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1165A -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1165A
CN117661165A CN202311543625.8A CN202311543625A CN117661165A CN 117661165 A CN117661165 A CN 117661165A CN 202311543625 A CN202311543625 A CN 202311543625A CN 117661165 A CN117661165 A CN 117661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feeding roller
yarn
roller sleeve
tw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3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立宸
黄齐
杨自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Hail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Hail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Hail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Hail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36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11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11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公开一种棉柔纱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纯棉纤维依次经开清、梳棉、第一并条、第一粗纱和第一细纱,制得S捻向的棉芯纱,其中,在第一细纱的过程中,采用相互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的钢领与钢丝圈,使得棉芯纱的卷绕线速度达到锭子线速度的1.5%以上,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和少加捻纺纱;将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第二并条和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将S捻向的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共同经第二细纱,制得所需的棉柔纱,其中,在第二细纱的过程中,将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进行包芯合股并在第二细纱中,施加与棉芯纱的S捻向相互作用的Z捻向加捻。

Description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饰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饰用纺织品,除了追求穿着舒适度,还越来越关注其时尚性和功能性,追求独特的风格和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抗菌和防静电等功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不断开拓新式纱线和面料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厂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向高档次、高品位、好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具有柔软特性的纱线织造的面料具有亲肤吸湿、透气保暖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运动休闲服装、内衣、睡衣以及婴幼儿用品中。所开发的超柔弹力牛仔面料,既具有超柔棉弹力织物柔软、舒适的手感,又具有高弹力塑形、吸湿排汗、透气干爽的功能。所生产的纯棉针织毛衫,扭矩小、毛羽少,且具有独特的羊绒般手感。因此,开有具有柔软特性的纱线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对于柔软纱的开发主要采用假捻技术,用于纺制低于正常捻度20-30%的纱线。但是,上述假捻技术会使得纱线强力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使得纱线具有柔软特性的同时,提高纱线强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棉柔纱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纯棉纤维依次经开清、梳棉、第一并条、第一粗纱和第一细纱,制得S捻向的棉芯纱,其中,在第一细纱的过程中,采用相互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的钢领与钢丝圈,使得棉芯纱的卷绕线速度达到锭子线速度的1.5%以上,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和少加捻纺纱;
将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第二并条和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
将S捻向的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共同经第二细纱,制得所需的棉柔纱,其中,在第二细纱的过程中,将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经牵伸后得到的棉须条进行包芯合股,使棉芯纱在退去的卷绕力作用下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并在第二细纱中,施加与棉芯纱的S捻向相互作用的Z捻向加捻,从而使得施加的Z捻向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相互作用。
可选地,所述开清,包括:
成卷前处理和清棉成卷;
其中,所述成卷前处理包括圆盘抓棉、混开棉和振动给棉,所述清棉成卷包括喂入、开松和成卷。
可选地,所述清棉成卷中所使用的成卷设备包括喂入部、开松部和成卷部,所述开松部设置于喂入部的前部,所述成卷部设置于开松部的前部。
可选地,所述喂入部,包括:
上喂入辊,所述上喂入辊包括圆柱体形结构的喂入辊轴,在所述喂入辊轴上设置有喂入辊套,所述喂入辊套包括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和右喂入辊套,所述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和右喂入辊套相互之间紧靠,所述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分别通过轴承与喂入辊轴之间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可分别的自由转动;
