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1689U -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1689U
CN220121689U CN202321452112.1U CN202321452112U CN220121689U CN 220121689 U CN220121689 U CN 220121689U CN 202321452112 U CN202321452112 U CN 202321452112U CN 220121689 U CN220121689 U CN 220121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decoupling
hole
assembly
clutch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21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明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yuan Low Voltage Switch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yuan Low Voltage Switch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yuan Low Voltage Switch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yuan Low Voltage Switch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21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1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1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1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开关操纵领域,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不仅能够明显降低了硬件成本,而且也保证了分合闸动作的可靠性,包括旋转耦合轴,及依次设置的旋转组件、基座以及离合传动组件,基座具有组件安装通孔;旋转组件可旋转地设置;离合传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组件安装通孔内,离合传动组件的一侧与旋转组件弹性连接,另一侧与预定隔离开关旋转耦合,组件安装通孔具有阻碍位,离合传动组件具有弹性设置的阻碍舌,阻碍舌具有连续的解耦部和阻碍部,阻碍部与阻碍位配合,从而离合传动组件被卡止住在组件安装通孔的内部,旋转组件包括具有解耦凸起的第一储能转盘,解耦凸起通过推动解耦部使得阻碍部解除与阻碍位的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开关操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一种普遍应用与电路系统中的电气原件,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电路节点两侧分别设置不可动的静触点及设置相对于静触点可动的动触点,通过动触点的运动,使得动、静触点导通,从而使得电路节点连通。
目前,动触点的运动方式常采用直线运动或者旋转运动方式实现,采用旋转运动方式的动触点,通过外部的输入转矩通过驱动转矩传递装置进行驱动传动,以实现动触头的转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电路系统应急处置的及时性,对于隔离开关的分闸动作,驱动转矩传递装置的动作模式除了手动控制模式外,往往还采取了信号控制模式,如此,就能在无需操作人员至现场的情况下完成动、静触点的及时分闸,从而使得电路系统中的相关电路节点及时地断开,但作为设备安全性的保证,驱动转矩传递装置的动作模式在采用信号控制模式的时,必须需要具备手动控制模式,以保证隔离开关分闸操作的执行,即在这种情况下,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同时具备手动控制分合闸动作及信号控制实现分闸动作。
在驱动转矩传递装置的动作模式同时具备两种控制模式时,存在着如下缺陷:设备庞大、组成的元件数量多,导致了硬件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信号控制模式中采用的线圈脱扣器对隔离开关的分合闸动作产生机械冲击大,使得动、静触点在分合闸过程中的双向跳动大,从而明显影响了隔离开关分合闸动作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在同时具备手动、信号控制两种模式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极大降低占用体积、减少组成的元件数量,明显降低了硬件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对隔离开关分合闸动作产生了机械冲击,从而明显削弱了动、静触点在分合闸过程中的双向跳动,保证了隔离开关分合闸动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为: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用于将外部的驱动转矩与预定隔离开关进行旋转耦合,包括旋转耦合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旋转耦合轴的轴线依次设置的旋转组件、基座以及离合传动组件,基座具有组件安装通孔;旋转组件穿设在旋转耦合轴上,且旋转组件相对基座可旋转地设置;离合传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组件安装通孔的内部,离合传动组件的一侧与旋转组件弹性连接,另一侧与预定隔离开关旋转耦合,其中,组件安装通孔具有阻碍位,离合传动组件具有弹性设置的阻碍舌,阻碍舌具有连续的解耦部和阻碍部,阻碍部与阻碍位配合,从而离合传动组件被卡止住在组件安装通孔的内部,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储能转盘,第一储能转盘具有解耦凸起,解耦凸起用于推动解耦部,从而使得阻碍部解除与阻碍位的配合,当旋转耦合轴通过驱动转矩驱动旋转组件以预定旋向正向或者反向转动时,离合传动组件被卡止从而通过弹性连接弹性蓄能,当旋转组件旋转预定转角时,解耦凸起推动解耦部,从而离合组件弹性释能,在组件安装通孔内旋转,进而预定隔离开关动作。
