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1947U -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1947U
CN220171947U CN202320125746.XU CN202320125746U CN220171947U CN 220171947 U CN220171947 U CN 220171947U CN 202320125746 U CN202320125746 U CN 202320125746U CN 220171947 U CN220171947 U CN 220171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locking
turntable
rotary table
operat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57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哲
蒋家鹏
汤柯杰
葛伟骏
周长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57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1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1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1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结构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储能结构的旋转隔离开关,储能结构包括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转动的操作轴、延时储能机构和锁定机构,延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弹簧和与操作轴驱动配合且在释能位置和储能位置之间转动的转盘,锁定机构用于将转盘锁定在储能位置,操作轴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时,转盘随操作轴转动而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同时驱动第一储能弹簧储能;所述转盘与操作轴同轴设置;所述转盘,在操作轴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抵达储能位置;所述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其远程分闸控制功能可靠稳定。

Description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结构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储能结构的旋转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旋转隔离开关的广泛应用,对旋转隔离开关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即系统线路故障时,旋转隔离开关具备远程脱扣功能,而在故障清除后可手动合闸,同时远程脱扣功能不影响隔离开关手动合分闸操作。
现有带远程脱扣功能的旋转隔离开关,通过设置延时储能机构以实现远程脱扣功能,由于受结构制约,延时储能机构的储能过程与开关合闸无法同步进行,必须先完成开关合闸,后完成延时储能机构储能,易发生操作开关合闸后,操作人员误认为已完成延时储能机构的储能,导致储能失败,无法在出现系统线路故障时,进行远程分闸操作,出现安全隐患。
此外,现有带远程脱扣功能的旋转隔离开关,其实现远程脱扣功能不影响隔离开关的受动分合闸操作的结构复杂,安装繁琐。
此外,现有带远程脱扣功能的旋转隔离开关,其延时储能机构的弹簧套设在操作轴上且与操作轴接触,一则容易产生零部件磨损,二来弹簧与操作轴的摩擦影响动作性能,例如:弹簧与操作轴的摩擦导致动力衰减,当摩擦力大于弹簧输出的动力时,导致旋转隔离开关出现介于合闸和分闸之间的异常状态,也即是导致分闸操作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储能结构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储能结构的旋转隔离开关,其远程分闸控制功能可靠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结构,其包括操作轴、延时储能机构和锁定机构,延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弹簧和转盘;
所述操作轴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转盘在释能位置和储能位置之间转动,锁定机构用于将转盘锁定在储能位置;
所述操作轴与所述转盘驱动配合,操作轴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时,转盘随操作轴转动而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同时驱动第一储能弹簧储能;
所述转盘与操作轴同轴设置;所述转盘,在操作轴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抵达储能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扣件,锁扣件包括锁扣件锁止部;
所述转盘包括锁定臂锁止面,锁定臂锁止面与锁扣件锁止部锁定配合,使转盘保持在储能位置;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在操作轴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转过锁扣件锁止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包括第一面,操作轴上设有驱动指,驱动指与第一面传动配合以驱动转盘向储能位置转动;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远离转盘的转动轴线的一端,相对于锁定臂锁止面靠近转盘的转动轴线的一端,向第一面所在侧偏移;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在转盘的径向上,位于第一面的外侧;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和第一面的延长面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解除对转盘的锁定时,第一储能弹簧释能驱动转盘从储能位置向释能位置转动,转盘驱动所述操作轴从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包括转盘轴孔和至少一个转盘受动孔,操作轴穿过转盘轴孔,转盘受动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面。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位于储能位置时,操作轴在分闸位置与合闸位置之间自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与操作轴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所述操作轴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时,相对于转盘走过分闸空行程。
