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8380A -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8380A
CN117508380A CN202311451843.9A CN202311451843A CN117508380A CN 117508380 A CN117508380 A CN 117508380A CN 202311451843 A CN202311451843 A CN 202311451843A CN 117508380 A CN117508380 A CN 117508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ounting groove
handle
lifting structur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518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明
陈昌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518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83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8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8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2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其中,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合组件以及第二卡合组件,第一卡合组件可以设置于车架上,第二卡合组件可以设置于后保险杠上,同时,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组件邻设于第一卡合组件,且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二卡合部以及提拉结构。其中,固定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卡合部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提拉结构穿设于固定座和第二卡合部,且提拉结构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的部分还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提拉结构的周向。本申请能够以简单的步骤实现车架与后保险杠之间的卡合与解锁目的,进一步保证车架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更稳定,避免出现车架或备胎松动甚至掉落的情形。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代步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而为了避免轮胎破裂导致出现车辆无法行驶的情形,现有的汽车制造厂家通常会在出厂时给汽车装配好备胎,但现有备胎设置在汽车的车架,而汽车的车架通常通过螺接的方式与汽车后保险杠实现固定目的,而这类固定方式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并不稳定,从而会出现车架和汽车后保险杠固定处松动,导致车架以及车架上的备胎掉落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备胎固定方式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并不稳定,从而会出现备胎松动甚至掉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卡合组件,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以及
第二卡合组件,邻设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二卡合部以及提拉结构,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提拉结构穿设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且所述提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部分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提拉结构的周向,其中,
所述提拉结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对所述固定座位移,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部,或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拉结构包括把手、连接件以及第一限位件,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固定座远离第二卡合部的一侧,且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把手靠近转动处的端部为弧面或半圆面,所述第一限位件贴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一限位件,并螺接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和所述第一限位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靠近转动处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提拉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位于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转动,并沿朝向所述连接件的方向位移且抵接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以限位所述连接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还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安装槽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且在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转动部以及盖板,所述转动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转动部,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其中,当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转动且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位移时,所述转动部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相对所述把手转动,所述盖板朝靠近所述第一台阶部的方向位移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且使其表面与所述把手的表面大致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拉结构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其中,在重力方向上,所述第三限位件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转动处和所述把手的转动处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把手和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卡合端,其中,当所述固定装置锁合时,所述第二卡合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卡合端,且所述第一卡合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之间的角度为135°~145°,和/或所述第二卡合端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的角度为135°~14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四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四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两侧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两端,以限位所述第一卡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可应用于车辆技术领域。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卡合组件以及第二卡合组件,第一卡合组件可以设置于车架上,第二卡合组件可以设置于后保险杠上,从而通过第一卡合组件和第二卡合组件的卡合连接方式以实现车架固定于后保险杠上的目的。
