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7257A -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7257A
CN117507257A CN202311519714.9A CN202311519714A CN117507257A CN 117507257 A CN117507257 A CN 117507257A CN 202311519714 A CN202311519714 A CN 202311519714A CN 117507257 A CN117507257 A CN 117507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runner
movable
groove
pa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97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武
吴军祥
叶西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Seik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Seik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Seiko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Seik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197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72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7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72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7Sprue channels ; Runner channels or runne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29C45/401Ejector pin construction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7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aul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29C45/7312Construction of heating or cooling fluid flow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29C45/7312Construction of heating or cooling fluid flow channels
    • B29C2045/7318Construction of heating or cooling fluid flow channels multilayered fluid channel constru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包括动模仁和定模仁,动模仁与定模仁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的注塑空腔;动模仁开设有若干动模流道槽,若干动模流道槽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动模流道槽沿X轴方向分布,动模流道槽沿着与Y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定模仁开设有若干定模流道槽,若干定模流道槽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定模流道槽沿Y轴方向分布,定模流道槽沿着与X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动模流道槽的延伸方向与定模流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锐角或直角。本申请具有使得主流道板注塑成型后不易产生空鼓翘曲,从而确保主流道板的生产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件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设置有热管理系统,以便于调节车辆内部的温度,进而使车辆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从而确保车辆寿命和行驶里程。
在现有相关技术中,热管理系统一般具有水路流道板,且水路流道板设置有连接件,以便于通过连接件将水路流道板安装于车辆之中。另外,为了减小热管理系统的体积,从而确保车辆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水路流道板往往采取紧凑设计。中国发明专利公布号:CN 115257285 A,一种水路流道板结构及车辆,其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流道板。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流道板包括:流道板、集成在流道板内的若干个流道和集成在流道板外的若干个接口,若干个接口包括:外部接口和内部接口,外部接口的一端连接若干个流道,外部接口的另一端连接若干个冷却元件,内部接口连接阀组件和水泵的进出水。
流道板包括外侧基板、内侧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外侧基板和所述内侧基板之间的中间基板,所述外侧基板、所述内侧基板和所述中间基板注塑成型后采用热熔工艺焊接形成完整的所述流道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注塑中间基板即主流道板时,由于主流道板各处的厚度不一,使得主流道板在注塑材料冷却后易产生收缩,进而使得主流道板注塑成型后易产生空鼓翘曲,影响主流道板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使得主流道板注塑成型后不易产生空鼓翘曲,从而确保主流道板的生产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包括动模仁和定模仁,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的注塑空腔,所述注塑空腔用于注塑成型主流道板;
