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1224A - 红外线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1224A
CN117751224A CN202280053255.7A CN202280053255A CN117751224A CN 117751224 A CN117751224 A CN 117751224A CN 202280053255 A CN202280053255 A CN 202280053255A CN 117751224 A CN117751224 A CN 117751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security system
optical laminate
design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532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口麻未
沼田雄大
松田祥一
山本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751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12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强化红外线安全系统(300)的安全等级。用于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300)具备:至少1个检测单元(100),包括光学积层体(110)、和被配置成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20);以及安全系统(200),基于来自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动作。安全系统构成为基于被摄体信号,生成表示被摄体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所述被摄体信号是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从发光装置朝被摄体出射并由被摄体反射的红外线时生成的,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锁定进行解锁。

Description

红外线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安全系统,尤其涉及能够设置为无法从外部视认的红外线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了红外线的安全系统(以下,称为红外线安全系统)正在被开发·被实用化。例如,虹膜识别、或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利用红外线的识别技术正被实用化。红外线的定义根据技术领域而不同。本说明书中,“红外线”设为至少包含用于传感的波长处于760nm以上2000nm以下的范围内的光(电磁波)。此外,“可见光”是指波长处于400nm以上且小于760nm的范围内的光。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了二维信息的门安全系统。在该门安全系统中利用红外线,关于印刷在物品上的二维信息,在可见光下印字不可见,而仅在以红外线照射时印字可见。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经由网络而相互连接的摄像终端以及解析服务器的人流解析系统。摄像终端例如配置于店铺或车站内。解析服务器基于由摄像终端获取的拍摄图像而解析人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9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241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以及2所公开的以往的监控相机以被人视认出的方式设置。因此,存在如下情况:因被第三者辨识出解锁系统的位置,而产生被解锁的风险,或因监控相机的存在被知道而引起人原本的行动或动作发生变化,从而在防盗上产生问题。作为结果,存在无法实现安全度较高的系统的可能性。
因此,从提高安全性的观点而言,例如考虑隐藏并配置于建筑物的结构物以使监控相机或出射红外线的光源从外部无法视认。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红外线透过滤光器以使监控相机或光源的存在不引起注意。
然而,就以往的红外线透过滤光器而言,为了吸收可见光,主流呈黑色。因此,有时难以将配置监控相机的周边部分的颜色与红外线透过滤光器表面的颜色调和成无法区别的程度,因此存在设计性较低这样的问题。在该情况下,存在即使通过红外线透过滤光器将监控相机隐藏也容易确定出监控相机的位置的担忧,防盗上可能产生的问题依然未被消除。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的至少一个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强化安全等级的红外线安全系统、或者提供可发挥优异的设计性的红外线安全系统或设计单元。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的项目所示的解决手段。
[项目1]
红外线安全系统,其是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
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
安全系统,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动作;
所述安全系统构成为,
基于被摄体信号,生成表示所述被摄体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所述被摄体信号是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从发光装置朝被摄体出射并由所述被摄体反射的红外线时所生成的,
基于所述时间序列数据将所述锁定解锁。
[项目2]
如项目1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安全系统
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所述被摄体信号,计算出所述被摄体相对于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时间序列数据以及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锁定进行解锁。
[项目3]
如项目1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还具备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将从所述被摄体输入的解锁码变换成数据并输入至所述安全系统,
所述安全系统在所述被摄体的移动与所指定的移动图案一致且所输入的所述解锁码与所指定的码一致的情况下,对所述锁定进行解锁。
[项目4]
红外线安全系统,其是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
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
安全系统,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动作;以及
输入装置,将从被摄体输入的解锁码变换成数据并输入至所述安全系统,
所述安全系统构成为,
基于被摄体信号,计算出所述被摄体相对于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被摄体信号是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从发光装置朝所述被摄体出射并由所述被摄体反射的红外线时生成的,
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位置关系以及所输入的所述解锁码对所述锁定进行解锁。
[项目5]
如项目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在将配置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设计称为周边设计,并将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表面的设计称为检测部设计时,
所述检测部设计与所述周边设计类似,
所述安全系统参照空白信号而动作,所述空白信号在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参照用红外线时生成,不包含被摄体的信息。
[项目6]
如项目5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安全系统每隔固定的期间获取所述空白信号。
[项目7]
如项目5或6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周边设计以及所述检测部设计包含图样,
该红外线安全系统还具备存储所述图样所特有的所述空白信号的存储装置。
[项目8]
如项目5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安全系统基于所述被摄体信号与所述空白信号的差量而生成所述时间序列数据。
[项目9]
如项目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以SCE方式测定到的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表面的L*的值为4以上,
