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0803A -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0803A
CN117470803A CN202311426823.6A CN202311426823A CN117470803A CN 117470803 A CN117470803 A CN 117470803A CN 202311426823 A CN202311426823 A CN 202311426823A CN 117470803 A CN117470803 A CN 117470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frame
cone
window frame
nea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68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70803B (zh
Inventor
牛广志
兰树明
宋三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Intelligent Analysis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Intelligent Analysi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Intelligent Analysis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Intelligent Analysi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68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0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0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70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0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9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using nea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以及作业方法,包括外壳模组、光路检测模块、定位模块、样品固定模块,样品固定模块包括夹持单元,每个夹持单元包括上张紧架、下张紧架以及限位带,限位带包括上夹持边和下夹持边,窗口玻璃的前侧壁和视窗架的前侧壁之间具有使窗口玻璃接近检测点但检测点处的筒纱不会对窗口玻璃产生抵压的预设距离;光谱仪用于在筒纱抵靠在视窗架上从而使两个触发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并且上夹持边和下夹持边均与筒纱相切时,对检测点进行采样和检测。本申请可以解决窗口玻璃接触化纤筒纱造成化纤紧实度变化而造成光谱重复性不佳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检测不同直径化纤筒纱的兼容问题;可以解决手持机检测过程中晃动或者移动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可以解决设备倾斜对检测结果重复性影响。

Description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器仪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筒纱通常指纱线(例如化纤纱线)以缠绕在纱筒上形成的结构。现有的,一般通过理化或者色谱检测对筒纱进行检测。显然,这些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效率低,并且检测时需将单个筒纱从叠码物料中取出,无法生产现场使用。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申请中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操作难度大、检测便捷性不够或检测精度不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包括外壳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模组内的光路检测模块、定位模块、样品固定模块,其中,所述外壳模组包括主壳体模块、突出设置在所述主壳体模块前端的视窗架、窗口玻璃,所述视窗架设置有贯通的检查孔,所述窗口玻璃设置在所述视窗架的检查孔处,所述光路检测模块包括用于对筒纱的检测点发出光的光源、用于接收经过筒纱的检测点后的光线的光纤以及与所述光纤连通的光谱仪;
所述定位模块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视窗架的前侧壁上能相对所述视窗架移动的触发开关,两个所述触发开关分别位于所述窗口玻璃的两侧并且相对检测点对称设置;
所述样品固定模块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窗口玻璃的两侧并且相对检测点对称设置的夹持单元,每个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转动的上张紧架、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转动的下张紧架以及限位带,所述限位带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调节部、与所述上张紧架连接的上端部和与所述下张紧架连接的下端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上端部之间形成上夹持边,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形成下夹持边,
所述窗口玻璃的前侧壁和所述视窗架的前侧壁之间具有使所述窗口玻璃接近检测点但所述检测点处的筒纱不会对所述窗口玻璃产生抵压的预设距离;
所述光谱仪用于在所述筒纱抵靠在所述视窗架上从而使两个所述触发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上夹持边和所述下夹持边均与所述筒纱相切时,对检测点进行采样和检测。
优选地,每个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能转动的调节旋钮、与所述调节旋钮传动并且处于该调节旋钮的偏心位置的张紧轮、开设在所述视窗架上并且位于第一中心线上的约束孔,所述限位带自所述视窗架的外侧穿入所述约束孔,在绕设在所述张紧轮后穿出所述约束孔。
优选地,每个所述调节旋钮上设置有在采集时处于共线或共面状态的指示标记。
优选地,每个上张紧架和视窗架之间,和/或,每个下张紧架和视窗架之间,设置有弹片。
优选地,所述外壳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壳体模组下部并且用于握持的手柄模块,所述手柄模块上设置有采集按钮。
优选地,所述窗口玻璃的前侧壁和所述视窗架的前侧壁之间的预设距离为A,其中,0.5mm≤A≤3mm。