所述动模仁开设有若干动模流道槽,若干动模流道槽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所述动模流道槽沿X轴方向分布,所述动模流道槽沿着与Y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定模仁开设有若干定模流道槽,若干定模流道槽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所述定模流道槽沿Y轴方向分布,所述定模流道槽沿着与X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动模流道槽的延伸方向与定模流道槽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锐角或直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空腔内的注塑材料冷却时,若干动模流道槽使主流道板一体注塑形成若干分别与各动模流道槽一一对应的动模凸起,并且若干定模流道槽使主流道板一体注塑形成若干分别与各定模流道槽一一对应的定模凸起,若干动模凸起均朝靠近X轴的方向延伸,若干定模凸起均朝靠近Y轴的方向延伸,进而保证了注塑成型的主流道板在X轴方向的抗弯刚度和在Y轴方向的抗弯刚度,从而使得主流道板在注塑成型后不易产生空鼓翘曲,确保了主流道板的注塑质量。
通过减少主流板的空鼓翘曲,使得后续对主流道板进行热熔焊接时,内侧基板和外侧基板均更紧密地焊接于主流道板,减少内侧基板与主流道板之间的空隙和外侧基板与主流道板之间的空隙,从而减少流道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漏水的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注塑主流道板时所用的材料为PP-GF。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P-GF的比重相较于常用的主流板注塑材料尼龙通常更小,使得由PP-GF注塑形成的主流道板相较于由尼龙注塑形成的重量更小,从而使得主流道板的加工和安装更加便捷。另外,PP-GF相较于普通的PP,由于加入了玻璃纤维,使得由PP-GF注塑形成的主流道板具有更良好的耐磨性,有利于增加主流道板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若干所述定模流道槽相互连通设置,若干所述动模流道槽相互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相邻定模流道槽之间形成其中一部分用于通水的水路,两相邻动模流道槽之间形成另外一部分用于通水的水路,也即使得动模凸起和定模凸起成为水路侧壁,进而使得在保证主流道的抗弯刚度的前提下,减少需分别注塑形成动模凸起、定模凸起以及水路侧壁的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小主流道板的体积。另外,通过相互连通设置的动模流道槽以及相互连通设置的定模流道槽,使得动模凸起和定模凸起均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进而进一步保证了由流动性较强的PP-GF注塑成型的主流道板的抗弯刚度,从而使得主流道板在注塑成型后不易产生空鼓翘曲,确保了主流道板的生产质量。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件和第一嵌设组件,所述连接件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嵌设组件用于将连接件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嵌设组件使内部贯穿设置有内螺纹孔的连接件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内,进而使得主流道板的安装更加便捷。
可选的,还包括动模架和定模架,所述动模仁固定嵌设于动模架的内部,所述定模仁固定嵌设于定模架的内部;
所述第一嵌设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行位、第一被动行位、第一嵌设杆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主动行位固定安装于定模架,所述第一被动行位滑移配合于动模架,所述第一嵌设杆的其中一端安装于第一被动行位,所述连接件滑移套设于第一嵌设杆的另外一端,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位于注塑空腔内;
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结构进行合模时,所述第一主动行位抵紧配合于第一被动行位使第一被动行位朝靠近动模仁的方向滑移运动,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被动行位朝远离动模仁的方向滑移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主流道板前,首先将连接件套设于第一嵌设杆,然后使主流道板模进行合模,进而使第一主动行位抵紧配合于第一被动行位,从而使连接件和第一嵌设杆一同设置于注塑空腔内。注塑主流道板时,连接件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内,有利于增加连接件与主流道板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连接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嵌槽增加了连接件的外周面的表面积,进而有利于增加连接件与主流道板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另外,注塑主流道板时,若干连接嵌槽使注塑材料被划分为若干部分,进而使得各部分的注塑材料收缩不易相互影响,从而减少因各部分的注塑材料收缩的相互叠加,使得主流道板出现明显空鼓翘曲的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确保主流道板的生产质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类型选为气缸,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缸体安装于动模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活塞杆沿第一被动行位的滑移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活塞杆安装于第一被动行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流道板注塑成型后,第一驱动件将自身的气缸回缩,带动第一被动行位和第一嵌设杆一同朝远离动模仁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工作人员更方便地将注塑成型的主流道板脱模取出。