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8406A -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8406A
CN117418406A CN202311272156.0A CN202311272156A CN117418406A CN 117418406 A CN117418406 A CN 117418406A CN 202311272156 A CN202311272156 A CN 202311272156A CN 117418406 A CN117418406 A CN 117418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ixing agent
aldehyde
fre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21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雅
胡艺伦
邱建围
林菲菲
吴冯芳
刘锦凡
陈艳媚
方伟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ngha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ngha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ngha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ngha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21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84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8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8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2After-treatment
    • D06P5/04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D06P5/08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macromolecul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织物染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络合剂混合并加热制得,本申请通过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配合及三种化合物中携带的基团制得的无醛固色剂与染料之间存在有离子键、共价键、氢键、配位键,并且上述离子键使阳荷性无甲醛固色剂的阳离子基团与阴荷性的染料分子的阴离子基团以离子键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高分子色淀,能封闭染料分子中的水溶性基团而沉积在纤维表面,提升固色效果;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无醛固色剂,该无醛固色剂还能同时与织物之间相互作用,进而提升色牢度。

Description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染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织物在我国纺织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结构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暖、透气、耐碱等性能;染色时,直接、硫化、还原、活性等各种染料都能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其中活性染料是应用最广泛的染料之一,但在现有染色工艺的操作下,仍有部分水解染料在染色时以浮色的形式附着在织物表面而未被洗涤去除,同时若存在与织物之间共价键结合得不够牢固的染料分子,在织物摩擦或洗涤时就会容易断裂脱落,因此导致织物在染色后的耐水洗牢度较差,出现掉色现象。所以通常在使用活性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时,添加固色剂进行处理,以提高棉织物的色牢度。
早期的固色剂Y由于含有较高的游离甲醛现已全面禁用,市面上已经研发并改用环保无毒的无醛固色剂。目前,市面上的无醛固色剂多为阳离子固色剂,但是很多产品的固色性能良莠不齐,普遍存在耐水洗牢度较低的问题,现在市面上固色剂耐水洗牢度普遍为2-3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使用要求,但还需要有所提高。因此探索开发新型高效环保无醛固色剂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在市场缩减形势严峻,因此,在保证纺织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时间和成本更低的多合一处理工艺,即同浴工艺发展迅速,该工艺采用染色、柔软同浴工艺既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大大降低了水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和环保压力。同时,这种同浴工艺也对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同浴时状态稳定(不出现油斑和固色斑),又要保证同浴后的整理效果(不影响色牢度和手感)。
但现有无醛固色剂在与部分阳离子性亲水硅油同浴时,虽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往往会出现效果明显下降的情况,各项色牢度明显下降,这与硅油亲水性高、与织物锚固点多有关,硅油会优先在布面上吸附,进而影响固色剂对染料和纤维结构的结合;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蔡启杭在其学位论文《新型棉用无醛固色剂的制备和应用》中提到了棉用固色剂现分为双氰胺甲醛类固色剂、多胺类固色剂、阳离子型固色剂、反应型固色剂;其中双氰胺甲醛类固色剂的固色原理为固色剂中的阳离子与染料中的阴离子络合形成色淀,覆盖在纤维表面,减少亲水官能团的水解,同时其中的羟甲基反应性官能团能与纤维产生交联反应,从而提高织物色牢度。
多胺类固色剂由多胺类(多为二乙烯三胺)和胍类及其衍生物(如双氰胺)聚合而来,其分子结构为阳离子网状结构。其结构中存在大量阳离子可以与染料的阴离子结合形成色淀,减少染料羟基的水解;由于其为网状结构且分子量较大,可以和棉纤维间形成氢键,进一步提高色牢度;
阳离子型固色剂的固色原理为阳离子和染料中的阴离子以离子键形式形成色淀,覆盖在染料表面,进而降低染料亲水官能团的水解,但是其摩擦牢度和耐水洗牢度还有待提升;
棉用反应型树脂固色剂是指固色剂结构中含有某些能与染料或纤维中羟基反应的官能团(如羰基、环氧基),能与之发生反应形成化学交联的固色剂。反应性官能团与染料或纤维反应交联,其化学键的结合方式本身就提高了色牢度,同时固色剂的交联会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染料脱落,提高色牢度;