进一步的,所述分闸空行程设置在转盘受动孔内;所述转盘位于储能位置时,操作轴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时,驱动指走过分闸空行程且转盘保持静止。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受动孔为扇面形孔,扇面形孔的圆心与转盘的轴心重合;所述扇面形孔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设有所述分闸空行程。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扇面形孔对称设置在操作轴的径向两侧;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操作轴上的驱动键,驱动键的两端凸出在操作轴的径向两侧的两端作为两个驱动指。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还包括转盘主板和转盘锁定臂,转盘受动孔设置在转盘主板上,转盘锁定臂设置在转盘的边缘上,锁定臂锁止面设置在转盘锁定臂的边缘,锁定臂锁止面与所述转盘主板不共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结构还包括转动套设在操作轴上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一储能弹簧为套设在第一衬套上的扭簧,其一端与转盘配合,另一端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与转盘同轴固定相连且同步转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设有衬套凸起,转盘设有转盘开孔,衬套凸起插置在转盘开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设有两组衬套凸起,转盘的扇面形孔作为转盘开孔,两组衬套凸起分别设置在两组扇面形孔内,延时储能机构的驱动键位于两组衬套凸起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结构还包括壳体上盖和壳体隔板,以及垫片;所述第一衬套一端与壳体上盖限位配合,另一端与转盘配合,垫片设置在壳体隔板上作为转盘承载结构,转盘设置在垫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衬套头和第一衬套身,第一衬套头的外径大于第一衬套身的外径和第一弹簧螺旋体的外径,第一衬套身一端与第一衬套头相连,另一端与转盘配合,第一弹簧螺旋体套设在第一衬套身上。
一种旋转隔离开关,其包括所述的储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结构,其延时储能机构能够在操作轴的合闸操作过程中完成储能,也即是延时储能机构在操作机构合闸之前或合闸之时完成储能,避免储能失败导致远程分闸控制操作失败的情况发生。
此外,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设置分闸空行程,实现了远程脱扣功能不影响手动分合闸操作,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装配。
此外,所述第一储能弹簧套设在第一衬套上,避免第一储能弹簧扭转储能时抱死操作轴的情况发生,而且能更好的固定第一储能弹簧,防止其偏转,保证延时储能机构的可靠稳定工作;所述第一衬套与转盘配合将其限位在转盘承载结构上,有利于使转盘保持在水平状态(也即是垂直于操作轴的轴向的状态),避免转盘在第一储能弹簧的扭转力矩作用下发生翘曲的情况,保证延时储能机构可靠稳定工作。
此外,所述第一衬套与转盘同轴固定相连且同步转动设置,第一衬套为转盘提供径向支撑,避免转盘与操作轴径向摩擦,既提高转盘的动作流畅性,也减少了转盘和操作轴的磨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隔离开关,其包括所述储能结构,其远程分闸控制功能可靠稳定,保证旋转隔离开关的可靠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的投影视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释能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过程中;
图4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的投影视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储能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
图6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转盘、操作轴、驱动键、垫片和壳体隔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转盘的投影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装置;1-1壳体底座;1-2壳体隔板;1-25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26转盘挡台;1-3壳体上盖;100s第一空间;200s第二空间;p分隔板;1-4操作轴;1-40操作轴插孔;1-5垫片;1-6锁扣件;1-60锁扣件主板;1-61锁扣件锁止部;1-7r锁扣件复位元件;1-7第一衬套;1-70第一衬套身;1-71第一衬套头;1-72衬套凸起;1-8第一储能弹簧;1-80第一弹簧固定端;1-81第一弹簧受动端;1-9转盘;1-90转盘主板;1-91转盘轴孔;1-92转盘锁定臂;1-920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921锁定臂锁止面;1-93转盘配合臂;1-930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931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94转盘受动孔;1-940第一面;1-941第二面;1-10驱动键;1-11脱扣器;2开关本体;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储能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隔离开关,优选为一种旋转隔离开关,进一步优选为一种远程控制旋转隔离开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包括驱动相连的操作装置1和开关本体2,操作装置1驱动开关本体2接通或分断电路。
