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9439A -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9439A
CN117659439A CN202311697174.3A CN202311697174A CN117659439A CN 117659439 A CN117659439 A CN 117659439A CN 202311697174 A CN202311697174 A CN 202311697174A CN 117659439 A CN117659439 A CN 117659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l
solution
sodium
sodium hydroxide
hyaluron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971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金友
陈雪晴
王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Kangrun Huiz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Kangrun Huiz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Kangrun Huiz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Kangrun Huiz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971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94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9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94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将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溶解并配置成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步骤;通过采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来实现了对凝胶物理性质柔软度的调控;另外,还在上述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对其所制备的无色透明凝胶进行负载绿原酸处理;通过采用负载绿原酸来提高了凝胶的抗透明质酸酶酶解能力,减少消费者需要多次注射以延长凝胶体内保留时间的痛苦。

Description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软度强、颗粒度低,或者柔软度强、颗粒度低,且抗酶解时间长的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尿酸又名透明质酸,化学结构简单,是由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之间通过β-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天然的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如眼睛玻璃体、皮肤、韧带、脐带等。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理化性质,透明质酸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医疗等领域。但由于天然透明质酸在组织中易扩散且在人体内易被氧化物质或酶降解,对强酸、强碱、高温、自由基及酶等作用敏感,硬度和力学强度不理想,不能满足临床所要求的粘弹性和稳定性,故限制了透明质酸在临床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凝胶的粘弹性,使其更耐体内透明质酸酶降解,现有技术通过氢氧化钠工艺参与天然透明质酸交联反应产生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颗粒感强,不能达到消费者期望的对柔软度的要求,与此同时,纯交联透明质酸体系产生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耐酶解能力同样不能令消费者满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柔软度强、颗粒度低,或者柔软度强、颗粒度低,且抗酶解时间长的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将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溶解并配置成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溶解并配置成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步骤为:
将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分子量采用5wDa-150wDa,浓度选用10-100mg/mL,用摩尔浓度为0.2M~1M的碳酸钠、质量浓度为0.2%~5%的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在40℃-60℃水浴充分溶解配置成50mg/mL的透明质酸钠溶液。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溶液为0.2M的碳酸钠、0.2%~5%的氢氧化钠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溶液为0.5M的碳酸钠、0.2%~5%的氢氧化钠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溶液为1M的碳酸钠、0.2%~5%的氢氧化钠混合而成。
优选的,在所述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溶解并配置成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步骤后还包括:
将均匀溶解后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中加入BDDE30μL/mL-200μL/mL,反应温度控制在20℃-30℃在24h成胶,滴加盐酸溶液调节pH值使其为中性;
将调为中性的凝胶装入透析袋浸入超纯水中,反复更换超纯水,纯化时间控制在48h以上,随后换磷酸盐缓冲溶液纯化,时间控制在8h-48h;
将上述收集凝胶置于烧杯中100℃高压蒸汽灭菌20min-40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
优选的,将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分子量采用150wDa,浓度选用10-100mg/mL,用浓度为0.2M~1M的碳酸钠、浓度为0.2%~5%的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在50℃水浴充分溶解并配置成50mg/mL的透明质酸钠溶液;
将均匀溶解后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中加入BDDE200μL/mL,反应温度控制在28℃在24h成胶,滴加盐酸溶液调节pH值使其为中性;
将调为中性的凝胶装入1wDa透析袋浸入超纯水中,反复更换超纯水,纯化时间控制在48h以上,随后换磷酸盐缓冲溶液纯化,时间控制在8h-48h;
将上述收集凝胶置于烧杯中100℃高压蒸汽灭菌30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
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无色透明凝胶进行负载绿原酸处理。
优选的,所述负载绿原酸处理方法是:
将所述无色透明凝胶装入孔径为1000Da-10wDa透析袋中,置于浓度为0.2mg/mL~5mg/mL绿原酸溶液中透析5天;