优选地,旋转组件还包括蓄能双臂扭簧,第一储能转盘穿设在旋转耦合轴上,离合传动组件包括离合传动转盘和多个阻碍舌,离合传动转盘和第一储能转盘同轴,并且离合传动转盘具有朝向第一储能转盘的耦合面,阻碍舌弹性抵接在耦合面上,第一储能转盘具有与耦合面相向的解耦面,解耦面形成有朝向耦合面凸出的轴向凸台和多个解耦凸起,并且轴向凸台与旋转耦合轴同轴延伸,耦合面形成有朝向解耦面的第一被动杆,蓄能双臂扭簧套设在轴向凸台并抵接在耦合面上,蓄能双臂扭簧具有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当第一储能转盘相对耦合面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时,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分别与第一被动杆发生干涉而停止转动。
进一步地,耦合面上具有沿自身旋转径向延伸形成的多个舌片放置槽,将靠近耦合面的中心的舌片放置槽的一端作为铰接端,舌片放置槽内设置有压簧,阻碍舌对应设置舌片放置槽内,压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阻碍舌的表面和舌片放置槽的底面,并且阻碍舌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铰接端,另一端朝向解耦面弹性翘起,组件安装通孔为沿旋转耦合轴的轴线的台阶孔,具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第一孔道朝向解耦面且直径小于第二孔道,第一孔道的轮廓具有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凹入的多个缺口,将缺口作为阻碍位,并且离合传动转盘配合设置在第二孔道的内部。
再进一步地,解耦部为靠近铰接端且朝向解耦面凸起的凸起结构,解耦部与耦合面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孔道的半径;阻碍部为沿耦合面的旋转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凸出结构,并且其自由端的端面与耦合面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一孔道的半径。
再进一步地,离合传动组件还包括限制盖板,耦合面上还具有铰接直槽,铰接直槽垂直于舌片放置槽且位于铰接端,阻碍舌的一端具有与铰接直槽配合的铰接轴杆,限制盖板盖设在铰接直槽上,从而阻碍舌铰接设置在舌片放置槽内。
进一步地,解耦面还具有朝向耦合面延伸的第一储能杆,当第一储能转盘与离合传动转盘相对转动时,第一储能杆和第一被动杆分别抵靠在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上并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从而蓄能双臂扭簧释能或者蓄能。
进一步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储能转盘,第二储能转盘、第一储能转盘以及蓄能双臂扭簧依次顺序穿设在旋转耦合轴上,耦合面上还形成有朝向解耦面的第二被动杆,第二储能转盘具有朝向耦合面延伸的第二储能杆,第一储能转盘具有穿设第二储能杆的过杆通孔,当第二储能转盘转动至与第二被动杆配合时,带动离合传动转盘转动,过杆通孔沿第一储能转盘的周向延伸,当第一储能转盘与第二储能转盘相对旋转时,第二储能杆在过杆通孔内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储能转盘具有过轴通孔和限振通孔,第一储能转盘具有朝向第二储能转盘延伸的限振过杆,过轴通孔用于穿设旋转耦合轴,过轴通孔的孔道内壁具有朝向孔心延伸的联动部,限振通孔沿第二储能转盘的周向延伸,限振过杆配合穿过且可移动地设置在限振通孔内,旋转耦合轴上还具有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带动部,带动部用于与联动部进行机械干涉,当旋转耦合轴沿预定方向旋转,且带动部带动联动部转动时,限振过杆抵靠在限振通孔的内壁上;当旋转耦合轴沿预定方向反向旋转,带动部与联动部不干涉,限振过杆在限振通孔移动。
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罩壳和间歇停止机构,上罩壳设置在基座上,并且第一储能转盘和第二储能转盘位于上罩壳内,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储能扭簧,第二储能扭簧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上罩壳和第二储能转盘上,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上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止动凸齿,间歇停止机构包括间歇配合杆,间歇配合杆的一端通过扭簧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上,并且间歇配合杆具有第一搭钩,第一搭钩与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接触,当第二储能转盘以预定旋向转动时,通过止动凸齿将间歇配合杆朝向外部推出,当第一搭钩越过止动凸齿时,间歇配合杆复位旋转,第一搭钩和止动凸齿钩合配合。
再进一步地,间歇停止机构还包括解耦杠杆件、异型轴杆、线圈脱扣器以及钩合杠杆件,间歇配合杆的自由端具有沿旋转耦合轴的轴线平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解耦杠杆件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上,解耦杠杆件的一端与第二扣接部配合,另一端位于第一孔道的孔口侧,且另一端通过抵压解耦部,使得一个阻碍部脱离阻碍位,异型轴杆具有沿自身周向连续的配合型面和避让型面,配合型面用于与第一扣接部配合,避让型面用于避让第一扣接部,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上还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联动凸齿,钩合杠杆件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上,钩合杠杆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配合钩和抵压头,配合钩与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接触,异型轴杆还具有沿自身旋转径向延伸的脱扣柄,脱扣柄的一侧通过复位压簧与基座连接,所述线圈脱扣器具有可直线移动的活动铁芯,该活动铁芯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脱扣柄的另一侧,抵压头位于活动铁芯的另一端的近旁,钩合杠杆件通过抵压头与活动铁芯联动,当第二储能转盘以预定旋向通过第二储能扭簧储能转动时,配合钩越过联动凸齿并与联动凸齿钩合配合,钩合杠杆件往复摆动,抵压头推动活动铁芯往复移动,复位压簧先压缩后扩张,通过脱扣柄带动异型轴杆往复摆动,从而配合型面脱离与第一扣接部配合,并且第一扣接部滑移并搭接在配合型面、避让型面的结合处,第二扣接部通过型面配合推动解耦杠杆件转动;当第二储能转盘储能转动结束,且线圈脱扣器得电动作时,脱扣柄被活动铁芯压下,使得异型轴杆转动,从而第一扣接部脱离配合