下喂入罗拉,所述下喂入罗拉包括圆柱体形结构的喂入罗拉轴,在喂入罗拉轴上设置有喂入罗拉套,所述喂入罗拉套包括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和右喂入罗拉套,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和右喂入罗拉套相互之间紧靠,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分别通过轴承与喂入罗拉轴之间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可分别的自由转动,且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分别通过左传动皮带、中传动皮带、右传动皮带由左电机、中电机、右电机带动转动;
压力传感器,沿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和右喂入罗拉套的长度方向分别等间距的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左电机、中电机和右电机以及各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松部采用综合打手,所述综合打手包括多个打手作用臂,各打手作用臂分别包括矩形刀片、锯齿刀片和梳针刀片。
可选地,所述梳棉,包括:
将制得的棉纤维卷经由给棉板和给棉罗拉握持喂入,使棉纤维卷内的棉纤维完全转移至刺辊上;
通过与刺辊紧靠的锡林的针布剥取棉纤维,棉纤维在锡林与后转动盖板之间受到梳理前自由开松整理,棉纤维在锡林与中转动盖板之间受到自由转移梳理作用,棉纤维在锡林与前转动盖板之间受到梳理后自由顺直整理作用;
通过与锡林紧靠的道夫的针布剥取棉纤维,从而在道夫上凝聚成棉纤维网,棉纤维网经喇叭口聚拢成棉纤维条,棉纤维条经按压整理后的得到棉生条,将棉生条经卷绕系统圈绕在棉条筒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并条,包括:
将由梳棉后得到的棉生条经两道并条制得棉熟条;
其中,在第一道并条中,采用多个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一工艺配置,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前弯钩被伸直;在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二工艺配置,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后弯钩被伸直;在第三道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三工艺配置,从而在并合过程中使得棉条中的重量均匀。
可选地,所述第一粗纱,包括:
将棉熟条在由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张紧,并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整体抽取为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
将棉须条经锭翼带动后进行加捻成棉粗纱;
其中,棉粗纱在与锭翼保持同向转动的筒管的转动下不断的缠绕,且筒管的转动线速度大于锭翼的转动线速度,两者之间的线速度之差为棉粗纱缠绕提供动力。
可选地,在第一细纱的过程中,通过钢丝圈与钢领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钢丝圈的转动线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之差为棉芯纱提供卷绕动力,且使用过程中选用重量较重的钢丝圈,从而使得钢丝圈的转速减小,继而使得直接产生的加捻捻度减小,且产生的卷绕作用增强,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和少加捻纺纱。
可选地,所述精梳,包括:
将由纯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得到的棉生条,依次经精梳准备和精梳梳理,得到棉熟条;
其中,所述精梳准备包括两道预并条和一道条并卷,第一道预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且通过牵伸系统使得喂入的棉生条内的前弯钩被伸直,得到初步棉预并条;
第二道预并条中采用多根初步棉预并条共同喂入,且通过牵伸系统使得喂入的初步棉预并条内的后弯钩被伸直,继而得到棉预并条;
条并卷中采用多组棉预并条共同喂入,且每组棉预并条包括多根预并条,每组棉预并条经牵伸后并合成子棉卷,若干个子棉卷上下按压并合后经牵伸后输出,得到棉精梳卷。
可选地,所述第二细纱,包括:
将精梳棉粗经被动退绕后喂入到牵伸系统中,使喂入的精梳棉粗在由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被张紧,且同时实现棉纤维之间沿着粗纱的长度方向的滑移;
在棉纤维滑移的过程中,棉纤维由于粗纱捻度产生反扭转从而产生退捻作用,在退捻过程中捻度沿着粗纱长度方向的均匀传播,得到后须条;
后须条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且在后须条内的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以及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下,在前钳口附件抽取出所需线密度的棉纤维,且在抽取过程中使得棉纤维的捻度完全退除,从而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
可选地,在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之后,还包括:
将棉芯纱经由主动退捻后立即被前罗拉按压且输出,棉芯纱的退绕线速度与细纱机前罗拉的转动线速度保持一致,将主动退绕后的棉芯纱在前罗拉处与牵伸系统输出的棉须条汇合并同时输出;
其中,在输出时由于棉芯纱脱离了按压作用,从而使得棉芯纱的卷绕动力完全退去,在退去过程中使得棉芯纱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
在S捻向加捻的过程中,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与棉须条内的棉纤维相互交缠后得到包芯须条。
可选地,在得到包芯须条之后,还包括:
将牵伸系统输出的包芯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的Z捻向加捻的作用下,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加捻相互作用,使得棉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加捻,得到棉柔纱;
其中,通过钢丝圈与钢领轨道的摩擦力,使得钢丝圈的转动线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之差为棉柔纱提供卷绕动力,且使用过程中选用重量适中的钢丝圈,且在保持锭子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前罗拉的转速,从而使得所产生的Z向的加捻捻度减小,产生的Z捻向的加捻捻度沿着棉柔纱的长度方向自下而上传递,传递至加捻点时,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的相互作用,使得棉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以平衡的状态固定。
可选地,在Z捻向加捻过程中,主轴带动锭子进行Z捻向的转动,继而带动嵌入在锭子上的纱管进行同步转动,纱管转动继而带动缠绕在其上的棉柔纱转动,棉柔纱转动继而带动穿过的钢丝圈绕着所在的钢领轨道转动,钢丝圈转动带动棉柔纱发生沿着轴向的转动,从而对棉柔纱产生Z捻向的加捻捻度,产生的Z捻向的加捻捻度沿着棉柔纱的长度方向自下而上传递。
