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9514U - 锁扣件 - Google Patents

锁扣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9514U
CN218939514U CN202222380080.0U CN202222380080U CN218939514U CN 218939514 U CN218939514 U CN 218939514U CN 202222380080 U CN202222380080 U CN 202222380080U CN 218939514 U CN218939514 U CN 218939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ch
locking
main board
energy storage
lock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00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哲
蒋家鹏
毛莹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800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9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9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9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扣件,其包括锁扣件主板、锁扣件受动部和用于与外部结构限位配合的锁扣件锁定部,锁扣件主板一端为锁扣件枢置端,另一端与锁扣件受动部相连,锁扣件通过锁扣件枢置端转动设置,锁扣件锁定部设置在锁扣件主板上且位于锁扣件枢置端和锁扣件受动部之间;所述锁扣件锁定部包括锁扣件锁止面,锁扣件锁止面位于一条沿锁扣件主板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经过锁扣件的转动中心O的直线L1一侧;所述锁扣件,其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使用。

Description

锁扣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扣件。
背景技术
旋转隔离开关通常包括驱动相连的操作装置和开关本体,开关本体包括多个堆叠在一起且在操作装置的驱动下同步闭合或分断的开关单元。随着旋转隔离开关的广泛应用,对旋转隔离开关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即系统线路故障时,旋转隔离开关具备远程脱扣功能,而在故障清除可手动合闸,同时远程脱扣功能不影响隔离开关手动合分闸操作。
现有旋转隔离开关,其锁定机构的锁扣件,结构复杂,不利于装配且工作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锁扣件,其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锁扣件主板、锁扣件受动部和用于与外部结构限位配合的锁扣件锁定部,锁扣件主板一端为锁扣件枢置端,另一端与锁扣件受动部相连,锁扣件通过锁扣件枢置端转动设置,锁扣件锁定部设置在锁扣件主板上且位于锁扣件枢置端和锁扣件受动部之间;所述锁扣件锁定部包括锁扣件锁止面,锁扣件锁止面位于一条沿锁扣件主板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经过锁扣件的转动中心O的直线L1一侧。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主板与锁扣件受动部折弯相连,锁扣件主板所在平面与锁扣件受动部所在平面相交。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主板所在平面垂直于锁扣件受动部所在平面。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锁定部与锁扣件主板共平面,锁扣件锁定部设置在锁扣件主板的一侧缘上。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锁定部包括依次设置在锁扣件枢置端和锁扣件受动部之间的锁定部导引面和锁定部锁止面;所述锁扣件导引面为斜面,该斜面从靠近锁扣件枢置端的一端到靠近锁扣件受动部的一端向远离锁扣件主板的方向倾斜;所述锁定部锁止面用于与外部结构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枢置端设有锁扣件轴孔。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主板包括用于与锁扣件复位元件配合的锁扣件复位部,锁扣件复位部受锁扣件复位元件作用力使锁扣件向锁定方向转动,锁扣件受动部受外力作用使锁扣件向解锁方向转动,锁定方向和解锁方向互为反方向。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复位部设置在锁扣件的锁扣件枢置端以外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复位部为设置在锁扣件主板上的主板限位槽,主板限位槽和锁扣件锁定部分别位于锁扣件主板的一对侧缘上。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锁扣件,其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和使用,而且便于加工和生产,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隔离开关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分后的操作装置和开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的投影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释能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由释能状态向储能状态切换过程中;
图5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的投影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储能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延时储能机构处于储能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锁扣机构和脱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脱扣机构处于未脱扣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和脱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脱扣机构处于脱扣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延时储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驱动指与转盘的配合关系;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壳体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壳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壳体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锁扣件与转盘的配合示意图。