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配置于所述光学积层体的与所述表面相反侧,以使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位置不被确定。
[项目10]
如项目9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在将配置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颜色称为周边色,并将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表面的颜色称为检测部色时,所述周边色以及所述检测部色均非黑色,且以SCE方式测定时的、所述周边色与所述检测部色的色差为3以下。
[项目11]
如项目1至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具备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将红外线出射至外部的所述发光装置。
[项目12]
如项目1至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含多个检测单元。
[项目13]
红外线安全系统,其是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
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
安全系统,构成为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决定锁定的解除,
在将配置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设计称为周边设计,并将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表面的设计称为检测部设计时,
所述检测部设计与所述周边设计相同或类似,
所述安全系统参照空白信号而动作,所述空白信号在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参照用红外线时生成,不包含被摄体的信息。
[项目14]
如项目13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检测部设计以及所述周边设计作为整体包含单一图样,
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所具备的所述光学积层体配置于所述单一图样的任意部位,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隐藏于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背面侧。
[项目15]
如项目13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检测部设计以及所述周边设计包含由所视认的边界分割的多个区域,
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所具备的所述光学积层体配置于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不同的区域,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隐藏于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背面侧,且
所述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具有任意色彩或图样。
[项目16]
如项目1至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光学积层体包含可见光散射层,所述可见光散射层使成为光散射体的微粒分散于基质中而成,且对于760nm以上20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波长的光具有60%以上的直线透射率。
[项目17]
如项目16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微粒至少构成胶态无定形聚集体。
[项目18]
如项目16或17所记载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所述可见光散射层的可见光的波长区域的透射率曲线具有直线透射率从长波长侧向短波长侧单调递减的曲线部分,且所述曲线部分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朝长波长侧偏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能够强化安全等级的红外线安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红外线安全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例示检测单元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3是例示安全系统的概略性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被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墙壁的内部的检测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光学积层体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6是可见光散射层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可见光散射层的剖面TEM图像的图。
图8是将曲线图以最大透射率进行标准化所得的曲线图,且是示出可见光散射层的直线透射率光谱的入射角依赖性的图。
图9A是示出连续的图样的设计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9B是示出连续的图样的设计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9C是示出类似瓷砖的设计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9D是示出类似瓷砖的设计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通过手势管理会议室的上锁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多个检测单元被设置在墙壁的内部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检测单元被设置于墙壁的内部并且1个以上光源单元被配置于天花板以无法从外部看到该1个以上光源单元的例子的图。
图13是通过功能块单位例示出安全系统进行移动体的移动追踪的情况下处理器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
图14是示出用于进行移动体的移动追踪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以功能块为单位例示出基于第1例的安全系统中的处理器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
图16是示出检测单元被设置在墙壁的内部设置,进一步地在墙壁设置输入装置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7是通过功能块单位例示出基于第2例的安全系统中的处理器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
图18是通过功能块单位例示出基于第3例的安全系统中的处理器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安全系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并不限定于以下例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安全系统,基于来自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动作。至少1个检测单元也可以具备经由光学积层体将红外线出射至外部的发光装置。
该光学积层体包含可见光散射层,该可见光散射层使成为光散射体的微粒分散于基质中而成,且对于760nm以上20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的波长的光具有60%以上的直线透射率。例如,能够获得对于波长950nm以及1550nm的光的直线透射率为60%以上的可见光散射层。可见光散射层的直线透射率为60%以上的光(近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例如优选为810nm以上1700nm以下,进一步地优选为840nm以上1650nm以下。此处,优选为基质以及微粒均对于可见光透明(以下,简称为“透明”)。
进一步地,该可见光散射层可具有如下光学特性的特征:可见光的波长区域的透射率曲线具有直线透射率从长波长侧向短波长侧单调递减的曲线部分,且曲线部分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朝长波长侧偏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安全系统中,使用分光测色计通过SCE方式测定到的光学积层体表面的L*的值为4以上,红外线检测装置配置于光学积层体的与表面相反侧,以使红外线检测装置的位置不被确定。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可见光散射层例如在L*的值为4以上的情况下,呈灰色,例如在L*的值为20以上的情况下,可呈白色。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红外线安全系统中,在将配置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颜色称为周边色,并将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表面的颜色称为检测部色时,周边色以及检测部色均非黑色,以SCE方式测定时的、周边色与检测部色的色差为3以下。此处,色差为3以下,意指将L*a*b*表色系中的周边的表面的a*值、b*值分别设为a1*、b1*,并将L*a*b*表色系中的检测单元的表面的a*值、b*值分别设为a2*、b2*时,满足数1的数学式的条件的情况。
