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0254A -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0254A
CN117460254A CN202211235773.9A CN202211235773A CN117460254A CN 117460254 A CN117460254 A CN 117460254A CN 202211235773 A CN202211235773 A CN 202211235773A CN 117460254 A CN117460254 A CN 117460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layer
substrate
conductiv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357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超
平延磊
周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Superstring Academy of Memory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Superstring Academy of Memory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Superstring Academy of Memory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357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602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0175 priority patent/WO20240777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460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0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1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bipola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一种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存储器包括多个晶体管,还包括:衬底;多个硅柱,与多个晶体管一一对应,硅柱位于衬底上,多个硅柱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间隔排列,相邻两列硅柱之间具有沟槽,相邻两列沟槽之间具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均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之间的衬底中并在衬底中朝向该两个沿列方向相邻的硅柱下方的区域延伸;多条位线,沿着列方向延伸且在行方向间隔排列,每条位线位于一列凹槽中并与硅柱的底端连接,位线为金属线;隔离层,位于位线与凹槽内壁之间,与衬底至少部分区域接触;衬底为单晶硅衬底,硅柱为单晶硅硅柱,隔离层为非晶硅或多晶硅膜层。本申请采用多晶硅或非晶硅隔离位线与单晶硅衬底,可以提高存储器的热稳定性。

Description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半导体器件领域,尤指一种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是一种常见的系统内存,广泛应用在个人电脑、笔记本和消费电子产品中。DRAM将数据存储在具有电容器和阵列晶体管的存储单元中。DRAM的晶体管可以采用垂直环栅场效应晶体管(Vertical Gate-All-Arou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VGAAFET)。垂直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完全被栅极环绕,而且在3D集成和布线上有明显优势,因此具有较大增加集成度的潜力。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多个晶体管,还包括:
衬底;
多个硅柱,与所述多个晶体管一一对应,所述硅柱位于所述衬底上;其中,多个所述硅柱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间隔排列,相邻两列硅柱之间具有沟槽;相邻两列沟槽之间具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的所述衬底中并在所述衬底中朝向该两个沿列方向相邻的硅柱下方的区域延伸;
多条位线,沿着列方向延伸且在行方向间隔排列,每条所述位线位于一列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硅柱的底端连接;所述位线为金属线;
多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位线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与所述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
所述衬底为单晶硅衬底,所述多个硅柱为单晶硅硅柱,所述隔离层为非晶硅膜层或多晶硅膜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可以均分布有一个所述隔离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隔离层可以延伸至每列所述硅柱与所述衬底之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可以具有孔,每个所述凹槽均位于一个所述孔下方的所述衬底中,并且每列所述孔下方的多个所述凹槽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线的金属线可以由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线的金属线可以由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隔离层之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第二导电金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可以选自钛、钴和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可以选自钨、铜和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第一阻挡层和导电的第二阻挡层;其中,
所述第一阻挡层可以设置在所述硅柱的顶端的表面和侧壁的表面;
所述第二阻挡层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器的制造方法,所述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硅衬底,在所述硅衬底上刻蚀出多个沿列方向延伸的沟槽,多个所述沟槽将所述硅衬底上部间隔为沿行方向排列和沿列方向延伸的多个硅壁,在所述硅衬底上沉积一层覆盖所述沟槽的介电质层;
沿垂直于所述硅衬底的方向对所述硅壁进行刻蚀,在每个所述硅壁上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孔,多个所述孔将所述硅壁间隔为多个硅柱,每个所述硅柱依次包括源极区、沟道区和漏极区,并在所述硅衬底上沉积一层覆盖所述硅柱的表面的第一阻挡层,以及露出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的硅衬底;
对露出的所述硅衬底进行刻蚀,在每个所述孔下方形成一个向下延伸至所述硅衬底中且延伸到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下方的凹槽,并使每列所述孔下方的多个所述凹槽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膜层非晶硅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硅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金属线形成位线,每条所述位线沿着列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隔离层接触,并且每条所述位线与对应的一列硅柱的底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膜层非晶硅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并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可以包括: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硅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并且,
