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8761A -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8761A
CN117518761A CN202310875651.4A CN202310875651A CN117518761A CN 117518761 A CN117518761 A CN 117518761A CN 202310875651 A CN202310875651 A CN 202310875651A CN 117518761 A CN117518761 A CN 117518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blade
less
photoreceptor
ratio
hard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756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裕祐
太野大介
山下嘉郎
新宫剑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30506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402246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18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8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03G21/0017Details relating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la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所述清洁刮板涉及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Description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中,有时为了清洁(清扫)附着的色调剂而使用清洁刮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清洁刮板,其由聚氨酯部件构成至少与被清洁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位,所述聚氨酯部件包含含有硬链段及软链段的聚氨酯材料,并且在截面中直径为0.3μm以上且0.7μm以下的范围的硬链段聚集体所占的面积比例为2%以上且10%以下。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清洁刮板,其由聚氨酯部件构成至少与被清洁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位,所述聚氨酯部件包含硬链段成分及软链段成分,并含有所述硬链段成分的区域粒径为45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聚氨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7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495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并且,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2>根据<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24.0%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Y为45.0%以下。
<5>根据<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
<6>根据<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并且所述比例Y为17.8%以上且45.0%以下。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为2.2%以上且11.1%以下。
<8>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9>根据<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
<10>根据<8>或<9>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24.0%以下。
<11>根据<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Y为45.0%以下。
<12>根据<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
<13>根据<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并且所述比例Y为17.8%以上且45.0%以下。
<14>根据<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为2.2%以上且11.1%以下。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感光体;
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
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及
<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16>一种转印装置,其具备: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
一次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
二次转印装置,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及
<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17>一种清洁装置,其具备<8>~<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感光体,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
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
<8>~<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由所述转印装置转印所述色调剂像之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发明效果
根据<1>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2>、<5>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X小于16.0%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优异。
根据<3>、<5>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X超过24.0%的情况相比,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4>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Y超过45.0%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7>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小于2.2%或超过11.1%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8>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9>、<12>或<13>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与比例X小于16.0%的情况相比,清洁性优异。
根据<10>、<12>或<13>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X超过24.0%的情况相比,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1>或<13>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Y超过45.0%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4>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小于2.2%或超过11.1%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5>或<1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或转印装置,其具备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与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7>或<18>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与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用于说明传送带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接触条件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说明及实施例例示出实施方式,并不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在一个数值范围内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序”一词不仅包括独立的工序,而且即使在无法与其它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若达到该工序的所期望的目的,则也包括在该术语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该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不限定于附图中所示出的结构。并且,各图中的部件的大小是概念性的,部件之间的大小的相对关系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成分可以包含复数种对应的物质。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及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的情况下,在组合物中存在复数种与各成分对应的物质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是指存在于组合物中的该复数种物质的总量。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的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的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是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为了对传送带表面进行清洁(清扫)而使用的清洁刮板。由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去除附着或残留在传送带表面上的色调剂(色调剂粒子、外添剂等)、放电产物、纸粉等,传送带的表面被清洁。
根据上述接触部位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其理由如下推测。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使用清洁刮板来清洁其表面的部件,可以举出感光体。当由清洁刮板清洁感光体时,能够一边刮取感光体的表面,一边去除表面的附着物。
另一方面,多数情况下,中间转印带等传送带其表面的耐磨损性非常高。在该情况下,在使用清洁刮板清洁其表面时,多数情况下,表面也很少被刮取,导致残留传送带表面的附着物。由此,传送带用清洁刮板有导致磨损进行的倾向。
因此,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中,期望使与传送带的接触部位高硬度化,提高耐磨损性,但若高硬度化且提高耐磨损性,则可能会导致在与传送带的接触部位产生缺损。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中,首先,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与传送带表面的接触部位。然后,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将硬链段区域的存在比例(上述比例X)和相对于所有区域具有特定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存在比例(上述比例Y)分别设在特定范围内。
若设为这种结构,则能够使比软链段硬的硬链段的区域大量存在,实现高硬度化,耐磨损性提高。并且,在硬链段的区域和软链段中,由于伸长率不同,因此在两者的界面可能会出现裂纹,导致缺损。然而,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包含不会过大而适当大小的硬链段的区域,硬链段区域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变得过小,因此认为在硬链段区域与软链段的界面产生的裂纹得到抑制,可以有效地抑制接触部位的缺损。
<感光体用清洁刮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的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的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是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并为了对感光体的表面进行清洁(清扫)而使用的清洁刮板。
根据在最表面层中不包含氟树脂等理由,是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在对这种摩擦系数高的感光体的表面进行清洁(清扫)的情况下,存在使用对感光体的表面赋予润滑剂的附带设备的方法,但在成本、可靠性等中有改善的余地。因此,关于对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进行清洁(清扫)的清洁刮板进行了研究的结果,发现了上述结构的清洁刮板。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中,首先,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与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部位,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将硬链段区域的存在比例(上述比例X)和相对于所有区域具有特定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存在比例(上述比例Y)分别设在特定范围内。