型面、避让型面的结合处,并在避让型面滑移,从而第一搭钩脱离与止动凸齿的配合,同时第二扣接部与解耦杠杆件的型面配合,推动解耦杠杆件转动,解耦杠杆件抵压解耦部,从而阻碍部脱离阻碍位,离合传动组件在组件安装通孔内旋转,进而带动预定隔离开关分闸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因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包括旋转耦合轴,及沿旋转耦合轴依次设置的旋转组件、基座以及离合传动组件,基座具有组件安装通孔;旋转组件可旋转地设置;离合传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组件安装通孔内,离合传动组件的一侧与旋转组件弹性连接,另一侧与预定隔离开关旋转耦合,组件安装通孔具有阻碍位,离合传动组件具有弹性设置的阻碍舌,阻碍舌具有连续的解耦部和阻碍部,阻碍部与阻碍位配合,从而离合传动组件被卡止住在组件安装通孔的内部,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储能转盘,第一储能转盘具有解耦凸起,解耦凸起用于推动解耦部,从而使得阻碍部解除与阻碍位的配合,当旋转耦合轴通过驱动转矩驱动旋转组件以预定旋向正向或者反向转动时,离合传动组件被卡止从而通过弹性连接弹性蓄能,当旋转组件旋转预定转角时,解耦凸起推动解耦部,从而离合组件弹性释能,在组件安装通孔内旋转,进而预定隔离开关动作,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元件的紧凑配合实现对元件数量的大大精简,另一方面通过设计阻碍位能够控制阻碍部和阻碍位的配合间隙的范围,从而实现在中断转矩传递的情况下,有效减少转矩中止暂态的机械振动幅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极大降低占用体积、减少组成的元件数量,明显降低了硬件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对隔离开关分合闸动作产生了机械冲击,从而明显削弱了动、静触点在分合闸过程中的双向跳动,保证了隔离开关分合闸动作的可靠性。
2.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还包括蓄能双臂扭簧,第一储能转盘穿设在旋转耦合轴上,离合传动组件包括离合传动转盘和多个阻碍舌,离合传动转盘具有耦合面,阻碍舌弹性抵接在耦合面上,第一储能转盘具有解耦面,解耦面形成有轴向凸台和多个解耦凸起,耦合面形成有第一被动杆,蓄能双臂扭簧套设在轴向凸台并抵接在耦合面上,蓄能双臂扭簧具有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当第一储能转盘相对耦合面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时,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分别与第一被动杆发生干涉而停止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离合传动组件与旋转组件的弹性连接通过蓄能双臂扭簧实现,并通过将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相背远离实现弹性蓄能,在解耦凸起解除阻碍部与阻碍位的配合时,蓄能双臂扭簧通过释能旋转实现转矩的传递,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节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相背远离的距离便利地调节转矩相关的转速,进而通过转速有效的削弱后续隔离开关的动、静触点分合暂态时产生的电弧效应。
3.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耦合面上具有沿自身旋转径向延伸形成的多个舌片放置槽,舌片放置槽内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阻碍舌的表面和舌片放置槽的底面,并且阻碍舌朝向解耦面弹性翘起,组件安装通孔为沿旋转耦合轴的轴线的台阶孔,具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第一孔道朝向解耦面且直径小于第二孔道,第一孔道的轮廓具有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凹入的多个缺口,将缺口作为阻碍位,并且离合传动转盘配合设置在第二孔道的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零件配合实现了离合传动转盘对转矩的离合传递。
4.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解耦部为靠近铰接端且朝向解耦面凸起的凸起结构,解耦部与耦合面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孔道的半径;阻碍部为沿耦合面的旋转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凸出结构,并且其自由端的端面与耦合面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一孔道的半径,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零件配合实现了离合传动转盘的离合触发。
5.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储能转盘,耦合面上还形成有朝向解耦面的第二被动杆,第二储能转盘具有第二储能杆,第一储能转盘具有穿设第二储能杆的过杆通孔,当第二储能转盘转动至与第二被动杆配合时,带动离合传动转盘转动,当第一储能转盘与第二储能转盘相对旋转时,第二储能杆在过杆通孔内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零件结合对离合传动组件的功能复用实现了对蓄能双臂扭簧的两套储能、释能驱动机构,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简化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元件。
6.因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储能转盘具有过轴通孔和限振通孔,第一储能转盘具有限振过杆,过轴通孔的孔道内壁具有朝向孔心延伸的联动部,限振通孔沿第二储能转盘的周向延伸,限振过杆配合穿过且可移动地设置在限振通孔内,旋转耦合轴上还具有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带动部,带动部用于与联动部进行机械干涉,当旋转耦合轴沿预定方向旋转,且带动部带动联动部转动时,限振过杆抵靠在限振通孔的内壁上;当旋转耦合轴沿预定方向反向旋转,带动部与联动部不干涉,限振过杆在限振通孔移动,带动部和联动部的配合实现了转矩的驱动,而限振通孔对限振过杆的轨迹限制,极大地减低了转矩驱动过程中相关机械元件产生的沿旋转耦合轴的径向的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进一步地降低自身的机械冲击,更加削弱后续隔离开关的动、静触点在分合闸过程中的双向跳动。
