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1919A -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1919A
CN117581919A CN202311586267.9A CN202311586267A CN117581919A CN 117581919 A CN117581919 A CN 117581919A CN 202311586267 A CN202311586267 A CN 202311586267A CN 117581919 A CN117581919 A CN 117581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ves
drying
picking
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62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泓应
李泓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jiang Jingxing Shuizhiling Tea Industry Manor
Original Assignee
Mojiang Jingxing Shuizhiling Tea Industry Mano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jiang Jingxing Shuizhiling Tea Industry Manor filed Critical Mojiang Jingxing Shuizhiling Tea Industry Manor
Priority to CN2023115862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819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8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1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具体包括采摘、萎凋、抖青、杀青、揉捻、干燥、拣剔、蒸压成型、干燥摊晾和包装。相较于传统技艺本工艺添加了抖青工序。本发明属于生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具体具有下述优点:(1)该工艺相较于传统制作工艺而言增加了抖青工艺,通过该工艺的添加把鲜叶中的青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释放出清香、果香、花香等以后才进行杀青技艺,可以有效提高茶叶的香气;(2)整体制作工艺最大化的保证了茶香散出,使得制得的茶叶芳香浓郁、汤色金黄透亮。

Description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茶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龙珠)的统称。生茶的加工制作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会决定普洱生茶的最终口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上述现有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一、采摘
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保证了茶叶采摘过程中不过分的受损害,保证了茶叶的完整和鲜活度,采摘鲜叶为一芽二叶,老嫩适宜、内含物质最丰富、茶叶口感平衡度、滋味浓强度、茶汤厚度、芳香物质、内含浸出物等都是最好的;
二、萎凋
借着阳光让茶叶水份自然蒸发软化脱水,让鲜叶中散失一部分水分,在散失水分过程中会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脂溶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糖,这不仅有利于制作普洱茶,更有利于普洱茶的后发酵;
三、抖青
该工序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增加的一道技艺,抖青可以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茶叶的香气,抖青技艺时间要求控制在30分钟以上,把鲜叶中的青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释放出清香、果香、花香等以后才进行杀青技艺,可以有效提高茶叶的香气;
四、杀青
采用大铁锅杀青;因大叶种茶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炒、焖、抖、翻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去除大量草青味,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杀青到捏成团不散开为标准,在杀青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使茶叶香味独特,芳馨浓郁,汤色金黄透亮;
五、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的轻重缓急十分重要,要根据原料老嫩程度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或缓或急,要有揉捻的节奏感,使得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有效成分产生聚合,而后也使得茶叶有机会再日后的时间里产生后发酵作用,这样揉出来的普洱茶才有利于其转化的口感,利于后续转化;
六、干燥
要在通风干燥、有一定温度的太阳光下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把茶叶特殊的香味散发出来,充分保证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以及后续贮藏过程中进一步“熟化”的效果,将普洱生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发挥到极致,制作出来的普洱生茶茶叶具有“芽头饱满,叶片厚实,条索肥壮显毫,香味独特,芳馨浓郁,汤色金黄透亮,叶底均匀,生津甘甜,韵味无穷”的特点;
七、拣剔
按产品要求,人工拣剔黄片、梗片、老梗、茶果及非茶类夹杂物;
八、蒸压成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形成压制成型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九、干燥摊晾
将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摊开自然风干,时间控制在2天左右,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干一天;
十、包装
经过包绵纸完成紧压茶包装。
进一步地,所述采摘工序需要在不下雨的天气才进行普洱茶原料鲜叶采摘。
进一步地,所述萎凋工序鲜叶散失11%左右的水分。
进一步地,所述抖青工序通过人工翻抖茶叶进行。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具体具有下述优点:
(1)该工艺相较于传统制作工艺而言增加了抖青工艺,通过该工艺的添加把鲜叶中的青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释放出清香、果香、花香等以后才进行杀青技艺,可以有效提高茶叶的香气;
(2)整体制作工艺最大化的保证了茶香散出,使得制得的茶叶芳香浓郁、汤色金黄透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采摘工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萎凋工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抖青工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杀青工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揉捻工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干燥工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拣剔工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蒸压成型工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干燥摊晾工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包装工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具体包括采摘、萎凋、抖青、杀青、揉捻、干燥、拣剔、蒸压成型、干燥摊晾和包装。
一、采摘
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保证了茶叶采摘过程中不过分的受损害,保证了茶叶的完整和鲜活度,并且只在不下雨的天气才进行普洱茶原料鲜叶采摘,采摘鲜叶为一芽二叶,老嫩适宜、内含物质最丰富、茶叶口感平衡度、滋味浓强度、茶汤厚度、芳香物质、内含浸出物等都是最好的;
二、萎凋
借着阳光让茶叶水份自然蒸发软化脱水,也就是让鲜叶中散失一部分水分,一般散失11%左右的水分,在散失水分过程中会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脂溶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糖,这不仅有利于制作普洱茶,更有利于普洱茶的后发酵;