通过将上述比例X设为上限值以下,将上述比例Y设为上限值以下,可以抑制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位的脆性上升。因此,推测为因接触部位的前端(与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部位)的凹进而产生的缺损得到抑制,可以成为耐缺损性优异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并且,若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位上的刚性降低,则接触部位的前端(与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部位)的凹进变大,清洁刮板无法与感光体的表面稳定地接触,清洁性可能会降低。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那样,推测为在接触部位通过将上述比例X设为下限值以上,将上述比例Y设为下限值以上,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位的刚性降低得到抑制,可以成为清洁性优异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并且,推测为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能够抑制因清洁性的降低而产生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的产生。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除了被清洁部件(即,清洁对象物)是传送带,还是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这一点上不同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
以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共同部位进行总括说明。关于其他部分,适当地分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或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中的接触部位]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中的接触部位是与传送带表面的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中的接触部位是与感光体表面的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然后,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另外“硬链段区域”是指通过聚氨酯橡胶的硬链段聚集而形成的聚集体。
(比例X)
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区域所占的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比例X是指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相对于截面总面积的比例。
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提高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提高清洁性的观点出发,比例X例如优选为16.0%以上,更优选为18.0%以上。
并且,从提高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比例X例如优选为24.0%以下,更优选为23.5%以下。
综上所述,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清洁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比例X例如优选为16.0%以上且24.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上且23.5%以下。
(比例Y)
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比例Y是指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的比例。
从提高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比例Y例如优选为45.0%以下,更优选为44.0%以下。
并且,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提高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提高清洁性的观点出发,比例Y例如优选为18.0以上,更优选为19.0%以上。
综上所述,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清洁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比例Y例如优选为18.0%以上且45.0%以下,更优选为19.0%以上且44.0%以下。
另外,作为比例X与比例Y的组合,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清洁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例如优选为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并且比例Y为17.8%以上且45.0%以下。
(比例Z)
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例如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优选为2.2%以上且11.1%以下。比例Z是指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的比例。
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提高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提高清洁性的观点出发,比例Z例如更优选为3.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
并且,从提高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比例Z例如更优选为1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5%以下。
综上所述,在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在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提高清洁性及耐缺损性的观点出发,比例Z例如更优选为3.5%以上且10.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且10.5%以下。
上述比例X、比例Y及比例Z通过接触部位的截面的AFM(原子力显微镜)求出。
具体而言,通过低温切片法得到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接触部位的任意截面,关于该截面,使用AFM(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制造,AFM5000II)在五个视野中获取500nm见方的图像。关于得到的图像,由图像处理软件实施Otsu二值化,将硬链段的区域设为黑色,将软链段设为白色。从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分别测定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硬链段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以及硬链段区域的直径。
上述比例X、比例Y及比例Z均通过调整聚氨酯橡胶中的硬链段的量、硬链段的聚集程度来控制。另外,作为具体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定,例如通过控制氨基甲酸酯分子中的硬链段量,能够控制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硬链段区域的总数、以及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等。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及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层结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及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均例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也可以为三层以上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作为单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可以举出包括与传送带或感光体接触的接触部位在内整体由单一材料构成的清洁刮板(即,由上述聚氨酯橡胶所构成的接触部件组成的清洁刮板)。
作为双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清洁刮板,其设置有:第一层,由包括与传送带或感光体接触的接触部位的接触部件组成;及第二层(也称为非接触部件),作为背面层,比该第一层更靠背面侧形成且由与接触部件不同的材料组成。
作为三层以上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可以举出在所述双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具有其他层(这也称为非接触部件)的清洁刮板。
清洁刮板例如被刚性板状的支撑部件支撑而使用。
(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
如上所述,接触部位由聚氨酯橡胶构成。
聚氨酯橡胶通过至少聚合多元醇成分与聚异氰酸酯成分而得到。另外,根据需要,聚氨酯橡胶可以是除了多元醇成分以外,还将具有与聚异氰酸酯成分中的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聚合而成的聚氨酯橡胶。
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在此,“硬链段”及“软链段”是指如下链段,在聚氨酯橡胶中,构成前者的材料由比构成后者的材料相对硬的材料组成,构成后者的材料由比构成前者的材料相对柔软的材料组成。
另外,作为构成硬链段的材料(硬链段材料),可以举出多元醇成分中的低分子多元醇、具有与聚异氰酸酯成分中的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等。另一方面,作为构成软链段的材料(软链段材料),可以举出多元醇成分中的高分子多元醇。
·多元醇成分
多元醇成分包含高分子多元醇和低分子多元醇。
高分子多元醇是数均分子量为500以上(例如,优选为500以上且5000以下)的多元醇。
作为高分子多元醇,可以举出通过低分子多元醇与二元酸的脱水稠合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通过低分子多元醇与碳酸烷基酯的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公知的多元醇。
另外,作为高分子多元醇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Daicel Corporation制造的PLAXEL205、PLAXEL240等。
在此,数均分子量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值。以下相同。
高分子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高分子多元醇的聚合比,例如,相对于聚氨酯橡胶的所有聚合成分可以为3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优选为40摩尔%以上且50摩尔%以下。
低分子多元醇是分子量(或者数均分子量)小于500的多元醇。低分子多元醇也是作为扩链剂及交联剂发挥作用的材料。
作为低分子多元醇,可以举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13-十三烷二醇、1,14-十四烷二醇、1,18-十八烷二醇、1,20-二十烷二醇。其中,作为低分子多元醇而适用1,4-丁二醇。
作为低分子多元醇,也可以举出作为扩链剂及交联剂而公知的二醇(2官能)、三醇(3官能)或四醇(4官能)等多元醇。
这些低分子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低分子多元醇的聚合比,例如,相对于聚氨酯橡胶的所有聚合成分可以为超过50摩尔%且75摩尔%以下,优选为52摩尔%以上且7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55摩尔%以上且7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
·聚异氰酸酯成分
作为聚异氰酸酯成分,例如可以举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6-己烷二异氰酸酯(H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及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TODI)等。
其中,作为聚异氰酸酯成分,例如,更优选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聚异氰酸酯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聚异氰酸酯成分的聚合比,例如,相对于聚氨酯橡胶的所有聚合成分可以为5摩尔%以上且25摩尔%以下,优选为10摩尔%以上且20摩尔%以下。
·具有与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
具有与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以下,也称为“含反应性基团的树脂”),例如,优选为具有柔软性的树脂,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具有直链结构的脂肪族类树脂。作为含反应性基团的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聚丁二烯树脂、具有两个以上的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等。
作为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ACTFLOW(品级:UMB-2005B、UMB-2005P、UMB-2005、UME-2005等)。
作为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聚丁二烯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IdemitsuKosan Co.,Ltd.制造的R-45HT等。