使每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均分布有一个所述隔离层;和/或,
使每个所述隔离层延伸至沿列方向排列的所述硅柱下方,并且每列所述硅柱下方的所述隔离层连接在一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金属线形成位线可以包括:
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沉积第一导电金属,并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凹槽中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从而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由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构成所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形成所述位线,未被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反应掉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形成所述隔离层;或者,
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沉积第一导电金属,并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凹槽中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从而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由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的第一导电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反应掉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形成所述隔离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沉积导电的第二阻挡层,并在所述凹槽的剩余部分填充第二导电金属,形成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构成所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形成所述位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在金属位线与单晶硅衬底之间引入隔离层,并且隔离层的材料选用多晶硅或非晶硅,由于多晶硅和非晶硅内部均不存在规则的晶相排布,因此当通过金属与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硅反应形成金属的硅化物来实现位线的互连时,不会出现金属的硅化物沿着晶相不规则扩散的问题,可以避免在单晶硅衬底中形成金属位线时容易出现金属的硅化物团聚的问题,提高存储器的热稳定性。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存储器在a-a’截面上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中间步骤得到的中间产品在a-a’截面上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中间步骤得到的中间产品在a-a’截面上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中间步骤得到的中间产品在a-a’截面上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10-硅柱;11-源极区;12-沟道区;13-漏极区;20-位线;21-第一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30-隔离层;31-第一阻挡层;32-第二阻挡层;40-衬底;50-孔;50’-凹槽;60-沟槽;70-字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文中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实现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申请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申请中的附图比例可以作为实际工艺中的参考,但不限于此。例如:半导体层的宽长比、各个膜层的厚度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多个晶体管,还包括:
衬底;
多个硅柱,与所述多个晶体管一一对应,所述硅柱位于所述衬底上;其中,多个所述硅柱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间隔排列,相邻两列硅柱之间具有沟槽;相邻两列沟槽之间具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的所述衬底中并在所述衬底中朝向该两个沿列方向相邻的硅柱下方的区域延伸;
多条位线,沿着列方向延伸且在行方向间隔排列,每条所述位线位于一列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硅柱的底端连接;所述位线为金属线;
多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位线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与所述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
所述衬底为单晶硅衬底,所述多个硅柱为单晶硅硅柱,所述隔离层为非晶硅膜层或多晶硅膜层。
为了实现存储器中的位线(Bit Line,BL)互连,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形成于单晶硅衬底中的多个凹槽内采用金属和衬底中的单晶硅通过高温退火形成金属硅化物,并将多个凹槽内的金属硅化物采用“尖对尖”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位线。但因为单晶硅内部的晶向规则排布,这就导致容易在金属硅化物的形成过程中存在某一晶向的通道效应,也就是说,在退火或后续的高温工艺过程中,金属硅化物会沿着晶相有不规则的扩散(也叫热稳定性问题),导致出现金属硅化物不规则团聚现象,影响存储器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在金属位线与单晶硅衬底之间引入隔离层,并且隔离层的材料选用多晶硅或非晶硅,由于多晶硅和非晶硅内部均不存在规则的晶相排布,因此当通过金属与多晶硅和/或非晶硅中的硅反应形成金属的硅化物来实现位线的互连时,不会出现金属的硅化物沿着晶相不规则扩散的问题,可以避免在单晶硅衬底中形成金属位线时容易出现金属的硅化物团聚的问题,提高存储器的热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可以具有孔,每个所述凹槽均位于一个所述孔下方的所述衬底中,并且每列所述孔下方的多个所述凹槽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存储器在a-a’截面上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包括多个晶体管,还可以包括:多个硅柱10、多条位线20、多个隔离层30和衬底40;
衬底40为单晶硅衬底;
多个硅柱10与所述多个晶体管一一对应,均设置在衬底40上,为单晶硅硅柱;多个硅柱10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间隔排列,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10之间具有孔50,相邻两列硅柱10之间具有沟槽60,相邻两列沟槽60之间具有多个凹槽50’,每个凹槽50’均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10之间的衬底40中,即每个凹槽50’均位于一个孔50下方的衬底40中,并且朝向该两个沿列方向相邻的硅柱10下方的区域延伸,每列孔50下方的多个凹槽50’在列方向上可以相互连通;