另外,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第一驱动件伸出自身的活塞杆,使第一嵌设杆更稳定地被设置于注塑空腔内,进而有利于减少第一嵌设杆晃动而影响主流道板注塑质量的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第一被动行位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被动行位的滑移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活塞杆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滑块滑移配合于第一连接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被动行位滑移配合于第一连接滑槽,降低了将第一驱动件安装于第一被动行位的难度,从而有利于对第一驱动件进行维修更换。
可选的,所述第一被动行位固定安装有被动成孔件,所述被动成孔件靠近第一嵌设杆设置,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被动成孔件的一端位于注塑空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主流道板时,被动成孔件的一端位于注塑空腔内,使得主流道板在注塑成型后产生与被动成孔件对应的凹槽,减少了主流道板的局部厚度,使得主流道板不易产生较大的收缩,从而确保了连接件与主流道板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减少了连接件与主流道板之间出现缝隙的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动模仁开设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模块嵌槽,所述模块嵌槽内嵌设有拆装模块,所述拆装模块与模块嵌槽滑移配合,所述拆装模块开设有与主流道板的水路侧壁对应设置的拆装流道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装模块在长期使用磨损后,只需将拆装模块自滑块嵌槽内滑移取出,即可便捷地对拆装模块进行更换。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注塑空腔内的注塑材料冷却时,若干动模流道槽使主流道板一体注塑形成若干分别与各动模流道槽一一对应的动模凸起,并且若干定模流道槽使主流道板一体注塑形成若干分别与各定模流道槽一一对应的定模凸起,若干动模凸起均朝靠近X轴的方向延伸,若干定模凸起均朝靠近Y轴的方向延伸,进而保证了注塑成型的主流道板在X轴方向的抗弯刚度和在Y轴方向的抗弯刚度,从而使得主流道板在注塑成型后不易产生空鼓翘曲,确保了主流道板的注塑质量。
通过减少主流板的空鼓翘曲,使得后续对主流道板进行热熔焊接时,内侧基板和外侧基板均更紧密地焊接于主流道板,减少内侧基板与主流道板之间的空隙和外侧基板与主流道板之间的空隙,从而减少流道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漏水的情况的发生。
2.PP-GF的比重相较于常用的主流板注塑材料尼龙通常更小,使得由PP-GF注塑形成的主流道板相较于由尼龙注塑形成的重量更小,从而使得主流道板的加工和安装更加便捷。另外,PP-GF相较于普通的PP,由于加入了玻璃纤维,使得由PP-GF注塑形成的主流道板具有更良好的耐磨性,有利于增加主流道板的使用寿命。
3.注塑主流道板前,首先将连接件套设于第一嵌设杆,然后使主流道板模进行合模,进而使第一主动行位抵紧配合于第一被动行位,从而使连接件和第一嵌设杆一同设置于注塑空腔内。注塑主流道板时,连接件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内,有利于增加连接件与主流道板之间的连接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的合模状态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定模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定模流道槽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动模流道槽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动模稳定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连接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嵌设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嵌设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嵌设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嵌设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三嵌设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三嵌设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动模架;101、动模嵌槽;102、稳定滑槽;103、第一嵌设滑槽;104、第二嵌设滑槽;105、第三嵌设滑槽;11、稳定被动块;111、稳定斜导孔;112、稳定被动斜面;12、动模稳定块;13、稳定复位弹簧;14、稳定斜导杆;15、稳定主动块;151、稳定主动斜面;2、定模架;201、定模嵌槽;3、动模仁;301、动模流道槽;302、稳定槽;303、第一动模连接槽;304、第二动模连接槽;305、第三动模连接槽;31、第一动模槽;32、第二动模槽;33、第三动模槽;34、模块嵌槽;341、拆装模块;4、定模仁;401、定模流道槽;402、第一定模连接槽;403、第二定模连接槽;404、第三定模连接槽;405、第四定模连接槽;406、第五定模连接槽;407、第六定模连接槽;408、第七定模连接槽;41、第一定模槽;42、第二定模槽;43、第三定模槽;44、第四定模槽;45、第五定模槽;46、第六定模槽;5、连接件;501、内螺纹孔;502、连接嵌槽;6、第一嵌设组件;61、第一主动行位;611、第一主动斜面;62、第一被动行位;621、第一被动斜面;622、第一连接滑槽;623、被动成孔件;63、第一嵌设杆;631、第一磁铁;64、第一驱动件;641、第一连接滑块;7、第二嵌设组件;71、第二主动行位;711、第二主动斜面;72、第二被动行位;721、第二被动斜面;722、第二连接滑槽;73、第二嵌设杆;731、第二磁铁;74、第二驱动件;741、第二连接滑块;8、第三嵌设组件;81、第三主动行位;811、第三主动斜面;82、第三被动行位;821、第三被动斜面;822、第三连接滑槽;83、第三嵌设杆;831、第三磁铁;84、第三驱动件;841、第三连接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注塑主流道板时所用的材料为PP-GF,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用材料为PP-GF20,即掺设有20%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聚丙烯。