7.因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停止机构还包括解耦杠杆件、异型轴杆、线圈脱扣器以及钩合杠杆件,间歇配合杆的自由端具有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解耦杠杆件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上,解耦杠杆件的一端与第二扣接部配合,另一端抵压解耦部,使得一个阻碍部脱离阻碍位,异型轴杆具有配合型面和避让型面,配合型面用于与第一扣接部配合,避让型面用于避让第一扣接部,第二储能转盘还具有联动凸齿,钩合杠杆件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上,钩合杠杆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配合钩和抵压头,异型轴杆还具有脱扣柄,脱扣柄的一侧通过复位压簧与基座连接,所述线圈脱扣器具有可直线移动的活动铁芯,该活动铁芯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脱扣柄的另一侧,抵压头位于活动铁芯的另一端的近旁,钩合杠杆件通过抵压头与活动铁芯联动,当第二储能转盘以预定旋向通过第二储能扭簧储能转动时,配合钩越过联动凸齿并与联动凸齿钩合配合,钩合杠杆件往复摆动,抵压头推动活动铁芯往复移动,复位压簧先压缩后扩张,通过脱扣柄带动异型轴杆往复摆动,从而配合型面脱离与第一扣接部配合,并且第一扣接部滑移并搭接在配合型面、避让型面的结合处,第二扣接部通过型面配合推动解耦杠杆件转动;当第二储能转盘储能转动结束,且线圈脱扣器得电动作时,脱扣柄被活动铁芯压下,使得异型轴杆转动,从而第一扣接部脱离配合型面、避让型面的结合处,并在避让型面滑移,从而第一搭钩脱离与止动凸齿的配合,同时第二扣接部与解耦杠杆件的型面配合,推动解耦杠杆件转动,解耦杠杆件抵压解耦部,从而阻碍部脱离阻碍位,离合传动组件在组件安装通孔内旋转,进而带动预定隔离开关分闸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扣接部的间歇配合杆、双型面的异型轴杆以及多个杠杆件、线圈脱扣器的配合实现了紧凑的零件布局,从而使得信号控制模式的机构大大精简,且易于与手动控制模式的机构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去除基座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旋转耦合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停止机构、旋转组件、离合传动组件及预定隔离开关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储能转盘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储能转盘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传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传动组件与组件安装通孔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间歇停止机构以及旋转组件的装配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配合杆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解耦杠杆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异型轴杆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钩合杠杆件的示意图。
图中:100、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A、驱动扳扭,B、预定隔离开关,10、旋转耦合轴,10a、闩插通孔,10b、耦合轴环部,10c、轴头耦合通孔,20、基座,21、组件安装通孔,21a、阻碍位,22、脱扣器设置区,30、上罩壳,40、旋转组件,41、第二储能转盘,41a、止动凸齿,41b、联动凸齿,411、第二储能杆,412、过轴通孔,4121、联动部,413、限振通孔,414、复位杆,42、第二储能扭簧,43、第一储能转盘,431、轴向凸台,432、解耦凸起,433、第一储能杆,434、过杆通孔,435、限振过杆,44、蓄能双臂扭簧,50、离合传动组件,51、离合传动转盘,51a、耦合面,511、第一被动杆,512、第二被动杆,513、舌片放置槽,514、铰接直槽,52、阻碍舌,521、铰接轴杆,522、解耦部,523、阻碍部,53、限制盖板,60、间歇停止机构,61、间歇配合杆,611、第一搭钩,612、第一扣接部,613、第二扣接部,62、解耦杠杆件,63、异型轴杆,631、配合型面,632、避让型面,633、脱扣柄,64、线圈脱扣器,641、活动铁芯,65、钩合杠杆件,65a、配合钩,65b、抵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作具体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100,用于将外部的驱动转矩与预定隔离开关B进行旋转耦合,具体地,外部的驱动转矩由人工扳动驱动的驱动扳扭A实现。
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100包括旋转耦合轴10、基座20、上罩壳30、旋转组件40、离合传动组件50以及间歇停止机构60,具体地,旋转驱动轴10与外部的驱动转矩旋转耦合。
旋转组件40、基座20、离合传动组件50以及预定隔离开关B沿旋转耦合轴10的轴线依次设置,并且离合传动组件50设置在基座20的内部,具体地,上罩壳30盖合设置在基座20上,旋转组件40和间歇停止机构60均位于上罩壳30与基座20之间的空间的内部,且间歇停止机构60位于旋转组件40的近旁,离合传动组件50与预定隔离开关机械耦合。
如图3所示,旋转耦合轴10的周面具有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带动部,具体地,旋转耦合轴10上沿自身延伸方向依次形成有轴头耦合通孔10c、闩插通孔10a以及耦合轴环部10b,轴头耦合通孔10c通过穿设杆件与上罩壳30耦合,而上罩壳30与驱动扳扭A耦合,闩插通孔10a配合插入与旋转耦合轴10垂直的闩插带动杆(附图中未示出),从而形成带动部,耦合轴环部10b用于与转动部件插入配合,其截面为方形,并且耦合轴环部10b位于闩插通孔10a的近旁。
如图4所示,基座20具有组件安装通孔21和脱扣器设置区22。
组件安装通孔21为沿旋转耦合轴10的轴线的圆形台阶孔,具有第一孔道(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孔道(附图中未示出),第一孔道朝向旋转组件40,且直径小于第二孔道的半径。
具体地,脱扣器设置区22位于组件安装通孔21的一侧外部的近旁。