作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环氧基的环氧树脂,例如,不像现有一般的环氧树脂那样具有硬而脆的性质的环氧树脂,优选为与现有的环氧树脂相比更柔软强韧性的环氧树脂。作为上述环氧树脂,例如,在分子结构方面,优选为在其主链结构中具有可以提高主链的移动性的结构(也称为柔性骨架)的环氧树脂,作为柔性骨架,例如可以举出亚烷基骨架、环烷烃骨架、聚氧化烯骨架等,尤其优选聚氧化烯骨架。
并且,在物性方面,与现有的环氧树脂相比,例如,优选为与分子量相比粘度低的环氧树脂具体而言,例如,重均分子量在900±100的范围内,优选为25℃下的粘度在15000±5000mPa·s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000±3000mPa·s的范围内。作为具有该特性的环氧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以举出DIC CORPORATION制造的EPICLO N EXA-4850-150等。
含反应性基团的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聚氨酯橡胶的制造方法
在聚氨酯橡胶的制造中,使用上述多元醇成分、聚异氰酸酯成分,根据需要,使用包含具有与反应性异氰酸酯基可以反应的官能团的树脂的聚氨酯橡胶制造原料,并使用预聚物法、一步发泡法等聚氨酯的一般的制造方法即可。预聚物法由于可以得到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的聚氨酯橡胶,因此适合于本实施方式,但不受制造方法的限制。
另外,当制造聚氨酯橡胶时,例如优选使用催化剂。
作为用于制造聚氨酯橡胶的催化剂,可以举出叔胺等胺类化合物、季铵盐、有机锡化合物等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叔胺,例如可以举出三乙胺等三烷基胺、N,N,N',N'-四甲基-1,3-丁二胺等四烷基二胺、二甲基乙醇胺等氨基醇、乙氧基化胺、乙氧基化二胺、双(二乙基乙醇胺)己二酸酯等酯胺、三乙烯二胺(TEDA)、N,N-二甲基环己胺等环己胺衍生物、N-甲基吗啉、N-(2-羟丙基)-二甲基吗啉等吗啉衍生物、N,N'-二乙基-2-甲基哌嗪、N,N'-双-(2-羟丙基)-2-甲基哌嗪等哌嗪衍生物等。
作为季铵盐,例如可以举出2-羟丙基三甲基铵·辛基酸盐、1,5-二氮杂双环[4.3.0]壬烯-5(DBN)·辛基酸盐、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辛基酸盐、DBU-油酸盐、DBU-p-对甲苯磺酸盐、DBU-甲酸盐、2-羟丙基三甲基铵·甲酸盐等。
作为有机锡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锡二(2-乙基己酸)等二烷基锡化合物、2-乙基己酸亚锡、油酸亚锡等。
在这些催化剂中,在耐水解性的观点上,使用叔铵盐的三乙烯二胺(TEDA),在加工性的观点上,使用季铵盐。在季铵盐中,使用高反应活性的1,5-二氮杂双环[4.3.0]壬烯-5(DBN)·辛基酸盐、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DBU)-辛基酸盐、DBU-甲酸盐。
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催化剂的含量,例如,优选为聚氨酯橡胶整体的0.0005质量%以上且0.03质量%以下的范围,尤其优选为0.001质量%以上且0.01质量%以下。
(含浸固化层)
例如,在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的表层上,优选具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浸固化层。
由于含浸固化层,接触部位的硬度提高,能够使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更优异。
在此,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的表层表示从接触部位表面至200μm深度的区域。
含浸固化层通过对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进行改性而得到。
具体而言,含浸固化层是使包含异氰酸酯化合物与有机溶剂的表面处理液含浸于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接触部位的表层中,并使所含浸的表面处理液(即,异氰酸酯化合物)固化的层。
含浸固化层以从表面朝向内部逐渐变得稀疏的方式与接触部位的表层形成为一体。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及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TODI)、以及它们的多聚体及它们的改性体等。
另外,在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的表层上,可以具有含浸有类金刚石碳的层。并且,在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的表面上,可以具有类金刚石碳层。
(接触部位的物性)
从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的杨氏模量例如优选为3MPa以上且25MPa以下,更优选为5MPa以上且22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Pa以上且20MPa以下。
杨氏模量如下测定。
杨氏模量使用纳米压痕法测定。具体而言,使用FISCHER INSTRUMENTS K.K.制造的PICODENTOR HM500及Berkovich型金刚石压头测定压入深度-荷载曲线,以最大压入深度1000nm赋予负载,接着,求出卸载时的卸载曲线的斜率作为杨氏模量。
从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构成接触部位的聚氨酯橡胶的硬度例如优选为60以上且98以下,更优选为65以上且9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且95以下。
在此,上述硬度是微橡胶硬度。微橡胶硬度依据显微硬度MD-1试验方法使用微橡胶硬度计MD-1类型(高分子A型)来测定。
(接触部件的成型)
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接触部位(即,上述接触部件)通过使用包含通过已述方法得到的聚氨酯橡胶或预聚物的清洁刮板成型用组合物,利用例如离心成型、挤出成型等成型为片状,并实施切断加工等来制作。
另外,由于接触部位通过将清洁刮板成型用组合物成型而得到,因此除了作为主要成分的聚氨酯橡胶以外,还可以包含当得到聚氨酯橡胶时使用的添加物、根据需要使用的填料等而构成。
[清洁刮板的制造]
单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通过前述接触部件的成型方法来制造。
双层结构的清洁刮板、三层以上结构的清洁刮板例如通过使作为接触部件的第一层及作为非接触部件的第二层(3层以上的层结构时为多层)彼此贴合来制作。作为上述贴合方法,可以使用双面胶带、各种粘结剂等。并且,也可以在成型时隔开时间差使各层的材料流入模具中,不设置粘接层,而通过使材料之间结合来粘接多个层。
(非接触部件的组成)
对在清洁刮板的接触部件与所述第二层、其他等非接触部件分别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的非接触部件的组成进行说明。
若非接触部件具有支撑接触部件的功能,则不受特别的限定,也可以使用公知的任何材料。具体而言,作为用于非接触部件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氯丁橡胶、丁二烯橡胶等。其中,例如,优选为聚氨酯橡胶。作为聚氨酯橡胶,例如可以举出酯类聚氨酯、醚类聚氨酯,尤其优选酯类聚氨酯。
[与传送带的接触条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通过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来清洁该传送带的表面。
此时,使用图1对传送带与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接触条件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传送带与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接触条件的示意图。在此,在图1中,BE表示中间转印带(传送带的一例),CB表示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S表示支撑清洁刮板的支撑部件。
从得到良好的清洁性的观点出发,将如图1所示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按压于传送带BE的按压力NF例如优选为0.05N·m以上且5N·m以下,更优选为0.1N·m以上且3N·m以下。
并且,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向传送带BE的咬入量d例如优选为0mm以上且10mm以下,更优选为0.01mm以上且5mm以下。
此外,传送带BE与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的接触部的角度WA(Working Angle:工作角)例如优选为3°以上且35°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
在此,清洁刮板的按压力NF由下式算出。
式:按压力NF=k×d
式中,k表示清洁刮板固有的弹簧常数,d表示清洁刮板相对于传送带的咬入量(参考图1)。
清洁刮板固有的弹簧常数k通过对清洁刮板赋予位移并由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来求出。
清洁刮板相对于传送带的咬入量d通过计算使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清洁刮板接触到传送带时的传送带的位移量来求出。
[被清洁部件]
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中的被清洁部件即传送带,可以举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带、纸张输送带等。其中,从通过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组合而得到良好的清洁性的观点出发,例如被清洁部件优选为中间转印带。
(中间转印带)
以下,例如对适合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二次转印带进行说明。
·层结构
中间转印带可以举出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单层体、或者具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作为最表面层的层叠体。
即,中间转印带例如优选由聚酰亚胺类树脂层构成外周面。
在中间转印带由具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作为最表面层的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下,采用在树脂基材层上设置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中间转印带。另外,可以在基材层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之间设置中间层(弹性层等)。
另外,树脂基材层、中间层(弹性层等)适用在中间转印带中采用的公知层。
·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结构
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例如包含聚酰亚胺类树脂和导电性碳粒子。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例如优选包含脱模剂。
另外,根据需要,聚酰亚胺类树脂层可以包含公知的其他成分。
在此,聚酰亚胺类树脂层是指包含树脂层结构成分中质量最多的聚酰亚胺类树脂的层。
-聚酰亚胺类树脂-
聚酰亚胺类树脂是指包括具有酰亚胺键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作为聚酰亚胺类树脂,可以举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等。
其中,从清洁维持性的观点出发,作为聚酰亚胺类树脂,例如,优选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更优选为聚酰亚胺树脂。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作为四羧酸二酐与二胺化合物的聚合物的聚酰胺酸(聚酰亚胺树脂的前体)的酰亚胺化物。
作为聚酰亚胺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
[化学式1]
在通式(I)中,R1表示4价有机基团,R2表示2价有机基团。
作为由R1表示的4价有机基团,可以举出芳香族基团、脂肪族基团、环状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与脂肪族基团组合而成的基团、或者这些基团被取代的基团。作为4价有机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后述四羧酸二酐的残基。
作为由R2表示的2价有机基团,可以举出芳香族基团、脂肪族基团、环状脂肪族基团、芳香族基团与脂肪族基团组合而成的基团、或者这些基团被取代的基团。作为2价有机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后述二胺化合物的残基。
作为用作聚酰亚胺树脂原料的四羧酸二酐,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2,3,3',4-联苯四羧酸二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1,2,5,6-萘四羧酸二酐、1,4,5,8-萘四羧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磺酸二酐、苝-3,4,9,10-四羧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酐、乙烯四羧酸二酐等。
作为用作聚酰亚胺树脂原料的二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氯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硫醚、3,3'-二氨基二苯砜、1,5-二氨基萘、间苯二胺、对苯二胺、3,3'-二甲基-4,4'-联苯二胺、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4,4'-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2,4-双(氨基第三丁基)甲苯、双(对-β-氨基-叔丁基苯基)醚、双(p-β-甲基-δ-氨基苯基)苯、双-对-(1,1-二甲基-5-氨基-戊基)苯、1-异丙基-2,4-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二氨基丙基四亚甲基、3-甲基庚二甲胺、4,4-二甲基庚二甲胺、2,11-二氨基十二烷、1,2-双-3-氨基丙氧基乙烷、2,2-二甲基丙烯二胺、3-甲氧基六亚甲基二胺、2,5-二甲基庚二甲胺、3-甲基庚二甲胺、5-甲基壬亚甲基二胺、2,17-二氨基乙基十六烷、1,4-二氨基环己烷、1,10-二氨基-1,10-二甲基癸烷、12-二氨基十八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哌嗪、H2N(CH2)3O(CH2)2O(CH2)NH2、H2N(CH2)3S(CH2)3NH2、H2N(CH2)3N(CH3)2(CH2)3NH2等。
作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可以举出在重复单元中具有酰亚胺键和酰胺键的树脂。