该方案还通过无水哌嗪、环氧氯丙烷、氯化苄为原料制备了阳离子型固色剂(F-1)并对红色棉织物染料,并测试出其耐水洗色牢度可达2-3级左右;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定制单体(AHF-10)为原料制备了AM体系DMDAAC阳离子型固色剂(F-2a,F-2b),用F-2b对大红色棉织物进行固色处理,用量为5.0g/L,耐湿摩擦牢度可达3-4,耐水洗色牢度可达3级;
以DMDAAC、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AHF-10为原料,在引发剂AIBA的作用下,制备了NVP体系DMDAAC阳离子型固色剂(F-3a、F-3b),用F-3b对大红色棉织物进行固色处理,用量为5.0g/L,耐湿摩擦牢度可达3-4,耐水洗色牢度可达2-3级左右;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案并未公开本方案中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
中国专利申请202210551111.6公开了一种阳离子无甲醛亲水涤纶固色剂,其有如下重量份组分反应而成:环氧氯丙烷40~100份;小分子胺类35~45份;螯合剂适量;阳离子单体3~10份;去离子水5~10份;引发剂0.1~1份;所述阳离子单体由3~4:1的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组成;且该方案还公开了所述阳离子无甲醛亲水涤纶固色剂的制备方法,步骤1:往反应釜中加入环氧氯丙烷,开启搅拌,同时通循环冷却水;步骤2:连续滴加胺类,温度保持在100℃以下,滴加完后再保温一段时间,得中间体;步骤3:往中间体加入阳离子单体,再加入螯合剂和去离子水,然后滴加引发剂;保持温度在100~60℃继续反应一段时间,降温即得阳离子无甲醛亲水固色剂;
该方案在说明书中提到,该方案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涤纶专用固色剂的固色效果,同时,该方案最终制得的固色剂也达到了提高染色牢度、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同时,该方案还在说明书第38~40段分析了该方案达到上述效果的原因,其一是因为该方案的阳离子化试剂富含氯原子和酰氧基,其能够DMC所得聚合物具有极强的极性和对阴离子物质的亲和性,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是阳离子醚化剂,增加了阳离子度,可以与涤纶纤维的端醇羟基形成共价键,在聚合中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而固色剂为网状结构的大分子,成膜性强。经烘干处理后,在织物表面形成柔软、坚韧的膜;
其二是因为该方案采用的多胺滴加的方式,制备得到的小分子量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更为均匀,成膜均匀性和稳定性更好;
其三是因为该方案中的环氧氯丙烷、多胺、阳离子化试剂的比例经过优化,其使用性能更好。
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案并未公开本方案中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
本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新的能够提升染色织物色牢度的无醛固色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醛固色剂,且该无醛固色剂能够提升染色织物的色牢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和络合剂混合并加热制得:
所述R1基团选自氢原子、烷基、烯基、卤素原子、卤代烷基、烷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2基团选自氢原子、烷基、烯基、卤素原子、卤代烷基、烷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3基团选自氢原子、烷基、烯基、卤素原子、卤代烷基、烷氧基中的任一种;
其中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摩尔比是3~4:95~105:5~7;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化合物1含有阴离子,所述阴离子一般选择为氯离子,同样地,化合物2含有阴离子,所述阴离子一般选择为氯离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摩尔比包括但不限于3:95:5、3.5:95:5、4:95:5、3:100:5、3.5:100:5、4:100:5、3:105:5、3.5:105:5、4:105:5、3:95:6、3.5:95:6、4:95:6、3:100:6、3.5:100:6、4:100:6、3:105:6、3.5:105:6、4:105:6、3:95:7、3.5:95:7、4:95:7、3:100:7、3.5:100:7、4:100:7、3:105:7、3.5:105:7、4:105:7;
所述加热时的温度小于110℃,加热时间为1~3小时;
进一步优选地,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混合并加热时的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3小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化合物1中的R1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2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3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络合剂与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一同混合并加热,所述络合剂选自EDTA、NTA、HEDP、DTPA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在酸性环境下加热并反应,所述酸性环境的pH值为2.0~3.0。
