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6211B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6211B
CN112216211B CN202011095057.6A CN202011095057A CN112216211B CN 112216211 B CN112216211 B CN 112216211B CN 202011095057 A CN202011095057 A CN 202011095057A CN 112216211 B CN112216211 B CN 112216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lor
display panel
sub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50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6211A (zh
Inventor
陈海晶
冷传利
冯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50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6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6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6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6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6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在色阻层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单元,以使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经过色阻等膜层后,垂直射入第一反射单元反射,垂直反射后的光线沿原路返回,射出显示面板。由于光路可逆,射出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进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的产生。具体的,本方案根据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折射率n1以及第一膜层的折射率n2,对第一反射单元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进行设置,以使折射光线能够被第一反射单元垂直反射,例如,当n1>n2时,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出光效率是显示面板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目前,为了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会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贴附圆偏光片,但这种方式中,圆偏光片会吸收1/2的出射光,进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除此,为了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还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设置彩膜,例如,在出光面与红色子像素对应的位置设置红色彩膜,在出光面与绿色子像素对应的位置设置绿色彩膜,在出光面与蓝色子像素对应的位置设置蓝色彩膜,由于彩膜对出射光的吸收相对较少,因此,相比于设置圆偏光片的方式,采用彩膜的方式更能提高出光效率。然而,目前采用彩膜的方式,在显示面板处于暗态时会出现色分离的现象,影响显示面板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减少色分离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子像素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至少包括第一子像素;
色阻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色阻,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色阻与第一子像素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
所述第一色阻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1,0< α1 <90°;
第一膜层,位于所述色阻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色阻层接触,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n2;
第一反射单元,位于所述色阻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用于反射经所述色阻层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光,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
n1>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或
n1<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该显示面板在色阻层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单元,以使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经过色阻等膜层后,垂直射入第一反射单元反射,经该第一反射单元垂直反射后,反射后的光线沿原路返回,经过层层折射后,射出显示面板,此时,由于光路可逆,射出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进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的产生。具体的,本方案根据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折射率n1以及第一膜层的折射率n2,对第一反射单元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进行设置,以使折射光线能够被第一反射单元垂直反射,例如,当n1>n2时,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当n1<n2时,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进入显示面板中光线的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现有的采用彩膜进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的方案中,会在显示面板处于暗态时出现色分离的现象,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质量。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子像素层、第一膜层以及第一反射单元。其中,子像素层位于基板的一侧,至少包括第一子像素;色阻层设置在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色阻,沿第一方向,第一色阻与第一子像素至少部分交叠,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色阻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的折射率为n1,第一部分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位于第二表面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表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1,0<α1<90°;第一膜层位于色阻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与色阻层接触,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n2;第一反射单元位于色阻层靠近基板的一侧,用于反射经色阻层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位于第二反射面远离基板的一侧;
