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1856A - 远程分闸开关 - Google Patents
远程分闸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11856A CN117711856A CN202211089374.6A CN202211089374A CN117711856A CN 117711856 A CN117711856 A CN 117711856A CN 202211089374 A CN202211089374 A CN 202211089374A CN 117711856 A CN117711856 A CN 1177118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ease
- energy storage
- driving
- switch
- driving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6—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36—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the operating part having only two operative positions, e.g. relatively displaced by 180 degrees
- H01H19/38—Change-over switches
- H01H19/40—Change-over switches having only axial contact press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64—Encased switches adapted for ganged operation when assembled in a line with identical switches, e.g. stacked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22—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 H01H3/30—Power arrangements internal to the switch for operating the driving mechanism using spring mo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34—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ratch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2003/326—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bea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程分闸开关,其包括延时储能机构和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脱扣器;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串接在脱扣器的供电电路中的转换开关,脱扣器包括配合使用的脱扣器线圈组件和脱扣器顶杆组件;所述脱扣器收到脱扣信号后,脱扣器顶杆组件动作而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而使远程分闸开关脱扣分闸,同时脱扣器顶杆组件驱动转换开关动作切断脱扣器的供电电路;所述远程分闸开关,其脱扣机构在驱动远程分闸开关分闸的同时,通过转换开关切断脱扣器的供电电路,延长了脱扣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程分闸开关。
背景技术
旋转隔离开关通常包括驱动相连的操作装置和开关本体,开关本体包括多个堆叠在一起且在操作装置的驱动下同步闭合或分断的开关单元。随着旋转隔离开关的广泛应用,对旋转隔离开关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即系统线路故障时,旋转隔离开关具备远程脱扣功能,而在故障清除可手动合闸,同时远程脱扣功能不影响隔离开关手动合分闸操作。
所述操作装置通常由操作轴、延时储能机构、实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脱扣机构和复位机构组成,操作轴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以通过实时储能机构完成分闸与合闸操作,操作轴驱动延时储能机构由释能状态切换至储能状态并与锁定机构锁定配合以保持在储能状态,脱扣机构驱动锁定机构动作以解除与延时储能机构的锁定配合,延时储能机构释能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完成分闸操作,复位机构用于在操作装置脱扣分闸后,驱动脱扣机构复位。
现有旋转隔离开关常存在以下问题:
1、所述脱扣机构包括磁通脱扣器,脱扣机构动作后,磁通脱扣器仍然保持通电,影响磁通脱扣器的使用寿命。
2、所述复位机构常通过锁扣机构的锁扣件实现,但是锁扣件的强度不高,易损坏,影响复位机构的可靠工作。
3、现有的复位机构,通常在远程分闸后,进行合闸时需要手动操作复位机构,使得脱扣器复位,不会自动复位,需要人为操作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远程分闸开关,其脱扣机构在驱动远程分闸开关分闸的同时,通过转换开关切断脱扣器的供电电路,延长了脱扣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程分闸开关,其包括延时储能机构和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脱扣器;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串接在脱扣器的供电电路中的转换开关,脱扣器包括配合使用的脱扣器线圈组件和脱扣器顶杆组件;所述脱扣器收到脱扣信号后,脱扣器顶杆组件动作而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而使远程分闸开关脱扣分闸,同时脱扣器顶杆组件驱动转换开关动作切断脱扣器的供电电路。
优选的,所述脱扣器顶杆组件包括脱扣器顶杆和脱扣器驱动臂,脱扣器驱动臂包括驱动臂安装部和驱动臂驱动部,驱动臂安装部与脱扣器顶杆一端固定相连且用于驱动远程分闸开关脱扣分闸,驱动臂驱动部与转换开关驱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臂安装部和驱动臂驱动部成阶梯式分布,驱动臂驱动部相对于驱动臂安装部向脱扣器顶杆另一端偏移。
优选的,所述脱扣器驱动臂还包括驱动臂连接部,驱动臂安装部、驱动臂连接部和驱动臂驱动部依次相连且整体成Z字形结构,驱动臂安装部和驱动臂驱动部所在平面平行且垂直于脱扣器顶杆的轴向。
优选的,所述脱扣器驱动臂还包括复位斜面,复位斜面设置在驱动臂安装部和驱动臂连接部的连接处,复位斜面受外力抵压使脱扣器顶杆组件复位。
优选的,所述脱扣器线圈组件包括脱扣器线圈、静铁芯、动铁芯、脱扣器磁轭和脱扣器弹簧,动铁芯与脱扣器顶杆固定相连,脱扣器磁轭围绕脱扣器线圈设置,脱扣器弹簧向动铁芯施加作用力使其与静铁芯分离,脱扣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使动铁芯克服脱扣器弹簧的作用力与静铁芯吸合。
优选的,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线路板组件,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线路板上且与其电连的供电端子、信号接口、转换开关;所述脱扣器还包括与脱扣器线圈组件的脱扣器线圈相连的脱扣器端子;所述脱扣器端子与供电端子插接电连,信号接口与外部电路电连用于接收脱扣信号。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口为插接口。
优选的,所述供电端子、信号接口和转换开关设置在线路板一侧,供电端子和信号接口位于转换开关一侧,脱扣器位于转换开关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转换开关为微动开关,其包括开关动触头、常开触头NO和常闭触头NC,脱扣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常开触头NO和常闭触头NC电连,开关动触头和常开触头NO分别与外部电路的两相电连;所述脱扣器动作时,脱扣器顶杆组件驱动开关动触头动作使其与常闭触头NC断开且与常开触头NO闭合。
优选的,所述脱扣器为磁通脱扣器。
本发明的远程分闸开关,其脱扣机构在驱动远程分闸开关分闸的同时,通过转换开关切断脱扣器的供电电路,避免脱扣器的脱扣器线圈因长期通电而损坏,延长了脱扣器的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脱扣机构包括线路板组件和脱扣器,零部件少,便于安装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旋转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旋转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其操作装置和开关本体处于拆分状态;