可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选用细绒棉纤维进行配棉,配棉时以长度为主体,所选原棉品级差异不超过1,含杂差异不超过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棉柔线,由本申请所述的棉柔纱织造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料,由本申请所述的棉柔线织造而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将纯棉纤维经开清、梳棉、第一并条、第一粗纱、第一细纱制得S捻向的棉芯纱,且在第一细纱工序采用相互之间具有大摩擦力的钢领与钢丝圈,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少加捻纺纱。同时,通过将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第二并条和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并在第二细纱中将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进行包芯合股,即第二细纱中将棉芯纱主动退绕后立即由前罗拉按压喂入,精梳棉粗纱经牵伸后与棉芯纱汇合,在汇合过程中,棉芯纱在退去的卷绕力作用下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从而在加捻过程中与牵伸系统输出的须条交缠,实现了纺纱段的弱捻度,减小了纺纱加工中的设计捻度。同时,在第二细纱中采用Z捻向加捻,从而使得施加的Z捻向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相互作用,并在两者相互作用下使得前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以平衡的状态固定,从而在降低了成纱中纤维的反扭转性的同时,提高了棉柔纱的强力,实现了纱线的柔软。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一种棉柔纱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梳棉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第二细纱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棉柔纱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多卷绕、少加捻S捻的棉芯纱与Z捻向加捻的精梳棉粗纱外包棉进行包芯合股,从而减小纺纱加工中的设计捻度、降低成纱中纤维的反扭转性,并且在保证纱线强力的情况下实现纱线的柔软,包括:
步骤101:将纯棉纤维依次经开清、梳棉、第一并条、第一粗纱和第一细纱,制得S捻向的棉芯纱,其中,在第一细纱的过程中,采用相互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的钢领与钢丝圈,使得棉芯纱的卷绕线速度达到锭子线速度的1.5%以上,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和少加捻纺纱。
步骤102:将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第二并条和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
步骤103:将S捻向的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共同经第二细纱,制得所需的棉柔纱,其中,在第二细纱的过程中,将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经牵伸后得到的棉须条进行包芯合股,使棉芯纱在退去的卷绕力作用下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并在第二细纱中,施加与棉芯纱的S捻向相互作用的Z捻向加捻,从而使得施加的Z捻向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相互作用。
其中,在第二细纱的过程中,通过钢领与钢丝圈使得棉柔纱的卷绕线速度达到锭子线速度的1%以下。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棉柔纱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纯棉纤维经开清、梳棉、第一并条、第一粗纱、第一细纱制得S捻向的棉芯纱,且在第一细纱工序采用相互之间具有大摩擦力的钢领与钢丝圈,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少加捻纺纱。同时,通过将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第二并条和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并在第二细纱中将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进行包芯合股,即第二细纱中将棉芯纱主动退绕后立即由前罗拉按压喂入,精梳棉粗纱经牵伸后与棉芯纱汇合,在汇合过程中,棉芯纱在退去的卷绕力作用下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从而在加捻过程中与牵伸系统输出的须条交缠,实现了纺纱段的弱捻度,减小了纺纱加工中的设计捻度。同时,在第二细纱中采用Z捻向加捻,从而使得施加的Z捻向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相互作用,并在两者相互作用下使得前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以平衡的状态固定,从而在降低了成纱中纤维的反扭转性的同时,提高了棉柔纱的强力。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加工棉芯纱时,应选用细绒棉纤维进行配棉,配棉时以长度为主体,严格控制所选原棉差异,品级差异不超过1,含杂差异不超过0.5%,实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质量第一。例如,选择高品级、细而长的原棉,采用混比均为12.5%的8个棉包进行混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圆盘抓棉、混开棉、振动给棉、附有智能型清花变频自调匀整仪的清棉成卷机、梳棉、三道并条、第一粗纱和第一细纱制得棉芯纱。其中,圆盘抓棉中采用单打手锯齿刀片,自里向外刀片由稀到密分为三组,使抓取的纤维束更为小而均匀,有利于后道工序的混和除杂。混开棉中,由凝棉器将抓棉机抓取的小块棉花输入后进行混和、开松,并除去部分尘杂,然后由前方机台的凝棉器将棉花吸走,豪猪打手前上方安置一个出棉口,输入的小块棉花经角钉帘、平打手后再经豪猪打手输出到下道机台。
可选地,本申请的开清包括成卷前处理和清棉成卷。其中,成卷前处理包括圆盘抓棉、混开棉和振动给棉,清棉成卷包括喂入、开松和成卷。
具体而言,清棉成卷中所使用的成卷设备包括喂入部、开松部和成卷部,喂入部包括上喂入辊和下喂入罗拉,上喂入辊包括喂入辊轴,喂入辊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在喂入辊轴上设置有喂入辊套,喂入辊套包括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均为硬质橡胶材质,且相互之间紧靠,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分别通过轴承与喂入辊轴之间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可分别的自由转动。
