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8654A -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 Google Patents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8654A
CN117638654A CN202310931318.0A CN202310931318A CN117638654A CN 117638654 A CN117638654 A CN 117638654A CN 202310931318 A CN202310931318 A CN 202310931318A CN 117638654 A CN117638654 A CN 117638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discharge auxiliary
internal electrodes
cavity
elemen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13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骏介
早津匡人
平场飒汰
吉田尚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638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8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 H01C1/148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the terminals embracing or surrounding the resistiv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 H01C1/1413Terminals or electrodes formed on resistive elements having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1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voltage responsive, i.e. varistors
    • H01C7/1006Thick film var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1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voltage responsive, i.e. varistors
    • H01C7/12Overvoltage protection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18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layers stacked between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具备:元件主体,在内部形成有空洞;一对外部电极,配置于元件主体上;一对内部电极;以及放电辅助部。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端缘。一对内部电极以各自的端缘的一部分在空洞内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内。放电辅助部以与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的一部分相接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内。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包含露出于元件主体的外表面并且与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位于与第一端的相反侧并且包含角部的第二端。放电辅助部具有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露出于空洞内的一对端缘。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的一部分不包含角部。

Description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背景技术
已知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包括:元件主体,在内部形成有空洞;一对外部电极,配置于元件主体上;以及一对内部电极和放电辅助部,配置于元件主体内(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09/098944号)。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端缘。各自的端缘的一部分在空洞内彼此相对。放电辅助部与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的上述一部分相接。
发明内容
在与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的一部分彼此相对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放电辅助部的长度大于空洞的长度的结构中,在彼此相对的端缘的一部分之间,放电辅助部具有不露出于空洞的区域。在本结构中,不仅放电辅助部具有的露出于空洞的区域,而且不露出于空洞的上述区域有时诱发放电。由于在不露出于空洞的上述区域间的放电不经由空洞而产生,因此钳位电压有可能受到元件主体的电阻值的影响。在该情况下,钳位电压可能会产生偏差。
本发明的各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一个方式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具备:元件主体,在内部形成有空洞;一对外部电极,配置于元件主体上;一对内部电极;以及放电辅助部。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端缘。一对内部电极以各自的端缘的一部分在空洞内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内。放电辅助部以与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的上述一部分相接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内。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露出于元件主体的外表面并且与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连接。第二端位于与第一端的相反侧并且包含角部。放电辅助部具有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露出于空洞内的一对端缘。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的上述一部分不包含上述角部。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放电辅助部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露出于空洞内的一对端缘。因此,在第二方向上,放电辅助部的长度小于空洞的长度。在彼此相对的端缘的上述一部分之间,放电辅助部不具有不露出于空洞的区域。其结果,上述一个方式难以产生不经由空洞的放电。
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端缘的上述一部分在空洞内彼此相对,而且不包含第二端的角部。因此,角部不露出于空洞,并且不与放电辅助部相接。其结果,上述一个方式在放电辅助部具有的露出于空洞的区域可靠地产生放电。放电辅助部具有的露出于空洞的区域有时简称为“露出区域”。
