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0706A -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0706A
CN117400706A CN202311347993.5A CN202311347993A CN117400706A CN 117400706 A CN117400706 A CN 117400706A CN 202311347993 A CN202311347993 A CN 202311347993A CN 117400706 A CN117400706 A CN 117400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vehicle
bracket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479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轩
彭正刚
王磊
丁伟朋
张俊
苟黎刚
郭川川
俞荣贵
谢亚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479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0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0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0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车身横梁和副车架,第一悬置支架连接于车身横梁,副车架包括车架横梁和车架纵梁,车架纵梁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连接于车身横梁,另一端连接于车架横梁,第二悬置支架连接于车架纵梁远离于车身横梁的一端或车架横梁,车身横梁和车架横梁沿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于车辆的车身纵梁。这样,通过将第一悬置支架设置在车身横梁上,将第二悬置支架设置在副车架上,以使副车架取消专门为第一悬置支架提供安装位置的横梁结构,从而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机悬置总成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其用于支撑驱动电机并减少振动的传递。电机悬置总成主要包括电机悬置支架和橡胶垫,驱动电机通过橡胶垫安装在电机悬置支架上。
目前,电机悬置支架通常设置在副车架上,其中,副车架是支撑整车重量的重要部件,故通常设计得比较厚重,且有一定的设计余量。而电机悬置支架因需要承受驱动电机在行驶过程中带来的各种载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故也会设计得比较厚重,从而容易造成整车重量和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整车轻量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电机悬置支架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车身横梁和副车架,所述第一悬置支架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所述副车架包括车架横梁和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横梁,所述第二悬置支架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远离于所述车身横梁的一端或所述车架横梁,所述车身横梁和所述车架横梁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纵梁。
可选地,所述第二悬置支架位于所述车架横梁和所述车架纵梁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副车架还包括接头加强板,所述接头加强板设于所述车架横梁和所述车架纵梁的连接处,并位于所述车架纵梁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或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悬置套筒和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悬置套筒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一隔振垫,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第一空腔,且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套筒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套筒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的一端至所述支架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套筒的一端逐渐收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翻边,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翻边搭接于所述车身横梁。
可选地,所述第二悬置支架包括第二悬置套筒、支撑内板和支撑外板,所述第二悬置套筒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二隔振垫,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支撑外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悬置套筒的外侧壁,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支撑外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副车架,且所述支撑外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内板朝向车外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撑内板共同围成第二空腔。
可选地,所述副车架还包括横拉杆安装支架,所述横拉杆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和所述支撑内板朝向车外的一侧,且所述支撑内板和所述支撑外板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拉杆安装支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通过将第一悬置支架设置在车身横梁上,将第二悬置支架设置在副车架的车架横梁上,或者设置在车架纵梁远离于车身横梁的一端,以实现电机悬置支架的布设,同时,通过将副车架的车架纵梁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与车身横梁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的车架横梁连接,并将车身横梁和车架横梁沿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车身纵梁连接,以实现用于安装电机悬置支架的车身横梁和副车架的装配。