[数1]
|a1*-a2*|≤3,且|b1*-b2*|≤3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红外线安全系统是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可构成为,基于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到从发光装置向被摄体出射并由被摄体所反射的红外线时生成的被摄体信号,生成表示被摄体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锁定进行解锁。或者,安全系统可构成为,计算出被摄体相对于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基于计算出的位置关系对锁定进行解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被摄体是人。但是,被摄体可不仅是人,也包含机器人或动物等。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设计单元具备: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收容部,收容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收容部例如具备建筑物的墙壁或支柱、地板、天花板等可将检测单元进行收容以无法从外部视认的结构。收容部的外表面与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所具备的光学积层体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或曲面内,使用分光测色计以SCE方式测定到的光学积层体的表面的L*的值为4以上。红外线检测装置配置于光学积层体的与表面相反侧,以使红外线检测装置的位置不被确定。通过将设计单元与安全系统组合,能够提供可发挥优异的设计性的红外线安全系统。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安全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安全系统300的构成例。红外线安全系统300可具备至少1个检测单元100,以及基于来自每一个检测单元100的输出而动作的安全系统200。每一个检测单元100经由有线或无线的网络70而连接于安全系统200。从通信延迟的降低或网络负荷的分散的观点而言,红外线安全系统300也可以进一步地具备1个以上的边缘计算机。
图2中示出检测单元100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检测单元100具备被配置成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120。图2中例示的检测单元100具备经由光学积层体将红外线出射至外部的发光装置130。但是,如后述,发光装置130可设置于检测单元100的外侧。
红外线检测装置120具有光学系统121、红外线传感器122、信号处理电路123以及通信装置124。红外线检测装置120例如可以是与AHD、HD-CVI或HD-TVI法方式等模拟高清标准对应的红外线相机。
光学系统121例如可包含由硫化锌或硫系玻璃形成的1个以上的透镜。红外线传感器122的例子包含nGaAs传感器、或InGaAs/GaAsSb传感器、InSb传感器等量子型传感器。
信号处理电路123的例子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123例如可对从红外线传感器122输出的输出数据(视频数据)应用例如依据H.264或H.265标准的压缩处理而生成压缩数据。
通信装置124是用于经由网络70而与安全系统20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例如,通信装置124能够进行依据相机连接(Camera Link)、IEEE1394(注册商标)、或以太网(注册商标)等通信标准的有线通信。通信装置124例如能够进行依据利用2.4GHz频带或5.0GHz频带的频率的Wi-Fi标准的无线通信。
发光装置130具备出射红外线的1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31以及驱动装置132。发光元件131的例子包含发光二极体或半导体激光元件。驱动装置132例如根据从安全系统200输出的控制信号而对发光元件131供给驱动信号。
图3中示出安全系统200的概略性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安全系统200是服务器计算机。但是,安全系统200例如也可以是固定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边缘计算服务器或边缘IoT服务器。安全系统200也可以被设置于与检测单元100分离的位置,例如设置检测单元100的建筑物内的管理中心、或统括进行安全管理的安全公司的建筑物内。
安全系统200例如具备处理器210、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20、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230、存储装置240以及通信装置250。这些组件经由总线可相互通信地连接。可将用于使处理器210执行至少1个处理的软件(或固件)安装于ROM220。那样的软件例如可记录于光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作为软件包售卖,或经由网络70提供给用户。
处理器210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包含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处理器210可通过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而实现。处理器210逐次执行记述了用于执行至少1个处理的命令群的、储存于ROM220的计算机程序,而实现所期望的处理。
安全系统200可除具备处理器210以外,还具备搭载有CPU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ASSP(Application Specific Standard Product,专用标准产品)、或选自这些电路中的2种以上的电路的组合,或者具备上述电路来代替处理器210。
ROM220例如是可写入的存储器(例如PROM、可擦写的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或只读的存储器。ROM220中存储有对处理器21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程序。ROM220无需为单一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多个记录介质的集合。多个集合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存储器。
RAM230提供用于将储存于ROM220的控制程序在启动时暂时展开的作业区域。RAM230无需为单一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多个记录介质的集合。
存储装置240主要作为数据库的储存器发挥功能。存储装置240例如是磁性存储装置或半导体存储装置。磁性存储装置的例子为硬盘驱动器(HDD)。半导体存储装置的例子为固态硬盘(SSD)。但是,存储装置240也可以是经由网络70而连接于服务器的外部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240例如可储存从检测单元100输出的视频流数据。
通信装置250是用于经由网络70而与检测单元10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与通信装置124同样地,通信装置250例如能够进行依据相机连接(Camera Link)、IEEE1394(注册商标)、或以太网(注册商标)等通信标准的有线通信。通信装置250例如能够进行依据利用2.4GHz频带或5.0GHz频带的频率的Wi-Fi标准的无线通信。
图4中示出用于说明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墙壁501的内部的检测单元100的结构例的图。图4中例示有具备门500的室内的会议室的入口。
检测单元100设置于与门500相接的墙壁501的空间S的内部,以无法从外部视认,换言之,以无法确定检测单元100的位置,该空间S设置于靠近门把手的位置。光学积层体110配置于横穿从发光装置130出射的红外线的位置以将墙壁501的空间S的开口盖住。根据这样的配置,能够通过光学积层体110隐藏红外线检测装置120以及发光装置130。光学积层体110的纵和横的尺寸分别例如为10cm以上15cm以下。检测单元100例如可配置于与地板相距100cm以上170cm以下的高度的位置。另外,光学积层体110也可以不仅配置于空间S的开口,还可以配置于包含开口的墙壁501的一面。
接着,参照图5至图8,对光学积层体110的结构以及光学特性进行说明。