更具体而言,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可以举出具有酸酐基的3价羧酸化合物(也称为三羧酸)与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或二胺化合物的聚合物。
作为三羧酸,例如,优选为偏苯三酸酐及其衍生物。除了三羧酸以外,可以并用四羧酸二酐、脂肪族二羧酸、芳香族二羧酸等。
作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联苯-4,4'-二异氰酸酯、联苯-3,3'-二异氰酸酯、联苯-3,4'-二异氰酸酯、3,3'-二乙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乙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萘-2,6-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二胺化合物,可以举出具有与上述异氰酸酯相同的结构,并具有氨基来代替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从机械强度及体积电阻率调整等观点出发,聚酰亚胺类树脂相对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含量,例如,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导电性碳粒子-
作为导电性碳粒子,例如可以举出炭黑。
作为炭黑,例如可以举出科琴黑、油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等。作为炭黑,可以使用表面被处理的炭黑(以下,也称为“表面处理炭黑”)。
表面处理炭黑是通过在对其表面赋予例如羧基、醌基、内酯基、羟基等而得到的。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高温气氛下与空气接触而反应的空气氧化法、在常温(例如,22℃)下与氮氧化物或臭氧反应的方法、在高温气氛下的空气氧化后,在低温下由臭氧氧化的方法等。
从分散性、机械强度、体积电阻率、成膜性等观点出发,作为导电性碳粒子的平均粒径,例如,优选为2nm以上且40nm以下,更优选为8nm以上且2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以上且15nm以下。
导电性碳粒子的平均粒径通过以下方法来测定。
首先,由切片机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采集100nm厚度的测定样品,由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测定样品。然后,将与50个导电性碳粒子各自的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即,当量圆直径)设为粒径,并将其平均值设为平均粒径。
从机械强度、体积电阻率的观点出发,例如,导电性碳粒子的含量相对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其他成分-
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除了导电性碳粒子以外的导电剂、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填料、用于防止带的热劣化的抗氧化剂、用于提高流动性的表面活性剂、耐热抗老化剂、脱模剂等。
在包含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例如,其他成分的含量相对于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优选为超过0质量%且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超过0质量%且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超过0质量%且1质量%以下。
·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
在中间转印带由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单层体构成的情况下,从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6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上且120μm以下。
在中间转印带由具有聚酰亚胺类树脂层作为最表面层的层叠体构成的情况下,从制造适应性的观点及抑制放电的观点出发,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且60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上且60μm以下。
另外,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如下测定。
即,由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在10部位测定测定对象层的厚度,将该平均值设为厚度。
·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
从提高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清洁性的观点出发,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Rz例如优选为0.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更优选为0.005μm以上且0.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μm以上且0.3μm以下。
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Rz是依据JIS B 0601:1994测定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表面粗糙度Rz在23℃、55%RH的环境下,使用接触式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SURFCOM570A,TOKYO SEIMITSU CO.,LTD.制造)来测定。接触针使用前端为金刚石(5μmR,90°圆锥)的接触针。测定条件为如下:接触针=前端为金刚石(5μmR,90°圆锥)的接触针,测定距离=2.5mm,截止波长=0.8mm,测定速度=0.60mm/s。
测定部位设为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三个部位进行测定以计算平均值。
·中间转印带的体积电阻率
从转印性的观点出发,中间转印带的施加了10秒钟50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的常用对数值,例如,优选为9.0(logΩ·cm)以上且13.5(logΩ·cm)以下,更优选为9.5(logΩ·cm)以上且13.2(logΩ·cm)以下,尤其优选为10.0(logΩ·cm)以上且12.5(logΩ·cm)以下。
中间转印带中的施加了10秒钟500V电压时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作为电阻测定机而使用微电流计(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R8430A),作为探针而使用UR探针(Nittoseiko Analytech Co.,Ltd.制造),关于体积电阻率(logΩ·cm),对中间转印带沿周向以等间隔在6个点上,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两端部的3个点共计18个点上,以电压500V、施加时间10秒钟、加压1kgf进行测定,并算出平均值。并且,在温度22℃、湿度55%RH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电阻率
从对凹凸纸的转印性的观点出发,中间转印带的对外周面施加10秒钟500V电压时的表面电阻率的常用对数值,例如,优选为10.0(logΩ/suq.)以上且15.0(logΩ/suq.)以下,更优选为10.5(logΩ/suq.)以上且14.0(logΩ/suq.)以下,尤其优选为11.0(logΩ/suq.)以上且13.5(logΩ/suq.)以下。
另外,所述表面电阻率的单位logΩ/suq.由每单位面积的电阻值的对数值表示表面电阻率的单位,也表述为log(Ω/suq.)、logΩ/suquare、logΩ/□等。
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施加了10秒钟500V电压时的表面电阻率的测定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作为电阻测定机而使用微电流计(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R8430A),作为探针而使用UR探针(Nittoseiko Analytech Co.,Ltd.制造),关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表面电阻率(logΩ/suq.),对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沿周向以等间隔在6个点上,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两端部的3个点共计18个点上,以电压500V、施加时间10秒钟、加压1kgf进行测定,并算出平均值。并且,在温度22℃、湿度55%RH的环境下进行测定。
[与感光体的接触条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通过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来清洁感光体的表面。
此时,关于感光体与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接触条件,与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一样,使用图1进行说明。此时,在图1中,将BE改称为感光体,将CB改称为感光体用清洁刮板,CBS表示支撑清洁刮板的支撑部件。
从得到良好的清洁性的观点出发,将图1所示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CB按压于感光体BE的按压力NF例如优选为0.4N·m以上且3.0N·m以下,更优选为0.8N·m以上且2.5N·m以下。
并且,感光体用清洁刮板CB向感光体BE的咬入量d例如优选为0.3mm以上且2mm以下,更优选为0.6mm以上且1.4mm以下。
此外,感光体BE与感光体用清洁刮板CB的接触部的角度WA(Working Angle:工作角)例如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上且24°以下。
[感光体(被清洁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中的作为被清洁部件的感光体,只要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则不受特别的限制。
感光体的表面摩擦系数如下测定。
对于感光体的表面,通过下述测定条件的HEIDON阻力测定法连续30次测定摩擦系数,并算出从第10次到第20次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另外,关于摩擦系数,测定针的动摩擦系数。在摩擦系数的测定中,使用SHINTO Scientific Co.,ltd.制造的TRIBOGEAR(过载变动型摩擦磨损试验系统)、TYPEHHS2000(使用标准分析软件)。
-测定条件-
针的材质:金刚石,针的前端形状:R=0.2mm,超载:20g,针的接触角度:90°(相对于感光体表面的垂直方向),针的移动距离:以单程10mm往复,往复次数:30次
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例如可以举出具有导电性基体和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的感光体。由于最表面层是感光层,因此有表面摩擦系数变高的倾向。
并且,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可以是具有导电性基体和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最表面层不包含氟树脂或稍微包含氟树脂的感光体。包含氟树脂的最表面层由于其表面摩擦系数降低,因此氟树脂的含有率越低,最表面层表面(即,感光体的表面)的摩擦系数越高。
在此,感光体中的感光层可以是层叠有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的层叠型感光层,也可以是单层型感光层。由此,作为成为上述最表面层的层,可以举出电荷输送层、单层型感光层或表面保护层。
并且,在导电性基体与感光层之间,可以设置有下涂层。在下涂层与感光层之间,还可以设置中间层。
以下,对各层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导电性基体)
作为导电性基体,例如可以举出包含金属(铝、铜、锌、铬、镍、钼、钒、铟、金、铂等)或合金(不锈钢等)的金属板、金属鼓及金属带等。并且,作为导电性基体,例如也可以举出将导电性化合物(例如,导电性聚合物、氧化铟等)、金属(例如,铝、钯、金等)或合金涂布、蒸镀或层压而成的纸、树脂膜、传送带等。
作为导电性基体,只要适用公知的导电性基体即可。
(下涂层)
下涂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无机粒子和粘结树脂的层。
作为无机粒子,例如可以举出粉体电阻(体积电阻率)为102Ωcm以上且1011Ωcm以下的无机粒子。
其中,作为具有上述电阻值的无机粒子,例如优选为氧化锡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锌粒子、氧化锆粒子等金属氧化物粒子,尤其优选为氧化锌粒子。
无机粒子可以被实施表面处理。无机粒子可以将表面处理不同的粒子或者粒径不同的粒子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以举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类偶联剂、表面活性剂等。尤其,例如优选为硅烷偶联剂,更优选为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在此,从电特性的长期稳定性、载流子阻挡性提高的观点出发,下涂层例如优选含有无机粒子和电子接收性化合物(受体化合物)。
作为电子接收性化合物,例如优选为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例如优选为羟基蒽醌化合物、氨基蒽醌化合物、氨基羟基蒽醌化合物等,具体而言,例如优选为蒽醌、茜素、醌茜、蒽酚、红紫素、1,2-二羟基-4-乙氧基蒽醌等。
电子接收性化合物可以与无机粒子一同分散包含在下涂层中,也可以以附着到无机粒子表面的状态被包含。
电子接收性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相对于无机粒子可以为0.0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作为用于下涂层的粘结树脂,例如优选为在上层涂布溶剂中不溶解的树脂,尤其优选为尿素树脂、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及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甲基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及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与固化剂的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在将这些粘结树脂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情况下,其混合比例根据需要而设定。