图3是本发明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脱扣机构和复位机构的投影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释能状态;
图4是本发明储能机构、锁定机构、脱扣机构和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由释能状态向储能状态切换过程中;
图5是本发明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脱扣机构和复位机构的投影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储能状态,转盘与锁扣件处于锁定状态,转盘与复位齿轮脱离啮合;
图6是本发明延时储能机构和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储能状态,转盘与锁扣件处于锁定状态;
图7是本发明延时储能机构、复位机构和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脱扣机构的脱扣器已复位;
图8是本发明延时储能机构、复位机构和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脱扣机构的脱扣器未复位;
图9是本发明延时储能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装置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装置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壳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壳体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复位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脱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脱扣机构的电路拓扑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空间s1;第二空间s2;分隔板p;壳体底座101;壳体隔板102;垫片安装槽1021;隔板轴孔1023;壳体隔板弹簧柱1024;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转盘挡台1026;隔板插孔1027;壳体上盖103;上盖轴孔1031;壳体面板104;操作轴1131;垫片121;垫片避让孔1211;垫片沉孔1212;垫片插孔1213;第一垫片卡槽1214;第二垫片卡槽1215;垫片开口1216;锁扣件122;锁扣件主板1222;锁扣件受动部1221;锁扣件锁定部1223;锁扣件复位弹性件123;第一衬套124;第一衬套身1241;第一衬套头1242;滑动凸起1245;第一储能弹簧126;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转盘127;转盘主板1270,转盘轴孔1271;转盘锁定臂1273-74;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转盘配合臂1275-77;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275;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277;转盘受动孔1276;第一面12761;第二面12762;转盘齿部1277;驱动键128;复位齿轮132;齿轮本体1320;齿轮驱动部1321;齿轮驱动面1321-0;齿轮齿部1322;复位齿轮弹簧柱1323;齿轮复位弹性件133;脱扣器134;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脱扣器驱动臂13410;驱动臂安装部13410-1;驱动臂连接部13410-2;驱动臂驱动部13410-3;复位斜面13410-4;脱扣器顶杆13411;脱扣器端子1343;线路板135;信号接口136;转换开关137;供电端子138;螺杆3;手柄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隔离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隔离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隔离开关,优选为一种远程控制旋转开关,其包括驱动相连的操作装置1和开关本体2,操作装置1驱动开关本体2接通或分断电路。进一步的,所述操作装置1与开关本体2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进一步的,如图2和14所示,所述连接件优选为螺栓,螺栓包括螺杆3和螺母,螺杆3穿过开关本体2后与固定在操作装置1上的螺母(螺母优选设置在操作装置的装置壳体的壳体底座101上)螺纹连接。当然,也不排除操作装置1和开关本体2以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铆钉或卡扣方式连接等。
如图1-3所示,所述开关本体2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单元,开关单元包括转动设置的动触头组件以及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静触头;所述操作装置1与开关单元的动触头组件驱动相连,驱动动触头组件转动以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从而接通或分断电路。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本体2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开关单元,各开关单元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转动设置。
如图4-12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包括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的操作轴1131、延时储能机构、实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脱扣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操作轴1131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以向实时储能机构输出分合闸操作力;所述实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二储能弹簧,操作轴1131与实时储能机构传动配合,用于驱动第二储能弹簧1133先储能后释能,以驱动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与合闸状态之间快速切换,操作装置1驱动开关本体2快速分断或接通电路;所述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到分闸位置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切换至合闸位置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合闸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弹簧126,延时储能机构具有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的储能状态和第一储能弹簧126释能的释能状态;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延时储能机构锁定在储能状态;所述脱扣机构用于触发锁定机构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使延时储能机构释能,由储能状态向释能状态切换,以驱动操作装置1从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所述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由释能状态切换至储能状态,且延时储能机构与锁定机构锁定配合使其被锁定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被锁定机构锁定在储能状态时,避让操作轴1131,即此时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转动而不会影响延时储能机构的状态;所述操作装置1在脱扣分闸状态时,也即是脱扣机构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并由延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后,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驱动延时储能机构的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同时通过复位机构驱动脱扣机构复位,以为下一次脱扣分闸做准备。