如图2-7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包括储能结构、实时储能机构(图中未示出)和脱扣机构,储能结构包括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的操作轴1-4、延时储能机构和锁定机构,操作轴1-4用于驱动实时储能机构和延时储能机构储能,操作轴1-4能够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操作轴1-4转动时驱动实时储能机构先储能后释能,使操作装置1带动开关本体2正常分闸和合闸。所述操作轴1-4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储能,锁定机构用于将延时储能机构锁定在储能状态,脱扣机构用于触发锁定机构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使延时储能机构释能,使操作装置1带动开关本体2分闸,脱扣机构可远程控制,从而实现隔离开关的远程分闸控制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操作轴1-4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往复转动以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1和10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还包括装置壳体,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实时储能机构、锁扣机构和脱扣机构均设置装置壳体内。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壳体包括沿操作轴1-4的轴向设置的第一空间100s和第二空间200s,第一空间100s和第二空间200s之间设置分隔板p,延时储能机构设置在第一空间100s内,实时储能机构设置在第二空间200s内,分隔板p设置供操作轴1-4穿过的隔板轴孔,操作轴1-4转动插置在第一空间100s和第二空间200s内且分别与延时储能机构和实时储能机构配合,操作轴1-4一端凸出在装置壳体外部供操作,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空间100s和分隔板p后插置在第二空间200s内。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依次配合的壳体上盖1-3、壳体隔板1-2和壳体底座1-1,壳体上盖1-3与壳体隔板1-2扣合围成第一空间100s,壳体隔板1-2和壳体底座1-1扣合围成第二空间200s,壳体隔板1-2包括分隔板p。
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还包括手柄4,操作轴1-4的远离实时储能机构的一端为操作轴连接端,用于与手柄4插接相连;外力通过手柄4驱动操作轴1-4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实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二储能弹簧,操作轴1-4在分闸位置与合闸位置之间转动时,驱动第二储能弹簧先储能后释能,以驱动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与分闸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从而驱动开关本体2快速分断或接通电路;也即是操作轴1-4用于向实时储能机构输出分闸或合闸操作力,使实时储能机构先储能后释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的储能过程中,开关本体2不动作,第二储能弹簧释能时,驱动开关本体2快速分断或接通电路。所述实时储能机构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对其详细结构展开描述。
如图5-6所示,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下,操作轴1-4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由释能状态切换至储能状态并且与锁定机构锁定配合以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操作轴1-4可在外力操作下,自由在合闸位置与分闸位置之间切换,而不改变延时储能机构所处状态;所述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下,脱扣机构接收远程分闸信号而动作时,驱动锁定机构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延时储能机构释能而驱动操作装置1由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操作装置1驱动开关本体2分断电路。进一步的,所述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下,延时储能机构释能驱动操作轴1-4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然后操作轴1-4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也即是延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时的传动路径为:延时储能机构→操作轴1-4→实时储能机构,与现有技术的延时储能机构直接作用于实时储能机构相比,简化了操作装置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旋转隔离开关,无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远程控制,均需通过操作轴1-4输出分闸或合闸操作力,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完成分闸操作或合闸操作。
如图2-7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延时储能机构:
本实施例的延时储能机构包括转盘1-9和第一储能弹簧1-8;所述转盘1-9能够在释能位置和储能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操作轴1-4与转盘1-9驱动配合,操作轴1-4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过程中,驱动转盘1-9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转盘1-9驱动第一储能弹簧1-8储能使第一储能弹簧1-8切换至储能状态;所述转盘1-9在储能位置被锁定机构锁定,使转盘1-9保持在储能位置而阻止其向释能位置转动;所述转盘1-9,在操作轴1-4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抵达储能位置,也即是,在操作轴1-4完成合闸操作之时或之前,延时储能机构完成储能;现有旋转隔离开关,其操作装置的脱扣器复位与延时储能机构分开动作,在进行合闸操作时,只能先完成合闸操作,后完成延时储能机构的储能操作,然后在延时储能机构完成储能操作的同时,完成脱扣器的复位,上述顺序为固定顺序,一旦前后调整,会导致合闸无法完成或者延时储能机构储能不足以驱动操作装置分闸,也即是延时储能机构不足以驱动实时储能机构驱动隔离开关分闸(换句话说,延时储能机构储存的能量不足以使实时储能机构完成储能而进入释能过程);本实施例中,转盘1-9,在操作轴1-4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抵达储能位置,从而保证延时储能机构能够在操作轴1-4的合闸操作过程中完成储能,避免延时储能机构储能失败,导致远程分闸控制操作失败的情况发生。所述锁定机构受脱扣机构驱动而解除对转盘1-9的锁定时,第一储能弹簧1-8释能驱动转盘1-9从储能位置向释能位置转动且第一储能弹簧1-8切换至释能状态,转盘1-9驱动操作轴1-4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
如图2-7所示,所述锁定机构的锁扣件1-6包括锁扣件锁止部1-61;所述转盘1-9与操作轴1-4同轴设置,其包括锁定臂锁止面1-921,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锁扣件锁止部1-61锁定配合,使转盘1-9保持在储能位置;所述转盘1-9位于释能位置时,锁定臂锁止面1-921背对锁扣件锁止部1-61,转盘1-9位于储能位置时,锁定臂锁止面1-921面向锁扣件锁止部1-61锁定配合;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在操作轴1-4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转过锁扣件锁止部1-61,在操作轴1-4抵达合闸位置使储能结构切换至合闸状态后,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锁扣件锁止部1-61限位配合,阻止转盘1-9向分闸位置转动,使延时储能机构的储能过程与操作装置1的合闸过程(也即是操作轴1-4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的过程)同步完成,或者使前者早于后者完成,从而保证延时储能机构成功完成储能,以保证远程分闸控制功能的有效;也即是说:在所述操作轴1-4转动至合闸位置使操作装置1切换至合闸状态的时刻,锁定臂锁止面1-921转过锁扣件锁止部1-61并到达储能位置,且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锁扣件锁止部1-61限位配合使转盘1-9保持在储能位置;或者,在所述操作轴1-4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的过程中,操作轴1-4转动至预设位置且未到达合闸位置而是操作装置1合闸的时刻,锁定臂锁止面1-921转过锁扣件锁止部1-61,操作轴1-4继续转动至合闸位置使操作装置1切换至合闸状态后,第一储能弹簧1-8驱动转盘1-9回转(也即是转盘1-9向释能位置转动)较小角度后,使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锁扣件锁止部1-61限位配合,使转盘1-9保持在储能位置。所述脱扣机构收到脱扣信号后,脱扣器1-11动作驱动锁扣件1-6与转盘1-9解除锁定配合,第一储能弹簧1-8释能驱动转盘1-9从储能位置向释能位置转动,转盘1-9驱动所述操作轴1-4从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
如图7-8b所示,所述转盘1-9还包括第一面1-940,转盘1-9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面1-940的延长面上;所述储能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操作轴1-4上与其同步转动的驱动指,本实施例中驱动指为凸起在操作轴1-4径向上的驱动键1-10,驱动指与第一面1-940传动配合,以驱动转盘1-9向储能位置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9包括转盘轴孔1-91和至少一个转盘受动孔1-94,转盘受动孔1-9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面1-940;所述操作轴1-4穿过转盘轴孔1-91,驱动指位于转盘受动孔1-94内。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远离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相对于锁定臂锁止面1-921靠近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向第一面1-940所在侧偏移(也即是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由靠近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至远离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逐渐向第一面1-940倾斜,锁定臂锁止面1-921靠近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与第一面1-940的垂直距离>锁定臂锁止面1-921远离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与第一面1-940的垂直距离);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相对于第一面1-940靠近转盘1-9的释能位置设置,第一面1-940相对于锁定臂锁止面1-921靠近转盘1-9的储能位置设置;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在转盘1-9的径向上,位于第一面1-940外侧;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和第一面1-940的延长面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该夹角为θ,θ=0°时,操作轴1-4到达合闸位置的同时,转盘1-9到达储能位置,θ>0°且≤10°时,转盘1-9在操作轴1-4到达合闸位置之前到达储能位置,从而保证在操作轴1-4到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使锁定臂锁止面1-921转过锁扣件1-6的锁扣件锁止部1-61,使延时储能机构完成储能操作。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9的径向指的是在转盘1-9所在平面内,由转盘1-9的轴线向外辐射的方向。
