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59860A - 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59860A CN117559860A CN202210939742.5A CN202210939742A CN117559860A CN 117559860 A CN117559860 A CN 117559860A CN 202210939742 A CN202210939742 A CN 202210939742A CN 117559860 A CN117559860 A CN 1175598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verter
- driving signal
- bridge arm
- phase
- signal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14—Estimation or adaptation of machine parameters, e.g. flux, current or volta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22—Current control, e.g. using a current control loop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P27/0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其中,系统包括对应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由此,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的接口及计算资源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是将常规电机的绕组中性点打开,两端各串接一个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智能功率模块)而形成的一种双端供电的电机系统拓扑结构。在对开绕组电机控制时,常规的空间矢量调制算法需要生成12路驱动信号,以协调控制两个IPM的12个开关管导通或关断。
相关技术中,一般使用单个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芯片输出12路驱动信号来驱动两个IPM,该MCU芯片不仅需要满足输出12路驱动信号的能力,而且产生12路驱动信号需要占用MCU芯片大量的计算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通过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包括对应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并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以及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其中,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由此,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根据扇区获取任一目标电压矢量对应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根据作用时间获取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根据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通过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通过处理器执行上述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通过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系统包括对应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控制模块,用于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并通过生成模块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以及通过控制模块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其中,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由此,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包括:开绕组电机;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对应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拓扑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拓扑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对应的扇区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对应的扇区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对应的驱动信号时序图;
图8是图2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对应的驱动信号时序图;
图9是图1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对应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与传统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对应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的波形对比图;
图10是图2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对应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的波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参考图1-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逆变器10、第二逆变器20、开绕组电机30以及电控系统。其中,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的直流侧均与直流电源DC相连,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的交流侧对应连接在开绕组电机30的绕组两端,即将常规的Y型电机的中性点打开,并在电机绕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逆变器(如IPM模块),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电控系统包括控制芯片40和采样单元50,通过电控系统协调控制两个逆变器来驱动开绕组电机30工作。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所示,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
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一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2+,且驱动信号PWM_A1+和驱动信号PWM_B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二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2+,且驱动信号PWM_B1+和驱动信号PWM_C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三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2+,且驱动信号PWM_C1+和驱动信号PWM_A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四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2-,且驱动信号PWM_A1-和驱动信号PWM_B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五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2-,且驱动信号PWM_B1-和驱动信号PWM_C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六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2-,且驱动信号PWM_C1-和驱动信号PWM_A2-相同。
作为另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
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一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2-,且驱动信号PWM_A1+和驱动信号PWM_A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二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2-,且驱动信号PWM_B1+和驱动信号PWM_B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三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2-,且驱动信号PWM_C1+和驱动信号PWM_C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四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A2+,且驱动信号PWM_A1-和驱动信号PWM_A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五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B2+,且驱动信号PWM_B1-和驱动信号PWM_B2+相同;
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控制芯片40的第六引脚用于给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下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1-和给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上桥臂输入驱动信号PWM_C2+,且驱动信号PWM_C1-和驱动信号PWM_C2+相同。
如图3所示,控制芯片40包括零序电流控制单元41、三相电流控制单元42以及驱动信号生成单元43,其中,零序电流控制单元41用于根据采样单元50获得的三相电流Ia、Ib和Ic重构零序电流I0,并根据零序电流I0实现基于零序电流I0的相关控制;三相电流控制单元42用于实现基于三相电流Ia、Ib和Ic的相关控制;驱动信号生成单元43用于根据零序电流控制单元41和三相电流控制单元42输出的信号,采用一定的算法,如SVPWM(Space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生成6路驱动信号,并将6路驱动信号输入至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以对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中的开关管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开绕组电机30运行。