也即是说:所述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下且延时储能机构在释能状态下,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合闸状态,同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切换至储能状态且延时储能机构与锁定机构锁定配合以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自由切换,也即是说,所述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下且延时储能机构在释能状态下,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合闸状态,同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切换至储能状态且延时储能机构与锁定机构锁定配合以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自由切换,也即是说,可直接向操作轴1131施加外力驱动其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之间自由切换,而不会影响储能机构的状态;所述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下且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脱扣机构收到脱扣信号后,驱动锁定机构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延时储能机构释能并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所述操作轴1131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以在分闸位置与合闸位置之间转动;由此,所述操作装置1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分闸,一种方式是外力旋拧操作轴1131以手动方式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远程控制方式向脱扣机构输入脱扣信号,脱扣机构动作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延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从而实现对于旋转隔离开关的远程分闸控制;所述脱扣机构动作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后,操作轴1131驱动操作装置1再次合闸,同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切换至储能状态,同时延时储能机构通过复位机构驱动脱扣机构复位。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扣件122,锁扣件122用于与延时储能机构锁定配合将其锁定在储能状态;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脱扣器134,用于驱动锁扣件122动作使其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切换至储能状态后与锁扣件122锁定配合以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脱扣机构收到脱扣信号后,脱扣器134动作驱动锁扣件122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所述脱扣机构复位也即是指脱扣器134的复位。
如图1-9、13-16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还包括装置壳体,延时储能机构、实时储能机构、锁扣机构和脱扣机构均设置装置壳体内。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壳体包括沿操作轴1131的轴向设置的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之间设置分隔板p,延时储能机构设置在第一空间s1内,实时储能机构设置在第二空间s2内,分隔板p设置供操作轴1131穿过的隔板轴孔1023,操作轴1131转动插置在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内且分别与延时储能机构和实时储能机构配合,操作轴1131一端凸出在装置壳体外部供操作,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空间s1和分隔板p后插置在第二空间s2内。进一步的,如图13-14所示,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依次配合的壳体上盖103、壳体隔板102和壳体底座101,壳体上盖103与壳体隔板102扣合围成第一空间s1,壳体隔板102和壳体底座101扣合围成第二空间s2,壳体隔板102包括分隔板p。
优选的,如图13-14所示,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壳体面板104,壳体面板104和壳体隔板102分别位于壳体上盖103两侧,壳体面板104与壳体上盖103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面板104的面向壳体上盖103的一侧上设置面板卡脚;所述壳体上盖103面向壳体面板104的一侧上设有上盖卡孔,面板卡脚卡置在上盖卡孔内。
结合图3-9、13-14所示,所述锁定机构优选设置在第一空间s1内。
优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用于容纳脱扣机构的第三空间s3,第三空间s3与第二空间s2沿操作轴1131的径向方向并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空间s3设置在壳体隔板102上。
如图15所示,所述壳体上盖103包括上盖轴柱,上盖轴柱中部设置上盖轴孔1031,操作轴1131转动插置在上盖轴孔1031内。
所述实时储能机构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例如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转动以通过实时储能机构完成合闸和分闸操作时,实时储能机构均经历先储能后释能的过程,实时储能机构储能时,开关本体2优选不动作,实时储能机构释能时,驱动开关本体2在闭合与分断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所述实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二储能弹簧和输出轴,实时储能机构的储能和释能过程,也即是第二储能弹簧的储能和释能过程,第二储能弹簧储能时,输出轴不转动,第二储能弹簧释能时,驱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驱动开关本体2闭合或断开。
如图4-12所示,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延时储能机构用于向操作装置的分闸提供能量,也即是延时储能机构向操作轴1131提供驱动其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的驱动力,具体的:延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弹簧126,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以驱动操作装置合闸时,驱动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也即是驱动延时储能机构由释能状态切换至储能状态,在远程控制分闸时,延时储能机构释能,也即是第一储能弹簧126释能,向操作轴1131提供使其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的驱动力。
所述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下,延时储能机构释能驱动操作轴1131转动,然后操作轴1131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与现有技术的延时储能机构直接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分闸相比,简化了操作装置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旋转隔离开关,无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远程控制,均需通过操作轴1131输出分闸或合闸操作力,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完成分闸操作或合闸操作。