具体的,如图8所示方向,以图8的上、下、左、右为转盘1-9的上、下、左、右,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由下端至上端,向右侧倾斜。
本实施例自动转换开关,为了实现远程分闸控制功能不影响受动分闸闸功能:所述转盘1-9位于储能位置时避让操作轴1-4,所述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下,也即是操作轴1-4在合闸位置时,转盘1-9与操作轴1-4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所述操作轴1-4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而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时,相对于转盘1-9走过分闸空行程,而不会驱动转盘1-9转动,也即是不会改变延时储能机构的状态。
如图7-8b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受动孔1-94内设有分闸空行程,所述转盘1-9位于储能位置时,所述操作轴1-4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时,驱动指走过分闸空行程且转盘1-9保持静止。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受动孔1-94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面1-941,第二面1-941和第一面1-940位于驱动指行程的两端,所述第一面1-940和第二面1-941为转盘受动孔1-94内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第一面1-940和第二面1-941之间设有所述分闸空行程,操作轴1-4位于合闸位置时,第二面1-941和驱动指之间形成有分闸空行程。
所述操作轴1-4位于分闸位置,转盘1-9位于释能位置时,驱动指与第一面1-940接触或临近,操作轴1-4从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时,通过驱动指推动第一面1-940而驱动转盘1-9从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转盘1-9驱动第一储能弹簧1-8储能,且在操作轴1-4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转盘1-9的锁定臂锁止面1-921转过锁扣件锁止部1-61,能够被锁扣件1-6锁定在储能位置,第一储能弹簧1-8保持在储能状态。在操作轴1-4位于合闸位置时,驱动指与第一面1-940接触或临近,与第二面1-941之间形成有分闸空行程,操作轴1-4从合闸位置转动到分闸位置时走过对应分闸空行程,驱动指在第一面1-940和第二面1-941之间转动,不会驱动转盘1-9反向转动,也即是不会驱动转盘1-9向释能位置转动。所述操作轴1-4位于合闸位置时,驱动指与第一面1-940接触或临近,锁扣件1-6与转盘1-9解除锁定配合时,第一储能弹簧1-8释能驱动转盘1-9从储能位置向释能位置转动,转盘1-9通过第一面1-940作用于驱动指,驱动所述操作轴1-4从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
如图7-8b所示,所述转盘1-9还包括转盘主板1-90和转盘锁定臂1-92,转盘主板1-90和操作轴1-4同轴设置,转盘受动孔1-94设置在转盘主板1-90上,转盘锁定臂1-92设置在转盘1-90的边缘上,转盘锁定臂1-92设有锁定臂锁止面1-921,锁定臂锁止面1-921设置在转盘锁定臂1-92的边缘,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转盘主板1-90不共平面。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转盘主板1-90的转动平面(也即是转盘主板1-90所在平面)垂直于操作轴1-4的轴向,转盘锁定臂1-92所在平面与转盘主板1-90所在平面平行,转盘锁定臂1-92优选与转盘主板1-90共平面。
具体的,如图7-8所示,所述转盘受动孔1-94为扇面形孔,扇面形孔的圆心与转盘1-9的轴心重合;所述扇面形孔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面1-940和第二面1-94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扇面形孔对称设置在操作轴1-4的径向两侧;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操作轴1-4上的驱动键1-10,驱动键1-10的两端凸出在操作轴1-4的径向两侧的两端作为两个驱动指。进一步的,转盘主板1-90中部设有供操作轴1-4穿过的转盘轴孔1-91,两个扇面形孔的径向内端均与转盘轴孔1-91连通;所述操作轴1-4设有安装驱动键1-10的操作轴插孔1-40。
进一步的,如图8a-8b所示,所述转盘锁定臂1-92包括锁定臂配合部分,锁定臂配合部分为三角形板结构,其第一条边与转盘主板1-90相连,第二条边与锁定部锁止面限位配合,第三条边与锁定部导引面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锁定臂1-92包括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920和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921,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920为设置在第三条边上的倒角斜面,与锁定部导引斜面配合,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锁定部锁止面配合将转盘1-9锁定在储能位置。