参照图1和图2,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包括动模架1、定模架2、动模仁3以及定模仁4。动模架1呈长方体状设置,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动模架1的宽度方向为X轴,设置动模架1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设置动模架1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
参照图2和图3,定模架2沿Z轴方向设置于动模架1的一侧,定模架2的靠近动模架1的一侧开设有定模嵌槽201,且定模嵌槽201靠近定模架2的中部设置。定模仁4固定嵌设于定模嵌槽201内,且定模嵌槽201的各内壁均贴近配合于定模仁4,以便于确保定模仁4的位置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2,动模架1的与定模架2相正对设置的一侧开设有动模嵌槽101,且动模嵌槽101靠近动模架1的中部设置。动模仁3固定嵌设于动模嵌槽101内,且动模嵌槽101的各内壁均贴近配合于动模仁3,以便于确保动模仁3的位置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即定模架2抵紧配合于动模架1且定模仁4抵紧配合于动模仁3时,动模仁3与定模仁4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的注塑空腔,以便于注塑主流道板。
参照图4,定模仁4开设有若干定模流道槽401,若干定模流道槽401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定模流道槽401沿Y轴方向分布,且若干定模流道槽401均沿着与X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即若干定模流道槽401均朝靠近X轴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模流道槽401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六个定模流道槽401均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且六个定模流道槽401沿Y轴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定模槽41、第二定模槽42、第三定模槽43、第四定模槽44、第五定模槽45以及第六定模槽46。
参照图4,第一定模槽41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定模槽42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定模连接槽相连通,第一定模连接槽沿着与X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定模槽42的另外一端与第三定模槽43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定模连接槽403相连通,第二定模连接槽403沿Y轴方向延伸;
第一定模槽41的另外一端与第四定模槽44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三定模连接槽404相连通,第三定模连接槽404沿Y轴方向延伸,且第三定模连接槽404与第二连接槽沿X轴方向分布;
第四定模槽44的另外一端与第五定模槽45的其中一端通过第四定模连接槽405相连通,且第四定模连接槽405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且第四定模连接槽405远离第一定模槽41设置;
第三定模槽43的另外一端与第五定模槽45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五定模连接槽406相连通。第五定模连接槽406呈类“C”字形弯曲设置,且第五定模连接槽406呈类“C”字形弯曲设置形成的开口朝向沿Y轴方向设置,并且第五定模连接槽406远离定模仁4的中心设置。
第六定模槽46的其中一端与第四定模连接槽405通过第六定模连接槽407相连通,且第六定模连接槽407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并且第六定模连接槽407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形成的开口朝向沿X轴方向设置;
第六定模槽46的另外一端与第五定模槽45通过第七定模连接槽408,且第七定模连接槽408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即第一定模连接槽402、第二定模连接槽403、第三定模连接槽404、第四定模连接槽405、第五定模连接槽406、第六定模连接槽407以及第七定模连接槽408相互连通设置。第一定模连接槽402、第二定模连接槽403、第三定模连接槽404、第四定模连接槽405、第五定模连接槽406、第六定模连接槽407以及第七定模连接槽408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
参照图5,动模仁3开设有若干动模流道槽301,若干动模流道槽301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动模流道槽301沿X轴方向分布,且若干动模流道槽301均沿着与Y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即若干动模流道槽301均朝靠近Y轴的方向延伸设置。动模流道槽301的延伸方向与定模流道槽40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锐角或直角,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动模流道槽301与定模流道槽401相互靠近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模流道槽30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动模流道槽301均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即动模流道槽301的延伸方向与定模流道槽40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直角,且三个动模流道槽301沿X轴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动模槽31、第二动模槽32以及第三动模槽33。