如图4、6-9所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包括转盘127和第一储能弹簧126,转盘127受操作轴1131驱动由释能位置转动至储能位置使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且转盘127被锁定在储能位置使延时储能机构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也即是操作装置1处于合闸状态,转盘127与操作轴1131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外力驱动操作轴1131转动,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使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同时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分闸空行程。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所述转盘127与锁定机构的锁扣件122锁定配合,将转盘127锁定在储能位置,转盘127与锁扣件122直接配合,有利于提高二者配合延时储能机构与锁定机构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9和11所示,所述转盘127与操作轴1131同轴设置,转盘127包括转盘主板1270,转盘主板1270设有转盘轴孔1271和至少一个转盘受动孔1276,转盘127通过转盘轴孔127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转盘受动孔1276包括第一面12761和第二面12762;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操作轴1131上与其同步转动的驱动指,驱动指设置在转盘受动孔1276内;所述驱动指抵压第一面12761使转盘127向储能位置转动;所述操作轴1131处于合闸位置时,第二面12762与驱动指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此时,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操作轴1131带动驱动指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分闸空行程,同时在驱动指和第一面12761之间形成合闸空行程,此时,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操作轴1131则带动驱动指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合闸空行程,在驱动指和第二面12762之间再次形成合闸空行程,也即是说,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转盘127位于储能位置),操作轴1131可相对于转盘127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自由转动,而不会影响延时储能机构的状态,即延时储能机构会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释能时,第一储能弹簧126释能驱动转盘127向释能位置转动,第一面12761与驱动指配合,驱动操作轴1131向分闸位置转动,操作轴1131优选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
如图11所示,所述转盘受动孔1276为与转盘轴孔1271同圆心设置的扇面形孔,扇面形孔的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面12761和第二面12762。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27包括两个扇面形孔,两个扇面形孔对称设置在转盘轴孔1271的径向两侧;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驱动键128,驱动键128沿操作轴1131的径向插置在其上且驱动键128的两端分别突出在操作轴1131的径向两侧作为驱动指,分别设置在两个扇面形孔内。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扇面形孔的径向内端均与转盘轴孔1271连通,三者整体成哑铃型结构;如图9所示,所述操作轴1131设有供驱动件128插入的操作轴插孔11314。
作为其它实施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转盘127与操作轴1131之间的分闸空行程,具体的:所述操作轴1131设置扇形槽,扇形槽的圆心与操作轴1131的轴线重合,扇形槽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两个驱动面,分别为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所述转盘127包括设置在转盘轴孔1271内的转盘受动指,转盘受动指插置在扇形槽内;所述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时,第一驱动面抵压转盘受动指使转盘127由释能位置转动至储能位置且转盘127被锁定在储能位置,第二驱动面和转盘受动指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此时,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时,操作轴1131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分闸空行程,第二驱动面和转盘受动指之间存在合闸空行程,此时,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则操作轴1131相对于转盘受动指走过合闸空行程,也即是说,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转盘127位于储能位置),操作轴1131可自由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操作装置在合闸状态和分闸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6-9所示,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26为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的扭簧,第一储能弹簧126、转盘127和操作轴1131同轴设置,第一储能弹簧126的两端分别为固定设置的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以及与转盘127配合的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转盘127向储能位置转动驱动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摆动使第一储能弹簧126扭转储能。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26为线性压簧,一端转动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另一端与转盘127转动相连;所述转盘127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使第一储能弹簧126被压缩储能,转盘127的储能位置在第一储能弹簧126的死点位置之前,第一储能弹簧126的死点位置指的是第一储能弹簧126的几何轴线与转盘127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时第一储能弹簧126的位置。当然,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26还可以替换为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壳体隔板102和转盘127转动相连,此时第一储能弹簧126的死点位置指的是扭簧的两端与转盘127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第一储能弹簧126的位置。以上实现方式会增加延时储能机构的占用空间,因此本实施例第一储能弹簧126优选采用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的扭簧。