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8为扭簧,套设在操作轴1-4上,一端为第一弹簧固定端1-80且固定设置(例如固定设置在装置壳体上),另一端为第一弹簧受动端1-81且与转盘1-9配合;所述转盘1-9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带动第一弹簧受动端1-81摆动,使第一储能弹簧1-8扭转储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8包括第一弹簧螺旋体,第一弹簧螺旋体套在操作轴1-4上,第一弹簧固定端1-80和第一弹簧受动端1-81分别与第一弹簧螺旋体两端相连。进一步的,如图3和7所示,所述壳体隔板1-2设有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25,第一弹簧固定端1-80设置在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25内。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隔板1-2还设有转盘挡台1-26,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25设置在转盘挡台1-26上。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8为线性压簧,一端转动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2上,另一端与转盘1-9转动相连;所述转盘1-9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使第一储能弹簧1-8被压缩储能,转盘1-9的储能位置在第一储能弹簧1-8的死点位置之前,第一储能弹簧1-8的死点位置指的是第一储能弹簧1-8的几何轴线与转盘1-9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时第一储能弹簧1-8的位置。当然,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8为扭簧时,还能以如下方式设置:扭簧两端分别与壳体隔板1-2和转盘1-9转动相连,此时第一储能弹簧1-8的死点位置指的是扭簧的两端与转盘1-9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第一储能弹簧1-8的位置。以上实现方式会增加延时储能机构的占用空间,因此本实施例第一储能弹簧1-8优选采用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4上的扭簧。
如图3、5-8所示,所述转盘1-9还包括转盘配合臂1-93,第一弹簧受动端1-81与转盘配合臂1-93配合,转盘1-9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时,通过转盘配合臂1-93推动第一弹簧受动端1-81摆动使第一储能弹簧1-8储能。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配合臂1-93设置在转盘主板1-90的边缘上,其包括相对设置的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931和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930,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931与装置壳体限位配合将转盘1-9限位在释能位置,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930与第一弹簧受动端1-81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931与壳体隔板1-2的转盘挡台1-26限位配合,以将转盘1-9限位在释能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配合臂1-9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转盘主板1-90所在平面。
如图2-6所示,所述储能结构还包括第一衬套1-7,第一衬套1-7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4上,第一衬套1-7一端与转盘1-9配合将转盘1-9限位在转盘承载结构上,另一端被限位阻止第一衬套1-7沿操作轴1-4的轴向远离转盘1-9,有利于使转盘1-9保持在水平状态(也即是垂直于操作轴1-4的轴向的状态),避免转盘1-9在第一储能弹簧1-8的扭转力矩作用下发生翘曲的情况,保证延时储能机构可靠稳定工作;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8的第一弹簧螺旋体套设在第一衬套1-7上,避免第一储能弹簧1-8扭转储能时抱死操作轴1-4的情况发生,而且能更好的固定第一储能弹簧1-8,防止其偏转,保证延时储能机构的可靠稳定工作。
进一步的,如图2-6、9所示,所述第一衬套1-7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衬套头1-71和第一衬套身1-70,第一衬套头1-71的外径大于第一衬套身1-70的外径和第一弹簧螺旋体的外径,第一衬套身1-70一端与第一衬套头1-71相连,另一端与转盘1-9配合,第一弹簧螺旋体套设在第一衬套身1-70上,被可靠限位在第一衬套头1-71和转盘1-9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1-7与转盘1-9同轴固定相连且同步转动设置,第一衬套1-7为转盘1-9提供径向支撑,避免转盘1-9与操作轴1-4径向摩擦,既提高转盘1-9的动作流畅性,也减少了转盘1-9和操作轴1-4的磨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如图6和9所示,所述第一衬套1-7一端设有衬套凸起1-72,转盘1-9设有转盘开孔,衬套凸起1-72插置在转盘开孔内使第一衬套1-7和转盘1-9可拆卸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1-7设有两组衬套凸起1-72,转盘1-9的扇面形孔作为转盘开孔,两组衬套凸起1-72分别设置在转盘1-9的两组扇面形孔内,驱动键1-10位于两组衬套凸起1-72之间。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衬套1-7与转盘1-9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6-7所示,所述储能结构还包括垫片1-5;所述第一衬套1-7一端与壳体上盖1-3限位配合,另一端与转盘1-9配合,垫片1-5设置在壳体隔板1-2上作为转盘承载结构,转盘1-9设置在垫片1-5上,垫片1-5对壳体隔板1-2形成保护,避免转盘1-9转动磨损壳体隔板1-2,有利于提高操作装置1和储能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垫片1-5设有供操作轴1-4穿过的垫片避让孔、设置在垫片1-5面向转盘1-9一侧上的垫片沉孔以及供延时储能机构的驱动键1-10穿过的垫片开口,垫片沉孔的内径大于垫片避让孔的内径且小于转盘1-9的转盘主板1270的外径,垫片开口与垫片沉孔连通,驱动键1-10经过垫片开口进入垫片沉孔内插置在操作轴1-4上,并在垫片沉孔内摆动;所述操作装置装配时,首先将操作轴1-4与实时储能机构装配在一起,然后再装配延时储能机构,垫片开口便于驱动键1-10和操作轴1-4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2-7所示,所述锁定机构的锁扣件1-6转动设置,其包括锁扣件主板1-60和锁扣件锁止部1-61;所述转盘1-9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过程中,转盘锁定臂1-92抵压锁扣件锁止部1-61使锁扣件1-6向第一方向转动以避让转盘锁定臂1-92,转盘锁定臂1-92越过锁扣件锁止部1-61后,锁扣件1-6向第二方向转动以复位并与转盘锁定臂1-92限位配合,将转盘1-9限位在储能位置,使延时储能机构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锁止部1-61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60的面向转盘1-9的边缘上。