继续参照图5,第一动模槽31的其中一端和第三动模槽33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动模连接槽303同时连接于第二动模槽32的其中一端,第一动模连接槽303远离动模仁3的中心设置;第一动模槽31的另外一端与第二动模槽32通过第二动模连接槽304相连通,且第二动模连接槽304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并且第二动模连接槽304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形成的开口朝向与Y轴夹角度数为0°~45°;第三动模槽33的另外一端通过第三动模连接槽305与第二动模连接槽304相连通,且第三动模连接槽305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并且第三动模连接槽305呈类“几”字形弯曲设置形成的开口朝向与Y轴夹角度数为0°~45°,即第一动模槽31、第二动模槽32以及第三动模槽33相互连通设置。第一动模连接槽303、第二动模连接槽304以及第三动模连接槽305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
继续参照图5,动模仁开设有沿Z轴方向贯穿设置的模块嵌槽34,模块嵌槽34内设置有拆装模块341,拆装模块341与模块嵌槽34滑移配合且通过螺栓安装于动模架1,且拆装模块341设置有与注塑成型的主流道板的水路侧壁对应设置的拆装流道槽。
参照图2,动模架1开设有稳定滑槽102,稳定滑槽102靠近动模仁3设置,且稳定滑槽102沿X轴方向延伸;参照图5,动模仁3开设有稳定槽302,稳定槽302靠近稳定滑槽102设置,且稳定槽302沿X轴方向延伸;动模架1设置有动模稳定组件,动模稳定组件靠近稳定槽302设置。
参照图6,动模稳定组件包括稳定被动块11、动模稳定块12、稳定复位弹簧13、稳定斜导杆14以及稳定主动块15。参照图2和图6,稳定被动块11沿X轴方向滑移配合于稳定滑槽102,动模稳定块12通过螺栓安装于稳定被动块11且沿X轴方向插接配合于稳定槽302,以便于进一步确保动模仁3的位置稳定性。稳定复位弹簧13设置有两个,两个稳定复位弹簧13沿Y轴方向分布且均沿X轴方向设置。参照图2和图6,稳定复位弹簧1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于稳定被动块11,且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稳定复位弹簧13的另外一端抵紧配合于动模仁3。
参照图3和图6,稳定被动块11贯穿开设有稳定斜导孔111,稳定斜导杆14固定设置于定模架2,且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进行拆模即动模架1与定模架2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时,稳定斜导杆14滑移配合于稳定斜导孔111,且稳定被动块11沿X轴朝远离动模仁3的方向滑移运动。
稳定被动块11设置有稳定被动斜面112。稳定主动块15通过螺栓安装于定模架2,稳定主动块15设置有稳定主动斜面151,且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进行合模时,稳定主动斜面151抵紧配合于稳定被动斜面112,且稳定被动块11沿X轴朝靠近动模仁3的方向滑移运动。
回看图2,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还包括连接件5、第一嵌设组件6、第二嵌设组件7以及第三嵌设组件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5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连接件5分别与第一嵌设组件6和第二嵌设组件7一一对应设置,另外两个连接件5则均与第三嵌设组件8对应设置。
参照图7,连接件5呈类圆管状设置,且连接件5具有铁磁性,并且连接件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内螺纹孔501。连接件5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连接嵌槽502,若干连接嵌槽502沿连接件5的长度方向分布,且连接嵌槽502绕连接件5的轴线周向首位相连闭合设置。
回看图2,动模架1开设有第一嵌设滑槽103,第一嵌设滑槽103沿X轴方向远离动模稳定块12设置,且第一嵌设滑槽103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嵌设组件6靠近第一嵌设滑槽103设置;
参照图8,第一嵌设组件6包括第一主动行位61、第一被动行位62、第一嵌设杆63以及第一驱动件64。参照图3和图8,第一主动行位6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定模架2的靠近动模架1的一侧,第一主动行位61的一侧设置有朝向动模架1的轴线设置的第一主动斜面611。参照图2和图8,第一被动行位62沿X轴方向滑移配合于第一嵌设滑槽103,第一被动行位62的一侧设置有背离动模架1轴线设置的第一被动斜面621。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进行合模即动模架1与定模架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一主动斜面611抵紧配合于第一被动斜面621,且第一被动行位62沿第一嵌设滑槽103朝靠近动模仁3的方向滑移运动。
第一嵌设杆63的其中一端沿X轴方向固定安装于第一被动行位62,与第一嵌设组件6对应设置的连接件5通过内螺纹孔501滑移套设于第一嵌设杆63的另外一端。
参照图8和图9,第一嵌设杆63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631,第一磁铁631的类型优选为耐高温磁铁,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铁631的最高耐受温度为180℃,以使得第一磁铁631不易消磁。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连接件5固定吸附于第一磁铁631,且第一嵌设杆63的套设有连接件5的一端和连接件5均位于注塑空腔内,以便于通过第一磁铁631确保连接件5的稳定性,从而使套设于第一嵌设杆63的连接件5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的内部。
