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5791A - 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5791A
CN117425791A CN202280040477.5A CN202280040477A CN117425791A CN 117425791 A CN117425791 A CN 117425791A CN 202280040477 A CN202280040477 A CN 202280040477A CN 117425791 A CN117425791 A CN 117425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ember
thermostat device
main body
pair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04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哲弥
森住翔太
沼田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hermost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hermost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hermost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Thermosta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25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5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12Covers f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volume variations caused by an element soluble in a fluid or swelling in contact with a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嵌入到恒温器装置的壳体的槽中的垫圈脱落,防止发生冷却液的泄漏。本发明提供的罩部件(1)可装拆地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所述恒温器装置(10)具备:壳体(2),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槽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槽的内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以及,垫圈(25),嵌入到所述槽中,所述罩部件(1)具备:盘状部(11),在内侧具有供所述一对脚部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所述垫圈(25);以及筒状部,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压入有所述一对脚部,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脚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波纹部(13)。

Description

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垫圈的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背景技术
恒温器装置设置在发动机(内燃机)的冷却回路中,调节冷却液的温度。恒温器装置的壳体在一端具有开口,其开口缘经由作为密封部件的垫圈紧贴于对方侧部件(例如,水泵、发动机的水套等)。由此,防止壳体内的冷却液向外部泄漏。
更具体地说,在壳体的开口侧端部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槽(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槽中嵌入有环状的垫圈(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69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10547号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垫圈在其内周和外周具有防止脱落用的凸部。由此,能够抑制垫圈因输送组装于对方侧部件之前的恒温器装置时的振动而从槽脱落。
然而,为了适当地保持垫圈的填充率,不能无限地增加防止脱落用的凸部,仅通过设置防止脱落用的凸部,有时不能可靠地防止垫圈从槽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的这一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垫圈的脱落的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作为用于解决所述的课题的第一手段,本发明所涉及的罩部件是可装拆地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罩部件。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槽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槽的内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以及垫圈,嵌入到所述槽中。罩部件具备:盘状部,在内侧具有供所述一对脚部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所述垫圈;以及筒状部,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压入有所述一对脚部,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脚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波纹部。
由此,在将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由于垫圈被盘状部覆盖,因此垫圈不会脱落。
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第二手段,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具备恒温器装置和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罩部件。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槽的主体部以及在比所述槽更靠内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以及垫圈,嵌入到所述槽中。而且,罩部件具备:盘状部,在内侧具有供所述一对脚部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所述垫圈;以及筒状部,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压入有所述一对脚部,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脚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波纹部。