同时,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组件邻设于第一卡合组件,且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二卡合部以及提拉结构。其中,固定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卡合部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提拉结构穿设于固定座和第二卡合部,且提拉结构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的部分还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提拉结构的周向。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实现车架与后保险杠的固定目的时,可以对提拉结构施加向上提升的作用力,以使提拉结构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二卡合部相对固定座向上位移,此时第二卡合部会朝向第一卡合部位移并接触至第一卡合部,以实现车架与后保险杠的固定目的,此时再对提拉结构施加向上提升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二卡合部继续朝第一卡合部位移直至二者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二者的紧密卡合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上提升提拉结构的过程中,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的弹性件会不断地被压缩,而当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之间过盈配合后,且固定提拉结构使其不再位移后,此时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的弹性件会朝提升提拉机构的方向施加复原力,从而带动提拉结构继续向上位移,而同时,当提拉结构继续向上位移时,也会带动第二卡合部朝向第一卡合部位移,从而进一步实现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之间的紧密卡合目的,以实现机动设备中车架与后保险杠稳定可靠的固定目的。
而当需要实现车架与后保险杠的分离目的时,可以对提拉结构施加向下降位的作用力,以使提拉结构向下移动并使位于第一安装槽内的弹性件复原,而当弹性件复原且继续使提拉结构向下移动后,提拉结构会带动第二卡合部沿背离第一卡合部的方向逐渐移动,并使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逐渐分离,以实现车架与后保险杠的分离目的。相比与现有技术的螺接方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步骤实现车架与后保险杠之间的卡合与解锁目的,进一步保证车架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更稳定,避免出现车架或备胎松动甚至掉落的情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设备(固定装置装配于机动设备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中车架和后保险杠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机动设备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中第二卡合组件解锁或锁止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固定装置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第二卡合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中第一卡合组件装配于后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中第二卡合组件装配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装置;110、第一卡合组件;111、第一卡合部;1111、第一连接端;1112、第一卡合端;112、第四限位件;120、第二卡合组件;121、固定座;1211、第一安装槽;122、第二卡合部;1221、第二连接端;1222、第二卡合端;123、提拉结构;1231、把手;1232、连接件;1233、第一限位件;1234、第二安装槽;1235、第二限位件;12351、转动部;12352、盖板;12353、第一部分;12354、第二部分;1236、第一台阶部;1237、第二台阶部;1238、第一容纳空间;1239、第二容纳空间;124、弹性件;125、第三限位件;130、支撑件;140、缓冲件;151、第一转轴;152、第二转轴;153、第一固定件;154、第二固定件;210、车架;220、后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代步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而为了避免轮胎破裂导致出现车辆无法行驶的情形,现有的汽车制造厂家通常会在出厂时给汽车装配好备胎,但现有备胎设置在汽车的车架,而汽车的车架通常通过螺接的方式与汽车后保险杠实现固定目的,而这类固定方式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并不稳定,从而会出现车架和汽车后保险杠固定处松动,导致车架以及车架上的备胎掉落的情形。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100,可应用于车辆技术领域。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设备(固定装置100装配于机动设备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中车架210和后保险杠22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包括第一卡合组件110以及第二卡合组件120,第一卡合组件110可以设置于车架210上,第二卡合组件120可以设置于后保险杠220上,从而通过第一卡合组件110和第二卡合组件120的卡合连接方式以实现车架210固定于后保险杠220上的目的。
同时,请结合图3和图4,图3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机动设备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卡合组件110可以包括第一卡合部111,第二卡合组件120邻设于第一卡合组件110,且第二卡合组件120可以包括固定座121、第二卡合部122以及提拉结构123。其中,固定座121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211,第二卡合部122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提拉结构123穿设于固定座121和第二卡合部122,且提拉结构123位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的部分还设置有弹性件124,弹性件124设置于提拉结构123的周向。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实现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的固定目的时,可以对提拉结构123施加向上提升的作用力,以使提拉结构123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二卡合部122相对固定座121向上位移,此时第二卡合部122会朝向第一卡合部111位移并接触至第一卡合部111,以实现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的固定目的,此时再对提拉结构123施加向上提升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二卡合部122继续朝第一卡合部111位移直至二者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二者的紧密卡合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向上提升提拉结构123的过程中,位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的弹性件124会不断地被压缩,而当第二卡合部122与第一卡合部111之间过盈配合后,且固定提拉结构123使其不再位移后,此时位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的弹性件124会朝提升提拉机构的方向施加复原力,从而带动提拉结构123继续向上位移,而同时,当提拉结构123继续向上位移时,也会带动第二卡合部122朝向第一卡合部111位移,从而进一步实现第二卡合部122与第一卡合部111之间的紧密卡合目的,以实现机动设备中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稳定可靠的固定目的。