综上所述,上述一个方式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放电辅助部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分别与一对内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内部电极相接的另外一对端缘。
放电辅助部具有上述另外一对端缘的结构,在上述露出区域更可靠地产生放电。因此,本结构进一步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放电辅助部在沿着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截面弯曲。
放电辅助部如上述那样弯曲的结构容易增加一对内部电极的相对面积。因此,本结构能够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一对内部电极在上述截面弯曲。
一对内部电极如上述那样弯曲的结构容易增加一对内部电极的相对面积。因此,本结构能够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一对内部电极在截面以沿着放电辅助部的方式弯曲。
一对内部电极如上述那样以沿着放电辅助部的方式弯曲的结构容易进一步增加一对内部电极的相对面积。因此,本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在一对内部电极的端缘的一部分之间,放电辅助部具有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长度大于空洞的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与放电辅助部的一对端缘彼此对应的端缘和端在第二方向上的间隔。
如上述那样的放电辅助部具有大于上述间隔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的结构,在上述露出区域更可靠地产生放电。因此,本结构进一步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另一个方式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具备:元件主体,在内部形成有空洞;一对外部电极,配置于元件主体上;一对内部电极,以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内并且露出于空洞;以及放电辅助部,以与一对内部电极相接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内。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连接。第二端位于与第一端的相反侧并且包含角部。放电辅助部具有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端缘。一对端缘,从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观察,位于空洞的内侧。上述角部不露出于空洞并且不与放电辅助部相接。
在上述另一个方式中,放电辅助部具有的一对端缘,从第三方向观察,位于空洞的内侧。因此,在第二方向上,放电辅助部的长度小于空洞的长度。在彼此相对的一对内部电极之间,放电辅助部不具有不露出于空洞的区域。其结果,上述一个方式难以产生不经由空洞的放电。
第二端包含的上述角部不露出于空洞,并且不与放电辅助部相接。因此,上述一个方式在放电辅助部具有的露出于空洞的区域可靠地产生放电。
综上所述,上述另一个方式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通过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和仅为了说明而给出的附图,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因此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
根据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适用范围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指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同时,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而给出,通过该详细描述,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元件主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一对内部电极和放电辅助部的图。
图4是示出沿着图1的IV-IV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沿着图1的V-V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元件主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一对内部电极和放电辅助部的图。图4是示出沿着图1的IV-IV线的截面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沿着图1的V-V线的截面结构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具备元件主体2、一对外部电极3、4、一对内部电极5、6、以及放电辅助部7。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安装于未图示的电子设备。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保护电子设备不受瞬态电压的影响。由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保护的电子设备例如包括电路基板或电子部件。瞬态电压例如由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引起。
元件主体2呈长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例如包括角部和棱线部被倒角的长方体的形状,或者角部和棱线部被倒圆的长方体的形状。元件主体2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端面2a、2b、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2c、2d、以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2e、2f。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端面2e和2f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对。一对侧面2a、2b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对。一对侧面2c、2d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相对。一对端面2a、2b和四个侧面2c、2d、2e、2f构成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四个侧面2c、2d、2e、2f分别与端面2a和端面2b相邻,并且以连接端面2a和端面2b的方式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四个侧面2c、2d、2e、2f中的一个侧面规定为与安装有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的电子设备相对的安装面。
