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264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412641A CN117412641A CN202311193681.3A CN202311193681A CN117412641A CN 117412641 A CN117412641 A CN 117412641A CN 202311193681 A CN202311193681 A CN 202311193681A CN 117412641 A CN117412641 A CN 1174126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splay panel
- area
- optical waveguide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设有开孔区、至少部分环绕开孔区的第一发光区以及位于开孔区、第一发光区之间的第二发光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层,设置在衬底的一侧,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区的发光元件;光波导部,设置在发光层远离衬底的一侧,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发光区,用于将发光元件发出的传输至第二发光区的光线引导至朝向背离衬底的方向发射。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改善开孔区侧壁漏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挖孔屏是目前的主流的显示技术之一,现有技术中的挖孔屏设有开孔区,开孔区主要用于放置摄像头。
但由于开孔区开孔后也产生了漏光的问题,致使开孔区周围形成明显的显示瑕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在开孔区侧壁的漏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有开孔区、至少部分环绕所述开孔区的第一发光区以及位于所述开孔区、所述第一发光区之间的第二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发光元件;光波导部,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传输至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光线引导至朝向背离所述衬底的方向发射。
进一步,所述发光层进一步包括:非发光部,与所述发光元件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其中,所述非发光部不发光。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宽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750um。
其中,所述光波导部包括多个子光波导部,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依次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子光波导部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所述子光波导部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所述子光波导部的数量。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的高度递增。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等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的高度均匀递增。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区,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部分穿过所述保护层射出,部分在所述保护层中传输至所述第二发光区;其中,所述光波导部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中。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多层,多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层叠设置,其中,每层所述保护层中均设置有所述光波导部。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设置在所述保护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盖板,设置在所述光学胶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其中,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树脂材料。
进一步,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阻光部,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所述光波导部和所述阻光部依次设置,其中,所述阻光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波导部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光波导部包括至少一个子光波导部,所述子光波导部为轴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光波导部的材料包括钛、铝、镍、氮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光波导部的高度范围为1.0um~1.5um。
优选地,所述光波导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截面呈梯形、三角形或者弓形。
进一步,所述显示面板进一步形成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与所述开孔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同时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隔离区。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发光区与开孔区之间设置第二发光区,在第二发光区内设置光波导部,该光波导部可以将在第一发光区内的发光元件发射到第二发光区的光线反射,并引导至背离衬底的方向出射,从而能够避免了光线从开孔区的侧壁漏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发光区至开孔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发光区至开孔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一发光区至开孔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第一发光区至开孔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设有开孔区HA、至少部分环绕开孔区HA的第一发光区AA1以及位于开孔区HA、第一发光区AA1之间的第二发光区AA2。开孔区HA用于放置摄像头模组,为摄像头模组提供透光功能。第一发光区AA1和第二发光区AA2提供发光效果。开孔区HA和第二发光区AA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等。开孔区HA和第二发光区AA2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00、发光层200和光波导部300。发光层200设置在衬底100的一侧,包括位于第一发光区AA1的发光元件210;光波导部300设置在发光层200远离衬底100的一侧,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发光区AA2,用于将发光元件210发出的传输至第二发光区AA2的光线引导至朝向背离衬底100的方向发射。
具体地,发光层200中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210,发光元件210可以是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或蓝色子像素等,用于在第一发光区AA1发光。其中发光元件210发出的光线主要在第一发光区AA1射出显示面板,而另一部分会经过反射或折射传输至第二发光区AA2,而第二发光区AA2中的光波导部300在接收到斜射入的光线后,将其反射为正视角的光线从第二发光区AA2射出,进而第二发光区AA2和第一发光区AA1的出射的光线方向一致,保证了第一发光区AA1和第二发光区AA2的发光效果。其中,光波导部300可以是全部位于第二发光区AA2,也可以是部分位于第二发光区AA2,部分位于其他的区域,其他的区域包括第一发光区AA1。
本申请在第二发光区AA2设置光波导部300,可以使得在发光层200位于第二发光区AA2中不设置发光元件210,一般来说开孔区HA是水气入侵发光元件210的重要途径,一旦水汽入侵,发光元件210就会失效引起黑斑,而如果在发光层200位于第二发光区AA2中不设置发光元件210,就可以增加水气入侵的距离,因此本申请的方案还能为提升开孔区HA的封装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