第一空间s1;第二空间s2;分隔板p;操作装置1;壳体底座101;壳体隔板102;垫片安装槽1021;隔板轴孔1023;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转盘挡台1026;壳体上盖103;上盖轴孔1031;壳体面板104;操作轴1131;操作轴插孔11314;垫片121;垫片避让孔1211;垫片沉孔1212;第一垫片卡槽1214;第二垫片卡槽1215;垫片开口1216;锁扣件122;锁扣件主板1222;锁扣件复位部1222-1;锁扣件受动部1221;锁扣件锁定部1223;锁定部导引面1223-1;锁定部锁止面1223-0;锁扣件复位元件123;第一衬套124;第一衬套身1241;第一衬套头1242;滑动凸起1245;第一储能弹簧126;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转盘127;转盘主板1270,转盘轴孔1271;转盘锁定臂1273-74;转盘配合臂1275-77;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275;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277;转盘受动孔1276;第一面12761;第二面12762;驱动键128;脱扣器134;开关本体2;螺杆3;手柄4。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隔离开关,优选为一种旋转隔离开关,进一步优选为一种远程控制旋转开关,其包括驱动相连的操作装置1和开关本体2,操作装置1驱动开关本体2接通或分断电路。进一步的,所述操作装置1与开关本体2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优选为螺栓,螺栓包括螺杆3和螺母(图中未示出),螺杆3穿过开关本体2后与固定在操作装置1上的螺母螺纹连接。当然,也不排除操作装置1和开关本体2以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铆钉或卡扣或超声波焊接或热铆方式连接等。
如图1-3所示,所述开关本体2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单元,开关单元包括转动设置的动触头组件以及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静触头;所述操作装置1与开关单元的动触头组件驱动相连,驱动动触头组件转动以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从而接通或分断电路。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本体2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开关单元,各开关单元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转动设置。
如图4-8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包括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的操作轴1131、延时储能机构、实时储能机构(图中未示出)、锁定机构和脱扣机构;所述操作轴1131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以向实时储能机构输出分合闸操作力;所述实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二储能弹簧1133,操作轴1131与实时储能机构传动配合,用于驱动第二储能弹簧1133先储能后释能,以驱动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与合闸状态之间快速切换,操作装置1驱动开关本体2快速分断或接通电路;所述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到分闸位置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切换至合闸位置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合闸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弹簧126,延时储能机构具有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的储能状态和第一储能弹簧126释能的释能状态;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延时储能机构锁定在储能状态;所述脱扣机构用于触发锁定机构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使延时储能机构释能,由储能状态向释能状态切换,以驱动操作装置1从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所述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由释能状态切换至储能状态,且延时储能机构与锁定机构锁定配合使其被锁定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被锁定机构锁定在储能状态时,避让操作轴1131,即此时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转动而不会影响延时储能机构的状态。也就是说:所述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下且延时储能机构在释能状态下,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合闸状态,同时驱动延时储能机构切换至储能状态且延时储能机构与锁定机构锁定配合以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自由切换,也就是说,可直接向操作轴1131施加外力驱动其在分闸位置和合闸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操作装置1在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之间自由切换,而不会影响储能机构的状态;所述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下且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脱扣机构收到脱扣信号后,驱动锁定机构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延时储能机构释能并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所述操作轴1131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以在分闸位置与合闸位置之间转动;由此,所述操作装置1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