图5中示出光学积层体110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积层体110具有可见光散射层110A、支持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基材层110B、和配置于可见光散射层110A上的设计层110C。
基材层110B具有作为检测单元100的盖(cover)的机械强度,且具有较高的红外线透射率。基材层110B例如可由丙烯酸树脂等透明的塑料所形成。为了提高可见光下的视认抑制能力,基材层110B既可以呈黑色,也可以包含类似镜面那样的介电多层膜。基材层110B的厚度例如为约2μm以上约10mm以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见光散射层110A呈并非黑色的无彩色。若CIE1976色空间上的以SCE方式测定到的L*为4以上,则认为是并非黑色的无彩色。可见光散射层110A例如可呈白色。此处,白色是指将标准光设为D65光源时的CIE1931色度图上的x、y坐标分别处于0.25≤x≤0.40、0.25≤y≤0.40的范围内。当然,越接近x=0.333、y=0.333,则白色度越高,优选为0.28≤x≤0.37、0.28≤y≤0.37,进一步地优选为0.30≤x≤0.35、0.30≤y≤0.35。此外,CIE1976色空间上的以SCE方式测定的L*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地优选为50以上,尤其优选为60以上。只要L*为20以上,则认为是大致白色。L*的上限值例如为100。例如,基于SCE方式的测定能够使用分光测色计CM-2600-D(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造)进行。
图6中示出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光学积层体110包含可见光散射层110A,该可见光散射层110A使成为光散射体的微粒14分散于基质12中而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见光散射层110A包含对于可见光透明的基质12和分散于透明的基质12中的透明的微粒14。微粒14作为光散射体而动作。微粒14例如可至少构成胶态无定形聚集体。此时,也可以包含不打乱微粒14所构成的胶态无定形聚集体的其他微粒。
如图6示意性所示,可见光散射层110A具有实质上平坦的表面。此处,实质上平坦的表面是指不具有使可见光或红外线散射(衍射)或漫反射那样的大小的凹凸结构的表面。此外,可见光散射层110A不包含胆固醇液晶(广泛地包括呈现胆固醇相的胆固醇液晶,其是高分子液晶、低分子液晶、它们的液晶混合物、以及将交联剂与这些液晶材料混合、进行交联等并固化而成的液晶)。另外,可见光散射层110A例如为膜状,但并不限于此。
透明的微粒14例如为二氧化硅微粒。作为二氧化硅微粒,例如能够使用通过Stober法合成的二氧化硅微粒。此外,作为微粒,可以使用除二氧化硅微粒以外的无机微粒,也可以使用树脂微粒。作为树脂微粒,例如优选为由聚苯乙烯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1种组成的微粒,进一步地优选为由交联的聚苯乙烯、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交联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组成的微粒。另外,作为这样的微粒,例如能够适当使用通过乳液聚合而合成的聚苯乙烯微粒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此外,也能够使用包含空气的中空二氧化硅微粒以及中空树脂微粒。另外,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微粒具有耐热性·耐光性优异这样的优点。相对于微粒整体(包含基质以及微粒)的体积分率优选为6%以上6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50%以下,进一步地优选为20%以上40%以下。透明的微粒14也可以具有光学各向同性。
关于基质12,例如可例举丙烯酸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酯、聚(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聚胺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但并不限于这些。基质12优选为使用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或光固化性)而形成,从量产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光固化性树脂而形成。作为光固化性树脂,能够使用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为包含2官能或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此外,基质12优选为具有光学各向同性。若使用包含多官能单体的固化性树脂,则可获得具有交联结构的基质12,因此能够提高耐热性以及耐光性。
以树脂材料形成基质12的可见光散射层110A可以是具有柔软性的膜状。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10mm以下。若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1mm以下,进一步地为10μm以上500μm以下,则能够显著地发挥灵活性。
在使用表面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微粒作为微粒的情况下,优选为例如通过使亲水性的单体进行光固化而形成。作为亲水性单体,例如可例举: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酰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但并不限于这些。此外,这些单体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当然,2种以上的单体既可以包含单官能单体与多官能单体,或者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的多官能单体。
这些单体能够适当使用光聚合引发剂而进行固化反应。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例举:苯偶姻醚、二苯甲酮、蒽醌、噻恶烷、缩酮、苯乙酮等羰基化合物、或二硫化物、二硫代胺基甲酸酯等硫化合物、过氧化苯甲酰等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过渡金属络合物、聚硅烷化合物、色素敏化剂等。关于添加量,相对于微粒与单体的混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3质量份以下,进一步地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1质量份以下。
将基质对于可见光的折射率设为nM,并将微粒的折射率设为nP时,|nM-nP|(以下,有时简称为折射率差)优选为0.01以上且优选为0.6以下,更优选为0.03以上且更优选为0.11以下。若折射率差小于0.03,则散射强度变弱,变得难以获得期望的光学特性。此外,若折射率差超过0.11,则红外线的直线透射率有时会降低。此外,例如在通过使用氧化锆微粒(折射率2.13)与丙烯酸树脂而使折射率差为0.6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减小厚度而调整红外线的直线透射率。这样,红外线的直线透射率例如也能够通过控制可见光散射层的厚度和折射率差而调整。此外,根据用途,也能够与吸收红外线的滤光器重叠使用。另外,对于可见光的折射率例如可用对于546nm的光的折射率来代表。此处,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折射率是指对于546nm的光的折射率。
图7中示出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剖面TEM图像。图中TEM图像中的白色圆为二氧化硅微粒,黑色圆为二氧化硅微粒脱落后的痕迹。如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剖面TEM图像所示,二氧化硅微粒大致均匀地分散。
图8是将曲线图以最大透射率进行标准化所得的曲线图,且是示出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直线透射率光谱的入射角依赖性的图。观察图8所示的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透射率曲线,直线透射率从可见光向红外线单调递增的曲线部分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朝长波长侧偏移(约50nm)。换言之,直线透射率自红外线向可见光单调递减的曲线部分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朝长波长侧偏移。认为该特征性的入射角依赖性是由于光学膜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微粒构成胶态无定形聚集体。另外,可见光散射层110A的结构或光学特性、制造方法的详情由本申请人记载在国际申请PCT/JP2021/010413。通过参考而将国际申请PCT/JP2021/010413的公开内容的全部引用于本说明书。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积层体110在可见光散射层110A上具有设计层110C。本说明书中的“设计”意指物品的图样或色彩。图样包括花纹或图案。色彩也可以是单色,可包含色相相同但彩度不同的颜色的组合。色彩、花纹或图案也可以是类似瓷砖。另外,关于设计的例子将在下文详细说明。设计层110C优选具有较高的红外线透射率。设计层110C既可以是加饰膜等膜状,也可以并非膜状。设计层110C的厚度例如为1μm以上150μm以下。