其中,当n1>n2,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当n1<n2,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任意一项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色阻层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单元,以使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经过色阻等膜层后,垂直射入第一反射单元反射,经该第一反射单元垂直反射后,反射后的光线沿原路返回,经过层层折射后,射出显示面板,此时,由于光路可逆,射出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进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的产生。具体的,本方案根据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折射率n1以及第一膜层的折射率n2,对第一反射单元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进行设置,以使折射光线能够被第一反射单元垂直反射,例如,当n1>n2时,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当n1<n2时,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该显示面板以子像素为三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为例进行介绍,例如图1中,显示面板包括红色子像素11、绿色子像素12以及蓝色子像素13。具体的,该显示面板中,在出光面与红色子像素11对应的位置设置红色彩膜111,在出光面与绿色子像素12对应的位置设置绿色彩膜121,在出光面与蓝色子像素13对应的位置设置蓝色彩膜131,以通过设置彩膜的方式,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而,正如背景技术,现有的显示面板会出现色分离的现象。
基于此,发明人对现有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的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通常在制备各彩膜时,会根据彩膜颜色的不同逐一涂布,例如,先涂布红色彩膜,之后涂布蓝色彩膜,最后涂布绿色彩膜,又如,先涂布蓝色彩膜,之后涂布红色彩膜,最后涂布绿色彩膜,等,在此不进行穷举。在本实施例中,以随机一种彩膜的涂布顺序为例,对现有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的原因进行剖析,参见图2,在该显示面板中,首先在基板上制作红色彩膜211,然后在制作有红色彩膜211的基板上制作绿色彩膜221,最后在制作有红色彩膜211以及绿色彩膜221的基板上制作蓝色彩膜231。而彩膜的制备过程为:从液态进行固化。由于各彩膜的制备顺序不同,会导致后涂布的彩膜在固化的过程中,受到相邻的先固化的彩膜的边缘部的影响,使得彩膜远离基板的表面并不是一个平整的表面,表现为如图2所示,彩膜远离基板的表面具有不同的坡度,并且,不同彩膜的表面的坡度大小也不相同。
具体的,结合图2可知,无论是蓝色彩膜231还是绿色彩膜221,或是红色彩膜211,由于相邻的彩膜的边缘部存在交叠区域,使得位于交叠区域中远离基板的彩膜的远离基板的一侧都会形成具有不同坡度的表面。
以蓝色彩膜231为例,该蓝色彩膜231中远离基板的表面至少包括具有第一坡度的第一表面2311、具有第二坡度的第二表面2312以及具有第三坡度的第三表面2313。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与相邻的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相交叠,且,由于本举例中,红色彩膜211首先进行涂布,蓝色彩膜231是在红色彩膜211固化后进行涂布,因此,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位于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远离基板的一侧,进而该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距离基板的高度H1会受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的影响。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不同颜色的色阻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在此处涉及到的彩膜的厚度,是指彩膜中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即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为该彩膜的厚度。例如,图2中,不同颜色的色阻的厚度不同,以蓝色彩膜231为例,在该蓝色彩膜中,几何中心处为具有第二坡度的第二表面对应的位置,那么该蓝色彩膜231的厚度为位于几何中心处的具有第三坡度的第三表面2313距离基板的高度H2。
除此,在该显示面板中,相邻两个彩膜之间部分交叠,形成遮光部,如图2中蓝色彩膜231的第一部231a与红色彩膜211的第一部211a相交叠,构成区域A11,通过设置相邻两个彩膜的材料属性,使得区域A11为遮光区域。顾名思义,遮光区域的作用是为了对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层进行遮光,既能防止入射光线对阵列层中各晶体管的沟道的影响,又能对阵列层中金属走线进行遮挡,以防止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肉眼可见走线。
具体的,结合附图3-图8,发明人对现有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剖析过程如下:
以图2中蓝色彩膜231为例,对该彩膜发生色分离的原理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根据彩膜表面坡度的不同,可以将该彩膜划分为具有第一坡度K1的子彩膜131a、具有第二坡度K2的子彩膜131b以及具有第三坡度K3的子彩膜131c。再根据彩膜的透光情况,可以将该蓝色彩膜划分成透光区131d以及遮光区131e。综合考虑坡度以及透光这两个维度,可以将该蓝色彩膜划分成区域①、区域②、区域③、区域④以及区域⑤。其中,区域④和区域⑤构成具有第一坡度K1的子彩膜131a,区域①和区域②构成具有第二坡度K2的子彩膜131b,区域③为具有第三坡度K3的子彩膜131c。
进一步的,发明人从光线入射区域的不同(区域①-区域⑤),对色分离的原因进行探究:
如图4所示,当光线1入射区域①时,由于彩膜431的折射率n2与彩膜431上表面的膜层的折射率n1不同,因此,光线1在彩膜431中的区域①发生折射,当光线1从区域①中平坦的上表面入射时,进入到彩膜431中的光线2的延伸方向也是向下,而由于该区域①是与相邻彩膜432交叠的区域,因此光线2是经过蓝色彩膜431透过的光线,而蓝色彩膜431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的是其他颜色的彩膜,如绿色彩膜432或红色彩膜433,因此该光线2不能透过除蓝色外的其他颜色的彩膜,即该光线2不会在位于蓝色彩膜431靠近基板的一侧的其他颜色的彩膜中继续传播。
当光线3竖直入射区域①中第一坡度的表面时,由于该区域①具有一定的坡度,因此,彩膜431中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彩膜上表面的膜层的折射率n1小于彩膜的折射率n2时,根据折射定律,彩膜中的折射角β小于彩膜上表面的入射角α,当彩膜中折射光线4的延伸方向仍位于区域①时,该折射光线4也不能在位于蓝色彩膜431靠近基板的一侧的绿色彩膜432中继续传播。
