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1653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1653A
CN117581653A CN202280001468.5A CN202280001468A CN117581653A CN 117581653 A CN117581653 A CN 117581653A CN 202280001468 A CN202280001468 A CN 202280001468A CN 117581653 A CN117581653 A CN 117581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ayer
substrate
display area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4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王天明
郑海
王大伟
承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81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16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1)、第一引线、阻挡坝(20)和封装层(17)。第一引线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自显示区(101)延伸至非显示区(102)。阻挡坝(20)设于非显示区(102),且围绕显示区(101)设置,阻挡坝(20)包括绝缘层组(203),绝缘层组(203)设于第一引线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204),凹槽(204)的深度小于绝缘层组(203)的厚度。封装层(17)设于阻挡坝(20)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封装层(17)包括有机封装层(172),有机封装层(172)远离显示区(101)的边沿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阻挡坝(2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内,从而非显示区(102)设置阻挡坝(20)的区域的宽度变小。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要求越来高,追求极窄边框。
目前,显示面板封装时,为防止有机封装层外溢的情况出现,通常在非显示区设置多个阻挡坝,增大了非显示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与显示区连接的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引线、阻挡坝和封装层;第一引线设于衬底基板的一侧,自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阻挡坝设于非显示区,且围绕显示区设置,阻挡坝包括绝缘层组,绝缘层组设于第一引线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绝缘层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小于绝缘层组的厚度;封装层设于阻挡坝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远离显示区的边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阻挡坝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凹槽分支,多个凹槽分支位于阻挡坝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多个凹槽分支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形成凸起主体,多个凹槽分支之间形成多个凸起分支,凸起分支与凸起主体相交。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起分支与凸起主体之间形成20度-30度的夹角。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起主体的宽度为阻挡坝宽度的1/6-1/3,凸起分支的宽度为阻挡坝宽度的1/3-1/2,相邻两个凸起分支之间的距离为阻挡坝宽度的1/6-5/1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凸起分支的宽度自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向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逐渐缩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起分支靠近显示区的一面为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倾斜的斜面,凸起主体靠近显示区的一面为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位于阻挡坝的中部,凹槽包括凹槽主体和多个凹槽分支,凹槽主体沿阻挡坝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凹槽分支设于凹槽主体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与凹槽主体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凹槽分支相互平行,且与凹槽主体之间形成20度-60度的夹角。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起主体的宽度为1/6-1/3,凸起分支的宽度为阻挡坝宽度的1/3-1/2,相邻两个凸起分支之间的距离为阻挡坝宽度的1/6-5/1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位于阻挡坝的中部,凹槽的宽度自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向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逐渐增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宽度为阻挡坝宽度的1/3-7/1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深度等于凹槽的深度等于第三绝缘层的厚度,或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与第三绝缘层的厚度之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阻挡坝的宽度为50um~80um。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包括沿阻挡坝的延伸方向间断设置的多个槽段,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引线,第二引线设于封装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相邻两个槽段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槽段之间的距离为30um~100um。