多条位线20在行方向上间隔排列;每条位线20均沿列方向延伸,并且位于延伸到衬底40中的一列孔50中并与硅柱10的底端连接;位线20为金属线,所述金属线可以由含有金属元素的材料形成,例如,所述金属线可以由金属或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示例的,孔50在垂直衬底40的方向上延伸至位线20并露出位线20;
隔离层30位于位线20与凹槽50’的内壁之间,隔离层30与衬底40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隔离层30为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凹槽50’的内侧壁可以均分布有一个隔离层3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位线20与衬底40之间可以完全不接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隔离层30可以延伸至每列硅柱10与衬底之间的区域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位线20可以由在列方向上相互连接的多个位线单元形成;
每个位线单元均设置在一个凹槽50’中。
每列孔50下方的多个凹槽50’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使得设置在每列孔50下方的多个凹槽50’中的多个位线单元可以沿列方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位线2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线的金属线可以由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位线20的金属线可以由第一导电层21和第二导电层22形成,第一导电层21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并且位于第二导电层22与隔离层30之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第二导电金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可以选自钛、钴和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可以选自钨、铜和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或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包括多种材料时,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可以为由多种材料分别形成的多层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第一阻挡层31,第一阻挡层31可以设置在硅柱10的顶端的表面和侧壁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导电的第二阻挡层32,第二阻挡层32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1与第二导电层22之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硅柱可以依次包括源极区11、沟道区12和漏极区13,所述源极区或所述漏极区与所述位线接触并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源极区、所述沟道区、所述漏极区可以位于所述硅柱的侧壁上;示例性地,所述源极区、所述沟道区、所述漏极区可以从所述硅柱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硅柱内部,并且贯穿所述硅柱侧壁的相对两侧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还可以包括栅极(图中未示出),所述栅极设置在所述硅柱的侧壁上并且环绕所述侧壁的沟道区,所述栅极与所述沟道区之间设置有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与字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的一个晶体管可以包括一个硅柱、设置在该硅柱侧壁上的栅极绝缘层和栅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行硅柱10一侧的所述栅极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沿行方向延伸的字线70,从而实现所述栅极与字线70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孔可以垂直于所述衬底,所述沟槽可以垂直于所述衬底。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阻挡层的刻蚀选择比较高,可以在通过刻蚀使所述孔在延伸到所述衬底中并在所述衬底中朝向沿列方向相邻的硅柱下方的区域延伸形成所述凹槽时,采用第一阻挡层保护所述硅柱的侧壁,避免所述硅柱被刻蚀掉。
例如,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一阻挡层的刻蚀选择比可以≥20;再例如,所述衬底的材料为单晶硅,所述第一阻挡层的材料可以选自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和碳氮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当所述第一阻挡层包括多种材料时,所述第一阻挡层可以为由多种材料分别形成的多层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存储器的空白空间,例如,硅柱10之间的空白空间中,可以填充有介电质层。所述介电质层的材料可以选自氧化硅、氮化硅、碳氮氧化硅和碳氮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层的材料可以选自氮化钛(TiN)和氮化钽(Ta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当所述第二阻挡层包括多种材料时,所述第二阻挡层可以为由多种材料分别形成的多层结构。
在沉积所述第二导电层时,一般先在所述凹槽上方的所述孔和所述凹槽中沉积第二导电层,然后回刻去除所述凹槽上方的所述孔中的第二导电层,仅保留所述凹槽中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阻挡层可以在刻蚀所述孔中多余的第二导电层时保护所述硅柱免于被刻蚀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硅柱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的电性需求来设置,例如,可以为10nm至50n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的材料可以为氮化钛(TiN)、铝、含铝合金;或者,
所述栅极的材料可以选自第IVA族元素形成的导体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例如,所述栅极的材料可以选自多晶硅、多晶硅锗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绝缘层的材料可以选自氧化硅(例如,SiO2)、氧化铪(例如,HfO2)、氧化锆(例如,ZrO)和氧化铝(例如,Al2O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栅极绝缘层可以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可以包括由氧化硅和氧化铪形成的两层结构,其中,氧化硅层与沟道区接触,氧化铪层与栅极接触。所述栅极绝缘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的电性需求来设置,例如,可以为2nm至5nm。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的晶体管可以为垂直环栅(Vertical gate-all-around,VGAA)晶体管;所述存储器还可以为包含晶体管的存储器件,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MagneticRandom Access Memory,MRAM)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器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硅衬底,在所述硅衬底上刻蚀出多个沿列方向延伸的沟槽,多个所述沟槽将所述硅衬底上部间隔为沿行方向排列和沿列方向延伸的多个硅壁,在所述硅衬底上沉积一层覆盖所述沟槽的介电质层;