这样,在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由于垫圈被盘状部覆盖,因此垫圈不会脱落。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阀座,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热电偶,一端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根据温度而伸缩;阀体,根据所述热电偶的伸缩动作相对于所述阀座离座或落座;施力部件,对所述阀体向阀座侧施力;以及框架,被所述一对脚部支承,并支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在所述罩部件的所述筒状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所述内方凸部在所述罩部件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框架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在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恒温器装置装拆时,所述内方凸部与所述框架接触,所述内方凸部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抑制罩部件因输送时的振动等而意外地从恒温器装置脱落。
此外,作为用于解决所述的课题的第三手段,本发明所涉及的罩部件是可装拆地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罩部件。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槽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槽的内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垫圈,嵌入到所述槽中;阀座,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热电偶,一端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根据温度而伸缩;阀体,根据所述热电偶的伸缩动作相对于所述阀座离座或落座;施力部件,对所述阀体向阀座侧施力;以及框架,被所述一对脚部支承,并支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罩部件具备:盘状部,在内侧具有供所述一对脚部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所述垫圈;以及筒状部,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插入有所述一对脚部,在所述筒状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所述内方凸部在所述罩部件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框架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在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恒温器装置装拆时,所述内方凸部与所述框架接触,所述内方凸部弹性变形。
由此,在将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由于垫圈被盘状部覆盖,因此垫圈不会脱落。
此外,作为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第四手段,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中,所述恒温器装置还具备:阀座,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热电偶,一端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根据温度而伸缩;阀体,根据所述热电偶的伸缩动作相对于所述阀座离座或落座;施力部件,对所述阀体向阀座侧施力;以及框架,被所述一对脚部支承,并支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在所述筒状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所述内方凸部在所述罩部件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框架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在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恒温器装置装拆时,所述内方凸部与所述框架接触,所述内方凸部弹性变形。
这样,在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由于垫圈被盘状部覆盖,因此垫圈不会脱落。
在所述罩部件中,所述筒状部的一端可以被封闭。由此,能够防止尘埃、灰尘等侵入罩部件的内侧。
此外,在所述罩部件中,所述内方凸部的表面形状也可以呈球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由此,容易确保内方凸部向框架的钩挂量,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罩部件因输送时的振动等而从恒温器装置脱落。
此外,在所述罩部件中,所述筒状部中的位于所述内方凸部的外侧的部分也可以凹陷。由此,内方凸部容易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由此,容易确保内方凸部向框架的钩挂量,能够进一步抑制罩部件因输送时的振动等而从恒温器装置脱落。
此外,在安装有所述罩部件的所述恒温器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垫圈形成有向所述盘状部的外方突出的突起。由此,即使在将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安装有垫圈。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在罩部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能够可靠地防止垫圈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部件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A-A向视剖视图。
图4是放大观察图3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B-B向视剖视图。
图6是图1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C-C向视剖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6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中标示如下:
1:罩部件
2:壳体
3:凸缘
3a:螺栓孔
4:流路
10:恒温器装置
11:盘状部
12:筒状部
12a:小径部
12b:中间部
13:波纹部
14:内方凸部
15:阀体
16:螺旋弹簧(施力部件)
17:热电偶
18:活塞
19:框架
20:主体部
20a:凸台部
20b:阀座
20c:开口
20d:槽
21:脚部
23:连接口
25:垫圈
25a:突起
25b:突起
25c:密封部
26:导向部件
26a:导向部
26b:凸缘部
26a1:横孔
30:感温盒
100: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部件以及带该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部件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仰视图。此外,图3是图2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A-A向视剖视图,图4是放大观察图3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此外,图5是图2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B-B向视剖视图。此外,图6是图1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C-C向视剖视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6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具备恒温器装置10和安装于该恒温器装置10的罩部件1。