如图3-6所示,所述转盘127包括转盘主板1270和转盘配合臂1275-77,第一储能弹簧126的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一端固定在装置壳体上,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与转盘配合臂1275-77配合,转盘127通过转盘配合臂1275-77推动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摆动以使第一储能弹簧126扭转储能。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27转动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壳体隔板102设置转盘挡台1026和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固定在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内,转盘挡台1026与转盘配合臂1275-77限位配合将转盘127限位在释能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设置在转盘挡台1026上;所述转盘配合臂1275-77包括相对设置的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277和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275,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277与转盘挡台1026配合,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275与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配合。
优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转盘配合臂1275-77与转盘主板1270折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配合臂1275-77垂直于转盘转1270。
如图3-9所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第一衬套124,第一衬套124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且插置在第一储能弹簧126和操作轴1131之间,防止第一储能弹簧126扭转储能时抱死操作轴1131的情况发生,保证延时储能机构可靠稳定的工作,而且能够矫正第一储能弹簧126方向,弱化第一储能弹簧126对操作轴1131的扭转力矩作用。
如图6、9、10所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的垫片121;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衬套124包括同轴设置且彼此相连的第一衬套头1242和第一衬套身1241,第一衬套头1242的外径大于第一衬套身1241的外径且大于第一储能弹簧126的第一弹簧螺旋体的外径,第一衬套身1241插置在第一弹簧螺旋体和操作轴1131之间,垫片121设置在壳体隔板102上,第一储能弹簧126、转盘127和垫片121依次设置在壳体上盖103和壳体隔板102之间,第一衬套头1242与壳体上盖103配合限制第一衬套124沿操作轴1131的轴向移动,第一弹簧螺旋体位于第一衬套头1242和转盘127之间,转盘127转动设置在垫片121上,垫片121对壳体隔板102形成保护,避免转盘127转动磨损壳体隔板102,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身1241一端与第一衬套头1242相连,另一端设有多个滑动凸起1245,滑动凸起1245与转盘127相抵,有利于减小第一衬套124与转盘127之间的滑动阻力,而且滑动凸起1245还可以对转盘127在第一储能弹簧126的偏心扭矩作用下产生的翘曲趋势进行平面限位;多个所述滑动凸起1245优选沿第一衬套身124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衬套身1241的自由端上。
如图9-10所示,所述垫片121设有供操作轴1131穿过的垫片避让孔1211、设置在垫片121面向转盘127一侧上的垫片沉孔1212以及供延时储能机构的驱动键128穿过的垫片开口1216,垫片沉孔1212的内径大于垫片避让孔1211的内径且小于转盘127的转盘主板1270的外径,垫片开口1216与垫片沉孔1212连通,驱动键128经过垫片开口1216进入垫片沉孔1212内插置在操作轴1131上,并在垫片沉孔1212内摆动;所述操作装置装配时,首先将操作轴1131与实时储能机构装配在一起,然后再装配延时储能机构,垫片开口1216便于驱动键128和操作轴1131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垫片121还包括第一垫片卡槽1214和第二垫片卡槽1215,两个垫片卡槽分别设置在垫片121的两个先对设置的侧边上,分别与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卡接配合。
如图16所示,所述壳体隔板102设有垫片安装槽1021,垫片安装槽1021的底壁设有供操作轴1131穿过的隔板轴孔1023,垫片安装槽1021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垫片卡槽1214和第二垫片卡槽1215配合的两个隔板卡台,分别为第一隔板卡台和第二隔板卡台。
如图3-7、9所示,为所述锁扣机构的一个实施例,锁扣机构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其核心功能是用于与延时储能机构锁定配合以将延时储能机构锁定在储能状态。
如图3-6、9所示,所述锁定机构的锁扣件122转动设置,其包括锁扣件主板1222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所述转盘127还包括设置在转盘主板1270上的转盘锁定臂1273-74;所述转盘127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过程中,转盘锁定臂1273-74抵压锁扣件锁定部1223使锁扣件122向解锁方向转动以避让转盘锁定臂1273-74,转盘锁定臂1273-74越过锁扣件锁定部1223后,锁扣件122向锁定方向转动以复位并与转盘锁定臂1273-74限位配合,将转盘127限位在储能位置,使延时储能机构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解锁方向和锁定方向互为反方向。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的面向转盘127的侧缘上。
如图3-7所示,所述锁扣件122的转动平面垂直于转盘127的转动平面。当然,所述锁扣件122的转动平面还可以平行于转盘127,锁扣件锁定部1223的结构形式以及转盘锁定臂1273-74与锁扣件锁定部1223的配合方式也需做相应调整。
如图3-6、9所示,所述锁扣件122一端为锁扣件枢置端,另一端设置锁扣件受动部1221,锁扣件122通过锁扣件枢置端转动设置,外力(例如脱扣机构的脱扣器134)通过锁扣受动部1221驱动锁扣件122向第一方向转动使锁扣件锁定部1223与转盘锁定臂1273-74解除锁定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锁扣受动部1221与锁扣件主板1222折弯相连,锁扣件受动部1221所在平面与锁扣件主板1222所在平面相交。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受动部1221所在平面垂直于锁扣件主板1222所在平面,锁扣件主板1222的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相连的一端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的侧缘平齐。
如图3-6、9所示,所述锁扣枢置端设有锁扣轴孔,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的锁扣轴125,锁扣122通过锁扣轴孔转动设置在锁扣轴125上。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包括锁定部导引面和锁定部锁止面,转盘锁定臂1273-74抵压锁定部导引面使锁扣件122向解锁方向转动,转盘锁定臂1273-74与锁定部锁止面限位配合将转盘127锁定在储能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和锁扣件主板1222共平面,锁扣件锁定部1223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面向转盘主板1270的侧缘上,锁扣件锁定部1223为楔形结构,其大径端与锁扣件主板1222相连,尖端朝向转盘主板1270。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锁扣件导引面为斜面,该斜面从靠近锁扣件枢置端的一端向远离锁扣件主板1222的方向倾斜。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不设置锁定部导引面,转盘锁定臂1273-74设置锁定臂导引面,转盘127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时,锁定臂导引面抵压锁扣件锁定部1223的自由端,使锁扣件122向解锁方向转动以避让转盘锁定臂1273-74。