分闸,一种方式是外力旋拧操作轴1131以手动方式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远程控制方式向脱扣机构输入脱扣信号,脱扣机构动作触发延时储能机构释能,延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从而实现对于旋转隔离开关的远程分闸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扣件122,锁扣件122用于与延时储能机构锁定配合将其锁定在储能状态;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脱扣器134,脱扣器134优选为磁通脱扣器,用于驱动锁扣件122动作使其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切换至储能状态后与锁扣件122锁定配合以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脱扣机构收到脱扣信号后,脱扣器134动作驱动锁扣件122与延时储能机构解除锁定配合。
如图1-8、14-18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还包括装置壳体,延时储能机构、实时储能机构、锁扣机构和脱扣机构均设置装置壳体内。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壳体包括沿操作轴1131的轴向设置的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之间设置分隔板p,延时储能机构设置在第一空间s1内,实时储能机构设置在第二空间s2内,分隔板p设置供操作轴1131穿过的隔板轴孔1023,操作轴1131转动插置在第一空间s1和第二空间s2内且分别与延时储能机构和实时储能机构配合,操作轴1131一端凸出在装置壳体外部供操作,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空间s1和分隔板p后插置在第二空间s2内。进一步的,如图14-18所示,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依次配合的壳体上盖103、壳体隔板102和壳体底座101,壳体上盖103与壳体隔板102扣合围成第一空间s1,壳体隔板102和壳体底座101扣合围成第二空间s2,壳体隔板102包括分隔板p。
优选的,如图14-15所示,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壳体面板104,壳体面板104和壳体隔板102分别位于壳体上盖103两侧,壳体面板104与壳体上盖103固定相连。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所述壳体面板104的面向壳体上盖103的一侧上设置面板卡脚1041;如图17所示,所述壳体上盖103面向壳体面板104的一侧上设有上盖卡孔1032,面板卡脚1041卡置在上盖卡孔1032内。
优选的,如图15-16所示,所述壳体面板104背离壳体上盖103的一侧设置横截面为弧线的弧形凸起面,弧形凸起面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壳体面板104两端平齐;所述壳体上盖103面向壳体面板104的一侧还设有上盖轴柱基座,上盖轴柱设置在上盖轴柱基座上,弧形凸起面中部设有供上盖轴柱基座穿过且与其匹配配合的的面板开孔。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壳体面板104还可以通过螺钉、超声波铆接、热铆接等方式与壳体上盖103相连。
结合图4-6、9-10、14-15所示,所述锁定机构优选设置在第一空间s1内。
优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用于容纳脱扣机构的第三空间s3,第三空间s3与第二空间s2沿操作轴1131的径向方向并排设置。
如图1-2所示,所述操作装置1还包括手柄4,操作后1131的远离实时储能机构的一端为操作轴连接端,用于与手柄4插接相连。
如图4-7、9-13所示,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的一个实施例,延时储能机构用于向操作装置的分闸提供能量,也即是延时储能机构向操作轴1131提供驱动其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的驱动力,具体的:延时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弹簧126,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以驱动操作装置合闸时,驱动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也即是驱动延时储能机构由释能状态切换至储能状态,在远程控制分闸时,延时储能机构释能,也即是第一储能弹簧126释能,向操作轴1131提供使其由合闸位置向分闸位置转动的驱动力。
所述操作装置1在合闸状态下,延时储能机构释能驱动操作轴1131转动,然后操作轴1131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延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分闸时的传动路径为:延时储能机构→操作轴1131→实时储能机构,与现有技术的延时储能机构直接通过实时储能机构相比,简化了操作装置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旋转隔离开关,无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远程控制,均需通过操作轴1131输出分闸或合闸操作力,并通过实时储能机构完成分闸操作或合闸操作。
如图7和9所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包括转盘127和第一储能弹簧126,转盘127受操作轴1131驱动由释能位置转动至储能位置使第一储能弹簧126储能,且转盘127被锁定在储能位置使延时储能机构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操作轴1131在合闸位置,也即是操作装置1处于合闸状态,转盘127与操作轴1131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外力驱动操作轴1131转动,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使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同时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分闸空行程。进一步的,如图6-7所示,所述转盘127与锁定机构的锁扣件122锁定配合,将转盘127锁定在储能位置。