进一步的,如图2-7所示,所述锁扣件1-6一端枢转设置,另一端与脱扣机构的脱扣器1-11驱动配合,脱扣器1-11通过驱动锁扣件1-6向解锁方向(也即是第一方向)转动使锁扣件锁止部1-61与转盘锁定臂1-92解除锁定配合。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锁扣件锁止部1-61包括锁扣件锁止面,锁扣件锁止面位于一条沿锁扣件主板1-6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经过锁扣件1-6的转动中心的直线一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锁扣件锁止部1-61包括锁定部导引面和锁定部锁止面,转盘锁定臂1-92抵压锁定部导引面使锁扣件1-6向第一方向转动,转盘锁定臂1-92与锁定部锁止面限位配合将转盘1-9锁定在储能位置。
如图6所示,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锁扣件复位元件1-7r,锁扣件复位元件1-7r向锁扣件1-6施加作用力,使锁扣件1-6向第二方向(也即是锁定方向)转动以复位,也用于使锁扣件锁止部1-61与转盘1-9的转盘锁定臂1-92保持限位配合,使转盘1-9被锁定在储能位置。
如图2-4、7所示,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脱扣器1-11,脱扣器1-11优选为磁通脱扣器,用于驱动锁扣件1-6动作使其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所述脱扣机构收到脱扣信号(也即是远程分闸控制信号)后,脱扣器1-11动作驱动锁扣件1-6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
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的实时储能机构和脱扣机构均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储能结构,其包括操作轴(1-4)、延时储能机构和锁定机构,延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弹簧(1-8)和转盘(1-9);
所述操作轴(1-4)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转盘(1-9)在释能位置和储能位置之间转动,锁定机构用于将转盘(1-9)锁定在储能位置;
所述操作轴(1-4)与转盘(1-9)驱动配合,操作轴(1-4)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时,转盘(1-9)随操作轴(1-4)转动而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同时驱动第一储能弹簧(1-8)储能;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9)与操作轴(1-4)同轴设置;所述转盘(1-9),在操作轴(1-4)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抵达储能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扣件(1-6),锁扣件(1-6)包括锁扣件锁止部(1-61);
所述转盘(1-9)包括锁定臂锁止面(1-921),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锁扣件锁止部(1-61)锁定配合,使转盘(1-9)保持在储能位置;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在操作轴(1-4)抵达合闸位置之时或之前,转过锁扣件锁止部(1-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9)包括第一面(1-940),操作轴(1-4)上设有驱动指,驱动指与第一面(1-940)传动配合以驱动转盘(1-9)向储能位置转动;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远离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相对于锁定臂锁止面(1-921)靠近转盘(1-9)的转动轴线的一端,向第一面(1-940)所在侧偏移;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在转盘(1-9)的径向上,位于第一面(1-940)的外侧;
所述锁定臂锁止面(1-921)和第一面(1-940)的延长面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解除对转盘(1-9)的锁定时,第一储能弹簧(1-8)释能驱动转盘(1-9)从储能位置向释能位置转动,转盘(1-9)驱动所述操作轴(1-4)从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9)包括转盘轴孔(1-91)和至少一个转盘受动孔(1-94),操作轴(1-4)穿过转盘轴孔(1-91),转盘受动孔(1-9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面(1-9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9)位于储能位置时,操作轴(1-4)在分闸位置与合闸位置之间自由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9)与操作轴(1-4)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所述操作轴(1-4)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时,相对于转盘(1-9)走过分闸空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闸空行程设置在转盘受动孔(1-94)内;所述转盘(1-9)位于储能位置时,操作轴(1-4)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时,驱动指走过分闸空行程且转盘(1-9)保持静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受动孔(1-94)为扇面形孔,扇面形孔的圆心与转盘(1-9)的轴心重合;所述扇面形孔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面(1-940)和第二面(1-941),第一面(1-940)和第二面(1-941)之间设有所述分闸空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扇面形孔对称设置在操作轴(1-4)的径向两侧;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操作轴(1-4)上的驱动键(1-10),驱动键(1-10)的两端凸出在操作轴(1-4)的径向两侧的两端作为两个驱动指。