然后取出无色透明凝胶,用筛网处理,中速滤纸吸水,即得负载绿原酸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优选的,所述负载绿原酸处理方法是:所述透析袋孔径为1wDa,所述绿原酸溶液浓度为1mg/mL。
优选的,所述负载绿原酸处理方法是:所述的混合溶液由浓度为1M的碳酸钠、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可以采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来实现了对凝胶物理性质柔软度的调控;而且还可以采用负载绿原酸来提高了凝胶的抗透明质酸酶酶解能力,减少消费者需要多次注射以延长凝胶体内保留时间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增加凝胶柔软度的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宏观状态图;
图2b为0.2M碳酸钠与0.2%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E)宏观状态图;
图2c为0.5M碳酸钠与1%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D)宏观状态图;
图2d为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宏观状态图;
图3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图;
图3b为0.2M碳酸钠与0.2%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对比图;
图3c为0.5M碳酸钠与1%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对比图;
图3d为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对比图;
图4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
图4b为0.2M碳酸钠与0.2%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
图4c为0.5M碳酸钠与1%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
图4d为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
图5为一种延长其酶解时间的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6a为负载绿原酸的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A-CGA)的宏观状态图;
图6b为负载绿原酸的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CGA)的宏观状态图;
图7为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A-CGA、C-CGA)的流变学分析示意图;
图8分别为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C-CGA)中绿原酸在20℃的PBS环境下、37℃的PBS环境下、37℃含透明质酸酶的PBS环境下释放示意图;
图9为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A-CGA、C-CGA)与未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A、C)的体外抗酶解性能测定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加交联玻尿酸柔软度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对比制备凝胶方法:采用如下三种制备进行对比:在成胶工艺中以碱的加入种类不同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为纯氢氧化钠体系成胶工艺;第二类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体系成胶工艺;第三类为纯碳酸钠体系成胶工艺。
第一类制备凝胶:采用单一氢氧化钠工艺体系制作凝胶,其具体方法如下:将1g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分子量为150wDa),用1%氢氧化钠溶液于50℃水浴下充分溶解配置成50mg/mL的透明质酸溶液。将均匀溶解后的透明质酸溶液中加入BDDE(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200μL/mL,于28℃反应24h成胶,滴加适量盐酸溶液(1M=1mol/L)调节Ph为中性。将调为中性的凝胶装入1wDa透析袋中超纯水纯化48h后,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纯化过夜。采用滤网收集凝胶。将上述收集凝胶置于烧杯中100℃高压蒸汽灭菌30min,得到有一定流动性的无色透明凝胶。
同样地制备凝胶,进一步分别进行第二类制备凝胶与第三类制备凝胶。其中对比制备方法中第二类制备与上述第一类制备方法步骤相同,仅为成胶工艺中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体系加入量的差异;第三类制备方法与与上述第一类制备方法步骤相同,仅为成胶工艺中纯碳酸钠加入的差异,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三种制备凝胶相关关键工艺参数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碳酸钠加入量单位mol/L 氢氧化钠加入量单位质量百分数 结果
0 1M 0% 不成胶
1 0.2M 0.2% 成胶,且柔软度强
2 0.2M 1% 成胶,且柔软度强
3 0.2M 5% 成胶,且柔软度强
4 0.5M 0.2% 成胶,且柔软度强
5 0.5M 1% 成胶,且柔软度强
6 0.5M 5% 成胶,且柔软度强
7 1M 0.2% 成胶,且柔软度强
8 1M 1% 成胶,且柔软度强
9 1M 5% 成胶,且柔软度强
10 0 1% 成胶,但颗粒度强
上述制备方法具体的凝胶制备结果宏观状态图、扫描电镜图、流变学分析图分别见图2-4所示:
图2a所示,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宏观状态图(肉眼观测或相机拍照);图2b为0.2M碳酸钠与0.2%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E)宏观状态图(肉眼观测或相机拍照);图2c为0.5M碳酸钠与1%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D)宏观状态图(肉眼观测或相机拍照);图2d为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宏观状态图(肉眼观测或相机拍照)。
其中图2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宏观状态图,也就是第一类制备方法制备结果:成胶,且颗粒度强;图2b-d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体系成胶工艺的交联玻尿酸凝胶宏观状态图,也就是第二类制备方法制备结果:成胶,且柔软度强;第三类通过纯碳酸钠工艺的交联玻尿酸的制备方法制备结果:未成胶为溶液状(图中未示出)。
图3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图(在60倍镜下观察);图3b为0.2M碳酸钠与0.2%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对比图(在60倍镜下观察);图3c为0.5M碳酸钠与1%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对比图(在60倍镜下观察);图3d为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对比图(在60倍电镜下观察)。