恒温器装置10在罩部件1被取下的状态下,设置于发动机(内燃机)、电池、燃料电池用电池堆等动力机构的冷却回路,调节冷却液的温度。另一方面,罩部件1在恒温器装置10组装于对方侧部件(水泵、动力机构的水套、用于将恒温器装置10安装于它们的部件、或构成冷却回路的部件等)之前的阶段,临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在恒温器装置10组装于对方侧部件时从恒温器装置10取下。
这里,将安装有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称为“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将取下了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简称为“恒温器装置”。
首先,对恒温器装置1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恒温器装置10在取下了罩部件1的状态下组装于对方侧部件。
如图3所示,恒温器装置10具备:壳体2;热电偶17,一端支承于壳体2,根据温度而伸缩;阀体15,根据该热电偶17的伸缩动作相对于壳体2内的后述的阀座20b离座或落座;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16,对该阀体15向阀座20b侧施力;框架19,支承螺旋弹簧16的一端;以及导向部件26,钩挂于该框架19,引导热电偶17的后述的感温盒30。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3所示的恒温器装置10的上下简称为“上”、“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具有:有顶筒状的主体部20,在下端(一端)形成有开口20c;一对凸缘3、3,从主体部20的下端外周向外侧突出;一对脚部21、21,从主体部20的下端开口缘向下方相对地延伸(从主体部20的下端开口缘相对地立起);以及散热器侧的连接口23,从主体部20的顶部向斜上方延伸。
在恒温器装置10组装于对方侧部件的状态下,冷却液通过连接口23、主体部20的内侧以及开口20c,由它们构成壳体2内的流路4。
如图2所示,在一对凸缘3、3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或两个螺栓孔3a。在螺栓孔3a中压入有金属制的筒,在该筒中插通有用于将恒温器装置10固定于对方侧部件的螺栓(未图示)。如图3所示,在位于比该螺栓孔3a(凸缘3)更靠内侧的主体部20的下端开口缘,以包围开口20c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槽20d,在该槽20d中安装有垫圈25。
该垫圈25对恒温器装置10与对方侧部件之间进行密封,在将恒温器装置10安装于对方侧部件的状态下,防止在壳体2内流动的冷却液向外泄漏。主体部20中的比垫圈25更靠内侧(内部侧)是壳体2的内侧。
在位于该壳体2的内侧的主体部20的下端开口缘的内周形成有环状的阀座20b,通过该阀座20b相对于阀体15离座或落座来开闭流路4。
在壳体2的内侧插入有热电偶17。热电偶17在主体部20的轴芯部以沿着其轴芯线的方式配置。热电偶17具备:感温盒30,内置有体积根据温度而变化的蜡等感温部件;以及活塞18,上端支承于壳体2,根据感温部件的体积变化而出入感温盒30。
而且,如果感温盒30周围的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内部的感温部件膨胀,则活塞18从感温盒30退出,热电偶17伸长。相反,如果感温盒30周围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内部的感温部件收缩,则活塞18进入感温盒30,热电偶17收缩。这样,热电偶17根据温度进行伸缩动作。
位于热电偶17的上端的活塞18的前端与形成于主体部20的内侧、顶部的筒状的凸台部20a嵌合。因此,阻止活塞18相对于壳体2向上方移动。因此,如果热电偶17进行伸缩动作,则活塞18相对于壳体2的位置不变,感温盒30上下移动。
在感温盒30的外周固定有阀体15。由此,阀体15随着热电偶17的伸缩而与感温盒3一起上下移动。而且,如果热电偶17伸长而阀体15向下方移动,则由于阀体15从阀座20b离座而冷却液能够通过它们之间,因此允许流路4的连通。相反,如果热电偶17收缩,阀体15向上方移动而落座于阀座20b,则切断流路4的连通。这样,阀体15相对于阀座20b离座或落座来开闭流路4。
螺旋弹簧16的上端与阀体15的背面抵接。该螺旋弹簧16以包围热电偶17的周围的方式配置。此外,螺旋弹簧16的下端由框架19支承。
框架19的周缘部钩挂在形成于壳体2的一对脚部21、21的前端部,阻止框架19相对于壳体2向下方移动。在框架19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通有筒状的导向部件26,感温盒30上下移动自如地插入到导向部件26的内侧。即,感温盒30在被导向部件26引导的同时,能够相对于框架19上下移动。
导向部件26具有筒状且内侧供感温盒30插入的导向部26a和从导向部26a的上端向外周侧突出的凸缘部26b。该凸缘部26b钩挂于框架19,被框架19和螺旋弹簧16夹持。由此,导向部件26相对于框架19被固定。此外,导向部26a为筒状,在上下具有开口,并且在导向部26a形成有贯通其壁厚的多个横孔26a1。由此,冷却液能够在导向部26a的内外自由地移动。
螺旋弹簧16是压缩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阀体15与框架19之间。因此,阀体15被螺旋弹簧16向上方(阀座20b侧)施力。根据该结构,如果热电偶17周围的冷却液变为高温,热电偶17伸长,则阀体15克服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从阀座20b离开。另一方面,如果热电偶17周围的冷却液变为低温,热电偶17收缩,则阀体15随着螺旋弹簧16的作用力而向上方移动,接近阀座20b。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1详细地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罩部件1在恒温器装置10组装于对方侧部件之前的阶段,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
更具体地说,罩部件1在从恒温器装置10被制造为部件的制造工序结束后到进入恒温器装置10组装于对方侧部件的组装工序为止的期间,临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与该恒温器装置10一起构成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在制造工序与组装工序之间,包括保管恒温器装置10的保管工序和使恒温器装置10移动、输送的输送工序等。
罩部件1例如由PP(聚丙烯)形成,透明(也包括半透明)且在整体上具有大致均匀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具备盘状部11和与其一体地相连的筒状部12。
如图3所示,盘状部11在其中央部具有插通孔。,在该插通孔中在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状态下插通有一对脚部21、21。如图2所示,在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状态下,盘状部11以覆盖垫圈25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垫圈25具有以包围壳体2的开口20c的方式配置的环状的密封部25c和从该密封部25c外周向外方突出的多个突起25a、25b。在垫圈25中,密封部25c实质上作为对壳体2与对方侧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发挥功能,盘状部11以覆盖该密封部25c整体的方式形成。