光学积层体110也可以进一步地具有发挥特定的功能的其他功能层。在该情况下,既可以使单一功能层发挥2种以上的功能,也可以对上述各层中的至少1层赋予其他功能。可对光学积层体110赋予的功能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积层体110进一步地在表面具有图5所示的表面保护层110D。表面保护层110D构成为例如发挥如下功能:发挥耐擦伤性的硬涂层(HC:Hard Coating)功能、防污功能、防眩(AG:Anti-Glare)功能、或抗反射(AR:Anti-Reflection)功能等。
将配置检测单元100的部位的周边501P的表面的颜色称为周边色,将检测单元100的表面的颜色称为检测部色。此处,检测部色指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的颜色。此时,周边色以及检测部色均非黑色,且以SCE方式测定时的、周边色与检测部色的色差为3以下。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满足数1的数式的条件。L*a*b*表色系的例子为CIE1976L*a*b*表色系。从提高周边色与检测部色的调和性的观点而言,色差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下。
若色差为3以下,则通过使周边色与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的颜色调和成无法区分的程度,发挥优异的设计性。在此状态下,能够利用光学积层体110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20以及发光装置130隐藏以免从外部被视认出。例如,能够有效地抑制如下情况:因红外线检测装置120以及发光装置130的存在被知道,而人原本的行动或动作可能根据心理变化而发生变化。
如图4所例示,在将配置检测单元100的部位的周边501P的表面的设计称为周边设计,并将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的设计称为检测部设计时,检测部设计与周边设计相同或类似。检测部设计以及周边设计可具有相同图样、色彩。例如能够使用加饰膜,对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周边501P的表面附加图样或色彩的设计。在周边501P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上述的表面保护层。
参照图9A至图9D,对于可对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配置检测单元100的部位的周边501P的表面附加的设计的例子进行说明。图9A中示出在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周边501P的表面附加有连续的图样的设计的例子。该例中,在周边501P的表面以及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附加有单一图样(设计)。该设计使用1片加饰膜即可实现。因此,不存在物理的膜的边界。光学积层体110位于单一图样的任意部位,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100的每一个隐藏于光学积层体110的背面侧。
图9B中示出在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周边501P的表面附加有类似瓷砖的图样的设计的例子。该例的设计为包含图案的类似瓷砖的图样,可通过将多片加饰膜并列配置于包含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周边501P的表面的平面或曲面而实现。因此,存在物理的膜的边界作为各膜的接缝。类似瓷砖的设计不仅包括图9B所示的将同一形状规则地排列而构成的图样,也包括将不同的形状以边界的宽度并不固定的状态不规则地排列而构成的图样。光学积层体110既可以配置于边界,也可以被配置为跨边界。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100的每一个隐藏于光学积层体110的背面侧。在图9B所示的例子中,以跨越将星型形状规则地排列而构成的图样内的边界的方式配置光学积层体110。
图9C中示出在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周边501P的表面附加有类似瓷砖的图样的设计的另一例。该例的设计包含色相相同但彩度不同的颜色的组合的类似瓷砖的色彩,可通过将多片加饰膜排列配置于包含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周边501P的表面的平面或曲面而实现。因此,存在物理的膜的边界作为各膜的接缝。该设计包含由所视认的边界102分割的多个区域101。光学积层体110配置在多个区域101中的1个区域。检测单元100隐藏于光学积层体110的背面侧。在具有多个检测单元100的情况下,多个光学积层体110分别配置于多个区域101中的不同的区域。多个区域101的每一个可具有任意色彩或图样。
图9D中示出在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以及周边501P的表面附加有类似瓷砖的图样的设计的又一例。该设计包含由所视认的边界102分割的多个区域101,多个区域101的每一个具有任意图样。光学积层体110配置于多个区域101中的1个区域。检测单元100隐藏于光学积层体110的背面侧。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可作为例如移动追踪系统、或虹膜识别、或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利用红外线的识别系统而广泛地发挥功能。在以下说明中,红外线安全系统作为移动追踪系统发挥功能。移动追踪系统例如可识别手势、或者进行人流的解析、或者测量行驶的车辆的交通量、速度等。此外,红外线安全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可疑人员的进入并进行跟踪或记录。
通过从发光装置130出射且透过光学积层体110的红外线照射被摄体。由被摄体所反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光学积层体110入射至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的红外线传感器122。安全系统200构成为,基于来自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的输出而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全系统200构成为,基于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经由光学积层体110接收从发光装置130朝1个以上的被摄体出射并由1个以上的被摄体反射的红外线时所生成的被摄体信号,生成表示1个以上的被摄体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解析1个以上的被摄体的移动。
图10中示出用于说明通过手势管理会议室的上锁的例子的图。
仅预先知道检测单元100设置于墙壁501的何处的人能够靠近该部位并朝检测单元100进行手势的动作。在基于手势的移动的轨迹与规定的图案一致的情况下,锁定将被解锁。与此相对,不知道检测单元100设置于墙壁501的何处的人无法在门500前进行手势的动作,因此无法对锁定进行解锁。根据该例,能够通过手势来管理锁定的解锁,因此变得无需如以往那样的识别(ID)卡或钥匙等,从而能够使安全系统合理化。即便假设人已知道手势的图案,但由于无法确定出设置检测单元100的部位,因此也难以对锁定进行解锁。这样,通过将红外线检测装置120配置为无法视认,可强化安全等级。
图11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墙壁50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检测单元100的情形。本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安全系统300可具备多个检测单元100。在图示的例子中将2个检测单元100配置于门500的两侧。例如,通过配置多个检测单元100,在被摄体10移动的情况下能够追踪其移动。即便在通过1台相机进行拍摄产生例如被他人的影子遮住而无法检测出被摄体10的移动等的所谓“遮挡”的问题的情况下,也能够解决该问题。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具备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100、和收容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100的墙壁501的设计单元400(参照图4)。红外线安全系统300具备该设计单元、和基于来自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的输出而动作的安全系统200。此处,也可以将墙壁501称为“收容部”。收容部的外表面包含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100的每一个所具备的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在收容部的外表面以及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也可以分别附加有相同或类似的图样或色彩。
红外线检测装置120配置于光学积层体110的与表面相反侧,以免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的位置被确定出。在将外表面的颜色称为周边色,并将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的颜色称为检测部色时,周边色以及检测部色均非黑色,且以SCE方式测定时的周边色与检测部色的色差为3以下。这样,通过使周边色与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的颜色调和成无法区分的程度,可提供发挥优异的设计性的设计单元。