二,彩膜上表面的膜层的折射率n1大于彩膜的折射率n2时,同样根据折射定律,彩膜中的折射角β大于彩膜上表面的入射角α,当彩膜中折射光线的延伸方向经过区域②时,如图5所示,折射光线能够从区域②继续传播,并在区域②的下表面与位于区域②下表面的膜层继续发生光线的折射,直至折射光线遇到反射物(可以是距离彩膜下表面距离最近的金属层,例如阳极,还可以是距离彩膜下表面距离最近的具有反射能力的膜层,如阴极层等),将折射光线进行反射,此时,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出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与入射到反射物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相同,之后,反射光线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到达彩膜的下表面,而由于反射光线的折射光路与从彩膜下表面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光路是对称的,因此,图5中,折射光线5与折射光线6与各自法线的夹角γ相同,那么,折射光线6继续传播,经过各膜层的折射后,当彩膜中的折射光线7到达彩膜的上表面时,再一次发生折射,而由于折射光线7与彩膜的上表面具有非90°的夹角,使得经过彩膜折射后的光线8并不是竖直向上射出的,进而产生了光线的色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发现,图5中的折射光线7是从表面平坦的区域③射出,而当折射光线9从区域②中的第二斜坡射出时,其光线传输路径可以如图6以及图7所示,此时,光线10射向不同的方向,光线的色分离现象更为明显。基于此,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反射光将射向不同的方向,从而出现反射光的色分离现象。
上述介绍了光线入射区域①中的折射光线的传输路径,请继续结合图4,光线还可以从区域②、区域③、区域④以及区域⑤入射至彩膜431中,其中,光线入射区域②后,折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也包括折射光线的延伸方向位于区域①、折射光线的延伸方向经过区域②下方的其他膜层的情况,在此不重复介绍。
当光线垂直入射区域③时,进入到彩膜431中的光线的延伸方向也是垂直向下的,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当折射光线遇到反射层后,光线发生反射,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反射后的光线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射出彩膜431的光线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即,当光线垂直入射区域③时,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反射光出射的方向相平行,这些垂直入射的光线不会发生色分离现象。
当光线竖直入射区域④时,由于区域④远离基板的表面为一斜坡,因此光线在区域④中的传输路径的原理与光线在区域②中的传输路径的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区域②与区域④的坡度可能不相同。具体的,射入彩膜431的光线在彩膜431中会发生折射,进入彩膜431的光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如图4所示,折射后的光线截止到交叠处。还可以是折射后的光线经过区域④或者区域③射出彩膜431。而正如上文分析,斜坡处入射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发生色分离的现象。
当光线竖直入射区域⑤时,其光线折射路径与光线1垂直入射区域①时的光线折射路径原理相同,在此不重复叙述。
综上,可知,竖直入射彩膜的光线中,有一部分光线在区域①以及区域⑤中停止传播,另一部分光线会在彩膜远离基板的表面发生色分离,而竖直入射彩膜的平坦表面的光线,不会发生色分离。
基于此,为了改善采用彩膜的显示面板发生色分离的现象,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81、子像素层82、色阻层83、第一膜层84以及第一反射单元85。通过在色阻层83靠近基板81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单元85,以使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1经过色阻等膜层后,经第一反射单元85垂直反射,使得垂直反射后的光线沿原路返回,经过层层折射后,射出显示面板,此时,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射出显示面板的光线与原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的产生。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子像素层82位于基板81的一侧,至少包括第一子像素821。色阻层83设置在基板81的一侧,包括第一色阻831。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的第一方向X,第一色阻831与第一子像素821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第一色阻831至少包括第一部分831a,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部分831a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表面831a1和第二表面831a2,从图中不难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831a1位于第二表面831a2远离基板81的一侧,且第一表面831a1与基板81所在的平面不平行,第二表面831a2平行于基板81所在的平面,那么,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表面931a1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1,则0<α1<90°。
正如上文所述,结合图4中右侧光线传播走向,当光线竖直入射至色阻中具有斜坡的表面后,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一层一层进行传递,直至光线遇到第一反射面,将光线反射回来,而由于射入第一反射面的光线与第一反射面不垂直,因此,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在进行一层层的传递后,从色阻具有斜坡的表面射出的光线不是竖直向上的,因而发生了色分离现象。换言之,出射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输方向与入射显示面板的光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光的色分离现象。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在色阻层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单元85,通过该第一反射单元85对入射到该第一反射单元85上的光线垂直反射,以使经第一反射单元85反射后的光线原路返回,由于光路可逆,使得从色阻具有斜坡的表面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原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进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的产生。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单元85可以是独立的具有反射功能的膜层,除此,该第一反射单元85还可以复用显示面板中具有反射能力的其他膜层,如阳极金属层、阴极层、走线层等等。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几种通过第一反射单元对入射光线进行垂直反射,以使射出显示面板的光线与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方式一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将第一反射单元95设置在色阻层93靠近基板91的一侧,用于垂直反射经色阻层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该第一反射单元9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95a和第二反射面95b,其中,第一反射面95a位于第二反射面95b远离基板95的一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第一色阻931的第一部分931a的折射率为n1,设定与色阻层93接触的第一膜层94的折射率为n2,当n1<n2,沿第一子像素921中心A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B1或B2的方向Y1上,第一表面931a1到基板91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95a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