此外,突起25a、25b设定为从盘状部11向外方伸出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突起25a设定为从壳体2也向外周侧突出的长度。由此,即使是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带罩的恒温器装置100,突起25a也醒目,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突起25a。
筒状部12从盘状部11中央的插通孔的开口缘向下方延伸(从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12为有底筒状,下端被封闭。而且,在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状态下,在筒状部12的内侧插入有一对脚部21、21和导向部件26。
筒状部12的下部为内径和外径比其他部分小的小径部12a。在该小径部12a的内侧插入有导向部件26的导向部26a。小径部12a的内径比导向部26a的外径大,导向部26a无阻力地插入到小径部12a的内侧。
此外,在筒状部12中,与安装有罩部件1的恒温器装置10的一对脚部21、21相对的部分为波纹部13。即,在筒状部12中,与一对脚部21、21对应地设置有一对波纹部13、13。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如果将在一对波纹部13、13的周向上相连的部分分别设为中间部12b,则一对波纹部13、13配置在比中间部12b更靠外周侧(远离罩部件1的中心的一侧)的位置,并且能够弹性变形。
一对波纹部13、13相对于一对脚部21、21具有过盈量。由此,在将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时,一对脚部21、21使波纹部13弹性变形并插入到筒状部12中。这样,由于一对脚部21、21被压入筒状部12的一对波纹部13、13之间,因此罩部件1被恒温器装置10保持。
如图4所示,波纹部13形成为弯折成山状的部分和弯折成谷状的部分上下交替相连的形状,弯折的部分分别弯曲。
此外,如图5~图7所示,在筒状部12内周,在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状态下,在比框架19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内方凸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方凸部14以在周向上排列四个的方式设置于中间部12b。内方凸部14的表面形状为球面状。此外,如上所述,罩部件1的壁厚在整体上大致均匀,如果从外侧观察筒状部12,则与内方凸部14对应的部分凹陷。各内方凸部14与波纹部13同样地能够弹性变形。
而且,在将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时,框架19越过内方凸部14向内方凸部14的下方移动。在框架19超过内方凸部14向下方移动时,使内方凸部14弹性变形。另外,在框架19越过内方凸部14之后,内方凸部14由于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1可装拆地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与该恒温器装置10一起构成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恒温器装置10具备:壳体2,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20c并以包围该开口20c的方式形成有槽20d的主体部20以及在槽20d的内侧从主体部20的下端开口缘向下方相对地延伸(从下端开口缘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21、21;以及垫圈25,嵌入到槽20d中。此外,罩部件1具备:盘状部11,在内侧具有供一对脚部21、21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垫圈25;以及筒状部12,从盘状部11中央的插通孔的开口缘向下方延伸(从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压入有一对脚部21、21。在该筒状部12的与脚部21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波纹部13。
根据上述结构,在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状态下,即,在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的状态下,垫圈25被盘状部11覆盖。因此,通过将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而构成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能够可靠地防止垫圈25因输送时的振动等而脱落。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脚部21压入能够弹性变形的波纹部13而罩部件1被恒温器装置10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罩部件1相对于恒温器装置10的装拆。进而,通过在罩部件1上设置波纹部13,能够进行罩部件1向恒温器装置10的安装,因此能够通过吹塑成形等廉价的方法形成罩部件1。因此,能够使罩部件1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廉价。
另外,罩部件1的成形方法、原材料可以适当变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1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罩部件1的筒状部12的下端(一端)被封闭。由此,抑制尘埃、灰尘等异物侵入罩部件1内,在恒温器装置10组装于对方侧部件之后,能够抑制异物混入冷却液内。进而,能够抑制异物被夹在阀体15与阀座20b之间、垫圈25与对方侧部件之间而产生冷却液的泄漏。
这在需要可靠地防止冷却液泄漏、恒温器装置10暴露在尘土多的环境下的情况下特别有效,但也可以在筒状部12的下端(一端)或其他部分设置开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恒温器装置10具备:阀座20b,形成于主体部20的内侧;热电偶17,上端(一端)支承于主体部20,根据温度而伸缩;阀体15,根据该热电偶17的伸缩动作而相对于阀座20b离座或落座;螺旋弹簧(施力部件)16,对该阀体15向上方(阀座20b侧)施力;以及框架19,被一对脚部21、21支承并支承螺旋弹簧16的下端(一端)。进而,在筒状部12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14,该内方凸部14在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状态下位于比框架19更靠上侧(主体部20侧)的位置。而且,在将罩部件1相对于恒温器装置10装拆时,内方凸部14与框架19接触,内方凸部14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罩部件1从恒温器装置10脱落时,框架19与内方凸部14干涉,因此能够抑制罩部件1因输送时的振动等而意外地从恒温器装置10脱落。