优选地,所述酸性环境为酸的水溶液,所述酸选自浓硫酸、醋酸、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1通过化合物4与环氧氯丙烷混合制得,所述化合物4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需要说明的是,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中的R1基团、R2基团、R3基团均来自化合物4,由此,化合物4中的R1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R2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R3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4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0.92~0.98,反应温度为40~100℃。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4由盐酸和化合物5混合制得,且反应过程中,温度小于或等于30℃;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化合物4中的R1基团、R2基团、R3基团均来自化合物5,由此,化合物5中的R1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R2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R3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无醛固色剂,采用上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配合及三种化合物中携带的基团,使制得的无醛固色剂与染料之间存在有离子键、共价键、氢键、配位键,并且上述的离子键使阳荷性无甲醛固色剂的阳离子基团与阴荷性的染料分子的阴离子基团以离子键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高分子色淀,能封闭染料分子中的水溶性基团并使其沉积在纤维表面;
同时,无醛固色剂中的活性基团如羧基和亚氨基能够和未水解染料结构中活性基团如阴离子、环氧基团发生反应,由此形成共价键结合进而提高稳定性;
无醛固色剂活性基团如羧基和亚氨基还能够和活性染料、直接染料或酸性染料分子中的羟基或氨基等以氢键结合,同时固色剂中的亚氨基也能够与金属络合燃料形成配位键以提高稳定性和色牢度;
同时,本申请中的无醛固色剂还能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与纤维结构结合,并促进纤维内外孔隙的表面阳离子化,进而改变纤维在染浴中的界面电位,降低染色时的位垒有利于阴荷性染料分子的吸附,且固色剂分子的活性反应基团能够与纤维的活性基团发生交联反应,同时固色剂的活性反应基团也能够自行交联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保护膜,进而把形成了色淀的染料和没形成色淀的染料固着在纤维表面使其不易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化合物4的制备
将1L的盐酸投入反应釜内,按盐酸与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25:46在搅拌的同时滴加叔胺水溶液,滴加完成后,控制盐酸与化合物5的水溶液的体系温度不高于30℃,当盐酸与化合物5反应后,再使用化合物5调节pH至3-4之间,得到含有化合物4的水溶液,其中化合物5的结构式如式Ⅰ;
并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叔胺其R1基团、R2基团、R3基团分别为CH3、CH3、CH3,因此本实施例中制得的化合物4的结构式如式Ⅱ:
无醛固色剂的制备
随后按化合物4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0.95:1,向化合物4的水溶液中滴加环氧氯丙烷,同时控制反应温度至45℃,滴加完毕后,静置2小时,再用叔胺调节pH至7-8之间,得到化合物1,本实施例中制得的化合物1的结构式如式Ⅲ所示;
将化合物1与化合物2(DMDAAC)、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按3:105:5的摩尔比混合,以NTA作为络合剂并搅拌,同时使用硫酸溶液将体系的pH值调整至2.7,随后保持温度处于90℃加热2小时,制得无醛固色剂,其中化合物2的结构式如式Ⅳ所示,化合物3的结构式如式Ⅴ所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化合物1与化合物2(DMDAAC)、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的摩尔比为4:95:7。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化合物1与化合物2(DMDAAC)、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的摩尔比为3.5:100:6。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化合物5的结构式如式Ⅵ: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化合物5的结构式如式Ⅶ: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使用EDTA代替NTA作为络合剂与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混合。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使用EDTA、DTPA代替NTA作为络合剂与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混合,且EDTA、DTPA的质量比为1:1。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化合物1与化合物2(DMDAAC)、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的摩尔比为2:107:4。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化合物1与化合物2(DMDAAC)、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的摩尔比为5:90:8。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化合物2(DMDAAC)、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的以105:5的摩尔比混合,以NTA作为络合剂并搅拌,同时使用硫酸溶液将体系的pH值调整至2.7,随后保持温度处于90℃加热2小时,制得对比化合物1,再将与化合物2、化合物3的摩尔比值为3:110的化合物1同对比化合物1混合,得到对比固色剂1。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化合物1、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以3:105的摩尔比混合,以NTA作为络合剂并搅拌,同时使用硫酸溶液将体系的pH值调整至2.7,随后保持温度处于90℃加热2小时,制得对比化合物2,再将与化合物1、化合物3的摩尔比值为5:108的化合物2(DMDAAC)同对比化合物2混合,得到对比固色剂2。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化合物1、化合物2(DMDAAC)以3:5的摩尔比混合以NTA作为络合剂并搅拌,同时使用硫酸溶液将体系的pH值调整至2.7,随后保持温度处于90℃加热2小时,制得对比化合物3,再将与化合物1、化合物2的摩尔比值为105:8的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同对比化合物3混合,得到对比固色剂3。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使用相同摩尔量的对比化合物4(环氧氯丙烷)代替化合物1。