第一被动行位62的靠近第一被动斜面6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滑槽622,第一连接滑槽62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一连接滑槽622沿Z轴方向贯穿设置。第一驱动件64的类型为气缸,第一驱动件64的缸体通过螺栓安装于动模架1,且第一驱动件64的活塞杆沿X轴方向设置。第一驱动件6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滑块641,第一连接滑块64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且第一连接滑块641沿Z轴方向滑移配合于第一连接滑槽622,以便于对第一驱动件64进行维修更换。
第一被动行位62固定安装有被动成孔件623,被动成孔件623靠近第一嵌设杆63的套设有与第一嵌设组件6对应设置的连接件5的一端设置。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被动成孔件623的远离第一被动行位62的一端位于注塑空腔内,以便于通过减少主流道板的局部厚度,使得连接件5与主流道板之间不易因PP-GF20收缩而出现缝隙,从而确保连接件5与主流道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回看图2,动模架1开设有第二嵌设滑槽104,第二嵌设滑槽104沿Y轴方向延伸;第二嵌设组件7靠近第二嵌设滑槽104设置;
参照图10,第二嵌设组件7包括第二主动行位71、第二被动行位72、第二嵌设杆73以及第二驱动件74。参照图3和图10,第二主动行位7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定模架2的靠近动模架1的一侧,第二主动行位71的一侧设置有朝向动模架1的轴线设置的第二主动斜面711。参照图2和图10,第二被动行位72沿Y轴方向滑移配合于第二嵌设滑槽104,第二被动行位72的一侧设置有背离动模架1轴线设置的第二被动斜面721。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进行合模时,第二主动斜面711抵紧配合于第二被动斜面721,且第二被动行位72沿第二嵌设滑槽104朝靠近动模仁3的方向滑移运动。
参照图2和图10,第二嵌设杆73的其中一端沿Y轴方向固定安装于第二被动行位72,与第二嵌设组件7对应设置的连接件5通过内螺纹孔501滑移套设于第二嵌设杆73的另外一端。
参照图10和图11,第二嵌设杆73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731,第二磁铁731的类型优选为耐高温磁铁,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磁铁731的最高耐受温度为180℃,以使得第二磁铁731不易消磁。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第二嵌设杆73的套设有连接件5的一端和连接件5均位于注塑空腔内,以便于通过第二磁铁731确保连接件5的稳定性,从而使套设于第二嵌设杆73的连接件5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的内部。
第二被动行位72的靠近第二被动斜面72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滑槽722,第二连接滑槽72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二连接滑槽722沿Z轴方向贯穿设置。第二驱动件74的类型为气缸,第二驱动件74的缸体通过螺栓安装于动模架1,且第二驱动件74的活塞杆沿Y轴方向设置。第二驱动件7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滑块741,第二连接滑块74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且第二连接滑块741沿Z轴方向滑移配合于第二连接滑槽722,以便于对第二驱动件74进行维修更换。
回看图2,动模架1开设有第三嵌设滑槽105,第三嵌设滑槽105沿Y轴方向远离第二被动行位72设置,第三嵌设滑槽105沿Y轴方向延伸;第三嵌设组件8靠近第三嵌设滑槽105设置;
参照图12,第三嵌设组件8包括第三主动行位81、第三被动行位82、第三嵌设杆83以及第三驱动件84。参照图3和图12,第三主动行位8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定模架2的靠近动模架1的一侧,第三主动行位81的一侧设置有朝向动模架1的轴线设置的第三主动斜面811。参照图2和图12,第三被动行位82沿Y轴方向滑移配合于第三嵌设滑槽105,第三被动行位82的一侧设置有背离动模架1轴线设置的第三被动斜面821。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进行合模时,第三主动斜面811抵紧配合于第三被动斜面821,且第三被动行位82沿第三嵌设滑槽105朝靠近动模仁3的方向滑移运动。
参照图2和图12,第三嵌设杆8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嵌设杆83沿X轴方向分布,且两个第三嵌设杆83相互平行设置。两个第三嵌设杆83的其中一端均沿Y轴方向固定安装于第三被动行位82,与第三嵌设组件8对应设置的连接件5通过内螺纹孔501分别滑移套设于各第三嵌设杆83的另外一端。
参照图12和图13,第三嵌设杆83固定连接有第三磁铁831,第三磁铁831的类型优选为耐高温磁铁,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磁铁831的最高耐受温度为180℃,以使得第三磁铁831不易消磁。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连接件5固定吸附于第三磁铁831第三嵌设杆83的套设有连接件5的一端和连接件5均位于注塑空腔内,以便于通过第三磁铁831确保连接件5的稳定性,从而使套设于第三嵌设杆83的连接件5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的内部。
第三被动行位82的靠近第三被动斜面8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连接滑槽822,第三连接滑槽822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第三连接滑槽822沿Z轴方向贯穿设置。回看图2,第三驱动件84的类型为气缸,第三驱动件84的缸体通过螺栓安装于动模架1,且第三驱动件84的活塞杆沿Y轴方向设置。继续参照图10,第三驱动件8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滑块841,第三连接滑块841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且第三连接滑块841沿Z轴方向滑移配合于第三连接滑槽822,以便于对第三驱动件84进行维修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四个连接件5分别滑移套设于第一嵌设杆63、第二嵌设杆73以及两个第三嵌设杆83,然后使主流道模具处于合模状态,随后向注塑空腔内注塑PP-GF20,最后待主流道板成型后将主流道板自注塑空腔内取出。