而当需要实现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的分离目的时,可以对提拉结构123施加向下降位的作用力,以使提拉结构123向下移动并使位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的弹性件124复原,而当弹性件124复原且继续使提拉结构123向下移动后,提拉结构123会带动第二卡合部122沿背离第一卡合部111的方向逐渐移动,并使第二卡合部122与第一卡合部111逐渐分离,以实现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的分离目的。相比与现有技术的螺接方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100能够以简单的步骤实现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之间的卡合与解锁目的,进一步保证车架210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更稳定,避免出现车架210或备胎松动甚至掉落的情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24可以是弹簧或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在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图4并参阅图5-图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100中第二卡合组件120解锁或锁止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固定装置100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第二卡合组件12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提拉结构123可以包括把手1231、连接件1232以及第一限位件1233,其中,把手1231设置于固定座121远离第二卡合部122的一侧,且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232的一端,同时,第一限位件1233贴设于第二卡合部122远离固定座121的一侧,连接件1232穿设于固定座121、第二卡合部122以及第一限位件1233,并螺接于第二卡合部122和第一限位件1233。
另外,如图4-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手1231靠近转动处的端部还可以为弧面或半圆面,从而使得在当转动把手1231时,把手1231的弧面型端部或半圆面型端部会逐面接触固定座121的顶部,以实现带动连接件1232上下位移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支撑件130,且支撑件130设置于把手1231和固定座121的顶部之间,从而避免把手1231的弧面型端部或半圆面型端部与固定座121的顶部之间产生磨损的情形。同时,支撑件130可以采用如橡胶、海绵等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把手1231靠近转动处的一端可以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34,提拉结构123还可以包括与把手1231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件1235,第二限位件1235设置第二安装槽1234内且位于远离连接件1232的一侧,且第二限位件1235以及连接件1232转动连接于把手1231的一端均可以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34内,其中,固定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转轴151和第二转轴152,第一转轴151穿设于把手1231以及连接件1232,以实现把手1231转动的目的,且第二转轴152穿设于把手1231以及第二限位件1235,以实现第二限位件1235在第二安装槽1234内转动的目的。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机动设备的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固定后,还可以通过转动第二限位件1235的方式,以使第二限位件1235在第二安装槽1234内转动,并沿朝向连接件1232的方向位移且抵接连接件1232的顶部,以实现连接件1232的限位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限位件1235抵接连接件1232后,由于连接件1232在重力方向被限位,因此此时把手1231也无法转动,从而进一步保证车架210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更稳定,避免出现车架210或备胎松动甚至掉落的情形。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把手1231在第二安装槽1234内还可以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台阶部1236和第二台阶部1237,第二安装槽1234在第一台阶部1236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1238,且在第二台阶部1237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1239,同时,第二限位件1235包括转动部12351以及盖板12352,转动部12351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1239内,盖板12352盖设于转动部12351,且盖板12352均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238和第二容纳空间1239内,其中,当第二限位件1235在第二安装槽1234内转动且沿远离连接件1232的位移时,转动部12351在第二容纳空间1239内相对把手1231转动,盖板12352朝靠近第一台阶部1236的方向位移并抵接于第一台阶部1236,且使其表面与把手1231的表面大致平齐,从而使得在操作把手1231转动以解锁第一卡合部111和第二卡合部122时手持效果更佳。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盖板12352可以包括如图6所示的、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2353和第二部分12354,其中,当盖板12352朝靠近第一台阶部1236的方向位移并抵接于第一台阶部1236时,可以是第一部分12353与把手1231的表面平齐,也可以是第二部分12354与把手1231的表面平齐,或是第一部分12353和第二部分12354均与把手1231的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拉结构123还可以包括第三限位件125,第三限位件125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34内,并位于第二限位件1235的底部,从而实现对第二限位件1235的限位效果,其中,在重力方向上,第三限位件125的轴心位于第一转轴151和第二转轴152之间,从而使得第二限位件1235在第二安装槽1234内转动时,能够沿朝向连接件1232的方向位移且抵接连接件1232的顶部,以实现连接件1232的限位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11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111和第一卡合端1112,第二卡合部122也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1221和第二卡合端1222,其中,当固定装置100锁合时,第二卡合端1222卡设于第一卡合端1112,且第一卡合端1112与第一卡合部111之间的角度为135°~145°,或第二卡合端1222与第二卡合部122之间的角度为135°~145°,从而实现车架210与后保险杠220之间更好的卡合目的,进一步保证车架210在遇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时更稳定,避免出现车架210或备胎松动甚至掉落的情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卡合端1112与第一卡合部111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卡合端1222与第二卡合部122之间的角度均设置为135°~145°。
请参阅图8,图8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中第一卡合组件110装配于后保险杠22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组件11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四限位件112,至少两个第四限位件112设置于第一连接端1111的两侧和/或第一连接端1111的两端,从而使得对第一卡合部111的限位鲜果,避免其松动失位从而出现第二卡合部122无法卡合于第一卡合部111的情形。
同时,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53实现将至少两个第四限位件112固定于后保险杠220上的目的,并通过第一固定件153和第二固定件154的配合实现将第一卡合部111固定于后保险杠220上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153可以是如螺栓或螺钉等螺接装置,第二固定件154可以是螺母等开设有螺旋槽的固定装置100。
请参阅图9,图9为图1所示的机动设备中第二卡合组件120装配于车架21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缓冲件140,缓冲件140设置于第一卡合组件110远离第二卡合部122的一侧,从而使得当第二卡合部122卡合于第一卡合部111,并与第一卡合部111之间过盈配合时,能够通过缓冲件140实现对第一卡合部111的缓冲减震效果,以避免损坏车架21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缓冲件140可以是海绵、橡胶等缓冲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及的固定装置10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动设备,可以是如皮卡或汽车一类的机动车,也可以是如船舶或游艇一类的机动船,也即只要包含上述所提及的固定装置100,均可纳入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卡合组件,所述第一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以及