优选地,所述视窗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沿平行于第一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的调节架,每个所述调节旋钮穿设在对应的调节架内,并且通过螺纹与对应的调节架连接,两个螺纹的旋向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如上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使两个触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此时所述指示灯亮起,与此同时筒纱不与上夹持边和下夹持边接触;
在保持指示灯亮起的状态下,驱使两个的限位带使得上夹持边和下夹持边各自的内侧面与筒纱的弧面也处于相切状态,并且,两个调节旋钮的两个指示标记处于共线或共面的状态;
在所述筒纱抵靠在所述视窗架上从而使两个所述触发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上夹持边和所述下夹持边均与所述筒纱相切时,对检测点进行采样和检测。
优选地,在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之前,使下张紧架和上张紧架之间的夹角最大。
优选地,在对检测点进行采用和检测时,两个接触开关的连接线和筒纱的中心线平行。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解决窗口玻璃接触化纤筒纱造成化纤紧实度变化而造成光谱重复性不佳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检测不同直径化纤筒纱的兼容问题;可以解决手持机检测过程中晃动或者移动(防滑,防轻微的摆动,增加牢固性)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可以解决设备倾斜对检测结果重复性影响。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括”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主要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壳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主要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上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主要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主要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模块和样品固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主要示出了图5的主视图。
图7主要示出了调节旋钮和张紧轮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视角主要示出了调节旋钮和张紧轮等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待测的筒纱与视窗架和限位带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主要示出了下张紧架、上张紧架、限位带关系示意图。
图11主要示出了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主要示出了光路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为:1、外壳模组;11、上盖模块;111、上盖;112、触摸屏;113、指示灯;12、主壳体模块;121、主壳体;122、电源开关;123、充电和数据接口;124、后端盖;13、手柄模块;131、采集按钮;132、手柄;133、电池;14、样品固定模块;141、调节旋钮;142、调节架;143、限位带;1431、下夹持边;1432、上夹持边;144、下张紧架;145、弹片;146、视窗架;1461、约束孔;147、窗口玻璃;148、上张紧架;149、触发开关;150、指示标记;1411、张紧轮;1401、第一中心线;1402、第二中心线;1403、第三中心线;2、光路检测模块;21、光谱仪架;22、光谱仪;23、光纤;24、光源;25、检测点;3、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包括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包括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包括外壳模组1、设置在所述外壳模组1内的光路检测模块2、定位模块、样品固定模块14,其中,所述外壳模组1包括主壳体模块12、突出设置在所述主壳体模块12前端的视窗架146、窗口玻璃147,所述视窗架146设置有贯通的检查孔,所述窗口玻璃147设置在所述视窗架146的检查孔处,所述光路检测模块2包括用于对筒纱的检测点25发出光的光源24、用于接收经过筒纱的检测点25后的光线的光纤23以及与所述光纤23连通的光谱仪22,所述定位模块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视窗架146的前侧壁上能相对所述视窗架146移动的触发开关149,两个所述触发开关149分别位于所述窗口玻璃147的两侧并且相对检测点25对称设置;
所述样品固定模块14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窗口玻璃147的两侧并且相对检测点25对称设置的夹持单元,每个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1转动的上张紧架148、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1转动的下张紧架144以及限位带143,所述限位带143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调节部、与所述上张紧架148连接的上端部和与所述下张紧架144连接的下端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上端部之间形成上夹持边1432,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形成下夹持边1431,
所述窗口玻璃147和所述视窗架146的前侧壁具有使所述窗口玻璃147接近检测点25但所述检测点25处的筒纱不会对所述窗口玻璃147产生抵压的预设距离;
所述光谱仪22用于在所述筒纱抵靠在所述视窗架146上从而使两个所述触发开关149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上夹持边1432和所述下夹持边1431均与所述筒纱相切时,对检测点25进行采样和检测。
借由上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生产现场亟需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结果准确的设备需求;解决视窗口与筒纱倾斜、压实度等对光谱的影响;还可以兼容检测不同直径的筒纱。