这与现有技术中将电机前悬置支架和后悬置支架均设置在副车架上相比,采用取消副车架中专门为第一悬置支架提供安装位置的横梁结构,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使得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既能够保证电机悬置支架满足使用要求,又具有较轻的重量和一定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与驱动电机和车身纵梁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装配于车身纵梁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悬置安装支架结构在第一悬置支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悬置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悬置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悬置安装结构在第二悬置支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悬置支架;11、第一悬置套筒;12、支架本体;121、第一支撑板;122、第二支撑板;123、第三支撑板;124、第四支撑板;13、翻边;2、第二悬置支架;21、第二悬置套筒;22、支撑内板;23、支撑外板;3、车身横梁;4、副车架;41、车架横梁;42、车架纵梁;43、接头加强板;44、横拉杆安装支架;100、驱动电机;200、车身纵梁;300、第一隔振垫;400、第二隔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前后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前侧,X轴的反向代表后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左右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左侧,Y轴的反向代表右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悬置支架1、第二悬置支架2、车身横梁3和副车架4,第一悬置支架1连接于车身横梁3,副车架4包括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车架纵梁4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连接于车身横梁3,另一端连接于车架横梁41,第二悬置支架2连接于车架纵梁42远离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或车架横梁41,且车身横梁3和车架横梁4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于车辆的车身纵梁200。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为图1和图2中X轴方向,也可以简称前后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为图1和图2中Y轴方向,简称左右方向,相应地,车辆的上下方向为图1和图2中Z轴方向,简称上下方向。
具体地,对于前驱动的电动车辆而言,驱动电机100通常装配在车辆的前部,此时,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也装配于车辆前部,而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的副车架4也可称作前副车架;对于后驱动的电动车辆而言,驱动电机100通常装配在车辆的后部,此时,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也装配于车辆后部,而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的副车架4也可称作后副车架,例如,图1中给出了驱动电机100装配于车辆后部的示例。
更具体地,以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装配于车辆后部为例,车辆后部的左右两侧通常各设有一个车身纵梁200,副车架4也通常包括两个车架纵梁42,车身纵梁200和副车架4的车架纵梁4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身横梁3和副车架4的车架横梁4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两个车架纵梁42的前端分别连接于车身横梁3和车架横梁41中的一个上,两个车架纵梁42的后端分别连接于车身横梁3和车架横梁41中的另一个上,且车身横梁3和车架横梁41的左端分别与左侧的车身纵梁200连接,车身横梁3和车架横梁41的右端分别与右侧的车身纵梁200连接。第一悬置支架1和第二悬置支架2构成用于安装驱动电机100的电机悬置支架,而车身横梁3和副车架4用于安装电机悬置支架,其中,第一悬置支架1设置在车身横梁3上,第二悬置支架2设置在副车架4远离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具体而言,第二悬置支架2既可以设置在副车架4的车架横梁41上,也可以设置在副车架的车架纵梁42远离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还可以设置在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当车架纵梁42的前端连接于车身横梁3、后端连接于车架横梁41时,如图1所示,设于车身横梁3上的第一悬置支架1为电机前悬置支架,而设于副车架4上的第二悬置支架2则为电机后悬置支架,此时,相当于是副车架4取消了前横梁,而将车架横梁41作为副车架4的后横梁;当车架纵梁42的前端连接于车架横梁41、后端连接于车身横梁3时,设于车身横梁3上的第一悬置支架1为电机后悬置支架,而设于副车架4上的第二悬置支架2则为电机前悬置支架,此时,相当于是副车架4取消了后横梁,而将车架横梁41作为副车架4的前横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第一悬置支架1设置在车身横梁3上,将第二悬置支架2设置在副车架4的车架横梁41上,或者设置在车架纵梁42远离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以实现电机悬置支架的布设,同时,通过将副车架4的车架纵梁4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与车身横梁3连接,另一端与副车架4的车架横梁41连接,并将车身横梁3和车架横梁4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车身纵梁200连接,以实现用于安装电机悬置支架的车身横梁3和副车架4的装配。这与现有技术中将电机前悬置支架和后悬置支架均设置在副车架上相比,采用取消副车架4中专门为第一悬置支架1提供安装位置的横梁结构,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使得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既能够保证电机悬置支架满足使用要求,又具有较轻的重量和一定的经济性。
进一步地,第一悬置支架1设有一个,第二悬置支架2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悬置支架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悬置支架1位于两个第二悬置支架2之间的区域。这样,使得电机悬置支架呈三点布置形式,稳定性更高。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悬置支架2呈左右对称设置。这样,可以简化电机悬置支架的结构,方便进行加工制造。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第二悬置支架2位于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悬置支架1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身横梁3的下端,第二悬置支架2与副车架4的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均连接,并采用例如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而且,第二悬置支架2通常设置在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的上端。这样,使得第二悬置支架2能够与副车架4的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均形成连接,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二悬置支架2连接在副车架4上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副车架4的局部刚强度。
进一步地,车架横梁41和/或车架纵梁42为弯管梁结构。这样,不仅可以简化副车架4的结构,以方便加工制造,还可以利用管梁具有较高的抗扭性能来提高整个副车架4的抗扭性能。
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副车架4还包括接头加强板43,接头加强板43设于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并位于车架纵梁4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或两侧。