采样单元50包括检流电阻R1、R2和R3,检流电阻R1、R2和R3可分别串联在第二逆变器20的a相、b相和c相的下桥臂与直流电源DC的负极之间,通过检流电阻R1、R2和R3采样第二逆变器20的三相桥臂的电流。当然,检流电阻R1、R2和R3也可以分别串联在第一逆变器10的a相、b相和c相的下桥臂与直流电源DC的负极之间。或者,检流电阻可以为单电阻,采样单元50也可以为电流互感器等,具体这里不做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如由原来的12个接口减少为6个接口,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并且,本实施例只采用了一个控制芯片,相比采用两个控制芯片分别驱动两个逆变器,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电控板的设计难度。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
具体地,可通过协调控制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来输出两个目标电压矢量,记为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和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
S102,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具体地,可先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确定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然后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均包括六个开关管,任何时刻每个逆变器有且仅有三个开关管导通,且同一桥臂的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开关管是互锁的,因此每个逆变器具有八个基本的开关状态,若用数字“1”表示相应上桥臂处于导通状态,而下桥臂处于断开状态,用数字“0”表示相应上桥臂处于断开状态,而下桥臂处于导通状态,则八个开关状态对应八个开关量,分别为“000”、“100”、“110”、...、“111”,这八个开关量对应八个电压空间矢量,具体包括六个幅值相等、相位互差π/3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A至F,以及两个零电压空间矢量,其中,六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将复平面划分为六个扇区,分别为扇区I、II、...、VI,两个零电压空间矢量位于中心。
在获得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和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后,可基于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和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确定两者合成后的合成电压矢量VOEW所处的扇区,然后根据所处的扇区和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生成多路驱动信号,或者根据所处的扇区和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作为一种示例,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图1所示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时,所需的合成电压矢量VOEW为两相旋转坐标系(γ-δ坐标系)下的电压矢量,而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和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均为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下的电压矢量,因此在获得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后,需要将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的坐标系由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转化为两相旋转坐标系(γ-δ坐标系),而后再基于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与两相旋转坐标系的数学几何关系确定合成电压矢量VOEW所处的扇区,进而根据所处的扇区和其中一个目标电压矢量VA或VB,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如图5所示,在采用图1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时,在获得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时,先对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做反向处理,然后将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的坐标由两相静止坐标转换为两相旋转坐标,接着根据转换后的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与两相旋转坐标系的数学关系判断合成电压矢量VOEW所处的扇区,如处于扇区I,进而根据所处的扇区I和其中一个目标电压矢量VA或VB,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作为另一种示例,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图2所示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时,所需的合成电压矢量VOEW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矢量,而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和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也均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矢量,因此在获得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后,无需进行坐标转换,直接基于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与两相静止坐标系的数学几何关系确定合成电压矢量VOEW所处的扇区,进而根据所处的扇区和其中一个目标电压矢量VA或VB,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如图6所示,在采用图2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时,在获得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时,先对第二目标电压矢量VB做反向处理,然后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VA和VB与两相静止坐标系的数学关系判断合成电压矢量VOEW所处的扇区,如处于扇区I,进而根据所处的扇区I和其中一个目标电压矢量VA或VB,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而共用驱动信号线的方式是基于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协调控制所确定的,因此在获得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后,根据所处的扇区和其中一个目标电压矢量VA或VB生成的多路驱动信号,就可以同时满足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控制需求,从而大大减少了控制芯片计算资源的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根据扇区获取任一目标电压矢量对应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根据作用时间获取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根据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在确定合成电压矢量VOEW处于扇区I时,可根据扇区I和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具体是,先根据扇区I确定两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1,0,0)和(1,1,0),并根据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的幅值和位置,利用伏秒平衡原则计算两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1,0,0)和(1,1,0)的作用时间,并由此得到两个零电压空间矢量(0,0,0)和(1,1,1)的作用时间;接着,基于7段式SVPWM算法确定两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和两个零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顺序,如图7所示,在扇区I对应的驱动信号波形图中,两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和两个零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顺序依次为(0,0,0)、(1,0,0)、(1,1,0)、(1,1,1)、(1,1,0)、(1,0,0)、(0,0,0)。从图7可以看出,7段式电压空间矢量包括3段零电压空间矢量和4段基本电压空间矢量,且3段零电压空间矢量分别位于驱动信号波形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同时,根据两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和两个零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顺序以及作用时间,可以确定出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如图7所示,第一个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为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由断开切换至导通,对应的切换时间为T0/4;第二个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为第一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由断开切换至导通,对应的切换时间为T0/4+T1/2;第三个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为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由断开切换至导通,对应的切换时间为T0/4+T1/2+T2/2;第四个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为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由导通切换至断开,对应的切换时间为T0/4+T1/2+T2/2+T7/4+T7/4;依次类推。其中,T0表示零电压空间矢量(0,0,0)的作用时间,T1表示基本电压空间矢量(1,0,0)的作用时间,T2表示基本电压空间矢量(1,1,0)的作用时间,T7表示零电压空间矢量(1,1,1)的作用时间,且Ts=T1+T2+T0+T7,Ts为控制周期。最后,根据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基于PWM调制技术,生成6路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合成电压矢量VOEW处于其它扇区时,生成多路驱动信号的过程与其处于扇区I时的相同,具体参考前述,这里不再赘述。另外,也可以基于5段式SVPWM算法生成多路驱动信号,但是其将零电压矢量集中插入,谐波分量较大,因此采样5段式SVPWM算法具有更低的谐波分量。