具体的,参照图1所示,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外壳模组1、定位模块和样品固定模块14。
其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外壳模组1包括主壳体模块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模块12沿前后方向延伸,其大体呈长方体。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壳体模块12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和结构。结合图2所示,主壳体模块12可以包括主壳体121、设置在主壳体121上的电源开关122、设置在主壳体121上的充电和数据接口123。电源开关122可以对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进行开闭控制。可以通过充电和数据接口123来实现数据交互以及对电池133(下文详述)进行充电。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方式中,该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也可以通过无线(诸如WIFI、蓝牙等方式)实现数据交互传输。
在主壳体121的前端可以设置有视窗架146。视窗架146至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主壳体模块12。视窗架146的前端可以设置有贯通的检查孔。在检查孔处可以设置有窗口玻璃147。所述窗口玻璃147的前侧壁和所述视窗架146的前侧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A,其中,0.5mm≤A≤3mm。所述窗口玻璃147和所述视窗架146的前侧壁之间的预设距离A可以使所述窗口玻璃147接近检测点25但所述检测点25处的筒纱不会对所述窗口玻璃147产生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窗口玻璃147居于窗口架的中心。窗口玻璃147的纵截面为直径在20mm至35mm的圆形。
在主壳体121的后端可以设置有后端盖124。结合图3所示,在主壳体模块12的上部可以设置有上盖模块11。上盖模块11可以包括上盖111、触摸屏112和指示灯113等。可以通过触摸屏112来对该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数据进行控制和数据显示。指示灯113可以在两个触发开关149(下文详述)被同时触发时打开。
参照图1和图4所示,在主壳体模块12的上部可以设置有手柄模块13,手柄模块13可以供操作人握持,从而实现手持作业。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手持模块也可以根据需要固定在主壳体模块12的其他位置,只要能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即可。手柄模块13还可以设置有采集按钮131和电池133等。当采集按钮131被触发(例如按下)时,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会通过光路检测模块2对检测点25进行数据采集。
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定位模块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视窗架146的前侧壁的触发开关149,这两个触发开关149位于所述窗口玻璃147的两侧。这两个触发开关149能够相对所述视窗架146沿前后方向移动。在自由状态下,所述触发开关149凸出于所述视窗架146的前侧壁。当触发开关149被筒纱抵压时,所述触发开关149可以缩回该视窗架146的前侧壁内部,并且触发开关149的端部和视窗架146的前侧壁齐平。这两个触发开关149与指示灯113串联设置。当两个触发开关149同时被触发时,指示灯113亮起。这两个触发开关149同时被触发,可以表明位于这两个触发开关149之间的筒纱(尤其是检测点25(下文详述))处于较为平整的状态。
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样品固定模块14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窗口玻璃147的两侧的夹持单元。两个触发单元的对称中心线和两个夹持单元的对称中心线重合。过两个触发单元作第一中心线1401。在第一中心线1401上取两个触发单元之间的中点。过两个触发单元之间的中点,作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401的垂线,定义该垂线为第二中心线1402。换言之,这两个夹持单元相对第二中心线1402镜像对称设置。
每个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1转动的上张紧架148、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1转动的下张紧架144以及限位带143,所述限位带143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调节部、与所述上张紧架148连接的上端部和与所述下张紧架144连接的下端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上端部之间形成上夹持边1432,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形成下夹持边14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张紧架148和下张紧架144可以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上张紧架148和下张紧架144的转动中心线之间形成的平面平行于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
其中,上张紧架148和下张紧架144可以相对第一中心线1401对称设置。上张紧架148的长度和下张紧架144的长度相同。限位带143的调节部也位于第一中心线1401上。换言之,限位带143的调节部和上端部之间形成的上夹持边1432的长度和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形成的下夹持边1431长度相同。在对所述限位带143的调节部进行调节时,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可以分别带动上张紧架148和下张紧架144转动,并且始终保持张紧的状态。