本实施例中,接头加强板43作为加强筋结构设置在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并位于车架纵梁42的左侧和/或右侧,例如,图7中给出了在车架纵梁42朝向车内的一侧设置呈三角形筋板结构的接头加强板43的示例,接头加强板43的两个邻边分别与车架横梁41的前端和车架纵梁42朝向车内的一侧连接。这样,可以利用接头加强板43在Y向,即左右方向对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的结构进行加强,进而提升第二悬置支架2所在位置处在左右方向上的刚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悬置支架1包括第一悬置套筒11和支架本体12,第一悬置套筒11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一隔振垫300,支架本体12具有第一空腔,且支架本体12的一端连接于车身横梁3,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悬置套筒11的外侧壁。
本实施例中,第一悬置套筒11通常呈空心圆柱状结构,其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一隔振垫300,而且,第一悬置套筒11和第一隔振垫300通常采用硫化工艺连接;支架本体12的上端通常焊接在车身横梁3上,支架本体12的下端通常焊接在第一悬置套筒11的外侧壁上。这样,将第一悬置支架1的支架本体12设计为具有第一空腔的中空结构,使得第一悬置支架1具有较高的刚强度和抗扭能力,从而提高驱动电机100安装点位的刚强度和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支架本体12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第一空腔的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车身横梁3,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悬置套筒11的外侧壁,且第一支撑板121连接于第四支撑板124,第一支撑板121和第三支撑板123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板122和第四支撑板124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构成支架本体12的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围成具有第一空腔的盒状结构,如此,以提升支架本体12乃至第一悬置支架1的整体刚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第一空腔从支架本体12连接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至支架本体12连接于第一悬置套筒11的一端逐渐收缩。
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2的内部空间,即第一空腔,从支架本体12连接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至支架本体12连接于第一悬置套筒11的一端逐渐收缩也可以理解为支架本体1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所围成的区域面积从支架本体12连接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至支架本体12连接于第一悬置套筒11的一端递减。其中,支架本体12的延伸方向通常需要根据车辆后部下端的布置空间的大小来设定,例如,当布置空间较大时,可以将支架本体12设置为向下延伸设置,当布置空间较小时,可以将支架本体12设置为向斜下方延伸设置,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架本体12的内部空间设置为从支架本体12连接于车身横梁3的一端至支架本体12连接于第一悬置套筒11的一端逐渐收缩,以在保证第一悬置支架1与车身横梁3之间具有较大的连接面积的同时减小第一悬置支架1的体积,从而方便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布设。
可选地,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翻边13,支架本体12通过翻边13搭接于车身横梁3。这样,可以通过设置翻边13来进一步增大第一悬置支架1与车身横梁3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第一悬置支架1与车身横梁3的连接牢固性,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悬置支架1的刚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第二悬置支架2包括第二悬置套筒21、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第二悬置套筒21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二隔振垫400,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悬置套筒21的外侧壁,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副车架4,且支撑外板23连接于支撑内板22朝向车外的一侧,并与支撑内板22共同围成第二空腔。
本实施例中,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构成第二悬置支架2的主体部分,而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共同围成第二空腔,这使得第二悬置支架2的主体部分呈中空结构。第二悬置套筒21通常呈空心圆柱状结构,其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二隔振垫400,第二悬置套筒21和第二隔振垫400通常采用硫化工艺连接。而且,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的上端通常分别焊接在第二悬置套筒21的外侧壁,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的下端通常分别焊接在副车架4上,例如,分别焊接在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这样,通过将第二悬置支架2的主体部分设计为中空结构,使得第二悬置支架2具有较高的刚强度和抗扭能力,从而提高驱动电机100安装点位的刚强度和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副车架4还包括横拉杆安装支架44,横拉杆安装支架44连接于车架纵梁42和支撑内板22朝向车外的一侧,且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横拉杆安装支架44。
具体地,当车架纵梁4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车身横梁3和车架横梁41连接时,第二悬置支架2为电机后悬置支架,此时,横拉杆安装支架44作为后横拉杆安装支架,其通常;当车架纵梁4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车架横梁41和车身横梁3连接时,第二悬置支架2为电机前悬置支架,此时,横拉杆安装支架44作为前横拉杆安装支架。