另外,通过将内方凸部14钩挂于框架19,罩部件1被恒温器装置10保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废除波纹部13,将一对脚部21、21插入筒状部12。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罩部件1相对于恒温器装置10的装拆。进而,通过在罩部件1设置内方凸部14,能够进行罩部件1向恒温器装置10的安装,因此能够通过吹塑成形等廉价的方法形成罩部件1。因此,能够使罩部件1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100廉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方凸部14的表面形状呈球面状。因此,即使为了使罩部件1不易从恒温器装置10脱落而增大内方凸部14与框架19的钩挂量,也能够抑制难以将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即,能够容易确保内方凸部14与框架19的钩挂量,并且能够不损害罩部件1的安装性而不易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12中的位于内方凸部14的外侧的部分凹陷。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使内方凸部14的壁厚与其他部分相同,因此容易通过吹塑成形来形成罩部件1。进而,由于能够使内方凸部14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增大内方凸部14与框架19的钩挂量,也能够抑制难以将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即,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不损害罩部件1的安装性而不易脱落。
另外,内方凸部14的形状、壁厚、数量以及位置可以适当变更。此外,在通过设定波纹部13的过盈量等,能够充分地抑制罩部件1从恒温器装置10意外地脱落的情况下,也可以废弃内方凸部1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垫圈25上形成有向盘状部11的外方突出的突起25a、25b。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将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安装有垫圈25。这在罩部件1不透明、或即使透明也难以从罩部件1的外侧视认垫圈25的情况下特别有效,但只要可靠地安装垫圈25,也可以省略突起25a、25b。
这里,突起25a、25b也以将异形(正圆以外的形状)的垫圈25以正确的朝向嵌入到槽20d中为目的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起25a从壳体2向外方突出,则在操作恒温器装置10时可能钩挂突起25a而使垫圈25脱落。因此,如果安装罩部件1,则即使钩挂突起25a,垫圈25也不易脱落,因此在具有带突起25a的垫圈25的恒温器装置10中,安装罩部件1特别有效。
另外,垫圈25的形状也可以是正圆。此外,突起25a、25b可以是隐藏在盘状部11中的长度,也可以省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波纹部13的弯折成山状的部分和弯折成谷状的部分分别弯曲而成为R形状。因此,即使为了使罩部件1不易从恒温器装置10脱落而增大波纹部13相对于脚部21的过盈量,也能够抑制难以将罩部件1安装于恒温器装置10。即,通过上述结构,也能够不损害罩部件1的安装性而不易脱落。
另外,波纹部13的弯折成山状的部分和弯折成谷状的部分的数量、形状、间距可以适当变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脚部21被压入筒状部12,恒温器装置10的脚部21以外的部分不与罩部件1干涉。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1相对于恒温器装置10装拆。
但是,在罩部件1中,例如也可以在小径部12a设置波纹部13,在其内侧压入导向部件26的导向部26a。这样,也可以将恒温器装置10的脚部21以外的部分压入罩部件1。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就能够进行改造、变形以及变更。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罩部件作为临时安装于恒温器装置的罩部件是有用的,特别是适合作为在从恒温器装置被制造为部件之后到组装于对方侧部件为止的期间,在输送恒温器装置时安装的罩部件。

Claims (9)

1.一种罩部件,可装拆地安装于恒温器装置,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槽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槽的内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以及垫圈,嵌入到所述槽中,所述罩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盘状部,在内侧具有供所述一对脚部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所述垫圈;以及
筒状部,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压入有所述一对脚部,
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脚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波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
阀座,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
热电偶,一端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根据温度而伸缩;
阀体,根据所述热电偶的伸缩动作相对于所述阀座离座或落座;
施力部件,对所述阀体向阀座侧施力;以及
框架,被所述一对脚部支承,并支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
在所述筒状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
所述内方凸部在所述罩部件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框架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
在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恒温器装置装拆时,所述内方凸部与所述框架接触,所述内方凸部弹性变形。
3.一种罩部件,可装拆地安装于恒温器装置,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槽的主体部以及在所述槽的内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垫圈,嵌入到所述槽中;阀座,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热电偶,一端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根据温度而伸缩;阀体,根据所述热电偶的伸缩动作相对于所述阀座离座或落座;施力部件,对所述阀体向阀座侧施力;以及框架,被所述一对脚部支承,并支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所述罩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
盘状部,在内侧具有供所述一对脚部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所述垫圈;以及
筒状部,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插入有所述一对脚部,
在所述筒状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
所述内方凸部在所述罩部件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框架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