下喂入罗拉包括喂入罗拉轴,喂入罗拉轴为实心的钢质的圆柱体形结构,在喂入罗拉轴上设置有喂入罗拉套,喂入罗拉套包括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与喂入罗拉轴材质相同,且相互之间紧靠,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分别通过轴承与喂入罗拉轴之间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可分别的自由转动,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分别通过左传动皮带、中传动皮带、右传动皮带由左电机、中电机、右电机带动转动。
沿着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的长度方向分别等间距的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在3至8之间,左电机、中电机、右电机以及各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喂入部的前部设置有开松部,开松部采用综合打手,综合打手包括3至6个打手作用臂,各打手作用臂分别包括矩形刀片、锯齿刀片、梳针刀片。
在开松部的前部设置有成卷部,成卷部包括吸棉成卷装置、棉卷渐增压机构、防粘凹凸罗拉。使用时,振动给棉制得的棉纤维丛经喂入部连续的喂入。此过程中,上喂入辊的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分别与下喂入罗拉的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之间紧密按压,从而将相应部的棉纤维丛按压。
按压过程中,相应位置的压力传感器对所按压的棉纤维丛的反作用压力进行实时检测,从而根据检测压力值表征喂入的棉纤维丛的厚度。此时左喂入罗拉套上的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进行平均计算,从而得到左喂入罗拉套所按压的棉纤维丛的平均厚度表征值。中喂入罗拉套上的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进行平均计算,从而得到中喂入罗拉套所按压的棉纤维丛的平均厚度表征值。右喂入罗拉套上的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进行平均计算,从而得到右喂入罗拉套所按压的棉纤维丛的平均厚度表征值。
当平均厚度表征值大于所需的标准值且超出所需的控制范围时,左电机、或中电机、或右电机带动左喂入辊套、或中喂入辊套、或右喂入辊套相对标准转速进行减速转动,从而使得相应位置的过厚的棉纤维丛减慢喂入。当平均厚度表征值小于所需的标准值且超出所需的控制范围时,左电机、或中电机、或右电机带动左喂入辊套、或中喂入辊套、或右喂入辊套相对标准转速进行减速转动,从而使得相应位置的过薄的棉纤维丛加快喂入。当平均厚度表征值与所需的标准值且之间的差值未超出所需的控制范围时,左电机、或中电机、或右电机带动左喂入辊套、或中喂入辊套、或右喂入辊套进行标准转速转动,从而使得相应位置的棉纤维丛正常喂入。
喂入的棉纤维丛内的棉纤维在一端被握持的状态下,另一端依次接受综合打手的矩形刀片、锯齿刀片、梳针刀片的打击开松作用制得棉纤维流,棉纤维流经吸棉成卷装置后凝聚成卷,再经棉卷渐增压机构后被压紧,然后经防粘凹凸罗拉处理后卷绕在卷绕辊上。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的梳棉包括:
步骤201:将制得的棉纤维卷经由给棉板和给棉罗拉握持喂入,使棉纤维卷内的棉纤维完全转移至刺辊上。
步骤202:通过与刺辊紧靠的锡林的针布剥取棉纤维,棉纤维在锡林与后转动盖板之间受到梳理前自由开松整理,棉纤维在锡林与中转动盖板之间受到自由转移梳理作用,棉纤维在锡林与前转动盖板之间受到梳理后自由顺直整理作用。
步骤203:通过与锡林紧靠的道夫的针布剥取棉纤维,从而在道夫上凝聚成棉纤维网,棉纤维网经喇叭口聚拢成棉纤维条,棉纤维条经按压整理后的得到棉生条,将棉生条经卷绕系统圈绕在棉条筒中。
具体而言,在梳棉中,本申请通过将制得的棉纤维卷经由给棉板和给棉罗拉握持喂入,喂入过程中使得棉纤维卷内的棉纤维在一端被握持状态下,另一端被高速转动的刺辊上的针布打击开松,且在打击开始过程中逐渐的完全转移至刺辊上。
转移过来的棉纤维随后被与刺辊紧靠的大直径、低转速的锡林的针布完全剥取,从而实现棉纤维由刺辊往锡林上的完全剥取转移。转移至锡林上的棉纤维随后被带入到锡林与后转动盖板之间,从而在两者之间受到梳理前自由开松整理作用,在该整理作用下,使得棉纤维在自由状态下被进一步的松解。随后被带入到锡林与中转动盖板之间,从而在两者之间受到自由转移梳理作用。在该梳理作用下,使得棉纤维之间的联系力被大幅减弱,继而使得棉纤维以单纤维状态存在。
棉纤维随后被带入到锡林与前转动盖板之间,从而在两者之间受到梳理后自由顺直整理作用,在该整理作用下,使得棉纤维的被理顺从而使得头端和尾端保持较为一致的朝向。完成梳理的棉纤维随后被大直径的锡林带出,带出的棉纤维随后被与锡林紧靠的小直径、高转速的道夫的针布完全剥取,从而在道夫上凝聚成棉纤维网。棉纤维网经喇叭口聚拢成棉纤维条,棉纤维条经按压整理后的得到棉生条,棉生条经卷绕系统不断的圈绕在棉条筒中。
可选地,本申请的第一并条,包括将由梳棉后得到的棉生条经两道并条制得棉熟条。
其中,在第一道并条中,采用多个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一工艺配置,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前弯钩被伸直;在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二工艺配置,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后弯钩被伸直;在第三道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三工艺配置,从而在并合过程中使得棉条中的重量均匀。
具体而言,本申请的棉生条经两道并条制得纤维伸直度提升、重量不匀率减小的棉熟条。在第一道并条中,采用3至5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大隔距、大后区牵伸、小前区牵伸的工艺配置,从而主要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前弯钩被伸直。在第二道并条中,采用3至5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大前区牵伸的工艺配置,从而主要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后弯钩被伸直。在在第三道并条中,采用6-8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小隔距、小后区牵伸、小前区牵伸的工艺配置,从而在充分的并合过程中主要使得棉条中的重量不匀率减小。
可选地,本申请的第一粗纱,包括将棉熟条在由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张紧,并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整体抽取为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进而将棉须条经锭翼带动后进行加捻成棉粗纱。