通过在定模仁4开设均沿X轴延伸设置的第一定模槽41、第二定模槽42、第三定模槽43、第四定模槽44、第五定模槽45以及第六定模槽46,并且使第一定模槽41、第二定模槽42、第三定模槽43、第四定模槽44、第五定模槽45以及第六定模槽46相互连通设置,使注塑成型的主流道板的其中一侧形成六个沿X轴延伸设置的水路侧壁。另外,通过在动模仁3开设均沿Y轴延伸设置的第一动模槽31、第二动模槽32以及第三动模槽33,并且使第一动模槽31、第二动模槽32以及第三动模槽33相互连通设置,使注塑成型的主流道板得另外一侧形成三个沿Y轴延伸设置的水路侧壁。通过使主流道板两侧的水路侧壁相互交错设置,同时增加主流道板的X轴方向抗弯刚度和Y轴方向的抗弯刚度,进而使得主流道板在注塑成型后不易产生空鼓翘曲,从而确保了主流道板的注塑质量。
另外,在注塑主流道板时,向模具内通入源自外部的150℃±40的高温水,对注入注塑空腔的PP-GF20产生极热效果后。待注塑主流道板成型后,通过外部的极冷急热设备在10s±5的时间内,使注入注塑空腔的PP-GF20的温度急速下降至-6℃±20,进而产生极冷效果,使成型的模具瞬时降温,从而确保出模的主流道板的平整度和美观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仁(3)和定模仁(4),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动模仁(3)与定模仁(4)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的注塑空腔,所述注塑空腔用于注塑成型主流道板;
所述动模仁(3)开设有若干动模流道槽(301),若干动模流道槽(301)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所述动模流道槽(301)沿X轴方向分布,所述动模流道槽(301)沿着与Y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定模仁(4)开设有若干定模流道槽(401),若干定模流道槽(401)均与注塑空腔相连通,若干所述定模流道槽(401)沿Y轴方向分布,所述定模流道槽(401)沿着与X轴夹角度数为0°~45°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动模流道槽(301)的延伸方向与定模流道槽(40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度数为锐角或直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注塑主流道板时所用的材料为PP-GF。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定模流道槽(401)相互连通设置,若干所述动模流道槽(301)相互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5)和第一嵌设组件(6),所述连接件(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内螺纹孔(501),所述第一嵌设组件(6)用于将连接件(5)固定嵌设于主流道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模架(1)和定模架(2),所述动模仁(3)固定嵌设于动模架(1)的内部,所述定模仁(4)固定嵌设于定模架(2)的内部;
所述第一嵌设组件(6)包括第一主动行位(61)、第一被动行位(62)、第一嵌设杆(63)以及第一驱动件(64),所述第一主动行位(61)固定安装于定模架(2),所述第一被动行位(62)滑移配合于动模架(1),所述第一嵌设杆(63)的其中一端安装于第一被动行位(62),所述连接件(5)滑移套设于第一嵌设杆(63)的另外一端,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连接件(5)位于注塑空腔内;
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进行合模时,所述第一主动行位(61)抵紧配合于第一被动行位(62)使第一被动行位(62)朝靠近动模仁(3)的方向滑移运动,所述第一驱动件(64)用于驱动第一被动行位(62)朝远离动模仁(3)的方向滑移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连接嵌槽(50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64)的类型选为气缸,所述第一驱动件(64)的缸体安装于动模架(1),所述第一驱动件(64)的活塞杆沿第一被动行位(62)的滑移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驱动件(64)的活塞杆安装于第一被动行位(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行位(62)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滑槽(622),所述第一连接滑槽(6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被动行位(62)的滑移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驱动件(6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滑块(641),所述第一连接滑块(641)滑移配合于第一连接滑槽(62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行位(62)固定安装有被动成孔件(623),所述被动成孔件(623)靠近第一嵌设杆(63)设置,所述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被动成孔件(623)的一端位于注塑空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仁(3)开设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模块嵌槽(34),所述模块嵌槽(34)内嵌设有拆装模块(341),所述拆装模块(341)与模块嵌槽(34)滑移配合,所述拆装模块(341)开设有与主流道板的水路侧壁对应设置的拆装流道槽。