如图3、5、11所示,所述转盘锁定臂1273-74包括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和转盘锁定臂结构面,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与锁扣件锁定部1223的锁定部导引面配合驱动锁扣件122向解锁方向转动,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与锁扣件锁定部1223的锁定部锁止面限位配合,转盘锁定臂1273-74一端与转盘主板1270相连,另一端设有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和转盘锁定臂结构面相对设置,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两端、转盘锁定臂结构面两端均分别与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和转盘主板1270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与转盘锁定臂结构面平行;所述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和锁定臂配合面1273的夹角<90°,转盘锁定臂结构面与锁定臂配合面1273的夹角>90°。
如图3-6、9所示,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锁扣件复位弹性件123,锁扣件复位弹性件123向锁扣件122施加作用力,使锁扣件122向锁定方向转动以复位。
如图9所示,所述锁扣件复位弹性件123为拉簧,其一端与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相连另一端与锁扣件122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122还包括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上的主板限位槽,拉簧一端设置在主板限位槽内;所述主板限位槽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分别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相对设置的一对侧缘上。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锁扣件复位弹性件123还可以为扭簧,扭簧套设在锁扣件122的转轴上,一端固定在壳体隔板102上,另一端与锁扣件主板1222配合。
如图3-5、7-8、18-19所示,为所述脱扣机构的一个实施例,脱扣机构用于驱动锁扣机构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从而使延时储能机构释能,驱动操作轴1131转动以输出分闸操作力,优选通过实时储能机构实现分闸操作。
如图7-8、18所示,所述脱扣机构的脱扣器134包括配合使用的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和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脱扣器134收到脱扣信号后,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动作驱动锁扣件122向解锁方向转动,以使锁扣件122解除与延时储能机构的锁定配合,延时储能机构释能以驱动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并输出分闸操作力。进一步的,所述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与锁扣件122的锁扣件受动部1221传动配合。
如图7-8、18所示,所述脱扣器134优选为磁通脱扣器。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脱扣器134还可以是分励脱扣器或继电器等。
如图7-8所示,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串接在脱扣器134的供电电路中的转换开关137,所述脱扣机构收到脱扣信号动作后,脱扣器134驱动转换开关137动作切断脱扣器134的供电电路,从而避免脱扣器134的电磁线圈长时间通电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
如图7-8所示,所述转换开关137为微动开关,其包括与脱扣器134配合的驱动杆。进一步的,如图19所示,所述转换开关137包括开关动触头、常开触头NO和常闭触头NC,脱扣器134的脱扣器线圈的第一个输入端与常开触头NO电连,第二个输入端与外部电路的一相电连,常闭触头NO空置(也即是常闭触头NO不与自身以外的电路结构电连),开关动触头与外部电路的另一相电连,也即是开关动触头和脱扣器线圈的第二个输入端分别通过线路板135、信号接口136与外部电路电连;所述脱扣器134动作时,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顶出驱动开关动触头动作使其与常开触头NO断开并与常闭触头NC闭合。
如图7-8所示,所述脱扣器134动作时,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移动,以驱动锁扣件122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同时驱动切换开关137动作切断脱扣器134的供电电路。
如图7-8、18所示,所述脱扣器顶杆组件134包括脱扣器顶杆13411和脱扣器驱动臂13410,脱扣器顶杆13411一端活动插置在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内且另一端与脱扣器驱动臂13410固定相连,脱扣器驱动臂13410包括与脱扣器顶杆13411固定相连且用于输出第一驱动力的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用于输出第二驱动力的驱动臂驱动部13410-3,第一驱动力用于驱动锁扣件122动作使其与延时储能机构接触锁定配合(也即是驱动臂安装部13410-1与锁扣件122传动配合以驱动其向解锁方向转动),第二驱动力用于驱动转换开关137动作以切断脱扣器134的供电电路(也即是驱动臂驱动部13410-3与转换开关137触发配合,以触发转换开关137切换导通/分断状态)。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驱动臂驱动部13410-3成阶梯型分布,也即是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驱动臂驱动部13410-3位于相邻两个台阶的台阶面处,驱动臂驱动部13410-3相对于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向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所在侧偏移。
如图18所示,所述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包括用于输出第一驱动力的安装部驱动面,驱动臂驱动部13410-3包括用于输出第一驱动力的驱动部驱动面,安装部驱动面和驱动部驱动面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脱扣器顶杆1341的移动方向。
如图7-8、18所示,所述脱扣器驱动臂13410还包括驱动臂连接部13410-2,驱动臂安装部13410-1、驱动臂连接部13410-2和驱动臂驱动部13410-3依次折弯相连且整体成Z字形结构,驱动臂安装部13410-1所在平面平行于驱动臂驱动部13410-3所在平面。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臂连接部13410-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脱扣器顶杆13411的移动方向。
如图18所示,所述驱动臂安装部13410-1优选包括安装部驱动板和安装板插套,安装部驱动板一侧与安装板插套一端相连,安装部插套与脱扣器顶杆13411插接相连,装配简单、可靠。
如图7-8、18所示,所述脱扣器驱动臂13410优选为一体式注塑结构。
所述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包括脱扣器线圈、动铁芯、静铁芯、脱扣器磁轭和脱扣器弹簧,脱扣器顶杆13411插置在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内的一端与动铁芯固定相连,脱扣器弹簧向动铁芯施加作用力使其与静铁芯分离,脱扣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使动铁芯与静铁芯吸合以使脱扣器顶杆13411顶出。
如图7-8所示,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线路板组件,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135以及分别设置在线路板135上且与其电连的供电端子138、信号接口136、转换开关137,也即是供电端子138、信号接口136和转换开关137均布置在线路板135的印刷电路中且彼此串联,转换开关137串接在脱扣器134的供电电路中,脱扣器134的接线端与供电端子相连,信号接口136与外部电路电连用于接收脱扣信号。
如图7-8所示,所述信号接口136优选为插接口,便于与外部电路快速连接,提高连接效率。
如图18所示,所述脱扣器134还包括与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的脱扣器线圈相连的脱扣器端子1343,脱扣器端子1343与供电端子138插接相连。