如图4-9、9-10所示,所述转盘127与操作轴1131同轴设置,转盘127包括转盘主板1270,转盘主板1270设有转盘轴孔1271和至少一个转盘受动孔1276,转盘127通过转盘轴孔127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转盘受动孔1276包括第一面12761和第二面12762;所述延时储能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操作轴1131上与其同步转动的驱动指,驱动指设置在转盘受动孔1276内;所述驱动指抵压第一面12761使转盘127向储能位置转动;如图10所示,所述操作轴1131处于合闸位置时,第二面12762与驱动指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分闸空行程优选为驱动指与第二面12762之间的一个扇形避让转角,此时,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操作轴1131带动驱动指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分闸空行程,驱动指也相对于第二面12762转过该扇形避让转角,同时在驱动指和第一面12761之间形成合闸空行程,此时,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合闸位置,操作轴1131则带动驱动指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合闸空行程,在驱动指和第二面12762之间再次形成合闸空行程,也即是说,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转盘127位于储能位置),操作轴1131可相对于转盘127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自由转动,而不会影响延时储能机构的状态,即延时储能机构会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延时储能机构释能时,第一储能弹簧126释能驱动转盘127向释能位置转动,第一面12761与驱动指配合,驱动操作轴1131向分闸位置转动,操作轴1131优选通过实时储能机构驱动操作装置1切换至分闸状态。所述驱动指:在所述操作轴1131驱动延时储能机构储能时,抵压第一面12761而驱动转盘127由释能位置转动至储能位置;在所述延时储能机构释能时,转盘127由储能位置转动至释能位置并通过第一面12761抵压驱动指,驱动指带动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
如图12所示,所述转盘受动孔1276为与转盘轴孔1271同圆心设置的扇面形孔,扇面形孔的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面12761和第二面12762。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27包括两个扇面形孔,两个扇面形孔对称设置在转盘轴孔1271的径向两侧;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驱动键128,驱动键128沿操作轴1131的径向插置在其上且驱动键128的两端分别突出在操作轴1131的径向两侧作为驱动指,分别设置在两个扇面形孔内。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扇面形孔的径向内端均与转盘轴孔1271连通,三者整体成哑铃型结构;如图9-10所示,所述操作轴1131设有供驱动件128插入的操作轴插孔11314。
作为其它实施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转盘127与操作轴1131之间的分闸空行程,具体的:所述操作轴1131设置扇形槽,扇形槽的圆心与操作轴1131的轴线重合,扇形槽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两个驱动面,分别为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所述转盘127包括设置在转盘轴孔1271内的转盘受动指,转盘受动指插置在扇形槽内;所述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转动时,第一驱动面抵压转盘受动指使转盘127由释能位置转动至储能位置且转盘127被锁定在储能位置,第二驱动面和转盘受动指之间存在分闸空行程,此时,操作轴1131由合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时,操作轴1131相对于转盘127走过分闸空行程,第二驱动面和转盘受动指之间存在合闸空行程,此时,操作轴1131由分闸位置转动至分闸位置,则操作轴1131相对于转盘受动指走过合闸空行程,也即是说,延时储能机构在储能状态下(转盘127位于储能位置),操作轴1131可自由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之间转动,以驱动操作装置在合闸状态和分闸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4-9、9-10所示,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26为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的扭簧,第一储能弹簧126、转盘127和操作轴1131同轴设置,第一储能弹簧126的两端分别为固定设置的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以及与转盘127配合的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转盘127向储能位置转动驱动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摆动使第一储能弹簧126扭转储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26包括第一弹簧螺旋体、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和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和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分别与第一弹簧螺旋体两端相连。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26为线性压簧,一端转动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另一端与转盘127转动相连;所述转盘127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使第一储能弹簧126被压缩储能,转盘127的储能位置在第一储能弹簧126的死点位置之前,第一储能弹簧126的死点位置指的是第一储能弹簧126的几何轴线与转盘127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时第一储能弹簧126的位置。当然,所述第一储能弹簧126还可以替换为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壳体隔板102和转盘127转动相连,此时第一储能弹簧126的死点位置指的是扭簧的两端与转盘127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第一储能弹簧126的位置。以上实现方式会增加延时储能机构的占用空间,因此本实施例第一储能弹簧126优选采用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的扭簧。