如图2所示,元件主体2构成为沿着第三方向D3层叠有多个绝缘体层20。元件主体2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20。在元件主体2中,各绝缘体层20被一体化为不能目视确认各绝缘体层20之间的边界的程度。各绝缘体层20例如构成为陶瓷生片(ceramic green sheet)的烧结体。陶瓷生片包括绝缘体材料。
绝缘体材料例如包括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例如选自由Fe2O3、NiO、CuO、ZnO、MgO、SiO2、TiO2、MnCO3、SrCO3、CaCO3、BaCO3、Al2O3、ZrO2和B2O3构成的组。绝缘体层20可以仅包含单独的陶瓷材料,也可以包含两种以上的陶瓷材料。绝缘体层20可以含有玻璃。绝缘体层20为了能够低温烧结可以含有氧化铜。氧化铜包括CuO或Cu2O。
第一方向D1是元件主体2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D2是元件主体2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D3是元件主体2的高度方向。元件主体2的宽度例如为0.3mm以上1.2mm以下。元件主体2的长度例如为0.6mm以上2.0mm以下。元件主体2的高度例如为0.2mm以上1.2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主体2的宽度为1.0mm。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主体2的长度为0.5mm。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主体2的高度为0.5mm。
外部电极3、4配置于元件主体2上。外部电极3、4以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2上。外部电极3、4配置于元件主体2的第二方向D2的两端部。外部电极3、4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分离。
外部电极3配置于端面2a。外部电极3与内部电极5连接。外部电极3与内部电极5物理并且电连接。外部电极3覆盖端面2a。外部电极3还覆盖四个侧面2c、2d、2e、2f的各一部分。四个侧面2c、2d、2e、2f的被外部电极3覆盖的各一部分在对应的侧面2c、2d、2e、2f位于靠近端面2a的位置。外部电极3配置于端面2a的整个面和侧面2c、2d、2e、2f的靠近端面2a的端部。
外部电极4配置于端面2b。外部电极4与内部电极6连接。外部电极4与内部电极6物理并且电连接。外部电极4覆盖端面2b。外部电极4还覆盖四个侧面2c、2d、2e、2f的各一部分。四个侧面2c、2d、2e、2f的被外部电极4覆盖的各一部分在对应的侧面2c、2d、2e、2f上位于靠近端面2b的位置。外部电极4配置于端面2b的整个面和侧面2c、2d、2e、2f的靠近端面2b的端部。
内部电极5、6在第一方向D1上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2内。各内部电极5、6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内部电极5配置于靠近侧面2e的位置。内部电极6配置于靠近侧面2f的位置。内部电极5、6在第三方向D3上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即相同的层叠位置。如图2所示,内部电极5、6配置于彼此相同的绝缘体层20上。内部电极5、6配置于第三方向D3,即绝缘体层20的层叠方向的大致中央。
如图3所示,内部电极5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端缘5a、5b、以及彼此相对的一对面5c、5d。一对端缘5a、5b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对。一对面5c、5d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端缘5a包含一对端5e、5f。内部电极5除了具有一对端缘5a、5b、以及一对面5c、5d之外,还具有一对端5e、5f。端缘5a与内部电极6相对。各端缘5a、5b与面5c和面5d的各个相邻。
端5e露出于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端5e露出于端面2a。端5e与外部电极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端5e与外部电极3直接连接。端5e构成与外部电极3连接的连接端。端5e不仅包括内部电极5的一端,而且包括从内部电极5的一端到预定的长度的区域。因此,端5e沿着第二方向D2具有上述预定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5e包括面5e1、部分5e2和部分5e3。面5e1露出于端面2a。部分5e2位于靠近内部电极6的位置,并且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部分5e3位于与部分5e2的相反侧,并且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端缘5a包括端5e中的部分5e2。端5e包括包含于端缘5a的部分和不包含于端缘5a的部分。
端5f在第二方向D2上位于与端5e的相反侧。端5f位于元件主体2内,不露出于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端5f与各端面2a、2b分离。端5f埋于元件主体2,仅与元件主体2相接。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5f与外部电极4分离,不与外部电极4重叠。与端5e相同,端5f也包括从内部电极5的另一端到预定的长度的区域。因此,端5f也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上述预定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5f包括面5f1、部分5f2、部分5f3、角部5f4、5f5。面5f1构成内部电极5的前端面。部分5f2位于靠近内部电极6的位置,并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部分5f3位于与部分5f2的相反侧,并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角部5f4位于面5f1和部分5f2之间。面5f1和部分5f2与角部5f4相邻。角部5f5位于面5f1和部分5f3之间。面5f1和部分5f3与角部5f5相邻。端缘5a包括端5f中的部分5f2。端5f包括包含于端缘5a中的部分和不包含于端缘5a中的部分。例如,在端5e构成第一端的情况下,端5f构成第二端。
如图3所示,内部电极6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端缘6a、6b、以及彼此相对的一对面6c、6d。一对端缘6a、6b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对。一对面6c、6d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端缘6a包含一对端6e、6f。内部电极6除了一对端缘6a、6b、以及一对面6c、6d之外,还具有一对端6e、6f。端缘6a与内部电极5相对。各端缘6a、6b与面6c和面6d的各个相邻。
端6e露出于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端6e露出于端面2b。端6e与外部电极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端6e与外部电极4直接连接。端6e构成与外部电极4连接的连接端。端6e不仅包括内部电极6的一端,而且包括从内部电极6的一端到预定的长度的区域。因此,端6e沿着第二方向D2具有上述预定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6e包括面6e1、部分6e2和部分6e3。面6e1露出于端面2b。部分6e2位于靠近内部电极5的位置,并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部分6e3位于与部分6e2的相反侧,并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端缘6a包括端6e中的部分6e2。端6e包括包含于端缘6a的部分和不包含于端缘6a的部分。