对比例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使用相同摩尔量的对比化合物5(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代替化合物1。
对比例8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使用对比化合物4和对比化合物5的混合物代替化合物1,其中混合物与化合物1的摩尔量相同,且混合物中对比化合物4和对比化合物5的摩尔比为1:1。
性能测试:
试验布料材质:
1.涤棉红色(涤60%+棉40%)
2.涤棉丈青(涤60%+棉40%)
3.涤棉黑色(涤60%+棉40%)
试样固色工艺:
固色剂用量1.0~3.0%(o.w.f),浴比1:10,工作液pH值为6.0,浸渍固色温度50℃,固色时间20~30min,100±5℃烘干。
应用测试:
耐皂洗牢度:GB/T3921-2008;
耐摩擦牢度:GB/T3920-8008;
耐汗渍牢度:GB/T3922-2013;
耐水渍牢度:GB/T5713-1997;
泡水牢度:5g/L洗衣粉,浴比1:20,水浴加热:先将加好水的烧杯放入100℃的沸水浴中,当杯内水温升至95℃以上时,加入洗衣粉搅拌,再将布放入烧杯中,搅拌,95℃以上保温3~5min,期间搅拌3~4次;然后取出织物,并观察水的颜色,如色度较深,则说明掉色重,水泡牢度差;反之,如水浅色或无色,则说明水泡牢度好,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
结果分析:
1.通过实施例1-3可见,由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制得的无醛固色剂中在调节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之间的摩尔比后,可以发现,当化合物1与化合物2(DMDAAC)、化合物3(二烯丙基胺)的摩尔比为3.5:100:6时,实施例3在耐皂洗牢度上的能力优于实施例1、实施例2,同时我们对实施例1-3中无醛固色剂中的成分进行了对应的分析,发现制得的无醛固色剂中含有以下6个结构单元:
并且,尽管在实施例1-3中,均存在以上6个结构单元,但实施例1中结构单元1、结构单元2、结构单元3的整体含量与结构单元4、结构单元5、结构单元6整体含量的差距略大于实施例2、实施例3;
而实施例3中,结构单元6的占比为3个实施例中最高的,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使实施例3在耐皂洗牢度上的能力更加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
2.通过实施例1和4-5可见,我们对化合物5所携带的R基进行了一些修改,当把化合物5中的甲基替换为乙基后,无醛固色剂在丈青作为染料时的耐湿摩擦牢度、耐酸汗渍牢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我们认为,实施例4在丈青作为染料时固色剂的固色效果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同时,在染料为红色或黑色时,使用乙基替换甲基后,固色剂的固色效果无实质性的变化;
而当使用乙烯基替换甲基后,实施例5应用于红色染料、丈青染料、黑色染料后的耐皂洗牢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其能够同实施例4一样,提升丈青染料的耐湿摩擦牢度、耐酸汗渍牢度,因此,我们认为,在相同配比下,使用乙烯基对甲基替换后,固色效果的提升更加显著;
3.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6-7可见,当使用EDTA代替NTA作为络合剂时,固色剂仅在红色染料的应用上,对耐皂洗牢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当使用EDTA、DTPA复配后的络合剂代替NTA时,固色剂在各染料的耐皂洗牢度、耐干摩擦牢度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4.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2可见,对比例1中,进一步增大化合物2的添加量,并进一步缩小化合物1、化合物3的添加量后,固色剂在红色和黑色染料的应用过程中,耐酸汗渍牢度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我们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固色剂中的结构单元5、结构单元6的占比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固色剂中的羟基含量进一步降低导致;
因此,我们在对比例2中提升了化合物1、化合物2的添加量,以提升结构单元5、结构单元6的含量,尽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红色染料应用过程中的耐酸汗渍牢度,但却发现耐湿摩擦牢度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我们认为,结构单元5、结构单元6的含量并非越高固色剂的综合固色效果就越好;
5.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3-5可见,当使用和实施例1相同量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制得的对比固色剂1、对比固色剂2、对比固色剂3在多个牢度测试的数据上呈现出显著的下降,我们认为,尽管对比例3中使用了相同量的化合物1,并提供了与实施例1相同数量、相同种类的羟基等基团,但对比例3-5制得的固色剂中,并未产生实施例1中的6个结构单元,进而导致对比例3-5无法发挥预期作用;
6.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6-8可见,使用环氧氯丙烷和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或环氧氯丙烷和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的混合物替代化合物1进行反应时,制得的固色剂的固色效果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我们认为,尽管环氧氯丙烷、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能够提供我们所需的类似化合物1所提供的部分或全部基团,但化合物1与化合物2、化合物3所制得的固色剂的结构同样重要,在仅提供所需基团的情况下,固色剂的固色效果仍无法有效地提升。

Claims (10)

1.一种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具有如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和络合剂混合并加热制得:
所述R1基团选自氢原子、烷基、烯基、卤素原子、卤代烷基、烷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2基团选自氢原子、烷基、烯基、卤素原子、卤代烷基、烷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3基团选自氢原子、烷基、烯基、卤素原子、卤代烷基、烷氧基中的任一种;
其中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摩尔比是3~4:95~105:5~7;
所述加热时的温度小于110℃,加热时间为1~3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中的R1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2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所述R3基团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卤代甲基、卤代乙基、卤代丙基、卤代丁基、卤代戊基、卤代己基、卤代庚基、卤代辛基、卤代壬基、卤代癸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混合并加热时的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3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剂与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一同混合并加热,所述络合剂选自EDTA、NTA、HEDP、DTPA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在酸性环境下加热并反应,所述酸性环境的pH值为2.0~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环境为酸的水溶液,所述酸选自浓硫酸、醋酸、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通过化合物4与环氧氯丙烷混合制得,所述化合物4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4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0.92~0.98,反应温度为40~10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4由盐酸和化合物5混合制得,且反应过程中,温度小于或等于30℃;
10.一种无醛固色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无醛固色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311272156.0A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4184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2156.0A CN117418406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2156.0A CN117418406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8406A true CN117418406A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23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2156.0A Pending CN117418406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84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2832B (zh) 一种微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固色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58371B (zh) 全色系活性染料用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103061148B (zh) 有机硅改性壳聚糖季铵盐湿摩擦牢度提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6613B (zh) 用于棉纺织品染色的助剂、制备方法及染色方法
NO120472B (zh)
CN112647323B (zh) 染色促进剂、其制备以及染色方法
CN110331605B (zh) 一种天然染料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NO149809B (no) Preparat for bruk som retarderingsmiddel i cement
CN113308887B (zh) 一种涤纶布料的染色工艺
Sharif et al. Rol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in improving the fastness properties of anionic dyes on cellulose fibres
JPS6323911A (ja) ジアリルアミンおよびその誘導体のホモ重合方法および重合体
CN117418406A (zh) 一种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JPH01118509A (ja) コポリマー
CN115894911B (zh) 环氧改性超支化聚酰胺-胺高分子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740295A (zh) 一种基于棉织物活性染料阳离子改性剂的染色方法
CN109232794B (zh) 一种防针孔钻绒丙烯酸酯涂层乳液、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6198B (zh) 锦纶针织面料练染一浴法高效短流程染整工艺
CN113372562B (zh) 棉织物用高效阳离子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52368A (zh) 一种活性染料用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778036B2 (ja) 塩素堅牢度向上剤
CN112144301A (zh) 一种棉针织面料印染工艺
JPH0280681A (ja) 直接染料用染料固着剤
CN117820539B (zh) 锦纶酸性染料染色用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06355B (zh) 反应型两亲性超支化无醛酸性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72349B (zh) 一种家纺面料用耐氯色牢度提升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