结合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优选地,每个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供操作人员调节的调节旋钮141、受所述调节旋钮141传动并且处于该调节旋钮141的偏心位置的张紧轮1411、开设在所述视窗架146上并且位于第一中心线1401上的约束孔1461,所述限位带143自所述视窗架146的外侧穿入所述约束孔1461,在绕设在所述张紧轮1411后穿出所述约束孔1461。在安装时,可以将所述限位带143的上端与所述上张紧架148的上端连接,然后将限位的下端穿过约束孔1461绕设在张紧轮1411后再穿出约束孔1461,直至与所述下张紧架144连接。在转动调节旋钮141时,张紧轮1411会随着调节旋钮141转动,从而使限位带143的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发生同步的变长或者缩短,并且与此同时,改变上张紧架148和下张紧架144之间形成的夹角,使得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结合图7和8所示,更优选地,每个调节旋钮141和张紧轮1411可以设置有指示标记150(指示点或指示线)。在采集前,需要确保两个调节旋钮141的指示标记150(指示点或指示线)共线或共面。这样可以保证检测点25两侧处于平衡的夹持状态。在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146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之前,可以使调节旋钮141的指示标记150和对应的张紧轮1411的指示标记150共线或共面,进而使下张紧架144和上张紧架148之间的夹角处于最大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旋钮141的指示标记150为沿径向延伸的指示线。张紧轮1411上的指示标记150为沿其轴线方向(第一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指示线。
参照图5所示,更优选地,每个上张紧架148的根部和视窗架146之间,和/或,每个下张紧架144的根部和视窗架146之间,可以设置有弹片145。弹片145具有一定的弹力,在弹片145的作用下,下张紧架144、上张紧架148才能使限位带143一直处于张紧状态。同时,还可以使下张紧架144、上张紧架148的位置处于可控状态,方便操作使用。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视窗架14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沿平行于第一中心线1401的方向延伸的调节架142,每个所述调节旋钮141穿设在对应的调节架142内,并且通过螺纹与对应的调节架142连接。并且,两个螺纹的旋向相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带143由超薄、质软但非弹性的布料制成。该种布料可以对筒纱形成较佳的限位,但又不会对筒纱形成过度的挤压。具体的,限位带143可以是含纤维芯线或者细金属丝的皮带。
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模组1内设置有光路检测模块2。所述光路检测模块2包括用于对筒纱的检测点25发出光的光源24、用于接收经过筒纱的检测点25后的光线的光纤23、与所述光纤23连通的光谱仪22以及用于固定和支撑该光路检测模块2的光谱仪架21。较佳的,光纤23为硬光纤23,其可以沿第三中心线1403方向延伸,并且对准第一中心线1401和第二中心线1402的交点(即两个触发开关149的中点)。其中,第三中心线1403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401和第二中心线1402。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光源24以硬光纤23为中心对称布置。光源24的光斑穿过窗口玻璃147与硬光纤23的接收范围完全重合于视窗架146的外侧面(即检测点25,窗口玻璃147外侧面的A距离处),检测点25(重合面M)的直径范围为5mm-20mm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可以与触发开关149、指示灯113、光路检测模块2、触摸屏112、采集按钮131、电源开关122、充电和数据接口123等电性连接,从而起到向各用电单元控制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工作方法大体如下:
旋转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两侧的调节旋钮141,使下张紧架144和上张紧架148之间的夹角最大,此时限位带143处于最小的张紧状态下,并且,调节旋钮141与对应张紧轮1411的指示标记150(指示点或指示线)均位于设备前侧。
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146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使两个触发开关149均处于触发状态,此时所述指示灯113亮起,与此同时筒纱不与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接触。
在保持指示灯113亮起的状态下,调节位于两侧的调节旋钮141,使两个的限位带143的上下适度约束筒纱的弧面;指示灯113的持续处于亮起的状态,说明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两个触发开关149同时受筒纱弧面作用,与筒纱弧面是相切状态而非倾斜状态。
在两个调节旋钮141的两个指示标记150共线或共面或近似共线或共面的情况下,就表示对该筒纱的限位调整到位,就可以按下采集按钮131,来对检测点25进行采集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在触发开关149、限位带143和视窗架146的作用下,实现对筒纱弧面的准确定位;避免了每次采集时光斑与筒纱的弧面的倾斜造成的检测结果重复性差;同时解决检测过程中设备的移动或者晃动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同时,窗口玻璃147的前侧面与视窗架146的前侧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因此,窗口玻璃147与筒纱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既,重合面M对应检测点25的筒纱不受压。这样,就解决窗口玻璃147与筒纱接触使得筒纱的紧实度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光谱重复性不佳的问题。
该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用外置配件标定、采参后即可正常检测。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可以准确固定到筒纱弧面上,指示灯113亮起,手指扣动采集按钮131即可正常采集。即,可以对处于各个形态的筒纱和各个摆放姿态的筒纱进行检测。同时,可以对筒纱的各个尺寸型号进行检测,例如,可应用的筒纱规格范围:长度6CM以上,直径8cm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146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使两个触发开关149均处于触发状态,此时所述指示灯113亮起,与此同时筒纱不与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接触;
在保持指示灯113亮起的状态下,驱使两个的限位带143使得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各自的内侧面与筒纱的弧面也处于相切状态,并且,两个调节旋钮141的两个指示标记150处于共线或共面的状态;在限位带143的拉动下,保证筒纱的弧面与窗口架的前侧壁相切的同时,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的各自内侧面与筒纱弧面也处于相切状态。这样,通过三切线来匹配筒纱的中心;