作为另一种示例,如图6所示,在确定合成电压矢量VOEW处于扇区I时,可根据扇区I和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示例,这里不再赘述。
S103,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在根据合成电压矢量VOEW所处扇区以及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生成6路驱动信号时,将6路驱动信号通过图1所示6路驱动信号线输入至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以驱动开绕组电机工作,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如图7所示,第二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基于第一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波形以及驱动信号线的连接方式确定。例如,在扇区I,当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导通时,基于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和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导通。
作为另一种示例,如图6所示,在根据合成电压矢量VOEW所处扇区以及第一目标电压矢量VA生成6路驱动信号时,将6路驱动信号通过图2所示6路驱动信号线输入至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以驱动开绕组电机工作,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如图8所示,第二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基于第一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波形以及驱动信号线的连接方式确定。例如,在扇区I,当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导通时,基于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和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导通。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图1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时,还可以有效消除因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母线产生的共模电压,从而消除因共模电压引起的零序电流。具体来说,第一逆变器产生的共模电压如公式(1)所示:
其中,Ucom1表示第一逆变器产生的共模电压,Ua1o1表示图1中两个串联连接的母线电容C1和C2的中点O1与a相桥臂的中点a1之间的电压,Ub1o1表示母线电容C1和C2的中点O1与b相桥臂的中点b1之间的电压,Uc1o1表示母线电容C1和C2的中点O1与c相桥臂的中点c1之间的电压。
第二逆变器产生的共模电压如公式(2)所示:
其中,Ucom2表示第二逆变器产生的共模电压,Ua2o2表示图1中两个串联连接的母线电容C3和C4的中点O2与a相桥臂的中点a2之间的电压,Ub2o2表示母线电容C3和C4的中点O2与b相桥臂的中点b2之间的电压,Uc2o2表示母线电容C3和C4的中点O2与c相桥臂的中点c2之间的电压。
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产生的系统共模电压如公式(3)所示:
其中,Uo1o2表示系统共模电压,也即母线电容C1和C2的中点O1与母线电容C3和C4的中点O2之间的电压。
由于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产生的系统共模电压同时满足公式(4):
其中,Udc表示直流电源电压,即母线电压,Sa1、Sb1和Sc1分别表示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和c相上桥臂的驱动信号,Sa2、Sb2和Sc2分别表示第二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b相上桥臂和c相上桥臂的驱动信号。
从图4可以看出,消除系统共模电压就是使系统共模电压为零,也即(Sa1+Sb1+Sc1)=(Sa2+Sb2+Sc2),其中Sa1、Sb1、Sc1、Sa2、Sb2和Sc2均用0和1进行计算。满足该公式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如图1所示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可以有效消除共模电压,从而减少系统的零序电流,减少系统干扰。
图9示出了采用传统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得到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与采用图1所示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得到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的对比图,从图9可以看出,采用传统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得到的零序电流峰值在2A左右,三相电流由于零序电流的影响正弦度变差,控制难度增大的同时器件损耗也增大;采用图1所示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零序电流峰值在2.5*10^-6A,近似为零,三相电流的正弦度较好,系统的扰动及器件损耗均降低。
图10示出了采用图2所示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得到的三相电流、零序电流的波形图,从图10可以看出,虽然图2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无法消除系统共模电压,但是其可以达到最大输出效果,提高系统的输出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降低了硬件设计难度和成本。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通过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
如图11所示,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200包括存储器210、处理器220及存储在存储器210上并可在处理器220上运行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程序,处理器220执行程序时,实现前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通过处理器执行上述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通过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其中,系统包括对应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10、生成模块320和控制模块330。
其中,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模块320用于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控制模块330用于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扇区获取任一目标电压矢量对应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根据作用时间获取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根据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并通过生成模块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以及通过控制模块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其中,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由此,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
如图1所示,驱动系统包括:开绕组电机30、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其中,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对应开绕组电机30的绕组两端设置,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上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a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b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第一逆变器10的c相下桥臂与第二逆变器20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系统还包括控制芯片40,控制芯片40用于:获取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将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第一逆变器10和第二逆变器20进行驱动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0还用于: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0还用于:根据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根据扇区和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40还用于:根据扇区获取任一目标电压矢量对应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根据作用时间获取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根据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减少了控制芯片接口的使用,并且由于控制芯片接口使用的减少,控制芯片需要产生的驱动信号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控制芯片所需的计算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可以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本实施例中所指示的技术特征数量。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等术语的特征,可以明确或者隐含地表示该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词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或者两个及以上,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或者限定,否则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等;当然,还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连接,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对应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