如参照图9A或图9B说明地,可对收容部的外表面以及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附加连续的图样的设计。光学积层体110被配置于连续的图样的任意部位。如参照图9C或图9D说明地,可对收容部的外表面以及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附加包含由所视认的边界分割的多个区域的类似瓷砖的设计。1个或多个光学积层体110配置于多个区域中的不同的区域。多个区域101的每一个可具有任意色彩或图样。
图12中示出用于说明将检测单元100设置于墙壁501的内部并将1个以上的光源单元105配置于天花板以使无法从外部看到的例子的图。
光源单元105具备光学积层体110和发光装置130。光源单元105的动作由发光控制系统所控制。发光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例与图3所示的硬件构成例相同。图12所示的例子中,发光装置130设置于与红外线检测装置120不同的位置。将配置光源单元105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颜色称为周边色,并将光源单元105的表面的颜色称为检测部色时,周边色以及检测部色均非黑色,且以SCE方式测定时的、周边色与检测部色的色差成为3以下。根据这样的配置,由从设置于天花板的光源单元105出射的红外线LB照射被摄体10,检测单元100接收由被摄体10反射的光。
本实施方式中的检测单元100以及/或光源单元105也能够设置于道路或十字路口、停车场等室外,而并不限定于店铺或设施、机场、车站内等室内。例如,通过在将展览会场的入口与展览厅相连的通道配置多台检测单元100以及/或光源单元105,能够解析人流。进一步地,通过安全系统的合理化,获得能够削减接待人员或巡逻警备人员等人员这样的效果。例如适宜地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7-224148号公报中记载的人流解析的算法。日本专利特开2017-224148号公报的公开内容的全部以参照的方式引用于本说明书。例如,通过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高速公路的多个标志杆配置多个检测单元100以及/或光源单元105,能够测量行驶的车辆的交通量或速度等。
图13中示出通过功能块单位例示出安全系统200进行移动体的移动追踪的情况下处理器210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图14中示出表示用于进行移动体的移动追踪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处理器210执行空白信号获取211、被摄体信号获取213、差量运算214、时间序列数据生成215以及移动解析216的处理。典型地,每一个功能块的处理(或任务)以软件的模块为单位记述于计算机程序中。
(步骤S301)
安全系统200的处理器210参照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经由光学积层体110接收到参照用红外线时生成的空白信号而动作。空白信号不包含被摄体的信息。在红外线检测装置120(或红外线传感器122)的视角内无被摄体时,发光装置130响应于从安全系统200输出的控制信号而出射红外线。将此时的红外线称为“参照用红外线”。红外线检测装置120输出与透过光学积层体110的参照用红外线的强度相应的大小的空白信号。
如图9A至图9D所例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周边设计以及检测部设计分别包含图样。此时,从红外线检测装置120输出与透过在表面具有图样的光学积层体110的参照用红外线的强度相应的大小的空白信号。该空白信号表示图样所特有的强度。存储器212(例如ROM220)存储图样所特有的空白信号。例如,也可以在检测单元100的校准时从发光装置130出射参照用红外线。或者,也可以每隔固定的期间、即定期从发光装置130出射参照用红外线。在该情况下,处理器210每隔固定的期间获取空白信号,并将所获取的空白信号存储于存储器212。由此,存储于存储器212的空白信号可每隔固定的期间而更新。
(步骤S302)
红外线检测装置120输出与由被摄体10反射并透过光学积层体110的红外线的强度相应的大小的被摄体信号。被摄体信号包含被摄体10的信息。
(步骤S303)
处理器210基于被摄体信号与空白信号的差量而动作,该被摄体信号为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经由光学积层体110接收从发光装置130朝1个以上的被摄体10出射并由1个以上的被摄体10反射的红外线时所生成。减法器例如可针对每一图框,进行从存储器212读出空白信号并将被摄体信号减去空白信号的运算。
(步骤S304、305)
处理器210基于被摄体信号与空白信号的差量,生成表示1个以上的被摄体10的移动(例如基于手势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解析1个以上的被摄体10的移动。处理器210基于从减法器输出的被摄体信号与空白信号的差量,生成表示被摄体10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包含关于多个图框间的被摄体的移动的信息。处理器210例如可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检测被摄体的移动向量,并基于移动向量进行被摄体10的移动的解析。或者,处理器210在被摄体10的移动的解析中,能够应用例如日本专利第4148281号所记载的动作捕捉的算法。将日本专利第4148281号的公开内容的全部以参照的方式引用于本说明书。
(步骤S306)
在需要空白信号的更新的情况下,处理器210定期获取空白信号并进行更新(步骤S306的是(Yes))。在无需空白信号的更新的情况下,处理器210获取被摄体信号(步骤S306的否(No))。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处理,即便在光学积层体110的表面附加有图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计算出被摄体信号与图样所固有的空白信号的差量,而从被摄体信号中去除因透过图样部分的红外线所产生的偏移成分,因此可提高被摄体10的移动解析的精度。
安全系统200可构成为进行虹膜识别、或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而并不限定于移动追踪。例如,分别适宜地使用日本特开2020-160757号公报中记载的虹膜识别的算法、日本特开2020-129175号公报中记载的人脸识别的算法、和日本特开2019-159869号公报中记载的静脉识别的算法。将这些公报的公开内容的全部以参照的方式引用于本说明书。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安全系统是用于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系统。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方式配置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安全系统,基于来自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动作。该安全系统构成为,基于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光学积层体接收从发光装置朝被摄体出射并由被摄体反射的红外线时所生成的被摄体信号,生成表示被摄体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锁定进行解锁。
以往,存在因被第三者识别出解锁系统的位置而被解锁的风险增加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通过将选自被摄体的位置检测、被摄体的移动检测、以及从被摄体输入的解锁码中的任意两者组合而实现二要素识别。例如通过将被摄体的位置检测与被摄体的移动检测组合,可提供无法从外部视认且非接触的解锁系统。
图15中示出以功能块为单位例示出基于第1例的安全系统200A中的处理器210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
该例中的安全系统200A所具有的处理器210除执行空白信号获取211、被摄体信号获取213、差量运算214、时间序列数据生成215以及移动解析216的处理以外,进一步地执行被摄体位置检测217以及锁定解锁判定218的处理。
处理器210基于从红外线检测装置120输出的被摄体信号计算出被摄体相对于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处理器210可使用红外线检测装置(相机)120的外部参数,将世界坐标系变换成相机坐标系。处理器210通过进行这样的坐标变换,能够计算出被摄体相对于红外线检测装置120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适宜地使用日本特开2017-224148号公报中记载的人的相对位置的检测方法。
处理器210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以及位置关系将锁定进行解锁。例如,在被摄体的移动与所指定的移动图案一致且相机坐标系中的被摄体在固定时间的期间位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处理器210将锁定进行解锁。被摄体的移动的例子为手势。固定时间可设定为例如3秒以上10秒以下。