如图4-6、9-10、12所示,所述转盘127包括转盘主板1270和转盘配合臂1275-77,第一储能弹簧126的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一端固定在装置壳体上,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与转盘配合臂1275-77配合,转盘127通过转盘配合臂1275-77推动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摆动以使第一储能弹簧126扭转储能。进一步的,所述转盘127转动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壳体隔板102设置转盘挡台1026和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第一弹簧固定端1261固定在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内,转盘挡台1026与转盘配合臂1275-77限位配合将转盘127限位在释能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隔板弹簧限位槽1025设置在转盘挡台1026上;所述转盘配合臂1275-77包括相对设置的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277和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275,转盘配合臂限位侧缘1277与转盘挡台1026配合,转盘配合臂配合侧缘1275与第一弹簧受动端1262配合。
优选的,如图9-12所示,所述转盘配合臂1275-77与转盘主板1270的所在平面折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配合臂1275-77垂直于转盘转1270。
如图4-10所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第一衬套124,第一衬套124转动套设在操作轴1131上且插置在第一储能弹簧126和操作轴1131之间,防止第一储能弹簧126扭转储能时抱死操作轴1131的情况发生,且能更好的固定第一储能弹簧126,防止其偏转,保证延时储能机构可靠稳定的工作;所述第一衬套124一端与转盘127相抵,将转盘127限位在第一衬套124和壳体隔板102之间,将转盘127保持在水平状态(也即是垂直于操作轴1131的轴向的状态),阻止转盘127在第一储能弹簧126的扭转力矩作用下产生的翘曲趋势。
如图7、9-11所示,所述延时储能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的垫片121;如图9-10、14-15所示,所述第一衬套124包括同轴设置且彼此相连的第一衬套头1242和第一衬套身1241,第一衬套头1242的外径大于第一衬套身1241的外径且大于第一储能弹簧126的第一弹簧螺旋体的外径,第一衬套身1241插置在第一弹簧螺旋体和操作轴1131之间,垫片121设置在壳体隔板102上,第一储能弹簧126、转盘127和垫片121依次设置在壳体上盖103和壳体隔板102之间,第一衬套头1242与壳体上盖103配合限制第一衬套124沿操作轴1131的轴向移动,第一弹簧螺旋体位于第一衬套头1242和转盘127之间,转盘127转动设置在垫片121上,垫片121对壳体隔板102形成保护,避免转盘127转动磨损壳体隔板102,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衬套身1241一端与第一衬套头1242相连,另一端设有多个滑动凸起1245,滑动凸起1245与转盘127相抵,有利于减小第一衬套124与转盘127之间的滑动阻力,而且滑动凸台1245对转盘127在储能簧126偏心扭矩作用下产生的翘曲趋势进行平面限位,使转盘127的转盘主板1270保持水平状态,确保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保持水平状态以与锁扣件122的锁扣件锁止面1223-0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限位配合;多个所述滑动凸起1245优选沿第一衬套身124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衬套身1241的自由端上。
如图9-10、12所示,所述垫片121设有供操作轴1131穿过的垫片避让孔1211、设置在垫片121面向转盘127一侧上的垫片沉孔1212以及供延时储能机构的驱动键128穿过的垫片开口1216,垫片沉孔1212的内径大于垫片避让孔1211的内径且小于转盘127的转盘主板1270的外径,垫片开口1216与垫片沉孔1212连通,驱动键128经过垫片开口1216进入垫片沉孔1212内插置在操作轴1131上,并在垫片沉孔1212内摆动;所述操作装置装配时,首先将操作轴1131与实时储能机构装配在一起,然后再装配延时储能机构,垫片开口1216便于驱动键128和操作轴1131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垫片121还包括第一垫片卡槽1214和第二垫片卡槽1215,两个垫片卡槽分别设置在垫片121的两个先对设置的侧边上,分别与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卡接配合。
如图18所示,所述壳体隔板102设有垫片安装槽1021,垫片安装槽1021的底壁设有供操作轴1131穿过的隔板轴孔1023,垫片安装槽1021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垫片卡槽1214和第二垫片卡槽1215配合的两个隔板卡台,分别为第一隔板卡台和第二隔板卡台。
如图4-7、9-10所示,所述锁定机构的锁扣件122转动设置,其包括锁扣件主板1222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所述转盘127还包括设置在转盘主板1270上的转盘锁定臂1273-74(作为与锁扣件122的锁扣件锁定部1223限位配合的外部结构);所述转盘127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过程中,转盘锁定臂1273-74抵压锁扣件锁定部1223使锁扣件122向第一方向转动以避让转盘锁定臂1273-74,转盘锁定臂1273-74越过锁扣件锁定部1223后,锁扣件122向第二方向转动以复位并与转盘锁定臂1273-74限位配合,将转盘127限位在储能位置,使延时储能机构保持在储能状态;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的面向转盘127的侧缘上。
如图7和19-20所示,所述锁扣件122一端为锁扣件枢置端,另一端设置锁扣件受动部1221,锁扣件122通过锁扣件枢置端转动设置,外力(例如脱扣机构的脱扣器134)通过锁扣受动部1221驱动锁扣件122向解锁方向转动使锁扣件锁定部1223与转盘锁定臂1273-74解除锁定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锁扣受动部1221与锁扣件主板1222折弯相连,锁扣件受动部1221所在平面与锁扣件主板1222所在平面相交。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受动部1221所在平面垂直于锁扣件主板1222所在平面,锁扣件主板1222的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相连的一端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的侧缘平齐。
如图19-20所示,所述锁扣枢置端设有锁扣轴孔1222-0;如图4-7、9-10所示,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在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上的锁扣轴125,锁扣122通过锁扣轴孔1222-0转动设置在锁扣轴125上。