在下涂层中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以提高电特性,提高环境稳定性,提高画质。
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多环稠合类、偶氮类等的电子传输性颜料、锆螯合物化合物、锆螯合物化合物、铝螯合物化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硅烷偶联剂等公知的材料。硅烷偶联剂如上所述用于无机粒子的表面处理,但也可以作为添加剂进一步添加到下涂层中。
下涂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15μm以上,更优选设定在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内。
(中间层)
中间层例如是包含树脂的层。作为用于中间层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酪蛋白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
中间层可以是包含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层。作为用于中间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举出含有锆、钛、铝、锰、硅等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这些用于中间层中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用作多个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
其中,中间层例如优选为包含含有锆原子或硅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层。
中间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范围内。另外,也可以将中间层用作下涂层。
(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例如是包含电荷产生材料与粘结树脂的层。并且,电荷产生层可以是电荷产生材料的蒸镀层。电荷产生材料的蒸镀层例如适合于使用LED(Light Emi 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图像阵列等非相干性光源的情况。
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可以举出双偶氮、三偶氮等偶氮颜料;二溴蒽嵌蒽醌等稠环芳香族颜料;苝颜料;吡咯并吡咯颜料;酞菁颜料;氧化锌;三方晶系硒等。
作为用于电荷产生层的粘结树脂,可以从广泛的绝缘性树脂选择,并且作为粘结树脂,可以从聚-N-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蒽、聚乙烯基芘、聚硅烷等有机光导电性聚合物选择。
另外,电荷产生材料与粘结树脂的配合比例如以质量比计优选在10:1至1:10的范围内。
此外,在电荷产生层中,还可以包含公知的添加剂。
电荷产生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0.1μm以上且5.0μm以下,更优选设定在0.2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内。
(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例如是包含电荷输送材料和粘结树脂的层。电荷输送层也可以是包含高分子电荷输送材料的层。
作为电荷输送材料,可以举出对苯醌、氯醌、四溴对苯醌、蒽醌等醌类化合物;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类化合物;2,4,7-三硝基芴等芴化合物;呫吨酮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氰基乙烯类化合物;乙烯类化合物等电子输送性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材料,也可以举出三芳基胺类化合物、联苯胺类化合物、芳基烷烃类化合物、芳基取代乙烯类化合物、芪类化合物、蒽类化合物、腙类化合物等正孔输送性化合物。这些电荷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使用两种以上,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用于电荷输送层的粘结树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甲基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醇酸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聚硅烷等。其中,作为粘结树脂,例如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或聚芳酯树脂。这些粘结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电荷输送材料与粘结树脂的配合比例如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0:1至1:5。
此外,在电荷输送层中还可以包含公知的添加剂。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例如优选设定在5μm以上且50μm以下,更优选设定在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范围内。
(单层型感光层)
单层型感光层(电荷产生/电荷输送层)例如是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根据需要,包含粘结树脂及其他公知添加剂的层。另外,这些材料与在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中已说明的材料相同。
然后,在单层型感光层中,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例如相对于所有固体成分可以为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优选为0.8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并且,在单层型感光层中,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例如相对于所有固体成分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单层型感光层的形成方法与电荷产生层或电荷输送层的形成方法相同。
单层型感光层的膜厚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上且40μm以下。
<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像;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及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在此,作为被清洁部件即传送带,如上所述,可以举出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带、纸张输送带等。并且,作为传送带用清洁刮板,适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像;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及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由所述转印装置转印所述色调剂像之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在此,作为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可以举出所述作为被清洁部件的感光体。并且,作为感光体用清洁刮板,适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这两者。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备:感光体,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像;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由所述转印装置转印了所述色调剂像之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及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如下公知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转印到记录媒体表面上的色调剂像进行定影的定影构件的装置;具备在转印色调剂像之后,对充电前的感光体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的装置;具备在转印色调剂像之后,在充电前,对感光体的表面照射静电光而消除静电的静电消除装置的装置;及具备用于使感光体的温度上升并降低相对温度的感光体加热部件的装置等。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还适用如下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表面上的色调剂像直接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直接转印方式的装置;及将形成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表面上的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
在中间转印方式装置的情况下,转印装置例如适用如下结构,所述结构具有: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一次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及二次转印装置,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干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湿式显影方式(利用液体显影剂的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任一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具备感光体的部分可以是装卸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盒结构(处理盒)。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其他省略其说明。
在此,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为通常被称为串联型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复数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色调剂像形成装置的一例),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各色成分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部10,使由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形成的各色成分色调剂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二次转印部20,使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的重叠色调剂像一并转印(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媒体的纸张K上;及定影装置60,使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在纸张K上。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控制各装置(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40。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具备保持形成在表面上的色调剂像的向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体11。
在感光体11的周围,作为充电装置的一例,设置有使感光体11充电的充电器12,作为静电潜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设置有在感光体11上写入静电潜像的激光曝光器13(图中用符号Bm表示曝光光束)。
并且,在感光体11的周围,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例,设置有容纳各色成分色调剂并由色调剂将感光体1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的显影器14,并设置有通过一次转印部10将形成在感光体11上的各色成分色调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的一次转印辊16。
此外,在感光体11的周围设置有感光体11上的残留色调剂被去除的感光体清洁器17,充电器12、激光曝光器13、显影器14、一次转印辊16及感光体清洁器17的电子照相用器件沿着感光体11的旋转方向依次配设。这些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从中间转印带15的上游侧以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顺序配置成大致直线状。
中间转印带15通过各种辊在图2所示的B方向上以符合目的的速度被循环驱动(旋转)。作为该各种辊,具有由恒速性优异的马达(未图示)驱动而使中间转印带15旋转的驱动辊31、支撑沿着各感光体11的排列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中间转印带15的支撑辊32、作为对中间转印带15赋予张力并且防止中间转印带15的蛇行的校正辊发挥作用的张力赋予辊33、设置在二次转印部20上的背面辊25、以及与刮取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调剂等的二次转印带清洁刮板35对置设置的清洁背面辊34。
在此,作为二次转印带清洁刮板35,适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此时,中间转印带15相当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
一次转印部10由隔着中间转印带15与感光体11对置配置的一次转印辊16构成。并且,一次转印辊16隔着中间转印带15压接配置在感光体11上,此外,在一次转印辊16上被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设为负极性。以下相同。)相反极性的电压(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各感光体11上的色调剂像依次被静电吸附到中间转印带15上,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重叠的色调剂像。