在所述筒纱抵靠在所述视窗架146上从而使两个所述触发开关149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上夹持边1432和所述下夹持边1431均与所述筒纱相切时,对检测点25进行采样和检测。
优选地,在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146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之前,使下张紧架144和上张紧架148之间的夹角最大。这样,可以确保,在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146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时,筒纱不会与上夹持边1432和下夹持边1431接触。
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可以解决窗口玻璃147接触化纤筒纱造成化纤紧实度变化而造成光谱重复性不佳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检测不同直径化纤筒纱的兼容问题;可以解决手持机检测过程中晃动或者移动(防滑,防轻微的摆动,增加牢固性)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可以解决设备倾斜对检测结果重复性影响。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模组内的光路检测模块、定位模块、样品固定模块,其中,所述外壳模组包括主壳体模块、突出设置在所述主壳体模块前端的视窗架、窗口玻璃,所述视窗架设置有贯通的检查孔,所述窗口玻璃设置在所述视窗架的检查孔处,所述光路检测模块包括用于对筒纱的检测点发出光的光源、用于接收经过筒纱的检测点后的光线的光纤以及与所述光纤连通的光谱仪;
所述定位模块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视窗架的前侧壁上能相对所述视窗架移动的触发开关,两个所述触发开关分别位于所述窗口玻璃的两侧并且相对检测点对称设置;
所述样品固定模块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窗口玻璃的两侧并且相对检测点对称设置的夹持单元,每个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转动的上张紧架、能相对所述外壳模组转动的下张紧架以及限位带,所述限位带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调节部、与所述上张紧架连接的上端部和与所述下张紧架连接的下端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上端部之间形成上夹持边,所述调节部和所述下端部之间形成下夹持边,
所述窗口玻璃的前侧壁和所述视窗架的前侧壁之间具有使所述窗口玻璃接近检测点但所述检测点处的筒纱不会对所述窗口玻璃产生抵压的预设距离;
所述光谱仪用于在所述筒纱抵靠在所述视窗架上从而使两个所述触发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上夹持边和所述下夹持边均与所述筒纱相切时,对检测点进行采样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能转动的调节旋钮、与所述调节旋钮传动并且处于该调节旋钮的偏心位置的张紧轮、开设在所述视窗架上并且位于第一中心线上的约束孔,所述限位带自所述视窗架的外侧穿入所述约束孔,在绕设在所述张紧轮后穿出所述约束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节旋钮上设置有在采集时处于共线或共面状态的指示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上张紧架和视窗架之间,和/或,每个下张紧架和视窗架之间,设置有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壳体模组下部并且用于握持的手柄模块,所述手柄模块上设置有采集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玻璃的前侧壁和所述视窗架的前侧壁之间的预设距离为A,其中,0.5mm≤A≤3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沿平行于第一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的调节架,每个所述调节旋钮穿设在对应的调节架内,并且通过螺纹与对应的调节架连接,两个螺纹的旋向相反。
8.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使两个触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此时所述指示灯亮起,与此同时筒纱不与上夹持边和下夹持边接触;
在保持指示灯亮起的状态下,驱使两个的限位带使得上夹持边和下夹持边各自的内侧面与筒纱的弧面也处于相切状态,并且,两个调节旋钮的两个指示标记处于共线或共面的状态;
在所述筒纱抵靠在所述视窗架上从而使两个所述触发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上夹持边和所述下夹持边均与所述筒纱相切时,对检测点进行采样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的视窗架抵到待测的筒纱弧面之前,使下张紧架和上张紧架之间的夹角最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检测点进行采用和检测时,两个接触开关的连接线和筒纱的中心线平行。
CN202311426823.6A 2023-10-30 2023-10-30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17470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6823.6A CN117470803B (zh) 2023-10-30 2023-10-30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6823.6A CN117470803B (zh) 2023-10-30 2023-10-30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803A true CN117470803A (zh) 2024-01-30
CN117470803B CN117470803B (zh) 2024-04-26

Family

ID=89625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6823.6A Active CN117470803B (zh) 2023-10-30 2023-10-30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080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1233A (en) * 1995-08-31 2000-02-29 Infrared Fiber Systems, Inc. Handheld infrared spectrometer