沿垂直于所述硅衬底的方向对所述硅壁进行刻蚀,在每个所述硅壁上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孔,多个所述孔将所述硅壁间隔为多个硅柱,每个所述硅柱依次包括源极区、沟道区和漏极区,并在所述硅衬底上沉积一层覆盖所述硅柱的表面的第一阻挡层,以及露出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的硅衬底;
对露出的所述硅衬底进行刻蚀,在每个所述孔下方形成一个向下延伸至所述硅衬底中且延伸到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下方的凹槽,并使每列所述孔下方的多个所述凹槽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膜层非晶硅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硅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金属线形成位线,每条所述位线沿着列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隔离层接触,并且每条所述位线与对应的一列硅柱的底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膜层非晶硅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并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可以包括: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硅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并且,
使每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均分布有一个所述隔离层;和/或,
使每个所述隔离层延伸至沿列方向排列的所述硅柱下方,并且每列所述硅柱下方的所述隔离层连接在一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金属线形成位线可以包括:
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沉积第一导电金属,并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凹槽中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从而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由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构成所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形成所述位线,未被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反应掉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所述隔离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金属线形成位线可以包括:
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沉积第一导电金属,并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凹槽中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从而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由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的第一导电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反应掉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所述隔离层;以及,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沉积导电的第二阻挡层,并在所述凹槽的剩余部分填充第二导电金属,形成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构成所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形成所述位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隔离层中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可以包括:通过退火工艺,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隔离层中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之后,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沉积导电的第二阻挡层之前,采用湿法刻蚀去除未与多晶硅或非晶硅反生反应的第一导电金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为钛(Ti),所述湿法刻蚀采用的试剂可以选为硫酸或硫酸与双氧水的混合溶液;在硫酸与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中,以硫酸的质量分数约为98%、双氧水的质量分数约为30%计,硫酸与双氧水的体积比为2:1至10:1;湿法刻蚀的温度可以为80℃至170℃,例如,可以为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或170℃;刻蚀钛的速率可以为5nm/min至20nm/min,例如,可以为5nm/min、6nm/min、8nm/min、10nm/min、12nm/min、14nm/min、16nm/min、18nm/min或20nm/min。当湿法刻蚀的温度为80℃至170℃、刻蚀钛的速率为5nm/min至20nm/min时,可以更好地去除未与硅反生反应的钛,而不会腐蚀硅化钛。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通过图案化去除所述凹槽中的部分所述隔离层,保留所述凹槽内壁上的所述隔离层时,对所述凹槽中的隔离层进行修整,使所述凹槽内壁上保留下来的隔离层具有期望的形状,例如,可以为碗形、椭圆形、“西格玛(Σ)形”、菱形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硅衬底可以为单晶硅衬底,还可以为绝缘体上半导体(Semiconductor on Insulator,SOI)衬底,例如,蓝宝石上硅(Silicon On Sapphire,SOS)衬底、玻璃上硅(Silicon On Glass,SOG)衬底,基底半导体基础上的硅的外延层或其它半导体或光电材料,例如硅-锗(Si1-xGex,其中x可以是例如0.2与0.8之间的摩尔分数)、锗(Ge)、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或磷化铟(InP)。所述衬底可经掺杂或可未经掺杂。
图3A至图3C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中间步骤得到的中间产品在a-a’截面上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A至图3C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S10:提供衬底40(本实施例中采用硅衬底),在衬底40上刻蚀出多个沟槽60,每个沟槽60均沿列方向延伸,多个沟槽60将衬底40上部间隔为沿行方向间隔排列并沿列方向延伸的多个硅壁,在沟槽60中填充介电质层;
沿垂直于衬底40的方向对所述硅壁进行刻蚀,使得在每个所述硅壁上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孔50,形成在一个所述硅壁上的多个孔50将所述硅壁间隔为沿列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硅柱10,在硅柱10的侧壁表面和顶端表面沉积第一阻挡层31,以及露出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10之间的衬底40;
S20:对露出的衬底40进行刻蚀,在每个孔50下方形成一个向下延伸至衬底40中且延伸到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10下方的凹槽50’,并使每列孔50下方的多个凹槽50’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沿行方向排列的多个凹槽50’被填充在所述沟槽60中的介电质层间隔开而互不连通;