在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恒温器装置装拆时,所述内方凸部与所述框架接触,所述内方凸部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的一端被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方凸部的表面形状呈球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中的位于所述内方凸部的外侧的部分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垫圈形成有向所述盘状部的外方突出的突起。
8.一种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具备恒温器装置和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罩部件,所述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以包围所述开口的方式形成有槽的主体部以及在比所述槽更靠内侧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对地立起的一对脚部;以及
垫圈,嵌入到所述槽中,
所述罩部件具备:
盘状部,在内侧具有供所述一对脚部插通的插通孔,并覆盖所述垫圈;以及
筒状部,从所述插通孔的开口缘立起,在内侧压入有所述一对脚部,
在所述筒状部的与所述脚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波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温器装置具备:
阀座,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
热电偶,一端支承于所述主体部,根据温度而伸缩;
阀体,根据所述热电偶的伸缩动作相对于所述阀座离座或落座;
施力部件,对所述阀体向阀座侧施力;以及
框架,被所述一对脚部支承,并支承所述施力部件的一端,
在所述筒状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内方凸部,
所述内方凸部在所述罩部件安装于所述恒温器装置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框架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
在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恒温器装置装拆时,所述内方凸部与所述框架接触,所述内方凸部弹性变形。
CN202280040477.5A 2021-06-15 2022-03-31 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Pending CN1174257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9122A JP2022190731A (ja) 2021-06-15 2021-06-15 カバー部材及びカバー部材付き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JP2021-099122 2021-06-15
PCT/JP2022/016523 WO2022264651A1 (ja) 2021-06-15 2022-03-31 カバー部材及びカバー部材付き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5791A true CN117425791A (zh) 2024-01-19

Family

ID=8452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0477.5A Pending CN117425791A (zh) 2021-06-15 2022-03-31 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71714A1 (zh)
JP (1) JP2022190731A (zh)
CN (1) CN117425791A (zh)
MX (1) MX2023014912A (zh)
WO (1) WO20222646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2388B2 (ja) * 2003-03-11 2009-0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の取付構造
JP5789094B2 (ja) * 2010-11-08 2015-10-07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WO2012087252A1 (en) * 2010-12-23 2012-06-28 Kirpart Otomotiv Parçalari Sanayi Ve Ticaret A.Ş. A thermostat assembly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90731A (ja) 2022-12-27
MX2023014912A (es) 2024-02-14
US20240271714A1 (en) 2024-08-15
WO2022264651A1 (ja)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3295B2 (en) Fuel tank connector
US9955609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JP4517350B2 (ja) 燃料タンク内への燃料蒸気排出バルブの取付方法
US20020130472A1 (en) Seal member mounted between cylinder head cover and lgnition plug tube
CN112709849A (zh) 用于容器的压力平衡和/或紧急排气的阀和具有阀的容器
JP6670594B2 (ja) チェックバルブ
JP6868559B2 (ja) バルブステムシール及び密封構造
JP2016183599A (ja) 圧力制御装置および燃料供給装置
US20060225785A1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float valve
US10890271B2 (en) Solenoid valve device
CN117425791A (zh) 罩部件以及带罩部件的恒温器装置
CN108349380A (zh) 无盖供油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582663B2 (ja) エアバッグユニットのガスジェネレータを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05127501A (ja) 樹脂燃料タンク取付け用バルブ
JP2018119432A (ja) 燃料系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13383150B (zh) 用于阀的阀主体和阀
JPH08277965A (ja) 電磁弁のフィルター取付構造
US20040089340A1 (en) Fuel cut-off valve device
US4346837A (en) Thermostat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cooling water of an engine
JP3705155B2 (ja) コネクタ
JP2003028028A (ja) 燃料デリバリパイプ
JP5358265B2 (ja) 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US20070029710A1 (en) Accumulator and spacer for accumulator
JP3669261B2 (ja) 雌コネクタ
JP7282658B2 (ja) 燃料供給装置用の燃料通路の封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