素增多而使得皮肤上出现褐色、黄褐色、黑色等小斑点,统称为皮肤色斑,在一定意义上包括很多种类的斑,如黄褐斑、咖啡斑、老年斑、炎症性色沉、斑痣等。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异常、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其主要表现为面部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黄褐色或灰黑色斑,常对称分布于额、面、颊、鼻和上唇等部位。不高出皮肤,边界清楚,病程缓慢,长期存在,数年不褪,日晒后往往加重,主要原因是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外用化学药物等引起的。咖啡斑是较为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颜色呈现咖啡色、浅褐色、棕褐色,每一片的颜色都很均匀,大小自数毫米至数厘米,边界清晰。咖啡斑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多种系统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如神经纤维瘤、多发性黑子综合征等。老年斑是一种老年性皮肤病变,表现为散在的色素斑块,大小不等,扁平或者稍微高于皮肤,表面光滑,呈棕褐色。老年斑中主要是β-淀粉样蛋白,由淀粉样蛋白前体水解断裂的片段聚合而成。炎症性色沉即炎症后色素沉着,是皮肤炎症或损伤后导致的色素增加性疾病,也称获得性皮肤色素沉着或炎症后黑变病。临床上各种炎症性皮肤病、外伤、手术、剥脱术及激光治疗等都可能诱发。炎症性色沉在任何年龄和任何皮肤类型都可以发生,尤其是肤色较深和易晒黑的人群中,临床表现为淡褐色、深棕色、蓝灰色或黑色不等的色素斑,不仅令人容貌受损,还易引起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是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特征是真皮中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畸形扩张。斑痣在人群中的发病率0.3%~0.5%,通常发生在面部、颈部和其他暴露部位,表现为先天性皮肤和(或)黏膜上的红斑。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颜色逐渐增厚加深,最终形成结节样增生。
皮肤色斑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皮肤细胞中的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可受以下相关酶的影响,首先是酪氨酸酶,此酶为含铜的氧化酶,其活性与铜离子含量成比例,内生化过程和物理环境的改变可对酪氨酸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从酪氨酸向多巴转化和多巴向多巴醌转化中,都是由酪氨酸酶催化进行的,酪氨酸酶直接控制黑素合成的起始及速度,决定了后续步骤是否能够进行下去。当各种因素作用于酪氨酸酶使其活性升高时,黑素合成增多,酪氨酸酶活性被抑制时,黑素合成减少。黑素合成过程中除酪氨酸酶起作用外,还有两种酶对黑素的合成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即多巴色素互变酶和5,6-二羟基吲哚-2羧酸氧化酶。即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5,6-二羟基吲哚-2羧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等,最后形成黑色素。在内外因素刺激下,会影响黑素形成相关酶的活性,导致黑素过多累积就会形成色斑。
色斑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口服、局部注射和物理治疗。口服和局部注射可以口服或注射维生素C、谷胱甘肽、氨甲环酸等。这些药物经口服或者局部注射后在多种色斑患者中取得显著疗效。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干扰黑色素形成,或者将黑色素还原为无色的前体,从而治疗色斑。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通过选择性光热机制,破坏黑色素,治疗各种色素性皮肤病,但有文献报道激光有可能加重黄褐斑和炎症性色沉的发病,因此激光治疗由较大的局限性和个体差异。
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是一种细胞膜表面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人PAR-2分子是由397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分子质量50~55kDa。PAR-2由细胞外区(N-末端和胞外区)、跨膜区(7个跨膜螺旋)及细胞内区(胞内区和C-末端)组成。PAR-2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在表皮中PAR-2只表达于角质形成细胞,不表达于黑色素细胞。可以促使黑色素小体向角质细胞扩散,使肌肤变黑,色素沉积。
MC-1R受体全称为黑素皮质素受体1,也称为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是肾上腺皮质(MC)受体家族之一。MC受体家族包含了5大类受体,分别是MC-1R、MC-2R、MC-3R、MC-4R、MC-5R,这5类受体在不同组织中有着不同的表达和功能。MC-1R最先在黑色素细胞中被发现,主要在毛囊和皮肤黑色素细胞中表达。MC-1R受体蛋白是G蛋白耦合受体,生物信息学显示其存在7个跨膜结构域,是最小的一个的G蛋白耦合受体,且在机体中有多种效用,如在黑色素细胞和白细胞中对于防止紫外线、抗炎方面有着促进、活化正向调节作用,但最主要的功能是调控皮肤色素沉积,参与皮肤与紫外线的反应,进而影响动物毛色及肤色的形成。
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是一种组织型纤溶酶,是纤溶系统中的重要一员。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是指纤溶酶原在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下转变为纤溶酶,进而由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蛋白的系统。纤溶酶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可以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为纤溶酶的截短形式,采用毕赤酵母发酵得来,第一种将其用于临床的药物是Thrombo Genics研发的Jetrea(Ocriplasmin),该药物在2012年10月18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症状性玻璃体黄斑粘连(VMA)。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可致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蛋白质组分(如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水解,可溶解造成VMA的蛋白基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为消除或减少色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具体为含有重组纤溶酶的组合物在皮肤的色斑部位经无创或微创局部导入后,消除或者淡化色斑。所述组合物具有如下作用中的一种或几种;
(1)消除和/或淡化色斑;
(2)抑制黑色素细胞增值和/或促进黑色素细胞凋亡;
(3)减少蛋白酶激活受体表达和/或活性;
(4)减弱和/或抑制黑素小体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转运到表皮细胞;
(5)抑制表皮细胞吸收黑色素。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重组纤溶酶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其氨基序列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
(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