具体而言,本申请的棉熟条经第一粗纱制得具有强力的棉粗纱,在第一粗纱过程中,棉熟条在简单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小牵伸作用下被张紧,张紧的棉熟条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大牵伸作用下,所需线密度的部分纤维被整体的抽取出来,从而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棉须条经高速转动的锭翼带动后进行加捻成棉粗纱,棉粗纱在与锭翼保持同向转动的筒管的转动下不断的缠绕,且筒管的转动线速度大于锭翼的转动线速度,两者之间的线速度之差为棉粗纱缠绕提供动力。
可选地,本申请的棉粗纱经第一细纱制得具有强力的棉芯纱,在第一细纱过程中,棉粗纱在简单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小牵伸作用下被张紧且实现捻度沿着粗纱长度方向的均匀传播。张紧的棉粗纱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大牵伸作用下,在棉粗纱内的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的控制下,所需线密度的棉纤维被整体的抽取出来,从而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牵伸系统输出的棉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上来的S捻向的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得到棉芯纱。
在加捻的过程中,主轴带动锭子进行S捻向的转动,继而带动嵌入在锭子上的纱管进行同步转动,纱管转动继而带动缠绕在其上的棉芯纱转动,棉芯纱转动继而带动穿过的钢丝圈绕着所在的钢领轨道转动,钢丝圈转动带动棉芯纱发生沿着轴向的转动,从而对棉芯纱产生S捻向的加捻捻度。由于钢丝圈与钢领轨道的摩擦力,使得钢丝圈的转动线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之差为棉芯纱提供卷绕动力,且使用过程中选用重量较重的钢丝圈,从而使得钢丝圈的转速减小,继而使得直接产生的加捻捻度减小,且产生的卷绕作用增强,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和少加捻纺纱。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申请继续选用配置完成的纯棉纤维,将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第二并条和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
可选地,本申请的清梳联,包括将纯棉纤维依次经往复抓棉、重物分离、单轴流开棉、多仓混棉、精开棉、异纤清除和梳棉,得到棉生条。
具体而言,往复抓棉中,将选配的24个棉包分别的排放在抓棉机的两侧,24个棉包由3组第一步配棉的8个棉包组成。排放的棉包内的棉纤维经抓棉打手沿着长度方向抓取后经由输棉管路输送至重物分离器中。继而通过磁铁将其中的铁质杂质清除,通过弯管结构使得高速转弯中的大块杂质在离心力作用下分离清除。
棉纤维流而后经由输棉管路输送至单轴流开棉机中,送入的棉纤维以自由状态接受开松辊上的弹性角钉打手的打击作用,在弹性打击作用下使得棉纤维被松解,且逐渐暴露出来的杂质在大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尘棒之间下落。
棉纤维流而后经由输棉管路输送至多仓混棉机中,喂入的棉纤维流在气流作用下被均匀地吹入各个棉仓,形成气流混和,各仓纤维层经90度转弯输送,利用其路程差获得再次混和,过量纤维被抛入混棉室,达到细致混和,棉纤维流而后经由输棉管路输送至精开棉机中。
在精开棉中,棉纤维流经由第一开松辊上的开松针布带动后,进入到第一开松辊和第二开松辊之间,在两者之间同时受到第一开松辊上的开松针布的抓取和第二开松辊上的开松针布的抓取作用,从而使得棉纤维被松解,且部分棉纤维转移至第二开松辊上。
在第一开松辊上设置有第一剥棉辊,未转移的棉纤维被第一剥棉辊剥取后下落至第二开松辊上,继而被第二开松辊带动后,进入到第二开松辊和第三开松辊之间,在两者之间同时受到第二开松辊上的开松针布的抓取和第三开松辊上的开松针布的抓取作用,从而使得棉纤维被松解,且部分棉纤维转移至第三开松辊上。
在第二开松辊上设置有第二剥棉辊,未转移的棉纤维被第二剥棉辊剥取后下落至第三开松辊上,棉纤维流而后经由输棉管路输送至异纤清除机中,送入的棉纤维流逐次的经由罗拉牵伸后变薄,直至呈单层排列。
经由上方的沿着纤维层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的图像拍摄装置拍摄后获取图像,再经由图像处理系统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并与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异纤标本进行对比。当发现包含有异纤时,相应位置的喷嘴开启从而将所在位置的纤维吹下,继而实现异纤的分离清除。
棉纤维流而后经由输棉管路输送至整理棉箱中,在整理棉箱内经由光电管进行高度控制后输出,输出过程中,整理棉箱底部的棉纤维流在压力作用下被大直径的一对木罗拉沿着整理棉箱的宽度方向聚拢,然后再被小直径的一对木罗拉按压输出,按压输出的棉纤维丛再经由保持固定的下喂入板和转动的上喂入罗拉之间喂入到梳棉机中。
在梳棉机中依次经刺辊进行握持开松,再被与刺辊相邻的锡林完全剥取,剥取后的棉纤维在锡林与活动盖板之间的梳理区域内进行反复转移分梳,直至将棉纤维分离成单纤维状态,且被锡林完全带出。
带出后的棉纤维经由道夫部分剥取后凝聚成棉纤维网,棉纤维网经喇叭口聚拢成棉纤维条,棉纤维条经按压整理后得到棉生条,棉生条经由圈绕系统连续的圈绕在棉条筒内,未被剥取的棉纤维经由锡林带动后继续送入到梳理区进行分梳。
可选地,本申请的精梳包括将由纯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得到的棉生条,依次经精梳准备和精梳梳理,得到棉熟条。
其中,精梳准备包括两道预并条和一道条并卷,第一道预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且通过牵伸系统使得喂入的棉生条内的前弯钩被伸直,得到初步棉预并条。第二道预并条中采用多根初步棉预并条共同喂入,且通过牵伸系统使得喂入的初步棉预并条内的后弯钩被伸直,继而得到棉预并条。条并卷中采用多组棉预并条共同喂入,且每组棉预并条包括多根预并条,每组棉预并条经牵伸后并合成子棉卷,若干个子棉卷上下按压并合后经牵伸后输出,得到棉精梳卷。
精梳梳理包括将棉精梳卷经由钳板握持送入精梳机,使棉精梳卷内的棉纤维在一端被握持状态下另一端接受锡林上的针布的梳理。将被梳理伸直的棉纤维通过分离罗拉进行抓取,抓取过程中使得棉纤维一端被分离罗拉握持,另一端接受顶梳的梳理作用,且同时使得较短的未被握持的棉纤维被梳理滑落至锡林上被带出。
具体而言,本申请的第一道预并条中采用8根棉生条共同喂入,且牵伸系统采用大隔距、大后区牵伸与小前区牵伸,从而主要使得喂入的棉生条内的前弯钩被伸直,继而得到初步棉预并条。第二道预并条中采用8根初步棉预并条条共同喂入,且牵伸系统采用大隔距、小后区牵伸与大前区牵伸,从而主要使得喂入的初步棉预并条内的后弯钩被伸直,继而得到棉预并条。条并卷中采用3组棉预并条共同喂入,且每组棉预并条包括24-28根预并条,每组棉预并条经1.2倍以内的牵伸后并合成子棉卷,三个子棉卷上下按压并合后经1.1倍以内的牵伸后输出,得到棉精梳卷。
本申请进而将棉精梳卷喂入到精梳机中,在精梳梳理过程中,棉精梳卷经由钳板握持送入,送入的棉精梳卷内的棉纤维在一端被握持状态下另一端接受锡林上的针布的梳理,从而实现棉纤维前端弯钩的伸直。被梳理伸直的棉纤维随后被分离罗拉抓取,抓取过程中使得棉纤维一端被分离罗拉握持,另一端接受顶梳的梳理作用,从而实现棉纤维后端弯钩的伸直,且同时使得较短的未被握持的棉纤维被梳理滑落至锡林上被带出。棉精梳条经两道并条后制得重量不匀率减小、纤维弯钩进一步被伸直的棉熟条,棉熟条经粗纱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棉粗纱。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二细纱,包括:
步骤301:将精梳棉粗经被动退绕后喂入到牵伸系统中,使喂入的精梳棉粗在由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被张紧,且同时实现棉纤维之间沿着粗纱的长度方向的滑移。
步骤302:在棉纤维滑移的过程中,棉纤维由于粗纱捻度产生反扭转从而产生退捻作用,在退捻过程中捻度沿着粗纱长度方向的均匀传播,得到后须条。
步骤303:后须条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且在后须条内的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以及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下,在前钳口附件抽取出所需线密度的棉纤维,且在抽取过程中使得棉纤维的捻度完全退除,从而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
步骤304:将棉芯纱经由主动退捻后立即被前罗拉按压且输出,棉芯纱的退绕线速度与细纱机前罗拉的转动线速度保持一致,将主动退绕后的棉芯纱在前罗拉处与牵伸系统输出的棉须条汇合并同时输出。
其中,在输出时由于棉芯纱脱离了按压作用,从而使得棉芯纱的卷绕动力完全退去,在退去过程中使得棉芯纱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
步骤305:在S捻向加捻的过程中,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与棉须条内的棉纤维相互交缠后得到包芯须条。
步骤306:将牵伸系统输出的包芯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的Z捻向加捻的作用下,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加捻相互作用,使得棉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加捻,得到棉柔纱。
其中,通过钢丝圈与钢领轨道的摩擦力,使得钢丝圈的转动线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之差为棉柔纱提供卷绕动力,且使用过程中选用重量适中的钢丝圈,且在保持锭子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前罗拉的转速,从而使得所产生的Z向的加捻捻度减小,产生的Z捻向的加捻捻度沿着棉柔纱的长度方向自下而上传递,传递至加捻点时,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的相互作用,使得棉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以平衡的状态固定。
具体而言,本申请将精梳棉粗与制得的棉芯纱共同经第二细纱制得所需的棉柔纱。第二细纱采用包芯生产工艺,棉粗纱经被动退绕后喂入到牵伸系统中,喂入的棉粗纱在简单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较小的牵伸作用下被张紧,且同时实现沿着粗纱的长度方向的棉纤维之间的小的滑移。在棉纤维滑移过程中,使得棉纤维由于粗纱捻度产生反扭转从而产生较小的退捻作用,退捻过程中实现捻度沿着粗纱长度方向的均匀传播,从而得到后须条。
后须条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大牵伸作用下,在后须条内的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以及皮圈对面纤维的摩擦力产生的外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下,所需线密度的棉纤维在前钳口附件被逐渐的抽取出来,且在抽取过程中使得捻度完全退除,从而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
棉芯纱经由主动退捻后立即被前罗拉按压且输出,在此过程中,缠绕有棉芯纱的细纱管悬吊在退绕杆上,各锭位的退绕杆通过退绕皮带传动连接后由退绕电机带动转动,且使得棉芯纱的退绕线速度与细纱机前罗拉的转动线速度保持一致。
主动退绕后的棉芯纱在前罗拉处与牵伸系统输出的棉须条汇合,汇合后两者同时输出。输出时,由于棉芯纱脱离了按压作用,从而使得棉芯纱的卷绕动力完全退去。退去过程中使得棉芯纱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在S捻向加捻过程中,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与棉须条内的棉纤维相互交缠后得到包芯须条,从而使得纺纱段产生捻度,实现减小细纱加工中的设计捻度。
牵伸系统输出的包芯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上来的Z捻向的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得到棉柔纱。在加捻过程中,主轴带动锭子进行Z捻向的转动,继而带动嵌入在锭子上的纱管进行同步转动,纱管转动继而带动缠绕在其上的棉柔纱转动,棉柔纱转动继而带动穿过的钢丝圈绕着所在的钢领轨道转动,钢丝圈转动带动棉柔纱发生沿着轴向的转动,从而对棉柔纱产生Z捻向的加捻捻度。
由于钢丝圈与钢领轨道的摩擦力,使得钢丝圈的转动线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之差为棉柔纱提供卷绕动力,且使用过程中选用重量适中的钢丝圈,且在保持锭子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前罗拉的转速,从而使得所产生的Z捻向的直接加捻捻度增加。
产生的Z捻向的加捻捻度沿着棉柔纱的长度方向自下而上传递,传递至加捻点时,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的相互作用,在两者相互作用下使得棉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以平衡的状态固定,从而降低了棉柔纱中纤维的反扭转性。
本申请通过将选配的纯棉纤维经开清、梳棉、并条、第一粗纱和第一细纱制得S捻向的棉芯纱,且在细纱工序采用相互之间具有大摩擦力的钢领与钢丝圈,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少加捻纺纱。将同样的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并条、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第二细纱采用包芯工艺,将棉芯纱主动退绕后立即由前罗拉按压喂入,精梳棉粗纱经牵伸后与棉芯纱汇合,汇合过程中,棉芯纱在退去的卷绕力作用下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从而在加捻过程中与牵伸系统输出的须条交缠,继而增加纺纱段的捻度,从而减小纺纱加工中的设计捻度,从而实现纱线的柔软,同时细纱采用Z捻向加捻,从而使得施加的Z捻向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相互作用,从而在降低了成纱中纤维的反扭转性的同时,提高了棉柔纱的强力,实现了纱线的柔软。
同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棉柔线,由本申请的棉柔纱织造而成。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料,由本申请的棉柔线织造而成。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7)