第一孔道具有多个阻碍位21a,具体地,阻碍位21a为第一孔道的内壁轮廓上的多个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凹入的缺口,阻碍位21a为四个,相邻阻碍位21a相差90°相位。
如图5所示,旋转组件40穿设在旋转耦合轴10上,且旋转组件40相对基座20可旋转地设置,旋转组件40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二储能转盘41、第一储能转盘43以及蓄能双臂扭簧44。
第二储能转盘41和第一储能转盘43均位于上罩壳30内,
如图6所示,第二储能转盘41具有止动凸齿41a、联动凸齿41b、第二储能杆411、过轴通孔412、限振通孔413以及复位杆414。
止动凸齿41a和联动凸齿41b均形成于第二储能转盘41的周面,具体地,止动凸齿41a和联动凸齿41b均为沿朝向外部凸出且具有楔形型面的棘齿,在本实施例中,止动凸齿41a的数量为两个且相距90°相位,联动凸齿41b的数量为一个。
过轴通孔412用于穿设旋转耦合轴10,过轴通孔412的孔道内壁具有朝向自身孔心延伸的联动部4121,联动部4121用于通过与带动部进行机械干涉,从而使得带动部能够在于联动部4121干涉时带动第二储能转盘41转动,具体地,联动部412使得旋转耦合轴10在过轴通孔412内定向转动90°而不带动第二储能转盘41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联动部412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联动部4121为以过轴通孔412的中心为圆心对称形成的两个90°扇环。
限振通孔413沿第二储能转盘41的周向延伸,具体地,限振通孔413的数量为两个且以第二储能转盘41的圆心对称设置,限振通孔413的对应包络角度均为90°。
具体地,复位杆414位于第二储能转盘41的盘面,且朝向上罩壳30延伸,第二储能扭簧42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上罩壳30和第二储能转盘41上,从而第二储能转盘41相对基座20可复位旋转地设置。
第二储能杆411朝向第一储能转盘43延伸设置。
如图7所示,第一储能转盘43具有朝向离合传动组件50的解耦面(附图中未示出)、轴向凸台431、解耦凸起432、第一储能杆433、过杆通孔434以及限振过杆435,具体地,第一孔道朝向解耦面。
限振过杆435朝向第二储能转盘41延伸,并且限振过杆435配合穿过且可移动地设置在限振通孔413内,当旋转耦合轴10沿预定方向旋转,且带动部带动联动部4121使得第二储能转盘41转动时,限振过杆435抵靠在限振通孔413的内壁上;当旋转耦合轴10沿预定方向反向旋转,带动部与联动部4121不干涉,限振过杆435在限振通孔413移动,具体地,限振过杆435的数量为两个,与两个限振通孔413对应。
过杆通孔434沿第一储能转盘43的周向延伸,过杆通孔434沿第一储能转盘43的周向延伸,过杆通孔434用于穿设第二储能杆411,当第一储能转盘43与第二储能转盘41相对旋转时,第二储能杆411在过杆通孔434内移动。
轴向凸台431、解耦凸起432以及第一储能杆433均形成于解耦面上,且朝向离合传动组件50延伸。
具体地,轴向凸台431与旋转耦合轴10同轴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轴向凸台431具有用于穿设旋转耦合轴10的通孔。
具体地,解耦凸起432形成于第一储能转盘43的边缘的近旁,当第一储能转盘43旋转时,带动解耦凸起432进行圆周移动,并且解耦凸起的数量为两个。
具体地,第一储能杆433形成于第一储能转盘43的边缘的近旁,且第一储能杆433朝向离合传动组件50的延伸长度大于解耦凸起432,在本实施例中,解耦凸起432与第一储能杆433为一体的凸起结构。
蓄能双臂扭簧44套设在轴向凸台431上并抵接在离合传动组件50上,蓄能双臂扭44簧具有第一扭臂(附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扭臂(附图中未示出),具体地,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均沿第一储能转盘43的径向延伸。
如图8和图9所示,离合传动组件50可转动地设置在组件安装通孔21的内部,离合传动组件50的一侧与旋转组件40弹性连接,即通过蓄能双臂扭簧44与第一储能转盘43耦合,另一侧与预定隔离开关B旋转耦合。
离合传动组件50包括离合传动转盘51、阻碍舌52以及限制盖板53。
离合传动转盘51和第一储能转盘43同轴,并且离合传动转盘51可转动地配合设置在第二孔道的内部,离合传动转盘51具有朝向第一储能转盘43的耦合面51a及均形成于耦合面51a上的第一被动杆511第二被动杆512、舌片放置槽513以及铰接直槽514,具体地,耦合面51a与解耦面相向,蓄能双臂扭簧44的一端抵接在耦合面51a上。
第一被动杆511和第二被动杆512均朝向解耦面延伸,当第二储能转盘41转动至第二储能杆411的侧部型面与第二被动杆512的侧部型面配合时,第二储能转盘41带动离合传动转盘51一并转动,具体地,第一被动杆511和第二被动杆512沿离合传动转盘51的同一直径分布,且位于离合传动转盘51的边缘的近旁。
当第一储能转盘43相对耦合面51a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时,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分别与第一被动杆511发生干涉而停止转动,即第一储能杆433和第一被动杆511分别抵靠在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上并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从而蓄能双臂扭簧释能或者蓄能,具体地,当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因干涉而停止时,通过将第二扭臂和第一扭臂相对于耦合面51a进行沿耦合面51a的径向转动,从而蓄能双臂扭簧44分别对应实现在两个相反转动方向上的弹性蓄能。
舌片放置槽5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舌片放置槽513均沿耦合面51a的旋转径向延伸形成,将靠近耦合面51a的中心的舌片放置槽513的一端作为铰接端(附图中未示出),并且舌片放置槽513内对应设置有压簧(附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舌片放置槽5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舌片放置槽513沿耦合面51a的同一直径延伸,并且该直径与第一被动杆511和第二被动杆512所在的分布直径垂直。
铰接直槽514形成在耦合面51a上,铰接直槽514垂直于舌片放置槽513且位于铰接端。
阻碍舌52的数量为多个,对应设置在舌片放置槽513内,阻碍舌52通过舌片放置槽514内的压簧弹性设置,即压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阻碍舌52的表面和舌片放置槽513的底面,并且阻碍舌52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铰接端,另一端朝向解耦面弹性翘起。