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化层和像素界 定层,第一平坦化层设于第一引线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像素界定层设于第一平坦化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绝缘层组包括依次远离衬底基板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与第一平坦化层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三绝缘层与像素界定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平坦化层,第二平坦化层设于第一平坦化层与像素界定层之间;绝缘层组还包括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设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三绝缘层之间,且与第二平坦化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和边框区,绑定区设于显示区一侧,绑定区设有一个阻挡坝;边框区设于显示区的其他侧,边框区沿远离显示区的方向依次设有多个阻挡坝。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位于绑定区的阻挡坝的绝缘层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一种阻挡坝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另一种阻挡坝的示意 图。
图7为图6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又一种阻挡坝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阻挡坝的局部立体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N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显示区,102-非显示区,1021-绑定区,1022-边框区;
10-驱动背板,11-衬底基板,12-缓冲层;
13-驱动电路层,131-有源层,132-栅绝缘层,133-栅极,134-层间绝缘层,135-层间介质层,1361-第一源极,1362-漏极,137-保护层,1381-第二源极,139-数据线;
14-平坦化层组,141-第一平坦化层,142-第二平坦化层;
15-像素界定层,151-像素开口;
16-像素层,161-像素电极,162-发光层,163-公共电极;
17-封装层,171-第一无机封装层,172-有机封装层,173-第二无机封装层;
18-触感控制层,181-第一触感控制层,1811-触控驱动金属网格,1812-触控感应金属网格,182-第二触感控制层,183-第二钝化层,184-第一钝化层,185-触控信号线,1851-第一部分,1852-第二部分;
20-阻挡坝,201-第二阻挡坝,202-第一阻挡坝;
203-绝缘层组,2031-第一绝缘层,2032-第二绝缘层,2033-第三绝缘层;
204-凹槽,2040-槽段,2041-凹槽主体,2042-凹槽分支;
205-凸起主体,206-凸起分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一般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1、驱动电路层13、平坦化层组14和像素层16,驱动电路层13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平坦化层组14设于驱动电路层1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像素层16设于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另外,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缓冲层12,缓冲层12设于衬底基板11与驱动电路层13之间。
衬底基板11可以为无机材料的衬底基板,也可以为有机材料的衬底基板。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钠钙玻璃(soda-lime glass)、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等玻璃材料,或者可以为不锈钢、铝、镍等金属材料。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也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例如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衬底基板11 还可以为多层材料的复合,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膜层(Bottom Film)、压敏胶层、第一聚酰亚胺层和第二聚酰亚胺层。
在本公开中,驱动电路层13设置有用于驱动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驱动电路层13中,任意一个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有晶体管和存储电容。进一步地,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可以选自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或者双栅型薄膜晶体管;以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驱动电路层13可包括有源层131、栅绝缘层132、栅极133、第一源漏金属层,其中:
有源层131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101。有源层131的材料可以为非晶硅半导体材料、低温多晶硅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或者其他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因此薄膜晶体管可以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者P型薄膜晶体管。有源层131可包括沟道区和位于沟道区两侧的两个不同掺杂类型的掺杂区。
栅绝缘层132可覆盖有源层131和衬底基板11,且栅绝缘层132的材料为氧化硅等绝缘材料。
栅极1331设于显示区101。栅极1331设于栅绝缘层13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且与有源层131正对,即栅极133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投影位于有源层131在衬底基板11的投影范围内,例如,栅极133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投影与有源层131的沟道区在衬底基板11的投影重合。
驱动电路层13还包括层间绝缘层134,层间绝缘层134覆盖栅极1331和栅绝缘层132,驱动电路层13还包括层间介质层135,层间介质层135设于层间绝缘层13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层间绝缘层134及层间介质层135均为绝缘材料,但层间绝缘层134与层间介质层135的材料可以不同。
第一源漏金属层设于层间介质层135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第一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一源极1361和漏极1362,第一源极1361和漏极1362设于显示区101,且与有源层131连接,例如,第一源极1361和漏极1362分别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有源层131的两个掺杂区连接。