CN202311519714.9A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Pending CN1175072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9714.9A CN117507257A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9714.9A CN117507257A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7257A true CN117507257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4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9714.9A Pending CN117507257A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725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53998A1 (en) * 2001-01-04 2002-07-11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transfer plate, plate pack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US20170138910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system, and detection method
CN211709928U (zh) * 2019-12-26 2020-10-20 苏州宥安骏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管模具
US20200392891A1 (en) * 2019-06-17 2020-12-17 Gogoro Inc. Liquid-coole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vehicle
CN214820477U (zh) * 2021-07-13 2021-11-23 东莞燊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用成型模具
WO2022105864A1 (zh) * 2020-11-20 2022-05-2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控制阀和控制阀系统
CN218196796U (zh) * 2022-09-20 2023-01-03 东莞市现代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胶框生产冷却流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53998A1 (en) * 2001-01-04 2002-07-11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Heat transfer plate, plate pack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US20170138910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system, and detection method
US20200392891A1 (en) * 2019-06-17 2020-12-17 Gogoro Inc. Liquid-coole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vehicle
CN211709928U (zh) * 2019-12-26 2020-10-20 苏州宥安骏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管模具
WO2022105864A1 (zh) * 2020-11-20 2022-05-2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控制阀和控制阀系统
CN214820477U (zh) * 2021-07-13 2021-11-23 东莞燊安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件用成型模具
CN218196796U (zh) * 2022-09-20 2023-01-03 东莞市现代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显示模组胶框生产冷却流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4478A (zh) 导光板的注射压缩成形模具和导光板的注射压缩成形方法
CN112848100B (zh) 一种用于天线外壳生产的注塑模具
CN201855936U (zh) 一种气环式真空泵泵体模具
KR101290549B1 (ko) 사출성형기용 핫런너 밸브장치
CN117507257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分液板的主流道板模具
CN210415394U (zh) 顶出装置
CN1970272A (zh) 无锁模油缸液压锁模注塑机
CN210121934U (zh) 用于模压加工的模具
CN207657085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8359375U (zh) 一种汽车前灯罩成型模具
CN102019671B (zh) 一种可直接装进模具的侧进浇口热嘴
CN21994710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导向灯壳加工模具
CN219947199U (zh) 一种定径模具及塑胶挤出机
CN220593889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固定架成型模具的模架
CN110315710B (zh) 司筒顶出装置
CN205674430U (zh) 一种生产开关堵盖的模具成型机构
CN217514358U (zh) 一种真空平板硫化机的模板
CN218462871U (zh) 外壳体注塑模具
CN214448113U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模具系统
CN219338405U (zh) 一种模内冷切浇口的模具结构
CN218519086U (zh) 圆形外壳注塑模具
CN208084834U (zh) 倒装模具及注塑机
CN220464598U (zh) 一种汽车坐垫饰板模具的模架
CN214926658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限位机构
CN209812901U (zh) 尼龙固封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