根据该例,通过将被摄体的位置检测与被摄体的移动检测组合,可提供无法从外部视认且非接触的解锁系统。仅预先被允许上锁的人可知道所隐藏的检测单元的位置。无需物理的钥匙或卡式钥匙等。除非人在指定的位置采取指定的行动,否则锁定无法解锁。
将例如虹膜识别、或人脸识别、静脉识别代替被摄体的移动检测来与被摄体的位置检测组合,也能够实现二要素识别,从而能够强化安全等级。
图16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墙壁501的内部设置检测单元100,进一步地在墙壁501设置输入装置150的情形。图17中示出通过功能块单位例示出基于第2例的安全系统200B中的处理器210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
输入装置150将从被摄体输入的解锁码变换成数据并输入至安全系统200B。输入装置150可具备用于输入解锁码的按钮、以及显示所输入的数值的显示部分。输入装置150例如也可以作为从卡式钥匙读取解锁码的读卡器发挥功能,也可以作为读取显示于手机等终端装置的二维码的装置发挥功能。
该例中的安全系统200B所具有的处理器210除执行空白信号获取211、被摄体信号获取213、差量运算214、时间序列数据生成215以及移动解析216的处理以外,进一步地执行解锁码获取219以及锁定解锁判定218的处理。
处理器210获取从输入装置150输出的解锁码的信息。在被摄体的移动与所指定的移动图案一致且解锁码与所指定的码一致的情况下,处理器210将锁定进行解锁。这样,虽然以往的仅解锁码的输入就有被解锁的风险,但通过将被摄体的移动检测以及解锁码组合,能够实现二要素识别,从而能够强化安全等级。
图18中示出通过功能块单位例示出基于第3例的安全系统200C中的处理器210所执行的处理的框图。该例中的安全系统200C所具有的处理器210除执行空白信号获取211、被摄体信号获取213、差量运算214、时间序列数据生成215以及被摄体位置检测217以外,进一步地执行解锁码获取219以及锁定解锁判定218的处理。
处理器210获取从输入装置150输出的解锁码的信息。在相机坐标系中的被摄体在固定时间的期间位于规定的范围内且解锁码与所指定的码一致的情况下,处理器210对锁定进行解锁。这样,虽然以往的仅解锁码的输入就有被解锁的风险,但通过将被摄体的位置检测以及解锁码组合,可实现二要素识别,从而能够强化安全等级。
通过将被摄体的位置检测、被摄体的移动检测、以及解锁码组合,能够实现多要素识别,从而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等级。进一步地,通过追加虹膜识别、或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其他要素,能够更进一步强化安全等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安全系统例如能够用于利用红外线的识别技术或移动追踪技术等。

Claims (18)

1.一种红外线安全系统,其是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
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
安全系统,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动作,
所述安全系统构成为,
基于被摄体信号,生成表示所述被摄体的移动的时间序列数据,所述被摄体信号是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从发光装置朝被摄体出射并由所述被摄体反射的红外线时生成的,
基于所述时间序列数据对所述锁定进行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安全系统
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所述被摄体信号,计算出所述被摄体相对于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时间序列数据以及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锁定进行解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
还具备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将从所述被摄体输入的解锁码变换成数据并输入至所述安全系统,
所述安全系统在所述被摄体的移动与所指定的移动图案一致且所输入的所述解锁码与所指定的码一致的情况下,对所述锁定进行解锁。
4.一种红外线安全系统,其是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
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
安全系统,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动作;以及
输入装置,将从被摄体输入的解锁码变换成数据并输入至所述安全系统,
所述安全系统构成为,
基于被摄体信号,计算出所述被摄体相对于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被摄体信号是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从发光装置朝所述被摄体出射并由所述被摄体反射的红外线时生成的,
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位置关系以及所输入的所述解锁码对所述锁定进行解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在将配置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设计称为周边设计,并将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表面的设计称为检测部设计时,
所述检测部设计与所述周边设计类似,
所述安全系统参照空白信号而动作,所述空白信号在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参照用红外线时生成,不包含被摄体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安全系统每隔固定的期间获取所述空白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周边设计以及所述检测部设计包含图样,
该红外线安全系统还具备存储所述图样所特有的所述空白信号的存储装置。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安全系统基于所述被摄体信号与所述空白信号的差量而生成所述时间序列数据。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以SCE方式测定到的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表面的L*的值为4以上,
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配置于所述光学积层体的与所述表面相反侧,以使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位置不被确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在将配置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颜色称为周边色,并将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表面的颜色称为检测部色时,所述周边色以及所述检测部色均非黑色,且以SCE方式测定时的、所述周边色与所述检测部色的色差为3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具备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将红外线出射至外部的所述发光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含多个检测单元。
13.一种红外线安全系统,其是管理锁定的解锁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具备:
至少1个检测单元,包括光学积层体、和被配置成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检测装置;以及
安全系统,构成为基于来自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的输出而决定锁定的解除,
在将配置所述至少1个检测单元的部位的周边的表面的设计称为周边设计,并将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表面的设计称为检测部设计时,
所述检测部设计与所述周边设计相同或类似,
所述安全系统参照空白信号而动作,所述空白信号在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经由所述光学积层体接收参照用红外线时生成,不包含被摄体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检测部设计以及所述周边设计作为整体包含单一图样,
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所具备的所述光学积层体配置于所述单一图样的任意部位,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隐藏于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背面侧。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检测部设计以及所述周边设计包含由所视认的边界分割的多个区域,