在第一源漏金属层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保护层137,保护层137 覆盖第一源漏金属层。第一源漏金属层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平坦化层组14,平坦化层组14设于保护层137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平坦化层组14覆盖保护层137,且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为平面。
具体地,平坦化层组14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化层141,第一平坦化层141覆盖保护层137。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二源漏金属层,第二源漏金属层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第二平坦化层142,第二平坦化层142覆盖第二源漏金属层以及第一平坦化层141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二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二源极1381,第二源极1381通过过孔与第一源极136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层13还包括第一引线,第一引线可以包括数据线139,数据线139与阵列基板中的第一源极1361、漏极1362或第二源极1381同层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线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
在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像素界定层15和像素层16,像素界定层15和像素层16位于显示区101。像素界定层15具有多个像素开口151,像素层16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分别设于多个像素开口151内。多个子像素阵列分布于驱动背板10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具体子像素可以位于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子像素根据发光颜色的不同,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像素层16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极161、发光层162和公共电极163,像素电极161位于驱动背板10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发光层162设于像素电极161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公共电极163设于发光层162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
像素电极161与第一源极1361或第二源极1381连接。当驱动电路层13仅包括第一源极1361和第一平坦化层141时,像素电极161穿过第一平坦化层141上的过孔与第一源极1361连接,设置像素界定层15覆盖第一电极161、第一平坦化层141。当驱动电路层13还包括第二源漏金属层和第二平坦化层142时,像素电极161穿过第二平坦化层142 上的过孔与第二源极1381连接,设置像素界定层15覆盖第二源漏金属层和第二平坦化层142。
公共电极163可作为阴极,像素电极161可作为阳极,像素电极161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公共电极163与电源的负电极相连,可通过像素电极161和公共电极163施加信号可驱动发光层162发光,以显示图像,具体发光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发光层162可包含电致有机发光材料,例如,发光层162可包括依次层叠于像素电极161上的辅助层和发光材料层。一般在掩膜板上设图案区,采用蒸镀等工艺形成不同颜色子像素的辅助层及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层162。
此外,本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封装层17,封装层17设于像素层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从而将像素层16包覆起来,防止水氧侵蚀。封装层17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封装层17的材料可包括有机或无机材料,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17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171、有机封装层17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73,第一无机封装层171设于像素层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有机封装层172设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71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二无机封装层173设于有机封装层17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
因为液态的有机封装材料的流动,容易出现液态的有机封装材料外溢的情况,为了防止有机封装材料外溢,尤其是下侧的边框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在非显示区102设有依次远离显示区101的多个阻挡坝20,采用多个阻挡坝20起到多重阻挡的作用。
以两个阻挡坝20为例进行说明,阻挡坝20设于保护层137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包括第一阻挡坝202和第二阻挡坝201,第一阻挡坝202环绕显示区101设置;第二阻挡坝201环绕第一阻挡坝202设置;第一阻挡坝202和第二阻挡坝201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封装层17。
第一阻挡坝202和第二阻挡坝201的叠层图案包括绝缘层组203,绝缘层组203与第一平坦化层141、第二平坦化层142和像素界定层15的一层或多层同层材料设置。
第一阻挡坝202的叠层图案和第二阻挡坝201的叠层图案可以设置为相同。第一阻挡坝202和第二阻挡坝201的叠层图案均包括第一绝缘层2031,第一绝缘层2031与第一平坦化层141同层同材料设置。还可以在第一绝缘层2031上设第二绝缘层2032,第二绝缘层2032与第二平坦化层142同层同材料设置。还可以在第二绝缘层2032上设第三绝缘层2033,第三绝缘层2033与像素界定层15同层同材料设置。
第一阻挡坝202的叠层图案和第二阻挡坝201的叠层图案可以设置为不同。例如:第一阻挡坝202的叠层图案包括第二绝缘层2032和第三绝缘层2033,第二绝缘层2032与第二平坦化层142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三绝缘层2033与像素界定层15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阻挡坝201的叠层图案包括第一绝缘层2031、第二绝缘层2032和第三绝缘层2033,第一绝缘层2031与第一平坦化层141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绝缘层2032与第二平坦化层142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三绝缘层2033与像素界定层15同层同材料设置。