三、抖青
该工序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增加的一道技艺,抖青可以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茶叶的香气,抖青工序通过人工翻抖茶叶进行,抖青技艺时间要求控制在30分钟以上,把鲜叶中的青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释放出清香、果香、花香等以后才进行杀青技艺,可以有效提高茶叶的香气;
四、杀青
采用大铁锅杀青;因大叶种茶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炒、焖、抖、翻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去除大量草青味,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杀青到捏成团不散开为标准,在杀青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使茶叶香味独特,芳馨浓郁,汤色金黄透亮;
五、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的轻重缓急十分重要,要根据原料老嫩程度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或缓或急,要有揉捻的节奏感,使得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有效成分产生聚合,而后也使得茶叶有机会再日后的时间里产生后发酵作用,这样揉出来的普洱茶才有利于其转化的口感,利于后续转化;
六、干燥
要在通风干燥、有一定温度的太阳光下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把茶叶特殊的香味散发出来,充分保证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以及后续贮藏过程中进一步“熟化”的效果,将普洱生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发挥到极致,制作出来的普洱生茶茶叶具有“芽头饱满,叶片厚实,条索肥壮显毫,香味独特,芳馨浓郁,汤色金黄透亮,叶底均匀,生津甘甜,韵味无穷”的特点;
七、拣剔
按产品要求,人工拣剔黄片、梗片、老梗、茶果及非茶类夹杂物;
八、蒸压成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形成压制成型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九、干燥摊晾
将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摊开自然风干,时间约2天,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干一天;
十、包装
经过包绵纸完成紧压茶包装。
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工序一、采摘
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进行,采摘鲜叶为一芽二叶;
工序二、萎凋
借着阳光让茶叶水份自然蒸发软化脱水,让鲜叶中散失一部分水分;
工序三、抖青
抖青技艺时间要求控制在30分钟以上,把鲜叶中的青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释放出清香、果香、花香等以后才进行杀青技艺;
工序四、杀青
采用大铁锅杀青;因大叶种茶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炒、焖、抖、翻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去除大量草青味,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杀青到捏成团不散开为标准;
工序五、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的轻重缓急十分重要,要根据原料老嫩程度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
工序六、干燥
要在通风干燥、有一定温度的太阳光下晒干;
工序七、拣剔
按产品要求,人工拣剔黄片、梗片、老梗、茶果及非茶类夹杂物;
工序八、蒸压成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形成压制成型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
工序九、干燥摊晾
将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摊开自然风干,时间控制在2天左右,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干一天;
工序十、包装
经过包绵纸完成紧压茶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工序需要在不下雨的天气才进行普洱茶原料鲜叶采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工序鲜叶散失11%左右的水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抖青工序通过人工翻抖茶叶进行。
CN202311586267.9A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Pending CN1175819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6267.9A CN117581919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6267.9A CN117581919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1919A true CN117581919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9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6267.9A Pending CN117581919A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19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0608B (zh) 黄山紫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32923B (zh) 一种桑叶绿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3262919A (zh) 一种提高天尖黑毛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9619221B (zh) 一种拼配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2524433A (zh) 一种果香型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3583715A (zh)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
CN110800817B (zh) 一种嫩甜香型颗粒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1743027A (zh) 一种野生金露梅发酵的茶叶及加工方法
CN107927214B (zh) 高香型千两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0881540A (zh) 一种槐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273493A (zh) 桑叶黑茶的制作方法
CN106720808B (zh) 食叶草功能性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3483A (zh) 一种利用陈化绿茶制备红茶的方法
CN112715702A (zh) 一种肉桂树鲜叶加工桂味红茶的方法
CN117581919A (zh) 一种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
CN112155099B (zh) 白木香叶乌龙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9832362B (zh) 一种新型老青茶的制造方法
CN112970873A (zh) 一种杜鹃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14504035A (zh) 一种代替小绿叶蝉咬食鲜叶加工东方美人茶的新方法
CN117918431A (zh) 一种普洱茶熟茶制作工艺
CN108935763B (zh) 一种清甜花香型绿茶小饼的加工方法
CN107258958B (zh)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CN112841365A (zh) 一种茶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11280268A (zh) 特色青茶加工方法
CN111657376A (zh) 一种柑普茶及其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