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横拉杆安装支架44集成在副车架4的车架纵梁42朝向车外的一侧,以提高副车架4的集成度,从而方便副车架4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布置;而且,通过将,这样,可以利用横拉杆安装支架44在X向,即前后方向对第二悬置支架2处的结构进行加强,提高第二悬置支架2所在位置处在前后方向上的刚强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悬置支架(1)、第二悬置支架(2)、车身横梁(3)和副车架(4),所述第一悬置支架(1)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3),所述副车架(4)包括车架横梁(41)和车架纵梁(42),所述车架纵梁(4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横梁(41),所述第二悬置支架(2)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42)远离于所述车身横梁(3)的一端或所述车架横梁(41),所述车身横梁(3)和所述车架横梁(41)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于所述车辆的车身纵梁(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置支架(2)位于所述车架横梁(41)和所述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4)还包括接头加强板(43),所述接头加强板(43)设于所述车架横梁(41)和所述车架纵梁(42)的连接处,并位于所述车架纵梁(42)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或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置支架(1)包括第一悬置套筒(11)和支架本体(12),所述第一悬置套筒(11)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一隔振垫(300),所述支架本体(12)具有第一空腔,且所述支架本体(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套筒(11)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2)包括依次连接并围成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一支撑板(121)、第二支撑板(122)、第三支撑板(123)和第四支撑板(124),所述第一支撑板(121)、所述第二支撑板(122)、所述第三支撑板(123)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2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3),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套筒(11)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21)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板(124),所述第一支撑板(121)和所述第三支撑板(12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122)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24)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从所述支架本体(12)连接于所述车身横梁(3)的一端至所述支架本体(12)连接于所述第一悬置套筒(11)的一端逐渐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1)、所述第二支撑板(122)、所述第三支撑板(123)和所述第四支撑板(12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翻边(13),所述支架本体(12)通过所述翻边(13)搭接于所述车身横梁(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置支架(2)包括第二悬置套筒(21)、支撑内板(22)和支撑外板(23),所述第二悬置套筒(21)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第二隔振垫(400),所述支撑内板(22)和所述支撑外板(23)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悬置套筒(21)的外侧壁,所述支撑内板(22)和所述支撑外板(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副车架(4),且所述支撑外板(23)连接于所述支撑内板(22)朝向车外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撑内板(22)共同围成第二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4)还包括横拉杆安装支架(44),所述横拉杆安装支架(44)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42)和所述支撑内板(22)朝向车外的一侧,且所述支撑内板(22)和所述支撑外板(23)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拉杆安装支架(4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
CN202311347993.5A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Pending CN117400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7993.5A CN117400706A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7993.5A CN117400706A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0706A true CN117400706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7993.5A Pending CN117400706A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07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9539B (zh) 前副车架结构
JP4298940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5001608B2 (ja) 後部車体構造
CN103693115B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JP2013049376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93118A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CN107487370B (zh)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CN111038597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11746648B (zh) 车辆用副车架
CN111137363B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117400706A (zh) 一种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187377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置后驱系统
JP2013226995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189121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上多悬置的外连接系统
CN210941959U (zh)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后驱副车架
CN112441126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220785912U (zh) 一种车身横梁及车辆
CN112888621B (zh) 用于机动车的车身和具有车身的机动车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0478818U (zh)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785911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20764502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096811U (zh) 一种后副车架、后悬架总成及车辆
CN220842684U (zh)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