由于第一阻挡坝202比第二阻挡坝201少了第一绝缘层2031的膜层图案,所以第一阻挡坝202相对于衬底基板11的高度比第二阻挡坝201相对于衬底基板11的高度低,这样使外部水汽和氧气进入显示区101的路径变长,增加进入显示区101的难度,进一步提高阻挡坝20的阻挡能力。
虽然多个阻挡坝20进行封装能防止有机封装材料外溢,还能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但阻挡坝20的数量越多,在非显示区102设置阻挡坝20所占用的区域的宽度越大,导致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02的宽度较大。
显示区101还包括触感控制层18,触感控制层18可以为互容式触感控制,其中,触感控制层18包括第一触感控制层181和第二触感控制层182,第一触感控制层181可以为金属网格层(Metal Mesh,MM),第二触感控制层182可以为桥接金属层(Bridge Metal,BM),第一触感控制层181也可以为桥接金属层(Bridge Metal,BM),第二触感控制层182可以为金属网格层(Metal Mesh,MM)。下面以第一触感控制层181为金属网格层(Metal Mesh,MM),第二触感控制层182为桥接金属层(Bridge Metal,BM)进行说明。第一触感控制层181位于显示 区101,按照横纵方向可以分为触控驱动金属网格1811和触控感应金属网格1812,其中,触控感应金属网格1812和触控驱动金属网格1811中的一个相互连接,另一个通过第二触感控制层182连接。第一触感控制层181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第一钝化层184,第二触感控制层18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钝化层183。
在非显示区102,第二无机封装层17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第二引线,第二引线可以是触控信号线185,多条触控信号线185与触控驱动金属网格1811、触控感应金属网格1812分别对应电连接。触控信号线185可以包括:与金属网格层MM同层设置的第一部分1851,以及与桥接金属层BM同层设置并与第一部分1851电连接的第二部分1852。
通过将触控信号线185设置为包括第一部分1851和第二部分1852的双层走线,可以使得在其中一层走线局部断裂后,仍可通过另一层走线对金属网格层MM加载触控信号,从而有效解决了单层走线断裂容易导致触控失效的问题;另外,相较于单层走线的设计,双层走线还可以减小触控信号线185的电阻值。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部分1851与第二部分1852之间通过贯穿无机绝缘层的过孔电连接。
但触控信号线185通常设于阻挡坝20与显示区的边沿之间,但该区域的宽度有限,要设置所有的触控信号线185,需要该区域的宽度,这样会增加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宽度。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至图12所示,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101和与显示区101连接的非显示区102,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1、第一引线、阻挡坝20和封装层17;第一引线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自显示区101延伸至非显示区102;阻挡坝20设于非显示区102,且围绕显示区101设置,阻挡坝20包括绝缘层组203,绝缘层组203设于第一引线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204,凹槽204的深度小于绝缘层组203的厚度;封装层17设于阻挡坝20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封装层17包括有机封装层172,有机封装层172远离显示区101的边沿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阻挡坝2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内。
阻挡坝20包括绝缘层组203,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204,液态的有机封装材料由显示区101流动至阻挡坝20的最高点后,多余的液态有机封装材料可以直接落入凹槽204内,避免多余的液态有机封装材料跨过阻挡坝20流动至封装区外,使得有机封装层172远离显示区101的边沿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阻挡坝2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内。该显示面板仅包括一个阻挡坝20,非显示区102设置阻挡坝20的区域的宽度变小,从而整个非显示区102的宽度变小。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与图1示出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基本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该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02仅包括一个阻挡坝20,阻挡坝20包括绝缘层组203,绝缘层组203包括依次远离衬底基板11的第一绝缘层2031、第二绝缘层2032和第三绝缘层2033,第一绝缘层2031与第一平坦化层141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绝缘层2032与第二平坦化层142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三绝缘层2033与像素界定层15同层同材料设置,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204。需要说明的是,阻挡坝的宽度为50um~80um。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结构及设置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沿阻挡坝20的宽度方向,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204,凹槽204位于阻挡坝20的中部,凹槽204的一个槽壁与阻挡坝20靠近显示区101的一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凹槽204与一个槽壁相对的另一个槽壁与阻挡坝20远离显示区101的一面之间的距离。凹槽204的长度等于阻挡坝20的长度,凹槽204的宽度d 2为阻挡坝20宽度d 1的1/3-7/12,凹槽204的深度等于第三绝缘层2033的厚度。凹槽204的宽度d 2自靠近衬底基板11的一侧向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逐渐增大,即沿绝缘层组203的厚度方向,凹槽204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需要说明的是,阻挡坝2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阻挡坝20的延伸方向。可以让外溢的液态有机封装材料直接落入凹槽204内,阻挡液态有机封装材料的继续流动。阻挡坝20与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d 3为阻挡坝20宽度d 1的1/2-3/4。