(b)与(a)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经局部导入皮肤祛斑或淡斑的应用中,有效浓度为100-1000ug/ml。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导入皮肤;优选地,导入方法包括微针、微晶针、水光针、无创注射、超声导入和光电导入;优选微针、微晶针。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通过微针导入皮肤,每周1~2次。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色斑包括黄褐斑、老年斑、咖啡斑、炎症性色沉、斑痣、雀斑。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含有重组纤溶酶的组合物还包括具有祛斑淡斑的药物,优选包括维生素C、谷胱甘肽、氨甲环酸。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剂在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所述制剂包括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优选地,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氨基序列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
(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
(b)与(a)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制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辅料混合使用;
优选地,所述药物辅料包括赋形剂、稀释剂、媒介物、载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甘露醇、柠檬酸;
优选地,所述制剂包括溶液、粉针剂;更优选,冻干粉针剂;
优选地,所述制剂的pH为3-4;
优选地,所述制剂包括25-500ug/ml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4%甘露醇、5.5mmol/L柠檬酸;pH 3.1。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祛斑淡斑产品,包括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优选地,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氨基序列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
(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
(b)与(a)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优选地,还包括具有祛斑淡斑的药物;更优选包括维生素C、谷胱甘肽、氨甲环酸;
优选地,所述产品可制成制剂形式,所述制剂包括溶液、粉针剂;更优选,冻干粉针剂;
优选地,所述制剂包括25-500ug/ml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4%甘露醇、5.5mmol/L柠檬酸;pH 3.1。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次发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可以抑制HEMa细胞和B16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抑制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表达和HACAT细胞吸收黑色素。
2)本发明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通过经局部导入皮肤起到祛斑淡斑的作用。
3)本发明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冻干制剂活性稳定,保存时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氨基酸序列图(SEQ ID NO:1)。
图2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电泳图
图3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对B16细胞的形态影响图。
图4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对HEMa细胞的形态影响图。
图5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对HACAT细胞吸收黑色素含量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中涉及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祛斑用途。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以下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揭露的数值是近似值,而并非确定值。在误差或者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在误差范围内的所有值而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具体数值。
实施例1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制备
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采用酵母工程菌进行表达,表达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图1所示。表达产物分布在发酵上清液中,为无活性形式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原。上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原经以下工艺步骤获得有活性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
(1)发酵获得上清经疏水层析获得粗品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原;
(2)粗品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原经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提纯;
(3)提纯后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原经尿激酶激活,获得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
(4)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经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电泳纯度不低于95%,蛋白分子量约27.2kDa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原液。
上述制备工艺步骤参考专利CN110066783B并进行适当优化,制备所得样品,电泳检测结果见图2。
实施例2含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冻干制剂
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液体状态不稳定,因此将其设计成冻干制剂,取实施例1中制备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设计配方见表1。并可添加维生素C、谷胱甘肽、氨甲环酸等以增强消除或淡化色斑的效果。
表1含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冻干配方
配方 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 甘露醇 柠檬酸 PH
冻干粉剂型A 25ug/ml 4% 5.5mmol/L 3.1
冻干粉剂型B 50ug/ml 4% 5.5mmol/L 3.1
冻干粉剂型C 300ug/ml 4% 5.5mmol/L 3.1
冻干粉剂型D 500ug/ml 4% 5.5mmol/L 3.1
水溶液剂型A 25ug/ml 4% 5.5mmol/L 3.1
水溶液剂型B 300ug/ml 4% 5.5mmol/L 3.1
冻干粉剂型制备:按照表1冻干粉剂型配方配制100ml样品溶液,除菌后分装,每支1ml,用冻干机冷冻干燥后封口,-20℃以下保存。
水溶液剂型制备:按照表1水溶液配方配制100ml样品溶液,除菌后分装,每支1ml,封口后2~8℃环境保存。
上述冻干粉剂型和水溶液存放于25℃,考察0天、1、3、6、12个月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活性测定,将纤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发色底物S-2403,经测活缓冲溶解成0.6mmol/L,将待测样品溶解稀释至终浓度10ug/ml,取30ul样品液加入270ul测活底物中,混合后放入酶标仪测定450nm吸收值。活性结果表明重组人截短型微纤溶酶冻干粉剂型A~D在加速(25℃)考察12个月后,活性未见明显变化;但水溶液剂型A~B活性明显降低。活性检测结果见表2。