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所具备的所述光学积层体配置于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不同的区域,所述1个或多个检测单元的每一个隐藏于所述光学积层体的背面侧,
所述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具有任意色彩或图样。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光学积层体包含可见光散射层,所述可见光散射层使成为光散射体的微粒分散于基质中而成,且对于760nm以上20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的至少一部分的波长的光具有60%以上的直线透射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微粒至少构成胶态无定形聚集体。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红外线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可见光散射层的可见光的波长区域的透射率曲线具有直线透射率从长波长侧向短波长侧单调递减的曲线部分,且所述曲线部分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朝长波长侧偏移。
CN202280053255.7A 2021-07-30 2022-03-29 红外线安全系统 Pending CN1177512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27413P 2021-07-30 2021-07-30
US63/227,413 2021-07-30
PCT/JP2022/015593 WO2023007858A1 (ja) 2021-07-30 2022-03-29 赤外線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1224A true CN117751224A (zh) 2024-03-22

Family

ID=85087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3255.7A Pending CN117751224A (zh) 2021-07-30 2022-03-29 红外线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07858A1 (zh)
CN (1) CN117751224A (zh)
TW (1) TW202323648A (zh)
WO (1) WO20230078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9458B2 (ja) * 1996-04-04 2007-03-0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JP4148281B2 (ja) 2006-06-19 2008-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モーションキャプチャ装置及びモーションキャプチャ方法、並びにモーションキャプチャプログラム
JP5297397B2 (ja) 2010-01-22 2013-09-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ドア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CN103201449B (zh) * 2011-07-29 2016-04-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开/关元件的装置
JP2017224148A (ja) 2016-06-15 2017-12-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人流解析システム
JP2019219698A (ja) * 2016-09-16 2019-12-26 日本電産リード株式会社 虹彩認証装置
JP2019159869A (ja) 2018-03-14 2019-09-19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静脈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8594817U (zh) * 2018-10-16 2019-03-12 广东骏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面识别的门禁控制系统
JP2020129175A (ja) 2019-02-07 2020-08-27 OFILM.Japan株式会社 3次元情報生成装置、生体認証装置および3次元画像生成装置
JP2020160757A (ja) 2019-03-26 2020-10-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虹彩認証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3648A (zh) 2023-06-16
WO2023007858A1 (ja) 2023-02-02
JPWO2023007858A1 (zh)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1046B (zh) 光学指纹传感器及封装
US10289824B2 (en) Security system for facility access control
EP3317624B1 (en) Optic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system and tags
Yasuno et al. Pedestrian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far infrared images
JP2013069188A (ja) 個体識別装置、個体識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Herrmann et al. Real-time person detection in low-resolution thermal infrared imagery with MSER and CNNs
CN108053525A (zh) 基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方法
CN111627139A (zh) 一种图书馆人脸识别与测温一体安全门及检测方法
US10393885B2 (en) Gamma radiation stand-off detection, tamper detection, and authentication via resonant meta-material structures
CN117751224A (zh) 红外线安全系统
Shirazi et al. Vision-based pedestrian behavior analysis at intersections
CN117751396A (zh) 红外线安全系统、红外线发光控制系统以及设计单元
WO2023008087A1 (ja) 赤外線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赤外線発光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意匠ユニット
Tay et al.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vis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i et al. People detection in heavy machines applications
JP5760889B2 (ja) 個体識別装置、個体識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6749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reet imaging of a scene
JP2022009232A (ja) 着色コンタクトレンズ、着色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虹彩照合システム
Birch et al. Automated vehicle occupancy monitoring
Wang et al. Adaptive hybrid likelihood model for visual tracking based on Gaussian particle filter
KR102474887B1 (ko) 무선 인식이 가능한 재귀 반사 차량 번호판
Amosov et al.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 of an intellectual acc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an enterprise
US20230280601A1 (en) Colored contact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lored contact lens, and iris recognition system
KR102577702B1 (ko) 무선 인식이 가능한 재귀 반사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iao et al. Vision-based person detection for safe navigation of commercial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