举例说明,阻挡坝20的宽度d 1设为60um,阻挡坝20与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d 3为30um-45um,凹槽204的宽度d 2可以设为20um-35um, 凹槽204的深度可以设为1.5um~2.3um,凹槽204的长度同阻挡坝20的长度保持一致。更为具体地,凹槽204的宽度d 2可以设为20um,凹槽204的深度可以设为1.5um~2.0um,阻挡坝20与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d 3为40um。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04的宽度不宜太小,太小难以在阻挡坝20图形化时,形成连续的凹陷部。当然,凹槽204的宽度也不宜太大,太大可能会破坏阻挡坝20的结构,使得凹槽204两边的凸起在曝光显影时被去掉,起不到阻挡有机封装材料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结构及设置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沿阻挡坝20的宽度方向,凹槽204位于阻挡坝20的中部,凹槽204包括凹槽主体2041和多个凹槽分支2042,凹槽主体2041沿阻挡坝20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凹槽分支2042设于凹槽主体2041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且与凹槽主体2041连通。多个凹槽分支2042相互平行,且与凹槽主体2041之间形成20度-60度的夹角a。
在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形成凹槽主体2041和凹槽分支2042,第一无机封装层171会形成对应于凹槽分支2042和凹槽主体2041的凹陷。在形成有机封装层172时,对应于凹槽分支2042的凹陷将破坏液态的有机材料的表面张力的平衡状态,在毛细效应的作用下,液态的有机材料沿对应于凹槽分支2042的凹陷向对应于凹槽主体2041的凹陷扩散,直至被对应于凹槽主体2041的凹陷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阻挡,可防止因无法准确控制有机材料的流平边界而出现的有机材料溢流的问题,避免有机材料溢流可使有机材料与外界水氧接触,导致封装失效。
凹槽主体2041为沿阻挡坝20延伸方向设置的条形凹槽204,凹槽主体2041的长度等于阻挡坝20的长度,凹槽主体2041的宽度d 6在凹槽主体2041的延伸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凹槽主体2041的宽度d 6等于阻挡坝20宽度d 1的1/6-1/4,凹槽分支2042为倾斜设置于凹槽主体2041靠近显示区101的一侧的条形凹槽204,凹槽分支2042与凹槽主体2041相互连通,凹槽分支2042沿其倾斜方向延伸,凹槽分支2042与凹槽主体2041之间的夹角a为20度-60度,凹槽分支2042的长度d 4为阻挡坝 20宽度d 1的1/6-1/2,凹槽分支2042的宽度d 5为阻挡坝20宽度d 1的1/6-5/12。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主体2041的深度和凹槽分支2042的深度在阻挡坝20的延伸方向和阻挡坝20的宽度方向始终相同,均等于第三绝缘层2033的厚度。
举例说明,阻挡坝20的宽度d 1设为60um,阻挡坝20与像素界定层15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30um-45um。凹槽主体2041的宽度d 6可以设为10um-15um,凹槽主体2041的长度等于阻挡坝20的长度。凹槽分支2042设于凹槽主体2041靠近显示区101的一侧,凹槽分支2042与凹槽主体2041之间的夹角a为45度,凹槽分支2042的宽度d 5为10um-25um,长度d 4为10um-30um。凹槽主体2041的深度和凹槽分支2042的深度均可以设为1.5um~2.3um。更为具体地,凹槽主体2041的宽度d 6可以设为10um,凹槽主体2041的长度等于阻挡坝20的长度,凹槽分支2042的宽度d 5可以设为10um,凹槽分支2042的长度可以设为20um,阻挡坝20与像素界定层15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40um。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结构及设置方式如图8至图10所示,凹槽204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凹槽分支2042,多个凹槽分支2042位于阻挡坝20靠近显示区101的一侧,多个凹槽分支2042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形成凸起主体205,多个凹槽分支2042之间形成多个凸起分支206,凸起分支206与凸起主体205相交,具体凸起分支206与凸起主体205之间形成20度-30度的夹角b。
在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形成凸起主体205和凸起分支206,第一无机封装层171会形成对应于凸起主体205和凸起分支206的凸起。在形成有机封装层172时,对应于凸起分支206的凸起将破坏液态的有机材料的表面张力的平衡状态,在毛细效应的作用下,液态的有机材料沿对应于凸起分支206的凸起向对应于凸起主体205的凸起扩散,直至被对应于凸起主体205的靠近显示区101的一侧阻挡,可防止因无法准确控制有机材料的流平边界而出现的有机材料溢流的问题,避免有机材料溢流可使有机材料与外界水氧接触,导致封装失效。
另外,阻挡坝20靠近显示区101的一侧设置凹槽分支2042,形成 凸起主体205和凸起分支206的情况增大了与液态有机材料的接触面积,大约比阻挡坝20靠近显示区101的一侧设为平面的情况增加162%。液态有机材料与阻挡坝20接触的面积增加,可进一步延缓液态有机材料的流动速度。
凸起主体205及凸起分支206与液态有机材料接触的部位可以设为垂直面,凸起主体205及凸起分支206与液态有机材料接触的部位也可以设为斜面。在本实施例中,凸起主体205靠近显示区101的一面为向远离显示区101的方向倾斜的斜面。凸起分支206靠近显示区101的一面为向远离显示区101的方向倾斜的斜面。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凸起分支206的宽度自靠近衬底基板11的一侧向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逐渐缩小。
在绝缘层的厚度和凹槽204的深度不变的情况下,液态有机材料接触与斜面的接触面积显然是大于与垂直面的接触面积,凸起主体205及凸起分支206与液态有机材料接触的部位设为斜面进一步增大了液态有机材料与阻挡坝20接触的面积,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延缓液态有机材料的流动速度。
其中,凸起主体205的宽度d 10在凹槽主体2041的延伸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凸起主体205的宽度d 10为阻挡坝20宽度d 1的1/6-1/3,凸起分支206的宽度d 11为阻挡坝20宽度d 1的1/3-1/2,相邻两个凸起分支206之间的距离为阻挡坝20宽度d 1的1/6-5/12。
举例说明,阻挡坝20的宽度d 1设为50um,阻挡坝20与像素界定层15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30um-45um。凸起主体205的宽度d 10为10um-20um,凸起分支206的宽度d 11为20um-30um,相邻两个凸起分支206之间的距离d 9为10um-25um。