S30:在凹槽50’和凹槽50’上方的部分孔50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并使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覆盖第一阻挡层31的表面,得到如图3A所示的中间产品;
S40:去除孔50中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和凹槽50’中的部分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保留凹槽50’内壁上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并通过图形化对凹槽50’中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进行修整,使凹槽50’内壁上保留下来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具有期望的形状,该保留下来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30,示例性地,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凹槽50’中的隔离层30可以相连通,得到如图3B所示的中间产品;
S50:在凹槽50’的内壁上沉积第一导电金属,通过退火工艺,第一导电金属与隔离层中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从而在凹槽的内壁上形成由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的第一导电层21;采用湿法刻蚀去除未与多晶硅或非晶硅反生反应的第一导电金属;第一导电层与衬底40之间通过未被第一导电金属反应掉的隔离层间隔开,得到如图3C所示的中间产品;以及
在第一导电层表面沉积导电的第二阻挡层,并在凹槽50’的剩余部分填充第二导电金属,形成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构成所述金属线,并使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凹槽中的所述金属线相连接形成位线,得到如图2所示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如上所述的存储器可以通过如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得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孔和所述沟槽的方法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对所述第一沟槽的下部进行侧边刻蚀形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沉积所述第一阻挡层、所述隔离层、所述第二阻挡层和所述介电质层的方法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和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中的任意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存储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装置、智能电话、计算机、平板电脑、人工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移动电源。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存储器,包括多个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衬底;
多个硅柱,与所述多个晶体管一一对应,所述硅柱位于所述衬底上;其中,多个所述硅柱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间隔排列,相邻两列硅柱之间具有沟槽;相邻两列沟槽之间具有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的所述衬底中并在所述衬底中朝向该两个沿列方向相邻的硅柱下方的区域延伸;
多条位线,沿着列方向延伸且在行方向间隔排列,每条所述位线位于一列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硅柱的底端连接;所述位线为金属线;
多个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位线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与所述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
所述衬底为单晶硅衬底,所述多个硅柱为单晶硅硅柱,所述隔离层为非晶硅膜层或多晶硅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器,其中,每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均分布有一个所述隔离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器,其中,每个所述隔离层延伸至每列所述硅柱与所述衬底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其中,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具有孔,每个所述凹槽均位于一个所述孔下方的所述衬底中,并且每列所述孔下方的多个所述凹槽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位线的金属线由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或者,
所述位线的金属线由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隔离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材料为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材料为第二导电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金属选自钛、钴和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导电金属选自钨、铜和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器,还包括第一阻挡层和导电的第二阻挡层;其中,
所述第一阻挡层设置在所述硅柱的顶端的表面和侧壁的表面;
所述第二阻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8.一种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硅衬底,在所述硅衬底上刻蚀出多个沿列方向延伸的沟槽,多个所述沟槽将所述硅衬底上部间隔为沿行方向排列和沿列方向延伸的多个硅壁,在所述硅衬底上沉积一层覆盖所述沟槽的介电质层;
沿垂直于所述硅衬底的方向对所述硅壁进行刻蚀,在每个所述硅壁上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孔,多个所述孔将所述硅壁间隔为多个硅柱,每个所述硅柱依次包括源极区、沟道区和漏极区,并在所述硅衬底上沉积一层覆盖所述硅柱的表面的第一阻挡层,以及露出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硅柱之间的硅衬底;
对露出的所述硅衬底进行刻蚀,在每个所述孔下方形成一个向下延伸至所述硅衬底中且延伸到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硅柱下方的凹槽,并使每列所述孔下方的多个所述凹槽在列方向上相互连通;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膜层非晶硅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硅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金属线形成位线,每条所述位线沿着列方向延伸,并与所述隔离层接触,并且每条所述位线与对应的一列硅柱的底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膜层非晶硅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并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包括: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通过图形化形成表面具有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的凹槽,经过图形化的多晶硅膜层或非晶硅膜层形成隔离层,使所述隔离层与所述硅衬底的至少部分区域接触,并且,