根据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将所述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所述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包括: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a相下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a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b相下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b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所述第一逆变器的c相下桥臂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c相上桥臂共用驱动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
根据所述扇区和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所述多路驱动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位置,确定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的合成电压矢量所处的扇区;
根据所述扇区和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所述多路驱动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扇区和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中的任一目标电压矢量生成所述多路驱动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扇区获取所述任一目标电压矢量对应的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
根据所述作用时间获取空间电压矢量切换点;
根据所述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生成所述多路驱动信号。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程序,该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8.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
9.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对应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的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的目标电压矢量,得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两个目标电压矢量生成多路驱动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多路驱动信号输入至所述多路驱动信号线,以对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进行驱动控制。
10.一种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绕组电机;
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对应所述开绕组电机的绕组两端设置,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共用多路驱动信号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39742.5A CN117559860A (zh) | 2022-08-05 | 2022-08-05 | 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PCT/CN2023/090286 WO2024027218A1 (zh) | 2022-08-05 | 2023-04-24 | 开关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39742.5A CN117559860A (zh) | 2022-08-05 | 2022-08-05 | 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59860A true CN117559860A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15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39742.5A Pending CN117559860A (zh) | 2022-08-05 | 2022-08-05 | 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59860A (zh) |
WO (1) | WO202402721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52986A (ja) * | 1998-02-27 | 1999-09-17 | Sanyo Denki Co Ltd | 多重巻き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
CN105577021B (zh) * | 2016-01-07 | 2018-01-16 | 浙江大学 | 一种双逆变器的单svm方法 |
CN105790650B (zh) * | 2016-04-26 | 2018-10-1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五桥臂变换器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及方法 |
JP7284645B2 (ja) * | 2019-06-19 | 2023-05-31 | 株式会社Soken |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
CN111585483B (zh) * | 2020-05-28 | 2021-05-1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相电流重构方法及控制系统 |
JP7424583B2 (ja) * | 2020-06-18 | 2024-01-30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回転電機制御装置 |
KR20220031308A (ko) * | 2020-09-04 | 2022-03-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모터 구동 장치 |
JP7541477B2 (ja) * | 2020-12-18 | 2024-08-28 | 株式会社Soken |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回転電機の制御方法 |
-
2022
- 2022-08-05 CN CN202210939742.5A patent/CN117559860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4-24 WO PCT/CN2023/090286 patent/WO2024027218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27218A1 (zh) | 2024-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hen et al. | Current reconstruction of three-phas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 considering current ripple | |
US12003203B2 (en) | Model predictive decom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n-winding fiv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 |
CN101960704B (zh) | 电力变换装置的状态量检测方法及电力变换装置 | |
CN110299882B (zh) | 混合供电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三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
CN103117668B (zh) | 简化的五相三电平电压源逆变器的矢量控制方法 | |
CN103107761B (zh) | 基于四相五线拓扑的三维svpwm方法 | |
CN113783456B (zh) | 一种三电平snpc逆变器的低共模矢量调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6787805B (zh) | 不平衡负载下五相六桥臂双级矩阵变换器载波pwm控制策略 | |
CN104377978A (zh) | 三电平单相桥臂故障时转入两相桥臂运行的逆变器 | |
EP3273587B1 (en) | Inverter control method | |
CN114649968B (zh) | 一种两相组三电平变流系统共模电压抑制优化调制方法 | |
CN115833671A (zh) | 一种双三相电机高精度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3872484B (zh) | 三相电流重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260605B (zh) | 五相永磁同步电机缺一相故障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 |
Shen et al. | Asymmetric SVPWM and error suppression method for current reconstruction of T-type three-level inverter | |
CN104883115A (zh) |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混合多电平逆变器及控制系统 | |
JP3229094B2 (ja) | インバータ装置 | |
CN109600095B (zh) | 一种基于四桥臂逆变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断相容错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7559860A (zh) | 开绕组电机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6404926A (zh) |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低谐波优化同步调制方法与装置 | |
CN114759854B (zh) | 一种隔离母线型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调制方法 | |
CN113872486B (zh) | 三相电流重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992095B (zh) | 一种低复杂度的双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 |
CN111740684B (zh) | 一种两单元同相位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系统及方法 | |
Taïb et al. | An improved fixed switching frequency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drives fed by direct matrix conver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