方式二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将第一反射单元85设置在色阻层83靠近基板81的一侧,用于垂直反射经色阻层83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该第一反射单元8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851和第二反射面852,其中,第一反射面851位于第二反射面852靠近基板81的一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第一色阻831的第一部分831a的折射率为n1,设定与色阻层83接触的第一膜层84的折射率为n2,当n1>n2,本方案中,沿第一子像素821中心A指向第一子像素821边缘B1或B2的方向Y1上,第一表面831a1到基板81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851到基板81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中心是指该第一子像素921的几何中心处(例如图中A点的位置),该几何中心到该第一子像素的边缘的距离均相等,其中,第一子像素边缘是指图中B1点以及B2点的位置,那么,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可以包括由A点指向B1点的方向Y1,还可以包括由A点指向B2点的方向Y2。而结合图8不难发现,无论是沿方向Y1还是沿方向Y2,色阻的第一表面831a1距离基板的垂直距离均为逐渐增大。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基于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的折射率以及第一膜层的折射率,设定第一反射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角度,使得入射到第一反射面的光线被垂直反射回去,进而使得射出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原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色阻的第一部既能位于像素的开口区,也能位于像素的非开口区。具体的,图8、图9示出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色阻的第一部831a以及931a位于像素821以及921的非开口区,除此,还可以如图10所示,第一色阻1031的第一部1031a位于像素1021的开口区。然而无论是第一色阻的第一部与像素的位置关系如何,只要当射入到第一反射面105的光线垂直于第一反射面105,经过第一反射面105的反射后,光线沿原路返回,进而从第一色阻1031具有坡度的表面射出的光线2与原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1的传播方向相同,避免了色分离的产生。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考虑第一膜层与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折射率,对第一反射单元的第一反射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进行设置,进而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第一反射面将入射到第一反射面的光线垂直反射,以使射出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光线与原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单元的第一反射面用于对射入到第一反射面的光线进行垂直反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无需对第一反射单元中的第二反射面进行位置限定,例如,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该第一反射单元的厚度可以逐渐增大(如图11所示)、逐渐减小或厚度相同等。即,在本实施例中,只需保证第一反射单元的第一反射面将入射到该第一反射面上的光线垂直反射即可,使得垂直反射后的光线原路返回。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在该显示面板中,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Y1,该第一反射单元115的厚度逐渐增大,例如,沿方向Y1或Y2,第一反射单元115的第一反射面115a距离基板111的距离逐渐缩小,第一反射单元115的第二反射面115b距离基板111的距离不变。
除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膜层(如图9中第一膜层94)可以为远离基板的表面为一平面且平行于基板所在的平面,使得显示面板的表面平整,起到平坦化的作用。
除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色阻1231还包括第二部分1231b,该第一色阻1231的第二部分1231b的折射率为n3,第二部分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三表面1231b1和第四表面1231b2,第三表面1231b1位于第四表面1231b2远离基板121的一侧,第三表面1231b1与基板121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其中,0<α2<9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色阻中,第一部分1231a的折射率n1可以与第二部分1231b的折射率n3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应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反射单元125,位于色阻层123靠近基板121的一侧,用于反射经色阻层123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反射面125a和第四反射面125b,第三反射面125a位于第四反射面125b靠近基板121的一侧。
具体的,根据折射率的不同,第二反射单元125的第三反射面125a有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如图12所示,当n3>n2,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Y1上,第三表面1231b1到基板121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三反射面125a到基板121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Y1上,第二反射单元125的厚度不变,因此,第四反射面125b到基板121的垂直距离也逐渐减小。
或者,当n3<n2,如图13所示,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Y2上,第三表面1331b1到基板131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三反射面135a到基板131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单元折射率可以与第一反射单元的折射率相同,也可以不同。除此,该第二反射单元可以与第一反射单元同层设置,采用同一层金属刻蚀,还可以不同层设置,采用多层金属进行刻蚀。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单元以及第二反射单元可以复用阳极金属,还可以复用阴极等具有反射功能的膜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色阻1431还包括第三部分1431c,第三部分1431c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五表面1431c1和第六表面1431c2,其中,第五表面1431c1位于第六表面1431c2远离基板141的一侧;
相应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反射单元143,第三反射单元143靠近基板141一侧的表面平行于第五表面1431c1。