在现有技术中,请参阅图3,在第一发光区AA1的发光元件210斜射出的光线会通过开孔区HA的侧壁射出,就会出现漏光的问题,而本申请通过光波导部300将斜射出的光线反射为正视角的光线,可以改善在开孔区HA侧壁漏光的问题。
请参阅图2,发光层200进一步包括非发光部220,非发光部220与发光元件210同层设置,且位于第二发光区AA2,其中,非发光部220不发光。
具体地,非发光部220可以是与在第一发光区AA1的不参与发光的发光层200一样的材料,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材料。非发光部220不发光,这样发光元件210到开孔区HA的距离就增加了,如上述分析可知,此时可以增加水汽入侵的距离,可以提升开孔区HA的封装效果,同时在第二发光区AA2设置的光波导部可以发光,提升该区域的发光效果,可以起到缩小显示边框的效果。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发光区AA2设置发光元件210。此时在第二发光区AA2发光元件210发光,光波导部300将光线反射为正视角的光线,从而能够提高出光率。
进一步,第二发光区AA2的宽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750um。也就是说,第二发光区AA2的宽度可以是750um、500um或300um等。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增加水水气入侵的距离的同时,保证第二发光区AA2的发光效果。
请参阅图2,光波导部300包括多个子光波导部310,在第一发光区AA1指向开孔区HA的方向上,多个子光波导部310依次间隔设置。
具体地,通过给多个子光波导部310在第一发光区AA1指向开孔区HA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发光区AA2在不同的区域都具有反射光线的效果,进而可以增加第二发光区AA2的距离,可以起到缩小显示边框的效果。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中,光波导部300可以是只包括一个子光波导部310。
进一步,多个子光波导部310中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发光区AA1,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发光区AA2。这样就可以在第一发光区AA1实现光线的反射,且发光效果连续至第二发光区AA2的子光波导部310的对光线的反射,提升第一发光区AA1和第二发光区AA2发光的衔接效果,避免第一发光区AA1和第二发光区AA2之间出现发光暗区。
进一步,位于第二发光区AA2的子光波导部310的数量大于位于第一发光区AA1的子光波导部310的数量。在第一发光区AA1设置较少数量的子光波导部310起到发光的衔接效果即可,而在第二发光区AA2主要起光线的反射作用,因而设置的子光波导部310的数量较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发光区AA1和第二发光区AA2整体的发光效果。
进一步,请参阅图2,在第一发光区AA1指向开孔区HA的方向上,多个子光波导部310等间隔设置。上述设置可以提升光波导部300在,保证在整个第二发光区AA2发光的均匀性。多个子光波导部310的形状可以是一样的,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光线反射的均一性。
请参阅图4,在第一发光区AA1指向开孔区HA的方向上,多个子光波导部310的高度递增。一方面,在整个第二发光区AA2可以保证较好的发光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从开孔区HA侧壁漏光的概率。
进一步,在第一发光区AA1指向开孔区HA的方向上,多个子光波导部310等间隔设置,且多个子光波导部310的高度均匀递增。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在第一发光区AA1指向开孔区HA的方向上,每一个子光波导部310所反射的光线量是接近的,也就提升了第一发光区AA1的发光均匀性。
请参阅图2,显示面板10还包括保护层400,保护层400设置在发光层200背离衬底100一侧且位于第一发光区AA1以及第二发光区AA2,发光元件210发出的光线部分穿过保护层400射出,部分在保护层400中传输至第二发光区AA2,其中,光波导部300设置在保护层400中。
具体地,保护层400主要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层400可以是触控层的保护层,与发光层200之间还包括封装层和触控层,当然,保护层400还可以是其他的保护层。发光元件210发光的光线部分直接通过保护层400射出,另一部分则斜射入保护层400传输至第二发光区AA2,其中,斜射入保护层400并传输至第二发光区AA2的光线包括直接射到光波导部300的光线,以及在保护层400来回反射并最终射到光波导部300的光线。通过设置保护层400一方面对显示面板10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发光元件210射入第二发光区AA2有一定的限制导向作用。其中,光波导部300可以是位于保护层400内部的中间,或者是位于保护层400内部靠近衬底100的一侧、或者是位于保护层400内部远离衬底100的一侧,本申请不做限制。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光波导部300设置在其他的膜层中。
进一步,保护层400为多层,多层保护层400在发光层200背离衬底100的一侧层叠设置,其中,每层保护层400中均设置有光波导部300。
具体地,通过多层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开孔区HA侧壁的漏光效果,同时还能提升第二发光区AA2的发光亮度。
进一步,请参阅图2,显示面板10还包括偏光片510、光学胶层520和盖板530。偏光片510设置在保护层400背离衬底100一侧;光学胶层520设置在偏光片510背离衬底100一侧;盖板530设置在光学胶层520背离衬底100一侧。
具体地,偏光片510与保护层400之间的截面可以起到反射光线的效果,当保护层400的折射率大于偏光片510的折射率,可以进一步提升光线的反射效果,甚至起到全反射的效果,可以尽可能利用保护层400中的光线,有利于提升第二发光区AA2的发光效果。光学胶层520用于盖板530与偏光片510之间的粘接,盖板主要起保护显示面板10的作用。
进一步,保护层的材料为树脂材料。一方面,树脂材料具有很好缓冲性能,起到保护膜层的作用,另一方面,树脂材料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能够引导部分光线射向第二发光区AA2。
请参阅图2,显示面板10还包括阻光部540,阻光部540设置在发光层200远离衬底100的一侧,且在第一发光区AA1指向开孔区HA的方向上,光波导部300和阻光部540依次设置,其中,阻光部540的高度大于光波导部300的高度。
具体地,在第二发光区AA2中,阻光部540相对于光波导部300更靠近开孔区HA,这样当射入第二发光区AA2的光线经过光波导部300后,由于并没有完全遮挡,因而可能会存在轻微的漏光,通过设置阻光部540,可以彻底阻挡光线,改善开孔区HA的漏光问题。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阻光部540。
请参阅图2,光波导部300包括至少一个子光波导部310,子光波导部310为轴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与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平行。
具体地,阻光部540的设置可能会反射部分光线,该部分光线会射到光波导部300的远离第一发光区AA1的侧面,子光波导部310为轴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与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平行,可以保证该部分光线的出射角度不会发生偏转,即保证第二发光区AA2的发光的出射角度为正视角。
进一步,光波导部300的材料包括钛、铝、镍、氮化硅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具备良好的反射性质,当然,光波导部300的材料也可以是上述材料中几种材料的组合,本申请不做限制。
进一步,光波导部300的高度范围为1.0um~1.5um。一般而言,光波导部300的高度不应设置过小,会影响反射的效果,也不应太大,会导致显示面板10的厚度的增加,因此,可以选择在1.0um~1.5um之间,例如,可以是1.0um、1.2um或1.5um。
进一步,光波导部300垂直于衬底100的截面呈梯形、三角形或者弓形。
具体地,截面呈梯形和三角形的侧边为一直线,可以保证射到光波导部300后反射出的光线具备一定范围的角度。请参阅图5,而弓形侧边为一弧线,可以使得射到光波导部300后反射出的光线具备散射的效果,保证广视角的均匀出光。
请参阅图6,显示面板10进一步形成有隔离区DA,隔离区DA位于第二发光区AA1与开孔区HA之间。其中,隔离区DA可以用于增加在开孔区HA水气入侵在第一发光区AA1中发光元件210的距离,提升显示面板10的可靠性。
显示面板10还包括遮光层550,遮光层550设置在发光层200远离衬底100的一侧,位于发光层200背离衬底100一侧,同时遮光层550位于隔离区DA。
具体地,遮光层550遮住隔离区DA部分,避免杂光从隔离区DA漏出,影响显示效果,同时遮光层550的形状可以起到修正第二显示区AA2发光边界的效果,可以提升第二显示区AA2的发光的美感。
请参阅图7,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该显示装置2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显示面板10。