端6f在第二方向D2上位于与端6e的相反侧。端6f位于元件主体2内,不露出于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端6f与各端面2a、2b分离。端6f埋于元件主体2,仅与元件主体2相接。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6f与外部电极3分离,不与外部电极3重叠。与端6e相同,端6f也包括从内部电极6的另一端到预定的长度的区域。因此,端6f也沿第二方向D2具有上述预定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6f包括面6f1、部分6f2、部分6f3、角部6f4、6f5。面6f1构成内部电极6的前端面。部分6f2位于靠近内部电极5的位置,并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部分6f3位于与部分6f2的相反侧,并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角部6f4位于面6f1和部分6f2之间。面6f1和部分6f2与角部6f4相邻。角部6f5位于面6f1和部分6f3之间。面6f1和部分6f3与角部6f5相邻。端缘6a包括端6f中的部分6f2。端6f包括包含于端缘6a的部分和不包含于端缘6a的部分。例如,在端6e构成第一端的情况下,端6f构成第二端。
外部电极3、4和内部电极5、6包含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例如包括Ag、Pd、Au、Pt、Cu、Ni、Al、Mo或W。导电材料例如可以包含Ag/Pd合金、Ag/Cu合金、Ag/Au合金或Ag/Pt合金。外部电极3、4和内部电极5、6可以包含彼此相同的导电材料。外部电极3、4和内部电极5、6可以包含彼此不同的导电材料。
外部电极3、4例如通过将在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施加的导电性膏体烧接而形成。用于形成外部电极3、4的导电性膏体包含上述导电材料。内部电极5、6例如通过将在绝缘体生片上施加的导电性膏体与绝缘体生片一起烧成而形成。例如,导电性膏体通过印刷在绝缘体生片上施加。用于形成内部电极5、6的导电性膏体也包含上述导电材料。
如图2~图5所示,放电辅助部7配置于元件主体2内。放电辅助部7从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分离。放电辅助部7不从元件主体2露出。放电辅助部7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端缘7a、7b,以及彼此相对的一对端缘7c、7d。一对端缘7a、7b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对。一对端缘7c、7d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对。从第三方向D3观察,放电辅助部7呈由四个端缘7a、7b、7c、7d规定的矩形状。矩形状包括角被倒圆的形状或角被倒角的形状。放电辅助部7从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分离。放电辅助部7不从元件主体2露出。
放电辅助部7进一步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面7e、7f。一对面7e、7f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相对。面7e与内部电极5、6相接。面7e与内部电极5的面5c和内部电极6的面6c相接。内部电极5、6配置于面7e上。面7e包括被内部电极5、6覆盖的区域和从内部电极5、6露出的区域。面7f与元件主体2相接。面7f的整体被元件主体2覆盖。放电辅助部7与内部电极5、6相接,并且将内部电极5、6彼此连接。内部电极5和内部电极6经由放电辅助部7彼此连结。放电辅助部7与内部电极5、6一起构成瞬态电压抑制器(suppressor)。瞬态电压抑制器具有瞬态电压吸收性能。
放电辅助部7的宽度例如为0.03mm以上0.9mm以下。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例如为0.03mm以上1.6mm以下。放电辅助部7的厚度例如为0.5μm以上1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辅助部7的宽度为0.2mm。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为0.3mm。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辅助部7的厚度为2μm。放电辅助部7的宽度例如由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规定。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例如由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规定。放电辅助部7的厚度例如由在第三方向D3上的长度规定。
放电辅助部7包括绝缘体和金属颗粒。绝缘体例如包括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例如选自由Fe2O3、NiO、CuO、ZnO、MgO、SiO2、TiO2、MnCO3、SrCO3、CaCO3、BaCO3、Al2O3、ZrO2和B2O3构成的组。放电辅助部7可以仅包含从该组中选择的一种陶瓷材料,也可以包含从该组中选择的两种以上的陶瓷材料。金属颗粒包括例如Ag、Pd、Au、Pt、Ag/Pd合金、Ag/Cu合金、Ag/Au合金或Ag/Pt合金。放电辅助部7也可以包含半导体颗粒。半导体颗粒例如包含RuO2。放电辅助部7也可以包含玻璃。
放电辅助部7例如通过将在绝缘体生片上施加的浆料(slurry)与绝缘体生片一起烧成而形成。浆料包括上述陶瓷材料和金属颗粒。浆料例如通过印刷在绝缘体生片上施加。
如图3~图5所示,在元件主体2的内部形成有空洞S。空洞S从元件主体2的外表面分离。划分空洞S的面包括元件主体2的内壁、内部电极5的端缘5a和面5d,以及内部电极6的端缘6a和面6d。划分空洞S的面也包括放电辅助部7从的内部电极5、6露出的区域。放电辅助部7的从内部电极5、6露出的区域为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放电辅助部7具有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
从第三方向D3观察,在空洞S的第一方向D1上的端S1位于比内部电极5的端缘5b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从第三方向D3观察,在空洞S的第一方向D1上的端S2位于比内部电极6的端缘6b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从第三方向D3观察,在空洞S的第二方向D2上的端S3位于比内部电极6的端6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从第三方向D3观察,在空洞S的第二方向D2上的端S4位于比内部电极5的端5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
空洞S例如通过将在绝缘体生片上施加的有机漆(lacquer)与绝缘体生片一起烧成而形成。空洞S通过有机漆的烧失(烧除)而形成。有机漆包括有机溶剂和有机粘合剂(binder)。有机漆例如通过印刷在绝缘体生片上施加。
如图3~图5所示,内部电极5的端缘5a和内部电极6的端缘6a露出于空洞S。在本实施方式中,端缘5a的一部分5a1和端缘6a的一部分6a1露出于空洞S。一部分5a1和一部分6a1在空洞S内彼此相对。一部分5a1和一部分6a1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对。一部分5a1和一部分6a1与放电辅助部7相接。放电辅助部7以与一部分5a1和一部分6a1相接的方式配置于元件主体2内。一部分5a1和一部分6a1包括与放电辅助部7相接的部分和不与放电辅助部7相接的部分。