如图20所示,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包括锁扣件锁止面1223-0,锁扣件锁止面1223-0位于一条沿锁扣件主板1222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经过锁扣件122的转动中心O的直线L1一侧。具体的,如图20所示,所述锁扣件122处于水平状态时,锁扣件锁止面1223-0位于直线L1下方,外部结构从锁扣件锁止面1223-0一侧与其配合向其施加平行于直线L1的作用力,使锁扣件122向锁定方向转动;所述锁定方向与解锁方向互为反方向。
如图20所示,所述锁扣件122的转动中心O,与转盘锁定臂1273-74与锁定部锁止面1223-0的接触点的连线为直线L2;所述转盘锁定臂1273-74向锁定部锁止面1223-0施加的作用力沿直线L3的方向延伸,直线L3位于直线L2下方,直线L2位于直线L1下方。
优选的,如图7和19-20所示,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包括锁定部导引面1223-1和锁定部锁止面1223-0,转盘锁定臂1273-74抵压锁定部导引面1223-1使锁扣件122向第一方向转动,转盘锁定臂1273-74与锁定部锁止面1223-0限位配合将转盘127锁定在储能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和锁扣件主板1222共平面,锁扣件锁定部1223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面向转盘主板1270的侧缘上,锁扣件锁定部1223为楔形结构,其大径端与锁扣件主板1222相连,尖端朝向转盘主板1270。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转盘主板1270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操作轴1131,转盘锁定臂1273-74所在平面与转盘主板1270所在平面平行,转盘锁定臂1273-74优选与转盘主板1270共平面。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锁定臂1273-74包括锁定臂配合部分,锁定臂配合部分为直角形板结构,其一个直角边与转盘主板1270相连,另一个直角边与锁定部锁止面1223-0限位配合,斜面与锁定部导引面1223-1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锁定臂1273-74包括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和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转盘锁定臂配合面1273为倒角斜面,与锁定部导引斜面1223-1配合,转盘锁定臂锁止面1274与锁定部锁止面1223-0配合。
优选的,如图7和19-20所示,所述锁扣件导引面1223-1为斜面,该斜面从靠近锁扣件枢置端的一端向远离锁扣件主板1222的方向倾斜。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不设置锁定部导引面1223-1,转盘锁定臂1273-74设置锁定臂导引面,转盘127由释能位置向储能位置转动时,锁定臂导引面抵压锁扣件锁定部1223的自由端,使锁扣件122向第一方向转动以避让转盘锁定臂1273-74。
如图19-20所示,所述锁扣件12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4-7、9-10所示,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锁扣件复位元件123,锁扣件复位元件123向锁扣件122施加作用力,使锁扣件122向第二方向转动以复位。
所述锁扣件主板1222包括用于与锁扣件复位元件123配合的锁扣件复位部1222-1,锁扣件复位部1222-1受锁扣件复位元件123作用力使锁扣件122向锁定方向转动,锁扣件受动部1221受外力作用使锁扣件122向解锁方向转动,锁定方向和解锁方向互为反方向。进一步的,如图20所示方向,所述锁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解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如图19-20所示,所述锁扣件复位部1222-1设置在锁扣件的锁扣件枢置端以外的部分上。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复位部1222-1为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上的主板限位槽,主板限位槽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分别位于锁扣件主板1222的一对侧缘上。进一步的,如图19-20所示方向,所述主板限位槽和锁定件锁定部1223分别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上、下侧缘上。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锁扣件复位部1222-1为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上的孔,或者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一侧或两侧上的凸筋。
如图4-7、9-10所示,所述锁扣件复位元件123为拉簧,其一端与装置壳体的壳体隔板102相连,另一端与锁扣件122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锁扣件122还包括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上的主板限位槽1222-1,拉簧一端挂设在主板限位槽1222-1内;所述主板限位槽1222-1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分别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相对设置的一对侧缘上。
作为其它实施例,所述锁扣件复位元件123还可以为扭簧,扭簧套设在锁扣件122的转轴(例如锁扣轴125)上,一端固定在壳体隔板102上,另一端与锁扣件主板1222配合。