1.一种棉柔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纯棉纤维依次经开清、梳棉、第一并条、第一粗纱和第一细纱,制得S捻向的棉芯纱,其中,在第一细纱的过程中,采用相互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的钢领与钢丝圈,使得棉芯纱的卷绕线速度达到锭子线速度的1.5%以上,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和少加捻纺纱;
将纯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精梳、第二并条和第二粗纱制得精梳棉粗纱;
将S捻向的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共同经第二细纱,制得所需的棉柔纱,其中,在第二细纱的过程中,将棉芯纱和精梳棉粗纱经牵伸后得到的棉须条进行包芯合股,使棉芯纱在退去的卷绕力作用下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并在第二细纱中,施加与棉芯纱的S捻向相互作用的Z捻向加捻,从而使得施加的Z捻向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相互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清,包括:
成卷前处理和清棉成卷;
其中,所述成卷前处理包括圆盘抓棉、混开棉和振动给棉,所述清棉成卷包括喂入、开松和成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棉成卷中所使用的成卷设备包括喂入部、开松部和成卷部,所述开松部设置于喂入部的前部,所述成卷部设置于开松部的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部,包括:
上喂入辊,所述上喂入辊包括圆柱体形结构的喂入辊轴,在所述喂入辊轴上设置有喂入辊套,所述喂入辊套包括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和右喂入辊套,所述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和右喂入辊套相互之间紧靠,所述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分别通过轴承与喂入辊轴之间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喂入辊套、中喂入辊套、右喂入辊套可分别的自由转动;
下喂入罗拉,所述下喂入罗拉包括圆柱体形结构的喂入罗拉轴,在喂入罗拉轴上设置有喂入罗拉套,所述喂入罗拉套包括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和右喂入罗拉套,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和右喂入罗拉套相互之间紧靠,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分别通过轴承与喂入罗拉轴之间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可分别的自由转动,且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右喂入罗拉套分别通过左传动皮带、中传动皮带、右传动皮带由左电机、中电机、右电机带动转动;
压力传感器,沿所述左喂入罗拉套、中喂入罗拉套和右喂入罗拉套的长度方向分别等间距的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左电机、中电机和右电机以及各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松部采用综合打手,所述综合打手包括多个打手作用臂,各打手作用臂分别包括矩形刀片、锯齿刀片和梳针刀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棉,包括:
将制得的棉纤维卷经由给棉板和给棉罗拉握持喂入,使棉纤维卷内的棉纤维完全转移至刺辊上;
通过与刺辊紧靠的锡林的针布剥取棉纤维,棉纤维在锡林与后转动盖板之间受到梳理前自由开松整理,棉纤维在锡林与中转动盖板之间受到自由转移梳理作用,棉纤维在锡林与前转动盖板之间受到梳理后自由顺直整理作用;
通过与锡林紧靠的道夫的针布剥取棉纤维,从而在道夫上凝聚成棉纤维网,棉纤维网经喇叭口聚拢成棉纤维条,棉纤维条经按压整理后的得到棉生条,将棉生条经卷绕系统圈绕在棉条筒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条,包括:
将由梳棉后得到的棉生条经两道并条制得棉熟条;
其中,在第一道并条中,采用多个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一工艺配置,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前弯钩被伸直;在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二工艺配置,使得棉生条中的纤维后弯钩被伸直;在第三道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牵伸过程中采用第三工艺配置,从而在并合过程中使得棉条中的重量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纱,包括:
将棉熟条在由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张紧,并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整体抽取为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
将棉须条经锭翼带动后进行加捻成棉粗纱;
其中,棉粗纱在与锭翼保持同向转动的筒管的转动下不断的缠绕,且筒管的转动线速度大于锭翼的转动线速度,两者之间的线速度之差为棉粗纱缠绕提供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细纱的过程中,通过钢丝圈与钢领轨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钢丝圈的转动线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之差为棉芯纱提供卷绕动力,且使用过程中选用重量较重的钢丝圈,从而使得钢丝圈的转速减小,继而使得直接产生的加捻捻度减小,且产生的卷绕作用增强,从而实现高速纺纱下的多卷绕和少加捻纺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梳,包括:
将由纯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得到的棉生条,依次经精梳准备和精梳梳理,得到棉熟条;
其中,所述精梳准备包括两道预并条和一道条并卷,第一道预并条中采用多根棉生条共同喂入,且通过牵伸系统使得喂入的棉生条内的前弯钩被伸直,得到初步棉预并条;
第二道预并条中采用多根初步棉预并条共同喂入,且通过牵伸系统使得喂入的初步棉预并条内的后弯钩被伸直,继而得到棉预并条;
条并卷中采用多组棉预并条共同喂入,且每组棉预并条包括多根预并条,每组棉预并条经牵伸后并合成子棉卷,若干个子棉卷上下按压并合后经牵伸后输出,得到棉精梳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细纱,包括:
将精梳棉粗经被动退绕后喂入到牵伸系统中,使喂入的精梳棉粗在由罗拉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被张紧,且同时实现棉纤维之间沿着粗纱的长度方向的滑移;