阻碍舌52具有铰接轴杆521、解耦部522以及阻碍部523,并且阻碍位21a的数量是阻碍舌52的两倍,具体地,阻碍位21a的数量为四个,阻碍舌52的数量为两个。
铰接轴杆形成于阻碍舌52的一端且嵌入设置在铰接直槽514的内部,限制盖板53盖设在铰接直槽514上,从而阻碍舌52铰接设置在舌片放置槽513内。
解耦部522和阻碍部523连续,解耦部522较阻碍部523靠近铰接端且为朝向解耦面凸起的凸起结构,并且解耦部523与耦合面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一孔道的半径,具体地,当离合传动转盘51位于第二孔道的内部时,解耦部522的顶部高于朝向上罩壳30的基座20的表面。
阻碍部523为沿耦合面51a的旋转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凸出结构,并且其自由端的端面与耦合面51a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一孔道的半径,阻碍部523与阻碍位21a配合,从而离合传动组件50被卡止住在组件安装通孔21a的内部,而解耦凸起432通过沿旋转耦合轴10的轴线朝向离合传动转盘51推动解耦部522,从而使得阻碍部523解除与阻碍位21a的配合,具体地,阻碍部523的自由端即阻碍舌52的自由端,当解耦部522被推动时,阻碍部523脱离阻碍位21a。
当旋转耦合轴10通过驱动转矩驱动旋转组件40以预定旋向正向或者反向转动时,离合传动组件50被卡止从而通过弹性连接弹性蓄能,当旋转组件旋转预定转角时,解耦凸起432推动解耦部522,从而离合传动组件50弹性释能,在组件安装通孔21a内旋转,进而预定隔离开关B动作,具体地,当离合传动转盘51被卡止在组件安装通孔21a的内部时,第一储能转盘41与离合传动转盘51相对转动,蓄能双臂扭簧44通过杆件带动第一扭臂或者第二扭臂进入蓄能过程,驱动转矩不能传递至预定隔离开关B;当阻碍部523脱离与阻碍位21a的配合时,蓄能双臂扭簧44通过释能,从而在组件安装通孔21a内进行转动,完成驱动转矩至预定隔离开关B的传递,上述即实现手动控制分合闸动作。
如图10和图11所示,间歇停止机构60设置在基座20上,且位于组件安装通孔21a的近旁,间歇停止机构60包括间歇配合杆61、解耦杠杆件62、异型轴杆63、线圈脱扣器64以及钩合杠杆件65。
间歇配合杆61的一端通过扭簧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20上,并且间歇配合杆61具有第一搭钩611、第一扣接部612以及第二扣接部613。
如图12所示,第一搭钩611与第二储能转盘41的周面型面接触,第一扣接部612和第二扣接部613均形成于间歇配合杆61的自由端,且第一扣接部612和第二扣接部613沿旋转耦合轴的轴线平行方向依次设置。
当第二储能转盘41以预定旋向转动时,第一搭钩611在第二储能转盘41的周面型面上移动,当第一搭钩611移动至止动凸齿41a的楔形型面上时,第二储能转盘41将间歇配合杆61朝向外部逐渐推出,当第一搭钩622越过止动凸齿41a时,间歇配合杆61复位旋转,第一搭钩611和止动凸齿41a钩合配合。
如图13所示,解耦杠杆件62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20上,解耦杠杆件62的一端与第二扣接部613型面配合,另一端位于第一孔道的孔口侧,且另一端通过抵压解耦部522,使得一个阻碍部523脱离阻碍位21a。
如图14所示,异型轴杆63具有配合型面631、避让型面632以及脱扣柄633。
配合型面631和避让型面632均位于异型轴杆63的周面上,且配合型面631和避让型面632沿异型轴杆63的周向连续,配合型面631用于与第一扣接部612配合,避让型面632用于避让第一扣接部613,具体地,当第一搭钩622开始进入止动凸齿41a的楔形型面前,异型轴杆63通过朝向预定方向转动,使得配合型面631朝向第一预定方向,当第一搭钩611开始进入止动凸齿41a的楔形型面时,第一扣接部612朝向异型轴杆逐步移动,并且同时间歇配合杆61开始复位转动,此时第一扣接部612与配合型面631型面配合,但此时间歇配合杆61未完全复位;在第一扣接部612与配合型面631型面配合时,异型轴杆63通过朝向预定方向反向转动,使得配合型面631朝向第二预定方向,此时第一扣接部612在避让型面632上进行滑动,直至间歇配合杆61完全复位。
脱扣柄633位于异型轴杆63的周面上,且沿异型轴杆63的旋转径向向外延伸,脱扣柄622的自由端的一侧通过复位压簧(附图中未示出)与基座连接。
线圈脱扣器64设置在脱扣器设置区22,具有可直线移动的活动铁芯641,活动铁芯641的一端抵接在脱扣柄633的另一侧,即复位压簧和活动铁芯641分别抵接在脱扣柄633的相对两侧,具体地,活动铁芯641笔直。
如图15所示,钩合杠杆件65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20上,钩合杠杆件65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配合钩65a和抵压头65b。
配合钩65a与第二储能转盘41的周面型面接触,抵压头65b位于活动铁芯641的另一端的近旁,钩合杠杆件65通过抵压头65b与活动铁芯641联动,即脱扣柄633和抵压头65b分别位于活动铁芯641的两端。
当第二储能转盘41以预定旋向通过第二储能扭簧42储能转动时,配合钩65a越过联动凸齿41b并与联动凸齿41b钩合配合,钩合杠杆件65往复摆动,抵压头65b推动活动铁芯641往复移动,复位压簧先压缩后扩张,通过脱扣柄633带动异型轴杆63往复摆动,从而配合型面631脱离与第一扣接部612配合,并且第一扣接部612滑移并搭接在配合型面631、避让型面632的结合处,第二扣接部613通过型面配合推动解耦杠杆件62转动。
当第二储能转盘41储能转动结束,且线圈脱扣器64得电动作时,脱扣柄633被活动铁芯641压下,使得异型轴杆63转动,从而第一扣接部612脱离配合型面631、避让型面632的结合处,并在避让型面632滑移,从而第一搭钩611脱离与止动凸齿41a的配合,同时第二扣接部613与解耦杠杆件62的型面配合,推动解耦杠杆件62转动,解耦杠杆件62抵压解耦部522,从而阻碍部523脱离阻碍位21a,离合传动组件50在组件安装通孔21内旋转,进而带动预定隔离开关B分闸动作。
此时,第二储能转盘41通过第二储能扭簧42转动,过轴通孔412与旋转耦合轴10不发生耦合,当第二储能杆411圆周转动至其侧面与第二被动杆512的侧面发生型面配合时,解耦凸起432将另一个解耦部522压下,从而第二储能杆411推动离合传动转盘51在组件安装通孔内旋转,从而将外部的驱动转矩传递至预定隔离开关B,即实现电信号控制分闸动作。
具体地,阻碍部523的数量为两个,而阻碍位21a的数量为四个,两个阻碍部523与两个阻碍位21a对应脱离耦合后,离合传动转盘51将在第二孔道内旋转90°,直至两个阻碍部523进入并卡止在另外两个阻碍位21a的内部时离合传动转盘51在第二孔道内停止,由于阻碍部523和阻碍位21a的配合间隙易于设计的较小,因此,离合传动转盘51转动90°并停止后,阻碍位21a能够吸收离合传动转盘51的振动,即削弱预定隔离开关B在分合闸暂态过程中的双向跳动,保证了预定隔离开关B分合闸动作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能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用于将外部的驱动转矩与预定隔离开关进行旋转耦合,包括旋转耦合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所述旋转耦合轴的轴线依次设置的旋转组件、基座以及离合传动组件,