正如图4所示,当光线垂直入射区域③时,进入到彩膜431中的光线的延伸方向也是垂直向下的,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当折射光线遇到反射层后,光线发生反射,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反射后的光线经过一层层的折射,射出彩膜431的光线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即,当光线垂直入射区域③时,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反射光出射的方向相平行,这些入射的光线不会发生色分离现象。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设置了第一反射单元以及第二反射单元后,该第三反射单元143靠近基板141的一侧表面143a平行于第一色阻1431中第三部分1431c的第五表面1431c1,以使得射入到第三反射单元的光线被垂直反射,垂直反射后的光线沿原路返回,进而从第三部分1431c的第五表面1431c1射出的光线2的传播方向与原入射到第五表面1431c1的光线1的传播方向相平行,进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单元与第二反射单元以及第三反射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反射结构,还可以是利用同一层反射材质制备的一体式结构,如图14所示。
结合图14不难发现,该一体式结构,根据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与第一色阻的折射率的关系,可以设置成如图14所示的形状。除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一体式结构设置成具有与基板所在平面具有同一夹角的结构,如图1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设定一体式结构155靠近基板151的表面与基板151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
Figure 606315DEST_PATH_IMAGE001
,具体的,参见图14,α4为第一反射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α5为第三反射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α6为第五反射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
除此,一体式结构靠近基板的表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还可以根据其他的算法进行计算,例如对α4设定一个权重k1,对α5设定一个权重k2,对α6设定一个权重k3,然后确定一体式结构靠近基板的表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k1*α1+k2*α2+ k3*α3)。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反射单元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的具体确定方式,如图16所示,图16为图10的局部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反射单元165为阳极为例,对第一反射单元165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的确定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定义第一膜层162的折射率为n2,第一色阻163的第一部分的折射率为n1,位于第一色阻163靠近基板的一侧的第一无机膜161的折射率为n3,位于第一无机膜161靠近基板的一侧的有机膜164的折射率为n4,位于有机膜164靠近基板的一侧的第二无机膜166的折射率为n5,位于第二无机膜靠近基板一侧的像素的折射率为n6。第一色阻的一部的第一表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r1,第一反射单元165的第一反射面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r2。
那么,从图中可知i1= r1,根据折射原理可得:n2sin(i1)=n1sin(i2),又由于i1=i2+i3,n1sin(i3)=n3sin(i4)=n4sin(i5),且i5= r2。进而可以得出n2sin(r1)=n1sin(r1-i3),i3=arcsin[n4/n1*sin(r2)]。最后得出,当第二膜层的折射率n4满足如下关系时,本显示面板的防色分离效果最好。
(n2)sin(r1) =(n1)sin(r1-arcsin[(n4)/(n1)*sin(r2)])
结合上述公式可知,在本方案中,第一无机膜以及第二无机膜的两个表面相互平行,且第一反射单元靠近第二无机膜的表面平行于第二无机膜靠近有机膜的一侧表面,进而使得在进行第一反射单元的设置时,影响因素除了涉及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的折射率n1、第一膜层的折射率n2外,还涉及第一反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色阻之间的第二膜层的折射率n4,并不涉及表面相互平行的膜层。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二膜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七表面和第八表面,所述第七表面位于所述第八表面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八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面。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七表面平行于基板所在平面,第八表面平行于第一反射单元靠近所述色阻的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如图17所示,色阻层171还可以包括第二色阻1712。
其中,第一色阻1711的第一部分1711a与第二色阻1712的第一部分1712a相交叠,且第一色阻1711的第一部1711a位于第二色阻1712的第一部1712a靠近基板173的一侧;沿第一方向X,第一色阻1711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第二色阻1712几何中心处的厚度。由于本方案中,第一色阻1711的几何中心的厚度小于第二色阻1712的几何中心处的厚度,使得第一色阻1711的第一部1711a的表面1711a1的坡度要小于第二色阻1712的第一部1712a的表面1712a1的坡度,而坡度越小,其表面上发生色分离的现象越不明显。
而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反射单元的第一反射面的坡度与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表面的坡度有关,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色阻1711的第一部1711a的表面1711a1的坡度要小于第二色阻1712的第一部1712a的表面1712a1的坡度时,第一反射单元175中第一反射面175a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a1小于第二反射单元176中第三反射面176a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a2。
具体的,正如上文,显示面板之所以发生色分离,是因为色阻表面具有坡度,而坡度越平缓,其色分离现象越弱,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根据色阻的厚度,限定相邻两个色阻之间的布置关系。例如,将厚度较小的色阻首先涂布,使得该色阻上的坡度较为平缓,进而减缓色分离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限定了第一膜层181的结构,具体为:第一膜层181至少包括第一补偿单元1811,第一补偿单元1811与第一色阻1831的第一部分1831a接触,沿第一方向X,第一补偿单元1811与第一色阻1831的第一部分1831a至少部分交叠,第一补偿单元1811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九表面1811a和第十表面1811b,第九表面1811a位于第十表面1811b远离基板的一侧。
其中,第一色阻的折射率为n2,第一补偿层的折射率为n1,那么,在本实施例中:
当n1>n2,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Y1上,第九表面1811a到基板182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图18中未示出);或
当n1<n2,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Y1上,第九表面1811a到基板182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
即,通过第一反射单元185进行光线反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以增设第一补偿单元1811,通过第一补偿单元1811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经过第一补偿单元1811改变光线后的光线垂直射入第一反射单元185,进而通过第一反射单元185对该入射光线进行垂直反射,最终使得射出显示第一膜层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原入射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P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色阻层靠近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射单元,以使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经过色阻等膜层后,垂直射入第一反射单元反射,经该第一反射单元垂直反射后,反射后的光线沿原路返回,经过层层折射后,射出显示面板,此时,由于光路可逆,射出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射入显示面板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同,进而避免了色分离现象的产生。具体的,本方案根据第一色阻的第一部的折射率n1以及第一膜层的折射率n2,对第一反射单元与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进行设置,以使折射光线能够被第一反射单元垂直反射,例如,当n1>n2时,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当n1<n2时,沿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第一表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面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子像素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至少包括第一子像素;
色阻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色阻,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色阻与第一子像素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
所述第一色阻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1,0< α1 <90°;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表面;
第一膜层,位于所述色阻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色阻层接触,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n2;
第一反射单元,位于所述色阻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用于反射经所述色阻层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光,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反射面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
n1>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或
n1<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二部分的折射率为n3,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位于所述第四表面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2,0< α2<90°;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反射单元,位于所述色阻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用于反射经所述色阻层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光,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反射面和第四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位于所述第四反射面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
n3>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三反射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或
n3<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三反射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位于所述第六表面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反射单元,所述第三反射单元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五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单元、所述第二反射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反射单元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一体式结构靠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α3,
Figure 204098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α4为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α5为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α6为第五反射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所述第五反射面为所述第三反射单元朝向所述基板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为n2,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一反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色阻之间的第二膜层的折射率为n4,所述第二膜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七表面和第八表面,所述第七表面位于所述第八表面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八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r1,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r2,其中,
(n2)sin(r1) =(n1)sin(r1-arcsin[(n4)/(n1)*sin(r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为一平面且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层包括阳极,所述阳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像素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阳极复用为所述第一反射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层还包括第二色阻,