如图7-8所示,所述线路板组件设置在脱扣器134一侧,供电端子138、信号接口136和转换开关137均设置在线路板135的同一侧,供电端子138和信号接口136位于转换开关137一侧,脱扣器134位于转换开关137另一侧。
如图3-8、17所示,为所述复位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复位机构用于驱动脱扣机构复位;具体的: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储能同时,通过复位机构驱动脱扣机构复位,以为下一次动作做准备。
如图3-8、17所示,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复位齿轮132,本发明操作装置1脱扣分闸后(也即是脱扣器134动作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延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同时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驱动操作装置1合闸,同时驱动转盘127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以驱动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使延时储能机构由释能状态切换至储能状态,同时转盘127驱动复位齿轮132转动,复位齿轮132驱动脱扣器134复位,也即是驱动脱扣器134的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复位。
如图4-5所示,所述转盘127通过复位齿轮132驱动脱扣器134复位后,继续向储能位置转动并与复位齿轮132脱离啮合,复位齿轮132自动复位;也就是说,所述转盘127在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过程中,通过复位齿轮132驱动脱扣器134复位,在脱扣器134完成复位后,转盘127继续向储能位置转动,在此过程中与复位齿轮132脱离啮合,然后复位齿轮132自动复位。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齿轮复位弹性件133,齿轮复位弹性件133向复位齿轮132施加作用力使复位齿轮132复位。
如图7-8所示,所述复位齿轮13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脱扣器134的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的移动方向。
如图3所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在释能状态下,转盘127位于释能位置,其与复位齿轮132啮合。
如图3-5、7-8所示,所述齿轮复位弹性件133为拉簧,其一端与复位齿轮132相连,另一端固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隔板102上设有壳体隔板弹簧柱1024,齿轮复位弹性件133一端与复位齿轮132的转动中心以外的部分相连,另一端与壳体隔板弹簧柱1024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复位齿轮132的齿轮驱动部1321上设有复位齿轮弹簧柱1323,齿轮复位弹性件133一端连接至复位齿轮弹簧柱1323,另一端连接至壳体隔板弹簧柱1024。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齿轮复位弹性件133为扭簧,与复位齿轮132的转轴同轴设置,一端固定设置在壳体隔板102上,另一端与复位齿轮132配合。
如图3-5、11和17所示,所述转盘127包括设置在转盘主板1270的圆周侧上的转盘齿部1277,复位齿轮132包括齿轮齿部1322,转盘齿部1277和齿轮齿部1322啮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齿部1277和齿轮齿部1322为扇形齿轮。
如图3-5、17所示,所述复位齿轮132包括齿轮驱动部1321,复位齿轮132受转盘127驱动而转动,通过齿轮驱动部1321抵压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使其复位。进一步的,所述齿轮驱动部1321包括齿轮驱动面1321-0,齿轮驱动面1321-0为斜面,复位齿轮132转动并通过齿轮驱动面1321-0抵压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使其复位。
如图17所示,所述复位齿轮132的转动轴线与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的移动方向平行,齿轮驱动面1321-0为沿复位齿轮132的轴向延伸的螺旋面。进一步的,所述齿轮驱动面1321-0位沿复位齿轮132的轴向延伸的正螺旋面。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复位齿轮13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的移动方向,齿轮驱动面1321-0在复位齿轮132的横截面上呈渐开线形状。
如图3-5、7-8、17所示,为所述复位齿轮132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齿轮132包括齿轮主体1320、齿轮齿部1322、齿轮驱动部1321和复位齿轮弹簧柱1323,齿轮主体1320中部设置复位齿轮轴孔1320-0,齿轮驱动部1321和齿轮齿部1322分别设置齿轮主体1320的径向两端,复位齿轮弹簧柱1323设置在齿轮驱动部1321上,复位齿轮弹簧柱132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复位齿轮132的转动轴线。
如图11所示,为所述转盘127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盘127包括转盘主板1270、转盘配合臂1275-76、转盘锁定臂1273-74和转盘齿部1277,转盘主板1270中部设有转盘轴孔1271和转盘受动孔1276,转盘受动孔1276为扇面形孔,两个转盘受动孔1276设置在转盘轴孔127的径向两侧且每个转盘受动孔1276的径向内端与转盘轴孔1271连通,转盘配合臂1275-76、转盘锁定臂1273-74和转盘齿部1277分布在转盘主板1270的圆周侧上,转盘配合臂1275-76所在平面垂直于转盘主板1270所在平面,转盘锁定臂1273-74与转盘主板1270共平面;所述转盘配合臂1275-76的一对侧缘分别为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275和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277;所述转盘锁定臂1273-74一端与转盘主板1270相连,另一端设置;所述转盘锁定臂1273-74包括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和转盘锁定臂结构面,转盘锁定臂1273-74一端与转盘主板1270相连,另一端设有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和转盘锁定臂结构面相对平行设置,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两端、转盘锁定臂结构面两端均分别与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和转盘主板1270相连,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和锁定臂配合面1273的夹角<90°,转盘锁定臂结构面与锁定臂配合面1273的夹角>90°。
如图7-8、18所示,所述脱扣器顶杆组件包括与齿轮驱动面1321-0配合的复位斜面13410-4。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斜面13410-4设置在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驱动臂连接部13410-2的连接处。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还可以不设置复位斜面13410-4,而是设置复位凸起,复位凸起的自由端为半球形结构,与复位齿轮132的齿轮驱动面1321-0抵接配合。