CN1769890A (zh) * 2004-11-06 2006-05-10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探测装置
WO2010027982A2 (en) * 2008-09-02 2010-03-11 Microptix Technologies, Llc Adapter mechanism for handheld spectral sensing device
CN105308440A (zh) * 2012-12-10 2016-02-03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在移动伸长织物材料中的周期性结构的检测
CN110464453A (zh) * 2019-09-24 2019-11-19 木马电器科技(东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持式智能光脱毛设备及智能光脱毛方法
CN214244722U (zh) * 2020-11-02 2021-09-21 江苏聚海机械有限公司 雪尼尔纺纱机的纱线质量检测机构
CN215004652U (zh) * 2021-05-11 2021-12-03 肖强 一种棉纤维强度检测装置
WO2022016839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江苏大学 一种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
CN115855249A (zh) * 2022-12-16 2023-03-28 莱森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式多功能光谱仪检测探头
CN116773481A (zh) * 2023-03-30 2023-09-19 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视窗挂壁与多次采参比问题的在线光谱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1233A (en) * 1995-08-31 2000-02-29 Infrared Fiber Systems, Inc. Handheld infrared spectrometer
CN1769890A (zh) * 2004-11-06 2006-05-10 索若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探测装置
WO2010027982A2 (en) * 2008-09-02 2010-03-11 Microptix Technologies, Llc Adapter mechanism for handheld spectral sensing device
CN105308440A (zh) * 2012-12-10 2016-02-03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在移动伸长织物材料中的周期性结构的检测
CN110464453A (zh) * 2019-09-24 2019-11-19 木马电器科技(东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持式智能光脱毛设备及智能光脱毛方法
WO2022016839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江苏大学 一种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
CN214244722U (zh) * 2020-11-02 2021-09-21 江苏聚海机械有限公司 雪尼尔纺纱机的纱线质量检测机构
CN215004652U (zh) * 2021-05-11 2021-12-03 肖强 一种棉纤维强度检测装置
CN115855249A (zh) * 2022-12-16 2023-03-28 莱森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式多功能光谱仪检测探头
CN116773481A (zh) * 2023-03-30 2023-09-19 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视窗挂壁与多次采参比问题的在线光谱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0803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67383A (en) Circumference gauge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03196683B (zh) 一种玩具自动施力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N117470803B (zh) 筒纱用的手持式近红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US3788138A (en) Textile-testing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cross-section of yarns rovings and slivers and particularly for detecting fluctuations in cross-section
CN114812338B (zh) 一种利用图片抓拍比对的刹车盘检测设备
JPH06194103A (ja) 直線測定装置
CN115235876A (zh) 一种主板用新材料刚性检验测试机
JPH04215794A (ja) ミシンの下糸残量検出装置
CN219573898U (zh) 一种基于入射角度精准定位的逆反射系数测试的试样架
US20120268728A1 (en) Gem positioning and analysis system
CN112337816B (zh) 一种pogo pin全自动检测机
CN207147685U (zh) 一种手持式中碱玻纤纱张力测试装置
CN109238099B (zh) 一种球座内尺寸测量设备
CN207318344U (zh) 一种自启动分光光度计
CN211904418U (zh) 一种新型手持测温枪结构
CN214149389U (zh) 一种智能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
US4118978A (en) Thread tension gage
US4845983A (en) Testing apparatus for textile strands
JPS63124961A (ja) 繊維試料の特性値を自動的に求めるための装置
CN209166298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接触式测厚仪
CN214895328U (zh) 酶标分析仪用微孔板驱动装置
CN112665853A (zh) 一种拨叉双转子的扭矩测试平台
CN219758049U (zh) 新型光折射率检测仪
JPH10500772A (ja) 糸測定装置およびこの糸測定装置用の繊維機械における糸ガイド装置
CN220982492U (zh) 一种手持式多路温度测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