二次转印部20构成为具备背面辊25和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色调剂像保持面侧的二次转印辊22。
背面辊25形成为表面电阻率为1×107Ω/□以上且1×1010Ω/□以下,硬度例如设定为70°(Asker C:KOBUNSHI KEIKI CO.,LTD.制造,以下相同。)。该背面辊25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背面侧而构成二次转印辊22的对置电极,接触配置有稳定地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的金属制供电辊26。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辊22是体积电阻率为107.5Ωcm以上且108.5Ωcm以下的圆筒辊。并且,二次转印辊22隔着中间转印带15压接配置在背面辊25上,此外,二次转印辊22被接地而在与背面辊25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偏压,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输送到二次转印部20的纸张K上。
并且,在中间转印带15的二次转印部20的下游侧,接触分离自如地设置有去除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调剂或纸粉,并清洁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的二次转印带清洁刮板35。
并且,在二次转印辊22的二次转印部20的下游侧,设置有去除二次转印后的二次转印辊22上的残留色调剂或纸粉并清洁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的二次转印辊清洁部件22A。二次转印辊清洁部件22A例示出清洁刮板。然而,也可以是清洁辊。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构成为具备二次转印带(二次转印部件的一例)来代替二次转印辊22。
另一方面,在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Y的上游侧配设有基准传感器(原位置传感器)42,该基准传感器产生成为用于取得该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的图像形成时刻的基准的基准信号。并且,在黑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K的下游侧配设有用于进行画质调整的图像浓度传感器43。该基准传感器42构成为识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背面侧的标记并产生基准信号,根据基于该基准信号的识别的来自控制部40的指示,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开始图像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输送纸张K的输送构件,具备容纳纸张K的纸张容纳部50、将堆叠在该纸张容纳部50中的纸张K在预先确定的时刻取出并输送的供纸辊51、输送由供纸辊51送出的纸张K的输送辊52、将由输送辊52输送的纸张K送入到二次转印部20的输送引导件53、将由二次转印辊22二次转印之后被输送的纸张K输送到定影装置60的输送带55、以及将纸张K引导到定影装置60的定影入口引导件56。
另外,在感光体11是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情况下,感光体清洁器17例如优选为具备清扫感光体11的表面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未图示)的清洁装置。
以下,作为感光体清洁器17的一例,对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清洁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洁装置)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洁装置,只要是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作为接触到感光体的表面并清扫感光体表面的清洁刮板,则不受特别的限定。例如,作为清洁装置的结构例,可以举出在感光体侧具有开口部的清洁壳体内,以接触部位的前端成为开口部侧的方式固定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并且将从感光体的表面回收的废色调剂等去除物引导到去除物回收容器的输送部件的结构等。并且,作为清洁装置,可以使用两个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
接着,使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成像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或未图示的个人电脑(PC)等输出的图像数据在由未图示的图像处理装置实施图像处理之后,通过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执行成像作业。
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对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阴影校正、位置偏移校正、明度/颜色空间转换、伽马校正、边框消除或颜色编辑、移动编辑等各种图像编辑等图像处理。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转换为Y、M、C、K四种颜色的色料灰度数据,并输出到激光曝光器13。
在激光曝光器13中,根据所输入的色料灰度数据,例如,将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曝光光束Bm照射到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每一个的感光体11。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的各感光体11中,在表面通过充电器12被充电之后,表面通过该激光曝光器13被扫描曝光,形成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显影为Y、M、C、K各色的色调剂像。
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的感光体11上形成的色调剂像在各感光体11与中间转印带15接触的一次转印部10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更具体而言,在一次转印部10中,由一次转印辊16对中间转印带15的基材附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负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一次转印偏压),将色调剂像依次重合在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上而进行一次转印。
在色调剂像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的外周面之后,中间转印带15移动,色调剂像输出到二次转印部20。若色调剂像输送到二次转印部20,则在输送构件中,供纸辊51与色调剂像输送到二次转印部20的时刻一致地进行旋转,从纸张容纳部50供给目标尺寸的纸张K。由供纸辊51供给的纸张K由输送辊52输送,并经过输送引导件53到达二次转印部20。在到达该二次转印部20之前,纸张K暂且停止,对位辊(未图示)与保持有色调剂像的中间转印带15的移动时刻一致地旋转,由此进行纸张K的位置与色调剂像的位置的对位。
在二次转印部20中,经由中间转印带15将二次转印辊22加压到背面辊25上。此时,在准确时间被输送的纸张K被夹持在中间转印带15与二次转印辊22之间。此时,若从供电辊26施加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负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二次转印偏压),则在二次转印辊22与背面辊25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并且,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像在通过二次转印辊22和背面辊25被加压的二次转印部20中一并静电转印到纸张K上。
然后,静电转印有色调剂像的纸张K在通过二次转印辊22从中间转印带15剥离的状态下被原样输送,并输送到在二次转印辊22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的输送带55。在输送带55上,与定影装置60中的最佳输送速度一致地将纸张K输送至定影装置60。输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K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像通过由定影装置60以热及压力来接受定影处理而被定影在纸张K上。然后,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K输送到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部设置的排纸容纳部(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向纸张K的转印结束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留色调剂随着中间转印带15的旋转而输送至二次转印带清洁刮板35,并通过二次转印带清洁刮板35从中间转印带15上被去除。
<转印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具备: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一次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二次转印装置,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及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在此,作为清洁刮板,适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如上所述。
一次转印装置具有隔着中间转印带与感光体对置配置的一次转印部件。在一次转印装置中,通过由上述一次转印部件对中间转印体赋予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色调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外周面上。
并且,二次转印装置具有配置在中间转印体的色调剂像保持侧的二次转印部件。并且,二次转印装置例如具有二次转印部件和在中间转印带的与色调剂像保持侧相反的一侧配置的背面部件。在二次转印装置中,通过由二次转印部件和背面部件夹持中间转印带及记录媒体而形成转印电场,由此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二次转印部件可以是二次转印辊,也可以是二次转印带。另外,背面部件例如适用背面辊。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可以是经由复数个中间转印带将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转印装置。即,转印装置例如可以是将色调剂像从感光体一次转印到第1中间转印带上,此外,将色调剂像从第1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第2中间转印带上,然后,将色调剂像从第2中间转印带三次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转印装置。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解释为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及改进。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份”及“%”均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A1]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1)的制作)
将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造,PLAXEL205)及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造,PLAXEL240)用作多元醇成分的硬链段材料。并且,将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ActflowUMB-2005B)用作软链段材料,将上述硬链段材料及软链段材料以8:2(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
接着,对该硬链段材料与软链段材料的混合物100份,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而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Millionate MT),在氮气氛下,在70℃下使其反应了3小时。接着,进一步加入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在氮气氛下,在70℃下使其反应3小时而得到预聚物。
接着,将该预聚物升温至100℃,在减压下进行了1小时的消泡。然后,对预聚物加入1,4-丁二醇与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以不进入气泡的方式混合3分钟,制备出清洁刮板成型用组合物。接着,使上述清洁刮板成型用组合物流入调整后的离心成型机中,并使其进行固化反应。
接着,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Tosoh Corporation制造,MillionateMT)浴中,使清洁刮板在80℃下浸渍5分钟之后,从浴中提起并熟化加热,然后,在室温下干燥,并切割成长度为15mm,厚度为2mm。
通过以上操作,得到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1)。
[实施例A2~实施例A12]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2)~(CB12)的制作)
除了改变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的比率,并调整为下述表1中记载的物性以外,以与清洁刮板(CB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CB2)~(CB12)。
[比较例A1~比较例A8]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BC1)~(CBC8)的制作)
除了改变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的比率,并调整为下述表1中记载的物性以外,以与清洁刮板(CB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CBC1)~(CBC8)。