所述基座具有组件安装通孔;
所述旋转组件穿设在所述旋转耦合轴上,且所述旋转组件相对所述基座可旋转地设置;
所述离合传动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组件安装通孔的内部,所述离合传动组件的一侧与所述旋转组件弹性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预定隔离开关旋转耦合,
其中,所述组件安装通孔具有阻碍位,所述离合传动组件具有弹性设置的阻碍舌,该阻碍舌具有连续的解耦部和阻碍部,该阻碍部与所述阻碍位配合,从而所述离合传动组件被卡止住在所述组件安装通孔的内部,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储能转盘,该第一储能转盘具有解耦凸起,该解耦凸起用于推动所述解耦部,从而使得所述阻碍部解除与所述阻碍位的配合,
当所述旋转耦合轴通过所述驱动转矩驱动所述旋转组件以预定旋向正向或者反向转动时,所述离合传动组件被卡止从而通过弹性连接弹性蓄能,当所述旋转组件旋转预定转角时,所述解耦凸起推动所述解耦部,从而所述离合传动组件弹性释能,在所述组件安装通孔内旋转,进而所述预定隔离开关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蓄能双臂扭簧,所述第一储能转盘穿设在所述旋转耦合轴上,
所述离合传动组件包括离合传动转盘和多个所述阻碍舌,
所述离合传动转盘和所述第一储能转盘同轴,并且所述离合传动转盘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储能转盘的耦合面,所述阻碍舌弹性抵接在所述耦合面上,
所述第一储能转盘具有与所述耦合面相向的解耦面,该解耦面形成有朝向所述耦合面凸出的轴向凸台和多个所述解耦凸起,并且所述轴向凸台与所述旋转耦合轴同轴延伸,所述耦合面形成有朝向所述解耦面的第一被动杆,
所述蓄能双臂扭簧套设在所述轴向凸台并抵接在所述耦合面上,所述蓄能双臂扭簧具有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当所述第一储能转盘相对所述耦合面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时,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分别与所述第一被动杆发生干涉而停止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耦合面上具有沿自身旋转径向延伸形成的多个舌片放置槽,将靠近所述耦合面的中心的所述舌片放置槽的一端作为铰接端,
所述舌片放置槽内设置有压簧,
所述阻碍舌对应设置所述舌片放置槽内,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阻碍舌的表面和舌片放置槽的底面,并且所述阻碍舌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铰接端,另一端朝向所述解耦面弹性翘起,
所述组件安装通孔为沿所述旋转耦合轴的轴线的台阶孔,具有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朝向所述解耦面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的轮廓具有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凹入的多个缺口,将该缺口作为所述阻碍位,并且所述离合传动转盘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孔道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解耦部为靠近所述铰接端且朝向所述解耦面凸起的凸起结构,所述解耦部与所述耦合面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孔道的半径;
所述阻碍部为沿所述耦合面的旋转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凸出结构,并且其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耦合面的中心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孔道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离合传动组件还包括限制盖板,
所述耦合面上还具有铰接直槽,该铰接直槽垂直于所述舌片放置槽且位于所述铰接端,
所述阻碍舌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铰接直槽配合的铰接轴杆,所述限制盖板盖设在所述铰接直槽上,从而所述阻碍舌铰接设置在所述舌片放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解耦面还具有朝向所述耦合面延伸的第一储能杆,当所述第一储能转盘与所述离合传动转盘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储能杆和所述第一被动杆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上并进行相向或者相背运动,从而所述蓄能双臂扭簧释能或者蓄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储能转盘,该第二储能转盘、所述第一储能转盘以及所述蓄能双臂扭簧依次顺序穿设在所述旋转耦合轴上,
所述耦合面上还形成有朝向所述解耦面的第二被动杆,
所述第二储能转盘具有朝向所述耦合面延伸的第二储能杆,所述第一储能转盘具有穿设所述第二储能杆的过杆通孔,当所述第二储能转盘转动至与所述第二被动杆配合时,带动所述离合传动转盘转动,
所述过杆通孔沿所述第一储能转盘的周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储能转盘与所述第二储能转盘相对旋转时,所述第二储能杆在所述过杆通孔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储能转盘具有过轴通孔和限振通孔,所述第一储能转盘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储能转盘延伸的限振过杆,
所述过轴通孔用于穿设所述旋转耦合轴,所述过轴通孔的孔道内壁具有朝向孔心延伸的联动部,所述限振通孔沿所述第二储能转盘的周向延伸,所述限振过杆配合穿过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限振通孔内,