其中图3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图,是第一类制备方法制备结果;图3b-d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体系成胶工艺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扫描电镜图,是第二类制备方法制备结果。从图3a-d电镜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二类制备方法制备凝胶具有同样的致密网状结构,都具有较高的交联度;另外,第二类制备方法制备凝胶相比第一类,在改变其柔软度的同时,并未改变其内部的高交联程度。
为了进一步评估本实施例制备的交联玻尿酸凝胶的柔软度,采用已知标准方法对其进行流变学分析测定,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对完全溶胀的水凝胶进行流变学分析测定: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温度25℃,狭缝宽度0.01mm,40mm夹具),振动频率在0.01-100Hz范围内对样品的G'、G"(储存模量与损耗模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凝胶流变学分析图分别为:
图4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图4b为0.2M碳酸钠与0.2%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图4c为0.5M碳酸钠与1%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图4d为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
其中图4a为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也就是第一类制备方法制备结果:通过图4a流变学分析看,表明第一类制备方法制备的凝胶具有水凝胶的类似性质;图4b-d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体系成胶工艺的交联玻尿酸凝胶流变学分析图,也就是第二类制备方法制备结果:通过图4b-d流变学分析,表明第二类制备方法制备的凝胶在保留水凝胶既具有固体的弹性,又具有液体的黏性的性质的同时,柔软度得以提高。
总而言之,图2、3、4所示表明采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合工艺体系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具有更加柔软,并且其本身具备的其他优良性质并未改变的优良特性,为打破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国际产业壁垒提供确切有效的工艺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分子量采用5wDa-150wDa,浓度选用10-100mg/mL,用量为0.5-1g。
本实施例中所述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体系中碳酸钠浓度为0.2M-1M,氢氧化钠浓度为0.2%-5%,水浴溶解温度采用40℃-60℃。
本实施例中所述BDDE加入量控制在30μL/mL-200μL/mL,反应温度控制在2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滴加盐酸需要在凝胶水溶液中滴加,纯化过程为两步:将装有交联玻尿酸凝胶的透析袋浸入超纯水中,反复更换超纯水,纯化时间控制在48h以上,随后换磷酸盐缓冲溶液纯化,时间控制在8h-48h。高压蒸汽灭菌温度控制在100℃,时间为20min-40min。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凝胶体外抗酶解性能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对比制备凝胶:将凝胶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负载绿原酸的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第二类为未负载绿原酸的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
第一类具体制备凝胶方法为:将一定量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分子量为150wDa),用1M与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体系于50℃水浴下充分溶解配置成50mg/mL的透明质酸溶液。将均匀溶解后的透明质酸溶液中加入BDDE(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200uL/mL,于28℃反应24h。取出上述凝胶,滴加适量盐酸溶液(1M)调节Ph为中性。将调为中性的凝胶装入1wDa透析袋中超纯水纯化48h后,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纯化过夜。采用滤网收集凝胶。将上述收集到的凝胶置于烧杯中100℃高压蒸汽灭菌30min,得到有一定流动性的无色透明凝胶。将以上所述水凝胶装入1wDa透析袋中,置于1mg/mL绿原酸溶液中透析5天。取出水凝胶,用筛网处理,中速滤纸吸水,得到负载绿原酸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第二类具体实验方法为第一类前半部分,到透析绿原酸溶液之前,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评估本实施例制备的两类交联玻尿酸的相关性能,对它们分别进行流变学分析测定、载药量测定、释放量测定、体外抗酶解分析等,均采用已知标准方法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分别如下:
对完全溶胀的水凝胶进行流变学分析测定: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温度25℃,狭缝宽度0.01 mm,40mm夹具),振动频率在0.01-100Hz范围内对样品的G'、G"(储存模量与损耗模量)进行测定分析。
对负载有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进行载药量测定:用超纯水配置5mg/mL绿原酸溶液,依次稀释为2.5 mg/mL、1.25mg/mL、0.625 mg/mL、0.3125 mg/mL、0.1563 mg/mL、0.07813 mg/mL、0.03906 mg/mL、0.01953 mg/mL、0.00977 mg/mL、0.00488 mg/mL、0.00244mg/m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UV725)寻找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量上述稀释后的绿原酸溶液的吸光度,以绿原酸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绿原酸的标准曲线。取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加入0.5MH2SO4,在100℃烘箱中水解1h,稀释至适当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UV725)测量吸光度,代入上述绿原酸的标准曲线,得到对应浓度后,计算得到载药量。
对负载有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进行绿原酸释放量测定:取1g上述凝胶于透析袋中,浸泡在0.25mg/mL透明质酸酶的PBS溶液中,置于37℃恒温箱中,每间隔一段时间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UV725)在上述最大吸收波长(325nm)下测量溶液中绿原酸吸光度,直至吸光度不再变化。
对凝胶进行体外抗酶解性能测定,具体方案如下:取0.2g负载绿原酸的凝胶于1mg/mL透明质酸酶中置于37℃水浴中酶解。分别取出24h、65h酶解液,用改良咔唑显色法测定酶解液中葡萄糖醛酸含量;未负载绿原酸的凝胶通过测定不同酶解时间下其水解产物紫外吸收来确定水解程度。