<比例X、比例Y及比例Z的测定>
关于得到的各例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通过已述方法进行了比例X、比例Y及比例Z的测定。
将结果示于表1中。
<中间转印带的准备>
准备了由聚酰亚胺类树脂层的单层体组成的中间转印带(BE1)。中间转印带(BE1)的外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Rz为0.07μm。
<评价A>
以表1所示的组合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Corp.ApeosPort-VI C7771”作为中间转印带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得到评价用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关于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的安装条件,将按压力NF(Normal Force:法向力)设定为2.5gf/mm,角度W/A(Working Angle:工作角)设定为10°。
然后,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实施了以下评价。
-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的评价-
使用上述评价用图像形成装置,在32.5℃、85%RH的环境下,直至感光体的累计转速成为100K循环为止,在A4纸张(210×297mm,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 ion Corp.制造,P纸)上输出图像密度为50%的图像。关于输出后的清洁刮板的边缘部(与传送带的接触角部),进行了以下评价。
根据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的激光显微镜VK―8510观察时确认的传送带表面侧边缘部的磨损深度的最大深度,测量了清洁刮板的边缘部的磨损量。根据所得到的值,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评价了耐磨损性。
并且,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的激光显微镜VK―8510观察了清洁刮板边缘部有无缺损及其尺寸。根据所得到的观察结果,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评价了耐缺损性。
-耐磨损性的基准-
G0:边缘部的磨损量为1.5μm以下。
G1:边缘部的磨损量超过1.5μm且3μm以下。
G2:边缘部的磨损量超过3μm且5μm以下。
G3:边缘部的磨损量超过5μm且7μm以下。
G4:边缘部的磨损量超过7μm且10μm以下。
G5:边缘部的磨损量超过10μm。
-耐缺损性的基准-
G0:未产生边缘部的缺损。
G1:边缘部的缺损尺寸为1μm以下,缺损数量为一个以上且小于五个。
G2:边缘部的缺损尺寸为1μm以下,缺损数量为五个以上。
G3:边缘部的缺损尺寸超过1μm且5μm以下,缺损数量为一个以上且小于三个。
G4:边缘部的缺损尺寸超过1μm且5μm以下,缺损数量为三个以上且小于五个。
G5:边缘部的缺损尺寸超过1μm且5μm以下,缺损数量为五个以上。
[表1]
由上述结果可知,与比较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的耐磨损性和耐缺损性这两者优异。
[实施例B1]
(感光体用清洁刮板(CP1)的制作)
将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造,PLAXEL205)及聚己内酯多元醇(Daicel Corporation制造,PLAXEL240)用作多元醇成分的硬链段材料。并且,将包含两个以上的羟基的丙烯酸树脂(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ActflowUMB-2005B)用作软链段材料,将上述硬链段材料及软链段材料以8:2(质量比)的比例进行了混合。
接着,对该硬链段材料与软链段材料的混合物100份,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而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Millionate MT),在氮气氛下,在65℃下使其反应了3小时。接着,进一步加入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在氮气氛下,在65℃下使其反应3小时而得到预聚物。
接着,将该预聚物升温至100℃,在减压下进行了1小时的消泡。然后,对预聚物加入1,4-丁二醇与三羟甲基丙烷的混合物,以不进入气泡的方式混合3分钟,制备出清洁刮板成型用组合物。接着,使上述清洁刮板成型用组合物流入调整后的离心成型机中,并使其进行固化反应。
接着,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Tosoh Corporation制造,MillionateMT)浴中,使清洁刮板在85℃下浸渍5分钟之后,从浴中提起并熟化加热,然后,在室温下干燥,并切割成长度为14mm,厚度为1.8mm。
通过以上操作,得到感光体用清洁刮板(CP1)。
[实施例B2~实施例B12]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P2)~(CB12)的制作)
除了改变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的比率,并调整为下述表2中记载的物性以外,以与清洁刮板(CP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CP2)~(CB12)。
[比较例B1~比较例B8]
(传送带用清洁刮板(CPC1)~(CPC8)的制作)
除了改变硬链段材料和软链段材料的比率,并调整为下述表2中记载的物性以外,以与清洁刮板(CP1)相同的方式得到清洁刮板(CPC1)~(CPC8)。
<感光体的准备>
(感光体A的制造)
将氧化锌(平均粒径:70nm,TAYCA CORPORATION制造,比表面积值:15m2/g)100质量份与甲醇500质量份搅拌混合,作为硅烷偶联剂,添加KBM603(Shin-EtsuChemical Co.,Ltd.制造)0.75质量份,并搅拌了2小时。然后,通过减压蒸馏而蒸馏除去甲醇,在120℃下烧结3小时,得到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氧化锌粒子。
将实施了所述表面处理的氧化锌粒子60质量份、下述结构的电子接收性化合物(4-乙氧基-1,2-二羟基蒽醌)1.2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封端化异氰酸酯(SUMIDU R3173,Bayer Holding Ltd.制造)13.5质量份、缩丁醛树脂(S-LEC BM-1,SEKIS UI CHEMICALCO.,LTD.制造)15质量份溶解于甲基乙基酮85质量份中的溶液38质量份与甲基乙基酮25质量份进行混合,使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由砂磨机进行4小时的分散,得到分散液。在得到的分散液中,作为催化剂而添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05质量份、硅酮树脂粒子(TOSPEARL145,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 s Japan LLC.制造)4.0质量份,得到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下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在涂布温度(24℃)下的粘度为235mPa·s。
将该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法以涂布速度220mm/min涂布在直径为30mm的铝基材上,在180℃下进行40分钟的干燥固化,得到厚度为25μm的下涂层。
[化学式2]
接着,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将由相对于CuKα特性X射线的布拉格角(2θ±0.2゜)的至少7.5゜、9.9゜、12.5゜、16.3゜、18.6゜、25.1゜及28.3゜具有强衍射峰的羟基镓酞菁晶体15质量份、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VMCH,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制造)10质量份及正丁醇300质量份组成的混合物,使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由砂磨机分散4小时,从而得到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在涂布温度(24℃)下的粘度为1.8mPa·s。将该涂布液通过浸渍涂布法以涂布速度65mm/min浸渍涂布于所述下涂层上,并在150℃下干燥10分钟而得到电荷产生层。
接着,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1.6质量份、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3质量份、作为粘结树脂的由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及由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所构成的聚碳酸酯共聚物(粘度平均分子量53000)6质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1质量份进行混合,将四氢呋喃24质量份及甲苯11质量份混合溶解,从而得到混合溶解液。
在该混合溶解液中添加醚改性硅油(商品名称:KP340,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5ppm,充分搅拌而得到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将该涂布液在电荷产生层上以40μm的厚度进行涂布,在143℃下干燥40分钟而形成电荷输送层,得到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如此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设为感光体A。该感光体A的电荷输送层的摩擦系数为0.97。
[化学式3]
[化学式4]
(感光体B的制作)
使用摩擦试验机HEIDON调节负载荷载以对感光体A的表面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了高度为5μm、宽度为20μm的突起。
将在所得到的表面上具有上述突起的感光体设为感光体B。
<评价B>
在图像形成装置“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Apeos C8180”上安装上述感光体A或感光体B、以及下述表2所示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得到评价用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关于感光体清洁刮板的安装条件,将按压力NF(Normal Force:法向力)设定为2.0gf/mm,角度W/A(Working Angle:工作角)设定为18°。
然后,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实施了以下评价。
-清洁性的评价-
使用上述评价用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感光体A的图像形成装置),在28℃、80%RH的环境下,在A4纸张(210×297mm,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制造,P纸)上输出了黑色图像浓度为5%的中间色调图像一万张。然后,输出一张黑色图像浓度80%中间色调图像,关于该输出图像,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评价了清洁性。
-基准-
G1:无条纹
G2:存在用显微镜等可确认的轻微条纹
G3:存在肉眼可见的轻微条纹
G4:存在明确的线条纹
-耐缺损性的评价-
使用上述评价用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感光体B的图像形成装置),在10℃、20%RH的环境下,在A4纸张(210×297mm,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制造,P纸)上输出了黑色图像浓度为5%的中间色调图像100张。测定了输出后清洁刮板的边缘部(与感光体的接触角部)中的与感光体的突起的接触部的磨损量。根据所得到的值,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评价了耐缺损性。
-基准-
G1:无磨损或磨损量小于1μm。
G2:磨损量为1μm以上且小于5μm。
G3:磨损量为5μm以上且小于10μm。
G4:磨损量为10μm以上。
[表2]
由上述结果可知,与比较例相比,本实施例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的清洁性和耐缺损性这两者优异。
以下,对本发明的方式进行附记。
(((1)))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2)))根据(((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24.0%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Y为45.0%以下。
(((5)))根据(((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
(((6)))根据(((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并且所述比例Y为17.8%以上且45.0%以下。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为2.2%以上且11.1%以下。
(((8)))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9)))根据(((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
(((10)))根据(((8)))或(((9)))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24.0%以下。
(((11)))根据(((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Y为45.0%以下。
(((12)))根据(((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
(((13)))根据(((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并且所述比例Y为17.8%以上且45.0%以下。
(((14)))根据(((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为2.2%以上且11.1%以下。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感光体;
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
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及
(((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16)))一种转印装置,其具备: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