如图19-20所示,所述锁扣件主板1222包括依次相连且共平面的主板第一段、主板第二段和主板第三段,主板第一段一端为锁扣件枢置端,另一端与主板第二段一端相连,主板第二段另一端与主板第三段一端相连,主板第三段另一端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折弯相连;所述主板第一段宽度大于主板第二段宽度,主板第一段和主板第二段的一侧缘平齐,主板第一段的另一侧缘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凸出于主板第二段的另一侧缘,主板第三段相对于主板第二段向锁扣件锁定部1223所在侧偏移。进一步的,所述主板第一段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之间设有第一避让槽,转盘127的转盘锁定臂1273-74先进入第一避让槽内后与锁扣件锁定部1223配合;所述主板第三段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之间设有第二避让槽,转盘锁定臂1273-74越过锁扣件锁定部1223后进入第二避让槽内。具体的,如图19-20所示方向,所述主板第一段和主板第二段的上侧缘平齐,主板第一段的下侧缘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凸出在主板第二段的下侧缘下方;所述主板第三段相对于主板第二段整体向下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锁扣件主板(1222)、锁扣件受动部(1221)和用于与外部结构限位配合的锁扣件锁定部(1223),锁扣件主板(1222)一端为锁扣件枢置端,另一端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相连,锁扣件通过锁扣件枢置端转动设置,锁扣件锁定部(1223)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上且位于锁扣件枢置端和锁扣件受动部(1221)之间;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包括锁定部锁止面(1223-0),锁定部锁止面(1223-0)位于一条沿锁扣件主板(1222)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经过锁扣件的转动中心O的直线L1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主板(1222)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折弯相连,锁扣件主板(1222)所在平面与锁扣件受动部(1221)所在平面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主板(1222)所在平面垂直于锁扣件受动部(1221)所在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与锁扣件主板(1222)共平面,锁扣件锁定部(1223)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的一侧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锁定部(1223)包括依次设置在锁扣件枢置端和锁扣件受动部(1221)之间的锁定部导引面(1223-1)和锁定部锁止面(1223-0);所述锁扣件导引面(1223-1)为斜面,该斜面从靠近锁扣件枢置端的一端到靠近锁扣件受动部(1221)的一端向远离锁扣件主板(1222)的方向倾斜;所述锁定部锁止面(1223-0)用于与外部结构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枢置端设有锁扣件轴孔(122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主板(1222)包括用于与锁扣件复位元件(123)配合的锁扣件复位部(1222-1),锁扣件复位部(1222-1)受锁扣件复位元件(123)作用力使锁扣件向锁定方向转动,锁扣件受动部(1221)受外力作用使锁扣件向解锁方向转动,锁定方向和解锁方向互为反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复位部(1222-1)设置在锁扣件的锁扣件枢置端以外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复位部(1222-1)为设置在锁扣件主板(1222)上的主板限位槽,主板限位槽和锁扣件锁定部(1223)分别位于锁扣件主板(1222)的一对侧缘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为一体式结构。
CN202222380080.0U 2022-09-07 2022-09-07 锁扣件 Active CN218939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0080.0U CN21893951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锁扣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0080.0U CN21893951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锁扣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9514U true CN218939514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92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0080.0U Active CN21893951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锁扣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9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6822C2 (ru) Расцепляющи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выключателя
AU2022248027A9 (en)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CN218939514U (zh) 锁扣件
CN218631775U (zh) 储能脱扣机构及保护开关
CN218631725U (zh) 可自动复位的脱扣机构
CN219738818U (zh) 远程分闸机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N109361166B (zh) 断路器的抽屉柜联锁操作机构
CN117672734A (zh)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N218769146U (zh) 储能结构及旋转隔离开关
CN108511288B (zh) 一种小型电磁脱扣式漏电断路器
CN117711850A (zh) 远程控制旋转隔离开关
CN109659206A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及小型断路器
CN218769246U (zh) 储能脱扣装置及旋转开关
CN117672760A (zh) 储能脱扣装置及旋转开关
CN117711853A (zh) 自动分闸机构
CN113871246A (zh) 一种储能脱扣装置和旋转开关
CN117711852A (zh) 可自动复位的脱扣机构
CN117711856A (zh) 远程分闸开关
CN117672775A (zh) 可自动断电的脱扣机构
CN107293455B (zh) 永磁式断路器的脱扣机构、永磁式断路器及开关柜
CN208548329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N218631867U (zh) 断路器
CN217690863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位置指示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6288058U (zh) 一种防爆组合开关壳体上的闭锁开关
CN216213087U (zh) 一种储能脱扣装置和旋转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