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9)还包括转盘主板(1-90)和转盘锁定臂(1-92),转盘受动孔(1-94)设置在转盘主板(1-90)上,转盘锁定臂(1-92)设置在转盘(1-9)的边缘上,锁定臂锁止面(1-921)设置在转盘锁定臂(1-92)的边缘,锁定臂锁止面(1-921)与所述转盘主板(1-90)不共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结构还包括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4)上的第一衬套(1-7);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8)为套设在第一衬套(1-7)上的扭簧,其一端与转盘(1-9)配合,另一端固定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1-7)与转盘(1-9)同轴固定相连且同步转动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1-7)设有衬套凸起(1-72),转盘(1-9)设有转盘开孔,衬套凸起(1-72)插置在转盘开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1-7)设有两组衬套凸起(1-72),转盘(1-9)的扇面形孔作为转盘开孔,两组衬套凸起(1-72)分别设置在两组扇面形孔内,延时储能机构的驱动键(1-10)位于两组衬套凸起(1-72)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结构还包括壳体上盖(1-3)和壳体隔板(1-2),以及垫片(1-5);所述第一衬套(1-7)一端与壳体上盖(1-3)限位配合,另一端与转盘(1-9)配合,垫片(1-5)设置在壳体隔板(1-2)上作为转盘承载结构,转盘(1-9)设置在垫片(1-5)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1-7)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衬套头(1-71)和第一衬套身(1-70),第一衬套头(1-71)的外径大于第一衬套身(1-70)的外径和第一弹簧螺旋体的外径,第一衬套身(1-70)一端与第一衬套头(1-71)相连,另一端与转盘(1-9)配合,第一弹簧螺旋体套设在第一衬套身(1-70)上。
18.一种旋转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隔离开关包括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隔离开关还包括实时储能机构,操作轴(1-4)转动时驱动实时储能机构先储能后释能,使旋转隔离开关分闸和合闸。
CN202320125746.XU 2023-01-13 2023-01-13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Active CN220171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5746.XU CN220171947U (zh) 2023-01-13 2023-01-13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5746.XU CN220171947U (zh) 2023-01-13 2023-01-13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1947U true CN220171947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5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5746.XU Active CN220171947U (zh) 2023-01-13 2023-01-13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1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6999B (zh) 模数化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5869217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8769169U (zh) 自动分闸机构
WO2022206904A1 (zh) 快速跳闸装置及断路器
CN220171947U (zh)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N202196721U (zh) 模数化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8631727U (zh) 远程分闸开关
CN218631725U (zh) 可自动复位的脱扣机构
CN209843545U (zh) 转换开关装置
WO2022206889A1 (zh) 动触头机构
CN211376443U (zh) 离合机构及远程断电装置
CN214956696U (zh) 连接结构及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8548329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N220121689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CN218631880U (zh) 可自动断电的脱扣机构
CN219738818U (zh) 远程分闸机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N116705528A (zh) 一种转矩驱动隔离开关
CN116631794A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CN117711850A (zh) 远程控制旋转隔离开关
CN211604951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和包括该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供电柜
CN113327810A (zh) 一种负荷开关电动弹簧操作机构
CN117711853A (zh) 自动分闸机构
CN219534315U (zh) 转换机构及隔离开关
CN117711856A (zh) 远程分闸开关
CN221101936U (zh) 一种具有连杆传动机构的真空负荷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