表2含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制剂酶活性的稳定性考察
实施例3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对黑色素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取实施例2中制备的冻干粉剂型D,用0.5ml超纯水溶解后,按表3稀释不同浓度后分别处理HEMa细胞(人正常黑色素细胞)与B16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培养24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值情况。
细胞形态图见图3和图4。HEMa细胞和B16细胞的增值抑制率见表3。增值抑制率计算公式为:抑制率(%)=[1-(样品组吸光度)/(空白对照组吸光度)]×100%。
表3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对B16细胞和HEMa细胞的增值抑制率
实验结果: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含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配方具有明显抑制B16细胞和HEMa细胞的增值,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且能显著改变B16细胞和HEMa细胞形态,细胞突触回缩,细胞突触较少。
实施例4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对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的作用
将实施例2中的冻干粉剂型D,用0.5ml超纯水溶解后,用超纯水稀释到32倍,分别处理HACAT细胞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和B16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共培养组,同时设置未经人截短型纤溶酶处理的相应细胞对照组,培养12h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处理细胞,观察荧光强度。具体步骤为:室温下,在5%甲醛(溶于PBS中,pH7.4)中孵育细胞10分钟。用冰PBS洗涤细胞3次。用含1%BSA、22.52mg/mL甘氨酸的PBST溶液封闭30分钟。用1抗(兔单克隆抗体Anti-PAR2,货号:AB180953,abcam)37℃孵育细胞1小时,或4℃过夜孵育。用PBS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用2抗(FITC标记的山羊抗兔多克隆抗体二抗IgG,货号:AB150077,abcam)避光孵育细胞1小时。用PBS避光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显示,经过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处理过的HACAT细胞荧光和共培养组(HACAT细胞和B16细胞共培养)的细胞荧光强度均比未经过处理的细胞更弱,表明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表达和活性受到抑制。实验结果提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可减弱黑素小体通过PAR-2转运到表皮细胞。
实施例5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抑制表皮细胞对黑色素的吸收作用
本实施例验证经过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处理后的表皮细胞吸收的黑色素能否比未经过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处理的表皮细胞吸收的黑色素更少。取培养好的HACAT细胞,分为三组,两组(A组和C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50ug/ml的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一组(B组)加入等量的纯化水,分别继续培养24h,24h后A组和B组分别加入黑色素溶液(B16细胞超声破碎后的黑色素溶液),C组加入等量的纯化水,继续培养12h,12h后用PBS清洗3遍,采用NaOH溶解法裂解细胞释放黑色素,根据在490nm波长下测定的OD值(吸光度)判定黑色素含量变化。结果如图5所示。A组:黑色素对照组(只加B16细胞超声破碎后的黑色素溶液)。B组:实验组(先一定量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处理24h,再黑色素溶液处理12h)。C组:待测溶液对照组(只加一定量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未加黑色素溶液)。
黑色素含量变化率=[实验孔OD值(待测溶液对照组或黑色素对照组OD值)-空白组OD值]/(细胞对照组OD值-空白组OD值)×100%。
从结果可以看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处理后的细胞比未处理的细胞吸收的黑色素更少。实验结果提示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能有效抑制HACAT细胞吸收黑色素。
实施例6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在微针中的应用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冻干粉、脂质体包裹、纳米包裹、乳液、水剂等剂型的祛斑产品,且皮肤导入治疗色斑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微针、水光针、微晶针、无创注射、超声导入和激光导入等。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以微针导入皮肤治疗色斑的形式来阐述本发明。显然,本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验方法:实施例2中的冻干粉剂型,用注射用水溶解。患者面部皮肤用洗面奶洗净,将美容用的微针(可选择1mm,1.5mm和2mm)与皮肤90°垂直,小心刺破皮肤角质层,使皮肤打开很多微小的通道,同时用注射用水溶解后的蛋白均匀的点滴在微针刺激过的皮肤上。根据不同的皮肤色斑大小和类型,循环反复多次。根据疗效,每周或一个月进行1~2次微针导入蛋白酶治疗,一至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7冻干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实验方法:选自愿试用者20人(女性,年龄25-50岁),每人面部均有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分布于面部颧颊部、眶周、前额等部位。将自愿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10人。使用方法:实验组自愿者采用实施例2中冻干粉剂型A、B和D(分别对应实验组A、B、D组),分别用0.5ml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参照实施例6的方法,分别用微针将各配方导入自愿者脸部色斑处,每周使用两次,连续使用4周。疗效标准:有效——色斑颜色变浅或淡化;无效——皮肤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4。对照组自愿者用注射用水代替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剂型,参照实施例6的方法实施。
表4冻干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组别 有效人数 无效人数 有效率
对照组 2 8 20%
实验组A 3 7 30%
实验组B 7 3 70%
实验组D 9 1 90%
实验结果:根据表4中的结果显示,含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100ug/ml(B组)和1000ug/ml(D组)的配方对黄褐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70%以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含有重组纤溶酶的组合物在皮肤的色斑部位经无创或微创局部导入后,消除或者淡化色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纤溶酶是一种具有溶解纤维蛋白和纤连蛋白的蛋白酶,优选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