当凸起分支206与凸起主体205之间的夹角b为20度时,凸起分支206远离凸起主体205的一侧与凸起主体205之间的距离d 12为30um,凸起分支206的宽度为d 11为30um,凸起分支206包括水平边、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水平边靠近显示区设置,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分别连接于水平边的两端,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相互平行,第一斜边与水平边之间形成夹角b,第二斜边与水平边形成与夹角b互补的夹角c,第一斜边 的长度d 8为20um,第二斜边的长度d 7为85um,阻挡坝20与像素界定层15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30um。
凸起分支206位于第二绝缘层2032的宽度为35um,凸起分支206位于第三绝缘层2033的宽度为30um,相邻两个凸起分支206的第二绝缘层2032之间的距离为20um,相邻两个凸起分支206的第三绝缘层2033之间的距离为25um。
可以理解的是,该结构的阻挡坝20与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更短,可以进一步减小非显示区102的宽度,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
需要说明的是,阻挡坝20所有结构涉及的尺寸均以靠近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为基准。
图11和图12示出了一种显示面板,阻挡坝20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置封装层17,封装层17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多条触控信号线185,多条触控信号线185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一走线L1和多条第二走线L2;其中,多条第一走线L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阻挡坝2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区101之间,多条第二走线L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位于阻挡坝2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
通过将多条第一走线L1放置在阻挡坝20内侧的非显示区102,并将与第一走线L1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二走线L2设置在阻挡坝20外侧的非显示区102,从而可以将阻挡坝20外侧的空间合理利用起来,进而有效减小了阻挡坝20以内非显示区102的宽度,利于实现更窄边框设计的产品需求。
多条触控信号线185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三走线L3和多条第四走线L4;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设置;第三走线L3与第一走线L1一一对应为一体结构,第四走线L4与第二走线L2一一对应为一体结构;多条第三走线L3、以及多条第四走线L4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跨越阻挡坝2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
通过设置跨越阻挡坝20的多条第三走线L3和多条第四走线L4,一方面可以将阻挡坝20内侧的第一走线L1引出至阻挡坝20外侧,利于实 现触控信号线185与外部驱动电路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将阻挡坝20外侧的第二走线L2引出至阻挡坝20内侧,利于实现触控信号线185与显示区101内触控驱动金属网格1811或触控感应金属网格1812的电连接。
第二引线设于封装层17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具体是设于第二无机封装层17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二无机封装层173会在凹槽204对应的位置形成凹陷,为了防止第二引线落入第二无机封装层173表面的凹陷内,凹槽204包括沿阻挡坝20的延伸方向间断设置的多个槽段2040,将第二引线设于相邻两个槽段2040之间。能够消除形成第二引线时,因阻挡坝20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不平坦导致第二引线分布不均,相邻两根第二引线之间因曝光不充分存在残留,造成相邻之间可能相互接触所引起短路的风险。具体地,相邻两个槽段2040之间的距离为30um~100um。
还可以在阻挡坝20远离显示区101的一侧设置弯折区BA。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走线L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阻挡坝2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BA之间;第三走线L3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对应第一走线L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区BA之间;第四走线L4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对应第二走线L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走线L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之间。换言之,第三走线L3自一体化设计的第一走线L1处向弯折区BA延伸,第四走线L4自一体化设计的第二走线L2处向阻挡坝20内侧延伸。
非显示区102还可以包括位于弯折区BA远离阻挡坝20一侧的焊盘区PA;多条触控信号线185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五走线L5和多条第六走线L6;其中,多条第五走线L5和多条第六走线L6并排设置于第二走线L2邻近衬底基板1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中心轴的一侧。
第五走线L5、第三走线L3与第一走线L1一一对应为一体结构,第五走线L5通过第三走线L3与第一走线L1邻近的中心轴的一端相连,且第五走线L5经过弯折区BA延伸至焊盘区PA;第六走线L6、第四走 线L4与第二走线L2一一对应为一体结构,第四走线L4与第二走线L2远离中心轴的一端相连,第六走线L6与第二走线L2邻近中心轴的一端相连,且第六走线L6经过弯折区BA延伸至焊盘区PA。
焊盘区PA具有多个接触垫(或称焊盘、Pad),每个接触垫被配置为电连接一条第五走线L5或一条第六走线L6。接触垫可以是暴露在焊盘区PA表面的,即不被任何层覆盖,这样便于电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被配置为将来自外部控制器的信号或电力传输至第五走线L5和第六走线L6。
多条触控信号线185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平行设置的多条第七走线L7和多条第八走线L8;其中,第七走线L7与第一走线L1一一对应为一体结构,第七走线L7与第一走线L1远离中心轴的一端相连;第八走线L8与第四走线L4一一对应为一体结构,第八走线L8与第四走线L4远离第二走线L2的一端相连。