如图3-5、7-8所示,所述复位齿轮132通过复位齿轮轴131转动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进一步的,如图6和10所示,所述垫片121设有垫片插孔1213;如图16所示,所述壳体隔板102的垫片安装槽1021的底壁上设有隔板插孔1027;所述垫片插孔1213与隔板插孔1027相对,复位齿轮轴131穿过垫片插孔1213插置在隔板插孔1027内,复位齿轮132转动设置在垫片121上,避免复位齿轮132转动对壳体隔板102造成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为所述垫片121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垫片121为水滴形板结构;所述垫片121的大径端设有垫片避让孔1211、垫片沉孔1212和垫片开口1216,垫片沉孔1212与垫片避让孔1211同轴设置且垫片沉孔1212的内径大于垫片避让孔1211,垫片开口1216一端与垫片沉孔1212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垫片121的小径端设有垫片插孔1213;所述垫片121一对侧缘上分别设有第一垫片卡槽1214和第二垫片卡槽1215,二者错位设置且均位于垫片沉孔1212和垫片插孔121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远程分闸开关,其包括延时储能机构和脱扣机构,脱扣机构包括脱扣器(134);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串接在脱扣器(134)的供电电路中的转换开关(137),脱扣器(134)包括配合使用的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和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所述脱扣器(134)收到脱扣信号后,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动作而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而使远程分闸开关脱扣分闸,同时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驱动转换开关(137)动作切断脱扣器(134)的供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包括脱扣器顶杆(13411)和脱扣器驱动臂(13410),脱扣器驱动臂(13410)包括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驱动臂驱动部(13410-3),驱动臂安装部(13410-1)与脱扣器顶杆(13411)一端固定相连且用于驱动远程分闸开关脱扣分闸,驱动臂驱动部(13410-3)与转换开关(137)驱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驱动臂驱动部(13410-3)成阶梯式分布,驱动臂驱动部(13410-3)相对于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向脱扣器顶杆(13411)另一端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驱动臂(13410)还包括驱动臂连接部(13410-2),驱动臂安装部(13410-1)、驱动臂连接部(13410-2)和驱动臂驱动部(13410-3)依次相连且整体成Z字形结构,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驱动臂驱动部(13410-3)所在平面平行且垂直于脱扣器顶杆(13411)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驱动臂(13410)还包括复位斜面(13410-4),复位斜面(13410-4)设置在驱动臂安装部(13410-1)和驱动臂连接部(13410-2)的连接处,复位斜面(13410-4)受外力抵压使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包括脱扣器线圈、静铁芯、动铁芯、脱扣器磁轭和脱扣器弹簧,动铁芯与脱扣器顶杆(13411)固定相连,脱扣器磁轭围绕脱扣器线圈设置,脱扣器弹簧向动铁芯施加作用力使其与静铁芯分离,脱扣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使动铁芯克服脱扣器弹簧的作用力与静铁芯吸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机构还包括线路板组件,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135)以及分别设置在线路板(135)上且与其电连的供电端子(138)、信号接口(136)、转换开关(137);所述脱扣器(134)还包括与脱扣器线圈组件(1342)的脱扣器线圈相连的脱扣器端子(1343);所述脱扣器端子(1343)与供电端子(138)插接电连,信号接口(136)与外部电路电连用于接收脱扣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口(136)为插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138)、信号接口(136)和转换开关(137)设置在线路板(135)一侧,供电端子(138)和信号接口(136)位于转换开关(137)一侧,脱扣器(134)位于转换开关(137)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分闸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开关(137)为微动开关,其包括开关动触头、常开触头NO和常闭触头NC,脱扣器(134)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常开触头NO和常闭触头NC电连,开关动触头和常开触头NO分别与外部电路的两相电连;所述脱扣器(134)动作时,脱扣器顶杆组件(1341)驱动开关动触头动作使其与常闭触头NC断开且与常开触头NO闭合;
所述脱扣器(134)为磁通脱扣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89374.6A CN117711856A (zh) | 2022-09-07 | 2022-09-07 | 远程分闸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89374.6A CN117711856A (zh) | 2022-09-07 | 2022-09-07 | 远程分闸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11856A true CN117711856A (zh) | 2024-03-15 |
Family
ID=9015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89374.6A Pending CN117711856A (zh) | 2022-09-07 | 2022-09-07 | 远程分闸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11856A (zh) |
-
2022
- 2022-09-07 CN CN202211089374.6A patent/CN11771185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769169U (zh) | 自动分闸机构 | |
CA2271314A1 (en) | Interlock for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with stored energy closing | |
CN218631727U (zh) | 远程分闸开关 | |
CN218631725U (zh) | 可自动复位的脱扣机构 | |
CN117711856A (zh) | 远程分闸开关 | |
CN218631880U (zh) | 可自动断电的脱扣机构 | |
CN117711852A (zh) | 可自动复位的脱扣机构 | |
CN117672775A (zh) | 可自动断电的脱扣机构 | |
CN117711853A (zh) | 自动分闸机构 | |
CN220065596U (zh) | 开关电器 | |
CN220085911U (zh) | 一种隔离开关的脱扣机构及隔离开关 | |
CN220171947U (zh) |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 |
CN218631775U (zh) | 储能脱扣机构及保护开关 | |
CN216980439U (zh) | 操动机构 | |
CN218939514U (zh) | 锁扣件 | |
CN219738818U (zh) | 远程分闸机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 |
CN112151328B (zh) | 一种离合装置、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 |
CN218769168U (zh) | 磁通脱扣器 | |
CN218769246U (zh) | 储能脱扣装置及旋转开关 | |
CN219457509U (zh)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218769146U (zh) |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 |
CN217280543U (zh) | 用于旋转开关的转动储能解锁装置 | |
CN117711850A (zh) | 远程控制旋转隔离开关 | |
CN114220712B (zh) |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 |
CN117672734A (zh) |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