优选地,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氨基序列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
(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
(b)与(a)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纤溶酶和/组合物能抑制异常黑色素细胞增值和促进其凋亡,和/或能减少表皮细胞PAR-2受体的表达和/或活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应用浓度范围为100-1000u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导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微针、微晶针、水光针、无创注射、超声导入和光电导入等,优选微针和微晶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导入方法为微针,给药频率为每周给药1~2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斑包括黄褐斑、老年斑、咖啡斑、炎症性色沉、斑痣、雀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具有祛斑淡斑的药物,优选包括维生素C、谷胱甘肽、氨甲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制剂在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包括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优选地,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的氨基序列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
(a)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或
(b)与(a)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具有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制剂在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具有祛斑淡斑作用的药物混合使用;
优选地,所述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制剂包括赋形剂、稀释剂、媒介物、载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甘露醇、柠檬酸;
优选地,所述制剂包括溶液、粉针剂;更优选,冻干粉针剂;
优选地,所述制剂的pH为3-4;
优选地,所述制剂包括25-500ug/ml重组人截短型纤溶酶、4%甘露醇、5.5mmol/L柠檬酸;pH 3.1。
CN202311484979.XA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77527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4979.XA CN117752777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84979.XA CN117752777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2777A true CN117752777A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2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84979.XA Pending CN117752777A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27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8008B2 (ja) ペプチドチロシナーゼインヒビターおよびその使用
EP2173370B1 (en) Oligopeptide tyrosinase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KR101830926B1 (ko) 피부 노화를 방지 및/또는 개선하기 위해 사용되는 pedf-유도 폴리펩티드의 용도
CN109563132B (zh) 皮肤再生或伤口治疗用的肽及其用途
JP4441123B2 (ja) 加齢皮膚の徴候を処置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におけるロスマリヌス属の植物抽出物の使用
US20060165657A1 (en) Method for delivery of cosmetic by topical application
JP3504205B2 (ja) 皮膚外用剤
EP2612654B1 (en) Cosmetic composition for improving skin elasticity
KR20160007956A (ko) 피부미백 및 피부주름 개선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피부미백 및 피부주름 개선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피부 외용제
Duan et al. ZIF-8 as a protein delivery system enhances the application of dental pulp stem cell lysate in anti-photoaging therapy
Tian et al. Co-delivery of bioactive peptides by nanoliposomes for promotion of hair growth
US10532018B2 (en) Method of whitening skin using tranexamic acid-peptide having skin whitening activity
US10695428B2 (en) Use of a photosensitive agent capable of produc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production of a drug for the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a disease related to stem cells, in vitro use,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N117752777A (zh) 一种重组纤溶酶在制备治疗祛斑淡斑组合物中的应用
CN111712253A (zh) 用于使瘢痕最小化的神经毒素
KR102590413B1 (ko) 초유의 가수분해 산물과 이를 함유한 피부개선용 조성물
Li et al. Newly identified peptide Nigrocin-OA27 inhibits UVB induced melanin production via the MITF/TYR pathway
JP4954450B2 (ja) 弾性繊維形成の不全、欠損又は無秩序による病状に対処するための、リシルオキシダーゼのアイソフォームの活性の誘導
CN114929192A (zh) 包含改善皮肤外观和再生的新型肽的用于局部施用的美容制剂
Proietti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 Microneedling Device plus Exosomes for Treating melasma
JP2023504461A (ja) 化粧品および医薬品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ペプチドおよび組成物
Yang et al. Peelable Microneedle Patches Delive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to Repair Skin Photoaging Damage
KR20220146333A (ko) 신규한 주름 개선 또는 피부 미백용 펩타이드 및 이의 용도
CN115486537A (zh) 包含永生化干细胞的富含外泌体的培养液及肉毒杆菌毒素的功能性组合物
WO2019108484A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modulating melanogene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