上述标准方法对上述制备得到的第一类凝胶和第二类凝胶交联玻尿酸的相关性能测定具体的对比结果分别见图6-9所示:
图6a为负载绿原酸的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A-CGA)的宏观状态图(肉眼观测或相机拍照);图6b为负载绿原酸的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CGA)的宏观状态图(肉眼观测或相机拍照);负载绿原酸的1%纯氢氧化钠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A-CGA)仍为颗粒状,负载绿原酸的0.5M碳酸钠与1%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CGA)仍为凝胶状。
图7为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A-CGA、C-CGA)的流变学分析示意图;负载绿原酸的1M碳酸钠与5%氢氧化钠混合体系工艺生产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CGA)流变学分析显示储存模量大于损耗模量,具有水凝胶既具有固体的弹性,又具有液体的黏性的性质。
图8分别为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C-CGA)在20℃的PBS环境下、37℃的PBS环境下、37℃含透明质酸酶的PBS环境下释放示意图,左、中、右图分别为释放条件在20℃的PBS中、在37℃的PBS中、在37℃的含透明质酸酶PBS中的释放曲线图,其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在325nm波长下的吸光度;由图中所示释放速率可以看到在20℃ PBS(磷酸盐缓冲溶液)环境下5h实现完全释放,37℃(模拟人体环境)PBS(磷酸盐缓冲溶液)环境下2-3h实现释放,37℃含透明质酸酶的PBS环境下(进一步模拟凝胶在人体中的环境)同样的实现2-3h完全释放,以上几种环境下的实验表明凝胶中负载的绿原酸释放性能良好,能够有效发挥其抗酶解效果。
图9为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A-CGA、C-CGA)与未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A、C)的体外抗酶解性能测定对比图;由图中所示曲线,未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C的酶降解速率分别为1.36%/h、0.61%/h,而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CGA、C-CGA的酶降解速率分别为0.40%/h、0.23%/h,可以看出,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透明质酸酶降解速率明显低于未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由此展示了负载绿原酸的注射用交联玻尿酸比未负载的具有更慢的酶解速度,更长的体外抗酶解时间这一优良性质,为延长体内保留时间,减少消费者需要反复注入凝胶的痛苦提供一种可行性技术方案。
图9中未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C和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CGA、C-CGA的酶降解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未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的酶降解速率=(A48h酶解程度-A24h酶解程度)/(48h-24h)=(56.42%-23.87%)/(48-24)=1.36%/h;
未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的酶降解速率=(C65h酶解程度-C24h酶解程度)/(65h-24h)=(67.7083%-42.7083%)/(65-24)=0.61%/h;
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A-CGA的酶降解速率=(A-CGA48h酶解程度-A-CGA24h酶解程度)/(48h-24h)=(30.22%-20.70%)/(48-24)=0.40%/h;
负载绿原酸的交联玻尿酸凝胶C-CGA的酶降解速率=(C-CGA65h酶解程度-C-CGA24h酶解程度)/(65h-24h)=(84.7458%-75.2119%)/(65-24)=0.23%/h。
本实施例中凝胶负载绿原酸,且绿原酸溶液浓度控制在0.2mg/mL-5mg/mL,而且采用滤网收集、中速滤纸吸除多余水分的手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析袋孔径为1000Da-10wDa。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案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本发明的主要要点是成胶工艺中采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体系来增加凝胶柔软度,或者成交工艺中采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体系来增加凝胶柔软度,且采用负载绿原酸的方法来提高交联玻尿酸凝胶体外抗酶解能力,可用于整形手术中注射用交联玻尿酸的制备,通过改善工艺、负载药物的手段减少消费者需要多次注射以延长凝胶体内时间的痛苦,为整形手术所用玻尿酸提供一种增加凝胶柔软度与保留时间的新思路。在此,权利要求书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予以了描述,如混合体系工艺的配比与所负载的绿原酸加入量只是大致范围,可以适当调整。但都是包含了本发明的发明要点,不背离本发明宗旨的,任何变化的技术方案,都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将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溶解并配置成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溶解并配置成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步骤为:
将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分子量采用5wDa-150wDa,浓度选用10-100mg/mL,用摩尔浓度为0.2M~1M的碳酸钠、质量浓度为0.2%~5%的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在40℃-60℃水浴充分溶解配置成50mg/mL的透明质酸钠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溶液为0.2M的碳酸钠、0.2%~5%的氢氧化钠混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溶液为0.5M的碳酸钠、0.2%~5%的氢氧化钠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溶液为1M的碳酸钠、0.2%~5%的氢氧化钠混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溶解并配置成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步骤后还包括:
将均匀溶解后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中加入BDDE30μL/mL-200μL/mL,反应温度控制在20℃-30℃在24h成胶,滴加盐酸溶液调节pH值使其为中性;
将调为中性的凝胶装入透析袋浸入超纯水中,反复更换超纯水,纯化时间控制在48h以上,随后换磷酸盐缓冲溶液纯化,时间控制在8h-48h;
将上述收集凝胶置于烧杯中100℃高压蒸汽灭菌20min-40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医用级透明质酸钠粉末分子量采用150wDa,浓度选用10-100mg/mL,用浓度为0.2M~1M的碳酸钠、浓度为0.2%~5%的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在50℃水浴充分溶解并配置成50mg/mL的透明质酸钠溶液;