在棉纤维滑移的过程中,棉纤维由于粗纱捻度产生反扭转从而产生退捻作用,在退捻过程中捻度沿着粗纱长度方向的均匀传播,得到后须条;
后须条在皮圈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且在后须条内的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以及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下,在前钳口附件抽取出所需线密度的棉纤维,且在抽取过程中使得棉纤维的捻度完全退除,从而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所需线密度的棉须条之后,还包括:
将棉芯纱经由主动退捻后立即被前罗拉按压且输出,棉芯纱的退绕线速度与细纱机前罗拉的转动线速度保持一致,将主动退绕后的棉芯纱在前罗拉处与牵伸系统输出的棉须条汇合并同时输出;
其中,在输出时由于棉芯纱脱离了按压作用,从而使得棉芯纱的卷绕动力完全退去,在退去过程中使得棉芯纱继续进行S捻向加捻;
在S捻向加捻的过程中,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与棉须条内的棉纤维相互交缠后得到包芯须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包芯须条之后,还包括:
将牵伸系统输出的包芯须条在自下而上传递的Z捻向加捻的作用下,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加捻相互作用,使得棉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加捻,得到棉柔纱;
其中,通过钢丝圈与钢领轨道的摩擦力,使得钢丝圈的转动线速度小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钢丝圈与纱管的转动线速度之差为棉柔纱提供卷绕动力,且使用过程中选用重量适中的钢丝圈,且在保持锭子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前罗拉的转速,从而使得所产生的Z向的加捻捻度减小,产生的Z捻向的加捻捻度沿着棉柔纱的长度方向自下而上传递,传递至加捻点时,与棉芯纱继续施加的S捻向的相互作用,使得棉须条内的棉纤维与棉芯纱内的棉纤维之间以平衡的状态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Z捻向加捻过程中,主轴带动锭子进行Z捻向的转动,继而带动嵌入在锭子上的纱管进行同步转动,纱管转动继而带动缠绕在其上的棉柔纱转动,棉柔纱转动继而带动穿过的钢丝圈绕着所在的钢领轨道转动,钢丝圈转动带动棉柔纱发生沿着轴向的转动,从而对棉柔纱产生Z捻向的加捻捻度,产生的Z捻向的加捻捻度沿着棉柔纱的长度方向自下而上传递。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选用细绒棉纤维进行配棉,配棉时以长度为主体,所选原棉品级差异不超过1,含杂差异不超过0.5%。
16.一种棉柔线,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棉柔纱织造而成。
17.一种面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棉柔线织造而成。
CN202311543625.8A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611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3625.8A CN117661165A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3625.8A CN117661165A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1165A true CN117661165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5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3625.8A Pending CN117661165A (zh) 2023-11-17 2023-11-17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11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9061B (zh) 一种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3132197B (zh) 汉麻原生纤维多组分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6319A (zh) 一种高效纺织工艺
CN109763229B (zh) 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3526350B (zh) 一种超细高支纱的生产方法
CN106801279A (zh) 一种吸湿排汗涤纶/木棉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9811443A (zh) 一种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6637567A (zh) 一种赛洛菲尔双包缠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10331485A (zh) 一种机织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16742A (zh) 一种纯棉精梳高支纱的高效生产方法
Elhawary Fibre to yarn: staple-yarn spinning
CN110079909B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Basu Progress in air-jet spinning
CN110093701B (zh) 松弛弹性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107130332A (zh) 苎麻棉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系统和应用
CN110106592A (zh) 一种涤/棉混纺色织纱的生产方法
CN109972249B (zh) 环保高支普梳纱的生产方法
CN109652883B (zh) 棉和不锈钢混纺电磁屏蔽用纱的生产方法
US6470534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arded woolen yarn
CN113403718B (zh) 一种混合成纱机及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396742A (zh) 一种具有优异服用性能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7661165A (zh) 一种棉柔纱、棉柔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67059B (zh) 复合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42520B (zh) 涤/粘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4836862B (zh) 一种涡流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