使每个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均分布有一个所述隔离层;和/或,
使每个所述隔离层延伸至沿列方向排列的所述硅柱下方,并且每列所述硅柱下方的所述隔离层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金属线形成位线包括:
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沉积第一导电金属,并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凹槽中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从而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由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构成所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形成所述位线,未被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反应掉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形成所述隔离层;或者,
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沉积第一导电金属,并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与所述凹槽中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反应形成导电的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从而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形成由所述第一导电金属的硅化物形成的第一导电层,未被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反应掉的多晶硅或非晶硅形成所述隔离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沉积导电的第二阻挡层,并在所述凹槽的剩余部分填充第二导电金属,形成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构成所述金属线,所述金属线形成所述位线。
CN202211235773.9A 2022-10-10 2022-10-10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4602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5773.9A CN117460254A (zh) 2022-10-10 2022-10-10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PCT/CN2022/140175 WO2024077768A1 (zh) 2022-10-10 2022-12-19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35773.9A CN117460254A (zh) 2022-10-10 2022-10-10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0254A true CN117460254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7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35773.9A Pending CN117460254A (zh) 2022-10-10 2022-10-10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0254A (zh)
WO (1) WO20240777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6193B (zh) * 2017-11-23 2021-02-2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结构制作方法、存储结构、存储器及电子设备
CN109273456B (zh) * 2018-09-25 2020-06-23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的制造方法
CN109860105A (zh) * 2019-02-15 2019-06-07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及三维存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77768A1 (zh)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7545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8022457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vertical channel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034824B (zh) 包括掩埋字线的半导体器件
US917789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contact pads
KR20200143113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256240A (zh) 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054453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6209250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6209251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6234305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dram和电子设备
CN116234303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dram和电子设备
CN117460254A (zh)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68538A (zh) 一种半导体电容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存储器、电子设备
CN116782644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US20240147692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5835624B (zh)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082421A1 (zh) 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7387156U (zh) 半导体装置
JP201205441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4007177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CN117979688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56244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KR20240005530A (ko) 집적회로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139697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CN117255555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