将均匀溶解后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中加入BDDE200μL/mL,反应温度控制在28℃在24h成胶,滴加盐酸溶液调节pH值使其为中性;
将调为中性的凝胶装入1wDa透析袋浸入超纯水中,反复更换超纯水,纯化时间控制在48h以上,随后换磷酸盐缓冲溶液纯化,时间控制在8h-48h;
将上述收集凝胶置于烧杯中100℃高压蒸汽灭菌30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7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无色透明凝胶进行负载绿原酸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绿原酸处理方法是:
将所述无色透明凝胶装入孔径为1000Da-10wDa透析袋中,置于浓度为0.2mg/mL~5mg/mL绿原酸溶液中透析5天;
然后取出无色透明凝胶,用筛网处理,中速滤纸吸水,即得负载绿原酸的交联透明质酸凝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绿原酸处理方法是:所述透析袋孔径为1wDa,所述绿原酸溶液浓度为1mg/mL。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绿原酸处理方法是:所述的混合溶液由浓度为1M的碳酸钠、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组成。
CN202311697174.3A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6594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7174.3A CN117659439A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7174.3A CN117659439A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9439A true CN117659439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97174.3A Pending CN117659439A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943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1950A1 (ja) * 2004-11-15 2006-05-18 Shiseido Co., Ltd. 架橋ヒアルロン酸ゲルの製造方法
CN107936272A (zh) * 2017-11-27 2018-04-20 华熙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放疗防护的3d交联透明质酸盐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2480440A (zh) * 2020-11-30 2021-03-12 海雅美生物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2791229A (zh) * 2021-01-25 2021-05-14 吉林大学 一种含有绿原酸、芍药苷的透明质酸水凝胶医用敷料
CN114163667A (zh) * 2021-12-07 2022-03-11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用交联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2262012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一种化学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化学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1950A1 (ja) * 2004-11-15 2006-05-18 Shiseido Co., Ltd. 架橋ヒアルロン酸ゲルの製造方法
CN107936272A (zh) * 2017-11-27 2018-04-20 华熙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放疗防护的3d交联透明质酸盐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2480440A (zh) * 2020-11-30 2021-03-12 海雅美生物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2791229A (zh) * 2021-01-25 2021-05-14 吉林大学 一种含有绿原酸、芍药苷的透明质酸水凝胶医用敷料
WO2022262012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一种化学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化学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163667A (zh) * 2021-12-07 2022-03-11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用交联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622B (zh) 用于制造成形的交联的透明质酸产物的方法
JP6479783B2 (ja) 架橋ヒアルロン酸生成物を調製するための方法
EP2783702B1 (en) Water insoluble ge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US11866556B2 (en) Process for efficient cross-linking of hyaluronic acid
CN101502677B (zh) 一种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788A (zh) 一种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
CN114502599B (zh) 一种超支化聚甘油多缩水甘油醚及其作为多糖交联剂的用途
EP3841128B1 (en) Chlorinated derivative of hyaluronic aci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derivative, and use thereof
CN104231285A (zh) 透明质酸衍生物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21058B1 (ko) 생체적합성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7659439A (zh) 一种注射用交联玻尿酸凝胶的制备方法
US20200140626A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a hydrogel product
CN116997371A (zh) 基于聚合物的可植入或可注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EP3013866B1 (en)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product
US20240189428A1 (en) Implantable or injectable products based on polymers and method for their preparation
WO2019002371A1 (en) GLYCOSAMINOGLYCAN GEL WITH BIS-TRIS BUFFER
CN109337082A (zh) 一种玻尿酸-聚乳酸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