所述旋转耦合轴上还具有沿自身径向朝向外部延伸的带动部,该带动部用于与所述联动部进行机械干涉,当所述旋转耦合轴沿预定方向旋转,且所述带动部带动所述联动部转动时,所述限振过杆抵靠在所述限振通孔的内壁上;当所述旋转耦合轴沿预定方向反向旋转,所述带动部与所述联动部不干涉,所述限振过杆在所述限振通孔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罩壳和间歇停止机构,
所述上罩壳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且所述第一储能转盘和所述第二储能转盘位于所述上罩壳内,
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储能扭簧,该第二储能扭簧的两端分别固设在所述上罩壳和所述第二储能转盘上,
所述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上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止动凸齿,
所述间歇停止机构包括间歇配合杆,该间歇配合杆的一端通过扭簧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基座上,并且所述间歇配合杆具有第一搭钩,所述第一搭钩与所述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接触,
当所述第二储能转盘以预定旋向转动时,通过所述止动凸齿将所述间歇配合杆朝向外部推出,当所述第一搭钩越过所述止动凸齿时,所述间歇配合杆复位旋转,所述第一搭钩和所述止动凸齿钩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间歇停止机构还包括解耦杠杆件、异型轴杆、线圈脱扣器以及钩合杠杆件,所述间歇配合杆的自由端具有沿所述旋转耦合轴的轴线平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
所述解耦杠杆件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解耦杠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扣接部配合,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孔道的孔口侧,且该另一端通过抵压所述解耦部,使得一个所述阻碍部脱离所述阻碍位,
所述异型轴杆具有沿自身周向连续的配合型面和避让型面,所述配合型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扣接部配合,所述避让型面用于避让所述第一扣接部,
所述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上还具有向外延伸形成的联动凸齿,
所述钩合杠杆件可复位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钩合杠杆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配合钩和抵压头,所述配合钩与所述第二储能转盘的周面接触,
所述异型轴杆还具有沿自身旋转径向延伸的脱扣柄,该脱扣柄的一侧通过复位压簧与所述基座连接,
所述线圈脱扣器具有可直线移动的活动铁芯,该活动铁芯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脱扣柄的另一侧,所述抵压头位于所述活动铁芯的另一端的近旁,所述钩合杠杆件通过所述抵压头与所述活动铁芯联动。
CN202321452112.1U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Active CN220121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2112.1U CN220121689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2112.1U CN220121689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1689U true CN220121689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2112.1U Active CN220121689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1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72541A1 (zh) 开关设备用电动操动机构
CN110189955B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双储能操作机构
KR101015296B1 (ko) 캠 회전 지연기능을 구비한 회로차단기
CN110942946A (zh) 一种开关自动断开机构
CN220121689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CN109708397B (zh)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CN116631794A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驱动转矩传递装置
CN106033698B (zh) 开关柜紧急分合闸装置、开关柜及开关柜紧急分合闸方法
CN112151332A (zh) 一种离合装置、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5834424U (zh) 操作装置及旋转开关
CN220121687U (zh) 一种用于隔离开关的间歇转矩传递装置
CN113394041B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116705528A (zh) 一种转矩驱动隔离开关
CN211376443U (zh) 离合机构及远程断电装置
CN220171947U (zh)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N110595141B (zh)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CN216288058U (zh) 一种防爆组合开关壳体上的闭锁开关
CN219738818U (zh) 远程分闸机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N114649154B (zh) 开关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CN220491821U (zh) 断路器及其电动控制结构
CN219643427U (zh) 联锁机构和低压柜抽屉
CN210668128U (zh) 输出凸轮板、弹簧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4477284U (zh) 动作机构及旋转开关
CN113394039B (zh) 一种储能机构
CN216902654U (zh) 一种脱扣装置和隔离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