如上所述,由于空洞S的端部S4位于比内部电极5的端5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因此露出于空洞S的一部分5a1不包含端5f和端5f所包含的角部5f4、5f5。相同地,由于空洞S的端S3位于比内部电极6的端6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因此露出于空洞S的一部分6a1不包含端6f和端6f所包含的角部6f4、6f5。因此,角部5f4、5f5和角部6f4、6f5不露出于空洞S。
如图3所示,从第三方向D3观察,放电辅助部7的一对端缘7a、7b位于空洞S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缘7a位于比端S1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缘7b位于比端S2的内侧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如上所述,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S1位于比内部电极5的端缘5b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S2位于比内部电极6的端缘6b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因此,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缘7a位于比端缘5b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缘7b位于比端缘6b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缘7a与内部电极5相接。端缘7a位于内部电极5的周缘的内侧。端缘7b与内部电极6相接。端缘7b位于内部电极6的周缘的内侧。内部电极5的周缘由端缘5a、5b和面5e1、5f1规定。内部电极6的周缘由端缘6a、6b和面6e1、6f1规定。
放电辅助部7的一对端缘7c、7d露出于空洞S。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端缘7c、7d的一部分露出于空洞S。一对端缘7c、7d包括露出于空洞S的部分和不露出于空洞S的部分。一对端缘7c、7d中的不露出于空洞S的部分与内部电极5、6相接。
从第三方向D3观察,放电辅助部7的一对端缘7c、7d也位于空洞S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缘7c位于比端S3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缘7d位于比端S4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如上所述,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S3位于比内部电极6的端6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S4位于比内部电极5的端5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因此,从第三方向D3观察,端缘7c位于比端部6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缘7d位于比端部5f更靠近内侧的位置。端部5f和端部6f不与放电辅助部7相接。端5f所包含的角部5f4、5f5和端6f所包含的角部6f4、6f5不与放电辅助部7相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内部电极5的端缘5a的一部分5a1与内部电极6的端缘6a的一部分6a1之间,放电辅助部7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d1大于放电辅助部7的端缘7c与空洞S的端S3在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d2以及放电辅助部7的端缘7d与空洞S的端S4在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d3。即,在内部电极5的端缘5a的一部分5a1和内部电极6的端缘6a的一部分6a1之间,放电辅助部7具有大于间隔d2和间隔d3的长度d1。如上所述,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由放电辅助部7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d1规定。因此,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大于间隔d2和间隔d3。间隔d2和间隔d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4是沿着第一方向D1中的从内部电极6朝向内部电极5的方向观察通过在形成有空洞S的位置,用与第二方向D2正交的平面切断元件主体2而得到的截面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沿第一方向D1中的从内部电极5朝向内部电极6的方向观察上述截面的情况下,在一部分5a1与一部分6a1之间,长度d1与间隔d2和间隔d3的关系与上述关系相同。
如上所述,表示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的长度d1例如为0.03mm以上1.6mm以下。间隔d2例如为0mm以上0.6mm以下。间隔d3例如为0mm以上0.6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d1为0.3mm。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d2为0.1mm。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d3为0.1mm。
如图5所示,放电辅助部7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弯曲。沿着图5所示的第三方向D3的截面是通过在形成有空洞S的位置,用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平面切断元件主体2而得到的截面。放电辅助部7以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呈圆弧状的方式弯曲。面7e和面7f以呈圆弧状的方式弯曲。内部电极5、6也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弯曲。内部电极5、6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以沿着放电辅助部7的方式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电极5的面5c的一部分和内部电极6的面6c的一部分以沿着放电辅助部7的面7e的方式弯曲。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放电辅助部7具有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相对并且露出于空洞S内的一对端缘7c、7d。因此,在第二方向D2上,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小于空洞S的长度。在彼此相对的端缘5a的一部分5a1和端缘6a的一部分6a1之间,放电辅助部7不具有不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其结果,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难以产生不经由空洞S的放电。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端缘5a的一部分5a1和端缘6a的一部分6a1在空洞S内彼此相对,并且一部分5a1不包括端5f的角部5f4、5f5,并且一部分6a1不包括端6f的角部6f4、6f5。因此,角部5f4、5f5和角部6f4、6f5不露出于空洞S,并且不与放电辅助部7相接。其结果,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在放电辅助部7具有的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可靠地产生放电。