具体地,显示装置20可以是笔记本、台式机、平板电脑、手机、智能手表、虚拟显示终端等任一种显示装置,在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设有开孔区、至少部分环绕所述开孔区的第一发光区以及位于所述开孔区、所述第一发光区之间的第二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发光元件;
光波导部,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传输至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光线引导至朝向背离所述衬底的方向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进一步包括:
非发光部,与所述发光元件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其中,所述非发光部不发光;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宽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75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波导部包括多个子光波导部,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依次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个子光波导部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所述子光波导部的数量大于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所述子光波导部的数量;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等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的高度递增;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等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子光波导部的高度均匀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区,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部分穿过所述保护层射出,部分在所述保护层中传输至所述第二发光区;
其中,所述光波导部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中;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多层,多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层叠设置,其中,每层所述保护层中均设置有所述光波导部;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偏光片,设置在所述保护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光学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盖板,设置在所述光学胶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树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阻光部,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在所述第一发光区指向所述开孔区的方向上,所述光波导部和所述阻光部依次设置,其中,所述阻光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光波导部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光波导部包括至少一个子光波导部,所述子光波导部为轴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波导部的材料包括钛、铝、镍、氮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光波导部的高度范围为1.0um~1.5um;
优选地,所述光波导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截面呈梯形、三角形或者弓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进一步形成有隔离区,所述隔离区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与所述开孔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同时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隔离区。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93681.3A CN117412641A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93681.3A CN117412641A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412641A true CN117412641A (zh) | 2024-01-16 |
Family
ID=89498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93681.3A Pending CN117412641A (zh) | 2023-09-14 | 2023-09-14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412641A (zh) |
-
2023
- 2023-09-14 CN CN202311193681.3A patent/CN11741264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4793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62920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2648558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243886B1 (ko) | 채워진 간격을 가진 타일형 전계발광 디바이스 | |
TW201219922A (en) |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 |
CN11203849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678480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74543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110794610A (zh)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 | |
WO2006118028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4284454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864847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
CN115047678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3328047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221621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0807374B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CN11741264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9245664A (ja) | 発光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591582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433511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701235B (zh) |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113327968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US20230352638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7560969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2000228288A (ja) | 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