一次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
二次转印装置,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及
(((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17)))一种清洁装置,其具备(((8)))~(((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感光体,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
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
(((8)))~(((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由所述转印装置转印所述色调剂像之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根据(((1)))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2)))、(((5)))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X小于16.0%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优异。
根据(((3)))、(((5)))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X超过24.0%的情况相比,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4)))或(((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Y超过45.0%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7)))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与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小于2.2%或超过11.1%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8)))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9)))、(((12)))或(((13)))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与比例X小于16.0%的情况相比,清洁性优异。
根据(((10)))、(((12)))或(((13)))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X超过24.0%的情况相比,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1)))或(((13)))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比例Y超过45.0%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4)))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与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小于2.2%或超过11.1%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5)))或(((16)))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或转印装置,其具备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与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耐磨损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根据(((17)))或(((18)))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或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与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包含含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在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截面的总面积,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小于14.9%或超过25.1%,或者相对于截面的硬链段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硬链段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小于17.8%或超过46.5%的情况相比,清洁性及耐缺损性优异。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符号说明
1Y、1M、1C、1K-图像形成单元,10-一次转印部,11-感光体,12-充电器,13-激光曝光器,14-显影器,15-中间转印带,16-一次转印辊,17-感光体清洁器,20-二次转印部,22-二次转印辊,22A-二次转印辊清洁部件,25-背面辊,26-供电辊,31-驱动辊,32-支撑辊,33-张力赋予辊,34-清洁背面辊,35-中间转印带清洁刮板,40-控制部,42-基准传感器,43-图像浓度传感器,50-纸张容纳部,51-供纸辊,52-输送辊,53-输送引导件,55-输送带,56-定影入口引导件,60-定影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8)

1.一种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具有至少与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24.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Y为45.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并且所述比例Y为17.8%以上且45.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其中,
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为2.2%以上且11.1%以下。
8.一种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具有与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部位,
所述接触部位由包含硬链段和软链段的聚氨酯橡胶构成,
在所述接触部位的截面中,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总面积,所述硬链段的区域所占比例X为14.9%以上且25.1%以下,并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面积,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Y为17.8%以上且46.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24.0%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Y为45.0%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
所述比例X为16.0%以上且24.0%以下,并且所述比例Y为17.8%以上且45.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其中,
相对于所述截面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总数,具有200nm2以上且1000nm2以下的面积的所述硬链段的区域的数量所占比例Z为2.2%以上且11.1%以下。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感光体;
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
作为被清洁部件的传送带;及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16.一种转印装置,其具备:
中间转印带,在表面上被转印色调剂像;
一次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
二次转印装置,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及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17.一种清洁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感光体,表面摩擦系数为0.85以上;
充电装置,对所述感光体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充电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由色调剂对形成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
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体用清洁刮板,使所述接触部位接触到由所述转印装置转印所述色调剂像之后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以清扫该表面。
CN202310875651.4A 2022-08-05 2023-07-17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Pending CN1175187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5775 2022-08-05
JP2023-050634 2023-03-27
JP2023050634A JP2024022461A (ja) 2022-08-05 2023-03-27 ベルト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感光体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画像形成装置、転写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8761A true CN117518761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50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75651.4A Pending CN117518761A (zh) 2022-08-05 2023-07-17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87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2821B1 (en) Conductive roller,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10452021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621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67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保護剤供給部材及び保護層形成装置
JP2015158608A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8539A (ja) 保護層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130195529A1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7605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08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0920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7518761A (zh)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装置、转印装置及清洁装置
US20240053701A1 (en) Belt cleaning blade, photoreceptor cleaning bla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 device, and cleaning device
JP2024022461A (ja) ベルト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感光体用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画像形成装置、転写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EP2818939B1 (en) Belt assembly,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elt assembly
JP201612217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736789B2 (ja) 複数の接触帯電器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960231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66175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cleaning system,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35908B1 (en) Transfer unit,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118646A1 (en) Endless belt,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036506A1 (en) Cleaning blade,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765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及び感光体
JP6634958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824978A (zh) 清洁刮板,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75897A (ja) 保護層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