由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放电辅助部7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相对的一对端缘7a、7b。端缘7a与内部电极5相接。端缘7b与内部电极6相接。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在放电辅助部7具有的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更可靠地产生放电。因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进一步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放电辅助部7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弯曲。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容易增加一对内部电极5、6的相对面积。因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能够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一对内部电极5、6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弯曲。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容易增加一对内部电极5、6的相对面积。因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能够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一对内部电极5、6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以沿着放电辅助部7的方式弯曲。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容易进一步增加一对内部电极5、6的相对面积。因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能够进一步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在内部电极5的端缘5a的一部分5a1与内部电极6的端缘6a的一部分6a1之间,放电辅助部7具有大于放电辅助部7的端缘7c和空洞S的端部S3在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d2、以及放电辅助部7的端缘7d和空洞S的端部S4在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d3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d1。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在放电辅助部7具有的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更可靠地产生放电。因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进一步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放电辅助部7具有的一对端缘7c、7d,从第三方向D3观察,位于空洞S的内侧。因此,在第二方向D2上,放电辅助部7的长度小于空洞S的长度。在彼此相对的一对内部电极5、6之间,放电辅助部7不具有不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其结果,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难以产生不经由空洞S的放电。
在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中,角部5f4、5f5和角部6f4、6f5不露出于空洞S,并且不与放电辅助部7相接。因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在放电辅助部7具有的露出于空洞S的区域可靠地产生放电。
由此,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尽管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必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该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
端缘7a可以不与内部电极5相接,端缘7b也可以不与内部电极6相接。在该情况下,端缘7a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比内部电极5的端缘5b更靠近外侧的位置,端缘7b也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比内部电极6的端缘6b更靠近外侧的位置。端缘7a与内部电极5相接,并且端缘7b与内部电极6相接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如上所述,进一步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放电辅助部7也可以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不弯曲。放电辅助部7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弯曲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如上所述,能够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一对内部电极5、6也可以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不弯曲。一对内部电极5、6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弯曲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如上所述,能够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一对内部电极5、6也可以不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以沿着放电辅助部7的方式弯曲。一对内部电极5、6在沿着第三方向D3的截面以沿着放电辅助部7的方式弯曲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如上所述,能够进一步抑制瞬态电压保护特性的劣化。
在内部电极5的端缘5a的一部分5a1与内部电极6的端缘6a的一部分6a1之间,放电辅助部7也可以不具有大于放电辅助部7的端缘7c与空洞S的端S4在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d2、以及放电辅助部7的端缘7d与空洞S的端S3在第二方向D2上的间隔d3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d1。放电辅助部7具有大于间隔d2和间隔d3的长度d1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1,如上所述,进一步抑制钳位电压产生偏差。

Claims (7)