第二卡合组件,邻设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所述第二卡合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二卡合部以及提拉结构,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提拉结构穿设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且所述提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部分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提拉结构的周向,其中,
所述提拉结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对所述固定座位移,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部,或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结构包括把手、连接件以及第一限位件,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固定座远离第二卡合部的一侧,且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把手靠近转动处的端部为弧面或半圆面,所述第一限位件贴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一限位件,并螺接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和所述第一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靠近转动处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提拉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位于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转动,并沿朝向所述连接件的方向位移且抵接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以限位所述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还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安装槽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顶部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且在所述第二台阶部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转动部以及盖板,所述转动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转动部,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其中,当所述第二限位件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转动且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位移时,所述转动部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相对所述把手转动,所述盖板朝靠近所述第一台阶部的方向位移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且使其表面与所述把手的表面大致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结构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底部,其中,在重力方向上,所述第三限位件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转动处和所述把手的转动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把手和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二卡合端,其中,当所述固定装置锁合时,所述第二卡合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卡合端,且所述第一卡合端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之间的角度为135°~145°,和/或所述第二卡合端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的角度为135°~1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四限位件,至少两个所述第四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两侧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两端,以限位所述第一卡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合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一侧。
10.一种机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CN202311451843.9A 2023-11-02 2023-11-02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Pending CN1175083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843.9A CN117508380A (zh) 2023-11-02 2023-11-02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843.9A CN117508380A (zh) 2023-11-02 2023-11-02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8380A true CN117508380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52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51843.9A Pending CN117508380A (zh) 2023-11-02 2023-11-02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83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35201A1 (en) Tonneau cover system
CN1117281A (zh) 汽车用转动接触器
CN117508380A (zh)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CN210652806U (zh) 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
CN1876439B (zh) 后视镜及带有该后视镜的车辆
CN212354857U (zh) 一种货物运输用货箱固定组件
JP3211714U (ja) 自動車用はしご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アダプタ
JP3584956B2 (ja) 車両用スペアタイヤホルダ
CN218367627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行车记录仪
CN217945073U (zh) 一种gps车载终端固定装置
US4929032A (en) Emergency spare whee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same
US8166604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wiper blade removal
CN214355827U (zh) 一种分体式行车记录仪
CN117508379A (zh) 固定装置以及机动设备
CN219927808U (zh) 一种挡板安装机构及车辆
CN218907110U (zh) 一种车载定位器用安装结构
CN220332774U (zh) 一种清扫车线控转向装置
CN215204668U (zh) 一种大客车后视镜驱动器
CN113715923B (zh) 旋转式备用轮胎举升系统
CN209274488U (zh) 一种多角度调整后视镜行车记录仪
CN216269014U (zh) 一种车载投影系统及汽车
CN217072251U (zh) 螺帽固定机构及智能拆装机器人
CN215037426U (zh) 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快装快分式承重轮机构
CN21498515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智能监控装置
EP1218221A1 (en) Load support for a wing mirr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