由于第一走线L1远离中心轴的一端位于多条第三走线L3所在非显示区102的相邻非显示区102内,因此,第七走线L7可以在该相邻非显示区102内沿第二方向Y上延伸。另外,由于第四走线L4远离第二走线L2的一端位于多条第三走线L3所在非显示区102的相邻非显示区102内,因此,第八走线L8也可以在该相邻非显示区102内沿第二方向Y上延伸。这样设置最大限度地减小了触控信号线185的布线长度,从而使得触控信号线185的电阻值较小,避免了触控信号线185的上信号延迟。
多条触控信号线185可以划分为两组,两组触控信号线185关于衬底基板1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中心轴EF对称设置。具体而言,触控信号线185在阻挡坝20内外两侧布线的方式在衬底基板1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中心轴EF两侧相同,但不限定两组触控信号线185的具体数量,也就是说,两组触控信号线185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样设置,便于均衡布线,提高工艺稳定性,且实现了非显示区102的进一步窄化设计。
图13示出了另外一种显示面板。与图12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102包括绑定区1021和边框区1022,绑定区1021设于 显示区101一侧,绑定区1021仅设有第一阻挡坝202,位于绑定区1021的第一阻挡坝202的绝缘层组203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有凹槽204;边框区1022设于显示区101的其他侧,边框区1022沿远离显示区101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阻挡坝202和第二阻挡坝201,第一阻挡坝202环绕显示区101设置,第二阻挡坝201环绕第一阻挡坝202设置。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显示面板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以显示器为例,具体例如外壳、电路板、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装置可以是传统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电视和摄录放影机,也可以是新兴的穿戴设备,例如VR眼镜,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连接的非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引线,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自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
    阻挡坝,设于所述非显示区,且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阻挡坝包括绝缘层组,所述绝缘层组设于所述第一引线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绝缘层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绝缘层组的厚度;
    封装层,设于所述阻挡坝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所述有机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区的边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阻挡坝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凹槽分支,多个所述凹槽分支位于所述阻挡坝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多个所述凹槽分支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形成凸起主体,多个所述凹槽分支之间形成多个凸起分支,所述凸起分支与所述凸起主体相交。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凸起分支与所述凸起主体之间形成20度-30度的夹角。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凸起主体的宽度为所述阻挡坝宽度的1/6-1/3,所述凸起分支的宽度为所述阻挡坝宽度的1/3-1/2,相邻两个凸起分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阻挡坝宽度的1/6-5/12。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分支的宽度自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逐渐缩小。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凸起分支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面为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凸起主体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面为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阻挡坝的中部,所述凹槽包括凹槽主体和多个凹槽分支,所述凹槽主体沿所 述阻挡坝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凹槽分支设于所述凹槽主体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与所述凹槽主体连通。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多个所述凹槽分支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凹槽主体之间形成20度-60度的夹角。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主体的宽度等于所述阻挡坝宽度的1/6-1/4,所述凹槽分支的长度为所述阻挡坝宽度的1/6-1/2,所述凹槽分支的宽度为所述阻挡坝宽度的1/6-5/12。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阻挡坝的中部,所述凹槽的宽度自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逐渐增大。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为所述阻挡坝宽度的1/3-7/12。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或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之和。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坝的宽度为50um~80um。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阻挡坝的延伸方向间断设置的多个槽段,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引线,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槽段之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槽段之间的距离为30um~100um。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引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绝缘层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第三绝缘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平坦化层,设于所述第一平坦化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