1.一种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元件主体,在内部形成有空洞;
一对外部电极,配置于所述元件主体上;
一对内部电极;以及
放电辅助部,
所述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端缘,
所述一对内部电极以各自的所述端缘的一部分在所述空洞内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元件主体内,
所述放电辅助部以与所述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所述端缘的所述一部分相接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元件主体内,
所述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所述端缘包含:
第一端,露出于所述元件主体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连接;以及
第二端,位于与所述第一端的相反侧并且包含角部,
所述放电辅助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露出于所述空洞内的一对端缘,
所述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的所述端缘的所述一部分不包含所述角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辅助部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分别与所述一对内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内部电极相接的另外一对端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辅助部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截面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内部电极在所述截面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内部电极在所述截面以沿着所述放电辅助部的方式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内部电极的所述端缘的所述一部分之间,所述放电辅助部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长度大于所述空洞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与所述放电辅助部的所述一对端缘彼此对应的端缘和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隔。
7.一种瞬态电压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元件主体,在内部形成有空洞;
一对外部电极,配置于所述元件主体上;
一对内部电极,以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元件主体内并且露出于所述空洞;以及
放电辅助部,以与所述一对内部电极相接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元件主体内,
所述一对内部电极的各个具有:
第一端,与所述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连接;以及
第二端,位于与所述第一端的相反侧并且包含角部,
所述放电辅助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端缘,
所述一对端缘,从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观察,位于所述空洞的内侧,
所述角部不露出于所述空洞并且不与所述放电辅助部相接。
CN202310931318.0A 2022-08-31 2023-07-26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Pending CN1176386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37739 2022-08-31
JP2022137739A JP2024033860A (ja) 2022-08-31 2022-08-31 過渡電圧保護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8654A true CN117638654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997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1318.0A Pending CN117638654A (zh) 2022-08-31 2023-07-26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1655A1 (zh)
JP (1) JP2024033860A (zh)
CN (1) CN11763865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33860A (ja) 2024-03-13
US20240071655A1 (en)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4284B2 (en)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component
US10102971B2 (en) Multilayer capacitor with a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JP6565555B2 (ja) 積層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TWI386957B (zh) 電機多層組件
US7589953B2 (en) Multilayer capacitor
US9516728B2 (en) ESD protection device
JP2000114005A (ja)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JP5042892B2 (ja) 貫通コンデンサ
CN117638654A (zh) 瞬态电压保护器件
US20220392701A1 (en) Transient 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JP7425976B2 (ja) 過渡電圧保護デバイス
JP2013168226A (ja) 静電気保護部品
US20240074039A1 (en) Transient 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JP2023001474A (ja) 過渡電圧保護デバイス
JP2023040485A (ja) 過渡電圧保護デバイス
JP2016225394A (ja) 積層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322925B2 (ja) 過渡電圧保護デバイス
CN111261366B (zh) 层叠线圈部件
JP2023041202A (ja) 過渡電圧保護デバイス
JP2023042847A (ja) 過渡電圧保護デバイス
KR20190044034A (ko)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760894B2 (ja) 静電気保護素子
JP2015026784A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
JP7363585B2 (ja) 積層コイル部品
US20230283253A1 (en) Notch fil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