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一部分相交叠,且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色阻的第一部分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色阻几何中心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色阻几何中心处的厚度;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至少包括第一补偿单元,所述第一补偿单元与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接触,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补偿单元与所述第一色阻的第一部分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补偿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九表面和第十表面,所述第九表面位于所述第十表面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当n1>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九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或
当n1<n2,沿所述第一子像素中心指向所述第一子像素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九表面到所述基板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意一项显示面板。
CN202011095057.6A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216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5057.6A CN112216211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5057.6A CN112216211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6211A CN112216211A (zh) 2021-01-12
CN112216211B true CN112216211B (zh) 2022-08-30

Family

ID=74054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5057.6A Active CN112216211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6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414B (zh) * 2021-07-09 2022-05-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83308A (zh) * 2022-04-12 2022-07-22 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75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4424A (ja) * 2001-01-18 2002-07-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KR102362874B1 (ko) * 2017-07-17 2022-0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04572B1 (ko) * 2017-08-04 2022-06-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208110209U (zh) * 2018-01-29 2018-11-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192758B (zh) * 2018-08-27 2021-04-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48724A (zh) * 2018-08-30 2019-01-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09633965B (zh) * 2019-01-03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结构、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350015B (zh) * 2019-07-22 2022-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75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6211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79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9664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11904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16211B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US1209665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03849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784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46492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系统
CN11102938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53942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829502B1 (ko) 필터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2162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2574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982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90015349A (ko) 명실 명암비 향상 시트, 그를 이용한 필터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144470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33538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80146A (zh) 双面显示面板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KR20080097855A (ko) 외광 차단 시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40210608A1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0781919B1 (ko) 필터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402681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689066B1 (ko) 필터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55405B1 (ko) 필터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