    所述绝缘层组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三绝缘层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
    绑定区,设于所述显示区一侧,所述绑定区设有一个阻挡坝;
    边框区,设于所述显示区的其他侧,所述边框区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依次设有多个阻挡坝。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绑定区的所述阻挡坝的绝缘层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20.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80001468.5A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5816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5329 WO2023225957A1 (zh)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1653A true CN117581653A (zh) 2024-02-20

Family

ID=8891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468.5A Pending CN117581653A (zh) 2022-05-26 2022-05-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1653A (zh)
WO (1) WO202322595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60962B1 (en) * 2014-06-25 2020-04-0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KR102446425B1 (ko) * 2015-11-17 2022-09-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6601781B (zh) * 2017-01-25 2019-12-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481863B1 (ko) * 2017-09-15 2022-12-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56123B1 (ko) * 2017-12-04 2022-10-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9301084B (zh) * 2018-09-28 2020-06-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电子装置及封装方法
KR20200039085A (ko) * 2018-10-04 2020-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CN109585690B (zh) * 2018-12-29 2021-03-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6434B (zh) * 2019-08-06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10712B (zh) * 2020-08-17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002831A (zh) * 2020-09-22 2020-1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5957A9 (zh) 2024-02-01
WO2023225957A1 (zh)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3833B2 (en) Flexible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8123062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074959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1853519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1309171B (zh) 触摸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1218601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86142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33747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ignment method
CN113066832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7343614B2 (ja)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KR20190044015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N11332794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7504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758165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83841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90920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06457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89948B (zh) 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1984459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OLED display panel
WO2022041022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WO2020204512A5 (zh)
CN21568069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28429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092402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398637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